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作者:————————————————————————————————日期: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②修辞手法(辞格、修辞格):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③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想象、联想、烘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

一、表达方式

中国古典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纵观历年高考,描写、抒情是其中的考查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我们将这部分内容放到“表现手法”中进行介绍。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朝发白帝城》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杜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

3.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

感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类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目吟留别》李白)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李白)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第,怎得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李清照

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

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行即兴》李华)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柳永)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2.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多见于咏物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石灰吟》于谦)

龚自珍《病梅馆记》、周敦颐《爱莲说》、

刘禹锡《陋室铭》等散文都是用了托物言志

的手法。

二、修辞手法

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中常常运用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互文、叠词等修辞方法。修辞格本来是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十分熟悉,但是,由于用于诗词中的修辞格更灵活、更巧妙、更形象、更丰富、更具有艺术性,因而也就增加了识别鉴赏的困难。

1.夸张

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2.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刘攽《雨后池上》)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3.比拟(拟人、拟物)

把甲事物模拟做乙事物来写。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是拟人,把人当作事物来写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是拟物。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4.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并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5.反语

就是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抒怀》)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

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曹雪芹《红楼梦·西江月》)

6.互文

在诗文中,拆开一个完整的意思,放在前后两处表达,以求内涵的扩充和升华,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是为互文,也叫“互文见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7.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注: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8.叠音

双声叠音,增强音韵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凄凄。

(李清照《声声慢》)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反复

减字木兰花春词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乞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同字重复间隔使用,错落有致,音调明快。加强对“春”的渲染,别有一番情趣。

9.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谐音双关、语意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10.反问

也叫反诘。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11.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12.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对比较,是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13 通感

自由调动各种感官并使他们相通,给人以无穷尽的联想。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各种修辞主要的表达效果

比喻:使描写之物形象可感、具体生动。

对比:在比较中鲜明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

拟人:形象生动、使物有人之情态。

映衬:使被衬托的事物特征更加鲜明。

夸张:更强烈的再现事物,表达情感。

通感:自由调动各种感官并使他们相通,给人以无穷尽的联想。

各种修辞主要的表达效果

?用典:寄意含蓄,讽喻悠远。

?互文:文句内容相互补充,扩展语句内容,使意义丰满。?反复:形成错落有致的音节,给人以音乐之美,在内容上起强调突出、渲染氛围的作用。

三、表现手法

在一首诗中,“表达技巧”的使用显得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表达技巧”常常最关键、最重要;高考中,“表达技巧”的考查“设点”较多、“考频”较高

借景抒情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托物言志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借物喻人

?咏柳

?曾巩

?乱条尤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喻理于景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

?堂堂溪水出前村。

1 联想与想象

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2.衬托与烘托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绝句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用典

在诗歌中运用古代的素材。

忆昔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描写的主要手法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写的主要手法

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约客

描写方法:虚与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梦中、梦醒虚实结合,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已老的境况

描写方法:动与静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歌主要的艺术手法

(一)表达方式:叙事、抒情、议论、描写

(二)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烘托、渲染、用典、双关(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

(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即事说理、借古讽今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复习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

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 “一般来说,诗歌阅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可称为‘再现与还原’式阅读,指鉴赏对象所创造的形象、意境在鉴赏者心中的映现,这种映现以还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主要目的。”“另一种可称为‘开拓与发挥’式阅读,这种阅读以‘读出自己’为终极目的。指鉴赏者利用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对作品的意味产生更新的,更深层的看法,从而呈现阅读的多元。”1现将2010年到2018年新课标高考卷的考察重点做一个统计: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总要求。《考试大纲》在这一总要求之后又逐渐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鉴赏形象类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分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和第三人称刻画的形象。

1.指认意象 ①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品味意象 品味意象是指分析意象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3.再现情景 再现情景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①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二)鉴赏语言类 一般来说,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使用——炼字、赏析诗句;二是语言特色——风格 1.炼字 如07年卷的试题《溪亭》的第二问: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2.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不同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答题思路:在答题时,常常用四字词语来概括,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解说语言特色,最后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的四字有: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平实质朴、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壮美华丽等。(三)鉴赏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是所采取的特殊的艺术手法。 一、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在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第一节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2、借物抒情 (1)定义及举例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基本概念: (二)考试重心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 (1)定义(虚实的内涵) (2)“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 2、动静结合 (1)基本概念 (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4、细节描写 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7、白描 8、疏密 9、诗中有画: 二、议论 三、记叙 第二节:修辞手法 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 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 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 十、列锦 (一)定义 (二)作用(艺术效果) 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十一、迭字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二、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总结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一、关于送别诗 1.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 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 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 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

诗词鉴赏课程总结

华北科技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公共选修课 课程总结 姓名:徐婷超考核成绩: 选修课程:诗词鉴赏任课教师:张晓东 所在系部:管理专业班级:会计B102 评语: 诗词鉴赏课程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电视作品中的古代诗词一、电视剧《卧薪尝胆》插曲: 小雅·南有嘉鱼----诗经 南有嘉鱼,烝(zhēng)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kàn)。 南有樛(jīu)木,甘瓠(hù)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zhuī),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前两章均以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宛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诗处于和睦、融洽欢愉的气氛中。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覆咏叹,是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以加强这一氛围的形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表现了鱼儿在水中轻轻摆动鳍尾,往来翕忽,怡然自得的场景。读者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鱼乐,人亦乐,二者交相感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此诗表现的宾主无间的感情,读起来不免单调,也不厚重。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笔锋一扬,将读者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为读者描绘了另一场景: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风过处,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端庄的气度;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后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情态。对此良辰美景,又有琼浆佳肴,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缓缓地将一群翩飞的鹁鸠送入读者的眼帘,也把读者从神游的境界拉回酒席。佳宾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酒兴愈浓,情致愈高,你斟我饮言笑晏晏。望着那群鹁鸠,听着咕咕的鸣叫声,也许有的客人已开始商量打猎的事情了。这就隐含着宴饮后的射礼。用笔曲折,别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宾主之间和乐美好的感情。 诗是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绘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形态。起初是营造气氛,随着酒筵的渐进,酒兴渐浓,宾客也渐趋热情奔放,人们的视线也随之渐高。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兴中有比,赋比结合的手法。在章法、句式上,不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诗最末一句添了两个虚词,延长了诗句,便于歌者深情缓唱、抒发感情,同时也使诗看起来不呆板,显得余味不绝。 因为在《卧薪尝胆》剧中是越国人演唱,所以特地用浙江方言中的绍兴话演绎,让人想起那时候的吴越方言,颇有一番风情。吴音软语,分外动听。 通过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陈道明饰演的勾践宴客时的那派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总结专题2011

诗歌鉴赏总结专题(2011.5) 一.考点 二.命题 (一)内容方面的命题 1.人物形象? 如:《塞下曲》: 三戍渔阳再渡辽,騂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括出)的将军形象。 又如: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②。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③。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陆鸿渐形象?作品从哪两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隐士形象。 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他的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他的潇洒疏放。 2.描绘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境特点用词?描绘意象务必全。 意境特点用词: 静的方面:恬静、幽静、宁谧 空间方面:雄浑壮阔、高远、旷远、空阔 色彩:萧瑟、凄清、冷清、冷寂、荒凉、苦寒、苍凉、绚丽、清丽、淡雅、优美如《湖寺清明夜遣怀》“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请简要赏析。(审题) 描绘了一幅凄清旷远的月夜将图:旷野上空飘着将要下雨的云,月亮在云层若隐若现,沙洲上的鸟儿鸣叫着飞向遥远的天际。 (“赏析”可加一句: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烘托了诗人凄凉愁苦的心情——写法及作用)

3.概括主要内容? 梳理圈点仔细,不遗漏(可根据分值判断有几点,一般至少三个层面) 蒋捷《浪淘沙重九》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 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 “意忡忡”的原因有哪些?(3分) 秋景伤人前程渺茫孤独漂泊思念亲人 (二)情感方面的命题 1.概括主要情感?(南京一模二模) 梳理圈点仔细,不遗漏(可根据分值判断有几点,一般至少三个层面) 表达规范,用情感表达的词(对…的什么感情) 湖寺清明夜遣怀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与效果。 第一节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就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 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后两句就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就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瞧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此类诗瞧似句句写景,却就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就是写景,也全就是写情。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②以哀景写哀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以乐景衬哀情 例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谢浑《谢亭送别》)【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④以哀景写乐情 例1: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总结篇)

总结篇古代诗歌鉴赏之规范答题 古诗鉴赏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要求: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 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要求: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3.分析表达 效果(具体)。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 强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 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 .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④根据景物的特点,描写可分为动静、虚实、明暗(昼夜)、点面等。 a .动静结合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b .虚实结合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中的虚景就为“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为“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对比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c .明暗结合比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映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最全汇总(9个“套路”+9种常见情感+20篇诗词鉴赏)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

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 三、知识回顾 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 四、真题体验 1、考向一——表达方式 (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3分) (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 题干信息我的解读 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 少应该有两种 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 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 (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 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秋原人外闲:远离喧嚣人群,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空阔,是静景。

最新-校本课程《英语诗歌鉴赏》总结

2017-2018校本课程《英语诗歌鉴赏》总结 本学年开设的《英语诗歌鉴赏》是英语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对英语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提高英语阅读和鉴赏水平,并且了解每个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经典诗歌作品。本课程内容涵盖英语诗歌的基本知识教授和训练,英语诗歌格律、分类、风格、诗人诗作等的介绍和阅读鉴赏,诗歌诵读和翻译,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培养等内容。本课程可适应不同层次的高中学生对于英语文学,尤其是诗歌这一重要的文学门类的学习和研究的需求。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回归生活即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使受教育者去感受并建构生活世界中那种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著名语言教育家王蔷教授也提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涉及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是有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的人,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因此教育必须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的需要。”可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具有一种力量。可以激发人的动机、热情、创造性和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传授受教育者.并配合环境熏陶,使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和做学问成功的功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养得以提高。 用诗歌教学。陶冶审美情操。诗歌是语言的极致.英语诗中有朗朗上口的韵律。有跳跃的词汇,诵读时。抑扬顿挫,似在音韵中舞蹈,妙趣横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背诵一些原版的英语诗,并注意督促检查。这不仅可以增加英语语感。而且可以进一步感受语言的美感。 通过一学年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基本了解各个时期的英语国家的重要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能够联系各个时代批评性地认识和分析诗歌作品,形成独立理解和鉴赏英语诗歌的能力、可以自如地翻译和仿写一些风格的英语诗歌、养成阅读英文原文文学作品的意识、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基本掌握一些比较文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意识应用于实践,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XX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①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 ③渲染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还无晴。】B语意双关

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Ⅰ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Ⅱ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2.审题答题规范:细辨析、巧回答 “细辨析”指在审题时要仔细辨析意象类试题与意境类试题。意象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有:①请找出××(意象)。②××(意象)蕴含什么样的情感?③××意象在诗中有何作用?意境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有:①请概括诗中描绘的景象(画面)。②××(句、联、片、全篇)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③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巧回答”指针对这两类题巧妙地回答。意象类题应是怎么问怎么答。(详见后面的“微点突破”)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