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王尔德童话及其唯美主义 -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网

论王尔德童话及其唯美主义 -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网

论王尔德童话及其唯美主义 -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网
论王尔德童话及其唯美主义 -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网

论王尔德童话及其唯美主义

奥斯卡·王尔德的名字是和19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唯美主义运动牢牢地拴在一起的。长期以来,人们把王尔德的生活方式、思想理论和文学创作当作解剖唯美主义的标本。同时,由于人们对唯美主义的评价一直存有争议,对王尔德的为人、理论和创作也始终毁誉不一。

然而,有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这就是王尔德的童话作品,自问世以来,整整一个世纪,一直受到不同倾向、不同观点的人们一致赞赏而享有世界性的盛誉,似乎从未有过

大的非议和责难!

王尔德一生只写过9篇短篇童话,集为薄薄两卷,分两次出版:第一卷《快乐王子》出版于1888年,收入《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5篇;第二卷《石榴之家》出版于1891年,收入《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星孩》4篇。王尔德本人对自己的童话曾经坦率地表示过满意,称童话集《石榴之家》是一卷“美丽的故事”。康斯坦司·王尔德也不止一次说过,童话是她丈夫写得最好的作品1。近百年来的月旦家们也一直在重复着这样的评价:“童话是王尔德作品里最受欢迎的”,“在英文中找不出来能够跟它们相比的童话。”2

至于更具体的赞誉则是从多种角度和不同层面发出的。人们几乎一致肯定王尔德童话的想象奇妙和文字精美:佩特高度评价王尔德童话的“机敏”、“美和柔情”,赞扬王尔德童话是“用散文写成的小诗”,“字字珠玑”,“通篇都可以看到地道的英语和精巧的笔触”3。英格列比说,王尔德的童话“表现得精妙绝伦,丰富的想象给每篇故事都装饰了珠玉。作者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每句话都是经过熟思以后写出来的,但同时都有自发的动人力量。”4周作人则说:“王尔德的《石榴之家》与《幸福王子》两卷书纯粹是诗人的诗……。他的特色据我看来是在于他丰丽的词藻和精神的机警。”5人们在肯定王尔德童话的文字技巧和想象艺术的同时,也赞扬了童话的思想情感:英格列比说,王尔德的童话有着和“对于美的爱”并行不悖的“对于人类的爱”。亨特生则认为,王尔德的“这九篇童话都是空想的童话,中间贯穿着敏感而美丽的社会哀怜,恰如几幅绵绣镶嵌的织物,用一根深红的线牢牢地缀成一帖。”6谢拉尔德还指出:“它们中间贯穿着一种微妙的哲学,一种对社会的控诉,一种为着无产者的呼吁,这使得《快乐王子》和《石榴之家》成了控告现社会制度的两张真正的公诉状。”7这样一来,可以说是对王尔德童话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都作出了全面的肯定的评价了。

那么,王尔德童话倒底和他的唯美主义思想理论有没有联系呢?一触及唯美主义这根敏感的神经,歧见也就出现了。尽管人们一致赞赏王尔德的童话,但是由于他们对唯美主义所持的观点不同,就有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王尔德的童话是突破唯美主义的。他们认为“唯美主义”即“颓废主义”,是“反现实主义、反民主”的。而“王尔德利用童话所特有的善与恶直接冲突的方法,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贪婪和自私,并拿普通人的未受冷酷的念头污染和构成人类关系真正的美的真诚感情和眷恋来与之对比。”因而王尔德的“优秀的童话和他的短篇小说一样,无疑是超出颓废主义文学范围之外的。”8换句话说,王尔德的童话已经不是唯美主义文学理论所能解释的了。

另一种看法则恰恰相反,赵景深认为“唯美主义并不是厌世主义。写实主义主张艺术要人生化,他(王尔德)却主张人生要艺术化,虽是立论不同,究竟都是离不开人生的。王尔德并没有弃绝人世,他不过是嫉恨社会一般虚伪的人,所以他主张这主义,就是另造美的世界,有了美,真善爱也就同时能够实现。他对于纯真的人和物仍是非常爱的。那么他与社会表同情,便不得说他是与他的唯美主义有冲突了。”9这是说,童话中的社会和人生的主题又是和唯美主义相统一的。

以上两种极端的看法,其分歧显然并不在王尔德童话本身,而在对于唯美主义的臧否不一:对唯美主义持否定态度的,认为他的童话是超出唯美主义的;反之,对唯美主义有所肯定的,则认为他的童话是体现了唯美主义的。

茅盾似乎比较折衷,他认为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是讽刺的短篇童话,很富于社会的同情,而仍不失其唯美主义的本色。”10茅盾没有把“社会的同情”和“唯美主义”混为一谈,但指出在王尔德的童话里这两者兼而有之。这种看法在我国现代以来相当长的时期里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到了新时期,当人们对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进行再评价时,依然有人持相类似的观点,如杨江柱在他的论文《王尔德的创作与唯美主义》中也认为王尔德的童话“充满内在的矛盾:既有‘对于现社会制度的严正控诉’,又贯穿着唯美主义思想”,这就是说:“王尔德是矛盾的,他不赞成作家对自己描绘的一切作出道德的评价,但他的童话却诉说人间的不平和苦难,谴责造成这种苦难的社会制度,他的谴责燃烧着诗人的激情。”11这种看法,并不承认王尔德童话已经突破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但以为在王尔德的童话中批判精神与唯美主义是两回事,是矛盾的并存。

然而,王尔德对现社会制度的批判态度,与他的唯美主义思想,果真是两回事,是矛盾的吗?不。我以为王尔德的批判精神,非但与他的唯美主义不冲突,而且恰恰是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不容忽视的应有之义。

当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来评价历史人物时,切莫置历史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于不顾。19世纪末期的英国,正处于所谓的“维多利亚盛世”,其实那是一个方生未死的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时代。垂死而疯狂的政治高压和空前突破的科学进步,对传统的生活结构和秩序产生了双重冲击,在英国到处弥漫着一种世纪末的悲哀,文化知识界人士普遍地处于一种焦灼和混乱的心态之中,他们一方面感受到了资产阶级的腐朽、庸俗,另一方面又找不到拯救时代和解脱自己的出路。王尔德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生存环境中将唯美主义作为自己反叛现实和正统思想、对抗资产阶级庸俗人生的旗帜。就其出发点和动因而言,王尔德与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人道主义立场并无二致,即憎恶资本主义制下的丑恶的社会现实,同情下层社会的苦难民众和弱小人物。应该说,这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不容忽视的实质性的一个方面内容。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是:王尔德与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不同,他为解决世纪末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开出了一个近乎天真幼稚的药方,这就是把“改造社会的理想寄托于所谓美的追求。以‘装饰美’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以‘艺术美’来批判社会,影响人生。”12他认为“并非时代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时代”,而人需要有自由发展的个性和自觉完美的灵魂,人需要有“自我意识”,要敢于“思想”,在批判的同时进行自觉创造,批判是“创造精神的实质”,“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二者是一体的。”13应该说这正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的基本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作家的王尔德,他那种充满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自我意识”(“思想”、:梦想”、“沉思默想”)为他的艺术美的创造带来独特的新意和活力;而童话,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潮流的一支,以其纯美独异的自由幻想的文体特征,恰恰为他张扬唯美主义文艺主张提供了最为理想的实验基地。也许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胡愈之说:王尔德“那种奇美的想象,怪异的天才,不可思议的魔力,唯有诗和童话中,最来得明显,所以我们要研究唯美主义的王尔德,切不可不看他的诗和童话咧!”14

不错,王尔德的童话创作和他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应忽视这样一个事实:王尔德出版第二个童话集《石榴之家》的时间,正是他的具有纲领性的唯美主义理论著作《批评家也是文艺家》和被人们普遍称作他的唯美主义代表作长篇小说《道林·葛雷的画像》出版的1891年。这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艺创作生涯中的鼎盛时期。

至此,我们可以进入王尔德童话,来具体地看看王尔德究竟是怎样表现他的唯美主义的了。

首先,从童话的取材中,

童话不能没有幻想。没有奇丽丰富的幻想,也就没有优美隽妙的童话。然而,幻想也因作家而异,也有不同的艺术个性。如果说安徒生童话的部分作品(特别是后期作品)具有小说化的倾向,其幻想往往由现实的幻觉和生活情节、人物性格的夸张构成,给人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感觉;那么王尔德童话却在整体上给人以超乎现实的空灵感和神秘感。而形成这样一种独异的艺术美感的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则是王尔德与众不同的取材原则和幻想指向。他既然以为现实社会充塞着丑恶,也就理所当然地要避开现实来选取童话题材。他明确地表示:“每一个艺术家所应避免的两件事,是形式的现代性和主题的现代性。”他解释说,“对我们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人来说,除了我们的世纪以外,任何一个世纪都是一个适当的艺术题材。”15他认为“伟大的艺术家们(从荷马和埃斯库罗斯,到莎士比亚和济慈)并不直接从生活而是从神话、传说,与古代故事中寻求主题”16,这几乎成了他童话取材的信条。王尔德的次子费文·霍兰在《王尔德童话集·跋》中说:“要全面评价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必须记住两个事实。首先,他的祖先差不多都是爱尔兰人;其次,他基本上一生倾向具有中世纪特点和神秘主义色彩的罗马天主教。爱尔兰人相信(或者说愿意相信)他们国家的神话传说,他们也忠于自己国家的宗教,尽管这与他们的父母所信奉的宗教不一定一致。因此,我们在奥斯卡·王尔德的故事中,看到的是历来激励着爱尔兰诗人的民间传说与宗教热情的混合。”17这从王尔德的出身及生存环境透露了他的童话题材来源,而又与他的唯美主义理论相一致。他把美张扬到极致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想象力的意义。他说,“艺术放弃了它的想象力的媒介时,也就放弃了一切。”他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心灵的产物,“她发明,她想象,她做梦,她在自己和现实之间保持着不可侵入的栅栏”。18于是,那些远离现实社会的题材天地,也就成了他驰骋想象力的最好场所。

我们在王尔德所有的童话中看到了这一特征。王尔德善于把一些古老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蓝本,按照他的唯美主义的哲学观念,进行重新创造。此时,他的怪异的幻想天才便得到了尽情的发挥。《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最能说明这一点。凡人和美人鱼的爱情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古老的民间传说题材,属于水域空间和陆地空间之间生命关系的艺术原型。安徒生也写过它,但在王尔德的笔下,却成了一个全新的构思。王尔德凭借自己独特的幻想,让故事在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之间展开,这完全是一场心灵的冲突和搏斗,是一个善与恶、美与丑激烈交锋的历程。最后以毁灭的形式将美升华成为一种痛苦的“精神价值”。不难看出,这个童话在题材来源和幻想指向上是地地道道的唯美主义表现。它借助于古老的民间传说题材,而又通过幻想形式来展示一种心灵的褒贬,一种批判和创造的自由精神。在这里,人间社会(尽管也是用幻想形式折射出来的)总是充满欺诈、凶险、丑恶的,它通过打鱼人的灵魂的行为和经历来展现;只有那个作者精心创造出来的与人间社会生死对抗的虚幻世界才是绝美的王国,它存在于海底,存在于打鱼人和美人鱼的爱情里。

虚幻世界和人间社会的对立,形成一种美和丑、善和恶的比照。这在王尔德童话中是一种普遍的存在,而且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存在。现实主义的评论家们,往往只看到王尔德童话揭露并批判人间社会丑恶的一面,而忽视或割裂了幻想中创造美和颂扬美的一面。

“对王尔德来说,诗人的幻想王国,是一个居住着绝美生灵的王国。”王尔德的次子这样说,“对美的热爱是王尔德生活的一贯宗旨,无论心灵还是肉体的丑恶都使他感到恐怖和痛苦。”19这对王尔德的童话可谓是准确而明晰的概括。美是王尔德童话竭力张扬的主题,它与丑恶相比较相对抗而存在。无论是《快尔王子》、《自私的巨人》,还是《星孩》,它们的主人公都是美的化身、美的象征载体,然而这些童话人物都有一个自我完善的经历,即心灵净化的过程。快乐王子活着时,住在“无愁宫”里,有着外表的美和内心的欢乐;死后变成铸像,立在城市中心广场高圆柱的顶端,因看够了全城的“一切丑恶和穷苦”,所以虽有外表的美,内心却是痛苦和忧郁的;当他把装饰自己外表美的宝石、纯金给了穷苦人,外表美破坏了,但心灵却闪发出美丽的光芒,因而成了可以进入天堂的“最珍贵的东西”。同样,巨人由自私而变为

博爱,以及伴随着他的这一转变的是花园由萧索的冬天变为美丽的春天,这也是心灵净化的过程。而星孩则更强调外在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人的外形竟随着他心灵的变化而变化,一张美丽的面孔应该意味着一颗美丽的心灵。

总之,在王尔德的童话里,真正的美是属于心灵的。他强调美是心灵的产物,而任何美的事物,其最高形式又必然是心灵美,或者叫做精神美。这种精神美其实是一种以善为内容的审美评价,即纯真的爱和同情、自我牺牲精神、造福人类的理想等等,因而具有至高无上的“精神价值”。不仅如此,由于宗教意识的参与,在王尔德的童话里,这种具有至高无上的“精神价值”的心灵美,必然是通向上帝的;美一旦成为心灵的最高境界的象征,便是“与神的契合”。这一点,我们只要读读《快乐王子》、《自私的巨人》、《少年国王》诸篇便会深信不疑。快乐王子和他的信使燕子在为穷苦人做了好事之后终于进入天国永远陪伴上帝;巨人改变了自私行为,与孩子们同乐之后,上帝也派小天使来接他去天堂;而少年国王因觉悟到不应把自己的欢乐建筑在穷人痛苦之上,而得到神灵的恩赐和庇护……。至于王尔德为什么像一个布道士那样,在他的童话里不厌其烦地颂扬“天国”和“上帝”,我们只要回味一下上文所引的他的次子费文·霍兰提供的那段背景资料,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于王尔德恪守他的唯美主义思想原则来塑造他的童话人物,用批判精神和自我意识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童话人物的自我完善,因此我们总是可以在他的童话里看到心灵净化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磨难,从而形成王尔德童话独特的美学风格,这是一种富于优美诗意而又悲凉忧郁的风格。

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对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进行社会学的扬弃,历史地指出其得失;但是当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来评价王尔德的童话时,当我们看到他将天才的想象力尽情发挥,对丑恶现象进行淋漓尽致地嘲笑和鞭笞,从而将美张扬到极致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对他的童话的艺术风格表示由衷的叹服。

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固然与作家赋予他的作品的思想情感的含蕴密不可分,但又不能不看到作家运用的艺术形式所起的作用。而艺术形式之美,恰恰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所大事声张的旨趣。王尔德反复强调,艺术的目的就是讲述“美而不真”的事物,他认为美和真是对立的,从而推论出“形式就是一切”,“从崇尚形式做起,艺术没有任何秘密不昭示出来。”他又认为这种高于一切的形式美是源于心灵的,“技巧实际就是人的个性。”20这样一来,他所说的形式美又是和心灵美相一致了。

从表现技巧上看,王尔德童话最常用的是对比和反复的艺术手法。不难看出,这正是显现美与丑、善与恶相比较相对抗,描述童话人物心灵净化、自我完善所需要的。我们在《自私的巨人》里看到了巨人由自私向博爱转变的对比叙述,同时也看到了花园景物由萧索而变得美丽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巨人心灵净化过程中客观环境由丑变美的相应的象征性。在《星孩》中,星孩外貌和心灵之间的三次对比描写(正比——反比——正比),把星孩心灵净化的三个过程展现得层次分明,步步趋向完美。而在《快乐王子》中,王子先后四次让燕子从自己身上取走宝石和纯金,施舍给穷苦平民,他的行为一次比一次让人感动,毁灭了自己,造福于他人,王子的人性的光辉也因此一次比一次闪耀得明亮。对比和反复的艺术手法,是民间故事的普通常见的手法,而在王尔德童话中被运用得那样天然无痕,恰到好处,仿佛不是借鉴和传承,而是本来就属于他所有。

抒情的笔调和丰丽的辞藻,则更是人们交口称赞王尔德童话的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诗和童话的本质相通,使得王尔德的艺术才华有了用武之地。他创造了充满诗情的童话意境,机敏智慧的语言描述,摇曳生姿的音韵节奏,都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我们在本文的开头便引用了佩特、英格列比、周作人等人的评价,《快乐王子集》的中文译者、语言大师巴金也曾表示过真诚的敬佩,他说:“二十年前我起过翻译英国诗人奥斯加·王尔德(1854—1900)的童话的念头。可是我始终不敢动笔。他那美丽完整的文体,尤其是他那富于音乐性的调子,我无

法忠实传达出来。他有丰丽的辞藻,而我自己用的字汇却是多么贫弱。”21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它的“美丽完整的文体”居然能赢得本国和世界各国文学行家们如此长久不衰的赞赏,这决不是没有原因的。笔者认为,这种文体形式上的精湛完美,与他的唯美主义的美学追求之间,显然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为艺术而艺术”也好,“形式就是一切”也好,尽管在立论上并非无懈可击,但王尔德对于艺术形式的创造精神和严谨态度,却是不可视而不见的。王尔德主张“主观显现”,追求“装饰”和“韵味”,毕竟给他带来了形式的创造和完美。

由是观之,我们完全有理由在艺术上对王尔德的童话作出整体性的评价:它是用美的金线编织而成的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彩锦!

王尔德的童话,和安徒生的童话一样,对我国“五四”儿童文学初创时期的童话创作有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在叶圣陶的童话创作中看得最为明显。叶圣陶在回顾自己“五四”时期创作童话的缘起时曾说:“我写童话,当然是受了西方的影响。五四前后,格林、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陆续介绍过来了。我是个小学教员,对这种适宜给儿童阅读的文学形式当然会注意,:在西方童话中,对叶圣陶当时创作产生最直接影响的是王尔德。这不仅可以从一开始所写的《小白船》、《梧桐子》、《鲤鱼的遇险》等诗一般美妙抒情的童话意境里感受到,而且还可以从《稻草人》的基本构思中看出来。笔者曾在一篇评价《稻草人》的文章中写道:

......我们不妨将作为童话集名的《稻草人》这篇代表作和王尔德的童话名篇《快乐王子》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惊人相似之处,首先是童话主人公形象:一个是立于城市广场高圆柱上面的塑像,一个是立于农村田野里的稻草人;其次是由于这两个童话形象都不能移动,只能通过他们的视野来展现人间现实的苦难,一个是城市穷人的惨状,一个是农村贫妇的悲剧;再次在情节结构上,快乐王子因一次又一次惨状的刺激,最后铅心碎裂,塑像拆除,而稻草人也因一次又一次目击的悲剧致使伤心倒地。所以,无论是童话形象、情节结构,还是所展示的社会主题,都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基本方面《稻草人》有着《快乐王子》的影子 (23)

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在中国现代童话史上具有开山之功,这是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界所普遍承认,而它所受王尔德童话的影响竟是如此之直接和深刻。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五四”儿童文学界对王尔德童话的推崇。

事实正是这样。早在1909年,周作人便开始向国内介绍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并列为他和鲁迅合译的《域外小说集》的篇首。此后,陈独秀、张闻天、汪馥泉、茅盾、赵景深、胡愈之、郑振铎、穆木天等都为翻译或评介王尔德童话做过工作,因而使王尔德童话成为我国读者最熟悉的西方童话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王尔德的童话是和他的唯美主义一起传入中国的,或者说王尔德的童话是作为他的唯美主义文艺实践的一部分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唯美主义在我国现代文化史的各个阶段所引起的反响各不相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批判和否定者居多,认为它是有害的“享乐主义”、“颓废思想”等等。但在“五四”时期情况有所不同。出于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启蒙的需要,“五四”文化思想界看重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批判精神、自我意识和人道思想,至于他的艺术主张其实是并不怎么留意的。因而,对他的童话的理解也多注重其中的社会同情和社会批判的意义;如何深入探究王尔德童话和唯美主义之间的艺术关系,其实并未展开。而从儿童文学和童话文体的视角来评价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童话的,更是少有问津者。只有周作人和赵景深,曾将王尔德和安徒生作过比较,指出文学童话的发展和变迁,认为安徒生还比较接近儿童,而王尔德则离儿童较远。周作人说,“安徒生童话的特点倘若是在‘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那么王尔德的特点可以说是在‘非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了。因此他的童话是诗人的,而非是儿童的文学,因为在近代文艺上童话只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内容尽多变化,如王尔德、孟代等的作品便是这文学的童话的最远的变化的一例了。”24赵景深的看法也大致相同,他说,“安徒生童话虽也注重思想,只不过有些处太玄美,儿童多不能领略其妙,至

于他表现思想的方法,却还是顾及儿童方面,用事实去推阐的多。他只将事实写得极真切,并不用任何深奥的话。王尔德表现他的思想方法却不同,已是事实和深奥的话并用了。”“有时还把不可捉摸的‘智慧’‘爱情’等等抽象的名词插在童话里,这是他们的不同处。”25周作人进一步总结说:“安徒生与王尔德的童话的差别,据我的意见,是在于纯朴与否。王尔德的作品无论是那一篇,总觉得很是漂亮,轻松,而且机警,读去极为愉快,但是有苦的回味,因为在他的童话里创造出来的不是‘第三的世界’,却只在现实上复了一层极薄的幕,几乎是透明的,所以还是成人的世界了。安徒生因了他异常的天性,能够复造出儿童的世界,但也只是很少数,他的多数作品大抵是属于第三的世界的,这可以说是超过成人与儿童的世界,也可以说是融和成人与儿童的世界。……王尔德比安徒生更多机智,但因此也就更少纯朴了。”26通过这样反复比较,他们找出了两位童话作家的差别,这至少让我们领悟文学童话到了王尔德这里已不只是儿童的宠物,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学的形式用来表现成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这显然已经触及王尔德童话的一个本质问题,就是说,王尔德的童话是他的唯美主义思想的实践的产物。他使用“深奥的话”、“‘智慧’‘爱情’等等抽象的名词”,来表现他的诗人的“精神的机警”(生命哲理)和“苦的回味”(社会哀怜),使得他的童话成了他的唯美主义思想的名符其实的艺术表现形式。关于这一问题,赵景深还特地例举了《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一篇,他认为这篇童话“里面所说的美的分比别的多”,“完全是幻想的美”,“他的主旨全在于表明他的唯美主义,实现他的唯美主义。”27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评论界对王尔德童话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我们有理由把王尔德童话称作唯美主义童话。因为它是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创作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得失和唯美主义的得失同在,离开唯美主义也就无法真正认识它的本质价值。当我们指出唯美主义的负面价值,指出唯美主义最后只能逃遁到虚妄的宗教里去时,自然不应忽视王尔德童话对美的毁灭的惋惜和悲叹以及浓重的宗教色彩;当我们批评唯美主义倒置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把形式美强调到虚玄的地步时,也不可无视王尔德童话中过多的深奥的玄理以及令少年儿童扫兴的抽象辞汇等。

其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童话的正面价值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对我们今天的童话创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比如充分发挥创作主体的创作性、能动性,尤其是重视想象和幻想在童话创作中的作用;又如开掘童话的对象主体的心灵层次的美质;再如重视童话表现手法、语言文字、音韵节奏等形式因素的作用……。所有这些对于提高童话的艺术品位,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1、3、17、19、参阅费文〃霍兰《很久很久以前……》(即《王尔德童话集〃跋》),见《世界文学》1980年第3期。

2、4、6、7、21、参见巴金《快乐王子集〃后记》。

5、9、10、14、27、参阅赵景深《童话家之王尔德》,见王泉根编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

8、引自苏联科学院高尔基研究所编的《英国文学史》(上)。

11、杨江柱《王尔德的创作与唯美主义》,见江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12、王列耀《“五四”前后中国人眼里的王尔德》,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13、16、20、王尔德《批评家也是文艺家》,见《英国作家论文学》。

15、18、王尔德《诺言的衰落》,见伍蠡甫主编的《西方古今文论选》。

22、叶圣陶《我和儿童文学》,见少年儿童出版社编的《我和儿童文学》。

23、黄云生《有开山之功,非典范之作》,见《儿童文学导报》1993年第2期。

24、周作人《王尔德童话》,见《自己的园地》。

25、26、赵景深、周作人《关于童话的讨论》,见王泉根编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

选》。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我们第二十一中学?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 索和研究,虽然经历了?千丝万缕?的辛苦,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现对两年 来实践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 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 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 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 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 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 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 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 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 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 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 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 辅相成。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五大历史潮流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五大历史潮流2015-11-21 19:07:39 说起文化产业,你可能并不会一下想到它的真正含义,而是冒出" 建设文化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用文化创意拉动经济",这些个新闻碎片,让许多人都觉得让"文化"这个词变了味道。 在中国文化里,有君子固穷的信仰,安贫乐道,不失节操。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形象就是一个贫病交加的艺术家在幻想中眺望着大海。正是这种信仰,让很多人对文化的产业化、商业化嗤之以鼻。 但在现实生活中,文化却从不曾真正与产业资本走得太远。文化是一种价值认同,属于精神的、宏观的、长远的和内涵的层面;资本当然也是一种价值的认同,但是属于物质的、微观的、现实的和技术的层面。但是,一切精神反映到物质上都不可避免地变为了消费品。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 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也许很多人觉得文化工业化很难想象,但纵观如今的第三产业: 教育、影视、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很大一部分都属于文化产业。技术和商业手段的进步带来的大规模复制生产,一方面为大众文化传播、消费和享受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利益的产出也激励了优质内容的涌现。所以,文化产业化是艺术与商业、技术的结合,社会是要发展的、艺术是要进步的、创造力是要被解放的,文化产业化并没有失了君子的节操。而我们也看到,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正式列入十八大报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项。 互联网+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再换挡" 如果说前几年是文化产业的"换挡期",那么如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扩散,则让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再换挡期"。在"互联网+"概念出现之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重新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2、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3、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

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4、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做起。有资料表明: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做诵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脑力得到舒解,加强记忆力,集中了注意力,平衡身心发展,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武,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境界,又可层楼更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先后开展,有地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时至今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民族经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考验而依然生机勃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都能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态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国学”所产生的文化张力永远能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

互联网企业文化

互联网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 精神 求实、进取、创新、服务 愿景 打造中国最有实效的全媒体营销服务平台 成为中国企业家圈子首选的全媒体营销服务商 使命 成就客户价值创造公司价值实现个人价值 经营理念 深耕中国,完善布局 坚持持续提升策划、研发、设计、销售、推广等能力,以最专业的团队为基准,最精诚的服务为宗旨,打造成一个专注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企业家圈子网络平台——电视媒体平台为核心的对外推广全媒体平台,为企业家提供线上线下的落地服务及资源、金融、项目对接支持,辅助中国的企业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成为珠三角地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推手。并以深圳为核心营地,以配套各个城市的网络服务为目标,业务逐步向全国拓展,实现公司既定的“深耕中国,完善布局”的发展战略规划。 管理理念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积极打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企业文化,厉行广开言路、勇于创新的执行团队思想,让顾客得到价值,让员工得到成长,让企业得到发展。 人才观

关爱员工关爱企业 员工设立五条保障线,通过能力得到施展、价值得到认可、待遇得到提高、未来得到规划、想法变为步伐的激励形式,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完善专业培训、情感关怀、困难排解等员工关爱系统,通过系列关爱平台的有效运转,营造"安康、稳定、发展"的和谐氛围。并长期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持续推进“1+1”的社会救助计划,用实际行动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公司简介 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始创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移动端软件平台的专业开发服务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领域,以核心技术为驱动力的移动软件开发的先锋企业,公司拥有专业的策划和技术开发团队,具有丰富的创意设计经验、领先的技术应用经验,从产品商业模式架构、产品策划、产品设计、技术实现都能全方位的精准操控。 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为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基于创新技术的微信平台开发、APP平台开发、各种手机软件等移动服务体系,致力于成为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和一流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是腾讯EC产品战略合作伙伴,是深圳市互联网技术应用协会副会长单位,万科集团年度服务商,华润集团年度服务商,京基集团年度服务商,华为集团二级服务商。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大家习惯所称「儿童读经」的事,「儿童读经」是大家最近讲惯的术语,其实就是儿童读书。不管称儿童读书、儿童读经,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也好,在我的看法,这个时代,尤其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国家,在近七、八十年来这个时代,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或者认为不合时宜,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此,我对大家推广的这个工作,就改个名称,叫做「儿童智慧开发-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这样一来,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甚么叫正名呢? 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先要弄清楚,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它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

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的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

互联网+时代文化科技创新-创意新特征

如果说前一阶段我们特别关注第三次工业革命,强调互联网思维、3D 打印,那么现在风靡全国的“互联网+”就是新的历史里程碑。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形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发展方向、新的可进入领域和新的发展方法与路径。那么,互联网新技术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在互联网+的最新态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发展?它所进一步升级换代的背景和环境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行业跨越、地域跨越、部门跨越和所有制跨越的? 新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我把它概括为“大、智、云、移、自,小、微、新、特、融”。所谓社会发展的“大、智、云、移、自”,是指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移 互联网+时代: 文化科技创新-创意新特征 金元浦 内容提要新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而互联网+则 全面推进了文化科技跨界融合的进程。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文化经济、文化创意、科文融合的新环境呈现出“大、智、云、移、自,小、微、新、特、融”等十大创新-创意新特征。所谓社会发展的“大、智、云、移、自”,就是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移动网、自媒体。所谓运营方式的“小、微、新、特、融”,就是小企业、微方式、新业态、酷特色、融思维。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网自媒体微方式 金元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访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00872本文为金元浦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文化产业伦理”(项目号14ZDB169)的中期成果,参见金元浦《数客,大数据时代文化创意经济的先行官》,见《福建论坛》2016年第2期;另参见《新常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与问题》,见《艺术百家》2016年2期。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报告(简单)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经典是指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尤其是那些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位居群经之首。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同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将诵读中华古诗文活动作为学校一项特色进行创建,符合现实背景。 当今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大潮冲击下,部分小学生过早地沾染上了诸多不良习气。精神空虚,沉迷网络,厌学情绪严重;自私自利自我意识严重;尊老爱幼、文明节俭等社会公德意识滑坡。这些问题使许多老师和家长处于迷茫无奈徘徊中。原因何在?因为现行教育中缺失了中国几千年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思想,口头上提出德育为本的方针,但实际上还是实行中考统考、高考统考等以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的策略,成绩大于素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把孔孟学说的教育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断层的局面。“教育为本,德育先行”成了一句空话。中华民族本是礼仪之邦,可如今孝敬父母、礼貌谦让这些传统美德却逐步被人们遗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学生从小没有受到圣贤的良好教育,本来善良的心灵也就受到各种污染,于是做出各种错事来。 二、课题的界定:

“互联网 ”给文化产业带来什么

“互联网+”给文化产业带来什么 核心提示: 互联网不仅激发了文化消费需求,还反过来推动了文化产品供给。 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生》中提出“互联网+”的新概念。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与多种行业结合产生了新的变化,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新契机。2014年,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产业的内在结构和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互联网+”将给文化产业生态带来哪些新变化?文化产业应如何抓住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互联网+文化”该如何“+”好? 服务升级:互联网激发文化消费意愿 2014年北京举办的第二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期间,主办方整合演出场所、电影院线、电商平台、知名书店,推出了低票价演出、电影展映、图书阅读、动漫游戏等诸多活动。两个月期间,累计消费金额达101.4亿元,消费者通过网络订票、文惠卡等方式获得的优惠低至5折。其中,网上惠民文

化消费季参与的网站数量增加到13家,电商公司围绕各类 文化产品和服务展开促销活动,引导市民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 从电子阅读的逐渐普及到剧场、影院的网络低价售票,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广泛深入到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购票、购书的优势一是快捷便利,二是价格便宜。”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金元浦指出,电商的发展不仅培养了新一代消费者网络购物的习惯,而且也使人们在知识、文化、艺术、美学等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激发起人们的文化消费意愿。 同时,互联网对于文化产品商业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互联网以其传播优势,正在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的营销渠道。在第一届互联网文化产业论坛上,北京合润德堂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飞提出,品牌和内容营销的方式是大势所趋。“例如《来自星星的你》,剧中的1DO多套衣服在电商都可以找到,理论上讲,上午看了,下午你在网上买了就可以穿上。”他说。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作为兼容性极强的主流平台,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可以和很多行业广泛合作。很多文化企业开始与互联网技术、电商结合,对接线下营销,进行线上线下的合作。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经理张元林指出,互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2007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2007年 1.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5940万台,上网用户约1.37亿人,网民数占全国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域名总数为4109020个,网站数约843000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约256696Mbps。 2.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3.2007年2月15日,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交易进行规范。 4.2007年2月28日,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平面媒体、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面向全国正式发行手机报,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与新闻传媒融合的标志性事件。 5.2007年5月开始,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TOM网、中华网等11家网站举办“网上大讲堂”活动,以网络视频授课、文字实录以及与网民互动交流等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截止到12月底,共举办330多期讲座,累计点击量突破1亿人次。 6.2007年6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确立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任务。 7.2007年6月1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正式开通,接入该平台的10家电子邮件运营企业的邮箱用户数占中国邮箱用户总数8成以上。 8.2007年7月,在中国股市热浪中号称“天下第一博客”的“带头大哥777”博主王晓被吉林警方刑事拘留,案件定性为“新型涉众型经济犯罪”。表现出博客产品的负面效应,同时也表现出社会舆论形成过程的新的复杂性。

互联网图片文化创意产业解读

互联网图片文化创意产业解读:小视觉大生意 新浪科技崔西 8 月 16 日晚,停牌半年的*ST 远东公布重组预案:拟向 17 名自然人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华夏视觉、汉华易美 100%股权,这也意味着首家互联网文化创意企业重预案顺利通过。通过 A 股借壳上市的华夏视觉、汉华易美估值总额达到 24.9 亿元。 预案公告后众多媒体都预测,远东股份将转型为一家专业从事视觉素材销售、并提供相关增值服务的互联网文化创意类上市公司。受到利好消息刺激,远东股份股价表现抢眼,呈现连续涨停的态势,一周连续五个一字涨停,周涨达 60.96%。 创意图像公司借壳上市,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市场领域。据新浪科技了解,华夏视觉、汉华易美其实是“视觉中国集团”旗下主要资产。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司,而“视觉素材”到底又是什么样的生意? 一图胜万言的价值 说起全世界哪张图片被浏览人次最多,答案肯定是微软 Windows XP 系统桌面的默认背景,这张照片是自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 Charles O’Rear 在 1996 年的摄影作品,摄于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诺马县索诺马谷。这张被全世界浏览最多次数的图片购买价格据说仅次于克林顿拥抱莱温斯基的图片价格,超过 4000 万美元。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8 年 8 月美国著名的明星布拉德皮特夫妇的双胞胎孩子照片通过全球最大的图片公司盖帝图像在全球竞价,最后美国 People 人物杂志以 1000 万美元的惊 人价格获得全球独家首发权。 新浪科技在获得的一份关于“视觉中国集团产品介绍”PPT 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 商业银行在其图库中选择一张长城图片用于其信用卡卡面的主图案。图片授权的价格竟然高达 20 多万人民币。 据业内人士介绍,企业客户将图片用于企业产品设计、推广、包装的商业用途时,根据图片使用的范畴、区域、时间以及是否独家等因素,每张图片价格往往高达数千元甚至上百万。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图片业人士告诉新浪科技,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位球迷拍到郭晶晶与霍启刚恋情公布后首次一起观看比赛的图片,汉华易美第一时间独家获得该图片,并以六位数的价格独家首发权授权给一家香港媒体。 小小的图片竟然能有数以亿计的商业机会? 其实图片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由来已久,早期的图片公司一般由摄影师成立,摄影师将拍摄好的照片经过底片拷贝复制,寄给全球的分销代理,并将图片印刷成图册提供给需要图片的用户,用户在图册中选择图片,图片商将复制的图片拷贝提供给客户用于印刷。整个过程成本高、手续繁琐。 图片行业在经历了底片时代、CD 时代最终过渡至数字互联网时代,随着数字网络时代的到来,图片成为最适合在互联网上传播乃至交易的数字产品。 在网络时代,图片、视频已经超越文字成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强势媒介。而终端移动化、信息碎片化、传播视觉化,这些媒体革命性变化让“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广告公司、媒体及商业机构在数字营销以及可视化传播方面,对图片、视频等视觉素材的需求剧增。 另一方面,便宜、高性能的数码相机、摄像机及视频编辑软件,使得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创造高质量的图片。 基于互联网的图像公司利用高科技的数据图库和高溢价能力牢牢把控着最顶级摄影师

儿童经典诵读

儿童读经,修身养性 全球“儿童读经”发起人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认为:人的一生要学的东西非常多,简单地可分为科学知识(如数理化等)与非科学知道(如美术音乐文学),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即“第一步懂了才教第二步”;而非科学知识的传授则要靠“耳濡目染,逐步提升”的方法来进行。 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话说“三岁定一生”,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0~13岁是他们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吸收能力像海绵一样强大。给他经典,他就会吸收于内心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他身上发酵,从此“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将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 一、各界支持人襄盛举 九位老人的《紧急呼吁》 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地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说,我认为,教儿童学古诗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一般人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如何能懂得古诗?这观念并不正确。以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 前言 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 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加速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的不可替代作用,高度重视并积极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与运用。中国政府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通过完善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信息网络工程、鼓励相关科技研发、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培育多元化信息通信服务市场主体等举措,不断推动中国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 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 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关系国家经济繁荣和发展,关系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关系国家主权、尊严和人民根本利益。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是中国政府的基本互联网政策。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管理互联网,致力于营造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构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联网。 中国政府将不断完善互联网发展与管理政策,使其更加符合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内在规律及客观需要。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十分注重借鉴各国发展与管理互联网的有益经验,并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促进世界互联网的繁荣发展。 发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旨在介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情况,说明中国政府关于互联网的基本政策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基本观点,帮助公众和国际社会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真实状况。

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重新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2、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3、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4、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做起。有资料表明:13 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做诵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脑力得到舒解,加强记忆力,集中了注意力,平衡身心发展,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武,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境界,又可层楼更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先后开展,有地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时至今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民族经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考验而依然生机勃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都能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态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国学”所产生的文化张力永远能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又有了“寻根”热,九十年代至今再次掀起“国学”热,可是对于什么是“国学”,近百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对“国学”的认识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也没有定论,既然没有确切的定义,那就意味着

特色课程——经典诵读的介绍

特色课程——经典诵读的介绍 理念:(1)什么是“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又称“读经”、“中西文化导读”或“古诗文诵读”)是积极从事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的人生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南怀瑾先生也曾引用宋儒张横渠的四句话作为儿童读经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社会得到广泛的响应。目前在台湾“读经”的孩子已超过百万,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华人孩子加入到“读经”的行列。1998年,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读经”引入大陆,并在大陆成功地开展“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活动,加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开展,大陆也有几百万的孩子在“读经”中受益。2002年4月,中华孔子学会成立了国学启蒙馆,启动全国的“国学启蒙工程”。6月8日至9日,中国首届国学启蒙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9月18-20日在山东济宁组织了古今中外文化经典朗诵会暨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 (2)为什么要进行“经典诵读”? 大脑生理学家发现,0—13岁是孩子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就会得到一个明显的改变。从每天读20—30个字到后来每天能读100—200个子。许多儿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把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实践证明,有多动症,感觉综合失调甚至自闭症的孩子在进行一段时间国学经典诵读之后。境况会大为改善! 目标: 经典诵读,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文化趣味或思想方式,不是限制个人心智发展的空间。把握好经典诵读的指向,客观看待其教育方向和价值,对于活动发挥正面作用至关重要。 趣、力、思、融,是经典诵读目标指向中不可忽视的四个方面。 “趣”,即趣味、乐趣。“趣”至少包含三方面意思,一是活动本身有“趣”,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方式、考核的方法,应区别于考试课程的功利化、强制性,不应给人以压迫感。二是课程立足于培养兴趣,读了多少,背会多少,这不是活动成效的最重要指标。在学生心中培育乐读诗文的种子,细心呵护,助其生根发芽,让他们课外或工作后,会觉得离不开经典诗文,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目标。三是立足于培养文化趣味。当前的教育灌输了太多理性,诗文典籍自然也蕴含丰富的思想性,诵读活动中理性培育当然重要,但窃以为,其中趣味性的东西更突出,且不存在太多的时代性和争议性,更值得挖掘和凸显。孔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王国维说“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如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都是特别强调美育,这值得深思。 “力”,主要是指欣赏力。诗文诵读,有用嘴巴诵的,有用头脑读的。无此“力”,则诗文只是汉字的堆积;有此“力”,则文字背后呈现出开阔的世界,仿佛看到古人的生活无常、酸甜苦辣、个人品格等,今人古人似聚首一处,没有障碍地畅谈。中国文化重“味”,需慢慢琢磨、细细品赏,有时还要相应的人生经历做底。不少人小学时学过背过很多诗文,但欣赏力却没得到培养,诗文诵背只是负担。获得欣赏力,方能把诵读当做一种乐趣,而非任务。 “思”,思考力、判断力、辨别力的培养不容易,但不可忽视。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如同坐过山车,时而被过度抬高,时而被有意贬低。诗文诵读,应该给予孩子获得这些能力的机会,即便只能是相对粗糙的能力和意识。传统文化中,既有熠熠生辉的金子,也有一大堆的“不合时宜”,更存在先天缺陷,如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等,就是其中极为匮乏的。所以,经典诵读应配以沉郁的思考,而不能降格为拒绝思考的嘴唇嚅动。 “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理论主张,有不同的功用范围。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都强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思想融合、思维方式的互补。因此,经典诵读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也就是说,既要能深入传统文化的内部,掌握精髓,又要具有全球意识、现代视野。在融合中,做个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民族文化趣味的现代公民。

孩子一生的经典教育计划

孩子一生的经典教育计划 一生的经典教育计划(一) 经典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句话, 经典教育就是通过经典文化的滋养, 让一个人牵 手圣贤的境界, 熏修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 整体地优化生命, 从而赢取人生真正意义上 的成功。 并不是儿童才需要经典教育,任何年龄段的人都需要经典的滋润,如是,方能少困惑, 有智慧;仁爱众,思进取;温文尔雅,有所作为;身心健康,幸福平等。 经典教育不单单指的是中国经典的典籍教育, 还包括汲取西方的经典文化。 由此延伸, 更涵 盖着耳聪目明教育——美术和音乐的教育; 身心健康的教育——传统武学和道德修养的教育 等。 一个家长是一弘泉水, 一个家庭是一口井, 但这弘泉水和这口井, 却要浇灌出顶天立地 的大树,要汇聚成激情澎湃的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呼吁:家长们,请投入到让孩子接受经典教育的行列里来吧!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状,更关系教育的未来。我们期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任何年龄段 的人都对经典教育有所认识,并勤而行之。我们希望,经典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能和目前学校中的知识技能的培育相辅相成,从而培养出更具文化底蕴和丰富知识技能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涵养性情的关键期

一 孩子 岁时身心发育的关键在于父母。根据优生学的观点,父母在怀孕的时候,有两个因 素特别的关键: 一是双亲精子和卵子的质量; 二是精卵结合时环境所给予的相互作用。 根据 这两个因素,就决定了人生的这一环节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男女双方有一方发育未成熟时不宜生育后代。 其二, 精卵的健康与否除了与年龄有关外, 还和身体健康有关, 所以想要孩子就要按古 人说的要“养精蓄锐”——“养精蓄锐”使精气充足,这样受精孩子的生命力才能旺盛。

国学---致家长的第一封信

传承经典浸润人生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自本周开始,您的孩子手中多了一本书——《国学》;在我们实验小学的课程表和每日课间诵读中也多了这样一项内容——《国学》;在孩子们化育心智和精神成长的道路上从此也多了一种营养——《国学》! 《国学》是怎样的一套书? 《国学》是一套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和传统文化的书籍。 《国学》不仅浓缩着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且蕴含着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是我泱泱华夏智慧的结晶,更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人的典范。 全套教材共12册,供小学6个年级12个学期使用。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传统蒙学的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选);三、四年级系统学习《论语》(选)、《大学中庸》(选)、《孟子》(选);五、六年级重点学习《老子》(选)、《庄子》(选)、《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历代美文选》。这些经典是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选取的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同时又最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 《国学》是一套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参照的、规范化、系统性的教程。 它是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联合北大、清华、北师大、人大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国学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和众多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编写的。 《国学》是一位“从商未敢忘忧国”的企业家用一份浓浓的教育情怀和人文关怀倾情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学校、奉献给孩子们的书籍。 今年初,衡水“金太阳”集团捐资助教,承担了我校3600套国学书籍和全部国学师资培训的费用,于推进教育而言,于学校发展而言,于学生成长而言,功莫大焉,善莫大焉!我们当尽教育者之所能,倾尽心力和智慧,让我们的孩子感悟先哲智慧,弘扬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民

如何运用互联网传播中国文化

如何运用互联网传播中国文化 我们讲到中国文化时常会用词汇来概括:源远流长,多元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想我用这四个词语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就具有丰富的内容,中国的底蕴。通过互联网要传播中国文化,作为传播者,我们要抓住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一种人文的精神:人文化成。 化成什么?化成天下。我们传播中国文化是为了整个社会都能够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润。最早关于“人文”的概念是跟“天文”的概念相对应的,出自《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刚柔交错的,我们通过感受阴阳刚柔的变化,可以看到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的四时变化给了万物生的可能,万物通过四季的变化生长收藏。 人文是什么呢?人文是文明以止,是我们人文的教育;人文是以文来止、以文来化,它是跟以武来止、以武来化相对应的。 做人就要懂得要“止”,你是怎么样的身份你就止于何处、你就应该尽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叫做“止”。《大学》中告诉我们要“知止”,我们每个人要明确认同各自的身份,按照自己的身份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自己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比如说父止于慈、子止于孝,这就叫做“止”。

文明以止,就是用文的方法,不粗野、不野蛮,文质彬彬然后居于止。文字加以修饰就叫做文史。文明来止,过去我们的文化通过礼乐教化,来让每个人懂得自己的身份、认同自己的身份,从而按照自己的身份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尽自己的职责,这一点就是,观乎人文。世界的文明不用武力强迫,而是用礼乐的教化来使整个社会、使人类发生变化。所以人文的精神就是利用礼乐教化来使社会变得有序和谐。 过去讲教育是干什么的?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我们建立一个国家,需要管理、教育民众。 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得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习俗和风气。 在过去的时代里,我们通过家庭教育、通过学校教育,有各种各样的私塾和书院。今天的我们主要是通过学校进行教育。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还有很大的一块儿就是社会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包括社会中各种各样文化活动;我们在过去文化活动没有今天丰富,但是也有,那么过去大部分老百姓通过什么来接受教育?不一定通过学校,老百姓也不一定识字,他们接受的是社会的教育。什么教育?叫做“高台教化”,演戏说书,我们老百姓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矩就是通过“高台教化”学习来的。我们从舞台上,知道,这个人这样做是一个正人君子,这样做就是小人;通过听说书,知道什么事情都会有因果报应的,积善所图报。 过去社会的信息比较闭塞,信息也得经过比较漫长的时间传达,

儿童西方文化导读1

儿童西方文化导读第一册 目录 1.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2.Corimthiana 13 3.I Am Nobody 4.I Have a Dream 5.Tomorrow And Tomorrow 6.This I Believe 7.On Courtesy 8.A Psalm lf Life 9.Man's Guide 10.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 11.Stopping by th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12.My Lost Youth 13.Happiness and Contemplation 14.True and False Simplicity 15.Kubla Khan 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By Douglas MacArthur 1、Build me a son , O Lord ,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

2、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 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 3、Lead him , I pray ,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who fail . 4、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 yet never forger the past . 5、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 add ,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 yet never takt himself too seriously . Give him humility ,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d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 and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 Then I , his father , will dare to whisper ,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