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绪论

?一、什么叫“ 文献”

?《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朱熹道:“文,典籍也。献,贤也。”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马端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诸子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致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文献:具有一定历史和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什么是“文献学”呢?

?中文三大基础工具课

?传统中文学问中最显赫者

?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性的学科

?对我们而言,它还是:

?一门教人如何读书的课(版本学)

?一门教人如何查找资料的课(目录学)

?一种方法论

?一种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三、文献学发展过程

?(一)元典时期:先秦

?产生文献

?孔子:述而不作

?诸子:述而作

?文献学的初步形成:孔子

?(二)秦汉、六朝:文献学的积极探索

?文献整理:司马迁

?地下文献的第一次大规模整理

?传注之学:汉魏古注十三经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

?《尚书》:[汉]孔安国傅

?《毛诗》:[汉]毛亨傅、郑玄笺

?《周礼》:[汉]郑玄注

?《仪礼》:[汉]郑玄注

?《礼记》:[汉]郑玄注

?《春秋经傅集解》:[晋]杜预撰

?《春秋公羊傅》:[汉]何休撰

?《春秋谷梁传》:[晋]范宁集解

?《孝经》:[汉]郑玄注

?《论语》:[魏]何宴集解

?《孟子》:[汉]赵岐注

?《尔雅》:[晋]郭璞注

?(三)唐宋:文献学的全面探索

?1注疏之学大兴:疏不破注与疑古立说

?2文献学理论探讨:刘知几《史通》等

?3综合文献的编订:

?唐:《初学记》、《艺文类聚》、《文馆词林》、《白氏六帖》

?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4金石学始兴

?5目录学兴起

?(四)明清:总结

?1大规模的文献整理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

?2汉学大兴

?3文献传播获得极大进步

?(五)近代:多难兴邦

?张元济与近代文献整理

?伟大的新起点:甲骨文与敦煌文献的发现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文献载体

?1.甲骨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事件,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王国维在甲骨文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刘鹗《铁云藏龟》

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

?2.金石:金指的是金属器皿,以钟鼎为代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如大盂鼎、毛公鼎。

?大盂鼎毛公鼎

?石比较复杂,分为摩崖石刻、石经、碑铭。

牛首山石刻

石鼓

东汉熹平石经

魏正始三体石经

唐开成石经

密县旧县衙廉政石碑

3.竹木

?马王堆汉简

里耶秦简

居延汉简

清华简

汉代木牍

?出土实物统计数字表明,不同卷册,简的长度都不相同,大都在23—27厘米之间。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五经长二尺四寸(55厘米左右)为定制,武威汉简《仪礼》长50—55厘米,医简长23厘米,说明其它书仍无定制,约定俗成之习惯而已

?注意:中国并不存在完全的刻写时代!

4.帛书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帛书一般卷前接一块素,叫做“首”,又叫“褾(音裱)”,现在书画卷称“护首”。多用红笔写标题目录。栏线又叫界行,有红色的,也有黑色的,有划的,也有织成的,称“朱丝栏”,“乌丝栏” 。?6.纸张

?纸张用于书写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巨大进步。纸张的发明要比我们想象的早得多,最开始的纸张并不是用于书写。

金关纸与灞桥纸

2006年8月22《人民日报》敦煌发现西汉有字麻纸,早蔡伦113年

?《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你对“洛阳纸贵”怎么看?

?7.古今其他古籍形式

?埃及草纸、古巴比伦泥版、陶器、木版等。

?中国古典文献产生可以分为甲骨文时代、金石时代、笺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电子时代。

?一般趋势:从坚硬、厚重走向柔软、轻薄,从缓慢笨重走向迅速轻便;从固定有形走向多变无形。越古老的越经久耐用,信息量越少,越近的轻便易损,信息量越大。

第二节文献类型

?一、按照文献产生的方式:

?原始文献(作者直接记载自己的思想成果而产生的,如作品、专利)

?二次文献(对原始文献整理加工后产生的文献,如科研论文)

?三次文献(利用二次文献对原始文献进行分析产生的文献,如年鉴、综述)。

?二、按照文献性质与作用:记录、抄写、编纂、著作。

?三、按照题材:总集、别集、类书、丛书、图谱、方志、政书、史书等。

?1.总集: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最早应该是《诗经》,但它被列入经部,所以《楚辞》被成为“总集之始”。

?它可以反映一个时代最优秀的作品以及时代审美倾向,如《文选》、《唐文粹》

?它可以反映某一文体或题材的整体发展,如《历代赋汇》、《玉台新咏》

?它可以反映某一时代某一文体的整体发展,《全唐诗》、《全唐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反映特定地域、群体的创作,《西昆酬唱集》、《花间集》、《建安七子集》

?2.别集:反映一个人部分或全部的创作的文献

?别集的文献价值:

?A了解作家思想与艺术成就的工具

?B了解时代、文学思潮、其他作家的工具

?C编订总结的基础

别集的编订

?自编:自己编订

?如唐孙樵《孙可之文集》

?他编:门生、好友、后人、仰慕者搜集编订

?如《韩昌黎集》、《陶渊明集》、《李贺集》

?自编他编结合

?如谢铎与徐祯卿的别集

?体例:分类、分体、编年三种。

?分类按照内容:纪行、述怀、咏史等

?分体按照体制:古诗(五古、七古、杂体)、律体(五律、七律、排律)、赋、文?编年按照创作时间先后

?3.丛书: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理念和体例编纂,冠以总的书名,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有丛刊、丛编、类编、和刻、汇抄、全书等名目。

?综合性丛书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初编》。学习丛书最根本的是《中国丛书综录》。

?《笔记小说大观》

?《六十种曲》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4.工具书:为解决读书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而用来翻检、引用的文献。

?书目、索引,如《十三经索引》、《史记索引》等。

?字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词源》、《中华大词典》等。

?类书(分类的资料汇编),如《北堂书抄》、《艺文类聚》、《初学记》、《册府元龟》。?“十通”:唐代杜佑《通典》、宋代郑樵《通志》、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以上被称为“三通”)、

清代编《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以上合称“九通”)、晚清刘锦藻编《清续文献通考》。

?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

?地方文献的重要性: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最直接的资源;了解历史名人的辅助工具。

第二章版本学

?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略例》:“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半功倍。”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书籍由竹木而帛、而纸,由简编而卷、而册,有手抄而刻板、而活字,其经过不知若干岁,缮校不知其几何人。有出于通儒者,有出于俗士者,于是有断烂而部不完,有删削而篇不完,有节抄而文不完,有脱误而字不同,有增补而书不同,有校勘而本不同。”

第一节版本的发展

版本最初指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书本,以区别于抄本、写本。后指:一书经过多次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本子,内涵包括书写、印刷的年代、形式、版次、字体、行款、纸墨、装订、内容的增删以及在其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藏书印、题识、批校)。

?研究版本特征与差异、鉴定真伪、优劣的学问叫版本学。

?一、版本早期形态:简牍

二、写本时代:唐前纸书基本是手写本,后世一些规模庞大不便印刷的也采用写本。写本又分手稿本、稿本、抄本。

写本的装帧

?卷轴装:六朝到唐代的主要装帧形式。

?纸一般画格分行,由右向左书写,再由左向右卷起。左端安轴,右端粘一块作“褾”的纸(或绢),褾后系以丝带,若干卷集在一起,用书衣包上,称为“帙”。为了便于识别,轴头挂块牌子,上写书名、卷次或其他记号,称为“签”。有签的一端露在外面,用时抽出来,还时插进去,称为“插架”。

?旋风装:以一长条卷纸作底,以每叶右边无字空条处逐叶粘裱在卷底上,从首至尾卷起,俗称龙鳞装、旋风装。

贝叶经与梵夹装

?印度佛经用贝多树叶作纸,上下用木板夹起来,打孔穿绳贯串称贝编,又称贝叶经。?唐人受此启发,把卷子折成长方形折子,前后加上两张硬纸作封面,经折装,多用于佛经的装帧。

梵夹装:写好的纸用两块与纸张大小相同的木板将纸夹住,中间穿孔,或在两端靠里的位置上

各穿一孔,用绳穿孔绕捆夹板。

?三、刻本时代:版本之名即起于雕版

3.版式:版面、栏线、行款、版心

雕版书籍装帧

1.蝴蝶装即把书叶从中间对折,以折迹集中的右边为书脊,戳齐,然后逐叶彼此相粘连,一叶一叶重迭成册。

2.包背装是将书叶对折,折边右向,戳齐,沿书脊竖行凿孔五个,用线横索竖穿,然后以一张比整个书叶略宽的纸对折,粘于书脊作前后封面。

四、线装书:对包背装的一种改进,包背装用整张纸裹背,而线装书是前后加护页。

毛装

金镶玉

雕版印刷简史

?一、早期雕版印刷:

?八世纪长安已经有书坊印书。唐写本《新集备急灸经》题有“京中李家于东市印”。

?二、晚唐、五代的旧监本、蜀本

?旧监本:后唐宰相冯道建议政府国子监依据开成石经(唐文宗太和四年由艾居晦、陈玠等人用楷书分写,约用了七年时间刻成的一部石经)刻《九经》等,宋人称为“旧监本”

?后蜀宰相毋昭裔于蜀印《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又请后蜀主孟昶印《九经》,后世称之为蜀本。

?三、两宋是我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北宋监本和南宋监本。这些书版被元朝统治者运到北京,明朝又将其运到南京,历经三朝,故称“三朝版”。

?宋代地方刻书事业发达,故在版本学领域又有浙本、蜀本、闽本,按照地方有可细分杭本、越本、眉山本、麻沙本、建本。

?刻本异名:初刻本、原刻本、重刻本、翻刻本、覆刻本(依照原样翻刻,除字体外均不可改动)、影刻本(完全照原样翻刻)

?修补本、重修本(旧本书版重新修整、补配之后刻印书籍)、递修本、三朝本(历次修补为递修本,如经宋、元、明三朝修补的成为三朝本或三朝递修本)、百纳本、配补本(利用不同版本进行补配)

百衲本二十四史

?按照出资:官刻本(内府本、藩刻本、监本、殿本、局本、府州军本、仓台本、计台本、郡斋本、广成局本、行中书本、书院本、司礼监本、经厂本)

?坊刻本、私刻本、家刻本、自刻本、

?按照版本形态: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书帕本、插图本、批校本

批校本

大字本

小字本

按照技术:墨印、朱印、蓝印、套印

?解放区的蓝印《解放日报》

?明代的双色套印

?“善本”最初就是通过精校细勘,无讹文脱字的古籍版本。因此,张之洞认为:“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付刊,不讹不阙之本也。”

?他提出具体“善本”的三个条件:

?“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精本(精校、精注);三、旧本(旧刻、旧抄)。”

?聚珍本:用活字排印的书籍因为印出的书籍不甚美观,故多用在民间历书、通俗读物的印刷上。版本鉴别

?一、版本造伪:

?1.内容、著者造伪

?2.以残充全

?3.伪该书名、作者以充罕见之书

?4.增删牌记以充珍本

?5.增删年款以充珍本

?6.伪造名家藏书印抬高版本

?7.染纸造蛀以充古旧

?8.挖改删换序跋以充善本

?二、版本鉴别

?1.依风格

?宋版书极为珍稀,其特征是:多讳字、蝴蝶装。前期多白口,单边,后期多左右双边,南宋中期后少有细黑口。上鱼尾上多刻本版字数,中间刻简化书名、卷次、页码。版口下刻刊工姓名。字体多欧、柳。

?浙刻:多欧体,字体长方,书写认真,秀丽。多白口,多上单鱼,双鱼偶见,左右多双栏。?建本:多柳体,亦有瘦金体,方正,纸张粗劣。早期多左右双栏,细黑口,后多四周双栏,粗黑口。

?蜀本:多柳体,字划肥,版本疏朗,多白口,左右双栏,纸张白皙,校勘精到。

江西本:多四周双栏,颜体、柳体并用。

?元版:黑口、赵字、无讳字,多有简体。版式近宋版,字大行疏,多四周双栏,多耳子

明本:正德前赵字,版式仿元;嘉靖至万历白口方字仿宋;天启之后白口长字多讳。

?嘉靖刻本与崇祯刻本

?2.依据牌记

?3.考刻工:一般在版面的中缝。

?何槐昌《宋元明刻工表》

?4.考序跋

?5.依讳字:陈垣《史讳举例》。古书用讳两宋严、元无讳、明清之际严,康熙之后亦严。?6.考地理沿革

?7.考官职

?8.考官衔、尊称、谥号

?9.依冠词

?10.依藏书印

第三章目录学

?第一节目录与目录学

?一、目录

?目:条目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录是对书的内容、著作事迹、写作、出版等情况的说明,也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称序录或书录。

?華陽國志.十二卷.晉常璩撰.

?華陽梁州地也,紀漢以來巴蜀人物。吕微仲跋云:漢至晉初四百載間,士女可書四百人,亦可謂盛矣。復自晉至周顯徳,僅七百嵗而史所紀者無幾人,忠魂義骨與塵埃同沒,何可勝數,豈不重可歎哉。

?——见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目录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目(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介绍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姚名达界定目录学为:“目录学者,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之专门学术也。”(《中国目录学史》)?二、古典目录形态

?1.一书目录

?我国最早的目录是《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也是《史记》的目录。

?太史公自序:

?救人於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夫事人君能说主耳目,和主颜色,而获亲近,非独色爱,能亦各有所长。作佞幸列传第六十五。?稽列不流世俗,不争埶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唐以前,目录一般是放在书尾的,以对各篇加以说明。唐初,为了检阅的方便,便将目放在书前,而录则省略,变成有目无录,且不反映页码,只反映卷数。

?2.群书目录

?群书目录基本要素为:书名、叙录、类序。

?但有些仅有书名,如《文渊阁书目》

?有些有类序和书名,如《隋书经籍志》

?有的则全部包括,如《四库全书总目》

?群书目录出现是文献大量出现的结果,所以它不仅是一种文献形式,也是一种文献管理方法,而且经常伴随其他文献工作,如校勘。

?《隋书·经籍志》:“每一书就,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叙而奏之。”

第二节群书目录分类

?1.六分法

?汉成帝时,刘向等人校书的分工是按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来进行。刘歆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分类著作《七略》。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汉书·艺文志》)

?《七略》的成果最终体现在《汉书?¤艺文志》中。

?《汉书?¤艺文志》: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

?诗赋略:屈原赋二十家、陆贾赋二十一家、孙卿赋二十五家、杂赋、歌诗

?兵书略: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鬼、杂占、形法

?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认为读书当以六种书为纲:

?《史记》明史源,《淮南子》知议论之要,《论衡》开广才智,《说文解字》识古字,《汉书艺文志》溯学术之流派,明目录之体。

?《尹佚》二篇。周臣,在成、康时也。

《田俅子》三篇。先韩子。

《我子》一篇。

《随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墨子》七十一篇。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

右墨六家,八十六篇。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2.四分法

?魏晋时期,图书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是经过汉魏之际的动乱,图书经历了聚散,需要重新整理编目,二是有些图书状况发生了变化,史籍增多,原来附目地位很难适应,必须加以调整。所以六分法开始出现向四分法转变的迹象。

?四分法始于西晋荀勖的《中经新簿》。

?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相当于《汉志》的“六艺略”;

?乙部纪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相当于《汉志》的“诸子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丙部纪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相当于后来的史部;出自“六艺”之“春秋”?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相当于《汉志》的“诗赋略”。

?(东晋)李充《四部书目》改甲部记经书,乙部记史书,丙部记子书,丁部记集书。经史子集的次序从此决定下来。

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此为《四库全书》编订契机。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抄写完毕,并用近三年的时间,抄写三部,分

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后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

?文源阁(圆明园)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被焚毁

?文宗(镇江)、文汇(扬州)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

?文澜阁(杭州)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现补齐藏浙江省图书馆。

?文渊阁(故宫),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溯阁(沈阳),现藏甘肃省图书馆,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毁禁3100多种,全毁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

《四库全书总目》

?经部:

?1. 易类 2. 书类 3. 诗类

?4. 礼类(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仪、通礼、杂礼书)

?5. 春秋类 6. 孝经类7. 五经总义类

?8. 四书类9. 乐类

?10. 小学类(训诂、字书、韵书)

?史部

?1. 正史:纪传体正史。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2. 编年: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3. 纪事本末: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通鉴纪事本末》

?4.别史:旁出正史之外,纪一代史实。《东观汉记》、《大金国志》、《契丹国志》

?5.杂史:具一事始末,非一代全编;述一时之见闻,只一家之私记。遗文旧事,足以存掌故,资考证。《国语》、《战国策》

?6.诏令奏议:右史之事。

?7.传记:一《圣贤》,《孔子编年》、《杜工部年谱》、《杜工部诗年谱》。二《名人》,《魏郑公谏录》。三《总录》,如《列女传》、《唐才子传》、《百越先贤志》。四《杂录》,如《骖鸾录》之类。

?8. 史钞:取诸众史而成书。

?9. 载记:割据政权史。《吴越春秋》。

?10. 时令:记述时令风俗,《岁时广记》、《御定月令辑要》

?11. 地理:宫殿、总志(一统志)、都会郡县(地方志)、河防(水利)、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纪(记外国地理风物)。《岭海舆图》、《广东通志》、《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岭表录异》、《六朝事迹编类》、《岭南风物纪》、《徐霞客游记》。

?12. 职官:古今职官变迁史实。《唐六典》。

?13. 政书: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通典》、《唐会要》、《文献通考》。?14. 目录:经籍、金石。《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

?15. 史评:评论性史料,《史通》

?子部

?1. 儒家:除已经列入经部的《论语》、《孟子》之外的儒家著作,《孔子家语》、《荀子》?2. 兵家:原兵家著作。

?3. 法家:原法家著作。

?4. 农家:农书。

?5. 医家:医书。

?6. 天文算法:天文著作,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7. 术数: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

?8. 艺术:书画、琴谱、篆刻、杂技(音乐、棋)

?9. 谱录:器物(《香谱》、《古今刀剑录》)、食谱(《茶经》、《北山酒经》)、草木鱼虫(《洛阳牡丹记》、《蟹谱》)

?10. 杂家:

?立说者谓之杂学(或其学不传,后无所述,或其名不美,人不肯居……于寥寥不能成类者,并入杂家),如《墨子》、《鬼谷子》;

?辨证者谓之杂考,《白虎通义》、《容斋随笔》;

?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说,《论衡》、《梦溪笔谈》;

?旁究物理、胪陈纤琐者谓之杂品;

?类辑旧文,涂兼众轨者谓之杂纂,《意林》;

?合刻诸书、不名一体者谓之杂编。

?11. 类书: 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

?12. 小说家: 述杂事,《西京杂记》、《世说新语》、《大唐新语》;记异闻,《山海经》、《穆天子传》;缀辑琐语,《博物志》《酉阳杂俎》。

?别教

?1. 释家:佛教典籍。

?2. 道家:道家典籍,道教典籍,服食、符录、房中、神异。

集部

1. 楚辞

2. 别集

3. 总集:《御定全唐诗》、《御定全金诗》、《御定历代赋汇》。

4. 诗文评

5. 词曲:词为五类:曰别集,曰总集,曰词话,曰词谱、词韵。曲则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王圻《续文献通考》以《西厢记》、《琵琶记》俱入经籍类中,全失论撰之体裁,不可训也。

?其他分类法

?五分法为梁祖暅(xuǎn)所立,其《五部书目》看似五部,其实只是在四部之外增加了“术数”部而已,这与他是一文天文学家有关。

?七分法是南朝齐代王俭《七志》所创,分为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录传)、诸子志、文翰志(诗赋)、军书志、阴阳志(阴阳图纬)、术艺志(方技)、图谱志(地理书与族谱),并附见道经、佛经二部。名为七分,实为九分。

?目录学的功用

?王鸣盛:“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涂,方能得其门而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章学诚《校雠通义序》)

?目录的用途:

?A.学习的工具:快速掌握大量信息、了解学术源流、指示治学门径。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王鸣盛《十七史商榷》?B.工作的工具

?面对复杂的工作,不知主干,不明方向:

? 1.搜集材料,准备建立目录。

? 2.随着材料的丰富,目录逐渐丰富。

? 3.合并、调整目录,找出主干。

?或者已知工作方向、任务:

? 1.尽可能详细地预设目录。

? 2.有目的搜集材料,及时调整目录。

? 3.更为广泛搜集材料,建立对比目录。

? 4.找出主干。

私藏目录

?1.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2.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3. 宋尤袤:《遂初堂书目》;4. 明高儒:《百川书志》;5. 清钱谦益:《绛云楼书目》;6. 清毛扆(yǐ):《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7. 清钱曾:《也是园书目》《读书敏求记》;8. 清徐乾学:《传是楼书目》9. 民国张元济:《涵芬楼烬余书录》。

专科目录

?集部书目

?1. 元钟嗣成:《录鬼簿》;2. 王国维:《曲录》;3. 黄文阳:《曲海总目提要》;4.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5.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6. 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

7. 一粟(周绍良、朱南铣):《红楼梦书录》;8.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9. 万曼:《唐集叙录》;10.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11. 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文集总目》。

举要目录:张之洞《书目答问》(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

?丛书目录:1.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2.阳海清编:《中国丛书广录》;3.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

?知见目录:1.清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经邵章增订为《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经眼目录。与知见目录不同,此类书在于全是亲眼所见。主要有1.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

2.孙殿起:《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

禁毁目录:1.清姚觐元编、邓实增补、商务印书馆补遗:《清代禁毁书目》,收禁书3011种;

2. 孙殿起编:《清代禁书知见录》,收禁书1400余种。

?推荐读物

?1《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编、范希曾补正

?2《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

第四章校勘学

一、校勘学的定义

从上可见,校勘,就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

“校雠”与“校勘”意义相同。应劭《风俗通》:“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亥:豕

校勘虽然源远流长,但校勘学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清代。正如梁启超先生说:

“清儒之有功于史学者,更一端焉,则校勘也。古书传习愈希者,其传抄踵刻讹谬愈甚,驯致不可读,而其书以废。清儒则博征善本以校勘之,校勘遂成一专门学。”(《清代学术概论》)

二、文献错误与校勘功用

(一)文献存在的错误

(1)脱(原有今缺,脱字、脱简、脱页)。

今本《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在唐代《初学记·果木部》、《白氏六帖》九十五引此作“公输子削竹木因为鹊,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则今本脱一“鹊”字。

(2)衍(原无今有)。

《后汉书·郑玄传》所载《戒子书》:“吾家旧贫,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

阮元在郑玄墓地看到金代刻《后汉大司农郑公碑》,碑文无“不”字,后来陈鳣(zhān)见到元大德本《后汉书》,“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句中也无“不”字,说明“不”字为衍文。

(3)倒(原文颠倒)。古时钩改文字称“乙”,所以倒文又称“乙文”或“倒乙”。倒文被纠正称为乙正或乙转。

《淮南子·人间训》:“家富良马”。

王念孙指出:“良马”本为“马良”,与“家富”相对为文。

(4)讹(文字错误,但异写、俗字不是)。

讹文,又称“误文”,就是文献原有文字写错了。晋代葛洪说:

“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九《遐览》)

因此,古人将文字错讹的现象成为“鲁鱼亥豕”。

造成讹文有以下几种原因:

字形致误

由于汉字形体几经演变,篆、隶、章草、行、楷以及印刷字体,又由于便于抄写而产生大量俗字、简字以及重文省略、缺字空围等符号,造成各种字形致误的类型。

江南本《汉书·田延年传》:“今县官出三千万自之,何哉?”

王念孙认为“自”当为“匃(gài) ”。《广雅》:“匃,与也。”《汉纪》“出三千万钱与之”,可为旁证。因隶书“匃”作“匄”,字形与“自”相似,因此讹为“自” 。

语音致误

语音致误的原因是汉字形音义的矛盾,即同音而异形异义,其表现就是因字形的不同而造成误字。

如,《荀子·儒效》:“若夫謪德而定次。”

王念孙认为,“謪”为“谲(jué) ”之讹误。因“谲”、“决”古音通,则意同,为“决其德之大小而定位次”。

另如,《韩非子·有度》:“攻尽陶魏之地。”

顾千里指出,“魏”当为“卫”。《韩非子·饰邪》:“魏数年东向攻陶卫”,可为佐证。于鬯(chàng)又加以补正,列举《吕氏春秋·应言览》:“魏举陶削卫。”《战国策·魏策》:“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列。”

(5)标点错误。

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怎样发现文献的错误:有碍理解时注意查证、通过不同版本的对照、熟悉古代文献的一般特征等等。

(二)校勘学的功用

1、校勘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符合或接近原稿的文献。

2、校勘是鉴定现存文献是否符合或接近原稿的方法。

3、校勘有益于书籍的整理与出版。

三、校勘的方法

1、本校法

本校法,就是以本书校本书,在本书内部找证据。掌握本书的文法句例、韵例,目录与正文可以互校,注文与正文可以互校。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观堂集林》卷5《史籀(zhòu)篇证序》。据《观堂集林目录》,此篇当作《史籀篇疏证序》,脱“疏”字,可据目录校补。

邝露《猛虎行》

饮不尽三湘水,游不尽百蛮天。百蛮厌珍丽,哲士丁屯邅。抟风赴大翼,控景入幽燕。宁分猛虎食,无惊黄雀弦。倾金筑台观,厥价徒空县。雁风驱砂砾,狼烟树彊边。未贵洛阳纸,谁分云梦田?燕然未磨勒,周南滞归旋。羁怀何郁悒,开匣视龙泉。

广东人民出版社《邝露诗选》本诗注有“凄凄二句”

?本校对校对一书内部失误很有用处,但较为简单、机械。

2、对校法

对校法,就是将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读,发现差异和错误就标示出来。

《旧唐书·李白传》明嘉靖闻人诠刻本:“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yǎn)中。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

南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召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

因此,闻人诠本脱二十六字。

?对校的关键是找到各种不同的版本,版本越多,可以参考的范围就越广。其优势在于发现不同,难处在于判断正误。

3、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

北宋曾纮读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有“形夭無千歲,猛志固常在”。

周必大考证《山海经》:“刑天,兽名,口含干戚而舞。”认为“形夭無千歲”应为“刑天舞干戚”,因字形相近而误。

他校可以取材的范围很广泛。难度在于怎样从庞杂的材料中搜寻到有用的校勘内容。

?《元典章》有“纳尖尖”、“纳失失”何意?有误否?

?《元史·祭祀志·国俗旧礼》:“舆车用白毡青缘纳失失为帘,覆棺亦以纳失失为之。”?《元史·舆服·志冕服》:“玉环绶,制以钠石失”

4、理校法

理校法,就是推理的校勘,主要是从语言、体例、史实三个方面着手的。

理校要留意语言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注意体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九月,晋惠公卒,怀公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

注意史实

?《文心雕龙·时序》:“及明帝叠耀,崇爱儒术”

遇到复杂问题要综合考虑

?《四部丛刊》《张司业集赠王建》:白君去后交游少,东野亡来箧笥贫。赖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

“自君”《全唐诗》作“白君”

?《古逸丛书》本作“于君”

?孰是?

?练习

?1.《新唐书·艺文志》伪史“萧方《三十国春秋》”

?2.“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是《孔雀东南飞》原句吗??3.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丹橘黄甘此地无”,“此”一作“北”

?4.《列子·仲尼》“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

?5.皮日休、陆龟蒙联句“烟重回蕉扇,轻风抚桂帷”

常用校勘用语

?某,某本作某。

?某本某字下有(无)某(某某)字。

?某当(疑当、或当)作某。

?某本某某互乙。

?某本某句在某句下。

?某句于某本作某某。

校对图例

?读懂校勘记:

?曹旭《诗品集注》例言:

?底本:元延佑七年圆沙书院刊宋章如墨《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

?校本:《吟窗杂录》本、《格致丛书》本、《诗法综录》本、《硃评词府灵蛇》本、《龙威秘书》本等。

?序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①“序曰”,《吟窗》、《格致》、《诗法》、《词府》同,其它诸本均无。

?②“性情”,《吟窗》、《格致》、《诗法》、《词府》诸本作“情性”。〇“舞咏”,《龙威》本作“歌咏”。案,作“舞咏”是,“歌咏”或联想而误。

?论文写作校勘原则:

?引用文献前一定要对所引文献进行校勘,以免引用错误文献。

?引文文献一定要用所引原文献进行校对。

?转引文献不必校对原始文献,用文献源校对即可。

?《宋略》曰:文帝元嘉二十年三月,皇太子劭释奠于国学。

?《宋书·礼志》(一)记:“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释奠,采晋故事,官有其注。祭毕,太祖亲临学宴会,太子以下悉豫。”《礼志》(四)亦云:“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四月,皇太子讲《孝经》通,释奠国子学,如晋故事。”

?著名戏剧学家王季思在《集评校注西厢记》一书中说道:同样是封建道德,但这两种道德应该区别开来。一种是显亲扬名的道路,是完全维护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的,和封建统治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另外一种道路是希望在家做一个悠闲的、老老实实的人,供养父母。蔡伯喈选择的是第二条道路,他的本意就是呆在父母身边做一个孝子”。①

?①王季思《集评校注西厢记》第28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古人云:“风虽无正色,然亦有声。”[8]

?[8]转引自《试论古代诗歌中的风意象》.荣小措撰.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第五章:文献检索

?检索方法

?A分段检索:适用于某一问题高峰时期文献搜索

?B回溯检索:从当前往后推,便于较短时间掌握最新科技

?C时序检索:按照时间先后顺时检索,便于了解研究发展历程

?D引文扩检法:快捷把握核心文献

?网络检索

?https://www.sodocs.net/doc/3714821425.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3714821425.html,

?四角号码查字法

?横一垂二三点捺

?叉四插五方块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1、取角顺序:(1)左上(2)右上(3)左下(4)右

?2、取角方法:

?(1)一笔可分角取号。例“以”,上取为2,下取为7。

?(2)一笔的上下两段和别笔构成两种笔形的,分两角取号。例“水” 上取1,下取9。?(3)下角笔形偏在一角的,按实际位置取号,缺角作0。例:妒右下角缺,取为0。?(4)凡外围是“口、门(门)”的三类字,左右两下角改取里面的笔形。例:田=6040。?(5)一个笔形,前角已经用过,后角作0。例:王左上角为一横,取1,右上角因为前面已经用过,所以取0。

一、现存古籍查找

?1.《四库全书》

?2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凡批评清王朝统治内容,含有反礼教、反传统或宣传异端倾向,“未越群流”的平庸之书、“归于小道”的无谓之书、“难以考信”的伪托之书,以及著作时代切近者、重复之书均列为存目,共6793种。1992至1997年,国家古籍整理委员会整理影印4508部存目古籍,由齐鲁书社出版。

3.《丛书集成初编、续编》

?《丛书集成初编》凡4107种,4000册,王云五主编。于1935-1937年陆续印出3467册。未出者533册。1985年起中华书局用上海商务印书馆本影印,未出者亦补齐,共4000册。现代文献分法。

?上海书店1994年6月影印出版的《丛书集成续编》,选取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丛书100部,删除各丛书相重复以及与《丛书集成初编》相重复的书,共收古籍3200余种。四部分法。

4.《续修四库全书》

?《续修四库全书》从1994年开始,到2002年4月完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1800册 5213种。收录范围既包括对《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也包括《四库全书》成书后着述的续选。补选之书主要是被《四库全书》遗漏、摒弃、禁毁,或列入“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的图书。

?建国后古籍整理新成果:

《古籍整理图书目录》(中华书局1949-1991)

《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岳麓书社,1949 至200 3)

《全国总书目》(中国现行国家书目。年刊。1949~1955年各年度由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主要反映新华书店发行和经销的图书,仅选录部分私营书店图书。1956年度以后改由版本图书馆编辑,1966中断,1971年恢复,出版了1970年度《全国总书目》,以后陆续出版1972~1982年各年度的《全国总书目》,1987年出版1966~1969年各年度《全国总书目》,1988年出版1971年度《全国总书目》。)

?查一书的著录与流变:

?《中国历代书目丛刊》(许逸民,常振国编,现代出版社, 1987 )

?《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原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书中将《汉书·艺文志》等二十种史传《艺文志(经籍志)》以及清代《禁书总目》等汇编成索引,以书名和作者姓名为条目,书前有笔画索引。

?二、查篇名、作者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

?《全唐诗索引》

?《全唐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

?《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一些总集类书往往附有索引:《全宋诗》、《全宋文》、《全金元词》、《全元散曲》等。

?小说类检索文献

?程毅中《古小说简目》(中华书局1981,收五代前小说450种)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社科院1990,收唐至清末通俗白话小说1160部)?三、查人物

?《中国人名大词典》(上海辞书1989,古代部分收录1949年10月1日前去世人物14000,现代部分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去世的和在任的中央和地方的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以及各领域、各部门的著名人物17970余人。每人都有较为详尽的介绍。)

?《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1921,1958年重印,共收人名四万多个。起自太古,止于清末。每个人名下面注明朝代、籍贯、生平事迹。书后附有补遗、姓氏考略、异名表、四角号码人名索引。)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璧编,所收上起先秦,下迄清末民初,凡6851人。除历代文学家外,凡有诗、文著述者,也都列目作了介绍。每个条目大致有生卒年代、籍贯、仕迹、生平事迹举要、著述情况及其评价。)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华书局1992起分卷出版,所收较谭本更广泛。所收止于1919年。)?《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1989,收录1840年至1988年九月30日期间逝世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有一定影响的人物10750个,包括外国人物846个)?查人物字号、别名、笔名

?《室名别号索引》(陈乃乾,中华书局1957年。收录先秦至清末有关人物的室名别号17000余条。)

?《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德芸编,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刊行,上海书店1982影印。收录人物40000余个,别名70000余条。)

?《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杨廷福、杨同甫,上海古籍2002年,收23000 余人,其字号、室名、别称合计50000余条。)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杨廷福、杨同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原书于八十年代出版,共收入三万六千多人,十万三千余条。增补本不仅纠正原书百余条错误,同时又增补了三千多人,一万多条。

?《唐人行第录》(岑仲勉,中华书局1962年。)

?《五四以来历史人物笔名别名录》(张静庐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徐乃翔,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所收作者达六千余人,笔名达三万余个)

?《中国现代作家笔名索引》(苗士心编)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本名笔名索引》(周锦编)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笔名录》(上下)(朱宝梁)

?四、近现代图书出版查询

?《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图书馆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1997年陆续出版。以北图、上图、重庆图书馆的馆藏为基础编撰,收录了1911年至1949年9月间中国出版的中文图书124000余种。)

?《(生活)全国总书目》(李平心,收录1912~1935年间中国全国书店、学术机关、文化团体、图书馆、政府机关、研究学会的出版物及私家出版单位的出版物约2万种。荒诞、迷信、低级趣味者一概不收。革命文献较多)

?《抗战时期出版图书书目》(重庆图书馆1958,主要收重庆、上海、武汉、昆明等大城市出版中文书籍)

?《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人大图书馆1989,收1937-1949年间解放区根据地出版图书)?近代文献可以查《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上图,1979,1982年出索引),此书没有收录禁书,可配合查《中国现代出版史料》(张静庐,中华书局1954)

?港台地区图书查询

?《中华民国出版图书目录汇编》,收1949-1963年台湾出版图书

?《中华民国出版图书目录》(台北图书馆,1960年起每年出版)

?五、论文检索

?《全国报刊索引》(月刊,按照全国报刊资料分类法)

?《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双月刊)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索引》(1857-1918)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1915-1949,收相关期刊657种)

?《抗战文艺报刊篇目汇编》《续编》(王大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4、1986年)?《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人民日报出版社1959年。收录《新青年》(月刊,1915年9月-1922年7月)、《每周评论》、《共产党》、《先驱》、《向导》、《新青年》(季刊,1923年6月-1924年12月)、《前锋》、《中国工人》(1924年10月-1925年5月)、《新青年》(1925年4月-1926年7月)、《政治周报》、《农民运动》、《布尔什维克》、《无产青年》、《中国工人》(1928年12月-1929年5月)、《实话》、《群众》、《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工人》(1940年2月-1941年3月)等19种革命期刊上的论文资料。)

?《二十六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中国革命博物馆资料室编,人民出版社1988年。收录《星期评论》、《少年中国》、《新社会》、《北京大学学生周刊》等26种革命期刊上的全部篇目。)?《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乙两编,1900-1980,商务印书)

?《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1981-1985,吉林图书馆)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49-,1982年后每两年出版一次)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49-1966,1979-1982)

?六、字词查询

?《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对外汉语教学很好的参考书)

?《宋元语言词典》(龙潜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收宋元流行语1.1万余条)

?《戏曲词语汇释》《小说词语汇释》(陆澹安,上海古籍1981、1979,收戏文、小说、方言、黑话、行话等)

?《古书典故辞典》(杭州大学中文系,江西人民1984)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共收释古今汉语成语18,000余条)

?《甲骨文字典》王本兴

?《诗经词典》向熹

?《红楼梦辞典》冯其庸、李希凡

?七、查地理沿革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戴均良,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是建国后编纂的第一部、规模最大、最具有权威性的古今地名工具书。全书6万余条。)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史为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时限截至1949年9月底)?《历代地理沿革表》

文献学试题

《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大纲 标签:历史分类:史海沉钩2008-01-22 16:07 上编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理论探讨。 第一章绪论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1.弄清“文献”一词的出现语境,它的早期、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的内涵变化。 2.掌握“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的概念内涵,弄清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以及构成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3.弄懂历史专业的学生学习《历史文献学》课的重要意义,即在搜集、运用史料方面应获得怎样的能力。 第二章至第三章这两章的内容作一般了解。 只记住:牛弘的图书“五厄”论、胡应麟的图书“十厄”论(此在第三章内)。 第四章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1.认真区别历史、历史学和历史科学的不同含义。 2.懂得“史料”是指的什么;掌握真正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与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即历史科学研究,需要充分详细地占有文献史料,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3.真正弄清历史文献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历史文献学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它是为历史研究提供信实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是历史科学的一个辅助学科;历史科学则是历史文献学的依托。它们之间服务、依托,促进作用,是不可互相替代、不可或缺的关系。 中编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简史(课件中的安排顺序是1——6章) 第五章先秦两汉时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1.孔子整理“六经”的成就(具体哪“六经”),记住孔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始祖。 2.刘向校理国家图书的程序、特点及其贡献,区别《别录》与《七略》的体例内容,及其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3.班固所编撰的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的体例、成就与影响。 4.郑玄注释了哪些经典,记住:郑玄开创了历史文献传注学的新时代。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1.掌握图书四部分类法从产生到确立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2.重点了解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郦道元的《水经注》在注释上的特点,以及在历史文献学上的重要意义。 3.记住唐代文献学家陆德明和颜师古在校勘学上的成果分别是《经典释文》和《汉书注》。 4.重点掌握我国现存第二部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的体例,及其在著录、分类、大小序等方面的特点和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5.记住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唐代学者刘知几的史学专著叫什么名字,以及它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第七章两宋元明时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1.“类书”的定义,重点记住宋代官修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和明代官修类书《永乐大典》各自的内容、体例和文献价值;南宋王应麟私纂类书《玉海》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2.掌握南宋历史文献学家郑樵在目录学理论和分类学上的贡献。 3.了解《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是什么性质的著作。 4.了解朱熹在文献考证、注释上的主要成果。 5.掌握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图书著录的解题特点及其长处。 6.弄清什么叫“丛书”,以及丛书在学者阅读,保存古代文化和古籍流传等方面的作用。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文献学专题试题

文献学专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 《岱南阁丛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 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 故称“三体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草书 C.古文、篆书、隶书 D.楷书、草书、隶书 3“. 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 A.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 C.卷、牙签、帙、邺架 D. 轴、卷、帙、邺架 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 ,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 A.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 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 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 .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赵体 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 A .抄本 B. 雕版印本 C.批校本 D. 手稿本 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 B.封面 C.书口 D.书脑 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 士礼居 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 师”,也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A.《郡斋读书志》 B.《四库全书总目》 C.《直斋书录解题》 D.《七略》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

文献学概论题库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宋末元初著名学者______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即________。 2.古典文献的载体类型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________。 4.别集的编排体例有____、____、____三种。 5.我国最早的政书是唐代刘秩的______。 6.我国历史上的“三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籍按刻书单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8.校勘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二、判断正误:(2分×5=10分) 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属通代的有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的作品总集。() 2.藩刻本质量精良,为历代藏书家所重视。() 3.校勘的目的是改正古书中的错误。() 4.校勘记用语若为“某,某书作某”,则可推知所用校勘方法为对校法。()5.我国古代的藏书印章内容丰富,其中的一类为记事印,如鲍廷博的“老屋三间,赐书万卷”。() 三、名词解释:(4分×5=20分) 1.文献学: 2.丛书: 3.善本: 4.敦煌学: 5.佚书: 四、简答题:(6分×5=30分) 1.简述文献载体形式的演变特征。 2.简述别集在文献研究中的价值。 3.索引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4.文献亡佚的原因有哪些? 5.简述伪书的价值。 五、论述题:(10分×2=20分) 1.试述如何根据古籍本身的特征、记载来鉴别版本?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献学的认识和看法。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我国正式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是由郑鹤声、郑鹤春撰写的___________。 2.文献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________。 4.我国古代纸质文献的装订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官刻本包括许多类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典文献讹误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正误:(2分×5=10分) 1.《全唐诗》属断代的不加选择的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 2.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 3.书帕本一般学术价值较高。() 4.校勘记用语若为“某本某下有某字”,则可推知该文献讹误的类型为脱文。()5.我国古代的藏书印章内容丰富,其中的一类为记事印,如毛晋的“开卷一乐”。() 三、名词解释:(4分5=20分) 1.总集: 2.单行文献; 3.工具书: 4.版本鉴定; 5.辨伪: 四、简答题:(6分×5=30分) 1.在古典文献传抄方式的变革中,印刷方式的出现有何意义? 2.简述总集的文献价值。 3.比较类书和政书的异同。 4.造成脱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简述校书的条件和态度。 五、论述题:(10分×2=20分) 1.试述古籍辨伪的主要方法。 2.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学习文献学的必要性。

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总复习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文献校勘的对象包括讹文、脱文、衍文、倒文。 2.刘向《别录》,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3.古代文献的载体主要有甲骨文献、金石文献、简牍文献、缯帛文献、抄本文献、印本文献等。 4.中国古代文献的装帧形式有: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七种。 5.张之洞认为古籍善本包括三类:足本、精本、旧本。 6.宋濂《诸子辨》为首部辨群书之伪的专书。 7.被陈垣称为既“最高妙”又“最危险”的校勘方法是理校法。 8.《三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 9.《春秋三传》包括《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左传》。 10.“前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1.《三通》包括唐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12.陈垣概括的四种校勘方法是: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13.《四库全书》集部共分五类: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诗文评。 14.狭义的文献概念是指一切有意义的语言文字的记载,广义的文献概念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或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古典文献学所研究的文献是指狭义的文献。 15.《汉书·艺文志》是第一部史志目录,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史书中艺文志的先例;《隋书·经籍志》确立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为后世公私目录普遍采用;《四库全书总目》则是我国古代一部规模最为庞大、体例最为缜密的解题书目。 16.明胡应麟《四部正讹》为第一部综合性辨伪专书。 17.辑佚可以分为全辑、重辑、补辑三种类型。 18.目前最完备常用的丛书目录索引,是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和阳海清编撰《中国丛书广录》。 19.“文献”一词最早出自《论语·八佾》,它最初的涵义是指典籍和人们口传身习的各方面的知识。 20.文献的研究主要在文献本身、文献文本与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三个层面进行的,分为版本学、目录学、典藏学、注释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与编撰学。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古典文献学:文献学以古往今来一切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古代文献的物质形态,内容类别,整理利用,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则是古典文献学。 2.版本:狭义的版本指与写本相对而言的印本,即雕版印行的书籍;广义的版本是指同一书籍因编撰,传抄,刻印,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而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3.版本学:古籍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形态各异的本子,研究这些差异并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就是版本学。 4.巾箱本:版本形式的一种,指小可置于巾箱便于携带的刻本。 5.殿本: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因刻印书籍机构设在武英殿,故名,也成殿版,所刻书籍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著称。 6.牌记:又名书记,书碑。指在书的卷末或序文目录的后边或封面的后边刻印的图记,多记刊刻者姓名,时间等内容。 7.鱼尾:即版心,中间用作折页基准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而得名。刻有一个鱼尾(◤◥)的叫“单鱼尾”,上下各有一个对称的鱼尾,称“双鱼尾”。 8.校勘:将一书的不同版本以及其他有关文献加以比较对勘,考订文字的异同正误,使之恢复或接近原来的面貌。 9.讹文:古籍在传抄刻印的过程中,文字往往被抄错或刻错,这类错误的文字成为讹文,误文,亦称讹字,误字。

(完整word版)2020复旦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考试科目、参考书目、真题等汇总,推荐文档

一、2020-2021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考研研究方向: 07中国文献学史 08古文字学 09古文献与古文字 10文字学 11敦煌学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 ④810目录版本学(0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07古汉语与上古史 ④812古文字学(08、09、10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35敦煌文献学; ④891古代汉语(11方向) 二、2020-2021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参考书目 复旦大学官网不公布参考书目,以下书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用的是袁行霈编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 外国文学是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配套崇文书局出的外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现当代文学就是以三十年、洪子诚和陈思和老师的当代文学史 文学理论的东西: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文学理论 大量复旦老师的专著论文 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新中国文学史 复旦出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分体文学史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辞海》文学卷 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 郭锡良老师的《古代汉语》 ps:欢迎后台留言补充书目~ 三、复旦大学2016古籍所【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702+803真题回忆

702 文史知识 一、填空:2分×11个 1、对联:__________,青山无古今。 2、明代唐寅字____号____。 3、明天启七年干支丁卯,则天启辛酉是天启____年。清乾隆五年干支庚申,则乾隆五十五年干支____年。 4、《瓯北诗话》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元丰类稿》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 二、名解:6分×8个 1、等因奉此 2、歌行体 3、朴学 4、会稽 5、光禄寺 6、《通鉴纪事本末》 7、燕行使 8、南怀仁 三、问答:40分×2个 1、4选1作答,用浅近文言,写500字左右提要: 《史记评林》《四库提要辨证》《世说新语》《石渠宝笈》 2、阅读文本:(就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首阳山采薇那一段,好像以前看过,哭,考试时紧张的忘记出处了,还好不用答出处,百度了一下,是《史记·伯夷列传》,原文:简体,横排,左-右) 夫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1)简转繁,标点(包括专名号); (2)运用学过的文史知识,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对短文写1000字左右札记————然后我可耻的只会大作文+对联干支…丢人啊~选了《世说新语》竟然没写完五百字~———— 803 古籍校读 一、选段:(原文:繁体,横排,左-右,有标点,标点正误夹杂) 是书首有自序云凡三十篇为二十卷今自忠志至肉攫部凡二十九篇尚阙其一考语资篇后有云客徵鼠虱事余戏摭作破虱录今无所谓破虱录者盖脱其一篇独存其篇首引语缀前篇之末耳至其续集六篇十卷合前集为三十卷诸史志及诸家书目并同而胡应麟笔丛云酉阳杂俎世有二本皆二十卷无所谓续者近於太平广记中抄出续记不及十卷而前集漏轶者甚多悉抄入续记中为十卷俟好事者刻之又似乎其书已佚应麟复为抄合者然不知应麟何以得其篇目岂以意为之耶其书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其曰酉阳杂俎者盖取梁元帝赋访酉阳之逸典语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学: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它可以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古文献学是关于古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 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 (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目录学:则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门学问。 版本:是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就是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校勘:是指改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地恢复或接近文献的原来面目。 校勘学:则是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学问。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历史文献编纂学:研究历史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藏书史研究:各个历史时代藏书的特点、规模,有代表性的藏书家的研究,藏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等。 研究目的 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同时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整理加工,自己使用的同时,还可供他人使用。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终极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三、文献检索 1、定义:文献信息需求者向文献信息存贮系统查检整件文献或零星信息资料的过程。 2、文献检索的方法 常用法:即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的方法,又称一般查找法或工具法。包括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三种。 追溯法:传统的获取文献的方法。即利用已知的有关文献后所附的“引用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 循环法:又称交替法或分段法。即将常用法和追溯法循环、交替使用的方法,先用常用法查出一定时期内的文献,再用追溯法查出前一时期的文献,如此交替往前推移。优点:既全又准。 文献检索的具体方法 1、纸质文献检索方法 1)形序法 A、部首法 部首是排列单字时起分类作用的汉字偏旁。按部首排字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据义立部,设540部。 B、笔画法

文献学专题试卷

-日-- - - - -月- - - - - - - - -年-- - - - - - - -:- -间- - -时- -试--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业- -专-- 线 - - - - - - - - - - - - - - - -)-- 点--学-- 教封 -(- - -院-- - - - - - - - - - - - - - - 密名- -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号-- -学- - -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 110 分钟共100分) 年级:2014 级专业: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试科目:《文献学专题》 试题类别: A (A/B/C)考试形式__闭卷_(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复核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岱南阁丛 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 .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 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故称“三体 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草书 C.古文、篆书、隶书 D. 楷书、草书、隶书 3.“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 A .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 C.卷、牙签、帙、邺架 D.轴、卷、帙、邺架 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 ,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 A .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 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 .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 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 .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 赵体 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 A .抄本 B. 雕版印本 C.批校本 D.手稿本 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 B.封面 C.书口 D.书脑 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士礼居 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师”,也是 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A. 《郡斋读书志》 B.《四库全书总目》 C.《直斋书录解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 等编写的(《艺文类聚》)、徐坚等编写的(《初学记》) 帖事类集》)。 2.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碣、、碑。 3.古代典籍屡遭厄运,隋朝提出书有“五厄”, 又补论“十厄”。 4.著名藏书家多半有自己的藏书处,比如:明代祁承有淡生堂、 清代钱曾有述古堂、赵昱有小山堂、鲍廷博有。 5.在版本内容结构中,是出版者的专用标记,刻印 堂号等。 6.“衍”是古书中常见的错误,即比原文多出字句,凡是原稿中 误增的文字,称为衍字、衍文,也叫。 7.“目录”一词,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册府元龟》 2.经折装 3.“十三经” 4.书耳 5.书根 第

中国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目

中国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目 来源:李士彪柘人的日志 中国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目 (据说是北师大教授郭英德推荐的书目。不是很多,但看完这些也就够了。) 通用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古籍编纂学书目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古籍版本学书目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古籍校勘学书目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古籍目录学书目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何新文:《中国文学目录学通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补:《古籍整理学》,刘琳、吴洪泽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文献:先秦及汉代多把文献理解为书面材料与口头材料,例如孔子与司马迁。后来专指书面材料,到现代,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与信息得一切载体。 文献学:一定程度上就是“文献”概念得自然延伸延伸,就是研究文献得产生、发展、整理与利用得专门学科。 古典文献学:传统文献学(即古典文献学)正就是在综合校雠、目录、版本诸学得基础上发展起来得,就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得源流、特点、处理原则与方法(如分类、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等)及其利用得一门学科。 总集:总集就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得作品得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与多个朝代(通代)得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与多种体裁得作品。一般来说,古代得总集多为诗、文得合集。 别集:就是相对于总集而言得,它就是指商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得个人作品集。例如《李太白全集》《王维集校注》等 类书:就是我国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性得工具书,最早得类书就是曹丕得《皇览》,著名类书还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 丛书:就是指搜集两种以上得文献,按照一定得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得书名,用统一得版式与装帧印行得文献类型。又称“丛刊”“丛刻”等,例如《儒学警悟》。注意综合性丛书(包括各类著作,《四库全书》)与专科性丛书(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等,明代何文涣《历代诗话》) 政书: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得工具书,又称典志体史书,例如唐代刘轶《政典》。杜佑在《政典》基础上扩充为《通典》。宋人郑樵编《通志》,元代马端临编《文献通考》,杜、郑、马三书被称为“三通”。 叙录:或称书录解题,题要等,列于书名之后,就是用以揭示图书得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得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就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得结构成分,就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与指示读书治学作用得具体表现之一。 别录,西汉刘向把所校各书得叙录汇集成编,称为《别录》,就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得提要目录学著作。也就是后世叙录体目录得创始与典范。 刻本就是指在板木上刻字印刷而成得图书,按照书籍刻印得时代,可以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例如唐代刻本金刚经。按照刻印得地域划分,可分为浙本蜀本等。按照书籍刻印得主体可以分为官刻本,与家刻本等,按照书籍刻印得先后,可以分为初刻本,原刻本,重刻本等,按照版式与字体,可以分为大字本,小字本等,还可以按照印刷得墨色,流通得情况。 善本,善本就是指珍贵难得得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得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得版本可称善本,但凡经过名家精校过得版本都可视为善本。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二、精本,三、旧本。 行款即行文得款式,包括行格与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 牌记又称碑牌、木记、墨围,俗称书牌子,就是刻书得一种版本记录,相当于今天得版权页,一般认为牌记兴起于宋。牌记最初环以墨围就是为了区别正文,引起读者注意。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 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知识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知识_______和_信息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焚书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郑玄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献学试题

课堂习题第一单元:历史文献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古文献甲骨文金文简牍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档案文书《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刘向刘歆合本子注《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晁公武陈振孙《集古录》《金石录》《通鉴考异》版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卢文弨顾广圻《留真谱》伪古文尚书伪孔传《易图明辨》《校雠通义》二重证据法诗史互证层累造成古史说《校勘学释例》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六分法四分法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正史纪事本末载记地方志政书金石术数杂家小说家别集总集误衍脱倒校法四例辨伪《古书真伪及其年代》辑佚二、简答1、古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种类?其中哪一类是主体部分?请略作说明。 2.、古籍是指什么?有人说“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也是古代的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 、甲骨文是什么时期的文献?发现于什么时代?青铜器铭文主要使用在什么时期?这二类文献在学术研究上有什么价值?4、敦煌叶鲁番文书主要有一些什么内容?对于学术研究有什么价值?5、试为古文献学做一个简单的定义。6、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由封建国家进行的文献整理发生在什么时期?是由何人主持的?有什么具体成果? 7、现存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是什么?是以此前何人何书作为基础?在图书分类方面有什么特点?8、刘向、刘歆父

子在文献整理方面有什么贡献?他们的工作大体有哪几个步骤? 9、中国古代影响最大使用最久的图书分类法是什么?大体产生于什么时期?现存最早的这种分类目录是什么?在学术史上主要有什么价值?10、宋代主要有哪几位学者在目录学上做出了贡献?现存宋代两部著名的私修藏书目录是什么?在学术上有什么价值?11、为什么说在宋代校勘学日趋成熟?这一时期有哪几部有代表性的校勘学名著?12、金石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门学问是在什么时期发展成熟的?请举出这一时期两部最有名的著作及其作者。13、清代乾隆年间进行了哪一项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有什么具体成果?14、《四库全书》主要有哪几个基本来源?当时对搜集到的图书分为哪几种情况?分别采取了什么处理办法?15、请举例略述清代学者在古书辨伪方面的成就。16、修《四库全书》时主要从哪一方面利用了《永乐大典》?取得了什么收获?17、章学诚在文献学上主要有什么贡献?18、百年来学术界在传统文献领域的扩展方面有什么进步?请举出二位在这方面有突出建树的学者及其主要贡献。19、百年来古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有什么作用?20、古文献学主要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还有哪些学科与它关系密切?21、请列出《汉书艺文志》的六分法和隋代以后通行的四分法图书分类体系的大类名称,并简述后者对前者的改进。22.、四分法经部中的“四书类”是指哪四书?是何时何人将它们编在了一起?“小学类”包括哪三属?分别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科?23、四分

文献学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2002古典文献学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科目代码:544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古汉语各方向、其他专业各方向考试科目:古代汉语与文献阅读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2分,共10分;所有题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l、被动 2、异体字 3、偏义复词 4、阴阳对转 5、娘日归泥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在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渤海左右郡岁饥。 饥: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存: 3、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袭: 4、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详: 5、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 节: 6、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舍: 7、数罟不入氵夸池,鱼鳖不可胜食。 数: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 9、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弊: 10、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 三、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词性和用法(每小题2分,共1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l、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之: 2、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是: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 4、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汝: 乃: 四、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举例说明使动与意动的区别。 2.简要说明象形、指事和会意的区别。 3.举例说明区别词和词组的方法。 4.写出黄侃古韵二十八部的名称,并把它们按阴、阳、入三类分类。 五、阅读下面一段带古汪的文章,并回答问题(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刑范正《刑与形同范法也刑范铸剑规模之器也O郝懿行曰刑与型同范与范同皆铸作器物这法也杨注 非》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火齐得谓生孰齐和得宜考工记云金有六齐齐才细反》剖刑而莫邪已《剖 开也莫邪古之良剑》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谓刮去其生涩磔厉谓磨淬也》 剥脱之砥厉之则蠡刂盘盂刎牛马忽然耳《蠡刂割也音戾蠡刂盘盂刎牛马盖古 用试剑者也战国策赵奢谓田单曰吴干将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盂盘盂皆铜器犹弗刂锺无声及斩牛马者也 忽然言易也〉 问题 1、根据注释解释“齐”、“剖”、“剥脱”、“蠡刂”的词义(4分) 2、根据注释把原文(不包括注释)译成现代汉语。(4分) 3、郝懿行与杨惊对“刑范”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6分) 4、注引《战国策》的目的是什么? (6分) 六、把下面两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15分,共3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背之。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 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稿稿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觖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也,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 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2、公孙杵臼程婴者晋大夫赵朔客也晋赵穿弑灵公赵盾时为贵大夫亡不出境还不讨贼故春秋责之以盾为弑君屠岸贾者幸于灵公晋景公时贾为司寇欲讨灵公之贼盾已死欲诛盾之子朔偏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首贼贼臣弑君子孙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君不闻是无君也———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公孙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以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复原、求真和致用为主要任务的专科文献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历史文献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他从属于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面临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实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等多重任务和发展趋向。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文献二字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该篇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气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汉宋学者注疏时都把“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或贤人言论。最早以“文献”名书的是宋末元初的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取名为《文献通考》。在《自叙》中他解释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言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从孔子到马端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特别是书写工具的改进与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贤者的言谈高见很容易见诸笔

端,各种口头传说和议论也逐渐通过各种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典籍而轻视传闻,相应地“文献”也由一个联合式的合成词逐渐向偏义复合词的方向演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端临将文献的内容区分为“叙事”和“论事”两大类,并且将两者并重,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文献有记注和撰述之别,记注即历史记录,而撰述要有史识。,在发现一件不经常见的文献,往往表现得相当激动,而对于历史的撰述的重要性,往往估计不足。这是带有片面性的。 今人对“文献”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文史学界的文献概念,如郑鹤声、郑鹤春称:“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王欣夫认为:“文献指一切历史性的材料。 张舜徽先生认为:“‘文献’既是一个旧名词,自有它原来的含义和范围。我们今天既要借用这一名词,便不应抛弃它的含义而填入别的内容。近人却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绘画,概称为历史文献,这便推广了它的含义和范围,和‘文献’二字的原意是不相符合的。当然,古代实物上载有文字的,如龟甲、金石上面的刻辞,竹简缯帛上面的文字,便是古代的书籍,是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重要内容,必须加以重视。至于地下发现了远古人类的头盖骨或牙齿,那是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在某一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有必要考明其形制、时代和手工艺的发展情况,那是古器物学的研究范围。这些都是考古学家的职志,和文献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