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1、多样性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

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2、奇特性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国科罗拉大峡谷还要深,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

3、地域性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滇西北、滇中、滇东北、滇西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

中,构成景观区。全省各地、州、市、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并各有特色。但是,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滇东、滇西旅游景观的显著差别,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4、多民族性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谷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5、融合性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具体到某一景区,组合特点较异亦大,便如,西山景观,便是借得滇池、城市、远山景观衬托出自身的雄奇;而大观楼更是以亭台楼阁、潭水、垂柳、远山、夕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而显得古朴、神奇、令游人留连忘返。由此可见,有机的组合使各类景观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可游性,构成群体价值。6、跨境性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联单接壤,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其中,中缅边界线云南段长1997公里,中老边界线云南段长710公里,中越边界线云南段长1353公里。有出境公路20多条,国家级口岸10多个,省级口岸10个,还有86个边境或边民互市点。全省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

居。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这种地相接、山相连、水相通、人相往的状况,形成极大的区位优势,使云南成为民俗风情和边境旅游的最佳去处。现已开发形成的旅游线有中越、中老、中缅临时过境游,昆明国旅在曼谷与泰方合资成立了旅游公司,促进了东南亚来滇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充分展示了跨国旅游的潜在性。7、生态性云南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之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被誉?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宝石";包含五大展馆、6个专题园的昆明世博园更是集各国园林精品、奇花异草于一体的科普生态旅游胜地;而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云南一大生态旅游景观。8、潜力性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位于中甸德钦县境内的梅里雪山,冰峰相连,雪峦绵亘,势如刀劈剑削,气势非凡,到如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最高点,迄今仍是无人登顶?处女峰";位于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物雄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素有"东方多瑙海"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现在处于开发状态。另外,如石宝山、巍宝山、腾冲、滇东北等地,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

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处于藏于深山人未智的状况;而大理、西双版纳等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为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省委、省政府于1995年作出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加快了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目前,云南已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三大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了昆明、丽江、大理、景洪、瑞丽5个重点城市,构建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5大旅游区。但在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除昆明旅游区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如东部旅游线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为主体,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但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较差,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2、行业管理差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地的形象。

3、保护意识差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

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例如:(1)云南大理古城是我国保护较好的古城,系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撤毁换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石城的特色;(2)石林外围石柱及部分珍贵地质现象在采石活动中遭到破坏;(3)泸沽湖四周大规模采伐活动,严重地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湖泊淤积严重,湖边常有泥石流发生,影响自然景观;(4)中甸地区部分草旬、沼泽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景观质量降低;(5)滇池、洱海等优质景区,受到污染的影响和威胁,阳宗海、异龙湖、星云湖景观受到人为活动的较严重影响。4、开发资金不足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目前云南省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的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另外,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制约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景观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鲜为人知。5、环境管理差许多景区,由于环境管理差,直接有损于云南旅游形象。虽然各地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环境卫生,但成效不大。脏、乱、差损害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所带给旅客的美的感

受,甚至引起游客本身的反感,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极少有回头率,在游客中口碑不好的现象。6、宣传力度不够云南诸多的名胜风景旅游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泰国每年要拿出旅游业收入的30%在全世界对其旅游进行宣传,美国则更多,而云南每年的旅游宣传资金不到旅游收入的5%。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针对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九五"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发展,充分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力量对云南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评价,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加大开发力度,立足于充分发挥云南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旅游源优势及区位优势,面向东南亚,服务全国,辐射大西南,以深度开发为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环境质量好、容量大且能够满足游客观光、享受、访友、疗养、度假、探险、考察等不同的旅游资源。2、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使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法可依,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保证资源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使云南

14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十四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一、要点提示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活动的类型和规模以及区域发展方向。 湘教版课本上有这样一段话:“煤炭的用途极为广泛,素有‘乌金’之称,人们不但以煤炭作为燃料,而且把煤炭当做工业原料,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能源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煤炭资源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这段文字说明了不同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同时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来实现来实现,另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本段文字当中关于自然资源的表述在答主观题时需要我们注意,区位分析中不能单纯的表述为资源丰富,需要说明是原料还是燃料,数量、质量均需表述完整。 用“四有”意识,解决“开发”问题,“四有”指的是有资源、有需求、有条件、有能力,一个地区要开发某种产业,就必须具备这“四有”条件。有资源是指有开发这种产业的自然资源条件,本地没有也可以从外地运入;有需求是指有开发这种产业的产品市场需求,也可以是瞄准国际市场;有条件是指本地具备开发这种产业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也是可以改造的;有能力是指本地存在开发这种产业的社会经济能力。注意,有条件是从自然条件方面来描述,有能力是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来说明。(“四有”一段引自老丁侃地理)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已经比较熟悉,其中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以及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石油资源、煤炭资源等需要同学们自行复习,这里不再赘述。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 二、典型试题 【必做题】

论云南旅游资源和特点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2007-02-05 14:14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发布时间: 2003-9-2 作者: 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班级:工商132 姓名:杨俊皓 学号:13071227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摘要:运用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的定量指标及产业集群分类特点/波特钻石模型的定性指标分析云南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为云南“意义大、动力大、市场大、效能大、关联度大、包容度大”的“大旅游”产业目标,及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转变做简单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旅游产业增长 在总体的社会经济中,某一经济活动能否被界定为具有产业性质,主要应视该经济活动是否能形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如果某项经济活动只是有一两项经济活动构成,一般是不能称之为产业的。因而产业具有三个特点:(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2)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被经营,具备成为产业的条件,它由旅游资源、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文化活动、旅游贸易活动以及旅游自身派生的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等构成,这些活动不能单独的抽离出来形成一项产业,但这些业务的集合,构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就形成了旅游产业,即旅游产业是一种由与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构成,主要以非物质生产性的经济活动向旅游需求者提供服务的部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和关联作用也日益突出。中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在 21 世纪初已经居世界第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中国在2020 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出境旅游国,入境旅游收入可能达到635 亿美元,占 GDP 约 8%。作为中国旅游大省,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从 2005年到2015年,云南省旅游业增加值由203.1亿元上升到3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的比重从5.87%上升到6.4%。云南正在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方向跨进。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动力的旅游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一)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234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4%,其中过夜游客174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一日游游客149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5%。从各月接待情况看,1至12月云南省每个月平均接待国内旅客达2695.33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15.03%。 2、国内旅游者客源结构合理。一是省外游客仍是云南省主要的客源市场。2015年,省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7.57%,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32个百分点。云南周边地区、沿海及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仍是云南省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居云南省国内市场的前三位,接待量分别占所有游客的7.20%、4.05%和3.28%,四川游客增幅最大,增长1.52个百分点。同时,山西、陕西和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入滇游客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说明随着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省外游客的来源地更加趋于多样化,进而推动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结构更加的多元化。二是省内客源市场进一步壮大。2015年本省居民占国内游客总量的42.43%,其中经济较发达的昆明游客最多,占所有游客的11.27%。同时,曲靖、红河、玉溪等7个州市占全省国内市场的比重均超过1.7%,进一步增强了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后劲,其中曲靖游客比重达4.84%,居省内客源市场的第二位,红河、玉溪市游客分别占4.57%、4.43%,紧随其后。三是非城镇居民游客比重进一步提高。伴随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非城镇居民开始由物质提高转变为精神层面的提高,2015年非城镇居民游客所占比重提升了8.12个百分点,达27.58%。 3、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云南省各州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良好。昆明、大理、丽江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接待国内旅客均超过了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昆明接待国内游客6796.9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丽江增长15.07%。西双版纳、迪庆、红河、德宏、保山等热点旅游地区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红河接待国内游客居全省第四位,达256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1.45%。此外,玉溪凭借位于滇中经济圈和良好的交通优势,接待游客达230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7%,居全省第五位。与此同时,楚雄、昭通、普洱、怒江、临沧、文山等新兴的温热旅游地区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临沧市接待国内游客781.3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36.4%。 (二)节假日旅游继续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1、“黄金周”假日旅游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265.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40.27%;“国庆”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163.01万人次,同比增长9.34%,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37.90%。 2、小长假短线游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增长的拉动点。2015年“元旦节”小长假接待旅客298.47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5.04%;“清明节”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323.13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2.25%;“五一”小长假接待旅客469.32万人次,

云南旅游发展简介

云南省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云南省旅游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 一、云南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分布的气候特点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接壤和纵贯全省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构成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在云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北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川,南有广袤的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西有蜿蜒奔腾的“三江并流”奇观,东有壮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中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云南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云南旅游发展历程回顾 云南旅游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性特征。

1、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的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省正式筹建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旅游开发地区。当时全省仅有一家旅行社和8家宾馆,并且大部分是政府招待所,标准客房不足300间。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到1988年,我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99人次发展到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发展到13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从13万人次发展到129万人次。这一阶段,我省的旅游业基本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旅游部门还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 2、旅游经济产业建设阶段。1988年至1995年七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阶段。1988年,省政府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搞好规划,全面开发,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导下,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199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1994年省政府分别在大理、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到199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300万美元增加到1.6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5.8 0%和43.8%,并分别跃居全国第7位和第8位;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29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摘要: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旅游;旅游资源;资源优势;开发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状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化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扎根于云南的我,早已经深深爱上养育我的这片故土。曾以“彩色云南”响彻于世,但我却喜欢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乌蒙山”。为什么我会更喜欢“乌蒙山”这个名字呢?因为乌蒙山就是指整个云贵高原,更能体现云南的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云南虽然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却以丰富的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优势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造就了云南民族特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25个大家庭。我深爱家乡云南,在此浅析一下我家乡云南的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的家乡。 标签:乌蒙山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0 引言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称为“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也被称为“乌蒙山”。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八。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有8个地级市: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8个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 1 地理特征 1.1 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特点表现为: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1.2 地貌特征 地形极为复杂,整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坝子湖泊不到6%。 2 自然环境 2.1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评价

1.在中国北方人工造林,提高了北方地区森林覆被率、增加了低中产区粮食产量、有效地缓解了沙漠化严重程度、大幅度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增加了北方地区生物碳储量。但跟踪研究发现:中国北方人工造林存在着蒙新区防护林保存数量低下,低质防护林比例较大、衰退现象严重,防护林在沙漠化防治中的作用有限,以及防护林经营理论技术不能与经营实践相结合等问题。 从世界植被的自然分布我们可以看出,森林分布在湿润型的寒带、温带和热带雨林地区。大面积的森林一般都生长在年降水量为6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或半湿润地区。所以一般认为,在年降雨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是不适合种树的。在降雨量大的地区造林,森林可以缓解径流,通过涵养一部分水源,使降雨细流化,调节地下水资源。而在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如果大面积的种植树木,因为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来供给树木生长造成树木的枯亡,结果不可避免的是:年年种树年年死。虽然每年的植树量可以作为业绩被统计了,树木的存活量往往被忽略不计。如果有些树木适应环境生存下来了,也可能因此引起土地的更加干燥,因为不多的水资源都被大面积的树林所吸收和蒸腾蒸发了,且造成树林和人蓄争水的现象。因此干旱地区是不应提倡大力植树造林,并且在北方干旱地区大规模造林,将可能加剧北方的干旱状况。 2.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第一个规模宏大、规划期长达73年、跨世纪的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风沙前沿,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其生态功能有: 河西地区北部风沙沿线形成了长达1200公里、面积460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130万亩的农田林网,保护高产农田900多万亩,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稳定增产。近年来,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沙化扩展趋势基本遏制,风沙危害和沙尘暴发生频率不断降低。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模数减小,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量8000万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3.我国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规定的补助年限为: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但我认为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补助年限之内,农民的生存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退耕补助一停,百姓生活就会陷入困难。从长期来看,林木到了采伐期,补贴停止,个体农户和市场直接接触,面对市场的利益或市场的风险,个体农户都有可能过渡采伐,乱砍滥伐,甚至复垦。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因为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不仅可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以免农民毁林复耕,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选择后续产业开发的突破口。 4.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对划入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实行严格管护,坚决停止采伐,对划入一般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大幅度调减森林采伐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加强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和优化林区经济结构;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摘要:扎根于云南地我,早已经深深爱上养育我地这片故土.曾 以“彩色云南”响彻于世,但我却喜欢它地另外一个名字“乌蒙山”.为什么我会更喜欢“乌蒙山”这个名字呢?因为乌蒙山就是 指整个云贵高原,更能体现云南地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云南 虽然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却以丰富地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优势 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云南特殊地地理位置,丰富地区域自然资源 与旅游资源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造就了云南民族特色,在这片 土地上生活着25个大家庭.我深爱家乡云南,在此浅析一下我家乡 云南地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地家乡. 关键词:乌蒙山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0 引言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称为“彩云之南”, 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也被称为“乌蒙山”.总 面积约39万平方千M,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 面积排名第八.总人口4596万<2018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 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地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 云南省地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 而过.有8个地级市: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丽 江市,普洱市,临沧市.8个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

1 地理特征 1.1 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 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特点表现为: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1.2 地貌特征 地形极为复杂,整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地横断山区,东部和 南部是云贵高原,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地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坝子湖泊不到6%. 2 自然环境 2.1 拥有丰富地自然资源 云南拥有丰富地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地美誉.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 种类最多地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 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地以及从国外引种地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地一半还多.拥有丰富多彩地旅游资源,宜人地气候、诗画般地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地民风民情,构成一幅美丽而动人地画卷. 2.2 有着丰富地水资源 云南地水资源有产量大,人均水平高地特点,人均拥有量是全国 平均地四倍.有六大水系和六大湖泊.地跨六大水系:长江水系,珠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高铁开通为云南旅游注入强心剂 高铁时代,不仅改变了游客的出行方式,更将对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从高铁开通联网全国到高铁旅游促旅游强省跨越,这无疑将为云南旅游注入一剂强心剂。 (二)工商旅游警察市场监督体系日趋完善 按省级有关部门要求,已建立旅游警察的云南7州市(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迪庆、瑞丽、腾冲),将相继建立工商旅游警察队伍,这必将开创云南旅游市场整治的新局面,不断完善和成熟云南旅游市场监督体系,有望在全国充当示范者角色。 (三)定制旅游引领自由半自由游市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云南拥有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随着云南财沃散客旅游服务平台的成立,云南针对散客旅游的服务体系将逐渐完善,定制旅游有了更多资源整合优势,将引领自由半自由游市场。 (四)旅游扶贫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 云南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如何结合旅游强省跨越的机遇与扶贫攻坚的挑战,将是云南旅游2017年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也将持续影响云南在“十三五”期间如何谱写旅游扶贫云南样本的关键要素。

(五)导游自由执业落地检验受热捧 导游自由执业虽还是试点,但早已有人这么做了,他们中既有持有证书的职业导游,也有单纯的旅游爱好者。在2017年,导游自由执业获奖者迎来关键的市场检验期,处于全国旅游市场末端的云南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六)旅游央企大企入滇将加速整合云南旅游 2016年,在云南出镜率最高的旅游央企要算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目前,多个在滇项目已开始落地,加速了布局云南旅游的步伐。除央企外,携程、同程等线上旅游服务商也加速了云南旅游资源等整合。从控股旅游百事通到涉足旅游地产等,无论是强强联合谋发展还是忍痛割爱甚至互相伤害,大家都在讨论下一家被整合的会是谁。 (七)滇中城市旅游圈景区旅游发展将迎较大增长空间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2017年,景区旅游发展将迎来较大增长空间。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滇中城市旅游圈建设将加速,景区近郊游发展成趋势,养老养生旅游、乡村自驾游、房车露营项目将受更多消费者关注。更多旅游特色村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将有所提升,更多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品农庄、精品客栈、农家乐、乡村休闲小景区将出现,景区公共服务体系、景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都会有创新,推动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向包括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在内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转型升级,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营销模式,扩大景区客源市场。 (八)餐饮业面临提质增效的跨越挑战 产品个性化、服务人性化、品牌全国化,将成为云南餐饮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餐饮行业将加强客户内在化、企业升级化、数据作用化、行业产业化促进转型升级。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源,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称为农业自然资源,一般指各种气象要素和水、土地、生物等自然物。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贫乏,而农业自然资源浪费依然严重,部分资源出现枯竭,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查明我乡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特点和开发潜力,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但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国民经济。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对课题小组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两人一组,对我乡的农业自然资源以及农业布局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 1、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指的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能、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气候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以及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 乡位于长江以南的沅水河边,纬度偏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明显。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带来了一

定的雨雪冰霜天气。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气候高温多雨。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南撤,表现为湿度小的秋高气爽天气。总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为我乡显著的气候特征。 2、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水资源指的是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较低可溶性盐类而不含有毒物 质的水分,通常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这是一种动态资源,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而以大气降水为基本补给。 沅水穿境而过,大小溪流以及池塘星罗棋布,境内修筑了八座中ⅱ型水库,加上春夏降水量大,因而,我乡水资源量非常丰富,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水的需要。 3、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指的是能供养生物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我乡土地资源按其用途和利用状况,可以概分为耕地、园地、林地以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 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指的是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群落类型。我乡生物资源主要有森林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等。我乡森林覆盖率约为65.7%,主要有杉木、松木、油茶、油桐等树种,比较珍稀的有银杏、水杉等树种;主要的野生生物资源有山甲、娃娃鱼、黄姜、蘑菇等;水产资源比较

云南省旅游出行分析报告

云南省旅游出行调研分析 一、云南省旅游概况 (一)2016年云南省旅游经济指标 2016年云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31亿人次,同比增长31.0%,其中国内旅游者4.25亿人次,同比增长31.69%;旅游总收入4726.25亿元,同比增长44.1%,人均消费1096.1元/人次,同比增长9.93%。(以上数据来自中商情网)(二)节假日接待人数发展趋势 以2015年云南省1-12月旅游收入情况来看,除11月全省旅游收入呈现最高峰,其他月份发展比较均衡。其中12月份最低,7、8月份暑假期间旅游收入处于较高水平。总体来看,人们更倾向于错峰游,避免节假日扎堆游。 图1.2 云南省2015年1-12月旅游收入柱状图 (数据来源:云南省旅游政务网)(三)景点分布情况 云南景点旅游线路主要有四条经典线路:昆明周边游,

包括民族村、世博园、昆明西山风景区、石林、九乡、轿子山等地;东南线主要包括弥勒——普者黑——建水三地;西北线主要包括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地;西南线主要包括腾冲——瑞丽——西双版纳三地。 云南省景点分布可参见图1.1。由图1.1可知云南主要旅游景区分布在云南省中西部地区。 图1.1 云南省风景名胜图 (四)地区分布情况 云南省各个地州各具旅游特色,昆明地区主要以喀斯特自然风光为主,大理丽江以历史文化古城及自然风光为主,迪庆以民族特色高原景色为主,腾冲以历史文化和地热火山为主,德宏和版纳以民族文化、热带风光和边境旅游为主,各地州旅游资源分布跨度大,但发展相对均衡。昆明作为云

南省会,是云南旅游必经之地,也是云南旅游集散地,旅游经济指标相对各地州高的多。以云南几个主要旅游城市旅游经济指标为例,说明发展均衡情况,详见表1.1。由下表可以看出,昆明地区旅游经济最为旺盛,丽江、版纳、大理三大主要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均远低于昆明,其中丽江旅游经济发展最好,版纳次之。 表1.1 2016年云南省主要旅游城市经济数据 (数据来源:云南省旅游政务网) 二、云南省旅游交通概况 (一)公路、铁路、机场建设情况 2016年云南省公路总里程达23.8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134公里;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7万公里;目前云南铁路里程约3000km,主要铁路有贵昆、成昆、南昆、沪昆客专、云桂客专及昆河、蒙宝等干线,详见图2.1。在今后几年通过泛亚铁路、滇藏铁路等的规划建设达到6000km。云南省现有昆明、昭通、文山、丽江、大理、香格里拉、保山、腾冲、芒市、临沧、思茅、版纳共12个机场,大部分机场分布在滇西地区。详见图2.1。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态度目标: 使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 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2)使学生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3.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 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 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探究点: 1.“总量大、人均少”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主要的特点,而且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 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优势可以以此自豪但不能盲目乐观,对劣势应积极关注而不能丧失信心。 2.我国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很多,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但“总量大、人均少”都是它们 共同具备的。这个观点的确立为学习各种具体的自然资源均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板书】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提问】1.在初一时我们曾经学习过自然资源,请大家回忆一下,自然资源分为几大 类,是哪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请大家再回忆,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 资源等多种)我们也知道学习地理应遵循总——分——总的学习顺序,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板书】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讲授新课 【出示图表】请大家先看下面的图表,你能否根据该图表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吗?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和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1、多样性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

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2、奇特性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和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国科罗拉大峡谷还要深,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和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 3、地域性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滇西北、滇中、滇东北、滇西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 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 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 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 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 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JISHOU UNIVERSITY 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课程名称自然资源评价 作者:黄盛 学号:20094198036 所属学院: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专业年级:09级 指导教师:卓儒洞 完成时间:2012年06月9日 吉首大学教务处制

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自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改善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摆正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对于我们确定经济发展规划,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关系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 自然资源,即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气候资源等。从其属性看,可分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它具有有用性、有限性、整体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及严格区域性等特点。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作用于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特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 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整体。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自然环境创造了人,人又改变自然环境。人以其社会活动影响和改造自然环境。人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持其生命过程。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人类社会活动是一个引起生态系统变化强有力的因素。当人类的活动与外界环境相协调时,人类的活动就可以促进人类和环境的共同优化,反之,人类的活动与外界环境不能协调时,将导致外界环境的恶化,而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的普遍性 从大多数国家现代化过程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环境问题。 19世纪80年代,美国第一次意识到自然界赋予的公共环境产品已相对稀缺。在城市中,饮用水也不能免费任意使用。1895年左右,工业废物的排放问题被提到了议会。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并引起人们的关注。 日本、韩国也有类似的经历。在“开发的十年”的60年代,韩国的经济出现了腾飞。被称为“汉江奇迹”。但同时,以“汉江污染”为代表,韩国的环境、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偏重重化工业,这一时期的产业技术整体上具有“重、厚、长、大”和高资源能源投入的特征。巨大规模经济加上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60年代后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害大国。 战后台湾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后,被称为“富裕中的贫困地区”。 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都出现了环境问题。这不能不令我们警醒。 三、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