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节科学观察讲义

教学目的:

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知识罗列:

一、用心观察,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我们的指纹

1.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

不同手指的指纹可能不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有什么变化?

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变大。

3.选择个其中的一个手指(如中指),用红色印泥将那个手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白纸上,

并将自己的指纹与同桌的指纹印相比较是否相同?

不同的人的指纹不同。

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

二、拓展观察力,我们利用感观观察事物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有时会产生错觉。因此,在实

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三、观察结果的记录和整理

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观察鸡蛋沉浮的实验

实验步骤:

1.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2.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的溶解;

实验现象

1、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______深入水底_______

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鸡蛋会慢慢上浮,最后浮在水面

为什么加入一定量食盐后鸡蛋会上浮?

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

思考:生鸡蛋浸入白醋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浙教版课后练习:

1、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__ _ ___。用____ __能将微小的物体

放大,用___ _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 _ ___和___ ___。

3、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 )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的观察蜗牛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l00米的时间

4、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

A.扩大观察范围 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延长观察过程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要有规范性 B.使用工具可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

C.观察实验现象往往要借助仪器 D.用显微镜可观察遥远的天体

6、下列有关观察或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B.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C.如所测数据与实际不符合,可修改所测数据

D.做实验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7、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少刻度尺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少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观察

D.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8、在试管的使用过程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在拿试管时要拿试管的上部,不可大把抓 B.加热液体时不可固定加热试管底部

C.加热液体时可擦干后直接加热 D.加热试管时要将试管的外部擦干

9、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 。(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答案:

1、观察实验

2、观察力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现象数据

3、C

4、A

5、D

6、C

7、D

8、B

9、②③①④①③②④

第3节 科学观察

第3节科学观察 学校七()班姓名组别 一、课前尝试 1、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__ _ ___。用____ __能将微小的物 体放大,用___ _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 ___ ___和___ ___。 二、新知尝试 1、用心观察 尝试一:观察我们的指纹 (1)看看你的十个手指的指纹,它们的纹路是否相同?。 (2)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清晰程度有什么变化?。 (2)周围的几个同学合作,用红色印泥将左手大拇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纸上,比较这几个指纹印,它们完全相同吗?。你认为全班同学指纹相同吗?。 (3)利用上述结论,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你能举例说明吗? 思考:单凭感官观察总是可靠吗? 尝试二:(1)观察课本图1-33,两条横着的直线看起来是笔直的吗?。用直尺验证一下你的判断。 (2)观察课本图1-34,图中是螺旋还是同心圆?。用直尺验证一下你的判断。2、拓展观察力 思考:为什么要借助实验仪器和工具 (1)我们在上面两个观察中,为了确定我们的判断是否准确,使用了什么工具?。 有时,实验仪器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2)你认识课本图1-36和1-37的实验仪器吗?请填写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图1-36 ;作用。 图1-37 ;作用。 这些实验仪器对我们的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的范围。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和等方法。 4、观察与实验 尝试三:(1)对A-硫酸铜 B-氢氧化钠 C-氯化铁 D-碳酸钠四种溶液相互滴加,观察现 象并记入表1-5. (2)说出图1-40中各种实验器具的名称和用途。仔细观察老师在“鸡蛋放入溶液里的实验”中实验操作动作,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1-6中。 三、同步尝试

幼儿园观察法教案科学

幼儿园观察法教案科学 【篇一: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活动】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活动 新民中心幼儿园王雨 2014.9.17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科学领域的教育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科学逻辑思维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教育内容上来分,科学领域不仅仅指科学,而且还包含了数学。其中科学是一种理性 的思维方式,通过科学教育可以使幼儿正确认识周围世界(包括自 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更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探究心 和求知欲。所以,抓好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在幼 儿园担任科学教师有一个学期了,我就如何开展好幼儿园的科学活 动谈谈我的想法。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钻研教材和了解 学生。 ①、钻研教材 幼儿园科学教材较其他阶段科学教材有其独有的特点,它涉及很多 自然科学,内容十分广泛,大部分内容又都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 日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去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 以根据幼儿园教材的特点结合幼儿生活环境,通过幼儿身边熟悉的 事物,让幼儿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②、了解学生 有些教师课前没有事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开展科学活动时会 遇到一系列的困扰。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年龄段为3 —6岁的孩子,处于该年龄段的孩子好学、好问。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材 施教,让幼儿在好奇心和科学兴趣的引导下,运用自身的感知器官 主动探索发现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二、选择好活动方法 开展科学活动的方法有操作法、观察法、实验法、游戏法、讲演 法等。其中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最常用的方法是操作法和观察法。①、操作法 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 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操作中,幼儿感知了事物的特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 教案

第1节物质的构成 一、目标导航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 《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第三节科学观察

南市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3节《科学观察》第1课时学历案 主备:马老师审核:胡老师班级:_______ 姓名: _______ 2015年9月【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熟悉科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3、知道人的感官对事物判断的局限,知道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课前预学】 1、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和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通过进一步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 2、观察指纹 (1)看看你的十个手指的指纹,它们的纹路是否相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与肉眼直接观察相比较,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与清晰程度有什么变化?。 (3)请你周围的人,用红色印泥将左手大拇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纸上,比较这几个指纹印,它们完全相同吗?。你认为我们每个人指纹相同吗?。 (4)利用上述结论,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你能举例说明吗? 3、我们的观察总是可靠吗? (1)观察课本图1-33,两条横着的直线看起来是笔直的吗?。用直尺验证一下你的判断。 (2)观察课本图1-34,图中是螺旋还是同心圆?。用圆规验证一下你的判断。(3)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并对事物作出判断一定可靠吗? 4、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请举例说明。(书p14) 5、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和等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例如,在前面观察指纹的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是;在使用酒精灯的活动中,我们用的是。 下表1-3(p15)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一些观测数据,比较这些数据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①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②八大行星中,围绕太阳转得最快的是,最慢的是。 海王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地球上的年。 6、科学研究中,人们在观察一些现象后,往往不满足于停留在只进行观察上,而想知道这些现象是否会反复出现,以及其中的道理。为此,人们需要进行,并进一步设计各种实验,从中总结出普遍的规律。 教师演示实验p16液体的混合,p17鸡蛋放在溶液里的实验。

1.3科学观察教案04

第三节科学观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要排除环境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实验中规范操作科学仪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掌握科学观察的流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观察需要用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并尝试用科学观察的方法全面认识事物。 二、教学过程 一、科学观察 (一)、用心观察 师:今天我准备了很多杯饮料和大家分享。由于数量有限,我想把它们给刚才洗过手的同学。 生踊跃举手 师:大家先别急着尝。我先来示范一下该怎么尝,呆会儿大家就按照我的方法去尝。 演示:将中指沾了一下饮料,然后将食指放入口中,露出微笑。 师:什么味道? 生:酸酸甜甜的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 师:刚才,老师在尝味道的时候是把中指放入,但是放进嘴里的却是食指。 板书:观察。 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观察,特别是用心观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刚才已经尝过它的味道是酸酸甜甜的,那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颜色是。。闻起来。。 师:观察不仅仅指用眼去看,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皮肤的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这样才能达到对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实际上,很多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 PPT介绍:伦琴射线的发现 (二)、观察需要借助工具 师:那是不是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能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吗? flash:眼见一定为实吗? 问:图中都是直线吗?你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 问:。。。。 师:我们的观察为什么会产生失误? 生:人的感官可观察事物,但具有局限性,有时会使我们产生错觉。 师:我们的眼睛有事不能准确判断事物,那是否能看到所有的事物? 生:不是。细菌 师:太小的生物,比如细菌等微生物,我们看不到,还有哪些?太大的?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2细胞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发现的过程; 2.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 3.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 4.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5.识别动植物细胞;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但对于细胞如何维持正常的生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些微观的话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动植物的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对应的功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开篇】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很爱思考科学的问题。那么现在他有几个科学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一下。他看到身边的石头、树木、还有他这个人,他就在想三者石头、树、人有什么区别? 【学生可能回答】石头是非生物,树和人是生物,树是植物,人是动物··· 【教师升华问题】那么请你说出生物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师总结】我们能够用生物的特征来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教师继续提问】人是动物,树是植物,那么动物和植物形态各异,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生命活动的特征都大同小异。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呢?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结构上思考来下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的联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动物和植物属于生物,生物基本特征中的一点:具有严谨的结构,一般都有构成。 活动2【讲授】2、深入学习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细胞,首先是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教师讲解】人类很早之前就对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了。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受到观察条件和工具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的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查阅下课文,最早用工具发现了细胞。 【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165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最先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塞的切片,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它绘制成这张显微图,他把这些小室成为“细胞”,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所谓的细胞其实只是细胞壁。 在胡克发现细胞后的两百年间,科学家用显微镜广泛观察和研究了各种生物。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春天的植物》教案1

观察春天的植物 自然观察活动:植物的变化 今天我来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权当是研讨活动。 一、研讨目的 本次研讨活动,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观察? 把孩子的视角引导到对大自然事物的关注上去。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在感受自然的过程中,爱上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 2.园子里光秃秃的,有什么变化可观察? 只要去关注变化,必然要有一个过程;既然是过程,必然有一个起点;既然有起点,那么任何时机都可以作为观察的起点——我们让孩子观察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慢慢经历、感受花木从现在光秃秃的样子一直到花红柳绿的变化过程。所以,现在的“光秃秃”,正好是观察活动最好的起点,光秃秃就是这次观察的重点。 3.如何观察“光秃秃”? (1)只要是事物,必有可观察的地方;光秃秃的事物也有可观察的地方;我们就让孩子来观察周围的光秃秃——现在的光秃秃和冬天的光秃秃是不同的——这个光秃秃里有生机——这个光秃秃是会变化的光秃秃。 (2)教师要有目的地锁定几个对象,并对资源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4.锁定的观察对象有哪些?为什么? (1)柳树、桃树、紫薇、贴梗海棠、草地 (2)首先,这几样资源的变化非常明显。虽然变化是连续的,但是又有明显的节点变化。 其次,这些是孩子常见的,而且这些资源相对集中在一起; 5.重点的观察节点有哪些? 柳树——发嫩芽——长花穗儿、开花——飘絮——叶子长大、变成深绿。 桃树——光秃秃——长出瘦弱花苞——花苞一点一点长大——开放——花落——长小桃子——小桃子慢慢长大 紫薇——光秃秃——长叶子——长花苞——花开(花期很长) 贴梗海棠——瘦弱花苞、嫩芽——长大、花开(花期长) 草地——光秃秃——新芽萌芽——变绿 6.观察跨越时间? 柳树——发嫩芽——长花穗儿、开花——飘絮——叶子长大、变成深绿:1—1.5个月。 桃树——光秃秃——长出瘦弱花苞——花苞一点一点长大——开放——花落——长小桃子——小桃子慢慢长大:2个月—3个月 紫薇——光秃秃——长叶子——长花苞——花开(花期很长)—:3—4个月 贴梗海棠——瘦弱花苞、嫩芽——长大、花开(花期长):1个月左右 草地——光秃秃——新芽萌芽——变绿:1个月左右 7.活动重点做好的事情: (1)资源的把握—— ●园子资源的了解:柳树、贴梗海棠、桃树已经长出了芽苞;紫薇是纯粹的光秃秃;草地有几丛根部有了绿意,大部分的草根没有动静。 ●对所涉及资源的信息都进行了收集、了解——网络;侯校长:生物专家。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

科学上册《科学 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 教学课题: 1.4科学测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微小物体的测量 教学辅助:

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 计思想: 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3分钟 新课引入 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 测量的定义

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 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 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 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 教师讲授 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 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 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 课堂小结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科学观察同步测试(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科学观察同步测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的选择不恰当的是() A.观察蜗牛时用放大镜B.现察面包霉菌菌落时用显微镜C.观察月球时用天文望运镜D.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用显微镜 2.仅凭肉眼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观察时我们会借助工具。下列有关借助工具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B.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C.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3.某向学通过测定脉搏跳动获得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得出提高运动强度会导致心跳加快的结论。下列能支持该结论的一组数据是() A.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 次,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70 次 B.甲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60 次,甲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30 次 C.乙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20 次,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90 次 D.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 次,丁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15 次 4.下列测量中属于借助仪器帮助我们作出准确判断的是() A.用手摸发烧病人的额头B.用手掂球的轻重 C.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D.用手表了解时间 5.下列不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A.用手摸桌子的光滑度B.用刻度尺测科学书的长和宽 C.用天平称物体质量D.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体温 6.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 7.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实验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 8.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下落,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9.科学老师在做“乒乓球实验”时,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然后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课前活动: 同学们,我们已经用显微镜观察过一些生物的细胞,我这里有一个生物标本,哪个同学愿意上来,使用老师的这架显微镜来观察一下?请你汇报观察到的标本情况。(叶表皮细胞、血液细胞)你们的桌上也有一片生物标本,请你也来观察一下,能顺利观察到的请坐端正。 使用显微镜比较熟练,相信你们在这节课里会有更多的发现。那么,我们开始上课了,好吗?上课! 一、引入课题(3分)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板书: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这是一杯水,我是从一个小池塘里取来的,你认为这杯水中可能会有生命吗?(根据回答板书:水中的微生物) 2.大家的桌上也有同样的一杯水,用肉眼观察一下,你能不能看到微生物。 3.太小,所以我们的肉眼观察不清楚,今天我们要用显微镜观察,你对今天的观察活动有什么样的期待? 二、制作玻片(7分) 1、显微镜有了,水有了,可以观察了吗?哦,要制作成玻片标本,临时自作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称作临时装片。(副板书:装片) 2、这是课本中介绍装片的制作的三幅图,你能看懂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2.老师有一段小朋友制作装片的情境,大家可以看一下。 4.对制作装片还有问题吗?请每位同学独立制作一片,材料在实验盒里,坐端正表示你已经完成了。 三、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第一次观察)(12分) 1.都完成装片制作了,那我们就要开始观察了,观察要有目的,这是我们的实验记录单,请看观察要求(课件出示,学生朗读) 2、记录单在盒子里,观察到微生物了请举手示意,比比哪个小组找到的微生物种类最多!开始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吧! 3.差不多了吗?要开始交流了。哪一组先来展示你们的发现?还有哪一组想把自己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来,拿上你们的装片和记录单。(板书:草履虫、鼓藻)其他组还发现了什么微生物?四、讨论微生物的生命特征。(9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节科学观察讲义 教学目的: 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知识罗列: 一、用心观察,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我们的指纹 1.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 不同手指的指纹可能不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有什么变化? 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变大。 3.选择个其中的一个手指(如中指),用红色印泥将那个手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白纸上, 并将自己的指纹与同桌的指纹印相比较是否相同? 不同的人的指纹不同。 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 二、拓展观察力,我们利用感观观察事物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有时会产生错觉。因此,在实 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三、观察结果的记录和整理 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观察鸡蛋沉浮的实验 实验步骤: 1.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2.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的溶解; 实验现象 1、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______深入水底_______ 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鸡蛋会慢慢上浮,最后浮在水面 为什么加入一定量食盐后鸡蛋会上浮? 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 思考:生鸡蛋浸入白醋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6 观察云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6 观察云教案教学设计 6.观察云 【教材简析】 《观察云》一课需要到室外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因此教师可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时间,最好选择晴天或云团清晰的多云天气。 观察云的活动是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标准。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在观察天空中的云时,应按照这个标准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对云进行分类的活动,是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气象学家区分积云、层云和卷云的方法,思考气象学家是按什么来给云分类的。判断当天天空中出现了哪几种云,并提醒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天气日历”上记录观察到的云的类型。 【学情分析】 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从第1课开始,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的同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他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一定对天空中云的多少、形状等产生兴趣,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一段时间内的观察对云的形状和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

第1章 第3节 科学观察

第3节科学观察 A知识清单聚焦教材) 1.__观察__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做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__仪器__和__工具__。 3.人们直接用感官的观察叫__直接观察__,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__间接观察__。 B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著名的科学家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了电流能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他的最初发现来源于(C) A.实验B.调查 C.观察D.阅读 2.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B) A.玻璃棒B.温度计 C.放大镜D.显微镜 3.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观察结果绘制如图,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C) 第3题图 A.文字描述法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D.以上都不是 4.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D) A.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空 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D.用耳朵听声音 5.下列观察属于定量观察的是(A) A.科学课本长度为25.80 cm B.100 m赛跑中,张华比李兴跑得快 C.烧杯是圆柱形的 D.夏天比冬天热 6.下列选项中需要用到测量工具的是(B) A.观察一个西瓜是否成熟 B.观察一瓶白酒的体积与质量 C.观察一辆汽车的形状 D.观察一箱优质苹果的颜色

7.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用__电子显微镜__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__天文望远镜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__现象__和__所测数据__。 8.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②③④__;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①⑤⑥⑦⑧__。(均填序号) C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9.下列关于指纹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左、右手食指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 B.放大镜离手指距离不同,指纹图像的大小也不同 C.放大镜离手指越近,指纹图像越大 D.用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方向与实际相反 10.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D)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1.2018·湖州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条件。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观察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C)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 12.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小红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科学书本的宽度;③在生物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其中属于定量观察的是__①②④__,属于定性观察的是__③⑤__。(均填序号) 13.观察如图所示中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哪个大?__乙环的内圈大__。再动动脑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__使用刻度尺测量等__。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人的直觉有时是不可靠的,要借助工具等的帮助来进行正确的判断。 第13题图 14.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爱动脑筋的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的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版)小学科学教案动植物的观察.doc

小学科学《动植物的观察》教案 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1):运用感知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 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2):通过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让学生体会到,科 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器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 学生的观察手段。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用观察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找出不 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 的概念。 教学器材:校园中的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大树的图片。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 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 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 1 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说出声源的概念;2.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快慢不同,并能进行判断与比较;5.知道回音的产生原理,能够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l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小物体发声活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声音的产生原理;2.通过实验现象,推测总结出声音传播的条件;3.通过类比水波的方法,建立声波模型,生动形象地认识声音是以疏密相间的波传播;4.通过自学的方式,读图了解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 5.通过习题的练习,独立思考,提炼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的方法;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树立辩证的观念和批判的精神;2.通过学习,培养图片分析能力,树立良好的科学习惯;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l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利用声音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重点: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难点:能够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教学准备:PPT、水缸、2个铁块、电铃装置、土电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聆听]各种声音[引入]各种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板书:2.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原因[活动]你能利用身边的物使它们发出声音吗?T:你发现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吗?按住后出现什么现象?S: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按住后声音就没了。T:这说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体验]声带的振动发声[观察]《音叉振动》,我们听

大班科学观察类教案

大班科学观察类教案

大班科学观察类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精选汇编)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 基础闯关全练 1.(2019浙江嘉兴秀洲高照实验学校月考)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用鼻子闻气体的味道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2.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3.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4.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 ) A.完成观察任务B.得到观察结果 C.延长观察时间D.扩大观察范围 5.(2019浙江台州书生中学期中)如表所示是任思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他气体 78 21 0.03 0.07 0.9 空气中的气 体/% 78 16 4 1.1 0.9 呼出的气体 /% A.文字描述法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D.以上都不对 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呈紫黑色(这种颜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的蚕卵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 组别 A B C 蚕卵数1000 1000 800 培养温度16℃20℃30℃ 培养湿度75% 75% 75% 孵化出蚕蚁所需天数10 9 8 孵化率90% 98% 68% (1)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_________。 (2)这个实验的方案存在什么问题?请指出并加以纠正。 7.(2019浙江杭州信达外国语学校月考)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B.实验C.观察D.阅读

最新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第3节 科学观察知识点练习五十五

最新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知识点练习 五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拓展观察力”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克服了感官的局限性,开拓了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下列科学实例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段的是( ) A、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来观察遥远的天体 B、用显微镜来观察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 C、用高速摄像机来研究运动极快、肉眼无法辨清的运动过程 D、用地球仪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哪种仪器可以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 A、秒表 B、天平 C、望远镜 D、三角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直接判断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 B、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测量中属于借助仪器帮助我们作出准确判断的是( ) A、用手摸发烧病人的额头 B、用手掂球的轻重 C、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 D、用手表了解时间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做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在蚕豆种子的子叶上滴上碘液,两组同学分别观察到“变蓝”和“不变蓝”两种不同的现象,他们纠结着该记录哪个观察结果。你支持的做法是( ) A、记录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B、都记录“变蓝和不变蓝” C、根据老师说的结果记录“不变蓝” D、去网上查,记录权威网站上的观点 【答案】:

专题1.3 科学观察(解析版)

2019-2020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 第1章科学入门 1.3科学观察 ◆要点1 科学观察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借助于工具和仪器的观察叫做间接观察。(2)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定性观察是只需较粗略地知道物体一般性质的观察;定量观察是较精确、需知道具体数据的观察。 (3)观察的步骤:一看(即看现象);二找(即找观察到的现象中的规律);三定(即确定规律成立的条件)。 ◆要点2 拓展观察力 (1)用天文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很远的物体,如观测遥远的星体。 (2)用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的物体,如观察血细胞。 (3)用频闪照相机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肉眼看不清的运动极快的物体,如拍摄物体运动时的照片。 ◆要点3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常见的观察记录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 ◆要点4 观察与实验 我们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认真地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观察和实验是密不可分的,是科学研究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手段。 Δ基础题系列 ◆1.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地观察蜗牛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100米的时间 【答案】C 【解析】观察是有一定目的的活动,而不是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2.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A.阅读 B.实验 C.观察 D.调查 【答案】C 【解析】观察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3.(三门校级期中)下列研究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课题第3节科学观察日期 一、引入新课 观察(observation )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需要观察和实验认真、严密的论证,我们要怎样观察? 二、用心观察 观察要仔细、准确,用心观察。 三、拓展观察力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一定为实吗? 讨论、小组之间可以交流。学生可能会有各种想法和事例,也有的会结合书本上的事例进行说明。 感官有时并不可靠,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使用仪器更为精确地测量。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引起更为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既然眼见的不一定是真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观察事物呢? 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并提出哪些仪器能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总结科学仪器的作用。 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还要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因此,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往往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 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观察记录方法如何运用? 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观察指纹的活动中,采用描述性记录法;在使用酒精灯的活动中,我们用的是表格记录法。 五、观察与实验 怎么从偶尔的现象,发现科学规律? 创造反复观察的条件。科学研究中,人们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往往不满足于停留在只进行观察上,而更想知道这些现象是否会反复出现,以及其中的道理。为此,人们需要进行反复观察和精确测量,并进一步设计各种实验,从中总结出普遍的规律。 科学实验(experiment)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例如,化学反应实验中会产生变色、爆炸、气泡、沉淀等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认真地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 活动:观察记录四种溶液的变化现象:颜色、沉淀、气泡等。 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然后通过认真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活动:鸡蛋的沉与浮现象记录。(水中逐渐加入食盐) 六、新课小结:观察的要求、拓展、实验。 七、作业:A P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