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洋预报规范

海洋预报规范

海洋预报规范
海洋预报规范

海洋预报规范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海洋观测预报管理,规范海洋观测预报活动,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海洋观测预报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海洋观测预报事业是基础性公益事业。国务院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海洋观测预报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海洋观测预报工作。

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的海区派出机构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负责所管辖海域的海洋观测预报监督管理。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毗邻海域的海洋观测预报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支持海洋观测预报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海洋观测预报人才,促进海洋观测预报业务水平的提高。

对在海洋观测预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海洋观测网的规划、建设与保护

第六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编制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实施。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和本行政区毗邻海域的实际情况,编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洋观测网规划,在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备案。

修改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七条编制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保障国防安全。

编制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将沿海城市和人口密集区、产业园区、滨海重大工程所在区、海洋灾害易发区和海上其他重要区域作为规划的重点。

第八条海洋观测网规划主要包括规划目标、海洋观测网体系构成、海洋观测站总体布局及设施建设、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九条海洋观测网的建设应当符合海洋观测网规划,并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海洋观测站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保证建设质量。

第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负责基本海洋观测站的设立和调整。

有关主管部门因水利、气象、航运等管理需要设立、调整有关观测站开展海洋观测的,应当事先征求有关海洋主管部门的意见。

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因生产、科研等活动需要设立、调整海洋观测站的,

应当按照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的规定,报有关海洋主管部门批准。

第一条海洋观测站及其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或者擅自移动。

第二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商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国家有关标准划定基本海洋观测站的海洋观测环境保护范围,予以公告,并根据需要在保护范围边界设立标志。

禁止在海洋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

设置障碍物、围填海;

设置影响海洋观测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影响海洋观测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捕捞作业、水产养殖、倾倒废弃物、爆破等活动;

可能对海洋观测产生危害的其他活动。

第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海洋观测站及其设施、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确实无法避免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原负责或者批准设立、调整该海洋观测站的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开工建设前采取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海洋观测站等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章海洋观测与资料的汇交使用

第四条从事海洋观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海洋观测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从事海洋观测活动的单位应当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计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海洋观测资料获取和传输的质量控制,保证海洋观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

性。

第五条海洋观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规范和海洋观测技术要求。

海洋观测计量器具应当依法经计量检定合格。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不得用于海洋观测。对不具备检定条件的海洋观测计量器具,应当通过校准保证量值溯源。

第六条国家建立海上船舶、平台志愿观测制度。

承担志愿观测的船舶、平台所需要的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由海洋主管部门负责购置、安装和维修;船舶、平台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予以配合,并承担日常管护责任。

第七条从事海洋观测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的规定,将获取的海洋观测资料向有关海洋主管部门统一汇交。

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妥善存储、保管海洋观测资料,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海洋观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建立海洋观测资料数据库,实行资料共享。

海洋观测资料的汇交、存储、保管、共享和使用应当遵守保守国家秘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八条国家机关决策和防灾减灾、国防建设、公共安全等公益事业需要使用海洋观测资料的,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无偿提供。

第九条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海洋观测活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

学研究管理规定》的规定执行。

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海洋观测活动,应当遵守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不得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海洋观测资料和成果;确需提供的,应当报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或者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批准;有关海洋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其中涉及军事秘密的,还应当征得有关军事机关的同意。

第四章海洋预报

第二一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所属的海洋预报机构应当根据海洋观测资料,分析、预测海洋状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及时制作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做好海洋预报工作。

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所属的海洋预报机构应当适时进行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会商,提高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的准确性、及时性。

第二二条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由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所属的海洋预报机构按照职责向公众统一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众发布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

第二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海洋预报机构提供的海洋灾害警报信息采取必要措

施,并根据防御海洋灾害的需要,启动相应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避免或者减轻海洋灾害。

第二四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当地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应当安排固定的时段或者版面,及时刊播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

广播、电视等媒体改变海洋预报播发时段的,应当事先与有关海洋主管部门协商一致,但是因特殊需要,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要求改变播发时段的除外。对国计民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海洋灾害警报,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

第二五条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刊播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应当使用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所属的海洋预报机构提供的信息,并明示海洋预报机构的名称。

第二六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海洋灾害信息发布平台,根据海洋灾害防御需要,在沿海交通枢纽、公共活动场所等人口密集区和海洋灾害易发区建立海洋灾害警报信息接收和播发设施。

第二七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海洋灾害分析统计结果,商本级人

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确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的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在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内设立产业园区、进行重大项目建设的,应当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海洋灾害风险评估,预测和评估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影响。

第二八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海平面变化和影响气候变化的重大海洋现象的预测和评估,并及时公布预测意见和评估结果。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海洋灾害防御需要,对沿海警戒潮位进行核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九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及其海区派出机构、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及其海区派出机构、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所属的海洋预报机构瞒报、谎报或者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迟报海洋灾害警报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一条未经批准设立或者调整海洋观测站的,由有关海洋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活动使用的仪器设备和违法获得的海洋观测资料,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符合海洋观测网规划的,限期补办有关手续;不符合海洋观测网规划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实施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三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海洋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恢复原状或者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依法强制执行;造成

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毁损或者擅自移动海洋观测站及其设施的;

在海洋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危害海洋观测活动的。

第三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不遵守国家海洋观测技术标准、规范或者规程的;

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规范或者海洋观测技术要求的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的;

使用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的海洋观测计量器具的。

违反本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责令限期更换有关海洋观测仪器设备、海洋观测计量器具。

第三四条从事海洋观测活动的单位未按照规定汇交海洋观测资料的,由负责接收海洋观测资料的海洋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汇交;逾期不汇交的,责令停止海洋观测活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五条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批准,向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海洋观测资料或者成果的,由有关海洋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发布海洋预报或者海洋灾害警报的,由有关海洋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七条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

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刊播海洋预报、海洋灾害警报的;

未及时增播或者插播对国计民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海洋灾害警报的;

刊播海洋预报、海洋灾害警报,未使用海洋主管部门所属的海洋预报机构提供的信息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八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海洋观测,是指以掌握、描述海洋状况为目的,对潮汐、盐度、海温、海浪、海流、海冰、海啸波等进行的观察测量活动,以及对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海洋预报,是指对潮汐、盐度、海温、海浪、海流、海冰、海啸、风暴潮、海平面变化、海岸侵蚀、咸潮入侵等海洋状况和海洋现象开展的预测和信息发布的活动。

海洋观测站,是指为获取海洋观测资料,在海洋、海岛和海岸设立的海洋观测场所。

海洋观测设施,是指海洋观测站所使用的观测站房、雷达站房、观测平台、观测井、观测船、浮标、潜标、海床基、观测标志、仪器设备、通信线路等及附属设施。

海洋观测环境,是指为保证海洋观测活动正常进行,以海洋观测站为中心,以获取连续、准确和具有代表性的海洋观测数据为目标所必需的最小立

体空间。

第三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洋观测预报工作,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海洋环境监测及监测信息的发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执行。

第四条本条例自xx年6月1日起施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海洋预报规范

海洋预报规范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海洋观测预报管理,规范海洋观测预报活动,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海洋观测预报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海洋观测预报事业是基础性公益事业。国务院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海洋观测预报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海洋观测预报工作。 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的海区派出机构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负责所管辖海域的海洋观测预报监督管理。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毗邻海域的海洋观测预报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支持海洋观测预报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海洋观测预报人才,促进海洋观测预报业务水平的提高。

对在海洋观测预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海洋观测网的规划、建设与保护 第六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编制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实施。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和本行政区毗邻海域的实际情况,编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洋观测网规划,在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备案。 修改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七条编制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保障国防安全。 编制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将沿海城市和人口密集区、产业园区、滨海重大工程所在区、海洋灾害易发区和海上其他重要区域作为规划的重点。 第八条海洋观测网规划主要包括规划目标、海洋观测网体系构成、海洋观测站总体布局及设施建设、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九条海洋观测网的建设应当符合海洋观测网规划,并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第十二章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12.1自然环境概况 12.1.1地理位置、区划和岸线 中国近海,依传统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一、渤海 渤海是中国内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型的一个浅海。它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沟通;其北、西、南三面均被陆地所包围,即分别邻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天津市。渤海海峡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老铁山头),南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登州头),宽度约106km。 二、黄海 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因古黄河在江苏北部入海时,携运大量泥沙而来,使水色呈黄褐色,从而得名。 三、东海 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东海西有广阔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故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 四、南海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南方,纵跨热带与亚热带,而以热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要特征。也是中国海疆国界伸展最南之处。 12.1.2海底地形、沉积与构造 —、渤海 在四个海区中,渤海深度最浅,小于30m的海域近7.2×l04km2,

因而海底地势最为平坦,地形也较单调。若再细分,可分5部分:渤海海峡、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中央海盆。 二、黄海 海底地势比东海和南海平坦,但地貌形态却比渤海复杂。最突出的特征有黄海槽、潮流脊和水下阶地。 三、东海 东海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而不同于渤海和黄梅,但仍以浅海特征比较显著。浅海特征中,尤以大陆架宽广最为突出。 四、南海 南海居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海底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岸边向海盆中心的阶梯状下降,但突出特征是,南、北坡度缓而东、西坡度陡。 12.1.3径流特征 流入中国近海各海区的径流量,彼此相差很悬殊。即使同一海区,在不同季节,差别也很大。

海洋预报与防灾减灾标准术语

海洋预报与防灾减灾标准术语 1 海洋预报 1.1 数值预报numerical forecasting 根据海洋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大型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海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测未来一定时段海洋运动状态的过程。 1.2 资料同化data assimilation 利用各种非常规海洋资料,使其与常规海洋观测资料融合为有机整体,为海洋数值预报提供初始场以及综合利用不同时次的海洋观测资料,将其所包含的时间演变信息转化为要素场空间分布状况的过程。 1.3 数值预报释用技术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numerical forecasting 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等方法,对海洋数值预报结果进行分析、订正,最终给出更为精确的客观要素预报结果或者特殊服务需求的预报产品的过程。 1.4 统计预报statistical forecasting 根据统计学原理,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所作的海洋预报。 1.5 集合预报ensemble forecasting 为了解决海洋数值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采用初值扰动、多物理过程和多模式的方法,进行系列预报并将这些预报进行集合的过程。 1.6 临近预报proximity forecasting 当时的海洋监测和0-3小时的外推海洋预报。 1.7 短期预报short-range forecasting 时效在3天以内的海洋预报。 1.8 风暴潮预报storm surge forecasting 综合利用数值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释用等预报技术,对由台风、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天气过程引起的沿岸增水(减水)的幅度和时间提前给出预测结果的过程。 1.9 海浪预报sea wave prediction 综合利用数值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释用等预报技术,对海面的有效波高、波周期等波浪参数提前给出预测结果的过程。 1.10 海冰预报sea ice forecasting 综合利用数值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释用等预报技术,对海水结冰的现象提前给出预测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期末复习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期末复习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 我国宣布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我国划定的毗连区为24海里,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200海里。 中国近海受海雾影响最显著、时间最长的海区为黄海。 渤海的三个海湾是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 水团包括沿岸水系、外海水系以及混合水系。 黑潮主要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 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类型:正抛物线型、倒抛物线型、西移型。

控制中国近海环流的因素 ●季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季风对表层流影响较大,在不同程度上带有 风海流的性质。 ●沿岸流:沿岸大量的河川径流入海,在当地形成以低盐为特征的沿岸流。 ●来自大洋的黑潮。黑潮及其入侵水是中国近海环流的主干。黑潮源地在吕宋岛以东海域, 贴近台湾岛东岸北上,流经东海后返回太平洋,向东海和南海北部输送大量动量、热量和盐量,影响或制约中国近海的密度场,进而制约中国近海的环流。假如黑潮不流经中国近海,那么中国近海的环流就不是现在的样子;就连温度、盐度、密度分布与结构,水团配置,海洋生物资源及海底沉积物分布,都会是另一个面貌。 ●潮流非线性效应。中国海是潮汐、潮流现象十分显著的海区。对渤海、黄海来讲,潮流 流速约为余流的10倍,因此,潮致余流对某些局部环流至关重要 ●海区的轮廓和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局部环流的格局 对马暖流的可能来源 (1)起源于台湾东北海域,为沿大陆架边缘北流过程中不断变性的一支海流 (2)源于东海南部的混合水,并非是黑潮的一个分支 (3)台湾暖流外侧分支和内侧分支汇合而成的 (4)黑潮的一个分支 (5)多源的

近海区域海洋学论文

西北航道的海冰冰况及其对通航的影响分析 文献综述 摘要:近些年,我国实行“海洋强国”战略,西北航道因为其对我国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受广泛关注。而决定西北航道是否能够通航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航道内的冰情,包括海冰密集度、冰厚、冰流量等方面。目前,对海冰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北极国际浮标计划(IABP)、由飞机搭载的空气电磁感应、以及卫星微波或可见光遥感。本文便是通过总结北极海冰的研究情况,来探讨影响西北航道通航的因素。 关键词:西北航道、海冰密集度、冰厚、海冰流出、冰障 一、前言 自新航道开辟以来,无数船队为了减短航程,不惜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来开凿运河,以此来避免绕过好望角、弗罗厄德角等的遥远海上旅途。与此同时,许多冒险家另辟蹊径,梦想不在广阔的太平洋、大西洋上行舟。而他们的目光向北移动,看中了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并且希望开辟出真正的航线。在计划中,从大西洋北部出发,穿越北极海域到达太平洋,然后直抵亚洲。这便是“东北航线”或“西北航线”。东北航道是指西起冰岛,经巴伦支海,沿欧亚大陆北方海域向东,直至白令海峡的航道。现已初具通航规模,而西北航道却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但是由于其巨大的经济、政治影响,目前对其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文的重点也是对西北航道的研究。 “西北航道”主要包括两条路线,在苏洁[1]等的描述中,靠北的一支航线是从波弗特海东南沿班克斯岛( Banks Island) 西侧,进入麦克卢尔海峡( MCS,M’Clure Strait) ,经梅尔维尔子爵海峡( VMS,Viscount-Melville Sound) 、巴罗海峡 ( BS,Barrow Strait) 和兰开斯特海峡( LS,Lancaster) ,进入巴芬湾,我们称这条线路为西北航道北路,其中从 MCS 至 LS 的水道统称帕里( Parry) 水道。西北航道的南路有多条线路,其中主要的是由波弗特海开始从阿蒙森湾 ( AG,Amundsen Gulf) 进入经科罗内申湾( CG,Coronation Gulf) 、

海水浴场海洋环境预报技术导则

海水浴场海洋环境预报 技术导则 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 2017年6月

目录 一、范围 (1) 二、术语和定义 (1) (一) 海水浴场 (1) (二) 潮汐 (1) (三) 海浪 (1) (四) 有效波高 (1) (五) 海面水温 (1) (六) 预报时效 (1) (七) 水质等级 (2) (八) 游泳健康指数 (2) (九) 游泳适宜度 (2) 三、海水浴场预报资料 (2) (一) 潮汐观测资料 (2) (二) 海水浴场监测资料 (3) (三) 数据质量要求 (5) 四、预报产品的形式内容和预报要求 (5) (一) 预报要素 (5) (二) 预报时效 (5) (三) 发布频次 (5) (四) 预报产品发布要求 (5)

五、预报技术方法 (6) (一) 潮汐预报方法 (6) (二) 海浪预报方法 (8) (三) 海温预报技术和方法 (12) (四) 海水浴场水质等级 (15) (五) 健康指数指标 (15) (六) 游泳适宜度指标 (18) 六、预报产品的结果检验和预报评分 (18) (一) 检验和评分对象 (18) (二) 检验方法 (19)

一、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海水浴场海洋环境预报的术语和定义、预报产品的内容格式和发布要求、结果检验与评分方法等内容。 本导则适用于海水浴场海洋环境预报产品制作发布等相关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一)海水浴场 在沿岸海滩上建成的可进行游泳、日光浴和各种海上运动的场所。 (二)潮汐 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在垂直方向上的涨落称为潮汐。 (三)海浪 由风引起的海面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和涌浪。 (四)有效波高 将波列中的波高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其中最大的1/3部分波高的平均值。 (五)海面水温 海面水体冷热的度量,表示海洋表面水层的海水热状况的物理量。 (六)预报时效 预报的有效期限。

国外海洋预报动态

第30卷第2期2013年04月 海洋预报 MARINE FORECASTS V ol.30,No.2 Apr.2013国外海洋预报动态 任湘湘 (编译)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 1NOAA使用新技术进行海啸侦测和气象监测 2013年2月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国家浮标资料中心(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将一项新的海啸探测技术应用于墨西哥湾的海啸深海评估和报告网络(Deep-Ocean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of Tsunami,DART),这项新技术被NOAA称为波浪滑行器(Wave Glider)。Wave Glider同时还可以作为气象站收集实时气象信息。 Wave Glider配备了遥控装置,可以根据指令,在自身动力推动下选择海啸探测位置并返回海岸。该装备使NOAA的海啸深海评估和报告网络(DART)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并且更加可靠。Wave Glider将提高NOAA的海啸侦测精度,并改进其面对公众的海啸警报。 NOAA的国家浮标资料中心主任波特曼指出,要解决在开阔大洋上保有观测系统的挑战,必须依靠创新思维和技术革命。新纳入观测网络的的Wave Glider是NOAA为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并构建一个气象有备国家(Weather-Ready Nation)迈出的有力一步。 2MyOcean气象海洋产品进入IPHONE/IPAD平台 MyOcean项目的主导者法国麦卡托海洋中心正努力通过便携设备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服务。2013年2月,一个IPHONE/IPAD应用程序将MyOcean海洋气象产品纳入其目录。应用程序共有两个版本:基础版本为大众服务,而专业版本为海洋专业人士和海员服务。 MyOcean集中了29个欧洲国家的61个团队,构建起海洋观测、分析、预报的综合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海洋服务。此次进入IPHONE/IPAD应用程序平台,也是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个全新尝试。用户能够获得多种变量,包括云量、降水、表面风场、表面温度、海浪(浪高、浪向、周期)、海流。 目前,用户主要能获得以下产品: (1)伊比利亚-比斯开-爱尔兰海5天预报,空间分辨率1/16°-1/32°,每小时更新一次。 (2)地中海8天预报,空间分辨率1/16°,每天更新一次。 据应用程序开发者统计,2013年3月以来,该软件每天接受到的海洋服务申请达500次以上。 3ARGO计划收集到100万个剖面观测资料 2012年底,Argo观测浮标数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的3500个,并且浮标的平均寿命在过去十年内增加了

中国近海水色遥感研究进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世界生态学, 2017, 6(2), 82-9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7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308395196.html,/journal/ije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308395196.html,/10.12677/ije.2017.62010 文章引用: 高慧, 赵辉, 沈春燕. 中国近海水色遥感研究进展[J]. 世界生态学, 2017, 6(2): 82-92. Progress in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of Chinese Marginal Seas Hui Gao 1, Hui Zhao 1, Chunyan Shen 2 1 College of Oceanography and Meteorolog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2 Fisheries Colleg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Received: May 6th , 2017; accepted: May 23rd , 2017; published: May 27th , 2017 Abstract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observation frequency, wide spatial coverage and small influence by sea condition. In recent years,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nd marine monitoring branches have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cean color sensor, summarizes and classifies the ocean color inversion algorithms, and further takes remote sensing of ocean color in Chinese coastal regions as an example, to show the present status,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ocean color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 Chinese Marginal Seas,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Algorithm, Chlorophyll-A 中国近海水色遥感研究进展 高 慧1,赵 辉1,沈春燕2 1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 湛江 2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收稿日期:2017年5月6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23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27日 摘 要 海洋水色遥感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具有观测频率高、空间覆盖广以及受海况影响小的优点,近年来逐渐受到海洋科研工作者和海洋监测部门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水色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对水色反演

最新海洋预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资料

海洋预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海洋预报,是指根据海洋环境特征值的历史资料和实时观测结果,运用专门设计 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一定海域未来时间内的海洋要素、海洋现象、海洋变异及 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一定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发布。海洋预报包 括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海流、海温、盐度、潮汐、海平面变化、厄尔尼诺、 水质、海岸侵蚀等。 海洋积聚着巨大能量,这些能量一旦以某种突发的方式释放,则可能对人类构成 非常大的危害,包括风暴潮、巨大海浪、严重海冰、海啸、赤潮等突发性较强的灾害;海平面变化、海岸侵蚀以及沿岸土地盐渍化等缓发性海洋灾害。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海上各类生产活动蓬勃发展,但频受海洋灾害袭击,每年因海洋灾害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 100亿元以上。风暴潮、海浪、赤潮、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等 较为严重。进行海洋预报可以有效地对海洋灾害进行预警,有效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人类社会对海洋分析预报的需求包括:海洋业务化预报、台风预报、季节和 气候预测、全球变化研究、海上航运、渔业、目标漂浮物的跟踪预报、海上搜救、溢 油预报、海上执法和管理、海上石油和天然气作业、海洋旅游等。军事方面,海军对 海洋分析预报的需求有:水面舰艇的航行安全、作战训练、武器装备性能的发挥、维 护国家海上权益、海外救援等。海洋预报可以对国防安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防灾 减灾、海上重大活动、海洋权益维护等起到很好的促进和强有力的支撑,很多海洋预 报的产品对军事活动和国防的安全等也有重要的作用。 海洋预报是一切海上活动的基础。随着海洋数值模拟技术、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和 海洋数据同化方案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和军事活动对海洋环境信息的迫切需求,驱 动着海洋分析预报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预报的具体内容有:研制深、浅水海浪数值 预报模式,研制适合于海洋环境预报的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模式和台风风场数 值预报模式,实现中海及邻近海域海浪数值预报。研制高分辨率风暴潮即近岸海浪耦 合数值预报模式和典型区域风暴潮漫滩数值预报模式。研制温、流、冰数值预报模式,实现中国海表层海水温度(SST)业务化数值预报、渤海海冰的中期(周)数值预报、 中国海三维海洋温度、流场的试预报。研制厄尔尼诺的区域和全球数值预测模式。发 展赤潮卫星遥感跟踪预报、统计预报及数值预报技术。 一、海洋预报技术发展概况 近年来,CTD、XBT、卫星高度计资料、Argo温盐剖面数据、高精度融合SST产品、海冰等海洋观测数据和松弛逼近、最优插值、三维变分和Kalman滤波等海洋数据同化

海洋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生考试复习大纲 (海洋学) 一、试题内容及范围 试题内容主要考察对海洋学基础理论以及学科发展现状的认识水平,考察考生对学科的熟知程度和理解水平,以物理海洋学为主。主要范围包括: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海洋科学的分支,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洋环流,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潮汐,风暴潮,大气与海洋,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等。 二、建议参考书 1.《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物理海洋学》,叶安乐,李凤岐编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三、复习大纲 1、绪论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海洋科学的分支;世界海洋学的发展简史;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2、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 海水位温的定义;世界大洋的盐度、温度和密度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大洋主温跃层和季节温跃层;海水主要热力学性质;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海洋水团;海洋混合的概念及引起混合的主要原因。 3、海洋环流 海流的形成原因及表示方法;海水运动的驱动力;重力势、等势面、位势高度和位势深度的定义;压强梯度力和科氏力的定义;海水运动方程的基本形式;地转流及动力计算方法;EKMAN无线深海漂流理论;经典风生大洋环流理论的主要结论;热盐环流的基本内涵;全球风生环流的主要结构等。 4、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海洋中波动现象的成因;描述波动的基本物理量;驻波的成因及基本特征;波群的成因及基本特征;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的定义;风浪和涌浪的成因;海浪谱的定义;海洋内波。 5、潮汐

潮汐现象的解释;引潮力的定义及分布特征;潮汐静力理论的基本思想;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风暴潮及风暴潮预报。 6、大气与海洋 气压场及其与风场的基本关系;东风带、西风带定义及成因;季风;海洋上的天气系统;台风及其基本结构;海气相互作用;ENSO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地位等。 7、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中国近海海域气候特征;中国近海海域水温、盐度的分布及变化特征;中国海水团和水平环流的分布;渤海的海冰分布;中国近海潮汐、潮流、风浪和风暴潮的特征;中国近海的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和任务。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海洋学 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附件2: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海洋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Oceanography)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模块】学科基础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 【学时数】51 (理论51 实践)【学分数】 3 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 (一)教学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四年制二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 讲授环境海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主要方法,使学生熟悉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海洋环境地学与资源、海水特殊的物理性质和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规律和机制;认识海水主要化学特征,了解海洋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化学行为, 即污染物质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及归宿等规律;理解海洋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海洋中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过程,熟悉海洋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过程;初步了解海洋管理的有关知识。特别是从动力学角度出发,认识海洋中物理、化学与生物等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海洋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变之间的关系。要求对环境海洋学的知识体系有系统了解,为以后以海洋为对象的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 二、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绪论 1、主要内容: 环境科学、海洋科学、以及环境海洋学等学科基本概念,以及学科间的联系;海洋环 境变化与生态破坏的历史与未来趋势。 2、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史及其趋势,对环境海洋学有概括的认识。 3、重点、难点: 海洋环境问题的特点以及复杂性。

中国区域海洋学结课论文

中国东海海区区域海洋学研究进展 摘要:东海是中国海的一部分,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的领土,东海不仅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而且还有储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享有“第二个中东”的美称。本文主要介绍中国东海海区的自然环境、地质、水文、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特征,并着重分析中国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现状,及中日关于春晓油田的争议问题。 关键词:中国东海、自然环境、地质、水文、化学、生物、油气资源、春晓油田。 1. 中国东海的自然环境概况: 1.1 东海的地理位置、面积及平均水深 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东海西有广阔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故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整个海区介于北纬23°00′~33°10′,东经117°11′~ 131°00′之间。(见图1) 东海(East China Sea ),是中国海 的一部分、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它北起 中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黄 海毗邻,东北面以济州岛、五岛列岛、长 崎一线为界,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 本岛南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 群岛。位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岛 、日本琉 球群岛和九州岛之间。并经对马海峡与日 本海相连,濒临中国的沪、浙、闽、台4 省市。 东海面积77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 黄海的2倍,渤海的10倍。平均水深为 370米,最深处可达2719米,位于台湾 省东北方的冲绳海槽中。 1.2 东海的气候概况[1] (1) 风:东海纵跨温带和副热带,冬季也受亚洲大陆高压影响,以偏北大风为主,平均风速可达9~10m/s 。南部海区以东北风为主,特别是台湾海峡,风向较稳定,风速也较大。冬季寒潮南下时,在冷锋过境之后,常出现6~8级偏北风,并伴有明显降温。冬、春季形成于台湾以东、以北海面的温带气旋,对东海的影响也很大,常突然出现偏北大风,对航行和捕捞作业造成危害。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平均风速仅5~6m/s 。然而,这期间热带气旋却常常取道东海而北上。平均而言,每年有5~6个台风和强风通过东海,有的年份多达14个。以6~9 月间最为频繁,春、秋季也间有过境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1、海洋和()关系最为密切。A A,大气B,生物C,地质D,太阳 2、基础海洋科学的分支。D 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渔业海洋学等 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及区域海洋学等 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及环境海洋学等 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及区域海洋学等 3、1687年英国人()用引力定律解释潮汐:B A,贝努利B,牛顿C,富兰克林D,拉普拉斯 4、中国对海洋科学历史的贡献:早在()千多年以前,已发明指南针,且至少在1500年以前就用于航海B A,1B,2C,3D,4 5宇宙的开始是一个几何点,宇宙大爆炸大约在()亿年前B A100B150C200D250 6海的水文特征:C A,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B,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C,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D,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7,大洋按地理位置划分:D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大洋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 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8,面积最大的洋是:A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9,渤海属于:B A陆间海B内陆海C边缘海D海峡 10,大陆架指海岸线到水深()米内的范围B A100B200C300D400 11,中国最大的海区D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12,海冰的危害:D A港口B航运C海上油气开发D港口,航运,海上油气开发 13,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A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B海洋科学属于地理学体系 C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物理学体系D海洋科学属于环境科学体系 14,海洋科学的分支:C 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军事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环境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极地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学 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附件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I 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英文名称(参考国际国内通用名称): Oceanography 【开课单位】海洋环境学院【课程模块】学科基础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 【学时数】64 (理论63 实践 1 )【学分数】 4 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 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 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 知识:课程结束后学生将熟悉和掌握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概念、理论、观测手段,了解海洋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了解海洋能、海洋灾害和海洋污染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海洋知识,了解海洋在国防、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可以较为全面认识海洋。作为专业课的基础,学生可以应用在海洋课程里学到的海洋基础知识,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技能:学会绘制海洋要素各种分布图,包括垂直分布图、断面图和大面分布图。 态度: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建立海洋国土意识,建立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激发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学习自主性。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 《海洋学》课程定位: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各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海洋科学入门课程,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 该课程的性质是以物理海洋学为核心和纽带,有机结合海洋化学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是一门内容宽泛、重点突出、概念准确的海洋科学入门课程。该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求以浅显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该课程是海洋科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其他海洋科学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是以下专

海洋基础知识笔试大纲

附件二 海洋基础知识笔试大纲 (黑体字为知识点,* 一般性了解,** 熟悉,*** 掌握) (一)海洋管理与海洋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1、相关职能职责(***):国家海洋局职能和职责应聘单位职责和主要任务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台背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3、领海和毗连区(**):领海领海基线无害通过毗连区的宽度毗连区的管制权 4、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过境通行制 5、群岛国(**):群岛国概念群岛水域概念群岛海道通过权 6、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概念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专属经济区的宽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 7、大陆架(**):大陆架概念沿海国在大陆架的权利与义务其他国家在大陆架的权利与义务大陆架的宽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界限的划定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8、岛屿(**):岛屿概念岛屿制度 9、公海(**):公海自由登临权紧追权 10、国际海底区域(*):概念支配国际海底区域的原则国际海底管理局

11、国际海洋争端解决(*):国际海洋法法庭 12、海域使用管理基本概念(***):海域海域使用海域所有权海域使用权临时海域使用 13、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原则海洋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关系 14、海域权属管理(***):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海域使用权登记海域使用权期限填海项目管理 15、海域有偿使用(**):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减免 16、海域使用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责任和措施海域使用法律责任 17、海洋环境保护基本概念(***):《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范围授权监管部门和职责海洋环境污染损害 18、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沿海地方各级政府的海洋环境保护责任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 19、海洋生态保护(***):重点保护的海洋生态系统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 20、防治陆源污染(**):陆地污染源入海排污口设置禁止、严格限制和严格控制排放的污染物污水处理 21、海洋工程污染(***):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建设限制要求 22、废弃物倾倒(***):倾倒许可制度海洋倾倒区选划原则与

物理海洋学复习提纲

物理海洋学复习提纲 1、海洋学的学科体系是怎样的?什么是物理海洋学,它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是什么? 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知识体系。是地球科学和 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学的组成部分。 【基础学科】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 【边缘学科】海洋环境学、海洋气象学、航海海洋学、渔场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区域海洋学、海洋 工程、海岸工程、海港工程、围海工程、深海采矿工程、海水养殖、海水淡化工程、海水综合利用工 程、海洋能开发工程、海洋水下工程、海洋空间开发工程、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工程 物理海洋学:运用物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力场、热盐结构、以及相关的各种机械运动的 时空变化,并研究海洋中的物质、动量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的学科。 物理海洋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海洋中的物理环境。这种环境中的物 理过程,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海洋中物质和热量的输送、 海岸和海底的侵蚀和变化,以及海洋的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方法: ?观测与调查(现场和室内试验): 卫星遥感、航拍,海洋调查船, 锚系、浮标,采样,样品分析,水槽试验,数值实验 ?理论化知识体系的建立: 从铅笔/纸张到超级计算机;从数据分析到理论; 从理论到模型 2、海里相当于多少公里?纬度中1分相当于多少海里?表示航行速度经常有单位“节”,一节相当于多少m/s? 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是多少? 1海里=1.852km;纬度中1分相当于1海里、纬度中1度相当于60海里,约111km; 1节(kt)=1海里/小时=1.852km/h(约等于0.5m/s);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ω=2π/(24x3600s)=7.27x10^-5 rad/s 3、世界海洋中根据其空间尺寸如何分类?什么是边缘海?什么是陆架浅海? 洋(Ocean)、海(Sea):边缘海,陆架浅海、海湾(Bay,Gulf,Embayment)、海峡(Strait, Gullet)、峡 湾(Fjord)、潮汐汊道(Tidal inlet)、河口(Estury)、潮滩(Tidal flat)、沙滩(Sand beach) 位于大陆边缘,以岛屿、群岛或半岛与大洋分隔,仅以海峡或水道与大洋相连的海域。 大陆架:它的范围自海岸线(一般取低潮线)起,向海洋方面延伸,直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大陆坡 折处为止。大陆架是大陆的自然延伸,原为海岸平原,后因海面上升之后,才沉溺于水下,成为浅海。 4、海洋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何为海洋声道,其成因与特征分别是什么? 海水的盐度、水深(压强)、海面和海底状况、海水的运动、海洋中包含的各种不均匀体如气泡和生物 等 从声速最低的地方发射的声波,由于上下层的声速不同而发生折射,造成声波传播途径总是弯向声速 最低的地方。大部分声波在海水中经过这样的往复弯曲折射,而不与海面和海底接触,故能量损失很 小,这种现象称为声道现象。声速最低的地方称为声道轴。 5、海洋中光的传播与什么因素有关?光在水层中的衰减满足什么定律?光的传播对海洋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什么是真光层? (1)海水中光的吸收:光能量在水中损失的过程就是吸收。吸收也存在不同的物理过程:有些光子是 在它的能量变为热能时损失了,有些光子被吸收后由一种波长变为了另一种波长的光。 (2)海水中光的散射:散射时,光子没有消失,只是光子的前进方向发生了变化。也导致水中准直光 束能量的衰减。海水中引起光散射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分子和各种粒子,包括悬移质粒子、浮游植 物及可溶有机物粒子等。

区域海洋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中国近海温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海水温度自北向南逐渐递增,年较差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波浪进入开敞海岸浅水区时,波高增大,波长变短,波陡增加,易翻卷破碎。 3、东海表层水温冬季分布的明显特点是西北低而东南高,致使等温线基本上都呈西南—东北走向。 4、冬季,南海表层水温高且分布均匀,尤其在中、南部海域,北部近岸海域水温较低。 5、中国海春、夏季水温铅直向分布的突出特点是季节性温跃层的形成和强盛。 6、南海盐度分布近岸和外海的区域差异很明显。 7、由于太阳辐射年周期变化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年周期变化也非常明显。 8、黑潮是由北赤道流转变而来的,其海流具有高水温、高盐度的特点。 9、太阳辐射是海水中热量的主要来源。 10、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 11、冬季,南海表层水温高且分布均匀,尤其在中、南部海域,北部近岸海域水温较低。 12、南海上层环流的主要驱动机制是季风。 13、南海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陡峭的大陆坡,还有深海盆地,海沟、海槽。 14、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北以中国大陆为界,南到大巽他群岛,西起中国大陆、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东至朝鲜、韩国、日本九州、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群岛等。 15、南海四周几乎全被大陆和岛屿所包围,曾有人把南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称为世界三大“内海”,它有两大海湾:北部湾和暹罗湾(泰国湾)。

二、名词解释 1、南海暖流:南海暖流是一支出现在粤东沿岸海区和广东外海深水区终年流向东北的海流。 2、风暴潮:风暴潮是指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及异常降低的现象。 3、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规模的大气运行现象,是大气中大规模气流的总称。 4、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天气, 常伴有雨、雪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 使气温在24小时内迅速下降达8℃以上的天气过程。 5、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洋(海)面上气旋性涡旋的通称。它的来临,常会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及风暴潮,严重的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海上破坏力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6、下垫面的环境条件:下垫面的环境条件系指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海流、山土壤、植被等。 7、跃层:是指在水文要素的垂直分布中梯度达临界值的水层,通常以强度、深度、厚度三项来表示它的示性特征。有温跃层、盐跃层和密跃层等之分。 8、热量收支平衡:是海水不断的从各个方面获得热量,使海水温度升高;同时又以各种形式向外散发热量,使海水降温,这种热量的收支情况就叫做海洋的热量收支平衡。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大洋上的)、寒潮和冷空气(大陆上的)、副热带高压(大洋上的)、温带气旋(海上、陆上皆有)以及热带辐合带(海上、路上皆有)。

中国海洋国土和防卫政策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1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和战略抉择。中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的新安全观,寻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A、协作 2 2014年6月20日,我国领导人在中希海洋合作论坛上的讲话指出,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通过发展海洋事业带动经济发展,深化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努力建设一个的海洋。 B、和平、合作、和谐 3 国土不仅包括陆地国土,还包含海洋国土。我国不仅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同时还拥有约平方千米的主张管辖海域。 C、300万 4 海洋权益是国家在其管辖海域内所享有的一切的总称。在内容上一般体现在海洋政治、海洋经济、海上安全、海洋科学等方面 A、权利和利益 5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海洋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开发、利用、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B、海洋安全 6 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海岸线总长3.2万多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仑河口,长达多千米,岛屿岸线长1.4万多千米。 C、1.8万 7 领海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均属沿海国主权管辖。1992年2月25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 A、12海里 8 中国海区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东部海域组成,周围大陆和群岛上分布有国家。 A、12个 9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仅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大小岛屿就有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海南岛次之。 B、6500 10 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属台湾省宜兰县管辖,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11 位于我国东海海域的为我国第一大群岛,是我国华东沿海的天然屏障,在国防上

中国海洋大学_海洋学实习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海洋学实习 学院(系、中心)水产学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教务处制表 二Ο一0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此报告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或打印。 二、此报告中内容请在实习结束后如实填写。 三、实习教学基本概况中的实习类型指教学实习、专业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实践)等;修课要求指必修、限选、任选;实习总结形式指论文、设计、调查报告等。 四、实习总结字数根据形式作如下要求:论文、设计不少于3000字;调查报告不少于5000字。 五、此报告填写完毕(一式两份),经实习指导教师和院(系、中心)有关领导审阅后,一份作为学生成绩由院(系、中心)保存,一份由学生本人保存。

一、实习教学基本概况 实习类型教学实习修课要求限选实习名称海洋学实习 课程(实习)编 号 学时四天学分1.0 实习起止时间实习地点青岛近海实习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实习岗位 指导教师学历/职称 实习指导教材“天使I号”船 海上实践教学 指导 实习总结形式实习报告 实习成绩其他情况说明 二、实习教学内容 1.实习目的、要求及意义: 海洋学是一门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地质、水产、工程等诸方面,内容十分广泛。海洋调查是海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海洋调查手段获取第一手海洋资料,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文气象预报、海洋环境保护、航运交通、军事国防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接近大海,亲身体会,进行海洋调查才能形象而深刻的理解海洋学的各个知识点,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学好海洋学。 海洋学实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海上生活,学习并掌握较基本的海上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获取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海上工作打下基础。 2.实习主要内容: 1)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1、10月8日 9:00-15:00 登船,实习事项、“天使I号”船介绍及生活安排,船上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