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成长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成长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成长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成长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成长的影响的文

献综述○1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新的思想观念也逐步出现并成为潮流。人们在追求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更多的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传统的婚姻观念已将改变,离婚再也不是所谓的“伤风败俗”“丢脸”的事,反而成为了很多家庭解决矛盾的最终办法……如下图:

(表1)

可见:中国的离婚率近几十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据资料显示:至1997年我国的粗离婚率○1已是1982年的2.3倍,离结率○2是1982年的2.6倍。进入21世纪,从2001年起

中国的离婚率就持续增长。09年更达到同比增长10.3%的地步[1]

,离异家庭在既家庭结构

关系上变化,给子女的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遏制子女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精神异常等心理疾病。但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单亲家庭也会让孩子的独立能力得到锻炼,结合已有的此方面的资源,现将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成长的影响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 单亲家庭:《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即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而在英国单亲家庭委员会的报告中,单亲家庭被定义为“一个没有配偶与之生活,并与其未婚的没有独立的或年龄在16-19岁,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子女一起生活

的父亲或母亲所组成的家庭”[2]

综合起来我认为单亲家庭应着重强调两点:○1由单一的父

亲那或母亲一方抚养;○2子女未婚或未成年,即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

2.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中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3]

(二) 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消极影响

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是他们社会化开始的场所,是他们形成人格的最重要的时期,西方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对青少年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的主要的依恋对象。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一个人的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为其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人格的缺失和行为的偏差

[4]

单亲家庭作为一种不完整的家庭形态,其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

几方面:

1.单亲家庭的教育功能相对收到削弱

子女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多的应为家庭教育,因为孩子与家庭这个小社会环境接触的时间机会较多。同时,家庭教育还因家长与学生具有的独特的亲情关系以及朝夕相处、彼此了解等特点成为了子女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家长可“以情动人”也可“因材施教”。可以不受限制的“遇物而悔”随机教育,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无法代替或难以做到的。家庭教育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配合学校教育,父母应当支持学校在教育自己子女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

然而由于单亲家庭的结构特点,正如某些专家所言“单亲家庭的教育是失衡的教育”导致其教育功能有所削弱:

○1有的单亲家庭家长受心理和生活压力的影响,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单亲家长在生活上既当父亲又当母亲,经济上还要承担全部的开支,再加上繁杂的家务劳动,导致他们身心疲惫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力不从心。

○2有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很少,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如佛山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在2003年就珠三角单亲家庭状况的调查就表明:单亲家庭家长每

天好孩子沟通的占23.4%,沟通半小时以内的占25.8%

[5]

○3有的单亲家庭家长的权威在双方吵架时受到孩子的质疑,在子女心中家长高大正义的形象有所改变,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显得不够理直气壮,不敢大胆管教孩子因此无法实施对子女的教育

○4有的单亲家庭家长教育方式失当,教育效果有限。例如太过溺爱孩子或把自己的情绪专一到孩子身上或者干脆放任不管。

2.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发展易存在缺陷

根据1999年、2000年对重庆六所学校的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可以得知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差,与完整家庭子女有显著差异,她们的心理

问题表现得较为宽泛[6]

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

○1性格较孤僻,有调查表明,佛山市19751户单亲家庭中,约有2%的子女患有儿童孤僻症,用日本犯罪心理学家森武夫的话说:“家庭是个人的塑造场。”父母是子女个性形成的首要和最重要的老师。无父的家庭,子女尤其是男孩子更容易被社会不良诱因所染上恶习。无母的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更大,如果一个人幼年就生活在无母的家庭,会造成情感能力退化,一个母亲的良好影响可以促使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孩子可能形成自我封闭,

或产生其他的负面的心理倾向

[7]

○2自卑感强,单亲家庭子女会产生不安定的感觉,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3对外界缺乏信任感

○4行为敏感性强,容易产生问题行为。统计表明: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离异家庭儿童占83.68% ,扰乱课堂秩序的离异家庭儿童占78.21%。而完整家庭分别只占16.32%

和21.79%[8]

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行为

3.单亲家庭对学生学习易产生消极影响

○1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单亲子女一般缺少较好的生活和学习上的指导,又加上家庭破裂给她们带来的创伤,容易丧失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2智力发展缓慢。学习成绩下降明显:stinn(1978)认为单亲家庭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低于完整家庭的儿童。单亲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J.Guidubaldi (1986) 6岁到11岁之间的儿童受离婚负面影响较为明显,即使离婚6 年之后,单亲家庭中的儿童还表现出思想与行为调整上的困难。比双亲家庭子女成功机遇小,收入低,威信低Nock Staren L ,1988)。

(三)单亲家庭对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积极影响

第一,孩子的自立愿望得到加强。一般来说,单亲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较低,这种状况导致其子女缺乏双亲的有力保护。生活其中的孩子有着切肤之痛,他们对单亲家庭的不幸遭遇难以释怀,有些单亲家庭子女从小就立下改善环境、地位的志向,成就感也更强烈、迫切。

第二,有利于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但大多数子女能体谅单亲家庭父母的艰辛,与单亲父母的情感依恋较强,更能善解人意,在日常生活中,成熟较早,更易为单亲父母分忧解难。

第三,部分子女的生活技能更多。在双亲家庭许多家务可能不需要孩子去做,但单亲家庭却要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由于父母一方的缺少等各种单亲家庭特有的原因,单亲家庭子女在生活方面从父母处得到的帮助、指导较少,很多事情包括生活上的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因此,多数单亲家庭子女经历一段单亲生活后,都会在一定程度对单亲家庭生活有所适应,并培养起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些研究者通过调查后认为,单亲家庭子女在家庭管理、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优于完整家庭子女,他们通常能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以及生活技巧。

第四,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一些学者认为,对离婚式单亲家庭孩子来说,摆脱了离婚前的纷扰状态,为一部分儿童带来了平和的成长环境。这为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单亲家庭对大多数子女来说是不利的,但对那些结构完整确家庭环境恶劣的孩子来说则不然

(四) 影响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的因素

香港学者林陈兰德概括了五种解释父母离婚对子女影响的理论:

1. 失去父母论:主张与父母同住可令孩子成长较佳。丁贝尔斯基指出,如果由于父母分手而失去父母部分支持,孩子便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学业退步,自我影响低落,不适当行为等;

2. 父母适应问题论:认为父母因家庭破裂而身心无法正常交流,影响与子女同住的父母一方暂时不能肩负父母职责,造成孩子生活质量降低,E.M. 赫瑟林顿和他的同事发现,离婚后一年,有孩子抚养权的母亲表现焦虑、抑郁、易怒和缺乏自信,她们难对孩子表露爱感,少与孩子沟通,多了惩罚孩子,以及使用管教的方法时时不同;

3. 父母时常发生冲突论:R. E. 埃默里发现父母冲突对孩子心理适应有负面影响,P. R. 阿马托指出造成的影响有多方面,负面的情绪例如惊怕,易怒,困扰,倘若父母将孩子又卷入冲突否认旋窝中,亲子关系和家庭紧密性都会因而减弱

4.经济困难论: G.J .邓肯、S.D. 霍夫曼认为婚姻破裂造成家庭经济能力减弱,因而增加孩子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5. 生活困扰论:E.B. 维舍和J .S. 维舍强调离婚的影响不只是一个困扰原因,而是积存无

[9]

数负面事件引发孩子出现问题。

中国研究离婚问题的专家、北京大学博士吴德清指出:离婚家庭子女可能在生活安排、心理正常发育、学习成绩、子女品行等四个方面承受不良后果。但离婚家庭子

女所承受的不良后果,并不是完全由离婚本身所引起的,许多其它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离婚家庭子女的成绩与他们所处的学校有关,如果老师理解和关心这些子女,那么,他们中的优良者相对会多,离婚家庭子女的成绩还与他们的监护人有关,如果子女被送到祖母或外祖母家看护,那么他们学习成绩差者相对多一些。此外,有些离婚家庭子女身上的伤痕还受到选择性的影响,离婚夫妇往往具有一些个人特征,如早婚、作风问题、过失行为等。这些个人特征的存在使得夫妇在离婚前就关系不和,子女早就受到影响,因而离婚后子女很多方面差于双亲家庭的子女。[10]

尽管存在争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单亲家庭所形成的不良环境只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因素产生何种作用、导致什么结果取决于家长本身和孩子的互动关系。事实上,一个有责任感的善于自律的单亲,只要给予孩子正常的爱和正常的教育,完全可以培养出一个在一切方面都堪称健全的孩子。特别是不在身边的父亲或母亲也能同样担负起对孩子的责任,那么,单亲的孩子就能够与正常孩子一样,甚至更优秀于普通孩子。正如台湾学者指出:形成单亲的过程对于家庭本身而言是一种“意外性危机”与一种“创伤的经验”,至于对于子女而言,究竟是一种危机抑或是一种催化心智发展的机会,必须视家庭功能的正常运作,家庭成员之团结凝聚力及亲和关系而定。换言之,若单亲家庭之家庭和谐发展,且亲职关系健全,则子女可能会因为于破碎家庭中而更独立,更有责任感,且可分担共同支撑家庭的责任。

参考文献:

[1]:https://www.sodocs.net/doc/3912432249.html,中国离婚率的变化情况

[2]:刘鸿雁《单亲家庭研究综述》选自《人口研究》1998年第3期

[3]:万国强《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陈晓明《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防范: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选自《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第4期

[5]:颜农秋《珠三角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策》选自《人口研究》2004年第6期

[6]: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选自《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7]:常艳春《离异单亲家庭对子女成长的不良影响》选自《家庭与家教》2004年第4期

[8]: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版

[9]:王世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选自《学海》2002年04期

[10]:吴德清《当代中国离婚现状及发展趋势》,人物出版社,1999年版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会计研一20101311 黄晓纯 股利政策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研讨的问题,现金股利又是股利分配的主要方式,对现金股利的行为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米勒和莫迪利安尼1961年提出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理论以来,学术界不断对他们的理论提出挑战。用代理理论解释股利政策是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股东意愿方面,其中在公司内部因素颇多,多采用实证研究,多选取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上,如盈利能力、资本成本、现金流量、控股股东、上年的现金股利、资本结构、流动比率、市盈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以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按照25%的比例共随机选取了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该年已经被ST、PT的股票。提出派现能力假设和投资机会假设,选取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每股红利、股利与经营现金流量比例、股利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比例、资产负债率、非流通股比例、资产总额12个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与现金分红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首先对每股收益、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又按照现金分红大小排序,分成11个子样本组,并且按照不同的股利支付比率(EPSR、FCFER)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上市公司是通过配股融资和发行新股解决分红现金不足的问题,最后将个样本的均值对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又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般不超过会计收益或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且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在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关系上,现金分红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关系相对较密切,股权自由现金流指标的解释性很差,以及相对来说,高ROE、高ONCF和高分红的公司,大多为传统产业,高ROE 和低ONCF公司中分红较少的公司一般属于高科技行业,这表明现金分红与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机会有关。 尹憬(2006)以沪市2004年度发放了现金股利的4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因素,假设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上年度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公司规模、每股净资产、负债比率为主要因素,即假设股权越分散,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以及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上年度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当年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公司规模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负债比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六大假设,选取了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差来反映股权集中度,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用03年发放过现金股利反映现金股利的持续性,用总资产的对数来表示公司的规模,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用相应的公式来表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运用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以及自相关检验,在对假设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接受假设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与现金股利正相关,负债比例

单身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单身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现在中国统计离婚率最高达39%之多,越来越多的家庭分道扬镳,也有越来越多的单身妈妈,单身爸爸。 然而离婚关于一个家庭来说受到最大的损害确实是小孩了,从小没有来自爸爸妈妈完整的爱。开始会迷茫,会可怕,当看到别人家的小孩有着爸爸妈妈开快乐心的陪伴,充满了仰慕。觉得不解,疑问,委屈,因此跑过去问妈妈(爸爸),自己的爸爸(妈妈)呢?大人又该如何回答?爸爸去外地工作了,没时刻回来?爸爸和妈妈分开了? 儿童周围的榜样及对成人的模拟对儿童性格及行为进展的阻碍尤为重要。家庭的离异,造成小孩被迫与父母中的一人一辈子活。假如男孩与母亲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接触更多的是女性的角色行为,如:对人的体贴入微,多愁善感。那么,在这些男孩的生活里缺少了具有阳刚之气的父亲的榜样,那么他们的性格中也就缺少这方面的素养,对其成年以后的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无疑会产生重要的阻碍。 看起来只有如此做 离婚对一个小孩损害有多大我们无从考证 02 萌萌是一个三岁零两个月的小小姐,长得专门可爱,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漂亮极了。每个老师都专门喜爱她。萌萌的妈妈是一家教育类杂志的资深编辑,应该说她比一样的家长更有条件接触到最新、最时尚的教育理念和相关资讯,从中获得一些技巧。然而任凭她想尽各种方法,都不能让萌萌变得爽朗、欢乐起来。 在萌萌妈妈看来,萌萌最大的问题确实是内向、心思重。缘故看起来专门简单,因为在她两岁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就离婚了。家长离婚的初衷,是为了给小孩更好的成长空间,因为夫妻间的矛盾不能调和,经常冷战或是争吵都会阻碍家庭气氛。爸爸妈妈离婚后,萌萌跟妈妈一起生活。 离婚以后的生活尽管安静了许多,但如此的变故依旧不可幸免地给小孩留下了阴影。萌萌妈妈告诉我,有一次她生病了,整个房间里静悄悄的没有半点儿声音。舅舅来看望她们,发觉萌萌一个人藏在房间的角落里哭,舅舅问她什么缘故哭,那时还不到3岁的萌萌说:“假如妈妈死了,我如何办?” 一米八几的大男人闻言无语,眼睛瞬时潮湿了。 离婚关于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阻碍到底有多大?我们无从考证,然而萌萌确实比同龄的小孩敏锐、胆小。在课堂上,她专门听话,但却不情愿跟其他小朋友互动;下课了,游戏时刻,她也不愿跟别人一起玩。更多的时候,她喜爱静静地待在角落里。同时,她专门惧怕异性。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调查报告

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调查报告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1109403班石玲 摘要: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单亲家庭孩子不同于正常家庭孩子的心理。我们应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协调地发展。 单亲家庭的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由此而引发了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态、生理问题、生活状况,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个抚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子女.近年来随着离婚这一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问题也逐年增加。由此,我通过该次调查报告初步的调查和分析了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调查显示,一、在认为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94.4%人为有影响,5.6%认为没有影响,由此可看出绝大部分的离异父母认为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但

又迫于种种原因,从而不得不给孩子带来这些不良的影响。二、在是否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心理问题时,近54%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父母的离异等因素造成家庭的不完整使得他们悲哀、愤怒甚至反叛的心理,而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这种家庭会让他们感到孤单、寂寞、无助。在此问题中只有近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存在心理问题,38%的认为只有少部分存在。三、有近63%的被调查者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家庭健康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首先,许多父母认为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单亲父母的心理变异,“过分保护”或“重养轻教”,使得孩子失去自我;其次,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压力比其他孩子大,主要来自残缺不全的家庭本身,父母离异或丧偶是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而不管离异或丧偶,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心理打击或折磨;最后,孩子的心理压力不容易找到正确的宣泄渠道,有些被调查者(老师)认为对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宣泄是很重要的,只有将心中的不愉快发泄出来,才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四、在你认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哪些心理问题时,抑郁孤独有72%,没有安全感有64%,放任逆反有63%,情绪压抑有61%,怯懦自卑有56%,多疑、嫉妒有47%,厌学渺茫有36%,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又容易受到同学们有意无意的歧视,很容易出现自我心理封闭、自卑、忧郁、冷漠,甚至厌恶与他人接触。同时,自卑感又往往与强烈的自尊心相伴,极具反抗性,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言行,会马上反抗。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提出的建议,即使明知是正确的

我国单亲家庭孩子特点

我国单亲家庭孩子特点、表现及其家庭教育策略探究甲子教育机构老师推荐文章1、单亲家庭概念的界定和比率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夫妻离异或某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而因为离婚率的增加造成的单亲家庭又是近年来的主要原因,少量的是因为父亲或母亲故去。随着离婚率的每年递增,单亲家庭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我校现在的九年级(1)班,就有一半的家庭属于这样的情况,经过之前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他班级、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此类现状。据北京某报记者在海淀区永定路中学采访了解到,这所学校初中年级的每个班几乎都有5到8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学生比例接近20%。前段时间在《现代家庭报》上看到一个报道说,A校德育处最近对该校父母离异的学生进行了一番较全面的调查。A校在校学生2300人,其中父母离异者13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3%。实际上,单亲家庭在国外也很普遍。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单亲家庭孩子占孩子总数的20.6%;在英国,1/3的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可见,单亲家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比率居高不下,在离婚率较高的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等地,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由此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单亲家庭的大致类型与基本特点 2.1母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我国的单亲家庭多由母亲与孩子组成,这类单亲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由单亲母亲支撑的单亲家庭,构成中国单亲家庭的主体。单亲母亲家庭成长的孩子由于母亲常常过分呵护,过分干涉,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适应力差。这种性格常常会产生暴力倾向,出现激情暴力。 2.2单亲父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由于单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惩罚型居多,所以单亲父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往往酿成暴力事件。正是上述情况,单亲父亲和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在老师的眼中,大致情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上面提到的A校,通过对这133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之中表现不好、成绩低劣者55人,占总数的41.9%;在校表现可以、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者共34人,占25%;其余44人,基本上可以跟班,属于不优不劣之类。同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教育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对孩子太溺爱,一种是完全忽略了孩子。3、单亲家庭教育出现的主要现象与误区毋庸讳言,单亲家庭的家长们在生活、情感、心灵、舆论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远比健全家庭的家长大得多。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带来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巨大创伤,加之思想、道德、人格、学业上的深远影响,而后者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这种情况常常伴随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无辜”情况的发生——孩子的“遭罪”。于是,就直接出现了单亲家庭教育出现的主要现象、误区与分析:3.1过度呵护。这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孩子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所替代。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孩子的过分依赖心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同时,这样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小皇帝”,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还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古人说“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在许多的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学生疼爱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现为溺爱、放任、包庇甚至纵容,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孩子犯罪的温床。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制造者、培植者。3.2谁也不管。这种教育在43.32%的单亲家庭中存在。就是父母双方相互推卸教育孩子的职责,谁也不管子女,或者委托孩子的祖辈代为管教,自己却没有尽到义务,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对孩子的一切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的结果是,在其父母离婚时就已形成了“爸妈不要我了!”的“原始”印象。如果对孩子不给予一定的关怀,那么,孩子又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的错误直觉。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孩子造成的将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孩子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如此管教方式,给孩子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给学生犯罪创设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互联网作为媒体,集数据开放性、知识密集性、信息全面性、查找方便性等多种优点于一身,成为大学生认知自然、开阔眼界、储备知识的重要平台。在充分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也存在着各种不利的影响,使我们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对近年来网络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状况进行总结,试对大学生在学习中对互联网依赖程度进行探析。 关键字:网络大学生学习影响 前言: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系统的高速发展、广泛运用和日益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育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网络环境下个性化、虚拟化、协作化的自主学习行为,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学习行为,是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新形式。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规

律,促进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正文: 一、研究背景 网络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文化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和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网给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中国在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等文章中对中国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综合来说,得出的结果如下:综合起来看,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关联的影响有积极的,更有消极的。这与大学生接收信息的特点有关。大学生在接收网络信息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好奇心强。青年人喜爱感受新事物、新思想,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标新立异的学说往往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追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09学前(2)邵冰青00915517 国内外学着对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做了很多研究。幼儿自身特点、家庭、教师的特点以及幼儿和教师的互动环境都影响着师幼关系的形成。 一、与幼儿相关的影响因素 幼儿作为互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家庭的特点影响着互动的形成。研究表明,开朗、外向、行为积极地幼儿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Fein,Gariboldi,Boni(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气质内向或是外向直接关系着他们和老师的互动情况。Brophy,Good认为,教师会格外关心那些与自己亲近的幼儿,而这些幼儿多是积极行动,成绩优异,能够表现自己的孩子。除了幼儿自身的气质外,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影响着互动的结果。Erickson,Pianta(1989)指出,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依恋情况,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影响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二、与老师相关的影响因素 师幼关系还受到教师自身的特征,教师的教育观念等地影响。Rimm-kaufman(2002)的研究显示,教师对儿童的敏感反应是与儿童在课堂的积极调节紧密相关的,并且儿童与更敏感的老师进行互动比与不太敏感的老师互动显示出更多的主动行为。此外,奉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老师更能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Kagan,Smith(1988)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奉行“儿童中心”的教师比奉行“教师中心”的教师进行互动的时间更长,频次更多,对幼儿行为更为敏感。 三、与互动环境相关的影响因素 国外新进研究表明,班额的大小会对师幼互动发生影响。Rimm-kaufman(2002)研究显示,初期被划分为勇敢的儿童在班额较大的课堂中更容易出现拒绝任务的行为,更可能讲话,更可能向教师提出请求。Blatchford(2003)研究显示,在小班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为流畅,更富有个性化,但在大班教学中,幼儿更可能与同伴进行互动,而与老师互动减少。此外,幼儿园处于的环境中的噪音,卫生情况也对师幼互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贾克(2000)研究表明,幼儿园处于的地区往往噪音级别很高,容易影响幼儿的情绪,老师也更易产生怠倦感。

试述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试述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 学校:目录 论文摘要 (2) 一、离异式单亲家庭的现状 (3) (一)离异式单亲家庭的概念 (3) (二)离异式单亲家庭的主要存在形式 (3) 二、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表现 (3) (一)心理障碍 (4) (二)人际交往障碍 (4) (三)社会适应能力差 (5) 三、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问题产生的原因 (5) (一)个人方面 (5) (二)不完整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影响 (5) (三)学校教育单一化片面化 (6) (四)传统的社会价值取向给离异家庭子女造成负担 (7) 1

四、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解决对策 (7) (一)营造温情的家庭氛围 (7) (二)学校教育因人而异 (8) (三)单亲子女学习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 (8) (四)全社会应加大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关注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试述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由于社会变迁,人口流动性增加;传统婚姻观转变,家庭功能外移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逐年攀升,单亲家庭不断涌现,离异单亲子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离异式单亲家庭的子女为研究对象,重在探讨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因家庭破裂,情感挫伤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主张发掘潜能,增强个人的自我修复。以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对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缺失进行“代偿”。给予他们精神抚慰,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关键词:离异;单亲家庭;问题;对策

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环境改变,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对家庭的稳定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①“据统计,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普遍上升,近五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65%。去年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的同时,196万多对夫妻劳燕分飞。中国离婚率连续七年递增。”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数量已有数百万之多。家庭离异对子女打击巨大,造成的心理伤害长时间无法复原。由此引发的一连串“不良反应”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 离异式单亲家庭的子女,在情感上极其脆弱。由于父母离婚前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家庭矛盾日益激化,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往往使得夫妻双方忽略子女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婚姻关系解除过程中,父母在财产、子女抚养权等问题上的不当处理,不可避免的又将给子女的身心带来负担。家庭正式解体后,子女更要面对父母离异家庭破碎的事实,被动适应新的家庭关系。经历家庭的种种变革而不能及时、正确的应对和调整,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很可能出现不安、焦虑、敏感、自闭等心理特征,或是外显为某些偏差行为。例如:逃学,打架斗殴,无法融入集体。此外,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可能造成子女对于性别角色的认识模糊,阻碍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离异家庭的特殊状态所带来的夫妻迁怒,父母再婚,家庭重组等问题也会对子女造成间断性的“二次伤害”。这些都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未来人生的走向。家庭矛盾激化导致家庭解体的悲剧无法挽回,但是如何将对子女的伤害降到最低,更好的构建他们身边的支持系统,以学校和社会弥补家庭解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离异式单亲家庭的现状 (一)离异式单亲家庭的概念 单亲家庭主要有丧偶式和离异式两种。单亲家庭主要指(核心家庭)由于死亡或离异只剩下夫妻中的一方与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离异式单亲家庭指的就是后者。由于夫妻双方感情破裂离异后,其中的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所组成的家庭。 (二)离异式单亲家庭存在的主要形式 夫妻双方因感情破裂,协议离婚,子女的监护权将由法院根据双方的经济情况和家庭环境将未成年子女判给一方,另一方有抚养义务。据此,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主要分为随父生①《我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青少年初恋年龄降低》,人民网2012年9月29日,转引自《人民日报》。 3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 例 主讲:许建华时间:2005.8.13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对孩子教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付出也是极大的。可是,同样是家庭教育,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有的父母能够使子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为家庭也为自我写下光辉的人生篇章,甚至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光点;有的父母却由于教子无方,使子女终生碌碌无为,断送了子女美好的前途,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甚至出现家庭悲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怎样顺应孩子的天性,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孩子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概莫能外。教师如同父母,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方式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换句话说,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如果在教育的问题上不分具体情况,不对症下药,效果会适得其反;

相反,如果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可行的方法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方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显著。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一: 学生:李同学(男) 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的母亲;生重病的外婆;患小儿麻痹症的舅舅 家庭情况:收入很低,居住环境老城厢;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因而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该生特征:心事重重,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一直位于班级中等水平徘徊,没有大的起色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小孩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有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试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表明,通货膨胀是与市场经济共生的一种现象。其基本内涵是货币价值不同程度的下跌、货币购买力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财务会计的编制和计量的基本前提是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或者基本稳定。因此,在通货膨胀下就会动摇会计计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影响企业所有者对财务状况和真实经营成果的认知。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财务和管理决策。本文主要就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计量的不良影响.真实反映企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讨论,以及有助于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认识.。 一、我国研究现状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余艳琴(1995)认为:通货膨胀问题是困扰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共同问题之一。我国通货膨胀除了以抑制、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外,还有其特殊性。就是无明显周期性,是从隐蔽性转化为公开性。 王自力(2008)认为:从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逻辑来看,尽管我国目前爬行式通货膨胀仍将可能持续一两年的时间,但最多形成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发展成加速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由于我国的货币扩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因此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加快,将能有效减轻基础货币被动投入压力,缓解流动性过剩格局,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 易宪容(2007)认为: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因为,农业不仅与通货膨胀的权力源最远,而且在整个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门。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二)通货膨产生的原因 徐瑞娥(2009)认为: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产生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失衡,是经济结构矛盾引发的经济总量矛盾。首先,资本收益和劳动力薪酬的要素价格不合理,不仅导致了居民收入率水平较低,也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次,居民收入率较低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造成了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与国内资金过剩和产能过剩的矛盾。再次,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导致我国必须通过扩大出口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既增大了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又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后,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早前有些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规划分析,但如今经济已经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加剧,其波动情况值得关注,并且在美联储启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和各国竞相压低本国汇率的外部情况下,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到了漩涡中心。因此基于“后危机时代”这个大背景,本文的论述对今后把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早前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地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置于“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对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人民币汇率、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理论的文献期刊。

1 后危机时代 1.1后危机时代的概念 所谓后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就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开始缓慢复苏。主要世界组织和预测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乐观,连续几次上调预测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1月26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3,9%,高于该组织2009年10月预计的3.1%;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会继续加速增长,预计增幅,预计增幅为4.3%,也高于上次预计的4.2%。其中,2010年美国增长2.7%,欧元区增长1.0%,日本增长1.7%。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10.0%,印度增长7.7%,巴西增长4.7%,俄罗斯增长4.0%。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好于预期的复苏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平稳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报告中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2.1%和6.0%,2011年增速将达到2.4%和6.3%。 1.2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是世界市场比危机之前变得更加拥挤。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后会提高储蓄,减少消费。 二是新兴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将有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美国、西欧经济不会衰退或者负增长,但会有一段时间的零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势头强劲,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印度明年要达到9%,拉美国家明年会有5%左右的增长。 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体经济。金融永远是和风险相联系的,过去片面强调金融,过度依赖金融。现在各国开始认识到,要积极保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才是经济的基础。

单亲家庭对孩子影响调查报告

单亲家庭对孩子影响调查报告 课题确立依据: 单亲家庭是时下社会热点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现有亿个家庭,全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孩子,并且每年以50万到60万的数量递增。 我们选取单亲家庭问题的一点——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进行调查。这一问题是单亲家庭问题中研究较多的,但研究结果存在很多分歧。我们希望以复旦大学学生这一特定人群为抽样对象,了解复旦的学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复旦的单亲家庭学生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本课题的抽样对象选择复旦大学学生,是受到了时间与自身能力的局限。因此本调查结果具有针对性、特殊性与局限性,未必能反映最普遍规律,但能帮助我们了解到与自身更为贴近的结果。 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复旦大学范围内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小组进行了《单亲家庭对孩子影响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采取“设计调查问卷、简单调查法”的调研方法,通过电子邮件向复旦大学学生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主要内容包括单亲家庭学生认为单亲家庭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和非单亲家庭学生认为单亲家庭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两部分。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6份。其中单亲家庭学生6人,非单亲家庭学生90人。 以下是调查的主要结果。 一.总体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单亲家庭学生和非单亲家庭学生对同一问题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非单亲家庭学生普遍认为单亲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甚至比较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以消极为主。而单亲家庭学生则认为家庭环境对他们没什么影响或者这种影响说不清。对于是否产生消极或积极影响,单亲家庭学生也普遍认为说不清或没影响。 二.非单亲家庭学生意见 以下为针对非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你认为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各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注:总人数90)

单亲家庭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 现代社会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也就显得不那么奇怪了,但是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问题还是需要注意的,像孤独、渺茫、逆反、自卑等等,每个孩子都是或多或少会有的,如何帮助孩子正视这些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境呢? 单亲孩子的特殊心理现象 1、孤独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 2、渺茫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3、逆反 单亲孩子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4、自卑 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孩子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5、独尊型 这类孩子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有的孩子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孩子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

文献综述 (5)

文献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1.网络直播的概念及发展情况研究 网络直播概念的研究是绝大部分研究者在做与网络直播相关的研究的首要内容,有的研究者更是从当下的互联网、网络直播两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研究。虽然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的角度,方向的不同,对于网络直播给出的定义皆有所差异,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把信息传播与技术推广应用推向了更高的发展层次。也有研究者就网络直播的概念提出了以下观点: ①网络直播指的是以直播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视频服务类型。 ②网络直播是通过录屏工具或者手机在互联网平台上对表演、展示、互动等行为进行 实时呈现,是一种新兴的在线娱乐或服务方式。 而在网络直播发展情况方面的研究,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直播发端起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现场直播春晚,随后到2016年 Papi酱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到达了7435.1万人次的观看量,网络视频的发展重新定义了直播。同时有研究者就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观点: ①直播主体呈现多元化 ②直播内容由UGC向PGC转化 ③直播的平台化和服务化 ④直播平台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网络直播的特点分析 在网络直播特点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者研究得出网络直播有泛娱乐性,互动性,及时性,多样性以及媒体化这几方面的特点。而有的研究者则从传播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网络直播的特点 其研究得出: ①主播高度媒体化 ②目标受众明确,黏性较强 ③半碎片化观看 ④双向互动 ⑤弹幕文化

也有研究者从网络直播的整体现状着手分析其特点,得出以下结论: ①内容丰富,娱乐性强 ②目标受众明确,互动性强 ③主播多样化和媒体化,女性魅力强 3.网络直播的监督引导研究 由于网络直播门槛低的原因,诸多问题的出现让网络直播平台上的某些行为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很多研究者在网络直播的监督引导问题进行研究,不同的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提出的监督引导方法也不尽相同。 网络直播的监督引导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其中张旻在《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对网络直播现状与存在问题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从提高主播个人素养和完善政府监管这两个大方面对网络直播进行引导。而卢大振的《多管齐下破解网络直播监管难题》则着重从规范性的角度对网络直播的监督作用进行研究,其主要就网络直播监督的特点和网络直播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得出促进网络直播监督规范性的方法。 其中,在网络直播引导的措施方面,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在针对现如今良莠不齐的网络直播环境从法律监管,直播门槛,直播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4.关于网络直播中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的研究 以上有关网络直播研究涵盖了其特点,概念及发展情况以及监督引导,较为宽泛,接下来就对范围作进一步细化,探究一下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的信息流动性及互动性更强,极大地增强了人际交往的便捷性。大学生作为对新兴事物接受度很高的一个群体,对网络直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网络直播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陆思婷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从日常使用、心理感受、现实对比和利弊权衡等四个方面,系统地揭示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详细分析网络直播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魏婉秋表示,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模式,加强了人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分别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大学生之间由于网络直播的互动,加强社会交往行为,从而获得其他人的认同,进而实现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大学生的人际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018年5月西部皮革理论与研究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陈园园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 摘要: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总 结国内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从影响企业创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文献。 关键词:企业创新;宏观因素;微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10 -0051 -02 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 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 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 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1宏观因素 蔡竞和董艳(2016)使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各 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在2005年- 2007年的数据,对区域银行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是否会产生影 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对企业的 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 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史宇鹏和顾全林(2013)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 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对微观企业中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 现,公司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的程度会对公司的研发活动产生较 强的抑制作用,而且通过调查与查处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负面影 响。另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不同公司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 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会更大;高竞争 行业的企业也是。 王文春和荣昭(2014)利用1999 -2007年间35个大中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新产品的产量和X&D 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房价上涨越快,那么本土企业创新的 趋势就越弱。 吴超鹏和唐莳(2016)对中国各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的不同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 表明:如果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那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研究的产出和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通过降低研发溢出损失以及减轻外部融资约束 着两种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的。 倪骁然和朱玉杰(2016)发现,加强劳动保护可以使企业的创 新创新活动增加。他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基准,建立了双重差异模型。结果显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 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同时,企业的创新产出也显著 增加。另外,本文的结论在创新需求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 在民营企业中更为突出。 苏依依和周长辉(2008)吸收和整合了企业行为论与组织生态 学这两个理论,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 用。首先,从企业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来看,集群预期为集群公司提 供了绩效评估的基准,这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创新决策。其次,从 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集群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将影响集群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同时,他们实证分析 了基于2002 -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的数据。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低于集群预期,集群企业采用高强度研发的可能性较大。 林炜(2013)运用内生增长模型以及知识生产函数来分析了劳 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对公司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他利用1998 -2007 年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计算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对 于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弹性系数。结果发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劳动 力成本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 张峰等(2016)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 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是否会对企业创新决策产 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部门的存在以及其灰色竞争行为确 实会阻碍正规企业的自主创新,促使正规企业转向模仿。但与此同 时,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非正规竞争的抑制 作用在监管较严的地区更为严重,而在资源丰富或知识产权保护较 强的地区并不是很严重。 江轩宇(2016)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和深化我国政府 分权改革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地方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对企业创新 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与企业创新呈现出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政府分权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创新能 力。另外,减轻政策负担,增加创新资源,放宽工资控制,增加创 新意愿等措施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方法。 2&观因 王姝勋等(2017)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重查分法,检验 了2006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采用期权激励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激励这一措施增加了公司的专利产量,而且增幅高达30/。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以及 期权行权期较长的公司中更加显著。 余琰和李怡宗(2016)分析了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 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内从事高息委托贷款 使公司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资水平降低了,同时,未来营业利 润资产收益率较以前更低,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变得更高。 周黎安和罗凯(2005)运用1985年至199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 数据,研究了中国企业规模和创新的地域差别问题。结果发现,在 中国,企业规模能够对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关系在非 国有 业更显著。这表明 业 与 业 的关系 立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简单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并不能保证公司 能够 。 鞠晓生等(2013)利用1998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 现,由于存在较高的调整成本和比较 (下转第53页) 作者简介:陈园园(1994-),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管理学硕士在读,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