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张开国(山东省济南市审计局)

【时间:2014年04月04日】【来源: 】【字号:大中小】

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要求“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都要接受审计监督”。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使每名审计干部深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审计全覆盖就是对法定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全面覆盖。从横向上看包括对财政、金融、企业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从纵向上应当包括中央、省、市、县、乡(镇),直至财政资金使用者的全覆盖,范围及其广泛。笔者以为,以审计机关现有的人力和传统的审计模式来保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难度巨大。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就必须在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创新审计监督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作用等方面探索和改进现有的审计机制和体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监督的效力。

一、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库,实现审计项目对审计监督对象的全覆盖

要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库。各级审计机关应对监管范围内的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审计梳理和调查,将审计对象查列清楚,建立起全覆盖的审计项目库。

一是根据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级预算单位明细,将预算单位按重要程度编入审计项目库,分为每年必审单位和3-5年轮审一次的单位,以实现对财政预算单位审计的全覆盖。

二是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管对象查列清楚,将领导干部按任职时间编入审计项目库,每年除根据组织部门的安排进行离任审计外,对达到一定任职年限的在任领导及时向组织部门提出任中审计的建议(年限可确定在3-5年)。这样每年在审计项目库中就能自然产生一批应进行任中审计的领导干部名单,有利于实现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

三是将审计监管范围内的不使用财政预算资金的企事业单位查列清楚,将上述单位按重要程度编入审计项目库,分3-5年进行一次财务收支审计。这样每年在审计项目库中就能自然产生一批必审的企事业单位,有利于对这部分单位实现审计的全覆盖。

四是将审计监管范围内的一些专项资金(基金)查列清楚,按资金(基金)的类型编入审计项目库,按重要程度分3-5年进行一次审计或审计调查,有利于对这部分资金(基金)实现审计的全覆盖。

五是将其他渠道形成的审计项目(如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领导交办的审计任务、百姓关心的热点资金或问题、前年度取得较大成效的审计项目等)编入审计项目库,分轻重缓急编入年度审计计划或及时安排追加审计项目。

二、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创新审计模式,最大限度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与审计领域的广泛性相比,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以现有人力,在同一年度甚至三年内难以做到对审计对象轮审一遍。因此,要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就必须在充分发挥现有审计资源的效力、提高审计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创新审计模式。

(一)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达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一是审计机关要制定以三至五年为一周期的中长期审计计划,全覆盖所有审计监督对象,增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和连贯性,既要避免审

计缺位又要避免重复审计,从而实现对审计监督对象的全覆盖;二是充分调度好现有政府审计人员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完成审计项目计划,使政府审计达到最大效力。一方面,要在完善内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淡化部门、专业限制,统一调配审计力量,采取组合审计、上下左右联动等审计方式,降低审计人力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考虑适当增加和充实审计人员,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紧张与工作任务繁多之间的矛盾。

(二)创新审计模式,充分利用好财政投资评审的力量。审计机关要通过加强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审计再监督,从而实现对财政投入资金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一是审计机关督促财政部门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监督管理办法,规范财政投资评审监督行为,扩大财政投资评审监督范围,逐步达到财政投资评审监督的全覆盖。二是审计机关设立专职的财政投资评审审计处室,制定对财政投资评审质量的审计监督办法,每年按固定程序和比例对财政投资评审质量进行抽审,通过审计再监督实现对财政投入资金的全覆盖。

(三)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一是加强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命必须经审计机关同意,从而增强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机构的支持和领导;二是探索派出政府审计干部挂职政府重要部门和大型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模式(如向政府的融资平台派出政府审计干部挂职总审计师,向下属单位较多的国资委、公安局、教育局、卫生局、公用事业局、园林局、农业局等政府部门派出政府审计干部挂职审计处长),每三至四年为一期,定期调换,从而实现政府审计人员对政府重要部门和企业单位内部经济业务的审计全覆盖。

(四)尝试审计业务外包,充分发挥社会审计机构的专业作用。在最大限度整合国家审计内部项目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尝试创新审计业务开展方式,即在建立有效核查机制的前提下,将审计业务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寻求外部力量的专业支持,扩大一定时间周期内审计监督的作用面。(张开国)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 一、审计监督体系的构成 从国内外审计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审计按不同主体可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并相应的形成了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政府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 及其部门的财政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内部审计主要监督检查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民间审计是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三类组织机构互不隶属,共同构成中国审计监督体系。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 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自收自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因此在业务上具有较 强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并且为社会公众所认可。 二、审计监督体系内各组织的关系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 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均是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审计目标不同 政府审计是对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编制进行 的审计。 2.依据的审计标准不同 政府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等进行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 则进行的审计。 3.取证权限不同 政府审计机关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审计证据,是强制取证;注册会计师在获取证据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配 合和协助,不能强制取证。 4.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政府审计机关具有处罚权,有权对违反有关法规的行为做出审计处理决定或者向有关主 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能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 披露或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不具有行政强制力。 5.经费或收入来源不同 政府审计是无偿审计,政府审计的经费通过政府财政拨款解决;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有偿审计,注册会计师收入来源于审计客户。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共12页文档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博士论文)(12.30) 【时间:2003年01月23日】【来源:】【字号:大中小】 20世纪40年代以后,政府审计的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目前,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不仅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等西方国家,一些亚洲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也开展了绩效审计,其中有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审计机关还总结出一些相对成熟的绩效审计方法和规律,例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和香港等。 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在我国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广大研究人员和审计工作者开始关注和讨论绩效审计的有关问题。最近半年来,我在翻看本刊的来稿过程中发现,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还很模糊。本文只是谈谈我对绩效审计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讨论。 一、绩效审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同其他审计种类一样,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绩效审计起源于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系:政府作为受托方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在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公众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的责任。

20世纪40年代,绩效审计应运而生的原因有四: 1.凯恩斯革命使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1929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认识到,以市场调节和自由经营为中心的马歇尔古典经济学说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于是,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凯思斯主义,由于能够有效地医治“真正的经济病症”,开始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针对市场失灵,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 2.公众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政府加强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的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公众作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希望获得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信息,要求政府加强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审计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3.政府机构的规模、费用和复杂性,使绩效审计成为必然 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机构也想方设法改善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政府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和控制活动不断增强,政府机构的开支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授予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权利的公众及其代表无法直接了解政府管理公共资源的状况,对政府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更是无从评价,因此,由专业审计人员实施绩效审计,提供客观公正的反馈信息就成为必然。 4.传统财务审计与管理学科开始融合,为绩效审计的开展作了技术准备

大数据背景下有关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研究 (1)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起讫日期20 年月日~20 年月日指导教师 20 年月日

大数据背景下有关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研究 摘要 审计监督全覆盖,不仅是党中央对有关国家审计所提出的有关治理需求,也是有关审计方面的监督体系加强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在政府在管理与决策所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政府与人民的重要沟通桥梁。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下,审计监督会全覆盖到各个地方。在新时代、新方向,审计监督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本文基于相关理论,探讨新时期审计监督全覆盖推进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与审计监督全覆盖过程中造成的影响,并且以持续审计模型为例,就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途径和相应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审计模型

Research on the full coverage of audit supervis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bstract The full coverage of the audit supervision is not only the relevant governance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for the relevant state audits,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auditing. In the new era, big data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bridg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In this era of big data, audit oversight will cover all places. In the new era and new direction, the areas covered by audit supervision are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full coverage of audit supervision in the new era,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the full coverage of audit supervision. The impact is caused, and the continuous audit model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ull coverage of audit supervision. Key Words: big data; full coverage of audit supervision; continuous audit model.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政府的廉洁自律水平。随着政府绩效管理程度的增强,政府对于重大财政项目的管理评价更为严格,主要从资金绩效结果来评价资金的利用效率,这对于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含义 所谓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就是指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所带来的效益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审计工作。通过严格、真实的审计揭示出财政专项资金在决策上的失误、损失和效益低下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进行督促,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越来越大,可用于分配、使用的财政资金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财政资金特别是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政府提高对社会的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管理机制的完

善及发展。 (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国家财政资金是人民群众纳税的“血汗钱”,我国的财政方针一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反之,若是财政资金使用不恰当,就会造成资金流失,影响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财政专项资金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较大,开展绩效审计可以督促用款单位合理使用好专项资金,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三)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日益本文由收集整理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已逐步成为创新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审计,尤其是对一些重大资金项目的审计,能够真正揭示出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督促各用款单位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作用。 三、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起步时间晚、规范程度低 从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来进行,而对资金的使用绩效的审计却较少。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起步时间比较晚,而且还缺乏明确适用的绩效审计体系。

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

《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根据《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行审计全覆盖的目标要求 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注重实效,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对重点部门、单位要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1个周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坚持问题导向,对问题多、反映大的单位及领导干部要加大审计频次,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通过审计全覆盖发现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

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总结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二、对公共资金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要依法对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政府部门管理或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资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主要检查公共资金筹集、管理、分配、使用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贯彻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公共资金管理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公共资金沉淀等情况,公共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等情况,公共资金管理、使用部门和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以及职责履行情况,以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根据公共资金的重要性、规模和管理分配权限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坚持以公共资金运行和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为主线,将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草案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等相结合,对涉及的重点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监督,加大对资金管理分配使用关键环节的审计力度。 三、对国有资产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要依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含金融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等管理、使

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测试题答案(含注解及条款)

附件 “六五” 普法考试 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打V,错误打X ) 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全覆盖就是指各级党委管理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企负责人都要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监督。(X ) 2、实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做到离任必审。(X)建立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以离任经济事项交接代替。 3、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项目,授权给下一级审计机关审计。(V ) 4、审计机关应当对确定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配置必要的人力资源(人员)、时间、技术装备和经费等审计资源。(V ) 5、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负责落实联席会议各项决定及其他日常工作,是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供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服务的办事机构。(X ) 6、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权威性,同类同岗位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方式应当一致。(X )第41条,根据不同类别审计对象,可以米取不同方式的经济责任审计 7、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只能由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X )第17条浙委办(2011)91号 8、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要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其他问题在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反映。(X )第34条,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也一并反映。 9、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其他规定应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依据。(X )第38 条,与法律法规不符的,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10、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审计内容基础上、能客观描述审计结果的方法体系,主要 的评价指标应与审计内容相关,并合理利用统计数据或党委政府有关考核数据。 (V )第39条 11、领导干部履责的成效是指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工作思路和相应重要决策、重点工作等取得的主要经济业绩。(V )浙审责[2011]85 号,第8条 12、领导干部履责的问题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领域存 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管理效果不佳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等情况。(V)浙审责[2011]85 号,第8 条 13、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和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的内容,及时研究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X )还有典型性、倾向性问题. 14、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依法区分被审计领导干部对这些问题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X )第40条浙委办[2011]91 号 15、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与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问题产生的后果,来认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V ) 16、区分认定直接责任和其他责任,应考虑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制约,但无需考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张开国(山东省济南市审计局) 【时间:2014年04月04日】【来源: 】【字号:大中小】 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要求“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都要接受审计监督”。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使每名审计干部深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审计全覆盖就是对法定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全面覆盖。从横向上看包括对财政、金融、企业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从纵向上应当包括中央、省、市、县、乡(镇),直至财政资金使用者的全覆盖,范围及其广泛。笔者以为,以审计机关现有的人力和传统的审计模式来保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难度巨大。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就必须在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创新审计监督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作用等方面探索和改进现有的审计机制和体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监督的效力。 一、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库,实现审计项目对审计监督对象的全覆盖 要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库。各级审计机关应对监管范围内的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审计梳理和调查,将审计对象查列清楚,建立起全覆盖的审计项目库。 一是根据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级预算单位明细,将预算单位按重要程度编入审计项目库,分为每年必审单位和3-5年轮审一次的单位,以实现对财政预算单位审计的全覆盖。 二是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管对象查列清楚,将领导干部按任职时间编入审计项目库,每年除根据组织部门的安排进行离任审计外,对达到一定任职年限的在任领导及时向组织部门提出任中审计的建议(年限可确定在3-5年)。这样每年在审计项目库中就能自然产生一批应进行任中审计的领导干部名单,有利于实现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 三是将审计监管范围内的不使用财政预算资金的企事业单位查列清楚,将上述单位按重要程度编入审计项目库,分3-5年进行一次财务收支审计。这样每年在审计项目库中就能自然产生一批必审的企事业单位,有利于对这部分单位实现审计的全覆盖。 四是将审计监管范围内的一些专项资金(基金)查列清楚,按资金(基金)的类型编入审计项目库,按重要程度分3-5年进行一次审计或审计调查,有利于对这部分资金(基金)实现审计的全覆盖。 五是将其他渠道形成的审计项目(如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领导交办的审计任务、百姓关心的热点资金或问题、前年度取得较大成效的审计项目等)编入审计项目库,分轻重缓急编入年度审计计划或及时安排追加审计项目。 二、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创新审计模式,最大限度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与审计领域的广泛性相比,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以现有人力,在同一年度甚至三年内难以做到对审计对象轮审一遍。因此,要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就必须在充分发挥现有审计资源的效力、提高审计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创新审计模式。 (一)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达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一是审计机关要制定以三至五年为一周期的中长期审计计划,全覆盖所有审计监督对象,增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和连贯性,既要避免审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已依据法律和宪法,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按照行政监督体系的划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内部的监督和外部的监督。 1.内部监督体系 行政机关作为行政监督的一个特殊主体,它的监督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首先,国务院对全国的一切国行政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和监督。国务院是我国最高一级的国行政机关,它有权监督所有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我国宪法中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对各级国行政机关的监督还可通过各种专业会议和工作报告制度的方式来进行。其次,各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有权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对应部门实行监督。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受国务院主管部门的领导或业务指导。”再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对自己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以及设在本辖区内不属于自己管理的国机关实行监督。 ○下级行政机关对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在我国的各级行政机关里,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仅上级行政机关可以监督下级行政机关,下级机关也同样可以监督上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批评和建议,上级机关也必须虚心听取意见,并及时根据这些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 ○互不相隶属的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行政机关在国行政管理过程中,互不隶属的行政机关也时常会发生业务上的联系,如发现对方的行政行为中有失误、不当或者违法现象,就应及时加以监督指正,必要时,也可以向其上级行政机关甚至最高国行政机关反映汇报情况。 ○行政机关内部特别机构的监督。国机关有时为了某种需要,专门设立特别机构对行政机关的全部行政管理活动或部分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监督。 首先,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是指国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监察部门对其他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实行的监督。国务院监察部、各级地方行政机关中的监察厅、局,则是对国行政实施全面监督的机构。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任务主要有:检查监察对象执行国政策、法律和政纪的情况;调查处理监察对象违法乱纪的行为;受理监察对象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按照行政序列分别审议经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任命的人员行政处分事项等。 其次,审计监督,是指国审计机关根据国的法律、制度、规定,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政府机关、国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审核等监督活动。其目的是督促和帮助将财务行政部门等的财经活动纳入国法制的轨道,维护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纠正错误,为打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事实依据。国务院审计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局,就是专门监督国行政机关进行财政经济管理的机构。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为:政府财政收支、预算外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审计监督应遵循政

2018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

2018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 一、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一)建立经济责任轮审工作机制。今年我县把80个县级一级预算单位主要领导和15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共计110名干部纳入审计对象,并在三年内全部轮审一遍,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一次审三年、三年审一遍”的总体目标。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县科局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暨财政财务审计规划(XX-XX)》,将审计范围、内容、重点、措施一一明确,提高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时的自我约束力。在具体实施中,坚持把握三个原则: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相结合,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 (二)突出重要岗位和重点领域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是突出对涉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性收费、项目投资大、专项资金多、财政资金量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划中共有28名干部纳入重点岗位和重点领域审计监督范围。二是突出对涉及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管理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已对我县涉及光明新城、两化互动、新坝水库、工业园区组团项目管理的干部共计11名,纳入重点审计监督范围。三是突出对国家惠民政策资金管理使用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已对社保资金、民族地区十年行动发展资金、学生营养改良计划资金、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生猪养

殖场建设等国家惠民资金管理使用的干部共计7名,纳入重点审计监督范围。 二、剖析发现问题,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 今年我县安排了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和4个县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共10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从审计情况看,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总体情况较好,都能积极主动开展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在审计中发现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经法规知识欠缺,财务管理能力有待加强。我县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基础教育都不是经济类专业,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不够,加之各单位财务人员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很好地把好第一道关口。在今年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履行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涉及金额164万元,其中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27万元,违规收费15万元,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54万元,应缴未缴财政收入26万元,应列未列固定资产29万元,其它问题资金13万元。 (二)经济规则把握不够,经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每一笔具体的经济业务,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实务形态表现出来的,都附带有一定的条件和约束,都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指导实施,表现最多的形式是专项资金和工程项目。往往上级安排经济业务实施时间要求紧、工作任务繁重,领导干部注重抓工作的落实和效果,忽略了工作任务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缺少科学论证和依法审查环节,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之我见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之我见 摘要:我国审计工作中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本文结合审计管理经验,就重点审计对象、权利监督、大数据分析、整体威慑等几个方面的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此来对我国新时期的审计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期将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机制 一、重点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工作机制 就客体方面来说,审计“全覆盖”这种工作机制即为涉及各种层次、多种形式和众多目标的审计对象。最重要的部分不仅是该工作机制理论的核心,还是实际运行改机制过程中的关键。 必须构建重点领域“全覆盖”的立项评估机制。成功的审计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正确进行立项。所以,各项审计立项工作的实施必须秉承审慎性。审计立项必须做好搜集资料的准备工作,立项主体由人大、党委、政府、政协及其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和民众等,整合足够的信息资料,并形成统一的格式和程序,在评估中利用好信息的优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相关规范和手段,有效评估拟立项项目的作用,认真验证审计利益的重要性,分析审计预期效果,评判配置审计资源的情况。要突破审计自身的局限,正确制定审计重点,以经济正常快速发展为基点,站在党委政府调控经济的宏观视角,对审计立项的关键进行思考。通过外脑,咨询专家小组,借助外部支援的帮助,突破审计专业思维习惯定势的限制。所以,审计机关必须组织专业的人员,简历临时性咨询组织,发挥业务能力强、熟悉法律、了解宏观政策、拥有现代科技能力、掌握各项经济政治制度的专家的作用。建立的咨询组织和专业成员都不固定,由审计系统内部和外部聘请均可,尽可能减少盲目和随机的组织立项行为。 将重点单位短期、中期和长期审计项目规划相统一,形成“全覆盖”的审计机制。随着每年居高不下的审计任务和稳定不变的审计资源,循环安排审计对象在短期内实现不现实,所以,最佳选择是以重点单位审计为先。重点实施审计和调查集中体现一定经济运行本质和规律,具有代表性的事项,从部分逐层深入到整体,从细节出发,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彻底解决该类问题,并总结解决该类型问题的策略。针对在本行业、本领域较为突出的单位和行业首先进行审计,基

经责审中的绩效审计思考

经责审中的绩效审计思考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审计理念的思考 绩效审计是效率审计、效果审计和经济审计的总称。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鉴定和披露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是通过对干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 一、开展绩效审计的依据和要求。2009年6月22日财政部颁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是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2009年12月1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暂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职,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其中的第十四至十八条,都明确规定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单位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效益为主要内容,并要求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对开展绩效审计提出了要求:“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

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 二、开展经济责任绩效审计应的必要性 (一)引入绩效审计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科学、公正、全面。将被审计责任人所担负的政治责任、社会管理责任、经济管理责任、行政效能建设责任等均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外延,丰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公正、更加全面。 (二)引入绩效评价有利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不只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他们更关心财政支出的效果。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只要存在公共财产的受托经济管理,受托人就必须对受托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及效益承担公共受托责任,而绩效评价正好满足了这方面内容。 (三)开展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领导任职期间财政支出效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领导任职期间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领导任职期间财政支出的控制,保障所有的财政支出合理高效,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从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四)引入绩效评价有利于干部监督的强化。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已不能适应当前干部监督的需要,特别是《领导干部问责规定》的出台,更要求我们从宏观政策方面,从经济活动的经济

审计监督全覆盖教案资料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 监督全覆盖 淄博市审计局杨长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上的讲话,肯定了审计机关作为公共资金“守护者”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作用,提出了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进一步强调”财政资金是政府进行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保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资金的使用,不断创新和完善强化财政资金管理的体制机制,紧紧盯住、管好用好宝贵的财政资金,切实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开支,坚决保障好改善民生的支出;要严格资金管理,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要盘活资金存量,增强理财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审计部门要以公共资金审计为重要抓手,持续做好民生、扶贫、“三农”及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重点民生资金的使用监督,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那么,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如何落实李总理的讲话精神,在审计任务重和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发挥国家审计机关的作用

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考虑,解决各种矛盾,落实好各项工作: 一、要正确认识、全面理解“全覆盖”的内涵。 如何理解“全覆盖”?刘家义审计长认为,“全覆盖”,一要有深度,不能走马观花,一味追求数量,在面上把所有单位走一遍,要对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二要有重点,不是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三要有步骤,不是一步到位、大干快上,走大跃进、跳跃式路子,要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四要有成效,要在做到审计覆盖面“广”的同时,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根据刘审计长的要求,我认为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资金的投 入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审计的重点问题,确定最小风险控制金额,对超过这一金额的投资实行动态管理并建好档案,确保在一年或最多5年内无一遗漏的全部实施一次严格的审计。并非要求一年之内走过场式的完成所有应当认真审计的事项。应当本着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工作思路,分清轻重缓急,对重要审计事项和相对重点资金,应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审计目标;对由财政支付的人员工资福利支

【毕业论文】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摘要:会计行为主体职业判断能力高低与否与会计监督职能发挥有直接重要关系。会计监督作为会计行为主体基本职能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会计行为主体会计实务处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导向作用。同样,企业组织机构中的会计监督水准高低也决定了其财务活动处理的整体经营管理成果。基于此,本文以会计监督作为切入视角,对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中存有的主要问题展开了探讨,以期企业会计监督体系能够逐步走向健全与完善。 关键词:会计监督;会计行为主体;企业 会计监督是会计行为主体的重要基本职能,对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企业会计监督内部控制水平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而其职能发挥在各经济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成效也不尽然完全相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会计监督在宏观审视角度去看,会计监督确实能够保障国家利益,并促进国家各项有利政策可顺利实施;在微观审视角度上去看,会计监督又能确保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投资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能够客观变现。即会计监督在以国家作为主体的同时,还与以其他利益作为主体,并按照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市场经济规律,配套法制、经济手段去展开多元化会计监督。

一、当前会计监督体系存有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监督体系尚未成熟,监督成效缺失 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主要以政府行政机关单位、社会审计组织监督机构、企事业组织机构的会计监督为主。 而现行会计监督体系下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首先,会计审计规范性欠缺,不少会计事务所、企业等有关组织机构的主管单位在人员管理活动、资金投入或投放安排上、以及事后收益分配等的处理,往往存在不规范、繁复的关系;其次,是政府机关监督体系也往往存在着职责分工不明、管理混乱的被动局面。即由于例行的检查责任未能有效落实导致检查反复次数激增。 而这不仅徒增了检查工作负荷程度,同时也使被检单位的会计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处理,进而导致恶性循环的不利局面形成。 (二)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发挥缺乏执行动力 目前,我国以中小发展规模为主的企业组织机构中,在治理公司时经常存在企业经理独把经营管理权的局面。而负责招聘会计行为主体的事宜也常存在经理单独负责的局面。 并且,在实际负责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经理的权利层次也与该单位的会计人员所拥有的权利不同,尤其行政监督职能方面则更是难以落实到经理人员身上。 也就是说,不少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的监督职能发挥所欠缺的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质量、责任、绩效”,其总体目标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当前企业审计的要求来看,质量和责任是企业审计的基础,绩效是企业审计的方向和目标。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越来越被重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国有企业审计的内涵。 一、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外部看,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资本市场发展、信用观念增强、经营者市场意识等问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内部看,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而通过绩效审计,可以从多层揭示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困难、风险、问题。 (二)受托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与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管理者之间通过一种契约,建立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绩效审计,将信息反馈给委托人,使其可以直接监督代理人,促进受托经济的有效履行。 (三)完善审计职能的需要 审计具有经济陈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三个基本职能,多年来企业审计一直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要审计内容,其经济评价的作用发挥并不充分。开展绩效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的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审计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善了审计的职能。 二、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是最早开展绩效审计的领域之一。审计署成立之初,在对国有企业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就开展了一些绩效(也称经济效益)审计的试点。1983年审计署成立后提出的主

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与机制

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与机制 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与机制在我国国家政治制度中,审计监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也对审计监督提出了全覆盖的要求,同时国家审计监督也列入了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但是就目来看,我国想要实现审计全覆盖还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因此,在新发展形势下,需要根据实际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的不足,积极探索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有效措施。 一、审计全覆盖概述 国家不但提出了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并且也重新定义国家审计。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内容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了公共资金、国有资金、国有资源管理以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1]。由此可以可见我国审计不仅仅局限于对于财政资金的审计,而且对于统筹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的工作也要进行审计,最终实现审计全覆盖。有步骤、有重点、有深度、有成效的全面覆盖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主要内涵。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首先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允许,然后审计单位才能对公共资金、国有资金、国有资源以及企业负责人和各级领导进行审计。审计全覆盖的目标是推动我国重点发展领域的改革,将我国的治国体系推向现代化。我国提出的审计全覆盖给审计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表现平台,更是国家对审计人的考验。 二、实现审计全覆盖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人才缺乏

审计工作不仅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金等有关联的工作进行审计,还要对于这些资金有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审计。因此审计监督是一项范围广泛任务繁重的工作。现在我国审计机关有3000多个,审计人员有90000多人,而审计覆盖面只有1%左右,导致审计工作面临着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在我国审计工作中也缺乏審计专业人才,随着审计范围的日益扩大,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也越来越多,涉及范围越来越广,而当下我国审计队伍中高层次审计人才的严重缺失,也不利于审计全覆盖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审计信息资源缺乏 审计信息资源主要是来自于审计内部对信息的整理、积累,对外部信息的利用、共享。但是目前审计机关对于充足的审计信息资源缺乏相对应的整理管理和利用。同时,被审计的单位信息与审计机关没有形成及时共享机制,导致相应的信息资源没有发挥出其重要作用。缺乏审计信息资源不利于开展审计全覆盖工作[2]。 (三)审计监督体系没有有效衔接 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按不同的主体可以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种。而目前我国审计监督工作压力之所以巨大,也是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发展较弱而造成的。而在这三种监督体系中还存在着缺乏资源共享、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我国不能有效的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因素之一。 三、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路径与机制 (一)完善审计法的法律法规

方案-提升审计工作实效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提升审计工作实效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提升 实效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凤翔县审计局2014年,共对49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审计投资总额1.49亿元,审计核实工程结算造价1.21亿元,审减工程资金2082万元,审减率为14%,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节约了 资金2000多万元。 一、审计项目 全覆盖 根据全县机构编制,凤翔县审计局建立完善全县审计对象数据库,在年度审计计划制定中,以“审计项目无重复、审计监督无盲区”为目标,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2014年初,将全县预算单位和企事业、 团体等基本情况全部录入信息平台系统,建立了项目库 模块,根据历年审计情况,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重点部门年年审,普通部门三年一轮审,所有单位已审、未审和必审的情况在项目库管理模块中一目了然。同时,每年对全县187个审计对象开展为期一周的民意调查,根据群众意愿和情况反映,并在广泛征求县级所有领导、人大专委、政协常委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开展全方位的审计监督。 二、财政预算审计全覆盖 一是围绕全口径预算开展审计。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 基金预算,以及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执行审计范围,促进完善预算体系框架,推动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整改结果有落实的全过程预算决算审计监督制度。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 二是围绕预算再分配开展审计。将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预算追加变动的规范性作为审计重点,对财政局具有二次分配的经建、农财、社保、事财、综合等专项资金进行延伸审计,促进预算刚性约束,强化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督。 三是围绕财政资金绩效开展审计。紧跟财政资金流向,围绕政府和社会民众关注的 、难点、焦点问题,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和重点资金开展审计,通过揭示公共财政资金损失浪费、闲置沉淀等问题,管好增量资金,激活存量资金,促进财政资金挖潜增效保安全。 四是围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开展审计。重点检查公款支出、公务消费、奢华浪费建设、“小金库”专项治理等情况,促进廉洁政府建设。从2013年审计和调查看,全县部门单位“三公经费”支出1639.1万元,同比减少478.9万元,下降22.61%。 五是围绕资金使用加强对预算单位的审计。每年确定财政资金使用多、规模大的10个预算单位和5个镇,开展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审计,使财政资金的审计面达到40%以上。同时,针对预算单位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机制、制度、管理上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 三、政府投资审计全覆盖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扩大投资审计覆盖面。结合《宝鸡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该局先后出台了《凤翔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工作意见》等3个规范性文件,对工程投资建设审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规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30万元以上的,必须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未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或无竣工决算审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