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一课时

稿

学校:皋兰一中

年级:高一化学

教师:肖克虎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评价”十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从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培养角度看,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课标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安排在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上的教学设计,能更好的体现课程的完整性和教材编排体系的层次性,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火力发电中“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此外,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将为以后学好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电解原理等知识打下基础。

2.内容与特点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原电池的概念、原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在本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对前面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本质、能量守恒原理等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同时,通过对原电池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很好的素材。

教材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本节课将化学能与电能转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能源科学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其次,本节课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且为电化学的开端;再次,注重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最后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突出体现了STSE教育理念。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角度来看,学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电流的产生过程,生活中又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将比较容易在原有认知上建构新知。但由于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所以在理解原电池原理时有一定的难度。

从技能方法角度来看,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方法,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但逻辑思维不成熟﹑观察不全面、不细致。同时还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原电池原理将会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共同确定。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 知道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总结、得出

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

转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提高与

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电力状况的探讨和火力发电利弊分析及电

池的开发,以及对时事的关注培养学生树立能源观、

环保观、转化观,增强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

2.通过原电池实验设计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巨大实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

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确立本节课的重点在于“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教学重点: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知道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但长期受还原剂直接把电子转移给氧化剂的思维定势干扰,会造成较难理解“为什么氧化剂会间接地从正极获得电子”,因此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图片、录像、动画模拟等多媒体形式进一步寓教于乐,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探究性课题,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究实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设计思路:根椐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本课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入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来组织课堂教学。

1、从对“火力发电”进行完整透彻的剖析入手,提出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引入新课学习。

2、通过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并认识其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3、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装置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进行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判断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最终得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的结论。

4、通过课本上的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实现本课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六、教法分析

教学模式: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指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法:通过教师指导改进教材实验2-4,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原电池概念、形成条件及化学反应电池的本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科学的能力和习惯。(需实验教师准备16组实验器材,包括稀H2SO4,Zn,Cu,烧杯、电流计,小灯泡,导线,苹果,柠檬等水果)

多媒体辅助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七、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从实验现象抽象出现象的本质的能力,从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

2.实验探究法。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四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分析,归纳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

八、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

九、课堂小结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火力发电的过程。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组织信息,形成知识结构。如果能够把知识组织成结构整体,则将大大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并提高检索提取的效率。安排课堂小结的用意即在于此。

十、课堂练习

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是( )。

2.下列装置哪些属于原电池,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正极、负极。

3.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什么装置可以实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试举几例。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

十一、关注前沿

美国今年研制出迄今最小燃料电池,直径仅3毫米,可以产生0.7伏的电压并能持续供电30个小时。这种燃料电池就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科学前沿,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化学,学习发展的化学。

十二、学科交叉

法国于今年2月16日研制出一种“生态电池”,一旦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生态电池就可以产生电流。这样不仅可以即时观测植物的光和作用,还提供了开发生态新能源的可能。

【设计意图】学生提高学科交叉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进一步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质。十三、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课外才是科学探究的主阵地,因此开展科技小制作,没有限定范围,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以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不同特长的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锻炼。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共同确定。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 知道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总结、得出

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

转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提高与

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电力状况的探讨和火力发电利弊分析及电

池的开发,以及对时事的关注培养学生树立能源观、

环保观、转化观,增强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

2.通过原电池实验设计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巨大实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知道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教师指导改进教材实验2-4,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原电池概念、形成条件及化学反应电池的本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科学的能力和习惯。(需实验教师准备16组实验器材,包括稀H2SO4,Zn,Cu,烧杯、电流计,小灯泡,导线,苹果,柠檬等水果)

多媒体辅助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 【板书】火力发电的原理:

提出问题:

数据来源:中电联

化学能

煤炭

热能

燃烧设备

机械能

蒸汽机

发电机

电能

由学生先总结,老师后总结;展开

在本实验中,

分析总结得出原电池的概

念及原理。

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画模拟实验,

思考交流,并归纳总结构成原电池

的条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

求学生掌握原电池形成条

件,所以安排动画模拟实

验。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 1.火力发电工作原理:

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实质:在电池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的电子经过外电路就产生了电流。

4.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两极一液成回路):

极: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液:电解质溶液 (两电极必须浸在电解质溶液中) 路: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十、教学评价设计

【设计意图】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发挥教育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