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络参政

网络参政

网络参政议政概念
参政议政是每个社会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中国国政府历来支持和倡导公民利用各种形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伟业群策群力,建言献策。进入网络时代后,中国国政府积极倡导、引导网络参政议政工作的健康开展,广大网民自觉地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作用走进了网络参政议政行列中。
网络参政议政的意义
艾君认为,近几年,网络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网络的政治功能正逐渐引起政府、政治家以及普通民众的注目,网络正在产生着对政治文化传播的强势影响力。网络这种新的大众传媒在传递政治信息中的中枢作用,不仅能够向政治系统输送强大的社会动力,也可以为政治决策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更可以调动社会成员注意力集中于国家发展大业上。利用发挥好网络的作用,有利于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使政治事务公开化、透明化。网络的强劲互动性也为公民了解政府的工作提供了经济快捷的渠道。通过网络,公民能最贴近地了解到政府的工作过程,使政策的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透明化、科学化。网络更能使公民与政府官员的对话更加直接、顺畅、通达、互动,让政府与公众达到了平等交流的机会。 他指出,网络参政议政体现出政府以人为本和开放性思维,以及对民声、民意的重视;体现出民主政治正在走向一个民众的广泛参与性、社会的广泛关注性、诉求渠道的更加开放性、建言献策的更加全民性、社会监督的更加透明性的文明新时代。公民通过网络广泛地参政议政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民智,反映民情民意,有利于便利、快速、全面收集建言,优化提案丰富议案,这对我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的便捷、迅速、直观、互动、监督以及多样化的传播手段为网络参政议政积累了许多可以弘扬的宝贵经验。
网络参政议政发展
我国公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热情极其高涨。无论从中央政府还是到地方政府,对网络参政议政给予了包 容、理性、乐观的态度,并积极倡导。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亲切交谈时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开启了网络问政的元年。2009年以及今年两会前夕,温总理两次亲临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畅所欲言。 温总理曾说,“我从人民网等网站上几十万条网友留言里感受到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他还说,“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我要带着真心、真意 、真情来同网友们交流的。” 这些真情

的话语,是对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网络参政议政的认可和肯定。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上海市市长韩正、陕西省省长袁纯清等众多省部级以上领导都曾亲临网站与网民平等、互动的交流,通过网络集纳民意、民智。 据资料显示,如今我国网民已达到近4亿人,目前有网络论坛130多万个、博客2亿多个,网民每天发布的博文超过400万篇,各类论坛每天新帖文无计其数。国务院新闻办曾公开表示,言论发达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鲜明特色,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言论空间。 我国公民通过网络发表建议和意见,正是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这是一种参政议政便捷方式。借助互联网问政,正是我国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表现。正如国务院新闻办所表示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自由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是十分重要的话语平台。”
网络:参政议政的重要管道
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在关于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利用网络技术办理提案,政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4年3月,著名的“教育市长”、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发了一个主题贴《2005,我们说什么》,先后有一万多教师访问这个主题,有800多个回帖。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朱永新指出,网络已经成为参政议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道。
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纪尽善在人民网上公开发表了3份准备提交大会的议案草案,希望网民们通过网上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以达到完善议案的目的。
代表、委员,是人民的代表、人民的委员,是人民呼声的代言人。只有真正理解自己代言人的身份、拉近与百姓的距离,认真听取和收集人民的声音,代表委员才能真正履行自己参政议政的职责。
如何才能更好地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心声,做好人民的代言人?纪尽善、朱永新等代表委员以网络征集的方式,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沟通、交流的渠道。同时,网络也以其交互性、近距离的特点,为代表委员深入调查、体察民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诚如朱永新委员所说,网络不仅让他关注宏观问题,也深入了解了很多具体问题,对其参政议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新兴的技术手段——网络,与代表委员强烈的责任意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时,其迸发出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终将推动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汪洋:网络是参政议政重要场所
汪洋强调,网络,应该是网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享受幸

福生活的“虚拟家园”,而不是谩骂攻击的“角斗场”。批评要有批评的制度,揭露要有揭露的规则。在网上无端欺负弱者、恶意侮辱他人,不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也不会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每一个网民都要自觉规范网络行为,做理性成熟的文明网民;都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敲键盘牢记公平正义、点鼠标严守道德文明”,切实做到自重自律自序有为,努力以更大的成就感提高自己在虚拟社会的幸福感。

汪洋强调,广东向以网络建设领先、网站网企众多、网民网友理性著称。多年来,广东网民发扬主人翁精神,以参与社会的热忱,以体察社会的思考,以维护公平正义的良知,踊跃参与社会建设,充分显示了网络民主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把握网络虚拟社会的特点和规律,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平等的心态、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强的接受批评、监督的承受力,通过网络汇聚民智、聚集民力,了解民情、排解民忧,努力启迪思路、汲取营养,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构建文明和谐、活力有序的虚拟社会。要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要求落实到虚拟社会建设之中,抓紧做好虚拟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同步发展、广大网友和全体人民共创共享幸福广东。
慎言网络参政
现在,有不少人说中国民众,特别是网民,通过网络参与到了政治生活当中,这从近来的华南虎事件、艳照门事件、上海警察事件等就可以看出来。可是,我觉得,这种参与离参与政治生活还相当远。
首先,中国网民的数量占全体民众的数量还是很小的,虽然我国网民总数已达两亿多,但和十几亿的人口总数比起来,还只是很小的一个比例。所以,网络参政目前还只是少部分国民能享受到的权利,大部分民众还没有享受到这一便利。
其次,网络目前对民意的表达限制仍较多。这从各论坛封贴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我也有过数次被封贴的经历,一些敏感的话题,在网上还是得不到表达,一些激进的观点,在网上很难能发表出来。
再次,网民参与的方式有限。网民参与进一些事件,都是等事情发生以后,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后果,才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民意。但这种能引起众多网民关注的事件,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这种方式来解决,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这样的方式,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特别极端的事件,对于大多数的事件,是得不到这种被关注的机会的。
我国的监督机构也算很多,党内有纪委,行政机关有监察部,司法机关有检察院,立法机关有人大,此外,还

有政协。可是,这么多的监督机构,在现实中发挥的作用却让人不甚满意。他们应有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更多的信赖于网络监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政治生活的参与需要的是一种常态的、有程序的、健全的机制,靠的是每一个公民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参与,而不是靠这种舆论的集中曝发、靠事后的全民问责来解决问题。政治生活如果没有正常的参与机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望梅止渴。
网络参政既要求官员真诚也要求网民理性
党政官员走向网络前台,倾听网络民意,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已成为各地政府当前的共识和共同行动。人民网近日发起的“网络问政”大型调查显示,近七成网友认可网络对领导的监督作用,对“网络问政”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充满期待。
网络问政,作为政府一种新的问政手段,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截止2008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积极于“网络问政”的政府官员,显然意识到了网络的现实力量,并试图智慧地引领这样的力量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网络问政”应该让网络成为民主参政议政的三角地,而不是贴大字报的墙角,这才是政府部门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尽管,政府主动推动网络问政是不可否认的民主进步,但眼下,网民仍对此抱有疑问,关键即在于网友担心网络问政能否真正实现倾听民意、科学决策的愿望。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切实落实并推广网络问政措施,另一方面更需要网民“科学问政”,以正视听。毕竟,在论坛灌水发帖地一阵乱骂,除了制造不良舆论效应,并不能对民众问政参政有所裨益。
古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重点不是要堵老百姓的嘴,治河的关键在于疏而非堵,如何给民意找到一个正确宣泄的“河道”至关重要。须知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失,我们要防的不是老百姓的口,而是要重视并解决老百姓说的那些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事,这才能真正落实执政为民,为民执好政。
要利用好网络平台实现问政参政,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政府官员应形成共识,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与网友进行平等交流。同时还要持宽容态度,对不同网民的非恶意的利益诉求,甚至偏激的意见,都应正视。在这个信息时代,政府官员应首先成为数字领导,掌握网络交流的各方面技能,擅于利用网络,才能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只有信息的对称,让老百姓获得知晓政府执政信息的权利,民主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做客

强国论坛与网民在线沟通,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催化作用。当前党和政府刮起的“网络问政风”正将这种“上网拉家常”的朴实执政风延续下去。在键盘鼠标的点击交错间,问政手段变得更加亲民。
在官员走向民间的同时,网民也应该走上“正途”。一直以来,网络总是充满谣言、谩骂,过度宣泄的成分占很大比例,很多论坛甚至成了污言秽语、唾沫乱飞的“口水坛”,这样的舆论环境并不适合问政。如果网民以这样的状态进行网络问政,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一不小心,反而导致了民和官的对立。
网络问政,需要的是更多的网络人大代表,需要的是切实为民的建言和献策。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要理性,要出于公心。网民首先作为一个公民,要在参政议政方面有正确理解和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言论。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网络作为新兴的问政工具,自当被合理利用。网络为公,天下太平。要想建立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不能只依靠政府主动放下身段,网民也要找准自己的位子,论政当走正道。
网络与参政议政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
全国政协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罗黎辉】
朱:网络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媒体,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同样走进了政治生活。利用互联网积极的参政议政我觉得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去年我第一次走进了强国论坛,跟各位网友做了面对面的交流。同时我自己也有个网站,新教育在线,我们教育在线也有4万多名注册的网友,他们每天也都在参政议政,把他们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通过网络的方式跟大家交流和分享。所以,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就已经在我的教育在线上正式的开始征集两会的建议,叫“请为中国教育鼓与呼”,访问量很大,大家对教育有非常好的建议。这次两会有一些提案直接来自于强国论坛的建议。所以,我觉得网络的确是一个参政议政的推进器,是中国政治文明的推进器,我觉得这个比喻是非常形象的。
你们对网络的前景怎么看,最终会引起上层的重视吗?
【罗黎辉】:参政议政是通过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来进行保障的,特别是从政协的角度来讲,它有一定的渠道,所以我们可以把大家的民意通过这样一个窗口,以压缩时空的方式把它查纳以后变成我们参政议政的提案、建议案或者是信息,通过参政议政的渠道,可以说一些志同者可以以比较直接的方式到达应该到达的决策层面。特别

像这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还有政协章程修改以后,如果大家通过网络去浏览一下这两个重要的文件,就可以看到,也可以完全有信心,相信通过网络来表达民意,再通过民意由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把它集中以后,以相应的一些政治渠道,合法的实现参政议政的目的。
【朱永新】:我觉得今后网络在参政议政中,在两会代表委员中,用这个方式参政议政的人会越来越多。同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可能也会更好的加强跟代表、网民的沟通。事实上很多提案,我们提出来以后,这次我们是把自己的提案公布出来,有些委员的提案没有公布,以后可以加大提案公布的力度,这样也有助于人民监督代表委员是不是在积极的参政议政,你提了什么提案,提了什么议案,你发表了什么言论,让我们也处于一个很严格的监督之下。同时也让办案部门也处于监督之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包括处理的意见,让老百姓知道哪个部门认真、哪个部门不认真,这样让政府的部门、让两会的代表委员大家都处在一个被公众监督的状态,我相信我们会更好的增强我们的使命感、责任感,为做好反映民意、为做好参政议政起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网络跟其他媒体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互动。
【罗黎辉】:所以在参政议政方面,以这样的工具加入到参政议政的平台上,我觉得它能实现的功能、发挥的作用是多元的,另外是互动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比如说这次两会期间,像宪法的修正案,马上就在网上出去了,大家都可以关注,另外政协委员要参政议政,可以透过网络,利用网络上的数据库收集各个方面的文章、信息,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够把问题研究得更加深透。所以,网络对参政议政能够发挥的作用、实现的功能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是很丰富的。
任何的媒体、任何的平台都有它的局限性,我们代表委员参政议政也不完全仅仅通过网络,还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跟老百姓直接的沟通,包括关心各种媒体,包括平面媒体,还包括自我的学习,我觉得每一种方式都有它自己的局限性。所以说,我们尽可能利用每一种媒体的优点做好我们参政议政的工作。
【罗黎辉】:是这样的,因为受众不一样,尤其像网络,更多的要依赖于硬件,硬件的普及程度现在迅速的在发展,可能从硬件的角度,它跟电视还是有区别的。另外,媒体的特性不同,比如说需要曝光的,需要图像信息的,网络的图像信息现在相对于电视的图像信息滞后一些。所以,很难说得特别具体。总而言之,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