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顺应天性的教育(入门篇)

顺应天性的教育(入门篇)

顺应天性的教育(入门篇)

作者泡爸

亲子教育的出发点,

是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家长的喜好。

目录

前言 (3)

为什么说,孔子式因材施教,是一种伤人的教育? (4)

不一样的天性不一样的教育 (6)

急躁的孩子怎么教? (12)

不勇敢的“面”孩子怎么教? (14)

不服管的“愣”孩子怎么教? (16)

规矩听话的孩子,最需要用心教 (18)

前言

从来没有既谨慎小心又满脑子创意的人;体贴黏人的孩子大多不擅长逻辑思考、不喜欢竞争挑战;唐僧牛顿那样的人,不可能柔情蜜意、儿女情长。7岁看老,重点不在于家长要什么,而在于孩子的天性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每种天性都有优势劣势。天性上的劣势缺点,孩子改不掉,成年人也改不掉。多数人眼中的成长成熟,不过是学会了遮掩隐藏,或者被成功掩盖。

每一种天性都有个人喜好。如果家长只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容易将孩子的天性劣势看成毛病缺点,忍不住为TA补短纠偏。实际上,在认识到天性差异之前,99.9%的家长,无论学识高低、成功与否,都在这样做。然而,补短纠偏,正是中式教育最大的问题,它打击自信、磨损热情、制造纠结。

很多成年人,没有找到内心的安宁,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的毛病缺点。实际上,比我们成功的人,毛病缺点都比我们大。我们的问题,反而在于,总想遮掩自己的缺点劣势,以致于抑制了优点优势的发挥。这种思想的根源,正是补短式的教育。

天性如何划分?不同的天性,适用怎样的教育方式?逆着天性的教育,带来怎样的恶果?家长与孩子,天性对不上怎么办?

不同的天性,适合上什么样的兴趣班?适合培养哪方面的技能?将来上大学,文理工科和艺术,哪种专业更适合TA?TA需要什么样的朋友、恋人?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读懂“顺应天性的教育”,你会认识到,原来狼爸虎妈和宽松宽容的教育观,

不过来自于家长的不同思维偏好。这些观念,都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重点在于,是否用对了孩子。

为什么说,孔子式因材施教,是一种伤人的教育?

因材施教,孔子是鼻祖。

子路问孔子,有意义的事,明白以后应该立刻行动么?

孔子说,你的父亲兄长都在,不能如此冲动。

冉有也来问,有意义的事,明白以后应该立刻行动么?

孔子说,那当然,不能犹豫。

公西华被孔子弄糊涂了,问,子路来问,先生说有父兄在,不能冲动;冉有来问,先生却说不能犹豫。先生,您这是神马意思?

孔子说,冉有懦弱小心,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勇猛冒进,所以我让他谦退。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的因材施教,属于纠错型、补短式。

有毛病,改呗。

缺啥,那就补啥呗。

指出孩子的缺陷,说得他心悦诚服、努力弥补,作为教育者,很有为人师表的自豪感。

做家长的,意识到孩子的劣势,总忍不住充满热情地努力帮他弥补。

是啊,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有明显的劣势和缺点。

可是,这种补短式的因材施教,并不适合当下的时代。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生的成绩和成就,只能靠优势取得,而非补起来的短板。

孔子的教育,以培育“中庸”型人才为目标。他的教育思路,是先定出一系列规范,再把教育对象装进去,不吻合的,即是劣势和缺陷,教育的目的,在于削平拉长。

这种教育的侧重点,是“规范”,而不是“人”。

在多元竞争的时代,削平拉长的做法,无异于制造平庸。

按照这种思路,如果孔子遇到李白,他大概会说,“不学礼,无以立”。小李,你得改一改天马行空的毛病。

如果孔子遇到爱因斯坦,他可能会说,这位先生,闷在书斋里是不可以的,你得走出去,多交些朋友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如果孔子遇到小学生姚明,他一定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只知道打球,成什么体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

小姚明如果脸皮薄一点,听完这话,必定羞愧难当,哪好意思继续打球,赶紧回到教室里,捧起书本,做思考状……后来的NBA江湖,也就不会有姚明的传说。

补短式的因材施教,专注于提醒孩子的缺点劣势,让他时时记得自己的不足。让他每欲展露天性,就听到一个批评指正的声音。这声音,让他失去自信,不喜欢自己。

这个声音,让我们大多数人认定,只有补足劣势、改掉毛病,才能更成功、才能内心安宁。实际上,比我们成功的人,毛病缺点都比我们大。不敢展示劣势,优势必然被掩盖。真正的平和,源于认清自己之后的坦然接受。

无论怎样强调细节规范,毛泽东也不可能像周恩来一样严谨;

无论怎样激发想象创造力,周恩来也表达不出毛泽东诗词里的豪情;

牛顿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有戴安娜的感性及亲和力;

戴安娜无论怎么学,也学不来牛顿的科学理性。

子路勇猛,不妨鼓励他去做需要勇气的事情,那是他的强项所在。压制他的勇猛,他就失去了一块人生优势。

冉有懦弱小心,一定是个谨慎认真的人。这样的人,在注重细节的事情上,表现必然比别人好。做这样的工作,他一定能发挥长项。

孩子不是木桶,孩子是一棵树,他所能到达的人生境界,取决于树干上最长的那根树枝,而不是木桶上最短的那截木板。

不一样的天性不一样的教育

——泡爸在听道讲坛的18分钟演讲

(注:这一篇文章,也可以用泡爸新浪微博“泡爸s”置顶的18分钟演讲视频代替。https://www.sodocs.net/doc/3f11902796.html,/papabooks)

李开复有一条著名的微博,叫做“给家庭教育的八条建议”,这条微博被转发3万8千多次。不仅仅是这条微博,李开复宽松宽容的教育观,已经成为公认的教育圣经。

今天,在这个场合,我要对各位说,这种宽松宽容的教育观,对一半的孩子而言,的确非常有价值。但是,如果所有的家长都这么想,另一半孩子,就被害了。

为什么?让我从两个不一样的孩子讲起。

我叫泡爸,因为我女儿叫泡泡。泡泡是一个孙悟空式的孩子,思维活跃,爱玩。学知识,只喜欢生动有趣的。为了满足她,我把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唐诗宋词、各种百科知识、包括霍金的《时间简史》,全都改编成了可以用聊天语气讲出来,又能让孩子觉得好玩的形式,一本一本讲给她听。那些亲子阅读的回忆,很幸福。

有幸福,也有不幸福。

泡泡这样的孩子,优点很明显,自由灵动、有想法有创意。她的毛病同样明显,没规矩、没耐心,服从性很差。

比如画画,泡泡画画,很有灵气。我那些书的插图,都是泡泡画的。但画画班的老师也说,这孩子不精细、毛糙。可是,你要让她改,让她重画,她会立刻扔了笔,冲你发脾气:

这么烦,我不画啦。我为什么要会画画,我不会画画多好啊。

从小到大,她的各种毛病,向来难改。别的孩子轻轻松松就能守的规矩,她死活做不到,还态度特别差,一说就跳脚。

这些问题,让我很崩溃。还有一个人,比我更崩溃,她叫泡妈。因为,泡妈是一个仔细认真,讲规矩、重程序的人。

泡妈梦想中的女儿,是一个叫陶陶的孩子。那孩子,规矩听话,家长安排做什么,向来轻松接受。学习上更是认认真真、踏实努力。

可是,有一天,陶陶的妈妈却对泡妈说,别看这孩子学习努力,其实,她是心理紧张,特别怕考不好。虽然安排啥她都干,可她真没有哪一项发自内心的兴趣爱好。没什么创意,又特别在乎别人的眼光。还是泡泡好呀,爱看书、又爱画画,还有那么多主意,活得自由放松,多好!

这时,我听到哗啦一声,那是泡妈脑子里梦想破碎的声音。

两个孩子的反差,引发了我的思考。第一,为什么她俩有这么大的不同?是后天教育导致的嘛?好像不是。第二,所谓因材施教,对她俩的教育方式也应该不一样,那么,有没有规律可循?

这时候,一个叫“全脑优势”的理论帮助了我。顺便说一下,我的人生,曾经有9年的时间,在扮演一家公关公司的老板。“全脑优势”我在工作中用过,它讲的是企业管理,跟教育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不过,理论的创建者,奈德赫曼博士做了一件非常有启发性的事。基于大量的统计研究,他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有不同的思维偏好。也就是说,受思维偏好的影响,每个人的天赋禀性、优势劣势是不一样的。简单一点,就是这张图。

有人擅长分析逻辑、有人擅长纪律执行;有人强在感觉表现,有人强在想像创造。

感谢赫曼博士。当我从思维偏好的角度观察孩子,我突然间,豁然开朗。

我很幸运,身边有足够多的观测样本。泡泡有很多朋友,我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有一件事,我经常拿出来得瑟。曾经有一天,我在小区门口出现,旁边一群孩子,看到我,因为喜欢我嘛,齐声高喊:泡爸,呼啦啦冲过来,把我团团抱住。泡泡跑得慢,没挤进来,站在外边委屈地喊:那是我爸爸。

得瑟完了,再来讲思维偏好。随着我的观察研究越来越深入,我发现,赫曼博士也没什么了不起。他对思维偏好的分类,在中国,几百年前就有人做了。这个人,叫吴承恩。

为什么唐僧坚强坚定?因为,他属于左上脑,逻辑型。这样的人,有头脑、学习能力强,有竞争心。牛顿也是这类人,大多数科学家、理论工作者都属于这个象限,包括你身边那个爱打牌爱争论爱讲大道理的家伙。

沙僧规矩听话,他属于左下脑,纪律型。这样的人,严谨务实、重细节、执行力强。孔子、周恩来都是这类人。喜欢动手,爱玩摄影,做家务必须一口气干完,看电视剧不管好不好看,看了就得看完的人,都是B象限。

猪八戒属于右下脑,表现型,戴安娜王妃、大多数表演者都属于这一类,那些情感丰富、有点八卦的人,都是C。他们讨厌数学、讨厌逻辑,轻微或深度路痴。他们不喜欢竞争,你永远找不到酷爱打牌的C象限人。他们还有认亲不认理的特点,所以,他也是最讲义气的朋友,遇到事情,可以无条件挺你。这一点,A象限人做不到。A象限的家伙,认理不认亲,

你跟唐僧牛顿诉个苦,他表面上同情你,心里想的却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孙悟空属于右上脑,创造型,乔布斯、李白、毛泽东都是这一类,你身边那个喜欢胡思乱想、满脑子新鲜主意,天马行空的家伙,也是。B象限人最恨他们,因为他们常常挑战B 象限人的规矩、流程。B象限人也最爱他们,因为他们有B象限人最缺的活力、创造力。

为什么《西游记》经久不衰?因为它写出了四种典型的人性,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

通常,我讲到这里,会有四分之三的人,判断出自己属于哪一类。在座各位,没判断出来的,愿意举一下手么?谢谢,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刚才举手的人,绝大多数是C脑,猪八戒。这种逻辑分析的事,你们最不在行。不过,正因为逻辑分析不在行,你们才拥有一系列优点,比如温暖关爱、富有同情心。

如何更准确地判断思维偏好,我在刚完成的亲子教育书《你的蜜糖他的毒药》里,有详细的说明。

写这本书的过程,我想明白了很多问题。

家长有思维偏好,孩子也一样。

中国有句古话,“七岁看老”,这句话博大精深。它的基础,正是对禀赋差异的认知。心理学认为,7-12岁,是一个孩子展露天性、建立自信最重要的阶段。

一个唐僧式的家长,摊上一个猪八戒式的孩子,他一定觉得这个孩子缺乏上进心、竞争心。不够勇敢。

同样,一个猪八戒式的家长,有个唐僧式的孩子,他一定觉得这孩子爱较劲、认死理、没眼色。

大多数家长,这时候会想,得补短、得纠偏。胆量不够拔胆量,情商不够补情商。

然而,补短纠偏,正是中式教育最大的问题。因为,补短项,必然抑制长项。补短纠偏的教育,制造平庸、打击自信。

无论怎样强调细节规范,孙悟空也不可能像沙僧一样严谨;

猪八戒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跟唐僧一样坚定坚强。

但是,孙悟空有孙悟空的强项,猪八戒有猪八戒的优势。只要优势和强项能够得到发挥,他们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很多成年人,没有找到内心的安宁,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的毛病缺点。实际上,比我们成功的人,毛病缺点都比我们大。我们的问题,反而在于,总想遮掩自己的缺点劣势,以致于抑制了优点优势的发挥。这种思想的根源,正是补短式的教育。

一个孩子,他的缺点和劣势,很多是由思维偏好造成的。那是他的痛,不是他的错。这个痛,会伤到别人,同时,也在伤他自己。

上天是公平的,任何缺点和劣势,都对应着优点和优势。找出来,顺应天性,顺势培养,才能展现生命的价值。

从沟通的角度。

孙悟空那样的孩子,你必须宽松待他,因为想象和创造需要试错、需要自由空间。

猪八戒那样的孩子,你必须对他宽容,千万不能生硬地逼他,因为他重感情。感觉不到你的爱,他会很受伤。压力太大,扛不住的话,他会靠撒谎解决。

但是,宽松宽容式的教育,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

唐僧那样的人,有目标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成绩,有成绩才有快乐。没有成就的人生,他接受不了。

沙僧那样的人,天生钟情于纪律和规范之美,这是他的乐趣。养一个这样的孩子,必须给他规矩和权威,没有这些,他反而会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你必须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否则,他会看不上你这个家长。

从培养的角度。

不同的孩子,应该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顺应天性的培养,促进优势、强化自信。

大家想不想知道,你的大学专业,选得对不对?思维偏好可以给你答案。概括地说,唐僧适合学理科,沙僧适合学工科,猪八戒最好学文科,孙悟空应该去学艺术。

从人际和关系的角度。

亲子或上下级关系,象限相同更容易理解。你想让他做的,他都按照你的意思做了。通常,爸爸懂女儿、妈妈懂儿子。正是因为他们的象限重合度高。

但平等的关系,则需要对立象限。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对立象限的朋友,因为,他能从相反的角度,又站在你的利益上,提醒你、帮助你。

爱人,更需要对立象限。因为,爱情是一种补缺。

象限相同的异性,长期生活非常困难。因为,你在他身上看到的,尽是自己的缺点,没办法长期欣赏他。象限相反的异性,你开始或许不接受他,甚至讨厌他,因为他的做事方式

总是跟你不一样。但是,爱上一个跟你不一样的人,而且变得离不开他,那才是真的爱情。

思维偏好还可以让遇到恋爱困惑的人,明白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你的爱人,如果你要求他必须有某种优点,那么,你也就必须接受与之对应的缺点,那可能是死也改不掉的毛病。

教育也一样,我曾看到,有人极力要把孙悟空式的女儿培养成大家闺秀,因为他觉得女孩必须如此;我也曾看到,有人坚决要把猪八戒式的儿子锻炼成传统观念里所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因为他觉得男孩就得那样。

可是,这种逆向教育,带给孩子的,只能是纠结、压抑的人生。

在那本亲子教育书里,我明确建议,家里有一个D象限孩子,一定要多看李开复的微博。但是,教育,不能只站自己的山头。

借这个机会,我要特别表达对泡妈的敬意,读懂思维偏好之后,她开始在泡泡的教育上,努力改变自我。我看得到,这件事很不容易。

通常,人生有三个自我改变的理由,其一,为了事业;其二,为了爱情;其三,为了孩子。

前两个还好,如果考验过于惨烈,你可以选择更换对象,甚至可以选择放弃。然而养孩子,没有回头路。

面对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一个家长,愿意接受思想的震荡,愿意主动适应孩子。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极致的心灵体验。它的意义和价值,超过宗教信仰,超过任何思想、主义。

有些事情,唐僧做到没什么了不起,猪八戒做到才是真牛;有些坚持,沙僧做了没什么了大不了,孙悟空做了才值得尊敬。因为,其中含有违抗天性也要坚定付出的爱和奉献。

终有一天,我们会认识到,所谓成功,不过是身外之物;所谓爱情,最终都会变成亲情;再深情的养育,也会变得如龙应台所说,成为对他背影的目送。

然而,正是这种过程的体验,正是这种坚定的付出,为我们带来了激荡人心的感受和领悟。这些感受和领悟,大概正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吧。

急躁的孩子怎么教?

养一个急躁的孩子,你会在他身上看到一系列相关的毛病,浮躁、不踏实、没耐心、情绪化、毛毛糙糙、粗枝大叶。

这些毛病,常常惹得你很烦。更让你担心:这些是不是他成长的隐患,会不会成为他人生的障碍?

作为家长,你觉得,必须帮他改。

改的方式,自然是约束,定规矩,至少,别的孩子能守的规矩,他也应该做到。可是,定了规矩,他还是常常做不到,或者,好几天又不行了。

怎么办?貌似得加惩罚。再不行,只好把惩罚加重,让他长点记性。

这样管的结果,通常有三种:

越管越急。他的耐性越来越差,脾气愈发暴躁,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极端情况下,发生离家出走;

真管住了,安生了,平静了。可是,等他到了13岁左右的逆反期,家长受苦的日子来啦。过去的压抑一并爆发、势如洪水。

不但管住了,改了,逆反期也没释放。作为家长,相当满意、相当自得。然而,这是最差的状况。问问你身边那些做事纠结、缺乏自信的人,童年时期是不是经历了逆着天性的教育?回答大多是肯定的。及至长大,当他顺着心性想去做什么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声音提醒他,这样不对,这样想是错的。这种“提醒”,会折磨他很久很

久……

那,还能怎么做?

急躁的孩子,属于四类人中的D象限。

实际上,急躁的孩子,全都有灵气、有悟性,兴趣转移快,这是他急躁的原因。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急躁的孩子身上,最合适。作为聪明的家长,你不但应该允许他不断转移兴趣,还应该主动为他提供更多的兴趣点,并且,“小心翼翼、不动声色”地,帮他确定最爱的那一个。

你会发现,当他找到真正最爱的兴趣点,至少,在这个兴趣上,他的那些毛病,全都没啦。他开始变成坐得住、耐得烦的孩子。

实际上,这样的孩子,你大可放心,兴趣不但会给他方向,也会给他成绩和成就。而且,只有兴趣能给他。他不是那种靠执行力取胜的孩子,他将用想法和创造力赢得人生。

这样的孩子,天性里充满对自由的渴望。他虽然兴趣爱好很多,貌似有很多事想干,但能够不做那些他不想干的事,对他来说,才是最最重要的。

所以,千万别给他订太多规矩、设太多兴趣之外的任务。摆一堆他不喜欢的事情,频繁提醒他必须完成,他会极为烦躁,甚至把这个家看做牢笼。

如果他不爱学,那一定是因为他要学的东西枯燥无味,引不起他的兴趣。对他而言,寓教于乐是最大的奖赏和鼓励。把那些东西弄得有趣一点;或者,把那些东西跟娱乐更多地关联起来;再或者,在他找不到学习乐趣的时候,允许他多玩少学。他一定会感激你。

遇到规则不清晰的状况,有些人想:这事没说可以做,还是别做了。这个孩子不

一样,他的反应常常是:没说不可以,应该就是可以吧。因为他有好奇心,他有探索的热情。这种好奇心,你必须保护,失去这一点,他的人生意义,直接损失一大半,甚至全部。

不勇敢的“面”孩子怎么教?

面孩子大多不喜欢数学,那些逻辑分析让他头疼。

面孩子长大,多是路痴,或轻微或强烈,他不是方向感和目标感很强的人。

面孩子不喜欢激烈的竞争,他更在乎的是爱和情感。他若努力,大多是为回报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他没有“愣”孩子身上那种出人头地的强烈热情。

面孩子需要温暖,他必须生活在或大或小的“群体”之中。让他象唐僧那样孤单孤苦地上路取经,他做不到。做一个在实验室里闷头憋成绩的科学家,绝对不是他的目标。他需要的,是人文有爱的环境。

面孩子,属于四类人中的C象限。

用狼爸的方式对待面孩子,目标化、严奖惩、逼他努力,是最错最错的做法。冷峻的逼迫,会令面孩子受伤:你都不爱我,为什么我要听你的?

曾有一条微博热传。

妈妈吐槽说:爸爸出国半年,自己接过管理女儿学习的任务。妈妈的管教方法原则分明、目标明确、清晰简单。没想到,几个月下来,女儿成绩骤降,学习兴趣下降

更快。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等到爸爸回国,看到爸爸辅导女儿学习的方法,妈妈找到了原因:原来爸爸的方法,跟妈妈大不一样,他耐心辅导、温暖支持。他给孩子的,是温情的鼓励、有爱的帮助,而不是原则性的逼迫。他的辅导,孩子一点压力都没有。

爸爸回来后的几个月,孩子的成绩和学习兴趣,噌噌地,很快上去了。

很多人归纳说,必须得有个好爸爸啊。

其实非也,妈妈的方法也不错,只是没有用对孩子。面孩子需要的,不是原则,而是温情、温暖。爱和支持能够给他勇气、给他动力,他愿意回报爱和支持。

面对过大的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愣孩子会奋发、急孩子会躲避、规矩听话的孩子大多会屈从,而面孩子,他会“演戏”。他抗压能力差,善解人意、猜人心思、“善演爱演”的能力,在压力之下,往往会被错用。过大的压力,会令他变得狡黠、逢迎。爱说谎的孩子,多是被压力“逼迫”过的面孩子。

愣孩子可以穷养,也必须穷养,压力于他,是动力。面孩子则不适合,这样的人,放到穷山恶水,大多会成泼妇刁民。用艰难困苦训练“面”孩子,属于典型的“愣”家长做蠢事。

推崇坚强勇敢、理智理性的家长,常常为面孩子发愁,担心他的懒和馋、拖拉、黏糊、缺乏斗志、不能吃苦。

其实不用,面孩子自有他的优势。

面孩子需要爱,也愿意付出爱。他懂得为别人鼓掌加油,给他人做观众。他也是天下最仗义的朋友,他所付出的支持和关怀,可以没有道理、不讲逻辑,甚至不顾事实。而他能如此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也将回报于他。

面孩子懂得变通。世界之大,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多,有人靠竞争;也有人靠合作;有人靠自己;有人靠团队。面孩子更喜欢用关系和沟通来解决问题,他享受并且擅于创造温暖、和谐的氛围。

养一个面孩子,你一定要“用力”爱他。面孩子能够付出多少关爱,取决于他的童年得到多少。戴安娜成为爱心大使,不是出于偶然。那些拥有慈悲心的人,大多是有过温暖童年的“面”人。成长过程缺爱的“面”人,长大以后,往往人

生错位,在应该付出的时候,仍然不恰当地索取。

有一类孩子,不能宠,宠会宠坏他,令他骄纵蛮横。面孩子绝对不会,他是那种越宠越有爱的人,放心大胆地给他关爱吧,不要分男孩女孩,所有的面孩子,都需要“贵养”。

不服管的“愣”孩子怎么教?

传奇数学家纳什喜欢上一个女孩,他对那女孩说,我知道我应该追你、哄你开心,营造一个浪漫的气氛,但是,这些过程其实不还是为了结果吗?我们可不可以省掉那些过程,我是真心喜欢你的,请跟我上床吧。

结果,自然是那女孩拒绝了他。

这就是典型的愣人。聪明又简单,可以夸他单纯,也可以骂他幼稚。他是如此不懂得揣摩别人的心思,学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养一个“愣”孩子,你一定被他气到过。他总是不懂得关心关怀、不知道表达感恩。你苦口婆心,他置若罔闻。批评,他不服气;柔情蜜意地哄他,他反而嫌你腻歪。

拿他跟乖巧听话的孩子相比,简直让人伤心绝望。他是如此自我中心,不关心他人的感受;他又是如此“情感淡漠”,不懂得回报别人的好意。

他咋这么愣呢?

愣孩子,属于四类人中的A象限。

这不怪他。

不乖巧,是他的天性。

他冷静、理性、直接,指望用小恩小惠、黏黏糊糊的关怀去“搞定”他,属于正确的方法用给错误的人。“以情动人”用在他身上,非常蹩脚。他不是那种对情感攻势特别“敏感”的孩子,泪眼婆娑地装可怜,激发不起他的回报热情。

跟乖巧听话的孩子比,他确实显得“情商低”,但同样是跟乖巧听话的孩子比,他在天性上的优势也一样明显:勇敢、坚定、扛得住压力。

他是有主见的人,试图把他变成顺从听话的乖孩子,完全徒劳,而且必将激发反抗。

这样的孩子,可以严管,也必须严管。但严管的目的,不是制服他、让他变成乖孩子,而是让他出成绩。给了压力,一定还要让他看到结果、看到成绩。他是那种为目标而生、为成绩而生的人。只要能够看到他认可的结果,他会欣然接受你给的压力。

管教这样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定目标、严奖惩。你会看到,只要他接受了你的目标,他会一往无前地追求,不怕压力、不惧困难。这时候,你会欣喜地发现:他的勇敢坚定优势,比那些乖巧听话的孩子,强很多倍。

管教这样的孩子,狼爸或许太“狠”,但方向是对的。

千万不能宠,不要太宽容。宽容和宠爱,用在那些感情细腻、乖巧听话的孩子身上,会激发出回报的热情。用在“愣”孩子身上,却可能被他“利用”,因为他精明、有头脑、“精于算计”。自由自在,要什么给什么的做法,会让这样的孩子养成骄纵的性格。他不会对父母的娇宠给予情感回报,他只会觉得所有人都该这样对我,老子天下第一。

还记得那一代小皇帝吗?自私、嚣张、蛮横。他们,大多是被宠大的“愣”人。

这种为成就而生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失去目标、没有成绩。没有方向的人生,会使他自暴自弃;没有成就的人生,会使他讨厌自己。他这一类人,偏偏伤人伤己的能力最强。

所以,养一个这样的孩子,却没能帮他建立起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是家长最大的失职。不能激发上进心竞争心的所谓宽容教育,用在“愣”孩子身上,会害了他。

“愣”孩子并非不知道感恩,只是,他的感恩方式有所不同,他不会冲你甜言蜜语、低眉顺眼。他的感恩表达是拼搏进取、努力实现,为你争光。

“担当”二字,用在“愣”孩子身上,最为准确。唤醒他的自信,他是最有责任心的人;唤醒他的担当,他会成为领袖。一些足球队的教练很懂得这一手,让竞争心太强、爱惹事的球员当队长,往往能够激发他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规矩听话的孩子,最需要用心教

家里有一个规矩听话的孩子,家长一般是很骄傲的。这类孩子自觉自律,不用家长操心。上学的时候,尤其是小学,通常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学习态度好。认真仔细,是规矩听话的孩子所具备的优势。但是,其实,规矩听话的孩子,是最需要用心教的。

规矩听话的孩子,思维偏好以B象限为主。

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跟性格急躁、也同样兴趣广泛的孩子不同,规矩听话的孩子往往更难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虽然TA能坦然接受家长的安排,去上各种家长指定的兴趣班、课外辅导班,但问问TA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是什么?TA往往答不上来。这样的孩子,尤其需要家长耐心的了解,以发现的优势亮点,同时辅以细致的指导,培养他的兴趣,并将兴趣与优势亮点

良好地结合。

其次,对这类孩子的教育,受流行教育理念的冲击最大。目前最流行的教育理念,是宽松宽容,培养创造型思维。但是,规矩听话的孩子,他的优势跟创造性一点关系都木有。他的优势在于:坚韧、细致、服从、有吃苦精神。而这种优势的体现,必须经历严管、细管的过程。必要的督促、严格的管理,才能培养出良好的执行力。给的空间过大、自由度过高,会让这类孩子无从锻炼自己的优势。

大家都知道虎妈,虎妈之所有能成功,因为她所教育的,正是上图中B象限的孩子。郎朗之所以能长材,也因为他属于这一类孩子,除了他们,没谁能从小就坚持每天练琴8小时。那些获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多数也是这一类,因为,只有他们最能忍受枯燥重复的训练。如果是性格急躁、兴趣广泛的那一类,用这种方法管理,早就离家出走啦。

但宽松式的教育,却会把这一类人的优势亮点全部牺牲掉。

所以,宽松宽容式的教育,不过是对以前填鸭式教育的反叛。如果不区别教育对象的天性,一样会伤人。

微博上有个极端的案例。

南京一中一位老师的女儿,品学兼优,向来是好孩子、好学生。却在荷兰留学期间,自杀了。遗书里提到她背负强大的精神压力,患了强迫症。表现为“过于要强,事事要求完美”。

女儿自杀,让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实际上,这位老师的认识并不到位。

这是一个B象限为主的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强迫症、洁癖等等,多被B象限孩子所得。

面对压力,愣孩子会奋发、急孩子会躲避、面孩子会“演戏”,而规矩听话的B象限孩子,往往表现为服从和接受。这个孩子,正是在家长和老师所给予的“成绩和表现”的要求下,拼命自立自强。

然而,自立自强、努力追求结果的做法,更适合A象限的愣孩子,而不是规矩听话的B 象限孩子。对B人而言,遵从纪律和信条,重过程足矣,无须太重结果。他的人生,靠的是坚韧和对流程细节的关注,做好这些,自然有回报。这个孩子的可惜之处,在于家长对她的天性缺乏正确认识,也没能给予正确的引导。

最后,之所以说规矩听话的孩子最需要用心教,还因为,这类孩子向来需要榜样,而B 象限人认真仔细的天性,又使他非常挑剔,对榜样的要求也高,你得处处以身作则。这一点,对于上图中D象限家长往往是最难的,因为,D象限、宽松型的家长通常对自己的约束较少。但是,你不能成为榜样和权威,他就对你不服气,他对你不服气,你就无法成为他的人生导师。他就可能服从别人,因此,规矩听话的孩子才是最容易学坏的,一旦认定了坏的权威,他的服从精神,会让他埋头跟着往前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