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紧密相关。

【教学难点】

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引入新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作高速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一个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空间内运动,它的运动速度很快,哪怕一瞬间,在一定空间内,它也是无处不在。那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板书]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层排布

[讲述]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电子层是描述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这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板书]电子层:用于描述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离核距离:近远

能量高低:低高

(次外层)(最外层)

[讲述]为了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板书]如:氢(H)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

例:钠(Na)

弧线上数字之和等于圈内数字,因为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三.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具有稳定结构。

2.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活泼。

结论: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四、原子的质量有多大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也有质量,让我们一起来看几种原子的质量。【投影】氢、碳、氧、铁原子的质量:

第一层(最外层)

第一层第二层(最外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铝(Al)

氧(O)

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

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各电

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

【讲述】利用投影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讲解,自己总结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

【问题】同学们能用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交流表达,得出: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讨论交流得出下列表示式:

完成练习,并交流方法。

讨论交流,得出: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三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

3古诗两首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今天吴老师要给大家看一幅很美的挂图?你能看出这幅图画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枫叶吗? 今天我们跟随唐代著名诗人一同去领略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飘” 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4.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山行》 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活动课 我们的校园》教案

设计草坪和比赛过程 教材第106、第107页的内容。 1.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 2.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热爱校园的良好情感。 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体验“设计校园活动”的实践活动。 学生收集的草皮价格和本校的信息,盒尺。 收集信息: 1.收集草坪面积的信息。 2.了解草皮的种类和价格。 3.收集校园的信息和建筑物的位置。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查,对于调查充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信息,教师提问: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收集到的信息。 活动一 1.探讨草皮的不同铺法并计算费用。 2.收集草坪面积的信息。 教师:咱们学校共有东西两块草坪需要更换草皮,这两块草坪的面积相同,长都是28米,宽都是16米。(也可根据本校实际长度) 3.了解草皮的种类和价格。 名称价格(元/m2) 白三叶2 高羊茅3 天堂草4 4.探讨草坪的铺设方案。

如果只有3000元的费用,可以怎么样铺草坪? 建议一: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 28×16×2×2=1792(元) 建议二:东西两块草坪铺不同的草。 …… 5.展示各小组的方案。 请每个小组将本组的方案写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提问: 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设计?哪组的设计最经济呢? 活动二 1.设计拔河比赛的赛程。 2.比赛时间。 教师:计划在本周五下午15:00~16:30,每场比赛用时20分钟,准备10分钟。 3.比赛地点。 学校的东、西草坪。(学生可以自由决定) 4.对阵班级。 三年级的4个班,先分组比赛,胜者再进行决赛。(可结合本年级实际)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设计方案。 如: 对阵时间地点 A组:三(1)~三(2)15:10~15:30东草坪 B组:三(3)~三(4)15:10~15:30西草坪 A组胜者~B组胜者15~40~16:00东草坪 颁奖16:10~16:20西草坪 5.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设计,对最受欢迎的小组提出表扬。 请你设计一个全校范围内的校园歌手大赛。 课堂作业新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教案三

《绝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这首诗通过对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音乐光碟、小黑板、大幅图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们会背哪些古诗?能试着背给我们听一听吗?大家背得可真好!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绝句》。学完后看看哪位同学能背得出来。 二、初读感知 1.师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生根据自学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纠正读音。 (2)交流记字方法。指导书写易写错的字“鸣、柳、窗”。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挺好的,现在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校园(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品)4-5

《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我最喜欢的地方”,发掘校园各项设施带来的新鲜有趣的体验,逐步喜欢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知道各种校园设施都有相应的使用规则,并能尝试自觉遵守,并体验安全文明地开展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教材分析: 《我们的校园》是《校园生活真快乐》单元中的第一课。“我最喜欢的地方”这一板块是学生在完成探秘活动后交流的一个话题。文中呈现的是学生在校内操场开展的“爬云梯”“打球”“观察蚂蚁、蝴蝶”“捉迷藏”等兴趣盎然的活动场景,旨在展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在新学校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使其逐步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产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当学生把目光聚焦到教室里时,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室,了解教室内不同区域的功能,并随机指导学生安全文明地用好各种设施,保持教室的整洁美观和有序,逐步适应校园生活。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校园探秘”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我们的校园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因此在他们的心目中肯定也产生了对自己最喜爱的地方的初步印象。在本课时中,让学生深入交流自己最喜爱的地

方是哪里,既增进自己与学校的亲密关系,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新生活。同时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每天学习和生活的教室,了解教室内不同区域的功能,并随机引导学生安全文明地用好各种设施,保持教室的整洁美观和有序,为学生逐步适应校园生活做铺垫。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校园环境,熟悉班级里的各项设施和区域。 教学难点:知道要自觉维护班级的各项设施,保持班级里的卫生整洁。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汇报“校园探秘”活动 1.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带着朱迪警官一起参观了美丽的校园,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呀?(指名回答) 过渡语:没错,我们去了操场、教学楼、综合楼、食堂和阅览室。 2.师:在参观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预设1:科学教室。 预设2:少先队队室。 预设3:食堂的厨房。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在“校园探秘”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激发学生对

微党课教案

党员教师微型党课教案 李东小学高静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劳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从教师的道德追求到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如何促进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 一、提高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师德修养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以及相互借鉴。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 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 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只要教师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就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 2 、参与实践,总结经验。

漂亮的建筑美术教案.

漂亮的建筑 【教材分析】 1.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天坛祈年殿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 2.的学生的制作图暗示了本课练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 3.制作技法中的剪、撕、贴在本册教材中多次出现,学生也有多次的实践经验,因此本课的练习内容侧重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即设计一幅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而技法可忽略教学,对个别出现制作中的难处时,教师可个别辅导。【教学目标】 1.感悟与发现:了解中外建筑的特色与美感,培养学生对优秀艺术的热爱。 2.实践与创造:用各种彩纸剪、撕、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与合作: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分享合作成果。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并能用各色纸张,通过撕、剪、贴等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图。 【教学具准备】 生:各色纸张,剪刀,双面胶 师:课件、组合图形、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游览首都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 (图片:带领学生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

2.(出示天坛祈年殿) 看到这座建筑了吗? 它就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代表性建筑——祈年殿。 这座建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预设:漂亮、雄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漂亮的建筑。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带领学生看图片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让学生感受建筑的雄伟和漂亮,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式学习 1.介绍祈年殿 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老师告诉大家这座漂亮的中国古代建筑。有三层的圆顶,蓝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真好看啊!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在生活中还知道或见过哪些建筑? (学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那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建筑,让我们一起看看。 (大屏幕出示5张建筑图片) 4.看了这么多图片,谁来说说这些建筑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像什么? 预设:像火箭、帆船等。 5.可以用哪些形状组成?长方形?三角形?等等 6.游戏互动:拼一拼 请三位同学用黑板上的形状拼一个建筑,谁来试试? (尝试组合建筑,总结出建筑外形独特) 7.唐老鸭也建了一个房子,可是它并不满意,让我们一起来帮它想想办法吧。如何让它的房子更好看呢?谁有办法? (出示幻灯片,解决色彩美、环境美。) 小结:唐老鸭对他的新房子非常满意,看来要想建筑漂亮,外形要独特,色彩要丰富鲜艳,还要注意环境的搭配。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

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背诵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释题 1、读题 2、简介诗人杜牧 (二)识记生字字音 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七年级美术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描绘我们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 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学生准备学具: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的透视现象。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二、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三、收拾与整理 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不同。 四、课后拓展 ①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②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③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④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 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

最新参考文件:浙江省优秀微型党课教案参考案例.pdf

参考文件:浙江省优秀微型党课教案参考案例 透过“苹果”学创新 有人说,迄今为止,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 牛顿,还有一个成就了乔布斯。今天,我们不妨来做一个现场调查。在座的各位,使用苹果手机的,请举手;没在使用苹果手机的,请举手。好,感谢大家的配合。 就在2012年2月,苹果公司的市值突破了5000 亿美元,超过了波兰的GDP。毫无疑问,苹果已经凭借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作为党员,我们如何透 过苹果学创新?结合今天的党课,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学理念——挑战现状 苹果为什么会成功?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看看苹果公司的一个理念:“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就是把产品设计得更加精美。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为了挑战现状而去创新,产品只不过是在挑战成功之后获得的赠品,这就是苹果的创新理念。 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我们的着力点就是 挑战现状的开拓创新。作为党员,我们更应该积极倡导和践行“创新”的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讲,苹果的创新理念值得我们每位党员学习——“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 二、学勇气——打破禁锢 革命性的创新有一个传播规律:在社会中,有 2.5%的人是创新者,13.5%的人能够迅速接受创新,接下来会有68%的人陆续使用新产品,那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导致最后落后的人大概占16%。了解了这个规律,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2.5%的人凭什么来征服97.5%的人?在大家思考的同时,我们插播一条广告。 这是1984 年,苹果公司为了推广一款新电脑而拍摄的一段经典广告。一个 铁锤打碎了屏幕,也打破了人们僵化的思想,这个铁锤就是创新需要的勇气。 1998 年,宁波港的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由于货源不足,不得不停航,于是有人宣称:“宁波港只适合做散杂货,搞集装箱是没有出路的。”究竟还要不

2019人美小学美术一上《第6课漂亮的建筑》word教案 (1)

2019人美小学美术一上《第6课漂亮的建筑》word教案 (1) 教材解读; 低年级美术造型与表现,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通过撕撕,摆摆,贴贴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建筑物通过创造再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这是一节动手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通过对旧画报、海报、旧挂历、蜡光纸进行撕,摆,贴的方法进行制作。学生撕贴画时,思维活动贯穿取材、撕、摆、组合、粘贴的全过程,如同积木游戏一样,是一种手、脑、眼的综合训练。也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快乐过程。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课本内容尚处于初步接触阶段,首先要寻求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点是本课的关键。同时,小朋友能熟练运用撕贴技能进行对建筑物的创作是本课的关注点。 教学目标 掌握和运用撕贴画制作技能,体验造型快乐 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剪,撕,拼,贴的技能 难点:引导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的快乐。 制作材料 师:多媒体课件,彩色纸,固体胶等。 生: 建筑的相关照片、图片资料剪刀固体胶,彩色纸等 教学设计过程: (一)课前准备,点燃情绪 师:小朋友们,我们又见面啦。上课前,老师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那好,请小朋友打开桌上的盒子,看看里面到底放的是什么喏? 师:对了,是七巧板。

师:七巧板都有哪些形状,哪些颜色呢?你说——你来——对,有的,是呀。这个小朋友真不简单,一口气说了那么多,好厉害呀! 『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丰富的色彩,在动手寻找的过程中体验多样的形状。』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七巧板变变魔术,用它们来拼各种图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小朋友的想象力最丰富? (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不断的移动七巧板的位置,多摆几个图形) 师:上课的时间快到了,请小组长把七巧板放在盒子里。看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快。瞧,第*组已经坐端正了,速度真快。 师:小朋友们手儿真巧,把七巧板拼成了各种各样的漂亮图形,你们个个都是小小设计师。老师相信,等会上课时,小朋友们一定也能表现的这么好。 『在小小游戏中,小朋友通过对七巧板不同位置的摆放和不同颜色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为下面小朋友学习摆,拼,搭的技能作好了准备;同时也为小朋友们更好地展开想像作了一个充分的热身运动。』(二)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睁大你的小眼睛,仔细看看大屏幕,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天安门。 (用媒体展示雄伟的天安门,并告诉学生它的设计者就是小朋友们的同乡前辈,香山匠人蒯祥。)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自然而然就萌发了向先辈学习的想法,为下面的创作为下面情感做好了铺垫。』 师:嗯,小眼睛真亮。这么雄伟壮观的天安门是一个叫蒯祥的人设计的,他啊,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筑设计师,而且就是你们胥口人!张老师早听说你们香山匠人了不起,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先辈,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出更多漂亮的建筑,好吗? 『教师借势提出的建议,不仅释放了学生刚刚积蓄的渴望学先人,展示自我的情感;也揭示课题;拉开了任务性教学的序幕。』 (板书:漂亮的建筑) (三)了解建筑,储备知识 师:在我们开始设计之前,我们的好朋友欢欢来了。她要带我们

三语《2.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三语《2.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个主题。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个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个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实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不过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相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访问、思考等实践手段,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在浓厚兴趣中学习观察,在热烈气氛中相互交流。 3、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为学校值得骄傲,也能为学校的不足之处出谋划策。 课时安排: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谈话: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想知道吗?请你用心听。 2、播放多媒体录音:“开家长会选拔引导员” 3、提问: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好消息?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我们的校园 二、活动准备 (一)通过录象了解校园 1、说到我们的校园,你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示范小学、绿色学校)从哪里知道的?(家长、伙伴、邻居) 3、跟着摄影师叔叔的镜头参观我们的校园。(播放学校环境录象) 4、咦?我发现大家脸上的表情都是喜滋滋,看来你们看录象时心里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了,能说说你在想些什么吗?(开心、高兴、骄傲、自豪) 5、在开家长会时,你们也能像现在这么开心和骄傲地向爸爸妈妈介绍我们的校园吗?你打算介绍哪里呢?(学生说,老师板书:教室、办公室、操场、厕所、图书馆、会议室、医务室) (二)分类 1、我们的学校可真大啊,你们让老师写了满满一黑板不同的场所,真让人眼花缭乱!如果这样给爸爸妈妈介绍,他们肯定要被弄昏头了,我们来想个办法,给它们分个类,好吗? 2、师生共同完成分类:(贴字) 上课场所:教室(微机、音乐、体育、网阅)、图书馆、游泳池 下课场所:操场、厕所、医务室 老师场所:办公室、会议室 3、这样看起来既清楚又明白,引导员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带着爸爸妈妈找到不同的地方。可是,你们真的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吗?让我们去实地走一走。 4、注意事项: 说话轻轻、走路轻轻。不影响别班上课。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询问老师。 三、参观校园 1、老师会带大家参观黑板上贴的每一个地方,小朋友们要认真观察,找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心记一记它在哪里?再想一想它的作用是什么? 2、参观校园。 四、分组汇报 1、你最喜欢校园的哪个地方呢?请你说一说。 2、按照学生的发言分成三组,下课场所、上课场所、老师场所。插上不同的旗子。 3、请和组内的小伙伴商量: ⑴这个地方在学校的哪儿? ⑵它有什么作用? ⑶需要注意些什么? 4、分组汇报

微型党课教案

发挥党员表率作用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教案 宽城四中袁国义 教学目的: 1.理解“党员表率作用”、“学校和谐发展”的要求和内涵。 2.认清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对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联系实际,立足岗位,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在日常工作中发挥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对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学方式:集中讲座学习 教学过程: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学校的党员是办好学校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是否具有先进性,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至关重要。着眼于保持学校党员的先进性,当前应教育引导他们强化“三个意识”,做好“三个努力”。 一、开门见山,阐述背景 《发挥党员表率作用,推进学校和谐发展》这是我本次讲课的主题,也是我通过理论学习和时政学习的体会和感受,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谈谈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为学校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贡献自己力量。 1.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意义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人们常说,国家兴衰,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周济部长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

根本的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社会一个极其重要的认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教育,办好教育,办好学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学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2.党和政府重视学校改革发展 文明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重视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重视发挥学校中广大党员对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办法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是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教育系统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要求,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常抓不懈,学校中广大党员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列举感动中国教育平凡人物之一 ——孟二东《平凡铸德师魂动人》的典型事例。 3.学校党员的思想状况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学校中广大党员思想比较稳定。绝大多数党员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中有些党员先进性有待提高。 4.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的必要性 老百姓认为,学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地地方,学校的主题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精神财富的创作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智力支持者和信息服务者。而党员是这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精英,是办好学校的中坚,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能否

3 古诗两首参考教案二-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3 古诗两首参考教案二-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3古诗两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默写《示儿》。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二)难点:理顺诗句。教师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三)疑点:学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无知万事空”与尾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问题。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辩议:深刻地体会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口答课后问题。 (二)试读古诗、反复吟诗、熟读成诵。 (三)理解并说出每首诗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古诗《示儿》。 (五)扩写古诗,练习表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介绍《示儿》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儿》中的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自学情况。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国。 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简介作者。 我们以前学过李白、王安石、贺知章等诗人写的诗,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位大诗人陆游写的诗《示儿》。陆游是南宋时期一位爱国诗人(1125—1210年)。在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参加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抗金必定胜利。《示儿》这首诗就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他的儿子的临终嘱咐。 (四)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之后集体交流。 (五)默读《示儿》 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允,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六)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七)自由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体交流)你能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的?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和“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尽管他清楚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完整版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教学目的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然后写出校园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我们的学 校吧。(师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或美丽的校园)师指导生写好题目。 二、指导开头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学? 生:我们的学校十分美丽。(师板书:美丽)师指导生写好开头。 三、指导观察,写校园景色,一定要按顺序来写景物。 (一)出示幻灯片,指名说,大家评。注意把话说通顺说连贯,尽量使用学 过的好词好句,把校园的美说清楚。 1.出示幻灯片(1):柏树。 师:走进校园,我们就看见了什么你觉得它美吗 生:(走进校园,我们就看见一棵棵翠绿的柏树,它们像一个个士兵挺立着, 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 师:柏树的下面有什么?

生:(柏树的下面是绿茵茵的草地,像一块绿地毯似的。) 2.出示幻灯片(2):操场。 师:柏树的右边是什么?生:(柏树的右边是一个宽阔的大操场,操场的中 央有一棵大树,就像撑起来的一把大伞,让我们在那里遮风避雨。)师:操场的尽头又有什么? 生:(操场的尽头有一群矮柏,像是大树妈妈的孩子,都穿着绿色的衣裳,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生机。) 师:矮柏的旁边就是我们学校的什么? 生:教学楼。 3.出示幻灯片(3):小树林。 生:(教学楼的对面是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有龙爪槐、芭蕉树和芙蓉树。 芙蓉树上,粉红的芙蓉花挂满枝头,美丽极了!) 4.出示幻灯片(4):花池。 师:绕过小树林,来到综合楼的门前,你发现了什么? 生:(花池里,粉红的月季花正对我们笑哩,一棵小铁树站在花池的中央,花池周围的小树苗也羞红了脸。) (二)(把校园的美景尽展屏幕)我们的校园很美,你爱校园吗? 板书设计: 柏树翠绿 美丽操场宽阔 花池美丽

微型党课教案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微型党课教案,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微型党课教案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明楼中学周宏峰 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官,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准确而全面的阐述.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了改革开放20多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完整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对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认为学校教育工作更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按教育规律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办出一流的学校,办出一流的教育,以高质量的教育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群众.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曾经描述过的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我认为学校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人能够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树立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基于此,我们学校要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原则,建章立制要更加人性化;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开足开全所有课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切实地提高;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教育的公平性;课堂教学倡导民主平等的作风,结合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个性特色和创新能力,如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大力发展音,体,美特长教育,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作业的布置要求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还学生以休息,睡眠的权利;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为多才多艺的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修改”优秀学生”的评比条件. 二,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凡事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不切实际地盲目乱干.教育也是这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

一年级美术上册《漂亮的建筑》教案

一年级美术上册《漂亮的建筑》教案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对美术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从而产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2、表现内容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并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3、表现方式的探究合作性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天坛祈年殿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 2、P37的学生的制作图暗示了本练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 3、制作技法中的剪、撕、贴在本册教材中多次出现,学生也有多次的实践经验,因此本的练习内容侧重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即设计一幅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而技法可忽略教学,对个别出现制作中的难处时,教师可个别辅导。 教学目标: 、感悟与发现:了解中外建筑的特色与美感,培养学生对优秀艺术的热爱。 2、实践与创造:用各种彩纸剪、撕、贴的方法,设计

一幅漂亮的建筑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与合作: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分享合作成果。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并能用各色纸张,通过撕、剪、贴等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图。 教学具准备: 生:各色纸张,剪刀,双面胶 师:、组合图形、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游览首都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 (图片:带领学生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 2(出示天坛祈年殿) 看到这座建筑了吗? 它就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代表性建筑——祈年殿。 这座建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漂亮、雄伟)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反思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描绘我们的校园》,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主要是通过讲解透视,构图等系统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热爱校园,畅想美好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风景绘画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透视规律表现自己喜欢的校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教学难点:可以正确的将透视理论以及情感融入自己描绘的作品中去,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启发性教学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一、认知、激趣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诗:(幻灯片播放校园小诗 春来道边桃李艳

秋至院庭丹桂香 修竹依依雪松翠 鸟鸣四季书声扬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感受诗里面的美景,想象一下这会是那里的风光呢? (学生回答) 对很好,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环境,哪呢,我们的学校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诗歌描写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导入埋下伏笔)校园是我们心中一座照亮求知路的灯塔;是我们同学之间的桥梁;是万千学子展露才华之地;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画卷。下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36中,欣赏她如画般的美景。(播放幻灯片)(设计意图:通过校园风景照片展示,让学生从另外一种视角直观的欣赏校园,发现身边的美景,了解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不同,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现在可以回想从你第一次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在这所建校近四十年,即将陪伴你走过中学三年时光的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难忘的风景?(学生回答)同学们讲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可语言好象没法将我们的喜爱之情完全表达出来,怎么办呢?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美术语言将它记录下来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尝试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板书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设计理念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送、挑”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设计意图]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设计意图]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