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复习声现象

复习声现象

复习声现象
复习声现象

复习声现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声现象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可以观察到纸屑,如果用手捂住鼓面,鼓面的发声会,这表明声音是由于产生的.

2.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我们把它叫做,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声音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麻雀找到食物后会发出独特的鸣叫召唤同伴,这表明声音能传

递.

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和儿童的声音比成年人尖细,是指儿童声音的

较高.这是由于儿童的声带较窄,声带振动时频率较.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例如:某音叉每分钟振动3000次,其频率为.

4.是指声音的强弱.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有关.

5.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比较.

6.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电闪雷鸣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是在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传播的.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能听到最弱的声音为.

8.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在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s(2)在中减弱噪声(隔声、吸声和消声);(3)在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处控制.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利用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

9.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 Hz至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声波具有、、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已经研究它作为预报的手段.

10.超声波测速是根据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

教室内教师讲课时,同学们听到回声和原声,区分回声和原声,回声加强了原声.(后两空选填“能”或“不能”)

11.不同乐器的声音,它们的是不同的.

12.监测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例:(2008·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解析:本题是有关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的判断,“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因为不同的人说话可能音调和响度差不多,但音色是不一样的;敲锣时用力越大,锣面的振幅越大、响度也就越大;减弱噪声有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能做功,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1.下图均是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指出它们演示的各是什么现象

第1题图

甲演示的是;乙演示的是;

丙演示的是;丁演示的是.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3.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的一种救援装备,它可以灵敏地收到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微弱声音,以利尽早营救.

4.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日《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5.摩托车消声器是在处减弱噪声;把门关上是在噪声中减弱噪声;人在耳孔中堵上棉团,则是在处减弱噪声.

6.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这些词:①“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好;②“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高.

7.如图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第7题图第8题图

8.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9.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能够听到20~20 000Hz的声音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 D.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10.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用手机对话 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 D.狗听到无线电波

11.一般来说,影院、剧院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12.关于“震耳欲聋”这句成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B.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说明噪声的危害很大 D.说明物体振动得快13.右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

A.音色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D.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14.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第13题图

A.音色会改变 B.音调会改变

C.响度会改变 D.频率会改变

15.图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A B C D

第15题图

16.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鸽子靠次声波导航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C.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交流 D.90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

17.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禁止鸣笛

D.以上均不对

第17题图

拓展提升

1.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这利用了的研究方法;如图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子

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2.(2008·扬州)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

它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第1题图

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不同.

3.在中考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人考生耳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考生能分辨出两位监考老师的声音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的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施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4.如图所示,当用小锤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发现挂在左边音叉旁的塑料小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了:①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②能传播声音.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

进行

,塑料小球(填“也会”或“不会”)

像图示那样被弹起,这是因为

5.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北第4题图

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着作《梦溪笔淡》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见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6.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7.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只要求写出1条):

第7题图

8.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产生声音.

(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不同来识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的性质.

9.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为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

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传递到人

耳.第9题图10.医生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人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11.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12.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住塑料尺.抓住细线的另一端.转动塑料尺,塑料

尺会发出声音.若加快转动速度.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情况是

()

A.变高 B.变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第12题图13.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5.如图所示是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

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第15题图16.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17.小燕家进行了以下几项装修,你认为哪一项不能减弱噪声()A.安装空凋 B.封闭阳台 C.给卧室铺地毯 D.安装双层玻璃窗

18.—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9.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

20.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声音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说

法中,正确的是()

A.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锯条振动越快

B.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大

C.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高

D.声音的高低由锯条振动的次数决定第20题图

21.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轨道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

22.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第22题图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23.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第23题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声 现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 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 4. 记录声音的方式,由机械唱片发展至磁带、激光唱片、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 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 答: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 1.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取v=340m/s 。 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 答:因为光速c=s m /100.38 远大于声速v=340m/s ,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 3 次声音,依次从 钢管、水、空气 中传播。 4. 有关回声

(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 回来的声音。 (2)当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 7m .. 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2.2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 频率:物理学中,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 ☆计算公式:T n f .其中f ——频率,n ——振动次数,T ——振动时间。 ☆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类能听见的范围(20~20000Hz)叫做声音。 ☆为什么蚊子从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提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 ,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500——600HZ 。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 1. 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物理量。 2. 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3. 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三、音色 1. 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结构、材料)决定。 1)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依据音色辨别; 2.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典型例题 1. 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 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 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

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 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八年级下科学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

声现象复习 课堂重点注意点 重点知识: 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的传播途径 声音的特性有几种 什么是噪声 学生注意点: 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传播 减小噪声的三种方法。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振动的物体能产生声音。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有一些动物活动时常常会竖起耳朵,并且还不时地转动着方向,这是为了()。 A. 向其他动物示威 B. 赶小虫 C. 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距离 D. 寻找异性动物 声音的产生 P2.上现象:(1)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具有能量。 P2下现象:手碰到音叉会感受到振动感;水花飞溅;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听到声音变弱;以上现象都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发出声音时,它在振动,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没有了。 (2).声音的传播 在教室里能听到老师上课,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P4上现象: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塑料固体)。 P4下现象: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P5现象:没抽气前能听到;抽气过程中声音变小;抽光听不到声音;空气回到瓶中又会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由于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人与人即使离得很近,相互说话也听不见,只有通过无线电传播和转换后才能进行交流。 2. 下列四种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 在起大风暴的罗布泊沙漠里 B. 在潜水员遨游的海底 C. 在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顶 D. 在宇航员漫步的太空

声音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能量随着振动的传递而传递。例子:石头打击水面引起振动并形成水波,能量就向外传播开了;人敲击音叉,人给音叉能量,音叉作为声源振动起来,并带动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形成声波。这样能量就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了;对较远的人喊话时,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旁,使声能集中在的锥角范围内向前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有、和。 P7:敲击力度大一些;鼓面的振动幅度,鼓面上放一些细小的小纸片;重锤时反弹的高度高,说明了鼓声越大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 感觉很响,令人烦躁。 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描述,音调与声源振动的有关。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以内振动的次数为单 3.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好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声速 4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 声波传到锣内去了 B. 锣面的温度升高了 C. 锣面停止了振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为20---20000Hz。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时,这种波叫做。超声波能被定向发送,遇到很小的物体也能被回来(蝙蝠、超声波诊断仪、测定海深、暗礁、海底地形图、寻找鱼群、侦查潜艇)。声波低于20Hz时,这种波叫,次声波被大气、水和地层物质吸收,因此传播的距离,穿透性。利用其特性可以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研究地壳活动(地壳工作者在地面进行定点爆破,让它发出的次声波穿透地层,从而获得地下构造 5. 下列有关超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可以听到超声 B. 人可以发出超声 C. 超声可以用于探测鱼群 D. 超声不能传递信息 三、噪声 声音中令人愉快的、优美动听的声音称为乐音(物理角度是有规律的振动),反之的、的声音称为噪声。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信县实验中学常俊山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知识点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 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 “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 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 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 靠无线电话交谈。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 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3次声音。 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 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当时空气15℃)。 ③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2)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 (4)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 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新版)北师大版

第四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速还会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5、立体声:人靠两面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体的方位,从而对周围的声音有立体的感觉。使收音机传出的声音有立体感的方法:在演奏音乐的舞台上左右两侧各放一个话筒,将接收到的声音分别放大,最终分别由左右两只扬声器播放出来。 三、乐音与噪声 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4、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感到的响度就越弱。 5、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由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声音,波形是不同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造成的。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 填写在下面的答题卡内. 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人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人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反射的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 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 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 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第一章《声现象》教学案汇总

兴隆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班级:姓名: 【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要点1】声音的产生 〖活动〗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音。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分析〗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音叉的发声 〖质疑〗(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2)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3)发声的物体一定是固体吗?。 〖思考〗古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 〖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2.发声的物体叫做。

【要点2】 声音的传播 〖活动〗(1)你把耳朵紧贴着课桌的一端,你的搭档在另一端用铅笔轻轻敲击, 你听到声音吗?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敲击声,比较一下两次声音是否一样? (2)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仔细聆听。再用绕有 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你又听到了什么? (3)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 (4)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 空气抽出。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思考〗如果瓶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那么声音还能传播出来吗? 〖质疑〗瓶内空气能全部抽掉吗? 〖总结〗 【要点3】 声音是一种波 声能 〖思考〗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活动〗 〖总结〗 1.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在 中传声效果好。 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1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 。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声现象知识点 1.1声音的产生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 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 1.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 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1、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要产生次声波; 三、乐音和乐器 1、打击乐器: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的物体叫做。 注意:(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如发出鼓声的鼓面;也可以是,如;还可以是,如。(2)发声体肯定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出可听声。 2.声音靠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如:。声音在中不能传播,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不同),它们从大到小依次应该是: 。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3.声音的三要素是、、。 4.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和有关。越大,响度越大;越小,响度越小;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另外,如果使声音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我们也能听到较大响度的声音,例如:。 分贝是的单位,它用符号来表示,平时我们可以在上面看到它。当汽车经过噪声监测装置时,它的示数将(变大/变小)。 5.频率是反映的物理量,它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某人脉搏一分钟跳动了72次,其频率就是 Hz。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的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频率越低,音调。另外,影响弦乐器的因素有、、。 6.声音的品质叫做。“未见其人,先辨其声”讲的就是通过辨别各人的 ,来分辨出是谁在讲话。 7.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和噪声的区别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凡是,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8.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例如;,例如;,例如。 9.通常人听力的频率范围是;叫做超声波, 叫做次声波;这些声波人虽然觉察不到,但是一些动物可以听到,例如:。超声波的特点,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超声波进行等。 10.回声是形成的,我们要把原声和回声分开,至少要距离障碍物 m,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反射回来,原声和回声叠混合在一起,使原声,所以,在室内讲话要比在旷野上。 一、填空题 1、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 沫球会被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3、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 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声现象知识点结构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 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交谈; 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和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

声现象教学设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探究活动比较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问题的提出不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让知水平决定的。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本节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⑶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⒉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 和道理,对物理有亲近感。 ⑵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的合作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 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⒉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的重点。 五、设计思路 学生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与自己的生活有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其学习兴趣是关键。本节教学首先利用上课铃声引入声音,然后用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本节各部分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⑴)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铁板琴; ⑵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_最全_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一定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能听见(比如: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吊在空气中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会被弹开;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把一些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上面,看到纸屑在跳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种把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变化转化成眼睛看得到的明显的现象叫转换法,转换法是物理探究实验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希望大家记住。敲锣或者鼓时,用手按住锣面或鼓面,声音就立刻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敲击一次大钟,大钟可以持续响很长时间,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而继续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振动的物体叫发声体,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蚊子叫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发声的,气球爆炸发声是气体振动产生,冬天风吹电线发出呜呜声是电线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在走廊上可以听到教室里有人在大声讲话。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水里的鱼会被岸边人的走路声吓跑。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如我们日常生活听到的大部分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的;总之,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如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离的很近都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他们要借助无线电来交谈。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会听到真空罩中正在发声的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称为声波。 3、声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液体中的声速> 气 体中的声速。铁路工人判断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通常都把 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古代作战士兵晚上休息时,通常把耳朵 贴在埋入土中的牛皮制的鼓面上睡觉,这样可以及早听到夜 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固体传声效果好;且固体传播声 音比气体快,能及早听到。闪电和雷声总是同时产生的,先 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是,是因为声速小于光速(3×108m/s)。 4、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叫做回声。人耳区分两次声 音的时间间隔至少是0.1s。人要想区分出自己的回声和原声, 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17m以上。在教室里谈话比在操场 上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距 障碍物的距离小于17m)。也就是说教室里说话有回声,但我 们听不到是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人们用“余音绕梁, 三日未止”形容某人的歌声好听,也是说的回声现象。 5、雪疏松多孔会吸收声音,所以下雪天很安静。礼堂和音乐 厅墙壁凸凹不平,可增强声音的吸收,减弱声音的反射。可 见。蓬松多孔的物体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声音的传播有空 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传导方式。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别人的 声音主要是通过气传导的方式传导人耳,人们听到自己的声 音主要是靠骨传导的方式传到入耳的。骨传导的效果比空气 传导的效果好。 6、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 低,即声音的尖细和粗闷。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就 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音 调的高低。物体较长、较粗、较宽、较厚、较松时振动会较 慢,音调较低;物体较短、较细、较薄、较窄时振动会较快, 音调较高。区分男女同学的声音可以用音调,一般情况下, 男同学声带发育的较宽、较厚,振动较慢,音调较低。用频 率表示发声体的振动快慢。256H Z表示发声体一秒钟振动256 次。人耳听觉范围是20H Z——20000H Z,一般的发声体较小 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发声体较大时发出声音音调低。女生 的声带细小,音调高,男生的声带宽大,音调低。敲编钟时, 大编钟音调低,小编钟音调高。小提琴演奏时,要调整琴弦 的松紧,是为了调节音调。暖瓶里接水,水快捷满时空气变 短发声音调变高,声音变尖。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决定于 发声体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振动的物体偏离原来位置的 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声 源的远近有关。生活中经常把手拢在嘴边喊话;用纸做成喇 叭形状喊话;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肺工作的声音,都是减 小声音分散,增强声音响度的方法。听诊器可以减弱声音的 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 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可以根 据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不同人的声音。听其声知其人就是 凭音色来判断的。 7、声波是一种波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声呐探测鱼群, 雷声预示下雨,超声波检查身体疾病,通过检测次声波来探 测地震或者海啸等自然灾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 波洗牙、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零件、超声波加湿器、超声 波武器、超声波碎石等。在雪山上不能大声呼喊,会引起雪 崩,说明声能传递能量。声控灯说明声能传播能量。 8、从物理的角度上看,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 音;从环保的角度上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 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这个角度来看,乐音有时也会变成 噪声。噪声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居民噪声。交通噪声 如:汽车、摩托车的鸣叫声,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声,火车、 飞机等巨大响声。工业噪声如:发动机运转声,电锯、机床、 电钻、工地爆破声等等。居民噪声如:家庭噪声、娱乐场所、 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分贝(dB)是衡量声音大小(强 弱)的单位,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 下限。减弱噪声的3个途径:(1)在声源出减弱——消声 器,禁止鸣笛;(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市区种树,高速 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关闭门窗;(3)在人耳处减弱,戴隔音 耳罩,在耳朵里塞棉花。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 振动例子 2 3 声音的产生 研究方法:转换法 声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介质()疏密相间波 0 动向前传播。 声音的传播定义: 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传声。 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铃: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真空中通过电磁 波交谈,光可在真空中传播。 一声音的产常温下空气中声速()。 生和传播不同介质声速不同。 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声速声速表中找规律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液体传声比固体稍 慢,气体传声最慢。 声速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 定义: 时间:() 条件 回声距离:() 回声定位:(超声波) 应用(雷达定位用电磁波) 回声测距:S=1/2vt (超声波)

) 定义 决定因素:()单位:() 与音调的关系 音调超声波:频率高于() 次声波:频率低于()(地震,火山,海啸) 人耳听觉范围:() 一些动物的听觉 定义:声音的()或() 响度定义 三声音的特征决定因素() 与响度的关系 响度的大小还和()有关 喇叭,听诊器作用 定义: 音色 与发声体的()和()有关

物理学角度: 定义 环保角度: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污染种类固体废物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 热污染 生活 噪声来源工业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交通 单位:() 保护听力不能超过()dB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 )dB 保证睡眠和休息不能超过( )dB 在( )处减弱 噪声控制在( )处减弱 在( )处减弱 传递信息:人听到的各种声音, 雷声,听诊器,军号声,敲钢轨检查声,老师讲 课声,回声定位,声纳.B超等 五声的利用 传递能量:清洗钟表,洗牙,加湿器,碎石,钻孔,切削,使火焰熄灭,使纸振动等.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