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第九讲 不等式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第九讲 不等式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第九讲  不等式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第九讲  不等式

第九章 不等式

一、基础知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b ?a-b>0; (2)a>b, b>c Ta>c ; (3)a>b Ta+c>b+c ; (4)a>b, c>0Tac>bc ; (5)a>b, c<0Tacb>0, c>d>0Tac>bd; (7)a>b>0, n ∈N +Ta n >b n ; (8)a>b>0, n ∈N +Tn n b a >; (9)a>0, |x|a ?x>a 或x<-a; (10)a, b ∈R ,则|a|-|b|≤|a+b|≤|a|+|b|; (11)a, b ∈R ,则(a-b)2≥0?a 2+b 2≥2ab; (12)x, y, z ∈R +,则x+y ≥2xy , x+y+z .33xyz 3 前五条是显然的,以下从第六条开始给出证明。

(6)因为a>b>0, c>d>0,所以ac>bc, bc>bd ,所以ac>bd ;重复利用性质(6),可得性质(7);再证性质(8),用反证法,若n n b a £,由性质(7)得n n n n b a )()(£,即a ≤b ,与a>b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n n b a >;由绝对值的意义知(9)成立;-|a|≤a ≤|a|, -|b|≤b ≤|b|,所以-(|a|+|b|)≤a+b ≤|a|+|b|,所以|a+b|≤|a|+|b|;下面再证(10)的左边,因为|a|=|a+b-b|≤|a+b|+|b|,所以|a|-|b|≤|a+b|,所以(10)成立;(11)显然成立;下证(12),因为x+y-22)(y x xy -=≥0,所以x+y ≥xy 2,

当且仅当x=y 时,等号成立,再证另一不等式,令c z b y a x ===333,,,因

x 3+b 3+c 3-3abc

=(a+b)3+c 3-3a 2b-3ab 2-3abc

=(a+b)3+c 3-3ab(a+b+c)=(a+b+c)[(a+b)2-(a+b)c+c 2]-3ab(a+b+c)=(a+b+c)(a 2+b 2+c 2-ab-bc-ca)=

2

1

(a+b+c)[(a-b)2+(b-c)2+(c-a)2] ≥0,所以

a 3+

b 3+

c 3≥3abc ,即x+y+z ≥33xyz ,等号当且仅当x=y=z 时成立。

二、方法与例题

1.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在证明A>B 或A

A

(A ,B>0)与1比较大小,最后得出结论。

例 1 设a, b, c ∈R +,试证:对任意实数x, y, z, 有x 2+y 2+z 2.))()((2

÷÷?

???è++++++++3xz b a c yz a c b xy c b a a c c b b a abc 【

证明】 左边-右边=

x 2+y 2+z 2yz a c b a bc

xy a c c b ab )

)((2))((2

++-++-

-++++++-+=++-222))((2))((2

y a c c y a c a xy a c c b ab x c b b xz c b b a ca

=++++-++

++++222))((2))((2

x c b c xz c b b a ca z b

a a

z b a b yz a c b a bc .02

2

2

3÷÷????è?+-++÷÷????è?+-++÷÷????è

?+++x c b c z b a a z b a b y a c c y a c a x c b b 所以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例2 若a

1-x 11,所以

log a (1-x)10,

|

)1(log ||)1(log |x x a a -+=|log (1-x)(1+x)|=-log (1-x)(1+x)=log (1-x)x +11

>log (1-x)(1-x)=1(因

为0<1-x 2<1,所以

x

+11

>1-x>0, 0<1-x<1). 所以|log a (1+x)|>|log a (1-x)|.

(2)分析法,即从欲证不等式出发,层层推出使之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已知为止,叙述方式为:要证……,只需证……。

例3 已知a, b, c ∈R +,求证:a+b+c-33abc ≥a+b .2ab - 【证明】 要证a+b+c 33b a c ××-≥a+b .2ab -只需证

332abc ab c 3+,

因为33332abc b a c ab ab c ab c =××3++=+,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例 4 已知实数a, b, c 满足0

2

1

,求证:.)

1(1

)1(1)1(2a b b a c c -+-£- 【证明】 因为0

1,由二次函数性质可证a(1-a) ≤b(1-b) ≤c(1-c),

所以

)

1(1

)1(1)1(1c c b b a a -3-3-, 所以

)

1(2

)1(2)1(1)1(1c c b b b b a a -3-3-+-,

所以只需证明

)

1(1

)1(1)1(1)1(1a b b a b b a a -+-£-+-, 也就是证

)

1)(1()1)(1(b a b b

a b a a b a ---£---,

只需证b(a-b) ≤a(a-b),即(a-b)2≥0,显然成立。所以命题成立。 (3)数学归纳法。

例5 对任意正整数n(≥3),求证:n n+1>(n+1)n .

【证明】 1)当n=3时,因为34=81>64=43,所以命题成立。 2)设n=k 时有k k+1>(k+1)k ,当n=k+1时,只需证(k+1)k+2>(k+2)k+1,

即12)2()1(++++k k k k >1. 因为

1)1(1>++k k k k ,所以只需证12)2()1(++++k k k k k

k k k )1(1

+>+,即证(k+1)2k+2>[k(k+2)]k+1,只需证(k+1)2>k(k+2),即证k 2+2k+1>k 2+2k. 显然成立。

所以由数学归纳法,命题成立。 (4)反证法。

例 6 设实数a 0, a 1,…,a n 满足a 0=a n =0,且a 0-2a 1+a 2≥0, a 1-2a 2+a 3≥0,…, a n-2-2a n-1+a n ≥0,求证a k ≤0(k=1, 2,…, n-1).

【证明】 假设a k (k=1, 2,…,n-1) 中至少有一个正数,不妨设a r 是a 1, a 2,…, a n-1中第一个出现的正数,则a 1≤0, a 2≤0,…, a r-1≤0, a r >0. 于是a r -a r-1>0,依题设a k+1-a k ≥a k -a k-1(k=1, 2, …, n-1)。

所以从k=r 起有a n -a k-1≥a n-1-a n-2 ≥…≥a r -a r-1>0.

因为a n ≥a k-1≥…≥a r+1≥a r >0与a n =0矛盾。故命题获证。 (5)分类讨论法。

例7 已知x, y, z ∈R +

,求证:.02

222223+-++-++-y

x x z x z z y z y y x 【证明】 不妨设x ≥y, x ≥z. ⅰ)x ≥y ≥z ,则

z

y z x y x +£

+£+1

11,x 2≥y 2≥z 2,由排序原理可得 y

x x x z z z y y y x z x z y z y x +++++3+++++2

22222,原不等式成立。 ⅱ)x ≥z ≥y ,则

z

y y x z x +£+£+1

11,x 2≥z 2≥y 2,由排序原理可得 y

x x x z z z y y y x z x z y z y x ++

+++3+++++2

22222,原不等式成立。

(6)放缩法,即要证A>B ,可证A>C 1, C 1≥C 2,…,C n-1≥C n , C n >B(n ∈N +).

例8 求证:).2(1

21

3

12

113<-++++n n n

L 【证明】 4443

44421L L L 1

2212121

4141211121312

11-÷???è?+++++÷???è?+++>-+

+++n n n n n 2

2121121n

n n n >--+=-

,得证。

例9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长,m>0,求证:

.m

c c

m b b m a a +>+++ 【证明】

m

b a m

m b a b a m b a b m b a a m b b m a a ++-=+++=+++++>+++1 m

c c

m c m +=+-

>1(因为a+b>c ),得证。 (7)引入参变量法。

例10 已知x, y ∈R +

, l, a, b 为待定正数,求f(x, y)=23

23

y

b x a +的最

小值。

【解】 设k x y =,则k kl

y k l x +=+=1,1,f(x,y)==÷÷?

?

??è?++2332

2)1(k b a l

k 2

2333233333211111l k a k b k b k b k a k a b a l 3÷

÷÷÷?

?

????è?+×+×+×++++444344421444344421(a 3+b 3+3a 2b+3ab 2)=

2

3

)(l b a +,等号当且仅当y b x a =时成立。所以f(x, y)min =.)(2

3

l

b a + 例11 设

x 1≥x 2≥x 3≥x 4≥2, x 2+x 3+x 4≥x 1,求证:

(x 1+x 2+x 3+x 4)2≤4x 1x 2x 3x 4.

【证明】 设x 1=k(x 2+x 3+x 4),依题设有3

1

≤k ≤1, x 3x 4≥4,原不等式等价于(1+k)2(x 2+x 3+x 4)2≤4kx 2x 3x 4(x 2+x 3+x 4),即

k k 4)1(2+(x 2+x 3+x 4) ≤x 2x 3x 4,因为f(k)=k+k 1在ú?ù

ê?é1,31上递减, 所以k k 4)1(2+(x 2+x 3+x 4)=)21

(41++k

k (x 2+x 3+x 4)

4

2313++

·3x 2=4x 2≤x 2x 3x 4.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8)局部不等式。

例12 已知x, y, z ∈R +,且x 2+y 2+z 2=1,求证:

2

22111z

z y y x x -+-+-.23

33 【证明】 先证

.23312

2

x x

x 3- 因为x(1-x 2

)=3

32

3221)1(22

1

3

222=÷???è?×£

-×x x , 所以.2333

32)

1(12

2222x x x x x x x =3-=-

同理

2

2

2331y y y 3-, 2

2

2331z z z 3-, 所以

.233)(2331112

222

22=++3-+-+-z y x z z y y x x 例13 已知0≤a, b, c ≤1,求证:1

11+++++ab c

ca b bc a ≤2。 【证明】 先证

.21c

b a a

bc a ++£+ ① 即a+b+c ≤2bc+2.

即证(b-1)(c-1)+1+bc ≥a.

因为0≤a, b, c ≤1,所以①式成立。 同理

.21,21c

b a c

ab c c b a b ca b ++£

+++£+ 三个不等式相加即得原不等式成立。 (9)利用函数的思想。

例14 已知非负实数a, b, c 满足ab+bc+ca=1,求f(a, b, c)=

a

c c b b a ++

+++1

11的最小值。 【解】 当a, b, c 中有一个为0,另两个为1时,f(a, b, c)=2

5

,以下证明f(a, b, c) ≥25. 不妨设a ≥b ≥c ,则0≤c ≤3

3, f(a, b, c)=

.1

1122

2b

a c

b a

c c ++++++ 因为1=(a+b)c+ab ≤4

)(2

b a ++(a+b)

c ,

解关于a+b 的不等式得a+b ≥2(12+c -c). 考虑函数g(t)=

t c t 112

++, g(t)在[+¥+,12

c )上单调递增。 又因为0≤c ≤3

3

,所以3c 2≤1. 所以c 2+a ≥4c 2. 所以

2)1(2c c -+≥.12+c

所以f(a, b, c)=

b a

c b a c c ++++++1

1

122

2 ≥)

1(21

1)1(2122222c c c c c c c -+++-+++

=1

1122

22+++++c c c c c =2132111222

2+-+÷÷????è?+++c c c c ≥.2

2)11(3252132422c

c c c ++-+=+-+

下证3

++-c c )11(320 ①

?+3+?1332c c c 2+6c+9≥9c 2

+9÷???è?-?c c 43≥0

.4

3

£?c 因为

4

3

33<£

c ,所以①式成立。 所以f(a, b, c) ≥25,所以f(a, b, c)min =.2

5 2.几个常用的不等式。

(1)柯西不等式:若a i ∈R , b i ∈R , i=1, 2, …, n ,则

.)())((21

1

21

2???===3n

i i i n

i i

n

i i

b a b a

等号当且仅当存在∈λR ,使得对任意i=1, 2, , n, a i =λb i ,

变式1:若a i ∈R , b i ∈R , i=1, 2, …, n ,则.)()((2

1211

2???

===3n i i n

i i n

i i

i

b a b a

等号成立条件为a i =λb i ,(i=1, 2, …, n)。

变式2:设a i , b i 同号且不为0(i=1, 2, …, n),则.)(1

2

11

???

===3n

i i

i n

i i n

i i

i

b

a a

b a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b 1=b 2=…=b n .

(2)平均值不等式:设a 1, a 2,…,a n ∈R +,记H n =

n

a a a n

21+++L ,

G n =

n

n

a a a L 21, A n =

n

a a a Q n a a a n

n n

2

222121,+++=

+++L L ,则

H n ≤G n ≤A n ≤Q n . 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平方平均。

其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均为a 1=a 2=…=a n .

【证明】 由柯西不等式得A n ≤Q n ,再由G n ≤A n 可得H n ≤G n ,以下仅证G n ≤A n .

1)当n=2时,显然成立;

2)设n=k 时有G k ≤A k ,当n=k+1时,记k k k a a a a ++1121L =G k+1. 因为a 1+a 2+…+a k +a k+1+(k-1)G k+1≥k k k k k k G a k a a a k 11121-++×+L

≥==+-++k k

k k k k k G k G a a a k 22121112122L 2kG k+1,

所以a 1+a 2+…+a k+1≥(k+1)G k+1,即A k+1≥G k+1. 所以由数学归纳法,结论成立。

(3)排序不等式:若两组实数a 1≤a 2≤…≤a n 且b 1≤b 2≤…≤b n ,则对于b 1, b 2, …, b n 的任意排列n

i i i b b b ,,,2

1

L ,有a 1b n +a 2b n-1+…

+a n b 1≤n

i n i i b a b a b a +++L 2

1

21≤a 1b 1+a 2b 2+…+a n b n .

【证明】 引理:记A 0=0,A k =)1(1

n k a k i i ££?=,则=?=n

i i i b a 1

?=--n

i i i i

b s s

1

1)(=n n n i i i i b s b b s +-?-=+1

1

1)((阿贝尔求和法)

。 证法一:因为b 1≤b 2≤…≤b n ,所以k

i i i b b b +++L 2

1

≥b 1+b 2+…+b k .

记s k =k

i i i b b b +++L 2

1

-( b 1+b 2+…+b k ),则s k ≥0(k=1, 2, …, n)。

所以k

i n i i b a b a b a +++L 2

1

21-(a 1b 1+a 2b 2+…+a n b n )=

=-?=n

j j i j

b b a

j

1

)(

?=+-n

j j j j

a a s

1

1)(+s n a n ≤0.

最后一个不等式的理由是a j -a j+1≤0(j=1, 2, …, n-1, s n =0), 所以右侧不等式成立,同理可证左侧不等式。

证法二:(调整法)考察k

i n i i b a b a b a +++L 2

1

21,若n i b b j

1,则存在。

若n i b b j

\=(j ≤n-1),则将n

i b 与j

i b 互换。

因为

))(()()()(n

n

n

n

i n j b

n i n j n j n n j i n i j n n b b a a b a a b a a b a b a b a b a --=-+-=+-+≥

0,

所 调整后,和是不减的,接下来若11--1n i b b n

,则继续同样的调

整。至多经n-1次调整就可将乱序和调整为顺序和,而且每次调整后和是不减的,这说明右边不等式成立,同理可得左边不等式。

15

已知

a 1,

a 2,…,a n ∈R +,求证;

3++++-1

22132

2

221a a a a a a a a n n n L a 1+a 2+…+a n .

【证明】证法一:因为233

2

2

112212,2a a a a a a a a 3+3+,…,

112

121

,2a a a a a a a n n n n

n +3+-- ≥2a n .

上述不等式相加即得1

22132

2

221a a a a a a a a n n n ++++-L ≥a 1+a 2+…+a n .

证法二:由柯西不等式÷÷????è?++++-1221

3

2

2221a a a a a a a a n n n L (a 1+a 2+…+a n )≥(a 1+a 2+…+a n )2,

因为a 1+a 2+…+a n >0,所以1

221

32

2221a a a a a a a a n n n ++++-L ≥a 1+a 2+…+a n .

证法三: 设a 1, a 2,…,a n 从小到大排列为n

i i i a a a £££L 2

1

,则

2222

1

n

i i i a a a £££L ,

1

1

1

11i

i i a a a n n

£££-L ,由排序原理可得

n i i i a a a +++L 2

1=a 1+a 2+…+a n ≥1

22132

2

221a a a a a a a a n n n ++++-L ,得证。 注:本讲的每种方法、定理都有极广泛的应用,希望读者在解题中再加以总结。

三、基础训练题

1.已知0

,则x

b x a -+12

2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2.已知x ∈R +,则2

1

x x +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3.已知a, b, c ∈R ,且a 2+b 2+c 2=1, ab+bc+ca 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N ,则MN=___________.

4.若不等式21

1

322<+--+<-x x ax x 对所有实数x 成立,则a 的取值范

围是____________.

5.若不等式<+12x x+a 的解是x>m ,则m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6.“a+b=4”是“不等式|x-a|+|x-b|<8的解集是{x|-2

7.若a, b ∈R +,则a+b=1,以下结论成立是__________.① a 4+b 4≥81;②

41≤a 3+b 3<1;③ab b a 211223+;④221

21£+++b a ;⑤b

b a

a

>+2

1;⑥

.lg lg 2

1

a b a b <+ 8.已知0

3

4)cos 1(2sin =

+q q ,则q =____________. 9.已知n

x x x x n

+++=

L 21,p=(x 1-x )2+(x 2-x )2+…+(x n -x )2,

q=(x 1-a)2+(x 2-a)2+…+(x n -a)2, 若x a 1,则比较大小:p___________q.

10.已知a>0, b>0且a 1b, m=a a b b , n=a b b a , 则比较大小:m_________n.

11.已知n ∈N +,求证:.1

23121122+3+++

n n n L 12.已知0

1

. 13.已知x ∈R ,01x ,求证:.22

1x

x x

<- 四、高考水平训练题

1.已知A=asin 2x+bcos 2x, B=acos 2x+bsin 2x(a, b, x ∈R),设m=AB, n=ab, P=A 2+B 2, q=a 2+b 2,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有]__________.(1)m ≥n, p ≥q;(2)m ≤n, p ≤q ;(3)m+p ≥n+q ;(4)m+q ≥n+p.

2

a,

b,

c,

d ∈R

M=4(a-b)(c-d),

N=(a-b)(c-b)+(d-a)(d-c)+(c-d)(c-b)+(a-b)(a-d),则比较大小:M________N.

3.若?1b a b a ,,R +,且3

,,,3b

a b a +从小到大排列为________.

4.已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b+c ≤2a, a+c ≤2b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若实数x, y 满足|x|+|y|≤1,则z=x 2-xy+y 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________.

6.设函数f(x)=1232++-x x (x ∈[-4,2]),则f(x)的值域是________.

7.对x 1>x 2>0, 1>a>0,记a

x

a ax y a ax a x y +++=+++=

11,11212211,比较大

小:x 1x 2________y 1y 2.

8.已知函数x x a y cos 1sin ++=的值域是÷?

?

ê?é+¥-,34,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9.设a ≤b

b a M c

b

a

++3++111恒成立,则M 最大值为________.

10.实系数方程x 2+ax+2b=0的一个根大于0且小于1,另一个根大于1且小于2,则

1

2

--a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1.已知a, b, c ∈R +且满足 a+b+c ≥abc ,求证:下列三个式子中至少有两个成立:.2236,2236,22363++3++3++b

a

c

a

c

b

c

b

a

12.已知a, b ∈R +且11

1=+b

a ,求证:对一切n ∈N +,(a+b)n -a n -

b n ≥22n -2n+1.

13.已知a, b, c ∈R +,求证:

.2

3

3+++++a c b c b a b a c 14.设x, y, z 是3个不全为零的实数,求2

222z y x yz

xy +++的最大值。

五、联赛一试水平训练题

1.已知a 1, a 2, b 1, b 2, c 1, c ∈R ,a 1c 1-21b =a 2c 222b ->0, P=(a 1-a 2)(c 1-c 2), Q=(b 1-b 2)2,比较大小:P_______Q.

2.已知x2+y2-xy=1,则|x+y-3|+|x+y+2|=__________.

3.二次函数f(x)=x 2+ax+b ,记M=max{|f(1)|, |f(2)|, |f(3)|},则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4.设实数a, b, c, d 满足a ≤b ≤c ≤d 或者a ≥b ≥c ≥d ,比较大小: 4(a+c+d)(a+b+d)__________(2a+3d+c)(2a+2b+c+d). 5.已知x i ∈R +

, i=1, 2, …,n 且111

1=+?=n

i i

x ,则x 1x 2…x n 的最小值

为__________(这里n>1).

6.已知x, y ∈R , f(x, y)=x 2+6y 2-2xy-14x-6y+7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7.已知0≤a k ≤1(k=1, 2, …,2n),记a 2n+1=a 1, a 2n+2=a 2,则

?=++-n

k k k k

a a a

21

21)(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8.已知0≤x ≤1, 0≤y ≤1, 0≤z ≤1,则1

11+++++xy z

zx y yz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9.已知2

3≤x ≤5,求证:.1923153212<-+-++x x x 10.对于不全相等的正整数a, b, c ,求证:

.27

10

33+3++abc c b a 11.已知a i >0(i=1, 2, …, n),且?=n

i i a 1

=1。又0<λ1≤λ2≤…≤λn ,求

证:÷÷

?

???è???==n i i

i

n i i i a a 11)(l

l ≤.4)(12

1n n l l l l +

六、联赛二试水平训练题

1.设正实数

x, y, z

满足x+y+z=1,求证:

.2

2£++

++

+xy

xz xz xz

yz yz yz

xy xy 2.设整数x 1, x 2, …,x n 与y 1, y 2, …, y n 满足1y 1+y 2+…+y m ,求证:x 1x 2x n >y 1y 2…y m .

3.设f(x)=x 2+a ,记=)('x f f(x), f n (x)=f(f n-1(x))(n=2, 3, …),

M={a ∈R |对所有正整数n, |f n (0)| ≤2},求证:ú?ùê?

é-=41

,2M 。 4.给定正数λ和正整数n(n ≥2),求最小的正数M (λ),使得对于所有非负数x 1, x 2,…,x n ,有M(λ).)(1

1

1

???===+3n

k k n

k n

k

n

n

k k x x x l

5.

已知x, y,

z ∈R +

,求证:

(xy+yz+zx).4

9

)(1)(1)(12223?ùê

+++++x z z y y x 6.已知非负实数a, b, c 满足a+b+c=1,求证:2≤(1-a 2)2+(1-b 2)2+(1-c 2)2≤(1+a)(1+b)(1+c),并求出等号成立的条件。

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不等式

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不等式 证明不等式就是对不等式的左右两边或条件与结论进行代数变形和化归,而变形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分类罗列如下: 不等式的性质:.0,0<-?<>-?≥b a b a b a b a 这是不等式的定义,也是比较法的依据. 对一个不等式进行变形的性质: (1)a b b a (对称性) (2)c b c a b a +>+?>(加法保序性) (3).0,;0,bc ac c b a bc ac c b a >?>> (4)*).(,0N n b a b a b a n n n n ∈>>?>> 对两个以上不等式进行运算的性质. (1)c a c b b a >?>>,(传递性).这是放缩法的依据. (2).,d b c a d c b a +>+?>> (3).,d b c a d c b a ->-?<> (4).,,0,0bc ad d b c a c d b a >>?>>>>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1).)0(||22a x a a x a a x ≤≤-?≤?>≤ (2).)0(||22a x a x a x a a x -≤≥?≥?>≥或 (3)||||||||||||b a b a b a +≤±≤-(三角不等式). (4).||||||||2121n n a a a a a a +++≤+++ 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有:比较法、放缩法、变量代换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构造函数方法等.当然在证题过程中,常可“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前者我们称之为综合法;后者称为分析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是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常用策略,分析问题时,我们往往用分析法,而整理结果时多用综合法,这两者并非证明不等式的特有方法,只是在不等式证明中使用得更为突出而已.此外,具体地证明一个不等式时,可能交替使用多种方法.因此,要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证明技巧,必须从学习这些基本的常用方法开始。 1.比较法(比较法可分为差值比较法和商值比较法。) (1)差值比较法(原理:A - B >0 A > B .) 例1 设a, b, c ∈R +,

高中数学竞赛_函数【讲义】

1 第三章 函数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映射,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依对应法则f ,若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则称f : A →B 为一个映射。 定义2 单射,若f : A →B 是一个映射且对任意x , y ∈A , x ≠y , 都有f (x )≠f (y )则称之为单射。 定义3 满射,若f : A →B 是映射且对任意y ∈B ,都有一个x ∈A 使得f (x )=y ,则称f : A →B 是A 到B 上的满射。 定义4 一一映射,若f : A →B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叫做一一映射,只有一一映射存在逆映射,即从B 到A 由相反的对应法则f -1构成的映射,记作f -1: A →B 。 定义5 函数,映射f : A →B 中,若A ,B 都是非空数集,则这个映射为函数。A 称为它的定义域,若x ∈A , y ∈B ,且f (x )=y (即x 对应B 中的y ),则y 叫做x 的象,x 叫y 的原象。集合{f (x )|x ∈A }叫函数的值域。通常函数由解析式给出,此时函数定义域就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如函数y =3x -1的定义域为{x |x ≥0,x ∈R}. 定义6 反函数,若函数f : A →B (通常记作y =f (x ))是一一映射,则它的逆映射f -1: A →B 叫原函数的反函数,通常写作y =f -1(x ). 这里求反函数的过程是:在解析式y =f (x )中反解x 得x =f -1(y ),然后将x , y 互换得y =f -1(x ),最后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例如:函数y =x -11的反函数是y =1-x 1(x ≠0). 定理1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定理2 在定义域上为增(减)函数的函数,其反函数必为增(减)函数。 定义7 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满足对任意的x 1, x 2∈I 并且x 1< x 2,总有f (x 1)f (x 2)),则称f (x )在区间I 上是增(减)函数,区间I 称为单调增(减)区间。 (2)奇偶性: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D ,且D 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数集,若对于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奇函数;若对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周期性:对于函数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每一个数时,f (x +T )=f (x )总成立,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T 称为这个函数的周期,如果周期中存在最小的正数T 0,则这个正数叫做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定义8 如果实数a a }记作开区间(a , +∞),集合{x |x ≤a }记作半开半闭区间(-∞,a ]. 定义9 函数的图象,点集{(x ,y )|y =f (x ), x ∈D}称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其中D 为f (x )的定义域。通过画图不难得出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a ,b >0);(1)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2)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3)向下平移b 个单位得到y =f (x )-b 的图象;(4)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5)与函数y =-f (-x ) 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6)与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7)与函数y =-f (x )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定理3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单调性,记住四个字:“同增异减”。例如y = x -21, u=2-x 在(-∞,2)上是减函数,y =u 1在(0,+∞)上是减函数,所以y =x -21在(-∞,2)上是增函数。 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为同增异减。这里不做严格论证,求导之后是显然的。 二、方法与例题 1.数形结合法。 例1 求方程|x -1|=x 1的正根的个数 .

高中数学竞赛_集合 函数 不等式 导数

专题二 集合 函数 不等式 导数 一 能力培养 1,函数与方程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 3,分类讨论思想; 4,运算能力; 5,转化能力. 二 问题探讨 [问题1] 已知{3}A x x a =-≤,2{780}B x x x =+->,分别就下面条件求a 的 取值范围: (I)A B =?;(II)A B B =. [问题2]求函数()a f x x x =+ 的单调区间,并给予证明. [问题3]已知()1x f x e ax =--. (I)若()f x 在定义域R 内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 (II)若()f x 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求a 的值; (III)设2()22g x x x =-++在(II)的条件下,求证()g x 的图象恒在()f x 图象的下方. [问题4]设11()lg 21x f x x x -=+++. (I)试判断()f x 的单调性; (II)若()f x 的反函数为1()f x -,证明1()0f x -=只有一个解; (III)解关于x 的不等式1 1[()]22 f x x -<.

三 习题探讨 选择题 1已知函数()2x f x =,则12(4)f x --的单调减区间是 A,[0,)+∞ B,(,0]-∞ C,[0,2) D,(2,0]- 2已知集合M={01}x x ≤≤,N={01}x x ≤≤,下列法则不能构成M 到N 的映射的是 A,2y x = B,sin y x = C,tan y x = D,y 3已知函数(1)()(1)x x f x x x ≥?=?-?,已知()1f a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1,1)- B,(,1)(1,)-∞-+∞ C,(,2)(0,)-∞-+∞ D,(1,)+∞ 6对于函数32()3f x x x =-,有下列命题:①()f x 是增函数,无极值;②()f x 是减函数, 无极值;③()f x 的增区间是(,0)-∞,(2,)+∞,()f x 的减区间是(0,2);④(0)0f =是极 大值,(2)4f =-是极小值.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填空题 7函数2(2)log x f x =的定义域是 . 8已知2(1cos )sin f x x -=,则()f x = . 9函数2log (252)x y x x =-+-单调递增区间是 . 10若不等式2log 0(0,1)a x x a a -<>≠对满足102 x <<的x 恒成立,则实数

高一数学竞赛培训讲义: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

第三节 最大公约数 定义1 整数a 1, a 2, , a k 的公共约数称为a 1, a 2, , a k 的公约数.不全为零的整数a 1, a 2, , a k 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a 1, a 2, , a k 的最大公约数(或最大公因数),记为(a 1, a 2, , a k ). 由于每个非零整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最大公约数是存在的,并且是正整数. 如果(a 1, a 2, , a k ) = 1,则称a 1, a 2, , a k 是互素的(或互质的);如果 (a i , a j ) = 1,1 ≤ i , j ≤ k ,i ≠ j , 则称a 1, a 2, , a k 是两两互素的(或两两互质的). 显然,a 1, a 2, , a k 两两互素可以推出(a 1, a 2, , a k ) = 1,反之则不然,例如(2, 6, 15) = 1,但(2, 6) = 2. 定理1 下面的等式成立: (ⅰ) (a 1, a 2, , a k ) = (|a 1|, |a 2|, , |a k |); (ⅱ) (a , 1) = 1,(a , 0) = |a |,(a , a ) = |a |; (ⅲ) (a , b ) = (b , a ); (ⅳ) 若p 是素数,a 是整数,则(p , a ) = 1或p ∣a ; (ⅴ) 若a = bq + r ,则(a , b ) = (b , r ). 由定理1可知,在讨论(a 1, a 2, , a n )时,不妨假设a 1, a 2, , a n 是正整数,以后我们就维持这一假设. 定理2 设a 1, a 2, , a k ∈Z ,记 A = { y ;y =∑=k i i i x a 1,x i ∈Z ,1 ≤ i ≤ k }. 如果y 0是集合A 中最小的正数,则y 0 = (a 1, a 2, , a k ).

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方法篇(不等式)

高中数学竞赛中不等式的解法 摘要:本文给出了竞赛数学中常用的排序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和切比雪夫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并挑选了一些与这几类不等式相关的一些竞赛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希望对广大喜爱竞赛数学的师生有所帮助。 不等式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证明的困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而成为竞赛数学中的热门题型.在解决竞赛数学中的不等式问题的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几个著名的代数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本文就将探讨这几个不等式的证明和它们的一些应用. 1.排序不等式 定理1 设1212...,...n n a a a b b b ≤≤≤≤≤≤,则有 1211...n n n a b a b a b -+++ (倒序积和) 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乱序积和) 1122 ...n n a b a b a b ≤+++(顺序积和) 其中1,2,...,n r r r 是实数组1,2,...,n b b b 一个排列,等式当且仅当12...n a a a ===或 12...n b b b ===时成立.

(说明: 本不等式称排序不等式,俗称倒序积和乱序积和顺序积和.) 证明:考察右边不等式,并记1 2 12...n r r n r S a b a b a b =+++。 不等式 1 2 12...n r r n r S a b a b a b ≤+++的意义:当121,2,...,n r r r n ===时,S 达到 最大值1122 ...n n a b a b a b +++.因此,首先证明n a 必须和n b 搭配,才能使S 达到最大值.也即,设n r n <且n b 和某个()k a k n <搭配时有 .n n k n n r k r n n a b a b a b a b +≤+ (1-1) 事实上, ()()()0n n n n n k r k n n r n r n k a b a b a b a b b b a a +-+=--≥ 不等式(1-1)告诉我们当n r n <时,调换n b 和n r b 的位置(其余n-2项不 变),会使和S 增加.同理,调整好n a 和n b 后,再调整1n a -和1n b -会使和增加.经过n 次调整后,和S 达到最大值1122 ...n n a b a b a b +++,这就证明了 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1122 ...n n a b a b a b ≤+++. 再证不等式左端, 由1211...,...n n n a a a b b b -≤≤≤-≤-≤≤-及已证明的不等式右端, 得 1211(...)n n n a b a b a b --+++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抽屉原理

§23抽屉原理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例如:“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在相同月份”;“某校400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2003个人任意分成200个小组,一定存在一组,其成员数不少于11”;“把[0,1]内的全部有理数放到100个集合中,一定存在一个集合,它里面有无限多个有理数”。这类存在性问题中,“存在”的含义是“至少有一个”。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求指明存在,一般并不需要指出哪一个,也不需要确定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东西找出来。这类问题相对来说涉及到的运算较少,依据的理论也不复杂,我们把这些理论称之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迪里赫莱原理”,也有称“鸽巢原理”的。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地叙述为“把10个苹果,任意分放在9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个道理是非常明显的,但应用它却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抽屉原理是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本讲就来学习它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一)抽屉原理的基本形式 定理1、如果把n+1个元素分成n个集合,那么不管怎么分,都存在一个集合,其中至少有两个元素。 证明:(用反证法)若不存在至少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则每个集合至多1个元素,从而n 个集合至多有n个元素,此与共有n+1个元素矛盾,故命题成立。 在定理1的叙述中,可以把“元素”改为“物件”,把“集合”改成“抽屉”,抽屉原理正是由此得名。 同样,可以把“元素”改成“鸽子”,把“分成n个集合”改成“飞进n个鸽笼中”。“鸽笼原理”由此得名。 例题讲解 1.已知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内(包括边界)有任意五个点(图1)。证明:至少有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 2.从1-100的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两个数,它们中的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

高中数学奥赛讲义:竞赛中常用的重要不等式

不等式是数学竞赛的热点之一。由于不等式的证明难度大,灵活性强,要求很高的技巧,常常使它成为各类数学竞赛中的“高档”试题。而且,不论是几何、数论、函数或组合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能与不等式有关,这就使得不等式的问题(特别是有关不等式的证明)在数学竞赛中显得尤为重要。证明不等式同大多数高难度的数学竞赛问题一样,没有固定的模式,证法因题而异,灵活多变,技巧性强。但它也有一些基本的常用方法,要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证明技巧,必须从学习这些基本的常用方法开始。 竞赛中常用的重要不等式 【内容综述】 本讲重点介绍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的证明与应用 【要点讲解】 目录§1 柯西不等式 §2 排序不等式 §3 切比雪夫不等式 ★ ★ ★ §1。柯西不等式 定理1 对任意实数组恒有不等式“积和方不大于方和积”,即 等式当且仅当时成立。 本不等式称为柯西不等式。 思路一证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是作差比较法,柯西不等式的证明也可首选此法。 证明1 ∴右-左= 当且仅当定值时,等式成立。 思路2 注意到时不等式显然成立,当时,不等式左、右皆正,因此可考虑作商比较法。

证明2 当时等式成立;当时,注意到 =1 故 当且仅当 且 (两次放缩等式成立条件要一致)

即同号且常数, 亦即 思路3 根据柯西不等式结构,也可利用构造二次函数来证明。 证明3 构造函数 。 由于恒非负,故其判别式 即有 等式当且仅当常数时成立。 若柯西不等式显然成立。 例1 证明均值不等式链: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均方平均数。 证设本题即是欲证: 本题证法很多,现在我们介绍一种主要利用柯西不等式平证明的方法 (1)先证① 注意到欲证①,即需证 ② 此即 由柯西不等式,易知②成立,从而①真

高中数学竞赛_数列【讲义】

第五章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 }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 1, a 2, a 3,…,a n 或a 1, a 2, a 3,…,a n …。其中a 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 是关于n 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S 1=a 1, 当n >1时,a n =S n -S n -1. 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1-a n =d (常数),则{a n }称为等差数列,d 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 b , c 成等差数列,即2b =a +c ,则称b 为a 和c 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 =b -d, c =b +d. 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2)前n 项和公式: S n =d n n na a a n n 2 )1(2)(11-+=+;3)a n -a m =(n -m)d ,其中n , m 为正整数;4)若n +m=p +q ,则a n +a m =a p +a q ;5)对任意正整数p , q ,恒有a p -a q =(p -q )(a 2-a 1);6)若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 =An 2+Bn . 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 q a a n n =+1,则{a n }称为等比数列,q 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 =a 1q n -1 ;2)前n 项和S n ,当q ≠1时,S n =q q a n --1)1(1;当q =1时,S n =na 1;3)如果a , b , c 成等比数列,即b 2=ac (b ≠0),则b 叫做a , c 的等比中项;4)若m+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 }和实数A ,若对任意的ε>0,存在M ,对任意的n >M(n ∈N ),都有|a n -A |<ε,则称A 为n →+∞时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lim A a n n =∞ → 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满足|q |<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q a -11(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时n =k 成立时能推出p (n )对n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 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对一切n ≤k 的自然数n 都成立时(k ≥n 0)可推出p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 =ax n -1+bx n -2,设它的特征方程x 2=ax +b 的两个根为α,β:(1)若α≠β,则x n =c 1a n -1+c 2βn -1,其中c 1, c 2由初始条件x 1, x 2的值确定;(2)若α=β,则x n =(c 1n +c 2) αn -1,其中c 1, c 2的值由x 1, x 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 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1 试给出以下几个数列的通项(不要求证明);1)0,3,8,15,24,35,…;2)1,5,19,65,…;3)-1,0,3,8,15,…。 【解】1)a n =n 2-1;2)a n =3n -2n ;3)a n =n 2-2n . 例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 21,a 1+a 2+…+a n =n 2a n , n ≥1,求通项a n . 【解】 因为a 1= 2 1,又a 1+a 2=22·a 2,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数列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 }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 1, a 2, a 3,…,a n 或a 1, a 2, a 3,…,a n …。其中a 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 是关于n 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S 1=a 1, 当n >1时,a n =S n -S n -1. 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1-a n =d (常数),则{a n }称为等差数列,d 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 b , c 成等差数列,即2b =a +c ,则称b 为a 和c 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 =b -d, c =b +d. 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2)前n 项和公式: S n =d n n na a a n n 2 )1(2)(11-+=+;3)a n -a m =(n -m)d ,其中n , m 为正整数;4)若n +m=p +q ,则a n +a m =a p +a q ;5)对任意正整数p , q ,恒有a p -a q =(p -q )(a 2-a 1);6)若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 =An 2+Bn . 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 q a a n n =+1,则{a n }称为等比数列,q 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 =a 1q n -1 ;2)前n 项和S n ,当q ≠1时,S n =q q a n --1)1(1;当q =1时,S n =na 1;3)如果a , b , c 成等比数列,即b 2=ac (b ≠0),则b 叫做a , c 的等比中项;4)若m+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 }和实数A ,若对任意的ε>0,存在M ,对任意的n >M(n ∈N ),都有|a n -A |<ε,则称A 为n →+∞时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lim A a n n =∞ → 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满足|q |<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q a -11(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时n =k 成立时能推出p (n )对n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 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对一切n ≤k 的自然数n 都成立时(k ≥n 0)可推出p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 =ax n -1+bx n -2,设它的特征方程x 2=ax +b 的两个根为α,β:(1)若α≠β,则x n =c 1a n -1+c 2βn -1,其中c 1, c 2由初始条件x 1, x 2的值确定;(2)若α=β,则x n =(c 1n +c 2) αn -1,其中c 1, c 2的值由x 1, x 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 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1 试给出以下几个数列的通项(不要求证明);1)0,3,8,15,24,35,…;2)1,5,19,65,…;3)-1,0,3,8,15,…。 【解】1)a n =n 2-1;2)a n =3n -2n ;3)a n =n 2-2n . 例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 21,a 1+a 2+…+a n =n 2a n , n ≥1,求通项a n . 【解】 因为a 1= 2 1,又a 1+a 2=22·a 2,

高中数学竞赛均值不等式讲义

均值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 知识点1: 二元均值不等式可以推广到n 元,即: 设,,, 123 a a a a n 为n 个非负实数,则 12n a a a n ++ + ≥1 23 a a a a n === =). 如何证明? 知识点2: 设,,, 123 a a a a n 为n 个非负实数 ,n Q , 12n n a a a A n ++ += , n G =, 12 111n n n H a a a = ++,则n n n n Q A G H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123a a a a n ====) 更一般的平均值的定义: 设正数(1,2,3...)i a i n =,则α的幂平均值=1 1 ( )n i i a n α α =∑,特 别的,我们有: lim ()n f G αα→=,1 1 ()( )n i i a f n α α α==∑为关于α的增函数. 知识点3:重要结论 (1)2 22,,,.a b c R a b c ab bc ac ∈++≥++ (2) ()2 ,,,3().a b c R a b c ab bc ac ∈++≥++ (3) 2222,,,3()().a b c R a b c a b c ∈++≥++ (4) 2,,,()3().a b c R ab bc ca abc a b c ∈++≥++ (5) ,,,()()()()().a b c R a b b c a c abc a b c ab cb ac ∈++++=++++ (6) 222;2a a a b b a b b -≥-+≥(a,b,c>0) (7) 2222221 ()()3 a b b c c a a b c a b c ++≤++++(a,b,c>0) (8)正实数(1,2,3...)i a i n =,则 21 1 1 n n i i i i a n a ==?≥∑∑ (当且仅当12...n a a a ===); (9) 222222222222()()()()()a b b c c a ab bc ca a b c a bc b ca c ab ++++=++++ 知识点4:加权平均值不等式 已知 12+...1(0,1,2.,,,) n i w w w w i n +=>=,则对任意正实数 12112212........n w w w n n n w a w a w a a a a +++≥.

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讲义函数教案

第三章 函数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映射,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依对应法则f ,若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则称f : A →B 为一个映射. 定义2 单射,若f : A →B 是一个映射且对任意x , y ∈A , x ≠y , 都有f (x )≠f (y )则称之为单射. 定义3 满射,若f : A →B 是映射且对任意y ∈B ,都有一个x ∈A 使得f (x )=y ,则称f : A →B 是A 到B 上的满射. 定义4 一一映射,若f : A →B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叫做一一映射,只有一一映射存在逆 映射,即从B 到A 由相反的对应法则f -1构成的映射,记作f -1 : A →B . 定义5 函数,映射f : A →B 中,若A ,B 都是非空数集,则这个映射为函数.A 称为它的定义域,若x ∈A , y ∈B ,且f (x )=y (即x 对应B 中的y 则y 叫做x 的象,x 叫y 的原象.集合{f (x )|x ∈A }叫函数的值域.通常函数由解析式给出,此时函数定义域就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如函数y =3x -1的定义域为{x |x ≥0,x ∈R}. 定义6 反函数,若函数f : A →B (通常记作y =f (x ))是一一映射,则它的逆映射f -1 : A →B 叫原函数的反函数,通常写作y =f -1(x ). 这里求反函数的过程是:在解析式y =f (x )中反解x 得x =f -1(y ),然后将x , y 互换得y =f -1(x ),最后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例如:函数y = x -11的反函数是y =1-x 1 (x ≠0). 定理1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定理2 在定义域上为增(减)函数的函数,其反函数必为增(减)函数. 定义7 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满足对任意的x 1, x 2∈I 并且x 1< x 2,总有 f (x 1)f (x 2)),则称f (x )在区间I 上是增(减)函数,区间I 称为单调增(减)区间. (2)奇偶性: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D ,且D 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数集,若对于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奇函数;若对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周期性:对于函数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每一个数时,f (x +T )=f (x )总成立,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T 称为这个函数的周期,如果周期中存在最小的正数T 0,则这个正数叫做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定义8 如果实数a a }记作开区间(a , +∞集合{x |x ≤a }记作半开半闭区间(-∞,a ]. 定义9 函数的图象,点集{(x ,y )|y =f (x ), x ∈D}称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其中D 为f (x )的定义域.通过画图不难得出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a ,b >0);(1)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2)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3)向下平移b 个单位得到y =f (x )-b 的图象;(4)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 称;(5)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6)与函数y =f -1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7)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定理3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单调性,记住四个字:“同增异减”.例如y = x -21 , u=2-x 在(-∞,2)上是减函数,y = u 1在(0,+∞)上是减函数,所以y =x -21在(-∞,2)上是增函数. 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为同增异减.这里不做严格论证,求导之后是显然的. 二、方法与例题

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方法篇不等式

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方法篇 不等式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高中数学竞赛中不等式的解法 摘要:本文给出了竞赛数学中常用的排序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和切比雪夫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并挑选了一些与这几类不等式相关的一些竞赛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希望对广大喜爱竞赛数学的师生有所帮助。 不等式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证明的困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而成为竞赛数学中的热门题型.在解决竞赛数学中的不等式问题的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几个着名的代数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本文就将探讨这几个不等式的证明和它们的一些应用. 1.排序不等式 定理1 设1212...,...n n a a a b b b ≤≤≤≤≤≤,则有 1211...n n n a b a b a b -+++(倒序积和) 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乱序积和) 1122 ...n n a b a b a b ≤+++(顺序积和) 其中1,2,...,n r r r 是实数组1,2,...,n b b b 一个排列,等式当且仅当12...n a a a ===或 12...n b b b ===时成立. (说明:本不等式称排序不等式,俗称倒序积和乱序积和顺序积和.) 证明:考察右边不等式,并记1212...n r r n r S a b a b a b =+++。

不等式1212...n r r n r S a b a b a b ≤+++的意义:当121,2,...,n r r r n ===时,S 达到最大值 1122 ...n n a b a b a b +++.因此,首先证明n a 必须和n b 搭配,才能使S 达到最大值.也即,设n r n <且n b 和某个()k a k n <搭配时有 .n n k n n r k r n n a b a b a b a b +≤+(1-1) 事实上, 不等式(1-1)告诉我们当n r n <时,调换n b 和n r b 的位置(其余n-2项不变),会使和S 增加.同理,调整好n a 和n b 后,再调整1n a -和1n b -会使和增加.经过n 次调整后,和S 达到最大值1122 ...n n a b a b a b +++,这就证明了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1122 ...n n a b a b a b ≤+++. 再证不等式左端, 由1211...,...n n n a a a b b b -≤≤≤-≤-≤≤-及已证明的不等式右端, 得 即1211...n n n a b a b a b -+++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 例1(美国第3届中学生数学竞赛题)设a,b,c 是正数,求证:3 ()a b c a b c a b c abc ++≥. 思路分析:考虑两边取常用对数,再利用排序不等式证明. 证明:不妨设a b c ≥≥,则有lg lg lg a b c ≥≥ 根据排序不等式有: 以上两式相加,两边再分别加上lg lg lg a a b b c c ++

【数学竞赛各阶段书籍推荐】

金牌学生推荐(可参照选择) 一、第零阶段:知识拓展 《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二、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各省赛区预赛(即省选初赛) 1、《五年高考三年模拟》B版或《3年高考2年模拟》第二轮复习专用 2、《高中数学联赛备考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荐指数五颗星) 3、《奥赛经典:超级训练系列》高中数学沈文选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推荐指数五颗星) 4、单樽《解题研究》(推荐指数五颗星) 5、单樽《平面几何中的小花》(个别地区竞赛会考到平几) 6、《平面几何》浙江大学出版社 7、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不等式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苏勇熊斌著 三、第二阶段: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一试 0、《奥林匹克数学中的真题分析》沈文选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推荐指数五颗星) 1、《高中数学联赛考前辅导》熊斌冯志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竞赛培优教程(一试)》浙江大学出版社 3、命题人讲座《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单樽 4、《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小丛书第二版,冯志刚) 5、《数列与归纳法》浙江大学出版社韦吉珠 6、《解析几何的技巧》单樽(建议买华东师大出版的版本) 7、《概率与期望》单樽 8、《同中学生谈排列组合》苏淳 9、《函数与函数方程》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 10、《三角函数》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 11、《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几何问题》沈文选(推荐指数五颗星) 12、《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13、《解析几何》浙江大学出版社 二试 平几 1、高中数学竞赛解题策略(几何分册)沈文选(推荐指数五颗星)

2、《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几何问题》沈文选(推荐指数五颗星) 3、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平面几何》 4、浙大小红皮《平面几何》 5、沈文选《三角形的五心》 6、田廷彦《三角与几何》 7、田廷彦《面积与面积方法》 不等式 8、《初等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韩神 9、命题人讲座《代数不等式》计神 10、《重要不等式》中科大出版社 11、奥林匹克小丛书《柯西不等式与平均值不等式》 数论 (9,10,11选一本即可,某位大神说二试改为四道题以来没出过难题) 12、奥林匹克小丛书初中版《整除,同余与不定方程》 13、奥林匹克小丛书《数论》 14、命题人讲座《初等数论》冯志刚 组合 15、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组合数学》 16、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组合几何》 17、命题人讲座刘培杰《组合问题》 18、《构造法解题》余红兵 19、《从特殊性看问题》中科大出版社 20、《抽屉原则》常庚哲 四、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hinese Mathematical Olympiad)及以上 命题人讲座《圆》田廷彦 《近代欧式几何学》 《近代的三角形的几何学》 《不等式的秘密》范建熊、隋振林 《奥赛经典:奥林匹克数学中的数论问题》沈文选 《奥赛经典: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程》叶军 《初等数论难题集》 命题人讲座《图论》 奥林匹克小丛书第二版《图论》 《走向IMO》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复数

复数 一、基础知识 1.复数的定义:设i 为方程x 2 =-1的根,i 称为虚数单位,由i 与实数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便产生形如a+bi (a,b ∈R )的数,称为复数。所有复数构成的集合称复数集。通常用C 来表示。 2.复数的几种形式。对任意复数z=a+bi (a,b ∈R ),a 称实部记作Re(z),b 称虚部记作Im(z). z=ai 称为代数形式,它由实部、虚部两部分构成;若将(a,b)作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那么z 与坐标平面唯一一个点相对应,从而可以建立复数集与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映射。因此复数可以用点来表示,表示复数的平面称为复平面,x 轴称为实轴,y 轴去掉原点称为虚轴,点称为复数的几何形式;如果将(a,b)作为向量的坐标,复数z 又对应唯一一个向量。因此坐标平面内的向量也是复数的一种表示形式,称为向量形式;另外设z 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 ,见图15-1,连接OZ ,设∠xOZ=θ,|OZ|=r ,则a=rcos θ,b=rsin θ,所以z=r(cos θ+isin θ),这种形式叫做三角形式。若z=r(cos θ+isin θ),则θ称为z 的辐角。若0≤θ<2π,则θ称为z 的辐角主值,记作θ=Arg(z). r 称为z 的模,也记作|z|,由勾股定理知|z|=22b a +.如果用e i θ 表示cos θ+isin θ,则z=re i θ ,称为复数的指数形 式。 3.共轭与模,若z=a+bi ,(a,b ∈R ),则=z a-bi 称为z 的共轭复数。模与共轭的性质有:(1)2121z z z z ±=±;(2)2121z z z z ?=?;(3)2||z z z =?;(4)2 1 21z z z z =???? ??;(5)||||||2121z z z z ?=?; (6)| || |||2121z z z z = ;(7)||z 1|-|z 2||≤|z 1±z 2|≤|z 1|+|z 2|;(8)|z 1+z 2|2 +|z 1-z 2|2 =2|z 1|2 +2|z 2|2 ;(9)若|z|=1,则z z 1= 。 4.复数的运算法则:(1)按代数形式运算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与实数范围内一致,运算结果可以通过乘以共轭复数将分母分为实数;(2)按向量形式,加、减法满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3)按三角形式,若z 1=r 1(cos θ1+isin θ1), z 2=r 2(cos θ2+isin θ2),则z 1??z 2=r 1r 2[cos(θ1+θ2)+isin(θ1+θ2)];若2 1 212, 0r r z z z = ≠[cos(θ1-θ2)+isin(θ1-θ2)],用指数形式记为z 1z 2=r 1r 2e i(θ1+θ2) , .) (2 12121θθ-=i e r r z z 5.棣莫弗定理:[r(cos θ+isin θ)]n =r n (cosn θ+isinn θ). 6.开方:若=n w r(cos θ+isin θ),则)2s i n 2(c o s n k i n k r w n π θπ θ+++= , k=0,1,2,…,n-1。 7.单位根:若w n =1,则称w 为1的一个n 次单位根,简称单位根,记Z 1=n i n π π2sin 2cos +,则全部单位根可表示为1,1Z ,1 1 21,,-n Z Z .单位根的基本性质有(这里记k k Z Z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