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论文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论文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论文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论文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66-02

摘要美国作为世界金融的中心,对全球的金融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2008年美国出现住房次贷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知错而改。从这次次贷危机中,所暴露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二者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兄弟,金融危机的出现暴露了这二者间的深层矛盾,但是另一方面这二者是相互依存存在的。离开了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是危险的,会带来灾难和不幸。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这二者的关系。本文中对美国金融危机中所暴露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矛盾和关系作出分析,认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金融监管不可懈怠,要注意加强。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中的辨证关系

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源自于美国的住房次贷危机。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的毫无节制地进行开发,是金融监管如空气,或者说金融监管根本没有发挥它的作用,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畸形扩张,引发次贷危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缺乏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犹如离开水了的鱼,是会导致灾难的发生的。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这二者的辩证而统一的关系是值得探究和深思的。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只要我们措施得力,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起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同时呈现的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是高储蓄、低消费;美国等发达国家是高消费、低储蓄,通过低利率政策扩张信用,靠借发展中国家的钱来过日子,在借钱的过程中扩大了进口,扩大了赤字,同时带动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旺了全球的需求,而背后是全球的供需失衡。这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部矛盾产生的必然结果。由于没有约束美元的供给,或者说由美元供给所引起的全球货币供给过快,先是通胀,后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就在于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最后把世界经济中的一系列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到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存在的。由于对美欧的外贸出口约占我国对外出口的40%,现在外需减少对我们的影响已经很明显。从经济先行指标看,去年7月份以来,已连续五个月下滑,财政收入增长率下降。从货币角度来说,名义贷款增长率减去PPI 后的实际贷款增长,2008年7至9月份平均增长5%,2007年同期是14%左右。这表明,我国经济下滑势头不可小视。 二、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趋好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不能小看,尽管我们的政策选择也面临着很大挑战,但只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政策调整及时、到位,2009年我国仍然有把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势头,有希望保持8%以上的增长。 理由是:第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将会出台更多的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新政策。第二,农业是基础,2008年粮食又是连续第五个大丰收,创历史纪录。这为我们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提供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第三,尽管2008年下半年来我国财政收入逐月下降,但财政整体实力仍是比较雄厚的。还有一个因素是财政规模占GDP的比例,已到了20%,财政支出对GDP的影响度已明显上升。这意味着在目前关键时刻,当需要出台更大的刺激增长的政策时,我国财政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赤字政策来保增长。第四,我国现在仍然实行的是资本项下的有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来自不同的金融主体,金融机构推出新的管理制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或是为了避免风险,逃避监管,达到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提高金融密集效益的目的。 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以维护金融秩序为目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将向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课题,带来新的制度和规范,和推动金融监管水平不断的提高。而新的监管因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正是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共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金融运行效率不断得到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得到增强。此处,有效的金融监管既要给予金融创新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还要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也就是说金融监管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防止出现因为管得过死,统得过紧,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消除和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迎接伴随金融创新而来的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金融风险的挑战。因为每次创新它都是在旧规则上突破,在旧监管手段的突破,如果创新很多,突破的速度过于快,整个市场风险,整个监管的盲点就会增加。因此,监管的环境就越发复杂,监管的手段也就越来越困难。 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与监管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政府的政策性干预,自主创新能力差,业务类型单一,主要充当的是政府的政策执行职能。在那个时候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大型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项目上,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个人储蓄业务是当时主要的吸收存款业务,也是针对个人的核心业务,其它理财业务很少。保险业、证券业还处于萌芽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后来随着国内各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大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同时也增强了彼此间的竟争,以往的以国家政策扶持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老大地位已一去不返。自主经营,自谋出路,自我创新就成了各金融机构的工作核心。这个时期,保险业、证券业也得了飞速的发展,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更是加快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三业同进,更是互相竟争,为了应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的金融机构必须增强自身实力。 三、现代金融体系对金融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兑现我们当年加入WTO时的承诺,五年内逐步开放银行市场,到时候面对管理经验丰富,服务质量优越,机构发展成熟的外国金融机构,我们将何去何存,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为了应对这一天的到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努力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律体制更加健全,金融业经营更加规范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这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相信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金融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对国际、国内的经济有什么影响?有有多大的影响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过度消费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其时,危机刚爆发时,很少有人预料到,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市场的这场疾患会迅速星火燎原;更想不到它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如此大的连锁反应。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所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美国的过度消费三个方面。 1、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的是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2、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仔细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

金融危机启示论文.pdf

一、越南金融危机的成因 1.货币政策实施不当 从越南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来看,在应对高通胀时,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当,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一是期望通过快速的本币升值来冲抵高通胀的压力。事实表明,在越南当前的经济实力下,企图以“浮动区间扩大促本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高通胀是错误的,因为在国际热钱已大举进入并获得本币升值的巨大利益前提下,利用本币加速升值的办法抑制通胀,其结果必然会促使国际资本的套利投机,并最终导致本币贬值。二是在危机发生之初,在本国银行系统中采取大幅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即运用大幅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巨额发行票据等货币工具来对冲抑制通货膨胀,造成本土金融系统资金链的极度紧张和加速对本国货币的预期性恐慌。 2.过多过快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多年来,越南实行比较宽松的金融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大量贷款形成部分呆坏账,金融体系本身并不健全;同时,也缺乏抗御金融风险的稳健实力。如,越南的外汇储备总量偏低,不到国家外债的50%,但为了促成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了比较激进的吸引外资政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虽然可以直接拉动GDP总量的快速增长,但也对通货膨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一旦出现外资大规模撤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货币层面的巨大波动和经济层面的较大动荡。 3.货币流动性泛滥,资本投资过度 由于越南的政府投资过多,前期贷款过度,导致国内长期处于货币流动性过多甚至泛滥,加之去年以来的国际粮食、成品油等日常消费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过度的进口等,两种效应叠加在一起,输入性通胀压力剧增。同时,银行业的快速扩张是流动性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越南上市银行,为争抢市场份额,甚至放弃应有的风险原则,实施大规模放贷,如,2006年M2增长34%,2007年又增长46%,而同期国内发放贷款余额则从2006年上升29%到2007年的上升54%。这些高企的数字均表明越南国内流动性已呈泛滥之势。另外,为了防止越南盾对美元的贬值,越南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美元,卖出越南盾,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货币流动性问题。[论+文+网] 4.过早放开资本项目 2006年加入世贸组织后,越南就开始放开资本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外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上限也放宽到49%。外资的大量涌入,特别是国际游资大量涌入,直接推高了越南国内的资产价格,形成了经济泡沫。当美联储释放停止降息甚至加息的信号时,国际资本开始回流,从而使得国际游资不断卖出越南资产,撤出越南市场,导致了股市和房价的暴跌,资产价格泡沫的快速破灭,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5.基础经济结构失衡 越南原本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规模较小,工业和服务业基础相当薄弱,近10年来,急于加快经济现代化建设,一直推行较激进的经济改革,在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方面改革力度加大,大力引入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引进了大量的工业项目,以直接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这些工业项目的国内零部件等配套能力又较弱,实体基础经济薄弱,经济结构存在失衡的问题。因此,需要大量从国外引进和进口,造成了连年的外贸逆差,相对减少了外汇储备。 二、越南与我国金融环境的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 1.均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困扰。次贷危机后,美元不断贬值,一方面,促进国际游资转向石油、原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投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形成了世界范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国际游资重点进入经济高增长国家进行投机。这些外来资本在越南和我国国内不断寻找各种机会,收购骨干产业以及其他各类资产,致使国内资产价格以及基本生活资料价格呈全面上涨态势。 2.国际热钱不断流入,对国家金融安全造成威胁。越南和我国都是国际热钱首选的投机地。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仅今年3月份的热钱规模就为12 3.6亿美元,4月份更高达501.6亿美元,说明热钱在4月份有加速流入的趋势。这些热钱投机于股市、楼市和汇市中,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同样,越南近期股市和楼市的异常暴涨暴跌,也是国际热钱投机引起的,对金融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 3.股市持续暴跌,楼价大幅缩水,使民众对市场经济信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随着美联储对通货膨胀的关注,美元降息周期的即将结束,美元贬值有望见底,很可能进入加息周期,全球性投机资本可能撤回。全球性资本的非正常流动必然带来金融的较大波动。这些波动呈现给民众的可能是股市持续暴跌和楼价大幅缩水等,可能会导致民众对市场经济信心不足。这也是越南和我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不同点是: 1.我国外汇储备充足,而越南外汇储备较少。我国对外贸易多年顺差,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储备相当于GDP的50%还多;同时,外债很少,为3736亿美元,仅占GDP总量的11.1%,即使外国投资者全部撤走,人民币汇率稳定还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保证。而越南多年存在贸易逆差,外汇储备较少,仅150亿美元,而外债多达305亿美元;同时,越南中央银行人为地把汇率规定在比较高的范围。外国投资者一旦把热钱撤走,越南货币贬值就在所难免。 2.经济规模不同。我国人口达1 3.3亿,越南为8440万;越南GDP年增长7%,已被认为超高速增长;而我国近年来GDP年增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从历史看来,一个世纪的金融创新都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创新也存在金融风险。如果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监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是金融主管部门依法利用其行政权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管制和约束,以控制金融业整体风险,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促进金融业依法健康稳定运行。 金融创新指新的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和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出现并被社会广泛接受。 金融创新的总趋势是证券化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即将信贷流量从银行放款转为可上市买卖的债务证券。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是宏观经济发展、金融管制放松、金融技术进步和金融工具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整个链条看来,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 置;同时,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可能会导致金融脆弱性,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 我们必须要承认,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初衷并非是要限制金融创新,而是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的完好和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充分发挥金融的经济助推作用,其实质是介入金融体系的政府活动,目的是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健康发展。 监管对创新的无意识强制性推进和创新引起的监管手段或体系的被动调整完善,决定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即没有金触监管,就没有金融创新,没有金翮创新,也就没有金翮监管的逐步完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矛盾对立,形成了“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良性动态循环博弈发展过程。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创新,而放弃金融监管,就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金融效益就无法继续;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监管,而放弃金融创新,就会抹杀金融的活力甚至遏制金融发展;只有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点,在监管中创新,在创新中监管,才能共同发挥两者的效用。 适度进行金融创新。实施有效的风险监管,防范金融危机 必须首先从立法上对风险监管进行规范因此,深刻认识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从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保险业、证券交易所调研不同金融创新的,行为并进行法律规范,保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要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升监管效率,随着金融创新进程加快,金融业务交叉增多,不可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造成监管成本过高和监管效率降低。建议央行、银监局、保监局、证监会统一联合成立一个金融服务局,专门从事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加大监管的透明度,加深监管程度,推行以目标为导向的监管规则,提升监管效率; 第三要约束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稳步推进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高管们进行管制,对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进行严格限制,要进行预算硬约束,约束高管们的冒险投机行为,预防道德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最后是要建立金融创新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系统性风险评估。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系列指标,根据预防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框架,建立一个风险评估体系,确定一个临界范围,有效管理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监督金融市场各方面的投资战略、投资领域、投资信誉等多个方面情况,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陈东琪认为到现在为止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只是下调,这次下调绝不是短期就可以过去的。“可能还要一两年的时间,这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就很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还要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紧日子”。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是相关银行的损失。其实从媒体公布的有关资料和金融上市公司的有关年报可以看出,工行、建行、招行和其他不少银行购买了美国的“两房”和雷曼公司的债券。 基于这一点,陈东琪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还是非常直接的:“尽管额度好象不是太大,只有几百亿,但是折合成人民币也是好几千亿人民币,而且一定还有一些是我们目前还不清楚、没有披露的损失,所以这方面的损失也不算小”。 第三个影响则是潜在的危险,因为我们持有的国际外汇储备对外公布的数字是18000多亿,其中美国国债大概5、6 千亿的样子,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们持有的美国债券实际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影响。 第四个影响则是由于国外资金流出导致的股市房

地产市场的疲软加剧。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涉及的都是一些大的投行、老牌银行、大的投资中介商等重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像刚刚破产的雷曼兄弟已经有158年的历史。而全美500家银行中,到现在已经有117家面临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受到牵连的企业数量多范围广,资金困难的美国企业为了解决本国金融危机的困难,在中国的有些资金就不得不套现,比如在房地产市场的套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股市和房地产。陈东琪认为,这种影响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还将进一步放大。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市场信心层面了。美国毕竟是一个金融体系比较发达的国家。各种监管机制发展比较完好,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出现问题,难免让人担心本国的金融体系。中国的银行体系在国有流通股的条件下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冲击,但是心理影响还是存在的,各国都有自己的金融担心,尤其是对资本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觑。 所以陈东琪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要做全面的评估。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深化,我们要做好防范准备。 应对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有1年多了,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衰退现象明显,失业人数急剧增加。中国也成了这次危机的受害者,产品出口困难,失业人员增加。和全世界共同应对美国金融危机,但又要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的相对独立性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始于2007年末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持续已经有1年多了,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不仅重创美国经济,还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巨烈震荡和全球经济的衰退。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其向金融危机的演变 要理解什么是次债危机,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个人信用记录低于一定级别的人以谋求更高的利息进而增加银行收入。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按揭贷款。银行把发放的贷款捆绑打包进行证券化并在资本市场进行出售,这样就把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资产移除报表,并以此转移相关风险。这样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银行看似把风险已经完全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SIV等),得到了一笔“无风险”的类似于手续费的收入,而这种无风险收入进一步刺激了银行从事这种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在如今负债累累的英国银行Northern Rock上表现最为明显。 然而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浮动利率贷款,这种形式的贷款看似提供给贷款者更多的优惠(例如贷款者可以先支付利息不付本金),但事实上由于当时偏低的利率水平,接受这种贷款的贷款者被暴露在利率上升风险之下。而在银行方面看似通过浮动汇率转移了利率风险,但却把自己暴露在一旦房地产价格发生逆转,按揭贷款还款率骤跌的风险之中。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够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了次债危机。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以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资产不断缩水,导致借款人无法偿还借款,从而引起投资银行的资产无法回收。 冷静审视问题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这场危机追根溯源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断累积的资产泡沫引起的,泡沫的产生和不断堆积是危机的酝酿,泡沫轰然破灭之时就是危机爆发之日。 次贷危机的产生使得银行债务危机恶化,不良贷款数量急剧增加,最终造成银行资金链的紧张,最终演变成金融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中国在美国金融投资上的资金安全,更深层次对

经济危机论文:谈凯恩斯主义下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应对方式与成因

谈凯恩斯主义下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应对方式与成因 1从凯恩斯主义浅析危机成因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不久,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作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熊彼特的"创造性的破坏"的理论的推崇者,认为自由竞争市场可以更好地促进竞争和经济增长,采取了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增加美国经济运行中的灵活性等措施。伴随着小布什的"居者有其屋"的计划,低收入者成为了房地产市场消费的"新宠",因此也就促成了次级贷款的大量发放进而导致了关于房地产次级贷款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产生,一层层的传导机制,只因买房者还不起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终于爆发。紧接着,一场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经济危机的产生难道不可避免吗?还是所有的美国人都后知后觉?从目前学过的行情波动理论来看,这一次的经济萧条让人不得不联想到1929-1933年的美国的经济危机,那么不得不提及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言论,凯恩斯认为,在经济繁荣的后期,人们对资本品的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期,而随着资本品不断增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利率上升,当资本边际效率终于走向崩溃时,那么危机来临了,繁荣转入萧条,它很好地解释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由于生产过剩,资本边际效率低下,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消费不足和投资乏力最终产生了危机。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帮助就业,通过乘数效应最终使经济开始回升直至复苏。罗斯福新政很好地见证了这一点。那么,相对二三

十年代的经济危机,这一次的金融风暴,是异曲同工还是截然不同呢? 本人对此有以下看法: 第一,从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发展逻辑上看,大萧条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即财富的两极分化与消费不足---超前消费与投机热潮---资产价格下降、泡沫破裂---通货紧缩、信用危机、债务危机、支付危机---更严重的消费不足---危机的不断蔓延。当然,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全球经济的高度一体化,使得本次金融危机来得更加迅猛和突然,其传播蔓延也较20世纪更加快速,更加广泛。 第二,从后续发展上看,2008年金融危机应该能避免出现"大萧条"的人间悲剧。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较之于大萧条时期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坍塌,这次金融危机虽然对美元本位制的现今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但还不至于使其崩溃;另一方面,各国吸取了20世纪大萧条的深刻教训,出现了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合救市的局面,这一情况大大好于大萧条时期的"以邻为壑". 第三,失衡是两次危机成因最大的共性。财富的高度集中、产业结构的状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偏离和国际金融体系与世界经济格局的不相适宜,其共同属性就是:失衡。而大萧条和金融危机正是对严重失衡的自我修复,或者说调节机制。 回到之前的问题,这次经济危机是否可以避免,相信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且更倾向于不能。很显然,这是正确的,经济周期的循环是不可避免的,北大光华学院前院长张维迎曾对危机的特征作出

金融危机后香港银行监管方法优化

金融危机后香港银行监管方法优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香港金管局顺应监管环境和监管目标的新变化,对银行业监管架构进行了局部调整。一是于2010年设立了两个全新常设部门:银行操守部和银行法规部,专门对银行的操守和行为进行监管。银行操守部主要负责推动及鼓励银行机构采用适当的操守准则,以及稳健与审慎的经营手法;银行法规部主要负责跟进和调查银行不良销售和其他不当操守事宜。二是对银行监理部的内部架构及监管方法进行了调整。为了加强对风险与监管资源的有效匹配,经过深入讨论研究,香港金管局于2014年3月初重组了银行监理部。重组后,银行监理部划分为两大组织模块:系统性风险管理模块和机构管理模块,每个模块分设3个分处,每位监管人员的角色定位和监管任务随模块划分而发生变化,同时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关注重点和监管方法也随之调整。 金融危机后监管环境和目标发生深刻变化 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反思金融监管。香港金管局在总结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时,认为既有全球共同面对的普遍性问题,又有从自身特点出发需要应对的挑战,主要包括:一是宏观审慎监管至关重要。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受到了不同经济体的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相关政策应对系统

性风险。因香港存在大量的境外银行,所以香港金管局对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特别关注,该效应不仅有可能削弱宏观审慎政策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实施成效,也可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稳定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当经济和金融周期不同步时影响更甚。香港金管局认为,不同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导致不同的溢出模式,加之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差异或导致银行的不同反应,从而对决策者实现宏观审慎政策全球协调构成很大挑战。二是金融创新、合约安排、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产生很大影响。在美国次贷危机前,银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包括多样化的证券化资产、金融期货期权以及其他衍生产品在内的金融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了金融创新产品在激励、透明度、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缺乏监管的金融自由化以及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行为极具风险。三是风险扩散模式异常复杂。以欧债危机为例,欧债危机在国家、市场、部门和相关领域不断蔓延和传导,致使全球避险情绪高涨和跨境资本过度流动,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并通过国际贸易路径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四是风险累积和爆发的时间跨度长。本轮金融危机显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虽然已经建立了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体系,但由于在复杂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中缺乏宏观审慎视角的监管,从而致使监管空白和薄弱环节的存在,加之市场透明度的缺失,

金融毕业论文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 国金融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 的。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 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 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 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 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 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资本市场的运 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

欧洲金融危机·创新·监管

欧洲金融危机·创 新·监管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欧洲金融:创新·危机·监管 杜莉①张鑫②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商学院长春 130012)内容提要:金融创新、金融风险或危机与金融监管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和危机的防范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金融监管的强化。欧洲金融的创新与监管一直有自己的特征。总体上看,欧洲金融监管对其金融风险控制能力较强,但全球性金融危机仍然暴露出弱点和不足。本文从金融创新理论和欧洲金融创新历程的梳理入手,对其金融监管以及欧洲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借鉴其经验和教训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欧洲金融危机创新监管 一、20世界60年代以来欧洲主要国家的金融创新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欧洲美元市场是欧洲金融创新的高潮。此期间,欧洲债券市场的浮动利率票据(FRNs)、票据发行便利(NIFs)、欧洲商业票据(ECP)、欧洲中期票据(EMTNs)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应运而生。③ (一)英国在金融市场、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上的创新 英国的金融创新从8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1978年,英国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引入了股票期权的交易业务;1984年,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 ①作者简介:杜莉,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②张鑫,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金融学。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效应评析”(2009JJD790016)。 ③应展宇.变革中的欧洲金融体系:1980-2000[J].世界经济,2005(7).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摘要:金融创新是金融深化的突破口,金融监管作为一种管制手段对金融创新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不同类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博弈”互动过程中共同促进金融业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061-05 引言 2008年9月,次贷危机高潮迭起,引发了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从贝尔斯登到“两房”,到雷曼兄弟,再到美林、AIG的一系列事件,强烈冲击着全球金融秩序。 危机背后,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失调。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市场创新、交易方式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次金融危机是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环环相扣后由一个“蝴蝶效应”所引发的,而其本身就属于一个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但金融危机的发生本质上并不是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 一、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创新这一概念是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首次提出的。熊彼特使用“创新”一词是用来定义将新产品、工艺、方法或制度引用到经济中去的第一次尝试。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些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真正成为金融领域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并成为研究的对象,则是80年代的事。虽然金融创新是一个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概念,但直到目前为止,金融创新一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这一学期,开了一门货币银行学,主要讲的是货币供给和需求,利率的决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知识。针对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都在反思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就第十三讲的内容金融创新与监管,想就此谈下自己的认识。 一、概念 1 (一)金融创新: 1 (二)金融监管: 1 (三)关系: 2 二、影响 2 (一)金融创新: 2 (二)金融监管: 2 (三)应对措施: 3 三、美国次级房贷 3 (一)危机暴露了美国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和问题 3 (二)危机给金融监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3 (三)危机带给中国的启示 4 四、参考书目 4 一、概念 (一)金融创新: 1、广义的金融创新。既有历史上各种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以及所导致的货币信用制度、宏观管理制度的创新,又有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以及金融业结构的历次创新,也有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操作技术、服务种类以及金融市场等业务上的各种创新,还有当代以电子化为龙头的大规模全方位金融创新等等。 2、狭义的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业务创新。 3、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谈金融创新。他指出,金融领域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在现行体制下和运用现行手段无法得到这个潜在利润,因此在金融领域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叫金融创新。创新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于资本充足率提高的要求以及信贷扩张受到的制约。 4、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二)金融监管: 1、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2、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际法律法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3、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 4、目标:1)一般目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保护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保证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2)具体目标。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

(完整版)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当前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那么为什么华尔街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确背景,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提供次

级抵押贷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到末,次贷涉及到了500万个美国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贷规模达到1.1万亿至 1.2万亿美元。 2.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 从到,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5.25%,市场利率进入上升周期。由于利率传导到市场往往滞后一些,美国次贷仍有上升。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3.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 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

金融危机论文(2020年10月整理).pdf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姓名:徐玉娇学号:2013015152 班级:国贸138班 摘要: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经发展成了确实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并且迅速在第一时间波及到我国,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虽然有限,但是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有可能加剧资产价格膨胀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本文注重寻找危机的原因,分析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到启示。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次贷房地产泡沫资产证券化 2008年我们经历了不寻常的一年,由美国华尔街始源的次贷危机不断的扩散,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还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使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这场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似乎出乎意料,但也合乎情理。 1 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7 年4 月, 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由此之后的一年里,危机愈演愈烈不断传导到世界各地,最终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动荡。此次危机普遍认为罪魁祸首次贷首当其冲,表面上看是由于次贷证券化及衍生品泡沫的破裂造成的,但是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隐藏于背后。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2008-9-5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分析,对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提出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深层分析 美国住房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无节制开发、缺乏有效金融监管而畸形扩张所密切联系的。由于房地产是具有长期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特殊产品,它的建设周期较长、与其他产业关联性较强、牵涉的经济主体较多、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性较大等特殊性质,决定了金融创新在这一产品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利益冲动。同时,房地产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信贷过程中的各主体,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商业银行等,他们的行为在面临利益诱惑时常常会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价格的决定、如何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以及它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等问题都是极为复杂的,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因而,我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需要综合分析、辩证思考。 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之所以能得以无节制发展,主要受商品房的供求以及地价等因素影响。受供给约束下的房地产价格通常取决于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如果市场结构越具有不完全竞争性,而市场需求增长却很迅速,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越明显、上涨幅度也越大。如果垄断型的市场结构与有效需求的突然释放相结合必然产生市场的非均衡性、价格上升预期的必然性和投资主体的过度进入,尤其是当金融机构为追求更大利润而肆意进行金融创新时,会使房地产极易成为泡沫的载体和金融风险的渊源。

美国金融危机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一、美国金融危机何以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接着是经济危机,好多人感觉天好像突然塌了曾经最成功的美国的增长模式,到底怎么了?华尔街作为世界上曾经最成功、最规范的金融投资市场,塑造了千万个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传奇,更是吸引了亿万怀揣暴富梦想人的眼球,看着那些痴迷疯狂的眼神,一如当年传销市场激情澎湃的梦幻者。但吹起来的气泡,总有破灭的时候,美国人靠着泡沫经济发起来的经济,就向突然扎了胎的汽车,骤然停下来了。尽管美国的美元可以不受监督的滥发增加国民收入、通过转嫁给美元与美元债权贬值损失而受益、通过政治经济手段迫使所有人予以救助,但美国还是要为他们“奢侈”的消费模式、无度掠夺似的金融工具创新买单没有有效监督的金融体系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般来说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并不一定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可是一直以来,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美国市场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华尔街是最大的国际金融投资市场,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就会通过美元贬值、美国市场需求较少以及金融衍生物的市值缩水,直接导致其他国家出口贸易减少、持有美元标的物的资产贬值以及美国企业股票市值缩水,从而将危害转接给他国的企业或个人,从而提前引发各国存在的金融隐患使金融危机蔓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同样也不能避免金融危机的影响: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一朝缩水多少不得而知、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我们还需要忍受美元债券贬值的痛苦、出口导向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加上这些损失,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直接金融损失绝不仅仅是各种国际金融组织估计的150亿美元,但世界各国对中国默默承受的损失被直接无视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过多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人民实际获得了利益的结果,是导致中国内需不足,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出口拉动需求,结果就是:大量廉价中国制造产品的背后是同样物美价廉的中国劳动力,可金融危机了即使给富人当长工也不可得,当富人不再需要你产品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这种发展模式行不通了,开始促进内需。有人埋怨老百姓挣了钱不花,不现代不美国人,问题是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中国,老百姓没钱可花,也没钱敢花,工资年年涨可是都是什么人在涨?垄断行业、事业单位以及有钱人的收入在涨,穷人的工资总是涨不过GDP 的增长,甚至是通货膨胀的增长,住房、子女教育与医疗,成了压在穷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即使从一出生就攒钱也挣不够需要的。手里有点钱又不能投资,买房子首付就付不起,按揭想都不敢想,即使当房奴也要有那个资格才行,自己住的都买不起更不要说倒腾房地产了;好不容易连攒带借筹了些钱入股市成为投资者了,一场股市大动荡,突然发现自己“真的一无所有”了,欲哭无泪,穷人除了留下购买维持生存的花费,只能把钱存在银行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中国问题,不是金融危机的问题,是自身的问题:股市过几年就要清洗一次,楼市没两天就要涨几次,在日本有严格的股市波动监控体系,而我们中国显然做的不好,很少有人提出救治股市拯救我国融资投资市场,每个人都当股市是提款机,可是成功提到钱的永远都是少数投资者;楼市还没有降,只是增幅从火箭变成了飞机,地方上一些商人就开始疾呼救市了,可过去房价一年翻好几番,老百姓买不起房子或是被房贷压弯了腰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提出救房市,因为此时的房市已经不是一个为了满足百姓的需求的市场了,而是一个在不断飞涨下的圈钱机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