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道路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一、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项目评估

1.4 区域位置

1.5 设计依据

1.6主要技术标准

二、现状评价和建设条件

2.1 区位气候、水文及地质情况

2.2 现状道路及管线情况

三、项目要求

四、人行天桥方案

4.1 方案一

4.2 方案二

4.3 方案比选

4.4 交通疏解工程

五、人行天桥的人机设计

5.1 人行天桥总体结构

5.2 梯道的人机设计

5.2.1 梯段的设计

5.2.2 休息平台

5.2.3 防护栏杆

5.2.4 无障碍通道

六、标志

7.1 安全标志的选择

7.2 标志的排列

七、防滑与排水

大学路人行天桥方案设计

一、概述

1.1 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劲发展,机动车辆呈现迅猛增长之势,尽管政府投入巨资新修和拓宽改造的大量道路,但是目前在市区局部区域和部分道路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行车难”问题凸现,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事故,其数字让人震惊,让人深思。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城市,中原地区都会,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郑州下辖6 个市辖区,代管五个县级市,一个县。另设一个国家级新区郑东新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南路位于郑州市二七区西南部,北起航海中路,南到南三环,全长2.3 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27 公里,是河南省中南部等地进出郑州市的咽喉地带。这一带地处郑州市西开发区,运作良好的升龙国际,在建的万达广场,已被抢购一空的帝湖花园都与大学南路毗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新的商圈儿将会形成。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拟建的大学南路人行天桥位于郑州市二七区布大学南路,大学路为双向八车道,全长为8.4 公里,以陇海路,航海路为界,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大学北路,大学中路,大学南路。大学路自建成后,交通流量迅猛增加,车流通行速度极快。但是该路在拓宽改造时,没有在大学南路路段规划建设人行过街设施,造成周边群众以及位于该处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师生上学放学出行时,均需从快速车流中冒险穿过公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保障大学南路路段周边群众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师生安全过街的同时,也保证大学路上上交通的顺畅,非常有必要近期在跨线桥附近增设一座人行天桥。

1.3项目评估

调查方案设计

A 此次调查的目的

(1)通过实地调察,统计和测算出公交车站处每分钟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并利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人们对于修建天桥的态度和如果修建好了,人们是否愿意走人行天桥,来确定在此处修建一座人行天桥必要性的大小。

(2)调查曾经修建过天桥的工程师,了解修建一座天桥的预算,设计,围护等方面。

(3)调查修建地铁的有关部门。因为如果要修建人行天桥会影响

正在修建或将要建设的地铁,考虑到这因素,我们必须要调查他们。

(4)调查政府有关部门,得到他们对于修建天桥的态度。因为,如果此建筑不在政府规划之内,对于资金的解决和获得政府的批准都不能解决。

(5)调查规划建设大学路的部门,修建天桥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而修建天桥也会大大的缓解压力,所以我们需要调查这方面的信息。

B调查对象

(1)大学路在不同时段的车流和人流

(2)在大学路经常活动的商人和市民

(3)曾经修建过天桥的工程师和设计师

(4)调查政府有关部门

C调查内容

(1)向路人调查。

(2)大学路每分钟的车流量和人流量

(3)向设计师调查的内容:在此处修建怎样的天桥合适,主要是造型。

(4)向工程师调查的内容:我们的预算大概是多少,包括长度,宽度,高度,材料等。

(5)向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的内容:此方案是否在政府修建规划之内,我们的修建是否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D调查方法的确定

(1)对于政府部门,我们首先采取书面的形式,以一个市民的身份向政府提出在此处修建一个天桥的建议,并呈上相关的数据和图片。如果不行,我们就采取电话和专访的形式获取有关政府部门对于修建天桥这一提议的看法和建议。

(2)对于群众(具体群众,前面已经提到),我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

(3)对于车流量和人流量的统计,我们只有进行实地调研,统计相关的数据。

◆对数据和结果预测分析

(1)通过对大学路的车流量的实地考察,测算出了此处每分钟的车流量和人流量。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可以看出,此处的车流和人流量特别的大,此处是个车流量大,行人稠密的地段。因此在此处修建一座人行天桥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避免车流和人流平面相交时的冲突,在保障行人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车速的提高,并且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可能性。

(2)根据人流,车流和滨江路,交通和市场的预测,我们初步将天桥设置为中型天桥。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1)在收集数据时,可能一次得到的数据不够准确,那么我们需要进行多次调查,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3)如果在修建时,资金不是很到位,我们宁愿停工一段时间,也

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

1.4区域位置

本次拟建的大学南路人行天桥位于航海路以南的大学南路段,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附近。桥位处西侧是万达广场,东侧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1-1 区域位置图

1.5 设计依据

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2.《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0.《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2. 国家、地方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

13. 郑州市交通委员会(业主)下达的设计委托书。

1.6 主要技术标准

1.大学南路道路等级:主干道一级2.主桥桥面总宽度4.3m,梯道桥总宽度均为2.8m;3.桥下净空:车行道净空不小于5.0m;人行道净空不小于2.5m;4.梯道坡度:坡度均为1:4 和1:2 5.人群荷载标准值:人群荷载标准值按 5.0kPa 考虑。风荷载标准值:按规范规定取值。人行天桥设计通行能力:6680P/h 6.设计基准期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的规定,本工程设计的桥梁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 年。7.设计安全等级按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本工程桥梁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相应的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8、环境类别本工程按Ⅱ类环境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9、偶然作用:地震作用:设计采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二、现状评价和建设条件

2.1 区位气候、水文及地质情况

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C 。月最热,7 平均27.3°C ;1 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雨量640.9 毫米,无霜期220 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 小时。郑州最高气温:1966 年6 月22 日郑州市最高温度达到43℃。郑州10 月最高气温:2008 年10 月14 日温度达到31.3℃的高温,创近51 年的10 月最高气温。郑州最低气温:1971 年12 月27 日郑州市最低温度达到-19.7℃。2、水文郑州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29.7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最少的是1 月份,为5~9mm,最多的是7 月份,一般140~160mm。夏季由于强盛的季风控制,高温、高湿雨量集中,降水量为290~390mm,占全年总雨量的45~60%,而冬季受干冷的大陆性气团控制,空气干燥,雨雪稀少,降水量只有20~33mm,占全年降水量的3~5%。春季降雨很少,有时秋季会出现连阴雨。降水量不仅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也较大,降水量最多的是1964 年,高达1041mm,最少的年份是1986 年,降水量为385mm。3、地质郑州地区位于华北地层区的西南部,其西部基岩出露区属豫西地层分区的嵩箕小区;东部第四系覆盖区属华北平原分区的开封小区,区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在地壳发展的五个大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地层单元,包括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都有出露,地质结构复杂,类型多样,结构区域性差异显著,横跨我国二、三级阶地。4、地震设计等级根据1990 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郑州市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 度

(50 年超越概率10%),建筑地震影响按近震,场地类别按Ⅱ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确定郑州市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相当于地震动加速度峰值0.15g),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要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按七度设防,这是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

2.2 现状道路及管线情况

2.2.1现状道路评价:

大学路自建成后,交通流量迅猛增加,车流通行速度极快。但是该路在拓宽改造时,没有在大学南路路段规划建设人行过街设施,造成周边群众以及位于该处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师生上学放学出行时,均需从快速车流中冒险穿过公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保障大学南路路段周边群众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师生安全过街的同时,也保证大学路上上交通的顺畅,非常有必要近期在跨线桥附近增设一座人行天桥。

2.2.2现状管线情况:

大学南路道路西侧有雨水、给水、燃气管、电信、电力、路灯等管线,道路东侧有雨水、给水、路灯、电力管线,通过大学南路可提供本项目施工时必须的用水用电。

三、项目总体设计要求:

1、天桥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应从工程环境出发,根据总体交通功能进行选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应积极采用新结构、

新工艺、新技术。

2、结构应满足运输、安装和使用工程中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3、机构设计应与施工工艺统筹考虑,宜采用工厂预制的装配式结构。

4、应按适用、经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装饰标准。

5、应符合防火、防电、防腐蚀、抗震等安全要求。

6、应限制结构振动对行人舒适感、安全感的不利影响。

7、选择施工工艺、制定施工组织方案时、应以少扰民、少影响正常交通为原则,做到安全、文明、快速施工。

四、人行天桥方案

本次拟建大学南路人行天桥桥位于大学南路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西门门前,张魏寨附近。鉴于大学路已建有人行天桥数座,本次加建的人行天桥力求与已建人行天桥的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保持一致。本次设计对桥位进行了两个方案比选,对于推荐的桥位方案一,分别从钢箱梁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断面说明了优缺点,本次设计拟采用钢箱梁结构,结构简单、线条明快,且对大学南路的交通干扰较小,施工周期较短。

4.1 方案一

天桥位于大学南路里程K0+546,离张魏寨道路口较近;新大学南路人行天桥桥主桥为2x24.2m 的连续箱梁,中间设R=650m 的竖曲线,结合两侧的规划情况,主桥梯道的一侧主要考虑行人的需求,设置2 孔1:2 的行人梯道落地;另一侧梯道主要考虑行人和自行车的需求,设置2 孔1:4 的行人梯道落地。

天桥设计从结构形式上提出: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两种形式进行比选:

4.1.1 钢结构

主桥采用2x 24.2m 焊接连续钢箱梁,桥梁设双向纵坡,坡度为1.5%,梁高0.9m,主梁净宽4.0m,全宽4.3m,两侧各设有0.15m 栏杆;1:2 的梯道桥采用两孔焊接简支钢箱梁,1:4 的梯道桥采用两孔焊接简支钢箱梁,梁高均为0.35m。梯道宽度净宽均为2.5m,全宽2.8m,两侧各设有0.15m 栏杆。主桥下部结构中间墩柱采用φ0.8 米钢管混凝土单柱墩,两侧墩柱均采用2φ0.5 米钢管混凝土双柱墩;梯道采用φ0.5 米钢管单柱墩。由于暂无勘察资料,主线桥基础暂按φ0.8m 桩基础(暂定桩长20m)。

4.1.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主桥采用2x 24.2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设双向纵坡,坡度为1.5%,梁高1.2m,主梁净宽4.0m,全宽4.3m,两侧各设有0.15m 栏杆;1:2 的梯道桥采用两孔钢筋混凝土连续肋板梁,的梯道桥采用两孔钢筋混凝土连续肋板梁,1:4 梁高均为0.6m。梯道宽度净宽均为2.5m,全宽2.8m,两侧各设有0.15m 栏杆。主桥下部结构墩柱中间墩采用Ф1.2m 的圆柱墩,基础采用2Ф1.0m 的桩基,桩基与桥墩之间设承台连接;梯道桥均采用Ф0.8m 钢筋混凝土圆形墩。由于暂无勘察资料,主线桥基础暂按φ1.0m 桩基础(暂定桩长25m)。

4.1.3 人行天桥结构形式比选

设计方案

内容

优点缺点投资估算

钢结构线条明快、施

工便捷,工序

简单,施工期

间对现状交通

影响较小工程造价较

411.91 万元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造价较低,养

护方便施工周期相

对较长,噪

音大,施工

时对现状交

通干扰较大

290.66 万元

结论:为减少施工期间对既有交通和附近居民的影响,缩短施工周期,建议采用钢箱梁结构的人行天桥。

结构部位材料单位

数量

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主梁

Q235b

钢板

t 82.56

C50混

凝土

m 3147.51 普通钢筋t 31.92 预应力钢

t 5.50

梯道

Q335b

钢板

t 58.35

C40混

凝土

m 3105.03 普通

钢筋

t 45.51

桥面铺装

2cm厚花

岗岩

m2453.56 453.56 3cm厚M10m2453.56 453.56

水泥砂浆

4mm钢

丝网

kg 907.11 907.11 防水、防

腐涂层

m2453.56 453.56

栏杆

12mm

钢化玻璃

m2188.38 188.38 亚光

不锈钢板

t 2.53 2.53 亚光

不锈钢管

t 1.36 1.36

雨篷

12mm

钢化玻璃

m2997.82 997.82 亚光不锈

钢管

t 12.08 12.08 铝合金穿

孔板吊顶

m2498.91 498.91

钢管桩Q235b钢t 7.96

桥墩C40混凝

m 323.51 普通钢筋t 4.11

钻孔桩

C30水下

m3187.77 294.52 钢筋t 15.02 26.51 边坡支护万元61.5 61.5

投资估算万元411.91 290.66

4.1.4

桥面系

人行桥采用1%的双向横坡;桥面铺装采用3cm 厚广场砖2cm 找平砂浆;桥面排水采用纵向自然排水,通过两侧坡道排水;栏杆采用不锈钢栏杆。

4.2 方案二

方案二(比选):天桥位于大学南路里程K K0+389,离张魏寨道

路口较远,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较近。除主桥采用2x24m 的连续钢箱梁和两侧梯道平面线型与方案有所不同外,其余结构形式均与方案一中钢箱梁方案相同。

4.3 方案比选

方案比选大学南路人行天桥方案一钢箱梁(推荐) 方案二钢箱梁(比选)

设计方案

内容

优点缺点投资估算

方案一钢箱梁离张魏寨道路口

近,方便附近居

民的出行。一级边坡进行处

理(锚杆护坡或

抗滑桩),土方量

及边坡防护较

大;

411.91 万元

方案二钢箱梁离公交停靠站较

近,乘车方便;

不需改造边坡,

施工方便;造价

较低。离张魏寨道路口

较远,通过该

桥进出张魏寨需

绕行200 米左

349.11 万元

构部位材料单位

数量

方案一钢箱梁(推荐)

方案二钢箱梁(比

选)

Q235b钢板t 82.56 81.92 梯

Q335b钢板t 58.35 58.35

桥面铺装

2cm厚花岗岩m2453.56 451.84 3cm厚M10水泥砂浆m2453.56 451.84 4mm钢丝网kg 907.11 903.67 防水、防腐涂层m2453.56 451.84

栏12mm钢化玻璃m2188.38 187.82

综上所述: 虽然方案一实施时需进行人行道的改造和加宽, 施工有一定难度; 但其离张魏寨道路口近,方便该村居民、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师生及物流园工 作人员出行。符合张魏寨村民民意,达到了在该处设置人行天桥方便人们出行的 最终目的,故本次方案推荐方案一。 4.4 交通疏解工程

本工程推荐采用钢箱梁的人行天桥, 在施工期间无论是基础施工还是上部结 构吊装过程,均可保证双向六车道的通行能力;且施工单位的交通疏解方案应征 得当地交管部门的同意。 五、人行天桥的人机设计 5.1 人行天桥总体结构

天桥主要由桥面、栏杆、扶手、桥墩组成,其各自的设计、布局有有相关要 求。如桥墩尽量不要设在主干道上,以免占据主干道位置,从而增加车辆通过时 间。 5.2 梯道的人机设计

亚光不锈钢板 t 2.53 2.52 亚光不锈钢管 t 1.36 1.36 雨篷 12mm 钢化玻璃

m 2

997.82 994.04 亚光不锈钢管 t 12.08 12.04 铝合金穿孔板吊顶

m 2 498.91 497.02 钢管桩 Q235b 钢 t 7.96 7.96 钻孔桩

C30水下砼

m 3 187.77 187.77 钢筋

t 15.02 15.02 投资估算

万元

345.91

349.11

梯道主要由梯段、休息平台、栏杆和扶手、推车道和盲道组成。其设计要兼顾幼小、残疾人士,不能因坡度太陡、无推车道等使人望桥兴叹,影响天桥的使用率。

5.2.1 梯段的设计

梯段是楼梯的斜段部分,由多级踏步组成,是楼梯完成上升功能的构件。如图5-1所示,踏步由踏面和踢面组成的。踏面:踏步的水平面;踢面:踏步的竖面,与踏面垂直或与踏面成小于90的夹角。

图5-1 梯段的部分

5.2.2 休息平台

休息台是在考虑到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基础上为缓解人上下楼梯疲劳而设计的。设立休息台必需要保其不不阻碍人上下楼梯,这就要求休息台的宽度不得小于楼梯宽。

5.2.3 防护栏杆栏杆是保护行人上下楼梯和通过人行天桥桥面的安全围护构件,其高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人的安全。因此,防护栏杆的高度宜为1050mm。在离地高度小于20m 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000mm,在离地高度等于或大于20m 高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不得低于1200 mm。

图5-2固定式防护栏杆的构成及作用

立柱:栏杆的垂直构件

扶手:固定于立柱上端的水平方向设置的防护构件。

横杆:固定于立柱中部的连接杆。

挡板:固定于立柱下部的防护

5.2.4 无障碍通道要想充分发挥人行天桥的作用,就该以人为中心,在设计时考虑在梯道和桥面上设计扶手、盲道,让残疾人士也能顺利通过。城市人行天桥应设坡道和提示盲道,坡道应适合乘轮椅这通行,梯道应适合拄杖者及老人通行。

图5-3 无障碍通道

在人行天桥中,距坡道与梯道250mm~500mm 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长度应与坡道、梯道的宽度相对应,提示盲道的宽度为300mm~600mm

六、标志

人行天桥在实现人车分流,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

一些不足。如距地面高度不合理易给行车、人群带来不便乃至安全问题,也可能遮挡住一些原来的提醒标志,如红绿灯、路标。这些问题实属正常,是不可避免的,要解决这些人行天桥负面的影响,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变不利为有利。我们可以把原来的红绿灯改在天桥桥面的外边缘上,在桥面上立提醒标志,提醒行人不要往桥下仍杂物,除此之外,还可以把车道提醒标志、限高标志、路标等合理地分布其上或附件。这时就涉及到其分布位置、标志的设计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安全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考虑人机信息交互运用人的知觉特性及其它相关知识解决好这一问题。

6.1 安全标志的选择

在本课题中,在标志的选择上主要考虑颜色的搭配。由人机工程学只是可知,颜色对比与人眼辨别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人们从远处辨别前方的众多不同颜色时,其易于辨别的顺序是:红、绿、黄、白。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易于辨别的顺序是: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因而,颜色搭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判断,合理的颜色搭配可以让人在最快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反之,颜色搭配不合理,行人就不能做出有效判断。国标GB 2894-1996<<安全标志>>规定,安全标志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先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

1、城市道路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道路红线概念:道路红线系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设备用地的分解控制线。 3、红线的作用:是控制街道两侧建筑不能侵入道路规划用地(包括围墙不能侵入),红线不但是具体道路单项工程的设计依据,也是城市公用设施各项管线工程的用地依据。 4、红线的设计内容:①确定道路红线宽度。②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5、城市道路组成: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②人行地道(包括地下人行道和人行天桥)。③交叉口、步行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④交通安全设施,如照明设备、护栏、交通标志及标线等。⑤沿街设施,如电线杆、给水栓、邮筒、电讯等。⑥地下铁道、高架桥、立交桥等。⑦绿化带。 6、城市道路特点:①功能多样②组成复杂③行人交通量大④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⑤道路交叉点多⑥沿路两侧建筑密集⑦道路交通连系点⑧艺术要求高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⑩政策性强。 7、城市道路网类型和规划技术指标:①非直线系数是指道路起迄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不同型式的干道网,其非直线系数是不一样的。②干道网密度是指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km/km2)。③道路面积密度是指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km2/km2)。④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又称道路占有率,是指道路面积密度(%)和人口密度(人/m2)之比(m2/人)。 8、单行道:只允许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的道路。 9、客运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道路。 10、行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 11、路侧带:位于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 12、城市道路规定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根据我国对公路和大、中、小城市道路的行驶车辆观测得出,主干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小型车车道宽度宜采用 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宽度则采用3.75m,支路上最窄不宜小于3m。非机动车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非机动车道的总宽度包括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及两侧各25cm路缘带宽度。 13 、城市道路各种横断面形式优缺点和适用条件:①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城市道路上。②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路段亦可采用。③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④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式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14、道路中桩坐标放线法程序和主要内容:①测设程序:先沿路线方向布设导线,后测设道路中桩;②测设内容:a.测设附合导线:沿路线选定导线点,测量导线点三维坐标,再计算导线三维坐标闭合差和相对闭合差,并进行三维坐标改正;b.计算道路平曲线各要素;c.计算道路平曲线各主点桩号;d.计算道路中桩三维坐标;e.利用导线点测设道路中桩。③放线步骤:先在导线点安置仪器,后视已知点,键入坐标,完成定向工作,再键入待放点的坐标;转动仪器照准部,使水平角显示为0度00分00秒,完成待放点的定向;接着置反射棱镜于待放点的方向上,使距离显示为0.000时,即为待放点的精确点位。 16、街沟:指城市街道路面边缘处,由立缘石与平石或铺装路面形成的侧沟。 17、锯齿形街沟:交替改变侧沟的侧石高度,使街沟纵坡由升坡到降坡再到升坡,街沟纵坡线呈锯齿形状。 18、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 19、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 20、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交互交叉的地点。 21、视距三角形:由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形。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七章 1.城市道路交通主要特征: (1)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特点; (2)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的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 (4)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 (5)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 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 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 求。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 求。 ①干道网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 具有的干道长度。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 2. ②城市道路按交通性质分为:快速道、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 ③城市道路系统按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功能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④城市道路的形式:方格棋盘式(方格网)、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道路系统。 ⑤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分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三种形式。 3.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他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 (2)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在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技术经济要求。(3)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4)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有计划按比例的 共同发展。在布局上,应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互不影响。 4.客运站的位置:客运站的服务对象是旅客,为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靠近中心。在中、小城市,可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 5.客运站的数量:我国绝大数城市只设一个客运站,管理使用都方便。但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用地范围大,旅客多,只设一个客运站,旅客过于集中,且影响到市内交通;另外,因自然地形(如山、河)的影响,城市布局分散或呈狭长带形时,只设一个客运站也不便于整个城市的使用。因此,这类城市客运站宜分设两个或两个以上为好,或者以一个客运站为主,再加其他车站(如中间站或或货运站兼办客运)作为辅助。 6.货运站的位置:P301 在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和货场即可满足货运量的需求;在大城市则需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运输量、城市布局(如工业、仓库的分布情况)等实际情况,分设若干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以及综合、专业相结合的货运站、其位置一方面要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即加快装卸速度,缩短运输距离);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服务区内,一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特别是零担货场),一般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地区;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应在市区外围;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则应设在郊区,接近编组站和水陆联运码头;危险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碍卫生(如牲畜货场)的货运站,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安全隔离地带,还应与其主要使用单位储存仓库在城同一侧,以免造成穿越城市区的主要交通。 (2)货运站应与城市道路系统紧密配合,应有城市货运干道联系。货运站的引入线应与城市干道平行,并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以避免与城市交通的互相干扰。 (3)货运站应与室内运输系统紧密配合,在其附近应有相应的室内交通运输站场、设备与停车场 (4)货运站与编组站之间应有便捷的联系,以缩短地方车流的运行里程,节省运费,并加速车辆周转。 (5)货运站应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等条件,并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7.航空港的位置选择所考虑主要因素:净空限制要求; 噪声干扰影响; 用地条件通讯导航要求气象条件生态学影响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 四) 五) 1、 2、 3、 4、 5、 6、 7、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P51-52 分为四类: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城市快速路:具有单向多车道的城市道路,具有中央分隔带并应全部控制出入口间距,是为机动车提供连续流服务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干道,服务对象为中长距离 的机动车辆。 城市主干路: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与快速路共同分担城市的主要客货交通。 城市次干路:是城市内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络,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及集散交通的作用。 城市支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是以服务功能为主,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 2、道路网结构类型 线形式或带状式、方格式、环行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3、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P46-48 (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 (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 (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 1、交通规划的含义。 交通规划: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2、交通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 内容: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系统、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 程序:目标确定—组织工作—数据调查—相关基本模型分析—分析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修改 3、交通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用地和人是对城市交通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车和路是对城市交通起影响性作用的因素。 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道路通行能力分类:理论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车流速度:一般指车辆的空间平均行驶速度Vs,达到自由状态时的速度称为自由车速Vf。 车流量:指道路上的服务流量Q(或称交通量),其最大值为道路容量C。 车流密度: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量数,D=Q/Vs 6、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交通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调查,摸清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布状况,以及城市交通的产生、分布、运行规律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P69 道路交通量调查包括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和行人流量及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及设施状态的调查。P69

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2. 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 局要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 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 4.中间带有何作用?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力,提高行车安全 及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 5.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 人行横道。 6. 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 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5)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水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天然水体,避免洪水的损害 7.7.平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形 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等; 5)平面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8.8.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 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2)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使行人尽快地通过交叉口,符合行人过街的心理要求。 3)人行横道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 4)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 9.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有哪些,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有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 1)方格网式路网 优点: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适用于中小城市。 2)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缺点:容易将个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 3)自由式路网 优点: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性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设计》 (第二版) Urban road design 付孝均 2013/2/5

第一章绪论 1、道路工程(三大类):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 2、城市道路的组成: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道路交叉口和 交通广场、路边停车场(带)和公交停靠站、道路雨水排水系 统、其它设施 3、城市道路:指大、中、小城市、建制镇及特大城市的卫星城 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隧道)及附属工程 4、城市道路的功能:交通设施功能、公用空间功能、防灾救灾 功能、城市结构功能 5、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形式也取决于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 结构及城市功能的确定和界定 6、城市道路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需要考虑行人、非 机动车的交通;道路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 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 城市快速路:城市交通性干道;包括主路、辅路 城市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分 区的道路 7、城市道路城市次干路:城市各分区的区域性交通干道 城市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是交通的终端 8、城市道路分级主要依据交通功能、交通量及交通控制条件 等。 9、各级道路的设计车速、年限 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60 50 40 50 40 30 40 30 20

设计年限(年)20 20 15 10-15 10、道路设计车速:指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 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程速度。 11、设计车速的高度直接反应道路的类别、等级的高低。 12、道路设计年限:指道路的正常工作的年限,包括道路交通 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3、交通量:指道路在一定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 人)数。 14、通行能力:指在通常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在一定 时间段内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的一点 或均匀道路断面所能达到的最大小时流率。 15、道路建筑限界: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 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16、设计小时交通量:每小时内通过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17、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 18、服务交通量:指在给定的时间段内(一般为15min)通过 的最大小时流率。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1、城市道路网规划应能适应城市将来的发展、交通结构的变化 和要求,具有一定得超前性。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 ②、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 ③、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城市道路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深度规定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城镇道路工程全部知识点总结

城镇道路工程 一、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以地位、交通功能、服务功能,四类:快支主次 2、按结构强度:①高级路面(快速路、主干路)——水泥砼路面(30年);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年) ②次高级路面(次干路、支路)——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2年);沥青表面处治(8年) 按力学特性分:①柔性路面—沥青类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②刚性路面—水泥砼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是混凝土配比依据)。 3、沥青路面结构组成与特点 ①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水泥路多垫层。 ②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 反射裂缝(基层开裂导致面层开裂;基层开裂原因:含水率(干)、温度(冻)(其他措施:土工合成材料:玻纤网和土工格栅;旧路面的改造:白+黑,黑+黑)。 4、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①沥青混合料组成: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 ②沥青混合料嵌挤原则: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 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 ③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三种形式: 悬浮—密实结构:AC—普通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小 骨架—空隙结构:沥青碎石混合料,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小,内摩擦角大 骨架—密实结构: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大 ④沥青性能指标—粘结性:抵抗变形的能力,夏季高温、重载交通—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稠度小的沥青; 塑性: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应采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⑤其他:热拌密集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骨料含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⑥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Ⅰ、普通沥青混合料AC:适用城市次干路、辅路或人行道 Ⅱ、改性沥青混合料: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加剂,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高耐磨、寿命长、水稳性好) Ⅲ、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SMA是一种间断 Ⅳ、改性沥青SMA:适用严格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 5、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①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质大为改善; ②再生剂的技术要求:1适当的黏度2良好的流变性质3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4较高的表面张力5耐热化和耐候性(表、溶、耐、流、黏) ③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 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空隙率、间隙率、流值、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空间骝宝马) ⑤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残留马歇尔稳定度(车辙、冻融、残留)二、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路基性能: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整形) 1、城镇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 注:单5多8是涵洞 2、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作业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注:起重吊装必须设专人指挥,张拉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指挥) 3、流程: ①准备工作:交通导行、围挡、施工方案、交底、控制桩放线测量、路基土实验 ②附属构筑物:涵洞、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施工,新建的地下管线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原则 ③路基施工步骤: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 关于交通导行:①编写交通导行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报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②按照获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设置连续封闭围挡,严控占路时间和范围; ③设置临时交通导行标志,设置路障、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④严格划分5区。警告区、作业区、上下游过渡区、缓冲区、终止区; ⑤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签订安全协议书; ⑥设专职安全员,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居民居住区夜间增设照明设施; 关于安全技术交底: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 4、填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冻土块、盐渍土或淤泥,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合做路基填料。必须用时,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②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厚度一般10-15㎝ ③坟坑、井穴,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先挖后填,分层填土压实)(属设计变更,程序:施工-监理-业主-设计与监理商量后) ④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陡于1:5时,修成台阶状,每层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0m,高度不宜大于30cm; 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同步检验;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0.5m ⑤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和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⑥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5、挖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挖方段不得超挖(留人工余量,20-30cm); ②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压路机走向:路两边向中心(低-高,外-内);超高曲线段—由内向外) ③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翻浆土必须换掉) ④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井口、雨水井口、沟槽、路边缘,对土进行改良,加石灰、水泥或二灰砂砾,小型夯压机夯实,重叠夯实面积1/4-1/3 6、质量检查与验收:①主控项目:压实度和弯沉值; ②一般项目:路基允许偏差,路床、路堤边坡,宽度、中线、高程、路拱、横坡、平整度 7、路基压实试验段目的 1预沉量值2压实机具3压实遍数4压实方式5虚铺厚度(松铺系数) 路基压实厚度≤30cm;基层压实厚度≤20cm;面层压实厚度≤10cm 8、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①500mm是是否使用压路机的界限;800mm是使用压路机是否需要加固的界限。 ②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静后振、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 ③土质路基路基压实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分层同步检验。 9、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①软土(水):Ⅰ、特点: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 Ⅱ、破坏形式: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破坏;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 Ⅲ、处理方法: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 ②湿陷性黄土(孔隙):Ⅰ、特点: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Ⅱ、破坏形式:未受水浸泡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泡,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Ⅲ、处理方法: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加筋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③膨胀土(加固):Ⅰ、特点: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失水收缩性 Ⅱ、破坏形式:显著的收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 Ⅲ、处理方法:开挖换填、灰土桩、水泥桩、堆载预压; 10、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及答案-12页精选文档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设计速度: 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2、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3、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4、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5、道路非直线系数: 它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 6、道路红线: 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7、高架路: 指高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所组成的道路系统。 8、分流点: 发生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交通现象的所在点。 9、合流点:发生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现象的所在点。 10、冲突点: 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11、缘石半径: 247页 12、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13、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4、交织段长度: 当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为交织段长度。 15、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16、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立的匝道互相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辆可以互相之间连续交流的,称为互通式立交。 17、雨水管道埋深: 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深度。 18、雨水管道覆土深度: 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19、径流系数: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这部分雨水称为径流量;径流量与全部降水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 20、平均照度: 即为每平方米表面上眼法线方向1坎德拉的光强度。(或者每平方米照射

城市道路与交通知识点(武汉大学出版社)

《城市道路与交通》 知识点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20) 二选择(1*10) 三名词解释(2*9) 四简答(5*4) 五计算题(10*2) 六论述题(12*1)

第一章绪论 1.交通:指人和物在两地之间的位移过程,即人和物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空间位置变化。 2.根据实现和完成人和物位移的不同类型,交通可分为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运交通,航空交通,管道交通五种。 3.(简答)城市交通分为两类:市际交通和市内交通 ?市际交通(对外交通)是指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由设在市区内的市际交通设施,如铁路站场、港口码头、机场、长途客货运车站及出入城市的道路系统来完成; ?市内交通是指城市市区内部交通,即人和物运动的发生和终止都产生于城市内部的那部分交通,主要由各种交通设施如城市道路、地下铁道、高架桥以及交通控制设施等完成。 4.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结合淮安市说明)p2【论述题】 (1)城市规划、用地布局上的局限 (2)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3)城市交通组织结构不合理 (4)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 (5)城市通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高 第二章 1. 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环境的统称。 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或人流的统称。 交通流特性——某一交通体系中,交通流的定性或定量特征,以及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亦称为交通流特征或交通流性质。 交通参数一-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如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通行能力、行程时间、车头时距等。其中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可以反映交通流的基本性质,称它们为基本交通参数。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

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5.3.4 路侧带 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