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苏自考-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知识点(10052人力资源本科)

江苏自考-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知识点(10052人力资源本科)

江苏自考-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知识点(10052人力资源本科)
江苏自考-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知识点(10052人力资源本科)

1、职业:是参与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

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职业的特征:经济性;技术性;社会性;伦理性;连续性;

职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

职业声望的影响因素:职业环境;职业功能;任职者的素质要求;

职业声望的调查与评价方法:民意调查法;自我评价法;指标法;

职业地位:由不同职业所拥有的社会地位资源所决定,但是它往往通过职业声望的形式表现出来。

职业期望:也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自己希望从事某种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

职业价值观九种类型:

(1)自由型(2)经济型(3)支配型(4)小康型(5)自我实现型(6)志愿型

(7)技术型(8)合作型(9)享受型

职业分层:是职业地位的反映,是纵向的社会职业等级层次排序。

职业分类:是社会劳动分工的记录,是横向的社会职业类别划分。

2、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

历程。

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打破组织界限和组织内部职位界限的职业转移和职业流动。

易变性职业生涯:强调驾驶自己职业生涯的是自己而不是组织。

内职业生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代替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外职业生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生活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

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3、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1)对组织的发展目标进行宣传教育(2)建立职业信息系统

(2)设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评估中心(4)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向配合

(5)建立奖赏升迁制度(6)加强员工的训练与教育(7)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相适应4、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对员工:(1)帮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2)鞭策个人努力工作(3)有助于个人抓住重点(4)引导个人发挥潜能(5)评估目前的工作成绩。

对企业:(1)保证企业未来人才的需要(2)使企业留住优秀人才

(3)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

5、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因素

(1)个人因素:个人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学历经历

(2)组织因素:组织特色;人力评估;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

(3)环境因素: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4)其他因素:家庭背景;科技的发展;人际关系。

6、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玻璃天花板现象:泛指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碰到的一个阻力:你可以很明确地看到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你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但是你遇到了一种无形的阻力,

就像一个“玻璃天花板”,你看的到上面,但就是升不上去。

(2)工作生活质量:指组织中所有人员,通过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的交流渠道,有权影响决策改善自己的工作,进而导致人们更多的参与感,更高的工作满意

感和更少的精神压力的过程

(3)企业忠诚感:就是心中始终装着企业,总是把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愿意为企业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7、走向职场的八种角色转换

(1)从模糊人变为清醒人。(2)从被动人变为主动人。(3)从消极人变为积极人。

(4)从封闭人变为开发人(5)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6)从一个人变为团队人

(7)从社会人变为企业人(8)从忙乱人变为充实人

8、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理论演进的三个阶段

(1)职业与职业指导阶段

职业指导:由专门的机构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并谋

求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

这样阶段的主要实践是对职业选择或决定有困难者进行的帮助活动。其理论

依据是心理学中的人-职匹配理论,使用的工具是心理测验。

帕森斯提出了“职业指导”这一概念,他的职业指导被称为”三步范式“

霍兰德提出了关于职业选择的人格类型理论

(2)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辅导阶段

萨柏提出了终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克鲁姆波特提出了职业生涯选择中的社会学习理论。

(3)全面生涯发展与辅导阶段

9、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直接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小组座谈法;深层访谈法;

间接法:投射法。

(1)个案研究法: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针对单独的群体或社会所进行的案例式

考察与分析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四个阶段:开放式阶段;重点突破;写作;检查阶段

(2)观察法

根据观察地点,分为实地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根据观察结果,分为量的观察和质的观察。

观察法主要包括:抽样观察法;追踪观察法;隐蔽观察法;综合观察法;

观察法步骤:观察准备;进行实际观察;观察材料的记录和整理。

观察法优点:运用方便;可直接取得从生活中来的材料,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缺点:人的生理局限:人的感官是观察范围受到局限。

观察仪器的局限;

观察者对所获材料的解释容易带上主管色彩。

(3)小组座谈法

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

缺点:误用;错误判断;主持;凌乱;错误代表。

(4)深层访谈法

类型:阶梯前进;隐蔽问题寻探;象征性分析

(5)投射技术

是一种无结构的非直接的询问形式。

可分为:联想投射;完成投射;结构技法;表现技法;

定量研究:

(1)探索性研究(2)描述性研究(3)解释性研究

9、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职业选择理论

(1)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个体行为动机的强度取决于效价的大小和期望值的高度(2)帕森斯的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理论:分为条件匹配和特长匹配

(3)罗的动力学理论:一个人所选的工作反映了儿时的家庭心理氛围。

概述了三种亲子关系:依赖、回避、接纳

(4)库伦伯茨的社会学习理论

(5)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是指新员工在早期工作中逐渐对自我加以认识而发展出的更加清晰的

全面的职业自我观。

(6)完整生活计划

(二)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1)萨柏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衰退

(2)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

(3)道尔顿和汤普森的职业发展阶段模型:成长依赖;独立贡献;指导授能;策划领导期。

(4)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

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输出、淡出阶段

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创新;再适应阶段

而每一个子阶段又分为三种情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

10、立业期:是指个人从进入组织开始到适应组织并确立自己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战略的这一阶段。

11、社会化:它是指个人在进入组织后,逐渐适应组织环境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原先的期望;面对现实;改变自己和了解这种改变。

施恩的组织社会化边界广度模型:(1)预期社会化(2)新来者阶段(3)成为局内人并进入

新角色。

包含3个维度:组织的职能领域;包含维度;层次维度。

12、组织在立业期的行为:(1)有效招聘(2)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定向计划(3)给予员工有

挑战性的工作(4)第一个上思不断地激励(5)有效地提

供建设性的反馈(6)鼓励师徒关系和其他支持

13、个人在成就期的行为:(1)制定现实目标(2)了解当前工作的绩效和职责

(3)探索升迁条件(4)获得保护

组织在个人成就期的行为:(1)提供具有充分挑战性和相应职责的工作

(2)进行持续的绩效评估和有效的反馈(3)构建既现实又灵活的职业生涯渠道

(4)鼓励员工进行职业考察

14、一般而言,职业生涯早期的年龄定位于25——40之间。

职业生涯早期的年龄不仅是指生理年龄上的年轻,更是指心理年龄上的年轻。

15、职业生涯中期的年龄:40——55岁

职业生涯中期面临的问题:

(1)心理转变

(2)职业高原现象:员工在职业中期可能会面临职业渠道的选择越来越窄,发展机会越来越少的困境。

原因:很多公司的组织架构是金字塔形的;对于这少数职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成长缓慢,缩减经营规模并裁员;强制退休在实际中很难被有效地执;技术上的变化;太看重现有的职位,或者是缺乏晋升所需的技术或管理技能;许多因素会引起管理者或其他人从“快车道“上掉队;出于对更均衡的生活模式的需要和向往。

(3)落伍

(4)中年更换工作

诱使人们改变职业的原因:个人方面的一些因素:对于现有职业或生活的不满等;

一些环境因素:失业或面临失业的威胁等

一份比当前职业更诱人的工作。

(5)其他一些问题

16、职业生涯中期产生危机的原因:(1)个人生命周期多重交错,任务最繁重

(2)个人的心理特征变化(3)个人的能力变化

17、对失业的反应:最初反应;面临着重找工作的任务;寻找新工作的失败会导致对职业生涯的犹豫不决,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可能被受到雇用,开始放弃所有的活动。

18、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危机预防: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向上的精神(2)确立信念(3)设定目标

员工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危机控制:

(1)面临新的职业与职业角色选择(2)应对挑战(3)接受新信息(4)管理好时间(5)有效的沟通(6)调适工作压力

员工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危机转化:

(1)危机不等人(2)成长为专业化成熟的员工(3)维护职业工作、家庭和自我发展三者之间的平衡。

19、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提倡成功标准多样化;重点管理

基本方法:(1)工作重新设计: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

(2)提供员工帮助计划

(3)完善培训体系(4)制定公认的晋升机制

20、工作轮换:使员工在同一水平的职位上轮换工作,通过多多样化的职业活动以提高能力避免职务专业化所产生的厌倦。

工作丰富化:工作的纵向扩张,它能增加员工对计划、执行及工作评价的控制进度

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张,扩大工作的范围,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种类。员工帮助计划:由组织为其成员设立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

21、职业生涯中期组织采取的措施

(1)帮助员工理解职业生涯中期经历(2)提供更广泛、更灵活的流动机会

(2)挖掘当前工作的潜力(4)鼓励和训练为师之道(5)培训和持续的教育

(6)拓宽奖酬面(7)帮助员工应付职业高原现象(8)帮助员工应付失业

22、职业生涯晚期:在45——60之间

职业生涯晚期面临的问题:

(1)面临职业生涯的终结(2)不安全感增加:经济上;心理上;疾病增多;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3)如何保持生产率(4)为退休做准备

23、职业生涯晚期个人的行为

(1)调整心态,迎接变化(2)接受权力、责任中心地位下降的事实

(3)培养年轻人(4)学会如何应对“空巢“问题。(5)回顾职业生涯,着手准备退休24、组织实施职业生涯晚期管理的一般原则:

(1)理解和尊重(2)制度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原则(3)真诚关系(4)提前准备(5)发挥经验优势的原则

25、组织在员工职业生涯晚期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退休管理;进行完善的继任计划;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反馈;建立弹性工作制度。

26、在退休计划中,组织协助解决雇员面临的一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有:

(1)帮助雇员树立正确观念,坦然面对退休(2)开展退休咨询,着手退休准备

(2)做好退休职工的职业工作衔接(4)采取多种措施,做好雇员退休后的生活安排27、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智力: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

智力主要包括:感知记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

斯皮尔曼的双因素论:双因素是指普通元素和特殊元素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操作;产物;内容

28、目前广泛应用的特殊能力测验主要有:

(1)文字能力测试

(2)心理运动能力测试

(3)创造力测试

29、发散思维的特点: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30、胜任特征评价的步骤

(1)定义绩效标准(2)确定效标样本(3)获取效标样本有关的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4)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5)应用于实践

31、气质是指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希波克拉底把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感情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点:独特;稳定;综合;复杂;功能性;

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

32、常用的职业适应性测量

(1)生活特性问卷(2)个体需求问卷(3)职业兴趣问卷

求职者的动机:成就、风险、权利、亲和动机。

33、霍兰德人格分为6类型:

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常规型;

34、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指雇员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度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规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

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实事求是(2)要切实可行(3)个人职业计划目标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35、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模型的内容:自我评估、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生涯目标的制定、制定行动方案、评估与反馈。

自我评估的内容:(1)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2)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

(3)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4)确定自己的职业性向

职业兴趣的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

组织环境分析:企业文化;管理制度;领导者素质和价值观。

职业性格的9种类型:变化型;重复型;服从型;独立型;协作型;劝服型;机制型;自我

表现型;严谨型。

33、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步骤

(1)职业生涯诊断:自我分析;环境分析;关键问题分析

(2)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成功标准

(3)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策略

(4)职业生涯实施管理

34、SWOT法:是战略管理学派用于企业竞争分析时使用的一种方法。用来分析内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选出最佳方案。

橱窗分析法:又称“乔哈里窗”,它将个体比喻为一个橱窗,根据“自己对自己的事情的知与不知”、“别人对自己的事情的知与不知”两个纬度,分为“公开我、隐私我、潜在我、背脊我”四个限象来加以考虑、分析的方法。

PPDF是个人职业发展档案。包括:个人情况,现在的行为,未来的发展。

35、压力:个人对刺激的生理及情感反应。

工作压力的含义包括:存在于环境中的压力源、对压力源做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个体差异、形成压力的内在作用机制三个要素。

工作压力的来源:生活环境;组织环境;个人因素。

压力因素的特征:不确定性;可相加性;多米诺效应。

麦尔斯的角色冲突类型:人与角色的冲突,内部传递的冲突,互相传递的冲突,角色负荷过

重。

自我效能:指个体对其组织和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即对自己在特定情

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过度的压力治疗:社交支持;对管理者进行基本咨询技能方面的培训;

内部咨询服务;员工援助计划。

36、工作与家庭的连接机制分为4种:

(1)分离:把工作和家庭看做是分开的,是不会互相影响的两个领域

(2)溢出:指工作和家庭的结果互相影响,导致两个领域的相似性。

(3)补偿:指个体通过在一个领域寻求满足来弥补在另一个领域中的不满。

(4)工作家庭冲突。

37、角色冲突:个体面对分歧的角色期望时所产生的不平衡状态。

工作家庭冲突的三种形式:基于时间的,基于压力的,基于行为的。

工作家庭冲突表现的不同层面

(1)表现在个人层面:角色的紧迫感;角色的超负荷;角色的阶段性冲突;角色期望和标准的冲突。

(2)表现在组织层面上:组织的角色变化;性别冲突;管理者的两难境地。

38、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

对员工个人:(1)可能对员工的健康情况造成负面影响。

(2)可能影响到员工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归属感等方面。

对组织的影响:可能导致员工较低的工作满意度、低效率和较高的缺勤率。包括时间的分配,生产率的下降;员工是士气。

39、工作家庭平衡:指的是工作和家庭功能同时协调运行的状态,是员工所感知到的工作-

家庭冲突可以被接受和不断减弱的状态。

40、一般性的工作家庭平衡策略

正式的组织支持策略:组织的价值观;建立支持网;支持性的薪酬体系;弹性工作体制。非正式的组织支持策略:领导人的风格;对非正式群体加以引导。

4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一种专门化的管理,即从组织角度对员工从事的职业和职业发展

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目

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

特征: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

4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功能:

对组织的作用:(1)使员工与组织同步发展,以适应组织发展和变革的需要。

(2)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提高组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3)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动率。

对个人的作用:(1)让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为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奠定基础。

(2)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加他们自身的竞争力。

(3)能满足个人的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有利于员工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生活其他部分的关系。

43、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

(1)职业生涯管理即可能是组织和单位的行为,也可能是员工自发的行为。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由组织和单位进行管理。

(2)职业生涯管理更多是从员工角度考虑问题,更关系员工的利益。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组织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关系组织的利益。

(3)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员工进入组织、在组织中中发展及管理;而职业生涯管理还包括对员工进入组织之前的教育和培训及员工更换组织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以组织发展和变化为中心,考虑员工如何适应组织发展,突出的是组织的竞争力;而职业生涯管理则侧重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变化。

44、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1)进行岗位分析:岗位分析问卷;任务调查法;岗位分析面谈;关键事件调查等方法。(2)员工基本素质测评。

(3)建立与职业生涯管理相配套的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以素质测评为基础的培训方案设计;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培训方案的设计。

(4)制度较完备的人力资源规划:晋升;补充;配备规划。

(5)制定完整、有序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与方法。

45、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是组织内部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

其主要内涵包括:职业生涯阶梯的宽度;速度;长度;

目前职业生涯阶梯的模式:单阶梯;双阶梯;多阶梯模式。

组织职业生涯阶梯的设置时注意的问题:(1)并非所有组织都有必要,或认为需要建立。(2)职业生涯阶梯模式各有利弊。(3)无论哪种模式,理论依据都是“职业锚“理论。(4)不同行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确定(5)设置应与组织的考评、晋升激励制度结合。

46、继任计划:是指组织为保障其内部职业岗位有一批优秀的人才能够继任而采取的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晋升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与措施。

47、导师计划的作用

对职业生涯发展:提携;教练;保护;展示;布置挑战性的工作;

心理功能:角色师范;心理辅导;接纳和承认;形成友谊的功能。

实施导师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指导关系的时间段,不能太短

(2)要注意指导关系的性别构成

(3)适当地考虑员工的需要

(4)克服指导关系的潜在操作困难

(5)不是任何人都适合担任指导者。

48、确定正式指导关系的步骤

(1)确定要建立关系的群体(2)收集资料(3)安排初级和高级员工相互见面(5)建立指导程序,定期向组织提供反馈

49、组织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新环境

(1)组织业务战略与人才开发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2)组织结构与劳动力的缩减、重组和重构

(3)企业与员工之间心理关系的变化

(4)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5)员工的多元化

(6)注重质量和技术

(7)向员工放权

(8)新的胜任力和技能要求

(9)创建学习型组织

(10)全球化环境

50、未来组织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策略

(一)组织策略:

(1)将职业发展规划与组织业务战略规划融为一体

(2)加强职业生涯开发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

(3)通过技能培养和责任制加强管理人员在职业生涯开发中的作用

(4)提供各种工具和方法,让职业生涯开发系统更具开放性

(5)重视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及平级调动,不断发现和开发可转移的能力(6)对职业生涯开发工作进行评估、改进和推广

(7)在组织职业生涯开发活动中纳入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分析

(8)坚持研究全球最佳的实践和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开发工作

(二) 保持员工职业生涯开发的活力。

自考06091薪酬管理-重点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 薪 酬 管 理 (任正臣主编) 课程代码:06091 [20XX年版]

第一章薪酬与薪酬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作出的贡献(包括员工付出的脑力、体力、时间、技术、创新以及实现的绩效),所给付的相应的报酬或答谢。 2.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 3.报酬:是员工从企业那里获得的,作为个人贡献回报的货币性报酬和非货币性报酬。 4.薪金:又称薪俸、薪给、薪水,一般劳心者的收入为薪金,劳力者的收入为工资。 5.基本薪酬:是指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或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性报酬。 6.可变薪酬: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有时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 7.薪酬管理: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影响因素,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 二、填空 1. 三、简答 1.薪酬的形式: (1)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 (2)物质薪酬和非物质薪酬 (3)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 (4)全面薪酬 2.薪酬的结构: (1)基本薪酬 (2)可变薪酬 (3)间接薪酬或福利与服务 3.薪酬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1)薪酬管理是管理者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2)薪酬管理战略是企业的基本战略之一 (3)薪酬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4.薪酬的影响因素: A企业外部因素 (1)国家法律法规 (2)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及物价水平 (3)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 (4)其他企业的薪酬状况 B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 (2)企业的发展阶段 (3)企业的财务状况 C员工的个人因素 (1)员工所处的行业和职位 (2)员工的绩效表现 (3)员工的工作年限 5.薪酬管理的目标: (1)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或外部竞争性 (2)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或内部一致性 (3)绩效报酬的公平性 (4)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 6.薪酬管理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合法性原则 7.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步骤: 薪酬制度设计的要点:在于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1)职位分析和评价 (2)薪酬调查分析 (3)设计、确定薪酬结构 (4)确定薪酬水平 (5)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江苏自考05963绩效管理真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05963绩效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于绩效的评价与分析应该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进行,这样才能得到有关绩效的真实评价,这体现了绩效的( ) A.多因性B.多维性C.静态性D.动态性 2.世界一流企业推崇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的基础是对人性的假设坚持“Y”理论的绩效管理方式为( ) A.“德能勤绩”式B.“检查评比”式C.“共同参与”式D.“自我管理”式3.系统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这体现了系统的( ) A.层次性B.集合性C.相关性D.动态性 4.认为管理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过程的理论是( ) A. 控制论B.系统论C.反馈论D.信息论 5.源于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的激励模式是( ) A. 需要激励模式B.动机一目标激励模式 C.权衡激励模式D.强化激励理论 6.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战略是( ) A.目标与手段的结合B.基于核心能力的选择 c.问题及其解决方案D.差异化的选择与定位 7.将战略形成看成是一个通过分析而选择竞争优势的过程的学派是( ) A.设计学派B.计划学派C.企业家学派D.定位学派 8.制定公司战略时,企业高层对下属部门不做具体硬性规定,而要求各部门先积极提交战略方案,在此基础上,企业最高管理层加以协调和平衡并最终形成公司整体战略的方法称( ) A.自上而下法B.自下而上法C.上下结合法D.总分层次法 9.在绩效计划的各主体中,职责主要是宣传组织战略和目标,分解各部门的任务;引导并推动不同系统的员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与下属员工共同制定员工绩效计划的人员是( ) A. 直接上级B.公司高层领导 C.员工本人D.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 10.企业制定绩效目标时,要遵循SMART原则,其中S表示目标是( ) A.可衡量的B.相关的C.可达到的D.具体的 11.绩效评价指标构成中,为了便于管理、一目了然,通常需要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标号,以方便查询和管理,称为( ) A.指标名称B-指标编号C.指标定义D.指标维度 12.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置不同的要求和要项,这体现了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的( ) A. 一致性要求B.测量性要求C.独立性要求D.针对性要求 13.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时,主要由决策者根据历史数据和他们自己的直观判断来确定权重的方法,称为( ) A. 经验判断法B.重要性排序法C.对偶比较法D.倍数加权法 14.用许多文字规定各个标度的范围和级别差异的绩效评价尺度类型,称为( )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1、什么事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特征有那些? 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 微观定义:人力资源指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2、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已实现组织的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职能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主要分为五部分: (1)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拔 (2)人力资源开发 (3)薪酬和福利 (4)安全和健康 (5)劳动关系 4、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组织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包括数量和质量)并使组织和个体得到长期的利益。 5、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1)收集人力资源规划所需的信息 (2)预测人员需要 (3)清查和记录部人力资源情况 (4)确定招聘需要

(5)与其他规划协调 (6)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6、什么是职位分析? 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是全面了解一项职务的管理活动,也是对该项职务的工作容和职务规(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描述书(一班包括职务说明和职务规两个部分)的系统过程。 具体地讲,职务分析就是全面收集某一直无的有关信息,对该工作从6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容(What)、责任者(Who)、工作岗位(Where)、工作时间(When)、怎样操作(How),以及为何要这样做(Why)等,然后再将该职务的任务要求进行书面描述、整理成文的过程。 7、职位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工作实践法 优点:1、可以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以及该工作对人的体力、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要求 2、观察、记录与核实工作负荷与工作条件 3、观察、记录、分析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找出不合理之处 缺点:适用于短期可以掌握的工作,而对于需要大量训练才能掌握或有危险的工作,不宜采用此法,如飞行员的工作,脑外科医生、战地记者 二、访谈法【个别访谈法(individual interview),集体访谈法(group interview),主管访谈法(supervisor interview)】 优点:1、一种被广泛采用进行工作分析的方法,尤其是用来达到编制工作描述的目的; 2、经常被作为其他信息收集方法的辅助,如当问卷填写不清楚、观察员工工作时存在问题等; 缺点:对访谈者技巧要求高,如运用不当可能影响信息收集的质量;不能作为工作分析的唯一方法 三、观察法 1、被观察者的工作应相对稳定、工作场所也应相对固定,这样便于观察 2、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较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如组装线工人、会计员,而不适用于脑力活动为主的工作如律师、设计工程师等工作

江苏自考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模拟试卷

薪酬管理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D )就是将各种形式的薪酬包括在内,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外在的经济性薪酬,还包括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本身的内在特征、组织特征等所带来的非经济性的心理效应。P4 A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 B物质薪酬和非物质性薪酬 C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 D全面薪酬 2.( B )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有时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P9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间接薪酬福利与服务 D福利与服务 3.( A )处于第一象限,具有高刚性和高差异性。P11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附加薪酬 D员工福利 4.( B )处于第二象限,具有高差异性和低刚性。P11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附加薪酬 D员工福利 5.( C )主要指津贴,它处于第三象限,具有低差异性和低刚性。P11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附加薪酬 D员工福利 6.( D )处于第四象限,具有低差异性和高刚性。P11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附加薪酬 D员工福利 7.( B )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薪酬水平的首要因素。P13 A国家的政策和法律 B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变化 C物价水平和居民生活费用 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8.根据国外的经验,薪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一般保持在1:( B )之间为宜。P13 A 0.3-0.5 B 0.5-0.7 C 0.1-0.3 D 0.7-0.9 9.( C )指的是同一组织内部的不同职位所得到的薪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的是薪酬内部公平性的问题。P18 A薪酬体系 B薪酬水平 C薪酬结构 D薪酬形式 10.( D )是指员工所得到的总薪酬的组成成分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关系。P18 A薪酬体系 B薪酬水平 C薪酬结构 D薪酬形式 11.( A )主要涉及企业的薪酬成本与预算控制方式以及企业的薪酬制度、薪酬水平是否保密的问题。P18 A薪酬管理政策 B薪酬水平 C薪酬结构 D薪酬形式 12.( A )是指企业领导者凭借自己的行政权威和管理经验,依据市场行情,规定企业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薪酬,从而界定该企业的薪酬体系。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企业初创时期或者人数不多、规模较小的企业。P23 A领导决定模式 B集体洽谈模式 C专家咨询模式 D个别洽谈模式 13.( B )是指企业通过与员工的协商确定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薪酬,从而确定企业的薪酬体系。P23 A领导决定模式 B集体洽谈模式 C专家咨询模式 D个别洽谈模式 14.( D )是指在企业总体原则初定的情况下,企业和特定员工就薪酬问题进行个别洽谈,以此确定这些员工的薪酬。P24 A领导决定模式 B集体洽谈模式 C专家咨询模式 D个别洽谈模式 15.( A )是薪酬体系设计的关键环节,它明确了企业薪酬水平在市场上的相对位置,直接决定了企业薪酬水平竞争能力的强弱程度。P27 A薪酬定位 B薪酬结构 C薪酬水平 D薪酬体系 16.( B 是指员工薪酬的构成项目及各自所占的比例。P27 A薪酬定位 B薪酬结构 C薪酬水平 D薪酬体系 17.( D )是指组织的薪酬战略所贯穿的思想理念。P36 A薪酬基础 B薪酬水平 C薪酬结构 D薪酬文化 18.( A )的企业强调雇员的劳动生产率,更容易采取旨在激励劳动投入的计件工资制度,薪酬制度主要与劳动数量挂钩,忽视对雇员创造性和团队精神的培养。P45 A最大产值价值观 B最大利润价值观 C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D最小成本价值观 19.( B )的企业倾向于采用劳动力市场中的低位薪酬水平,忽视对雇员学习性的投入,忽视雇员心理报酬的满足。P45 A最大产值价值观 B最大利润价值观 C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D最小成本价值观 20.( A )企业更倾向于推行基于职务和技能的等级薪酬制度。P46 1

人力资源本科自考-《绩效管理》

主考学校:南京大学专业代码:2020218《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段) 课程代码:05963《绩效管理》,学位课程。 大纲: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高纲1163) 教材:《绩效管理》,胡君辰、宋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 第一节绩效与绩效管理 一、识记: 1、绩效:指员工符合组织目标的结果,同时也要考虑员工在产生结果过程中的行为。 2、绩效的三个层次:员工个人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 3、绩效性质:(1)多因性;(2)多维性;(3)动态性。 4、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1)绩效管理是双向的管理活动;(2)绩效管理主要是对员工行为和结果的管理;(3)绩效管理是周期性、持续性的活动。 二、领会: 1、绩效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2)环境因素①制约因素②促进因素。 2、绩效管理思想的历史沿革:(1)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2)绩效管理是管理雇员的系统;(3)绩效管理是组织绩效管理和雇员绩效管理相结合的体系。 3、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1)绩效计划;(2)绩效实施;(3绩效评估;(4)绩效反馈;(5)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4、有效绩效管理体系的特点:(1)战略一致性;(2)明确性;(3)可接受性;(4)效度;(5)信度。 三、应用: 1、绩效管理的意义:(1)战略意义:①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地推进战略实施;②绩效管理有助于适应组织结构调整和变化;③绩效管理有助于构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管理意义:①绩效管理是价值分配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基础;②绩效管理可以节约管理者的时间成本;③绩效管理可以促进有效的沟通。(3)开发意义。 第二节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与实践问题分析 应用:结合实际分析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与实践问题。 1、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1)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评估;(2)决策者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3)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只是管理者单方面的事情;(4)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理解。

江苏自考201107招聘管理试卷 真题

2011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词 05962招聘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在招聘管理中,从职位申请者中选出组织需要的最合适人员的过程,称为( ) A.招募 B.甄选 C.录用 D.评估 2.“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新概念,出现于( ) A. 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3.美国管理学教授理查德.L.达夫特对组织的环境进行了分类,把对组织具有直接影响的环境称为( ) A.特殊环境 B.一般环境 C.任务环境 D.社会环境 4.利用互联网,提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给生产型合作伙伴,而无需设立自 单位,称为( ) A.单一组织 B.传统组织 C.营利组织 D.虚拟组织 5.从气质类型来看,具有坚定顽强,沉着踏实,耐心谨慎,自制力强,心境平和,但不够执拘谨,因循守旧等特点的人,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6.霍兰德的职业人格分类包括现实型、调研型、艺术型、常规型、企业型和( A.理想型 B.社会型 C.完美型 D.情感型 7.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中,经验预测法可采用两种方式,分别为( ) A.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 B.自左向右和自右向左 c.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 D.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8.假设某厂生产一件产品平均需要o.4小时,计划每天要生产20000件产品,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按1%的平均缺勤率计算,该厂需要的工人人数为( ) A.500人 B.505人 c.1000人 D.1010人 9.在同级或略有下降的岗位中调换员工的工作,此种招聘的方式称为( ) A.内部提升 B.内部竞聘 c.内部调用 D.返聘 10.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两岸企业采用比例最高的招聘方式为( ) A.招聘会 B.校园招聘 c.网络招聘 D.员工内部推荐 11.从客户范围来看,可以把猎头公司分为( ) A.综合猎头和行业猎头 B.高端猎头和中低端猎头 c.客户猎头和市场猎头 D.国际猎头和本地猎头 12.如果招聘人员只采用一种提问形式,那就是与过去行为相关的问题’此种面试方法称为() A.定型面试法 B.结构面试法

江苏自考06091薪酬管理2015年10月真题试卷

2015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6091薪酬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薪酬对企业的功能是( ) A.社会信号功能 B.塑造企业文化 C.经济保障功能 D.激励功能 2.在薪酬结构中,基本薪酬具有的特征是( ) A.高差异性和高刚性 B.高差异性和低刚性 C.低差异性和低刚性 D.低差异性和高刚性 3.员工所得的总薪酬的组成成分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称为( ) A.薪酬体系 B-薪酬水平 C.薪酬结构 D.薪酬形式4.在企业的经营价值观中,企业谋求资本收益和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平衡,将提高雇员的工作生活质量当作企业的重要目标的是( ) A.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B.最大利润价值观 C.最大产量价值观D.最大产值价值观 5.属于米尔斯和斯诺提出的组织经营战略类型的是( ) A.差异化战略 B.集中化战略 C.防御者战略 D.成本领先战略 6.被称为效率工资理论开山之作的是( ) A.《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B.《效率工资假说、剩余劳动力和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 C.《财富的分配》 D.《工作与激励》 7.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亚当斯 B.梅奥 C.勒温 D.赫茨伯格 8.组织根据某岗位的工作目标与工作职责而赋予该岗位的决策范围、层级与控制力度称为( ) A.工作权限 B.工作职责 C.工作范围 D.工作关系

9.薪酬平均率是企业提供的实际平均薪酬与薪酬幅度中间数的比值。当薪酬平均率的数值小于l时,说明( ) A. 实际平均薪酬越接近于薪酬幅度的中间值,薪酬水平越理想 B.大部分职位的薪刚水平在薪酬幅度的中间值以下 C.企业支付的薪酬总额过高,企业的人工成本过高 D.用人单位所支付的薪酬总额符合平均趋势 10.适合于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企业的薪酬水平定位策略是( ) A.领先型薪酬策略 B.跟随型薪酬策略 C.滞后型薪酬策略 D.混合型薪酬策略 11.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衰退阶段,企业的薪酬水平定位策略是( ) A. 高激励、高福利B.低保障、高激励 C.个人一团体激励、高保障D.奖励成本控制、保障为主 12.通常用来表示员工实际获得的基本薪资与相应薪资等级的中值或者是中值与市场平均薪资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概念是( ) A.薪酬变动比率 B.薪酬区间中值 C.薪酬比较比率 D.薪酬区间渗透度 13.在与组织结构相匹配的薪酬结构类型中,具有薪酬等级数目较少,相邻等级之间以及最高与最低薪酬之间的差距较小等特征的薪酬结构类型是( ) A. 平等式薪酬结构 B.等级式薪酬结构 C.垂直式薪酬结构 D.网络式薪酬结构 14.在薪酬结构设计的原则中,按照市场价格付薪的原则是( ) A. 经济性原则 B.外部竞争性原则 C.动态原则 D.战略导向原则 15.员工在较长时间内在组织工作中卓有成效,为组织做出重大贡献后,组织以提高基本薪酬的形式支付的报酬称为( ) A. 基本薪酬 B.绩效薪酬 C.成就薪酬 D.综合薪酬 16.在职位薪酬体系的形式中,比较适用于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较高,流水作业、工作技术比较单一和工作等级比较固定的行业及工种的薪酬形式是( ) A. 一职一薪制 B.多职一薪制 C.一职数薪制 D.复合职薪制

江苏自考05963《绩效管理》模拟考试试卷(二)

《绩效管理》模拟考试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25%(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咨询公司总裁大卫·诺顿于1992年提出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称为( C )。 A.蓝海战略法 B.关键绩效指标 C.平衡计分卡 D.全面质量管理 2.工作产出必须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即在组织的价值链上能够产出直接或间接的工作产出,这是确定工作产出的( A )。 A.增值产出原则 B.客户导向原则 C.结果导向原则 D.确定权重原则 3.“破损率、独特性、准确性”属于关键绩效指标中的( B )指标。 A.数量 B.质量 C.成本 D.时限 4.要求考评者根据某一考核因素或绩效标准,一般是总业绩,将所有被考评者按业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业绩最高的被考评者排在最前面,业绩最差的排在最后的一种考核方法叫(A)。 A.排序法 B.行为尺度评定量表法 C.配对比较法 D.强制分布法 5.解决组织绩效的问题有几种方式,其中(B)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应对客户的绩效差距。 A.愿望导向 B.需要导向 C.结果导向 D.行为导

向 6.绩效改进的AADIE模型是指( A )。 A.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B.设计、分析、开发、实施、评价 C.分析、开发、设计、实施、评价 D.设计、开发、分析、实施、评价 7.对于( C )下属,面谈策略应是以制定明确的绩效改进计划作为绩效面谈的重点,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办法予以考核,不能因为态度好就代替工作业绩不好,更不能用工作态度来掩盖工作业绩。 A.贡献型 B.冲锋型 C.安分型 D.堕落型 8.考核者对一组被考核者做出的考核结果相差不多,且都集中在考核标准的中间及偏高的位置,导致考核成绩拉不开距离,这是( A )。 A.趋中误差 B.逻辑误差 C.宽大化倾向和严格化倾向 D.对比效应 9.将绩效考核分为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分类依据是( B )。 A.考核形式 B.考核性质 C.考核主体 D.考核内容 10.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其中“跨形式的一致性”指标用( B )表示。 A.稳定系数 B.等值系数 C.一致性系数 D.标准系数

江苏自考-05962招聘管理大纲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5962招聘管理 南京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招聘管理》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聘环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招聘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招聘管理环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招聘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使用教材共分为九章。在对招聘管理的基本概念加以介绍的基础上,对招聘中的流程、渠道、笔试与面试的技术设计、人员的甄选录用以及招聘评估等招聘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做了深入的介绍和阐述,并对公职人员的招聘管理进行专门的分析。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管理环节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招聘管理的发展过程、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并掌握招聘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3、掌握招聘管理的基本方法、操作步骤和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招聘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环节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招聘管理课程的研习过程中,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来进行学习。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战略、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应考者更好地掌握招聘管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II、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招聘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招聘管理的含义、原则、作用、职能、发展趋势和管理环境。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招聘管理的概念、内容和作用,掌握招聘管理的基本原则、职能;了解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对招聘管理工作的影响;了解组织内部环境和法律环境对招聘管理工作的影响;了解招聘管理的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招聘管理的概念、内容、作用;招聘管理的原则和职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基本概念。 2、领会:组织内部环境和法律环境对招聘管理工作的影响。 3、应用:招聘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经济环境对招聘管理工作的影响;社会环境对招聘管理工作的影响。

江苏自考06091薪酬管理2016年10月真题试卷

2016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薪酬管理试卷(通卡) (课程代码0609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理共2S小埋,每小埋1分,共2S分) 1.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性报酬称为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间接薪酬 D.福利与服务 2.在薪明结构中,员工福利具有的特点是 A.高刚性和髙差异性 B.髙差异性和低刚性 C.低差异性和低刚性 D.低差异性和高刚性 3.员工所得的总薪S(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称为 A.薪酬体系B?薪酬水平 C.薪酬形式 D.薪酬结构 4.企业领导者凭借自己的行政权威和管理经验,依据市场行情,规定企业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薪酬,从而界定该企业的薪酬体系,这一薪酬管理体系设计模式称为 A.专家咨询模式 B.领导决定模式 C.集体洽谈模式 D.个别洽谈模式 5.在企业的经营价值啤中,倾向于采用劳动力市场中的低位薪酬水平,忽视对雇员学习性的投人和雇员心理报S1的满足的经費价值观是 A.生活质量价值观 B.最大利润价值观 C.最大产量价值观 D.最大产值价值观 6.企业面临袞退的市场或失去竞争优势时,主动放弃某些产品或市场,以维持其生存能力的战略称为 A.稳定发展战略 B.快速发展战略 C.收缩战略 D.撤退战略 7.标志着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最终确立的著作是 A.《财富的分配》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效率工资假说、剩余劳动力和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 D.《工作与激励》 8.笑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在对美国匹兹堡地区的200企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深人访问调査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是 C.人性假设理论 B.期望理论 C.公平理论D双因素理论 9.在工作描述的内容中,某岗位的任职者所能掌握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该岗位的活动范 围称为 A.工作概要 B.工作范围 C.工作职责 D.工作权限

2018年10月最新整理自考11466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核知识点

2018年10月31日整理 温馨提示:简答题和论述题一定要答,否则阅卷老师爱莫能助!记住一个原则:空白一定无分,写满肯定给分。此原则适用于所有考试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第一、四、十三章以单选和多选为主,第二、六章自己把握 练习册上的选择题都是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单选、多选为主) 一、核心概念 1、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就是管理的成本收益。 2、效率:指某种活动功率的高低、速度快慢,或在一固定时限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少。 3、效益:某项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出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 4、效果:是一经济伦理或管理伦理问题,它是人们对经济效益的一种主观评价。 5、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在增加社会福祉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使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最大化,从而达到组织所期待的的目标。 6、人力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7、人力资源管理: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8、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格健康的总和,它反映了劳动力质的差别。 9、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源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和,本质是对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0、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二、简答题 1、人力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①自有性②生物性③时效性④创造性⑤能动性⑥连续性 2、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有哪些? ①战略目标原理②系统优化原理③同素异构原理④能级层序原理⑤互补优化原理 ⑥动态适应原理⑦激励强化原理⑧公平竞争原理⑨信息激励原理⑩文化凝聚原理 3、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 ①晕轮效应②投射效应③首因效应④近因效应⑤偏见效应⑥马太效应⑦回报心理⑧嫉妒心理⑨戴维心理⑩攀比心理 4、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发展阶段和基本功能. 发展趋势: 一是在管理原则上同时强调个人和集体 二是管理方法上同时强调理性和感性 三是在领导方式上同时强调权威和民主 四是在考核晋升上同时强调能力与资历 五是在薪资报酬上同时强调即时工资和长远收益 发展阶段: 人事管理特征:①职责范围狭窄②与组织目标联系不紧密③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 人力资源管理特征:①重视有关人的管理工作②企业对有关人员的管理方面投资大幅度增长③对人事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④重视管理者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以人为中心、人本主义管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基本功能:获取、整合、保持、评价、发展 5、基本思路:比较突出地运用了人力资源投资及收益的相关论述,并以此作为分析的主线。 6、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有哪些? ①传统人事管理将事作为重心,把人降格为“执行指令的机器”

江苏自考本科招聘管理试题

2010年4月0596 2 一、单项选择题1’ 1.未来的人员选拔导向是( ) A:服务导向 B:产品导向 C:个人导向 D:绩效导向 2.从气质类型来看,具有精力旺盛,行动迅速,易于激励,性情直率,进取心强,但自制力差,性情急躁,主观任性,易于冲动等特点的人,属于( A)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由负责组织预测的人员将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关信息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发给各 位预测专家,由他们进行预测,并将预测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收回,此种人力资 源的需求预测方法称为( A ) A:德尔菲法 B:经验预测法 C:工作负荷法 D:比率分析法 4.当企业中有些比较重要的岗位需要招聘人员时,让企业内部符合条件的员工 从一个较低层级的岗位晋升到一个较高层级的岗位的过程就是( A ) A:内部提升 B:内部竞聘 C:内部调用 D:主管推荐 5.对人在工作中所体现出的态度、兴趣、气质、自信心、价值观、动机与品德 等的测验,称为( A ) A:人格测验 B:智力测验 C:成就测验 D:能力倾向测验 6.在人员甄选过程中,以事业的需要、岗位的空缺为出发点,根据岗位对人员 的资格要求来选用人员,这体现了人员甄选中的( A ) A:因事择人原则 B:人职匹配原则 C:用人所长原则 D:德才兼备原则 7.霍兰德的职业人格分类包括现实型、常规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 ( B ) A:理想型 B:调研型 C:完美型 D:情感型 8.假设某厂生产一件产品平均需要0.2小时,计划每天生产20000件产品,每 人每天工作8小时,按1%的平均缺勤率计算,该工厂的工人人数为( B ) A:500人 B:505人 C:1000人 D:1010人 9.在校园招聘中,中小企业通常采用的招聘方式为( B ) A:直接到相关学校院系招人 B:参加学校举办的专场人才招聘会 C:派人到学校进行专场招聘会或宣讲会 D: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 10.在笔试的技巧中,对归纳提炼出来的知识点,进行聚同去异,使之成为系统 的排列过程,此种方法称为( B ) A:归纳提炼法 B:系统排列法 C:“厚书变薄”法 D:串联建构法 11.心理测验的测量对象为( B ) A:个体文化 B:个体行为 C:组织文化 D:组织行为 12.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期限满六个月但不满一年的,对试用 期的限定是( B )

江苏省2020年10月自考06091薪酬管理押题卷及答案

薪酬管理押题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D )就是将各种形式的薪酬包括在内,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外在的经济性薪酬,还包括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本身的内在特征、组织特征等所带来的非经济性的心理效应。P4 A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 B物质薪酬和非物质性薪酬 C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 D全面薪酬 2.( B )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有时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P9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间接薪酬福利与服务 D福利与服务 3.( A )处于第一象限,具有高刚性和高差异性。P11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附加薪酬 D员工福利 4.( B )处于第二象限,具有高差异性和低刚性。P11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附加薪酬 D员工福利 5.( C )主要指津贴,它处于第三象限,具有低差异性和低刚性。P11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附加薪酬 D员工福利 6.( D )处于第四象限,具有低差异性和高刚性。P11 A基本薪酬 B可变薪酬 C附加薪酬 D员工福利 7.( B )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薪酬水平的首要因素。P13 A国家的政策和法律 B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变化 C物价水平和居民生活费用 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8.根据国外的经验,薪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一般保持在1:( B )之间为宜。P13 A 0.3-0.5 B 0.5-0.7 C 0.1-0.3 D 0.7-0.9 9.( C )指的是同一组织内部的不同职位所得到的薪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的是薪酬内部公平性的问题。P18 A薪酬体系 B薪酬水平 C薪酬结构 D薪酬形式 10.( D )是指员工所得到的总薪酬的组成成分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关系。P18 A薪酬体系 B薪酬水平 C薪酬结构 D薪酬形式 11.( A )主要涉及企业的薪酬成本与预算控制方式以及企业的薪酬制度、薪酬水平是否保密的问题。P18 A薪酬管理政策 B薪酬水平 C薪酬结构 D薪酬形式 12.( A )是指企业领导者凭借自己的行政权威和管理经验,依据市场行情,规定企业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薪酬,从而界定该企业的薪酬体系。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企业初创时期或者人数不多、规模较小的企业。P23 A领导决定模式 B集体洽谈模式 C专家咨询模式 D个别洽谈模式 13.( B )是指企业通过与员工的协商确定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薪酬,从而确定企业的薪酬体系。P23 A领导决定模式 B集体洽谈模式 C专家咨询模式 D个别洽谈模式 14.( D )是指在企业总体原则初定的情况下,企业和特定员工就薪酬问题进行个别洽谈,以此确定这些员工的薪酬。P24 A领导决定模式 B集体洽谈模式 C专家咨询模式 D个别洽谈模式 15.( A )是薪酬体系设计的关键环节,它明确了企业薪酬水平在市场上的相对位置,直接决定了企业薪酬水平竞争能力的强弱程度。P27 A薪酬定位 B薪酬结构 C薪酬水平 D薪酬体系 16.( B 是指员工薪酬的构成项目及各自所占的比例。P27 A薪酬定位 B薪酬结构 C薪酬水平 D薪酬体系 17.( D )是指组织的薪酬战略所贯穿的思想理念。P36 A薪酬基础 B薪酬水平 C薪酬结构 D薪酬文化 18.( A )的企业强调雇员的劳动生产率,更容易采取旨在激励劳动投入的计件工资制度,薪酬制度主要与劳动数量挂钩,忽视对雇员创造性和团队精神的培养。P45 A最大产值价值观 B最大利润价值观 C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D最小成本价值观 19.( B )的企业倾向于采用劳动力市场中的低位薪酬水平,忽视对雇员学习性的投入,忽视雇员心理报酬的满足。P45 A最大产值价值观 B最大利润价值观 C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D最小成本价值观

江苏自考绩效管理资料

主考学校:南京大学 专业代码:2020218《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段) 课程代码:05963《绩效管理》,学位课程。 大纲: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高纲1163) 教材:《绩效管理》,胡君辰、宋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 第一节绩效与绩效管理 一、识记: 1、绩效:指员工符合组织目标的结果,同时也要考虑员工在产生结果过程中的行为。 2、绩效的三个层次:员工个人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 3、绩效性质:(1)多因性;(2)多维性;(3)动态性。 4、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1)绩效管理是双向的管理活动;(2)绩效管理主要是对员工行为和结果的管理;(3)绩效管理是周期性、持续性的活动。 二、领会: 1、绩效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2)环境因素①制约因素②促进因素。 2、绩效管理思想的历史沿革:(1)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2)绩效管理是管理雇员的系统;(3)绩效管理是组织绩效管理和雇员绩效管理相结合的体系。 3、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1)绩效计划;(2)绩效实施;(3绩效评估;(4)绩效反馈;(5)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4、有效绩效管理体系的特点:(1)战略一致性;(2)明确性;(3)可接受性;(4)效度;(5)信度。 三、应用: 1、绩效管理的意义:(1)战略意义:①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地推进战略实施;②绩效管理有助于适应组织结构调整和变化;③绩效管理有助于构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管理意义:①绩效管理是价值分配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基础;②绩效管理可以节约管理者的时间成本;③绩效管理可以促进有效的沟通。(3)开发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2)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 法。 3.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人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 4.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5.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6.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7.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公式为:Es=(△S/S)/(△w/w)。 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8(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9(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10(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11(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12(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 1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 程度。其公式为:Ed=(△D/D)/(△w/w)。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分为五类: 14(1)需求无弹性,即Ed=0 15(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 16(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17(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18(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19.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20.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江苏自考培训课件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 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可分为诱引战略、投资战略、参与战略。 1、关于人力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总和。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 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特征:战略性;系统性;匹配性;动态性;关键性。 4、人力资源的特点:1)存在状态的生物性;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3)生产过程的时代性;3)使用过程的时效性;4)开发过程的持续性;5)使用开发的再生性; 6)闲置过程的消耗性;7)人力资源的社会性。 5、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和作用:1)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2)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3)是一种战略性资源。 6、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获取;整合;激励;调控;开发。 7、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1)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2)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性;4)人力资源管理的民族性;5)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性。 8、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同素异构原理;能级层序原理;要素有用原理。互补增

值原理。动态适应原理。激励强化原理。公平竞争原理。企业文化凝聚原理。 7、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程序:内部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估 8、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1)吸引及选聘组织真正需要的各类人才。 2)保证所聘人才能在组织内充分发挥所长。 3)为人才提供训练和发展机会,使他们不断增强能力。 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 1、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制度建设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 2、人力资源开发类型:行为开发、素质开发、个体开发、群体开发、组织开发、区域开发、社会开发、国际开发。 3、人力资源开发特点:1)特定的目的性与效益中心性;2)长远的战略性;3)基础的存在性;4)开发的系统性;5)主客体的双重性;6)开发的动态性。 2、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包括自我开发、职业开发、管理开发与组织开发等不同类型。 3、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内容与具体实施: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哲学;2)开展积极主动的组织学习;3)进行立体多维的职业开发。 3.人力资源的特点:1)存在状态的生物性;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3)生产过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 薪酬管理4.doc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薪酬管理4 薪酬管理 第一章薪酬系统总论 第一节薪酬的基本概念 一、识记 1、薪酬:是雇员作为雇佣关系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服务及福利之和。 2、薪酬的分类方法: (1)根据薪酬两,可分为计时、计件和绩效薪酬; (2)根据是否采取直接的货币形式,可分为货币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 (3)根据薪酬发生的机制,可分为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 3、外在薪酬:是企业针对员工所做的贡献而支付给员工的各种形式的收入。 内在薪酬:是指由于自己努力工作而受晋升、表扬或受到重视等,从而产生的工作的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 4、基本薪酬: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职位价值、承担或完成的工作以及其所具备的完成 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自理,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

特点:(1)例行性(2)稳定性(3)基准性 5、绩效薪酬:是根据员工是否达到或超过某种实现建立的标准、个人或团队目标公司 收入标准而浮动的报酬。 绩效薪酬的构成:业绩薪酬、激励薪酬、特别绩效薪酬。 6、间接薪酬:主要指员工的福利与服务、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与工作和生活相关 的物质补偿和服务形式。 二、领会 1、内在薪酬包括 (1)参与决策的权利 (2)能够发挥潜力的工作机会 (3)自主且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4)较多的职权 (5)较有兴趣的工作 (6)个人发展的机会 (7)多元化的活动 2、薪酬对企业和员工的意义

(1)薪酬对企业的意义:①提升企业经营绩效②增强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支持企业文化变革③控制经营成本 (2)薪酬对员工的意义:①维持和保障作用②激励功能 第二节薪酬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理 一、识记 1、早期的工资决定理论:(1)亚当斯密的工资决定理论(2)威廉配第的最低工资理 论(3)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工资基金 2、工资决定理论:(1)约翰贝茨克拉克的编辑生产力理论(2)马歇尔的供求均衡工 资理论(3)马丁威兹曼的分享经济理论(4)效率工资理论 3、工资差别理论:(1)斯蒂格利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差别理论(2)西奥多舒尔 茨和GS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3)约瑟夫斯堪论的团体激励薪酬计划 4、行为科学与薪酬理论:(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4)斯达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5)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1) 二、领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