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类,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二个类群,并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都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关于节肢动物的内容在一开始就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节肢动物。然后通过“观察与思考”提供的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两种昆虫的相似点多。之后教材以蝗虫为例介绍了它的形态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陆生生活的意义。最后,教材通过正反两面简要介绍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急切想要了解自己周边的一切生物。因此教学中应当运用一切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PPT以及蝗虫模型展示,直观性强,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同时也会存才纪律问题。因此在课前要给学生强调纪律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节肢动物的只要特征;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

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和综合

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关注并热爱大自然,关注野

生动物的保护。

四、教学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教师准备:1.蝗虫结构模型

2.蝗虫、蜈蚣、七星瓢虫、蜘蛛、虾图片(PPT)

3.蝗虫标本

七、教学过程

八、反思:根据新课标,现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概念教学。因此在此次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我对于本课中关于节肢动物和昆虫的概念重点进行了讲解。尤其是在总结节肢动物概念的时候让学生先自己分组交流讨论,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念的总结。最后快速回归课本,使学生把自己概括出来的概念和课本上的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概念应该用更简洁更科学的语言描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对以后的概念教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九、板书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观察与思考

二、昆虫主要特征

身体分节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和三对足。

三、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供人类食用(虾等)

2.工业原料(家蚕等)

3.鱼类饵料(红虫等)

4.完成植物传粉(蜜蜂等)

5.抑制害虫(七星瓢虫等)

6.制造药物(蝉蜕等)

7.传播疾病(蚊等)

8.危害农作物(蝗虫等)等等。

灵中.沈科

2014-9-18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多数节肢动物是雌性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精。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结构。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胎生。 卵生大部分节肢动物采取的生殖方式,卵生是指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发育,胚胎发育过程全靠卵自身所含卵黄作为营养,待发育完成,新个体破卵而出。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生殖方式,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卵黄,胚体也可以与母体通过输卵管进行物质交换,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行使这种繁殖方式的节肢动物有蚜虫、七星瓢虫、一部分蝎子、一部分苍蝇、一部分蟑螂。卵胎生的孵化率比卵生高。 胎生是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进行,并由母体供应营养的一种生殖方式,行使胎生的物种多是哺乳动物,但在节肢动物中也有行胎生的生殖方式。 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为成虫。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单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节肢动物中也有出现,例如蜜蜂可以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工蜂,蚜虫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剩余,繁殖能力很强,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节肢动物的分类和演化

万方数据

2生物学通报2006年第41卷第3期 计2目:①蜉蝣目(Ephemeroptera),②蜻蜓目(Odona.ta);(B)新翅下纲(Neoptera):计26目:①横翅目(Ple.coptera),②等翅目(Isoptera),③蜚蠊目(Blattodea),④螳螂目(Mantodea),⑤蛩蠊目(Grylloblattodea),⑥螳蠊目(Mantophasmatodea)(2002年命名的新目),⑦竹节虫目(蚺目)(Phasmatodea),(9纺足目(Embiidina)(Em—bioptera),⑨直翅目(Orthoptera),⑩革翅目(DerIIIapter-a),⑩缺翅目(zoraptera),⑩啮虫目(Psocoptera),⑩虱目(Phthiraptera),⑩缨翅目(Thysanoptera),⑩半翅目(Hemiptera),⑧脉翅目(Neuroptera),◎广翅目(Mega.1叩tera),⑧蛇蛉目(Raphidi叩tera),⑩鞘翅目(coleopt—era),⑩捻翅目(strepsiptera),①双翅目(Diptera)延≥长翅目(Mecoptera)延≥蚤目(siphon印tera),⑨毛翅目(Tri—ch叩tera),⑧鳞翅目(Lepidoptera),⑧膜翅目(Hymeno—ptera)(Gullan&Craston,2005)。 不过,一般在教科书中采用六足亚门内分2纲的系统:把原尾、弹尾和双尾3类仍保留在“目”一级的水平,安置在内颚纲(Entognatha)内(原尾目、弹尾目和双尾目);以内颚纲(口器内颚式,即口器的基部隐藏在头囊内)与昆虫纲(口器外颚式,自头囊伸出,暴露在外;其他30目)并列。但由于内颚纲可能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故此分类系统并不恰当。顺便提一下,旧的系统中的昆虫纲(广义的,相当于现在的六足动物亚门)分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无翅亚纲包括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和缨尾目(Thysanura)(广义的,现分为石炳目和衣鱼目);有翅亚纲(Pterygota)则包括上列其余各目。1。4多足亚门体分头和躯干部:头部有触角、大颚、第1小颚(或愈合)和第2小颚(不同程度的愈合,或无)等4对附肢;躯干部长,由许多相同的节组成,各节有1。2对足。约12000种,全为陆生种类。分4个纲:1)倍足纲(Diplopoda)(马陆);2)唇足纲(Chil叩oda)(蜈蚣、蚰蜒);3)少足纲(Paumpoda)(蝎虫戋;4)综合纲(Symphyla)(幺蚰)。 2节肢动物的起源 学者们普遍认为与节肢动物近缘的是缓步动物(Tardigrade)(熊虫)和有爪动物(Onych叩hora)(栉蚕)。形态学的研究和近30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都支持节肢动物和缓步动物是姐妹群.这两类然后又与有爪动物构成姐妹群的关系。学者们把这3类合称为泛节肢动物(Panarthropoda)(图1),对构建这3类亲缘关系的共同衍征并无多大的争议。 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对泛节肢动物是否与环节动物(Annelida)来自同一祖先尚有争议。泛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享的衍征包括:有一与众不同的“脑”以及按体节排列的神经节;心脏长管状。位于背方,系由一纵血管演变而来;有4~5束纵肌;朗基因(en舯iledgene),体节极性基因(segmentalpolaritygene)在早期的分节过程和神经发生时,按体节双重复表达。泛节肢 动物的体腔被认为是由它们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祖先的成对的体节腔变化而来.因为这两大类的体节的端细胞发育和最终造成身体的分节根本上是相同的,而且可以认为是同源的,这被认为是强有力共同衍征。由于法国动物学家居维叶(G.Cuvier)在1817年为这些类群创立了“Articulata(关节动物)”一名,所以也称为“关节动物假说”。但在1999年,Aguinaldo等人基于18SrDNA序列资料的分析提出另一种假说,把节肢动物、缓步动物、有爪动物、线虫动物、线形动物、动吻动物和曳鳃动物这些已知“蜕皮”的后生动物归在一起.称之为“蜕皮动物(Ecdysozoa)”。蜕皮动物中不包括环节动物,所以与前说是对立的。不过有许多学者对此假说提出种种质疑,在此限于篇幅,不作详细说明。 图1节肢动物和近缘类群f泛节肢动物)的亲缘关系 (蝗虫图仿自堵南山,1988;熊虫、栉蚕和蚯蚓图 仿自Hickman拼aj.。1997) 国外的化石资料表明:节肢动物可能在寒武纪已成为种类数量占优势的类群.在晚寒武世发现的种类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占总数的1/3以上。在瑞典奥斯坦(Orsten)的上寒武世的沉积物中发现的大量甲壳类的化石,有许多与现代的甲壳类如头虾类、鳃足类非常相似。由于保存完好,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种类体节和附肢的细微构造。它们具备现代甲壳类的所有属性,如:复眼、头盾、无节幼体(有用于运动的第1触角)、第2触角和大颚两肢型。我国学者也发现早在5.2亿年前已经有类似现生甲壳动物的不同的体躯分化,占据了不同的生境(Chenef“.,2001)。 3节肢动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和演化 多年来.多数学者在探讨昆虫起源时,都认为六足类与多足类最近缘。例如颚肢亚门、单肢亚门和缺角类的提出都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的。但近年来学者们在特征分析中得到1个“六足类+甲壳类”的分支,从而提出“泛甲壳动物(Pancnlstacea)”的概念。他们认为六足类不是与多足类,而是与甲壳类最近缘。这一观点得到来自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形态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资料(如12SrDNA、28SrDNA、EF一1仅、POLII、Hox基因、中枢神经系的发生等)的强烈支持。而且研究还表明:甲壳动物实际上是1个并系类群.即现在的甲壳亚门并没有把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 都包括在内。泛甲壳动物的观点就是说:“昆虫是陆生  万方数据

多孔动物门复习题

海绵(多孔)动物门 一、判断题 ()2.形成芽球是多孔动物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方式。 ()3.在多孔动物中,水沟系有单沟系、双沟系和三沟系三种类型。 ()5.多孔动物的消化方式主要是靠领细胞行细胞内消化。 ()9.多孔动物发育过程中存在胚层逆转现象是人们将其从进化主支上排出去的主要原因。 ()10.多孔动物的水沟系统是对固着生活的良好适应。 ()11.骨针、海绵丝、水沟系、胚层逆转现象、辐射对称体型都是多孔动物特有的。 ()12.海绵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水中,全部营漂浮生活。 ()13.海绵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如把海绵切成几块,每块都能独立生活,而且能继续长大。 二、填空题 1.海绵动物的体壁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2.海绵动物的中胶层由于含有_______和_______,因而能起到骨骼支持作用。 3.海绵动物的中胶层中含有多种类型的细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结构不同,海绵动物的水沟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它们的代表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海绵动物的骨骼特点,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纲。 三、选择题

1.水沟系这种特殊结构存在于( )。 A.棘皮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海绵动物2.海绵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侧支,( )不属于海绵动物的特征。 A.具有领细胞 B.具有水沟系 C.有胚胎逆转现象 D.具有两个胚层 四、名称解释 1.芽球3.胚层逆转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 2.何谓胚层逆转现象 3.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节肢动物 习题(含答案)

节肢动物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 下列动物中全都属于昆虫的一组是() A. 蜘蛛、螳螂 B. 蜻蜓、蟑螂 C. 虾、蚂蚁 D. 蜈蚣、瓢虫 2. 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有() ①梭子蟹②蛾螺③水蚤④龟⑤鳖⑥河蚌⑦对虾⑧乌贼. A. ①④⑤⑥ B. ①③⑦ C. ①③⑥⑦ D. ③ ④⑥⑧ 3. 蛔虫、蝗虫、水蛭分别属于() A. 线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 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 D. 线形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 4. 蝗虫的()是负责感觉和摄食的. A. 胸部 B. 头部 C. 腹部 D. 尾部 5. 下列有关节肢动物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B. 每个个体都有三对足 C.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髓 D.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 下列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的是() A. 蜻蜓 B. 蜗牛 C. 河蚌 D. 鱿鱼 7.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请选出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 沙蚕 B. 蜘蛛 C. 蜈蚣 D. 虾 8. 下列动物中,不具备“身体分部,躯干、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A. 北海的梭鱼 B. 临朐山蝎 C. 临朐桑蚕 D. 潍坊产的对虾 9. 小春同学在公园看到了一些动物,其中属于昆虫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0. 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 蜘蛛 B. 蜈蚣 C. 虾 D. 蝗虫 11.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是一种节肢动物,有关蝉的主要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 身体分节 B. 附肢分节 C. 体表有石灰质外壳 D.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12. 蝗虫、蜘蛛、蜈蚣、虾等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 都有翅 B. 都有三对足 C. 都生活在陆地上 D.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3. 蝗虫、蝴蝶、蜘蛛、蜈蚣的共同特征是()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导学案(表格式)

导学案 课题(内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时数 1 第 1课时课型新授课 三维目标1.探究水螅、涡虫的形态结构。 2.概述水熄、珊瑚虫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3.概述腔肠动物类、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4.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资源准备 学案导案 一、自主学习 (1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2腔肠动物的代表有哪些.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3.水螅的生活环境身体呈色, 形,长约。水螅用身体的一端附着在物体上,另一端有 , 周围有6~10条细长的。 4.水螅的体壁是由和两层细胞构成的。两层细胞之间又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 ,它与相通。 5.珊瑚是由珊瑚虫群集而成的。在热带海洋中,许多种珊瑚虫的生长和繁殖都很快,它们的骨骼在海岛的四周或海边堆积,逐渐形成了和。珊瑚的软组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转化成石油。有些珊瑚可制成品,如红珊瑚;有些珊瑚能供药用,如柳珊瑚。 6.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 些。 7.涡虫生活在全身只有10—15cm 背部呈 色,腹部颜色较浅。身体柔软,背腹 ,体形像一片柳叶。身体前端呈 ,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突起,头部背面一、教师导学 阅读P2-P7文字并观察水螅涡虫图片及水螅纵切片,回答下列问题:

有两个黑色的 ,可以辨别光线的明暗。 8扁形动物的身体呈对称,生活方式代表动物有哪些。 9.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腹 , 对称,有个胚层。 二、合作探究 三、成果展示 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解答释疑。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血吸虫体长仅十几毫米,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结果,甚至引起死亡。解放以前,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特别是南方水乡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爱二、教师参与 在自己不理解的情况下由组长带领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统一问题答案,准备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根据老师的安排有序 展示所学内容,脱稿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听随时补充和点评。 三、教师激励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发现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学生、优秀作业随时进行展示和鼓励。 四、教师引领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生活在今天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一般将动物界分为34个门,在此我们仅介绍主要的、在进化上占主线的门类。 一、原生动物门(Protozoa)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它们多数是单细胞生物,极少数是由几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群体。原生动物的细胞是真核细胞,具有细胞的结构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原生动物的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具有多细胞生物表现出的生命功能,如从环境种吸取营养、呼吸、排泄、生殖,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这些功能是细胞或由细胞特化而成的细胞器来完成的。 二、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二胚层多细胞后生动物,如水螅(Hydra)。 ⒈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一,辐射对称。第二,有两胚层。第三,有组织分化。 ⒉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最普遍的是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在其生殖期产生精巢和卵巢,雌雄同体。薮枝螅有明显的世代交替,这是动物中少有的特征。 三、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扁形动物包括涡虫、日本血吸虫、牛绦虫等。 ⒈扁形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两侧对称。第二,三胚层出现。第三,器官系统分化。 ⒉扁形动物分类 扁形动物约有7000种,分3个纲:涡虫纲(Turbellaria)、吸虫纲(Trematoda)和绦虫纲(Cestoioda)。 四、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线形动物是一大类群,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出现了一个进步性的特征,即假体腔(primarycoelom),如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人蛔虫营肠内寄生,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层,体内器官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雌雄异体。 五、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包括各种蚯蚓、沙蚕、蚂蟥等。环节动物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⒈环节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身体出现分节现象(metamerism),这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环节动物的分节,仍属原始分节现象。 第二,环节动物出现了真体腔(coelom),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分化出来的,由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围绕而成,因而体壁和肠壁都有发达的肌肉。 第三,环节动物器官系统较完善 ⒉环节动物分类 多毛纲(Polychaeta),如沙蚕,海产,有发达的头部和疣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寡毛纲(Oligochaeta),如环毛蚓,无疣足而有刚毛,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蛭纲(Hirudinca),如蛭,亦叫蚂蟥,无疣足无刚毛,体节数目固定,身体前后端有吸盘,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 A. 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 体表逐渐干燥, 无法呼吸 神经系统遭到 C. 离开了穴居生活 D. 破坏 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 15、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 爬行,其原因是( ) 。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 .蚯 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活动 D .玻璃 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防御敌害 15、蝗虫外骨骼的作用( ) A B 协助运动 C 有利于捕食 D 防止水分蒸发 课堂总结( 2 分钟)七嘴八舌 你说我说,本节学会了什归纳总结 么,收获了多少 板书设 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常见动 物: 河蚌、扇贝、文蛤、缢蛏、鸣蝉、蟋蟀、蝴蝶、蜘蛛、 石鳖、蜗牛、乌贼蜈蚣、虾、蟹、蚊、蝇 主要特 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1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2、运动器官是足。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作业设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V”,错误的画“×”。 (1) 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4 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反思: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类,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二个类群,并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都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关于节肢动物的内容在一开始就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节肢动物。然后通过“观察与思考”提供的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两种昆虫的相似点多。之后教材以蝗虫为例介绍了它的形态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陆生生活的意义。最后,教材通过正反两面简要介绍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急切想要了解自己周边的一切生物。因此教学中应当运用一切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PPT以及蝗虫模型展示,直观性强,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同时也会存才纪律问题。因此在课前要给学生强调纪律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节肢动物的只要特征;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 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和综合

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关注并热爱大自然,关注野 生动物的保护。 四、教学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教师准备:1.蝗虫结构模型 2.蝗虫、蜈蚣、七星瓢虫、蜘蛛、虾图片(PPT) 3.蝗虫标本 七、教学过程

八、反思:根据新课标,现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概念教学。因此在此次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我对于本课中关于节肢动物和昆虫的概念重点进行了讲解。尤其是在总结节肢动物概念的时候让学生先自己分组交流讨论,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念的总结。最后快速回归课本,使学生把自己概括出来的概念和课本上的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概念应该用更简洁更科学的语言描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对以后的概念教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九、板书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观察与思考 二、昆虫主要特征 身体分节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和三对足。 三、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习题含答案)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在进化上的意义是() A. 消化食物更充分 B. 反应更加灵敏 C. 运输氧的能力更强 D. 运动更加灵活 2. 据报道1亿条蚯蚓一天能够吞食掉40吨有机废物,因此,可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这样做的意义是() A. 为蚯蚓提供丰富的营养 B. 让蚯蚓更快地生长繁殖 C. 节省蚯蚓的饲料开支 D. 减少有机垃圾,保护环境 3. 蚯蚓的运动称为蠕动,速度很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没有肌肉 B. 有肌肉但没有骨骼 C. 没有足,有体节 D. 体温不恒定 4. 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有粘液的,这有利于蚯蚓() A. 吸收营养 B. 进行呼吸 C. 保持水分 D. 在土壤中运动 5. 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共同点是() A. 具有外骨骼 B. 身体分节 C. 具有贝壳 D. 足分节 6. 关于蜜蜂和蜘蛛在分类中共同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都属于动物 B. 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C. 都属于节肢动物 D. 都属于昆虫 7.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中哪个是错的?() A. 疏松土壤 B. 提高土壤肥力 C. 可以吃 D. 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8. 夏天雷雨过后,蚯蚓常常钻出地面,造成蚯蚓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空气 D. 土壤 9. 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它的呼吸依靠() A. 环带 B. 湿润的体壁 C. 体节 D. 刚毛 10. 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依据是()

节肢动物门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一、选择题 1.种类最多的动物门是()。 A.节肢动物门 B.软体动物门 C.脊索动物门 D.环节动物门 2.下列哪个无脊椎动物类群中具有能飞翔的种群? A. 节肢动物 B.环节动物 C.棘皮动物 D. 鸟类动物 E.软体动物 3.在下列无脊椎动物中,完全用气管进行呼吸的是()。 A.宽跗陇马陆 B.日本沼虾 C.中国鲎 D.大腹圆蛛E. 水蚤 4. 东亚钳蝎属于节肢动物门()。 A.多足纲 B.昆虫纲 C.蛛形纲 D.甲壳纲 E.原气管纲 5. 下列不是节肢动物排泄器官的为()。 A. 颚腺 B. 触角腺 C. 马氏管 D. 基节腺 E. 气管 6. 下列哪种动物产的卵鞘可入药,称为桑螵蛸()。 A. 蚱蝉 B. 大刀螂 C. 家蚕 D. 蟑螂 E. 蝗虫 7. 下列哪一器官不是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 A. 鳃 B.书鳃 C. 书肺 D.气管 E.马氏管 8. 昆虫纲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特征之外,还有()。 A.体壁突起 B.口器 C.生殖器 D.听器 E.化学感受器 9. 下列动物的附肢分节的为()。 A.蚯蚓 B. 水蛭 C.沙蚕 D. 蜈蚣 E. 蚂蝗 10. 下列动物具有坚硬的外骨骼为()。 A.节肢动物 B. 软体动物 C. 棘皮动物 D. 环节动物E.线形动物11.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点是()。 A.有分节的附肢 B.身体异律分节明显 C.具有外骨骼 D.链状神经系统 E.开放式血液循环 12.节肢动物的肌肉为()。 A.横纹肌 B.斜纹机 C.平滑肌 D.环肌 E.心肌 13.蜚蠊目的重要药用动物是()。 A.美洲大蠊 B.大刀螳螂 C.中华蜜蜂 D.牛虻 E.斑蝥 14.在无脊椎动物中,()因运动的增强,有与脊椎动物骨骼肌类似的横纹肌。

多孔动物门主要特征

多孔动物门主要特征 简介 多孔动物门(Porifera)--海绵 动物界的一门。大约5,000种原始多细胞水生动物的统称。除针海绵属(Spongilla)约20种为淡水产外, 多孔动物门 均分布在海洋的潮间带到8,500公尺(28,000余尺)深处,营固着生活。由于海绵常呈分枝形,而且不会移动,从前被人们当作植物。 多孔动物为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本动物门也称海绵动物门(Spongiatia),一般称之为海绵(Sponge)。海绵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少数属种也有一定的地层意义。 形态构造 多孔动物的外形变化很大,除少数种类外,往往没有对称面,在许多方面与低等植物相似, 常被描述为块状、垫状、球状、指状、树枝状、杯状或漏斗状等。一般来说,深海种类的身体常趋于对称,具柄状体,固着在海底软泥上,由一个或成束的强大骨针形成柄或轴,下端深入泥中,上端将海绵体高高托起。有的种类基部有须根状的骨针,将海绵固着在海底上。多孔动物的基本构造,可用单沟型的毛壶为例说明(图1)。毛壶体形如花瓶,辐射对称,体四周的薄壁围绕着中央的海绵腔(原腔),体壁内层覆以排列疏松的领细胞,外层为薄的扁平细胞。体壁穿有无数小孔,称入水孔,顶端开口为出水孔。基部的组织将毛壶附着于适合的物体上。体壁内、外层之间为胶状基质,内有几种能游动的变形细胞。构造较复杂的双沟型是由单沟型多孔动物的体壁呈管状向外辐射皱折而形成,原来成片的领细胞层分割成许多

辐管,辐管内的领细胞和海绵腔被隔开。复沟型是大多数多孔动物具有的水沟系,是双沟型具有领细胞的辐管被无数次地皱折、分割,最后领细胞被限制于小的鞭毛室内,海绵体可不断加厚,形成各种各样的体形(图2)。 组织 细胞 多孔动物的细胞已初步分化为几种不同功能的组织,但组织中细胞与细胞间并没有严密的关系。 扁平细胞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表皮细胞,但它只有一层,覆盖着海绵体的表面和体内的水沟系表面,从正面看为多角形,中央较厚,有一大核;侧面看常呈“丁”字形,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孔细胞很特殊的海绵细胞。分布于体壁上,圆柱形,中央有一孔,实际上形成管状的细胞,有一层薄的原生质膜覆盖孔的外端,孔细胞将海水引入体内,细胞有高度的伸缩性能调节水流。 领细胞圆或椭圆形细胞,整齐地覆盖着鞭毛室的壁,鞭毛和领不断运动,能使体内的水流动,从而自水中获得食物并进行其他生理过程。 变形细胞在扁平细胞和领细胞之间,充满胶状体,称中胶层。有许多变形细胞能分化为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如造骨细胞、领细胞等;未分化的变形细胞能贮存食物和色素等。生殖细胞在生殖期内,领细胞能演变为生殖细胞。 造骨细胞有一类变形细胞专门分泌制造各种骨针。小骨针常由一个变形细胞分泌制造,大骨针则由几个或许多变形细胞共同分泌制造。根据骨针性质的不同,造骨细胞可分为钙质造骨细胞、硅质造骨细胞和海绵质造骨细胞等。 此外,还有能分泌粘液的腺细胞(gland cell),类似其他无脊椎动物肌肉细胞的肌原细胞(myocyte)等。 骨针和骨骼 多孔动物的骨针有晶体骨针和丝或网状的纤维两种形态。一般晶体骨针中心有一根有机质构成的轴丝,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1 异律分节 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 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 形成体区。如昆虫: 头部(感觉中心) 胸部(运动中心) 腹部(营养和生殖中心) 意义: 体节既分化, 又组合, 从而增强运动, 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1.2 体壁: 角皮(角质层,外骨骼) 上角皮 原角皮 外角皮 内角皮 上皮 基膜 发达坚厚的外骨骼(角质膜) 发生: 上皮分泌形成的一种角质膜(发达、坚硬、厚实)

组成: 上角皮主要由脂蛋白组成, 原角皮主要由蛋白质和多糖的几丁质 功能: 保水、保护内部结构、肌肉的附着点 类型:各个体节通常包被四块外骨骼—背板和腹板各一块, 侧板(连接足和翅)两块; 外骨骼通过硬化作用和矿化作用由软变硬 硬化通常从上角皮的最内层开始,逐渐向原角皮层发展 矿化作用主要是甲壳动物具有的伴随着原角皮层形成的碳酸钙和磷酸钙的沉积现象 1.3 生长与蜕皮 (ecdysis) 概念:昆虫纲和甲壳纲等节肢动物,以及线虫动物等的体表具有保护身体的角质层,限制动物的生长,发育中必须脱去旧的角质层 蜕皮现象也是节肢动物和其它一些体表被有厚角质层的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之一 龄期:节肢动物2次蜕皮之间的时期。 蜕皮过程 动物停止摄食, 上皮脱离旧外骨骼, 并开始产生新外骨骼 同时分泌蜕皮液(内含几丁酶和蛋白酶)于新旧外骨骼之间, 分解、吸收旧外骨骼; 旧外骨骼由于分解溶化而变薄, 并在一定部位破裂 动物体钻出, 新外骨骼比旧外骨骼宽大, 并皱褶于旧外骨骼之下

旧外骨骼脱去, 动物吸水、吸气或肌肉伸张而身体膨胀, 新外骨骼便随之扩张, 这样身体也就生长 新外骨骼渐渐增厚变硬, 生长便停止 前肠和后肠内面的旧外骨骼也连在一起脱下 —蜕皮受激素的控制 ?激素与蜕皮,以昆虫为例: –胸腺:分泌蜕皮激素,昆虫成虫胸腺萎缩,不再蜕皮 –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抑制蜕皮 –神经分泌细胞对胸腺的调控:分泌激素活化胸腺,促进蜕皮激素分泌 1.4 附肢及其进化 每一体节几乎都有一对附肢, 附肢是实心的, 内有发达的肌肉, 不但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关节, 并且本身也分节, 十分灵活, 这种附肢称节肢, 各节称为肢节 作用: 增强了节肢动物的运动能力 节肢的灵活性和运动力都远远超过疣足 1.5 支持与运动 节肢动物依赖外骨骼支持身体,并保持身体的形状 外骨骼具有柔性关节是节肢动物在进化中获得的最大成功之一,为它们打开了一条通向飞行的道路,极大地拓展了生活的空间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 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3对附肢肌,背纵肌、腹纵肌各1对)

第5章 多孔动物门

第5章多孔动物门 11生态学姓名:潘小微学号:11226010 (一)名词解释 1、芽球:芽球的形成是在中胶层中,由一些储存了丰富营养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以几丁质膜和一层双盘头或短柱状的小骨针,形成球形芽球。芽球可以在条件不适宜时生存下来,带条件适宜时才发育成新个体。 2、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它对适应固着生活很有意义。不同种的海绵其水沟系有很大差别,其基本类型包括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3种。水沟系的产生有利于海绵动物得到氧气和食物,同时不断排除废物,对海绵生命活动与适应环境都有利。 3、两囊蚴虫:就钙质海绵来说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表面。这样,动物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此时称为两囊幼虫。 4、胚层逆转:幼虫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逸出,然后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另一端大细胞留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着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形成正相反,因此称为胚层逆转。 (二)判断与改错 1、海绵动物主要生活于海水中,全部营漂游生活。(F )(全部营固着生活) 2、由于海绵动物体表有许多小孔,故又名多孔动物。(T ) 3、海绵动物体表的一层细胞为领细胞,具保护作用。(F )(消化食物) 4、海绵动物体内为一层特有领细胞,能摄取食物进行细胞内消化。(T ) 5、单沟型水沟系的水流途径是:进水小孔―――中央腔――――出水孔。(T ) 6、复沟型水沟系的水流途径是:入水小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孔。(F )(辐射管改为鞭毛室)(三)填空题 1、海绵动物体壁的结构包括扁细胞,中胶层,领细胞三层。 2、海绵动物中胶层由于含有骨针和海绵质纤维,因而能起到骨骼支持的作用。 3、海绵动物的三类水沟系反映了其进化过程,从单沟型到双沟型到复沟型,领细胞数目逐渐增多,使水流通过海绵体的速度和流量增加,从而使海绵动物得到更多的食物和氧气,有利其生命活动。 4、海绵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出芽和形成芽球。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答:海绵动物是古老的多细胞动物,出现在寒武纪早期,占据了古生代海洋大量的礁石、暗礁。海绵从远古走来经过漫长的历史变化很少。现在的海绵动物和其化石差别不大,具有许多原始性特征。如体型多不对称,没有真正组织,没有口和消化道等器官系统,细胞分化较多,许多机能主要由细胞完成。与原生动物相似较多。而且具独特的水沟系,个体发育有逆转现象。这些与其他后生动物不同,说明海绵的发展道路不同于其他后生动物。又由于其体内具发达的、与原生动物领鞭毛虫相似的领细胞,因此一般认为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狼蛛 节肢动物(Millipede) arthropod 动物界中最大的类别,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动物统称,包括一百多万种无脊椎动物,几乎占全部动物种数的84%。成员多样。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体外覆盖著部分由几丁质组成的表皮,能定期脱落,表皮是保护装置,起外骨骼的作用,为肌肉提供附著面。肌序复杂,有的特化以操纵飞行和发声。附肢的外骨骼具关节,因而称节肢动物。有许多特殊的感觉器;体腔退化而代之以血腔;神经系由背面的脑和一对腹神经索组成。已记述879,000种以上,其中约86%是昆虫。据估计,总数有1,000万种以上。分成四个亚门︰ 1. 三叶虫亚门(Trilobita):三叶虫类(Trilobites),在约5.7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的海洋中占优势,在 2.8亿年前的二叠纪灭绝;体卵圆形,背腹扁平,分头、胸和尾节三部分;纵分为三叶。长 3.5~75公分。 2. 单肢亚门(Uniramia):头部有触角、大腭和小腭。胸部附肢单肢或双肢。腹部有的与胸部不分,具附肢;或与胸部分开,附肢有或无。(1)烛纲(Pauropoda):极小的多足类。两对附肢变为口器,8~11对步足。触角4节(极少6节),末端分枝,并有多节的长鞭。体长最多为1.9公釐。(2)倍足纲(Diplopoda):体窄长的多足类,腹部各节由两节合成,每节有两对足和气孔。头有大腭;小腭愈合成腭唇;有时有单眼;触角短,锤形;胸部是4个单节,生殖孔在第3节。体长0.3~28公分。(3)唇足纲(Chilopoda):体窄长的多足类,有许多明显的腹节,各有一对足,第一腹节的附肢变为毒腭;生殖孔在末节。体长约0.5~26.5公分。(4)综合纲(Symphyla):小型多足类,有3对口器,12对步足和一对後纺器,生殖孔在第4躯干节。体长最多为8公釐。(5)弹尾纲(Collembola):昆虫状小节肢动物,分布广。口器外腭式;触角通常4节;眼简单;3个胸节有足;腹部6节,有分叉的弹器;通常无气管;无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体长最多5公釐。(6)昆虫纲(Insecta):三对附肢形成口器;头由6节组成,有一对触角,常有侧眼和中眼;胸部3节,各有一对足,在第2、3节有的具翅;腹部由11节组成,成虫无附肢;生殖孔在後。体长0.25公釐到33公分。 3. 甲壳亚门(Crustacea):多数性;鳃呼吸;外骨骼坚固;有触角、大腭。 4. 有螯亚门(Chelicerata):前体部无触角,但有钳状的螯肢和触肢(或称脚须); 胸部有单肢型步足;腹部如有附肢,则高度特化。(1)肢口纲(Merostomata):大型海产种类,有书鳃(gill book); 前体部完全被背甲覆盖;後体部有一长刺。(2)蛛形纲(Arachnida):前体部与後体部以一窄的腹柄相连,或两部愈合。前体部有螯肢、触肢和四对步足;後体部通常无附肢。以书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在无脊椎动物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地的所有生境。一、进化地位 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什么是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1、异律分节 2、分节的附肢 3、外骨骼 4、高效的气管呼吸 5、高效的马氏管排泄 6、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 二、结构与功能 (一)异律分节 1、定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节之间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异,某些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功能。(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2)胸部:运动中心(3)腹部:生殖和代谢中心 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 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 (二)分节的附肢 1、定义与结构(1)定义:附肢本身分节,与身体相连处也有活动的关节——节肢,各节称为肢节。 (2)意义实心,内有发达的肌肉,十分灵活而且有力,增强了适应机能,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 1)按节分布,数量多 2)形态划一 3)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 4)无肌肉附着 节肢附肢分节形态多样与身体之间有关节有大量肌肉附着体部分布数量少 2、分化1)感觉(2)运动(3)捕食(4)呼吸(5)生殖 3.结构与类型双肢型:原肢、外肢、内肢;单肢型:外肢退化 三)外骨骼与肌肉 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包在身体外面,并在某些部位向内突出成为肌肉的附着点,其功能相当于脊椎动物的骨骼,故称该层为外骨骼。 1.来源:上皮细胞分泌 2.组成:上表皮:0.1-1um,蛋白质+脂类+蜡质(陆生种类) 外表皮:几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蛋白质碳酸钙、磷酸钙的沉积使外表皮变硬 内表皮: 几丁质+少量蛋白质 3、意义保护、支持、运动和防止水分蒸发。 4、蜕皮及调节 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蜕皮时上皮细胞分泌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分泌新的表皮层。 一般在动物的背中线处破裂,个体从中钻出,迅速吞入空气、水分——使身体长大——新的表皮经鞣化变硬。昆虫:胸腺:蜕皮激素——蜕皮 ;咽侧体:保幼激素——保持幼虫性状 5.肌肉:均为横纹肌,形成独立的肌肉束,肌肉与体壁脱离,肌纤维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两端着生在坚厚的外骨骼上,动作有力。 (四)混合体腔与开管式循环 1、混合体腔: 中胚层形成的真体腔裂开与囊胚腔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出现按节排列的体腔囊;但在以后的发育中,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退化、断裂,形成围心腔、心脏、生殖管腔、排泄管腔等几部分。在以后的发育中,围心腔壁消溶,使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空腔实际上是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囊胚腔形成的,因此称为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和体液,统称血淋巴,所以混合体腔又被称为血腔。

各门主要特征

原生动物门:(1)由单个细胞或单细胞的群体组成,身体微小,由细胞器完成生 活机能,故又称类器官。(2)具有多样化的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 腐生性营养。(3)多样化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4)可形成包囊。 鞭毛纲:A以鞭毛为运动气管,鞭毛通常有1-4条或稍多。 B营养方式:光和营养,渗透营养,吞噬营养, C生殖:无性生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在环境不良的条 件下,可形成包囊。 肉足纲:A以伪足为运动类器官,伪足有摄食,运动功能。 B体表有极薄的细胞质膜,细胞通常分化为明显的内质与外质。 C二分裂生殖 孢子纲:A营寄生生活,无运动器或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B营养方式:异养 C生活史复杂,有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的两世代交替。 D无性生殖为裂体生殖,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 纤维纲:A以纤毛为运动器,纤毛较短,数目较多。 B结构一般较复杂,在原生动物中分化最多,大部分纤毛虫具有摄食的胞器。 C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海绵动物门:(1)形态结构与机能:A体型多数不对称或辐射对称。B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C具有水沟系。D发育过程由逆转现象。(2)体壁的基本结构:有两层细胞构成。(3)水 沟系: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4)生殖发育:无性生殖(出芽,形成芽球),有性生 殖(配子生殖)。 腔肠动物门:(1)辐射对称。(2)两胚层,原始消化腔(消化循环腔)。(3)组织分化。(4)肌肉结构。 (5)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6)繁殖:无性生殖(出芽) 有性生殖(世代交替,有 浮浪幼虫)。 水螅纲:A一般是小型的水螅型或小水母型动物 B水螅型结构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C水母型一般有缘腔,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D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水母型,有世代交替现象 E刺细胞存在于外胚层,生殖腺由外胚层产 钵水母纲:A钵水母一般为大型水母,而水螅水母为小型 B钵水母无缘膜,而水螅水母有缘膜。钵水母的感觉器官为触手囊,水螅水母为平衡囊。 C钵水母结构复杂,在胃囊里有胃丝,而水螅水母没有 D钵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E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 珊瑚纲:A只有水母型 B结构复杂,有口道,口道钩,隔膜,隔膜丝 C大多数具有发达的骨骼,为细胞分泌的角质或石灰质的骨针或骨片 D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扁形动物门:(1)两侧对称。(2)中胚层形成。(3)皮肤肌肉囊。(4)不完全的消化系统。(5)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6)梯形神经系统。(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7)生殖系统。中胚层出现的意义:A引起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进一部分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B增强了运动机能,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C 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1: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概述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3.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问题导学】 探点一环节动物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80-P83页,并完成下列题: 1.动物的类群主要包括低等的动物和高等的动物. 2.像蚯蚓这样,身体由许多相似的构成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常见的环节动物,除了蚯蚓之外还有。 3.通过观察和学习蚯蚓可以知道:蚯蚓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性,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 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以保持正常的,同时能减少与土壤的摩擦. 4.如何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在一些地方,大雨后蚯蚓常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什么原因? 5.环节动物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探点二节肢动物 一、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本81页至最后一段—83页第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常见的种类有。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躯体、足和触角均。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活动范围更加,体表有既能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 二、共同探究:观察蝗虫标本,并结合图2.2-4共同来解决以下问题: 1.蝗虫的躯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可意义? 3.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 4.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第一关我夯基、我达标 1.蚯蚓刚毛的作用是()。 A.感觉光线 B.感觉声音 C.协助运动 D.运动器官 2.蚯蚓属于下列哪一个动物门类?() A.鱼类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腔肠动物 3.下列有关蚯蚓生活习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B.蚯蚓白天穴居,夜间活动 C.蚯蚓是植食性动物 D.蚯蚓是杂食性动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