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人版2017春《道德与法治》七下(全册 10-18课)复习 提纲

苏人版2017春《道德与法治》七下(全册 10-18课)复习 提纲

苏人版2017春《道德与法治》七下(全册 10-18课)复习 提纲
苏人版2017春《道德与法治》七下(全册 10-18课)复习 提纲

2017春苏人版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10-18课)

第10课珍爱生命

1、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生命的家园?

①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大自然是最神奇的生命孕育者。

②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地球上生活和繁衍,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怎样保护我们生命的的家园?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必须学会和大自然和睦相处。爱护自己、爱护他人、爱护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就要爱护孕育生命的家园,爱护我们的地球,这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心灵的觉醒。

3、为什么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①母亲用爱赋予我们生命,用爱守护着新生命的成长。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

②正如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我们也找不出没有任何差异的两个人。每个人的生命都

是独特的。

4、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每个人拥有不同的“个性”,还表现在人体各个器官在其功能上的美妙、自然与和谐;更突出表现在,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够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自觉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5、生命是可贵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或怎样呵护生命?)

①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②我们要热爱生活,不让自己的生命留有遗憾。

③呵护生命,我们需要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本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更需要在日

常生活中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④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依靠法律和制度、科学和智慧,护佑我们的生命安康。

6、灾害突然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①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对环境进行判断,避免出现惊慌失措的行为。

②设法脱离险境,及时报警。

③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会避险、自救和互救,才能降低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好地呵

护生命。

7、面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我们应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应对?

①从个人角度: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和救护意识。

②从国家、社会角度:建章立规,加强管理;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

全教育;加大安全工作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第11课自尊自信

1、什么是自尊?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2、为什么要自尊?(或自尊的重要性)

①自尊是一种做人的品格,有自尊才能站得直、行得正。人生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失去了不少

色彩。

②自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任何人的自尊心都应得到尊重和保

护。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让生命更精彩。一个民族有了自尊,就会凝练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自尊与尊重别人的关系是什么?

真正的自尊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尊的砝码才能加重。

4、自尊的秘诀是什么?

①懂自尊的人必然知廉耻。

②维护自尊需要有度。

③自尊不同于虚荣。

5、自尊与廉耻的关系是什么?

懂自尊的人必然知廉耻。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用不道德、不负责任的方法去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自责和痛苦。自爱、知耻,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才是一个真正懂得自尊的人。

6、自尊与虚荣、自傲的区别

自尊不同于虚荣。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自尊与自傲也不同,自尊的人有正气,但没有傲气;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7、什么是自信?

自信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

8、为什么要拥有自信?

自信是我们工作和生活获得成功与快乐的重要因素。自信的人会主动迎接挑战,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实现目标。

9、什么是自卑?自卑是如何产生的?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是个人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当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时,就会产生自卑。

10、如何树立自信心?

①必须做本色的自己,善于学习别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发现和发觉自己的潜能。

②克服自卑心理。

11、长颈鹿与小山羊比本领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做本色的自己,不是孤芳自赏、夜郎自大,也不是排斥学习别人,而是强调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创造出美好的人生。

第12课感悟人生

1、人的生命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人的生命的价值表现在人的存在和活动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意义。

②人的生命的价值常常在他所达到的高度上展现出来。

③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①人生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使生命力更加富有魅力。

②探索人生真谛需要我们坚守信念,准确地做出取舍,在平凡的生活中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自己

最大的贡献。

3、如何理解“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①有些行为会产生我们预期的后果,有些行为的后果可能出人意料。

②有些行为会产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后果,有些行为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4、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负责意味着什么?

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负责,意味着我们需要在行为前预见与选择,在行为中自律与自控,在行为后自省与承担。

5、责任的来源有哪些?

责任来自社会道德、习俗及法律等方面的要求,也来自时代发展的需要。

6、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①维护和促进健康是每个人必须承担的人生责任。

②担负人生责任,需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负责,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行为前预见与选择,

在行为中自律与自控,在行为后自省与承担。

③责任伴随人的一生,我们无论处于什么年龄、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履行好自己

的责任。

7、如何理解担负人生责任,要从生活点滴做起?

①面对有限的时光,我们理应善于利用。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应该抓住今天,从生活点滴做起,脚踏实地,这样才能交出生命的完美“答卷”。

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我们的知识、品德、修养,不断检讨自身点滴的过失和不足,生命就会在点滴之间凸显厚重,人生就会在点滴之间绽放精彩。

第13课法律护我成长

1、国家(法律)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弱,在社会生活中处

于弱势地位,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和侵蚀。

②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2、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法》

另外还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收养法等。

3、家庭保护的含义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含义: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职责。

地位和作用:家是爱的港湾,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4、学校保护的含义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含义: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

地位和作用: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基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社会保护的含义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含义: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地位和作用: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促进我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6、司法保护的含义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含义: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

地位和作用:司法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这一特定情形下,司法保护是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重要举措。

第14课筑起“防火墙”

1、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未成年人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是避免受侵害的前提。国家和社会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护,但未成年人如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仍会使自己陷入险境,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2、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远离“受害源”,接受正能量。

3、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未成年人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还要积累生活经验,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技能。

①在面临险境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头脑冷静、沉着处置、随机应变、以智取胜。

②未成年人在遭遇违法犯罪侵害的时候,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有利

于自己人身安全的措施和方法。既不能逞一时之勇,与违法犯罪分子作面对面的搏斗;也不能一味地忍气吞声,那样只会纵容犯罪分子。

4、未成年人如何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①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未成年人应该勇于维权,可以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团体等

寻求帮助,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及时处理。

②当我们需要法律帮助时,可以向法律服务机构或法律援助机构求助。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有

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种。诉讼俗称“打官司”,是通过司法程序依法

解决争议。民事纠纷中依法维权,可以通过当事人和解、请求调解、申请仲裁等非诉讼途径解决。

④未成年人打官司与成年人不完全相同。未成年人不能亲自到法院与另一方当事人对簿公堂,

而只能通过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由其法定代理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代为实施诉讼行为。

5、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有时不走诉讼途径,而走非诉讼途径,为什么?

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保护自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非诉讼途径具有高效、灵活和多样的特点,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和理性选择。当非诉讼途径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选择诉讼途径来维权。

第15课远离”高压线”

1、什么叫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违反了社会规范,

不同点: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不良行为是指不道德,不规范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3、不良行为的危害?

①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②会使人无视法律尊严,危害他人和社会。

③未成年人有了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治,很容易从不良行为逐步发展到违法犯

罪行为。

4、未成年人如何矫治不良行为?

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道德、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用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中小学生守则来要求和管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②要提高自身对不良行为的认识,明辨是非,主动避开诱因。

③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陶冶高雅情趣;

④要磨炼坚强意志,抵制不良诱惑,自觉矫治不良行为。

5、不良行为习惯的自我矫正方法有哪些?---①替代性反应法②切断诱因法③中断改变刺激法

6、什么叫未成年人犯罪?-----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7、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冲动性、模仿性、从众性、报复性。

8、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的心理诱因有哪些?

①好奇心理②逆反心理③盲从心理④攀比心理⑤报复心理

9、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外部原因:家庭教育失当、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学校教育不力等;

内部原因: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等。

10、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也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1、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①社会和学校应在教授未成年法律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看待和分

析社会现象,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防线,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形式。未成年人的父母

应当主动学习,不断增强监护人应具备的育人素质。

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在于未成年人要提高自身素质。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控

能力,做一名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16课孝亲敬长

1、如何理解父母的爱?

①每个人的成长都倾注了父母无数的辛劳和汗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②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宽厚深沉,凝重如山;母亲给予我们的爱,仁和慈祥,恒久绵长。父母对

我们的关心总会化作一句句叮咛嘱咐,而这些叮咛嘱咐中却蕴涵着父母对我们的质朴爱心。

③每个人的家境有贫富差异,父母有性格区别,表达爱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我们不能选择父母,

但应该理解父母,不挑剔,不抱怨,多沟通,多交流。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孝敬父母是我国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

到道德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孝敬父母,人人必须身体力行。

3、怎样孝亲敬长?

①孝亲敬长要从现在做起,不拖延,不等待,更不能忽视。

②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学好功课,不提不合理的要求;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解忧

愁;外出时,及时告诉父母自己的行踪,不让父母担心。

4、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随着年龄增长和见识增多,由于与父母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我们和父母在许多问题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在不能接受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和严格要求的时候,我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5、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在很多时候表现为对父母的教育和劝说不肯听从,常常故意顶撞父母,或者对父母的教育不理不睬,甚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6、逆反心理的危害?

会导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演变成一种心灵上的互相伤害。

7、怎样主动调适逆反心理?

①父母与我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法,需要我们在沟通中增加理解。

②和父母产生矛盾时,我们应当保持冷静,换个角度、换种语气、换种方式。

8、和父母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如何与父母沟通?

①换个角度和想法。父母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参考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让我

们少走弯路。和父母发生争执时,即使争赢了,也未必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反之,退一步也不失面子。

②换种态度和语气。当被父母批评和责骂时,不要急着反驳,试着先心平气和地听父母讲完他们

的想法。然后把握时机,用合适的态度和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冲动时也不能口无

遮掩,说出伤害父母的话。

③换种表达方式。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有时候换一种表达方式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对

话、写信、网络、请求他人帮助等。

第17课与人为善

1、换位思考的作用?为何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

立场和视角,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了解对方的确切需求,从而在彼此心灵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对方的是一份尊重和理解,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双方的关系

就会更融洽。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任何人、任何国家,在谋求自

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发展。

2、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尊重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获得

他人尊重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彰显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平等指的是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人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③平等待人,是人与人相处时应有的一种态度,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石。

3、为什么要帮助他人?

①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②帮助别人,可以解其燃眉之急,激发其活力和希望。

③成就别人的同时,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提升了我们的道德境界。

4、如何帮助他人?(帮助他人需要掌握哪些智慧和方法?)

①帮助他人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智慧和方法。

②帮助他人要真诚,要考虑对方的实际需要。(不能强迫他人接受帮助,不能居高临下地恩赐和

施舍,不能沽名钓誉搞形式主义,不能损害他人的自尊心,增加他人的负担。要在他人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提供帮助。)

③帮助他人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助者自立自强,在于创造条件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

④帮助他人方式多样。可以是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关怀和鼓励;当他人遇到危险情

况时,可以选择极力施救,也可以选择呼救或报警。

⑤ 帮助他人也要有原则。一方面要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

5、怎样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当我们给他人点亮一盏灯的时候,其实也在将自己照亮,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候恰恰为自己铺了路,方便别人的同时,往往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解其燃眉之急,激发其活力和希望;成就别人的同时,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提升了我们的道德境界。

6、与人为善的真谛----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宽容,疾恶如仇,弃恶扬善

第18课诚信为本

1、什么是诚实?

诚实就是要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虚伪,不欺骗。

2、为什么要以诚待人?(或以诚待人的重要性?)

①以诚待人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准则,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②只有为人坦诚,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与认同、帮助与支持,使你的事业获得成功。一个诚实的

人,即便有一些缺点、失误,人们也能够宽容、理解。

3、如何做个诚实的人?

①为人坦诚,不虚情假意。只有为人坦诚,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与认同、帮助与支持,使你的事

业获得成功。一个诚实的人,即便有一些缺点、失误,人们也能够宽容、理解。

②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不夸大成绩,不缩小缺点,不隐瞒错误,不回避矛盾,才能真正有利于

问题的解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修养。

③说实话也需要智慧和技巧。如果话说得太直白,会让人觉得唐突、难听,甚至会伤害别人,在

不违背诚信原则和法律约束的前提下,在特定的场合,有些不与道德相悖的善意的谎言,能够避免出现尴尬,使人际关系更融洽。

4、为什么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坚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才能真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修养。

5、如何说实话?

①面临许多复杂的情况,坚持说实话需要勇气。

②如果话说得太直白,会让人觉得唐突、难听,甚至会伤害别人。在不违背诚信原则和法律约束

的前提下,在特定的场合,有些不与道德相悖的善意的谎言,能够避免出现尴尬,使人际关系更融洽。

6、欺骗他人的危害?

①欺骗他人可能骗得了一时,但骗不了一世。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上求真务实,这既是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他人负责。

②欺骗他人,其实也就是欺骗自己,结果不但害了别人,最终也害了自己。任何企业、任何个人,

只要被视为坑蒙拐骗,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发展。

7、为什么要信守承诺?

①信守承诺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言而无信是一种令人鄙视的行为。

②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期待,给自己的是一份义务。

③作出承诺就要尽力而为,让承诺变成现实,才能获得心灵的释然,赢得他人的信赖。

8、如何信守承诺?(信守承诺的要求?)

①注意慎重许诺。在别人有所请求时,应权衡自己的能力,进行慎密的思考。如果随口答应了别

人却不能兑现,就会失信于人,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直接损失或心理上的伤害。慎重许诺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也要成为一种习惯。

②坚持兑现承诺。当我们许下一个诺言的时候,实际上彼此之间就有了一个郑重的约定。作出承

诺就要尽力而为。兑现承诺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乃至金钱,甚至终身践约。

9、什么是信用?

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就是信任。

10、信用的重要性?

①(个人角度)个人信用代表着社会或他人对一个人的信赖程度,是个人的“第二身份证”。

②(企业角度)信用是企业的形象名片,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前提条件。对于企业来说,信用不仅

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无形资产。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则往往兴旺发达。

③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存,国家无信则衰。

11、国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

②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2017中级统计师《统计学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真题与答案

2017中级统计师《统计学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 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有关于学生的身高,性别,年龄,成绩的数据,其中属于定性数据的是() A.身高 B.性别 C.年龄 D.成绩 2.如果想得到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应该采取的统计研究方法是()。 A.概率抽样法 B.非概率抽样法 C.询问法 D.随机实验法 3.下面有关调查方法正确的是()。 A.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的样本对总体有代表性 C.统计报表是全面调查 D.非概率抽样调查中没有抽样误差 4.利用线段的升降来描述现象变动与时间上变化相依关系的图形是()o A.直方图 B.条形图 C.环形图 D.折线图 5.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或出现频率最多的值,在定性数列中()o A.肯定没有众数 B. 一般不使用众数反映集中趋势 C.只能有一个众数 D.不一定有众数

某单位2010年职工收入分布是2玖平均数A M,中位数A&g众数),到201石年其职工的收入分布变化为;众数)>M f(中位数)应(平均数儿说明该单位(九 A.2010年时大多数人收入很高 B.2010年时有些人收入腹低 C 2016年时有些人收入很高 D- 2016年大多数人收入比较高 7.( 有甲乙两个班同学统计学的考试成绩,甲班40人平均成绩如分, 毎个人与平均成绩总差异(工&一元『)为3700分;乙班跖人平均 成绩81分,每个人与于均或绩总差异为石00分。则这两个班统计学成绩的羞异< 人 A,甲班比乙班小 B.甲班比乙班大 U甲班筹于乙班 D?不能确定 8.假定一个拥有五千万人口的地区和一个拥有五百万人口的地区,居民年龄差异程度相同,用重复抽样方法各自抽取每个地区的1 %。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样本平均年龄的标准误差()。 A.两者相等 B.前者比后者小 C.前者比后者大 D.不能确定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其精确度将()。 A.保持不变 B.随之扩大 C.随之缩小 D.无法确定 10.由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时,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这是满足了 评价估计量标准的()。

统计学总复习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B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 .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 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 .570 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 .570 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 行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 .整群抽样调查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 .110% C .98% D .100% 5.某厂2009 年完成产值 2 千万,2010 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 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 .5% C .115.5% D .15.5% 6.两个性质不同的指标相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7.当相关系数接近于()时,说明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是很低的。 A.1 B.0 C.0.5 D .-1 8.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9.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众数10.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6 年,第二组为8 年,第三组为10 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 年 B.7.55 年 C.32.5 年 D.7.8 年1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2017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简答题(12题选5个) 1、统计数据的类型有哪些? (1)、按计量层次分类: a.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b.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c.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对事物的精确测度,例如:身高为175cm、168cm、183cm。 (2).按收集方法分类: a.观测的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而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b.试验的数据:在试验中控制试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比如,对一种新药疗效的试验,对一种新的农作物品种的试验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大多数都为试验数据。 (3).按时间状况分类: a.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比如,2005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比如,2000年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2、简述数据误差的来源? (1)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带来的误差,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

之间的平均性差异,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的因素为样本量的大小和总体的变异性。 (2)非抽样误差:相对抽样误差而言,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存在与所有的调查之中: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全面性调查。有抽样框误差、回答误差、无回答误差、调查员误差、测量误差。 3、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1).异众比率,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2).四分位差,用于测量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中位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3).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测度值,衡量均值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4、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客观现象中最主要的分布? 正态分布有极其广泛的实际背景,生产与科学实验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似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量是由许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量具有正态分布。从理论上看,正态分布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质,许多概率分布可以用它来近似;还有一些常用的概率分布是由它直接导出的,例如对数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 5、请你说明小概率原理的含义? 在概率论中,我们将发生概率很小一般来说不超过百分之五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原理指的是在假设检验中,我们提出一个假设,用小概率事件去检验,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了,证明我们的假设有问题。 6、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哪些?并解释他们的含义。 在实际工作中,总体参数往往是未知的,需要使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衡量估计量优劣的标准一般有以下三个: (1)无偏性:无偏性不是要求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不得有偏差,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既然是抽样,必然存在抽样误差,不可能与总体完全相同。无偏性指的是如果对这同一个总体反复多次抽样,则要求各个样本所得出的估计量(统计量)的平均值等于总体参数。符合这种要求的估计量被称为无偏估计量。(2)有效性:估计量与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衡量这个误差大小的一个指标就是方差,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 复习内容: 第一章:统计数据;第二章;数据搜集;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第六章:假设检验;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第九章:指数。 重点内容: 第一章统计和数据 (1)统计的概念和应用(2)统计数据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 (3)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变量。 第二章数据搜集 (1)数据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2)调查设计:调查方案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 (3)统计数据质量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集中趋势的测度:平均数;中位数和分位数;众数 (2)离散程度的度量:极差和四分位差;平均差;方程和标准差;离散系数 (3)偏态与峰态度量:偏态系数;峰态系数 第五、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3)样本容量的确定(4)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两类错误与显著性水平;检验统计量与拒绝域。(5)总体均值的检验:大样本检验方法;小样本检验方法。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1)变量间关系度量:相关关系的描述和测度;散点图与离散系数。 (2)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3)利用回归房产进行估计和预测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1)时间序列的分解和描述:图形描述;增长率分析 (2)预测方法的选择和估计 (3)平稳序列的预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4)趋势序列的预测:线性趋势预测;非线性趋势预测

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

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统计有三个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总体数量特征及数量关系。(学科性质:方法论) 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统计工作的过程:设计、调查、整理、分析。 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统计总体: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标志:统计学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者特征;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不可量性). 指标:反应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名称或范畴;可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率、平均)。 变异:指可变的品质标志;变量:指可变化的数量标志,变量的树枝也叫做变量值(标志值)。 第二章 统计调查: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意义: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是统计的重要环节、在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及时、系统、和完整性。 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组织方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和专门调查。2、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3、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时点状态)。4、按搜集资料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 统计方案的设计:一、确认调查任务和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四、确定调查时间地点,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专门调查可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特点:1、一次性调查2、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的情况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原则:1、必须统一规定普查的时点2、正确选择普查的时期3、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应尽可能的同时进行4、同类普查的内容在各次普查中应尽可能的保持一致。

统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程新杰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统计的含义和特点 一.统计的三个基本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二.统计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现代统计学 三..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四.统计工作的几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数据的提拱和管理. 五..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 (1)大量观查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5)统计模型法. (5)统计推断法 六.统计方法的特点:(1) .从定性认识到定性认识(2) .从个体认识到总体认识.(3)从已知量的认识到未知量的推断 七.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第二节: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就是我们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由许多个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所组成.如:(它可以是全部的职工.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设备.所有生产的产品.全市的企业.所有的交通事故等等) 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体.(把所有的总体单位的组合在一些就行成了一个总体.) ★应明确.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的.它是随着我们所研究的目的.范围不同.是可以转化的.(原来的总体单位可以变成总体.原来的总位单位可以变给总体) 3.总体的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二.标志.变量和指标: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1)品质标志.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无法量化(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说明,如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企业的经济成份,产品品牌等)。 (2)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能够量化,(如职工的工龄、工资水平,企业的职工数、总产值、总产量、劳动生产率等。) 2.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是调查所得结果,标志的实际体现。 ☆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或变量值。) ☆就一个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而言,其具体表现可能多种多样,不能将标志与标志表现混为一谈。如对三个工人的月工资计算平均数,只能说是对三个标志表现或三个标志值(变量值)计算平均数,不能说对三个数量标志计算平均数,因为数量标志只有一个,即工人“月工资”。 3.标志值:数量标志的表现就叫标志值.(如人的身高这个数量标志.每个人的身高是不同的.有 1.7米.1.62米.在这里身高是标志.,而1.7米.1.65米就叫标志值) ★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单位是统计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是载体;统计标志依附于总体单位并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依附于某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可以有多个。 4.变量和变量值: (1)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都叫变量. (2)变量值:数量标志的表现.及指标的具体数值都叫变量值..如某学生考的各科平均分65分.在这里平均分是数量标志,.而65分则是变量值.或标志值..又比如.把全市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总体,全市平均每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350万元,在这里平均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变量.而350万元则是变量值或指标值) (3)变量的分类:有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能用小数计量的变量是连续变量,(如企业的产值,人的体重.土地面积等);只能用整数表现的是离散变量,如职工人数.电视机的产量.) 5.统计指标: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1.正确理解统计指标时应注意:①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②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2.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主要区别是: 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②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3.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 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4.按指标的性质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数量指标.是最基本的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指标数值的大小是随着总体的范围大小而变化.是表明总体的广度.是外延指标.均有计量单位. ★数量指标可分:为标志值总量(变量值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数或频率总体)标志值总量是由各单位的标志标汇总而来的.总体单位总量就是一个总体内部个体的总数. ★数量指标按时间状态可分:时期指标(流量)和时点指标(存量). (2)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又分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它们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反映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对比关指标. 三.统计数据的理化尺度种类.1定量数据(数量数据):包括(1).测量值数据.用量具测出的数据. (又叫连续数据).可以有小数.如身高.体重.温度等(2).计数值数据.用清点的方法得出的数据.只能用整数表示.(如学生人数.产品台数.) 2.定性数据(品质数据)包括 (1).排序数据.只能用文字说明,不能用数字说明.但能排出现象的顺序.有优劣.好坏之分(如产品的等级。) (2).分类数据.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分类.不能排出现象的顺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如民族.职业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第一节,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统计调查的分类. 1.按调查的组织形式: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1) 统计报表由有关部门按照统一的要是要求.自上而下的布置.自下而上的逐级上报的一种调查方式 (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要求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统计学复习提纲(考查)9

统计学复习提纲 一、单选题 1.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C )。 A.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2.为了调查某学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某班学生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C )。 A. 95% B.89% C.68% D.99% 4.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期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差分别为( B )。 A. 50,8 B. 50,1 C. 50,4 D. 8,8 5.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为75-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B ) A.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有9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C.有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D. 或者在区间内,或者不在。

6.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 2005年所做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认为女性, 检验2005年薪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 择假设为( C ) A. H 0: π=40%,H 1: π≠40% B. H 0: π≥40%,H 1: π<40% C. H 0: π≤40%,H 1: π>40% D. H 0: π<40%,H 1: π≥40% 7.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B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 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 C.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D.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个别值的区间 8.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 意味着( A ) A.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B.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C.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D.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9.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即增长的增 长)或衰落,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D )。 A.移动平均模型 B.指数平滑模型 C.线性模型 D.指数模型 10.设p 为商品价格,q 为销售量,则指数∑∑ 0010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 合反映了( C )

2019统计学-19总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570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570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行调查,属于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整群抽样调查 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110% C.98% D.100% 5.某厂2009年完成产值2千万,201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5% C.115.5% D.15.5% 6.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7.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8.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年 B.7.55年 C.32.5年 D.7.8年 9.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10.某商品价格比原先降低5%,销售量增长了5%,则销售额()。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 1)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总体: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方面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 3)标志: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用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用文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 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有二: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用文字回答)。 二者联系: 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身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1)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2)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3)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1)普查: 普查是指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随机抽样调查: 又叫概率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对端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各种非全面调查方法中最科学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即非全面调查。按抽选调查单位方法的不同,它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3)非随机抽样调查: 是指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 非随机抽样不遵循随机原则,不能事先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一般也不用于推算总体指标。4)定期统计报表: A.是指按国家同一规定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地自下而上地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一中统计调查形式。 它是国家取得经常性的基本统计资料的手段。 它即可用于全面调查,也可用于非全面调查。 B. 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按报告周期的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按报告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电讯报和表式报。 4、非随机抽样的类型 1)重点抽样: 是指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适用于分布比较集中的事物。 特点: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时地掌握总体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2)典型抽样: 是指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特点:灵活方便,反应迅速,省时省力,深入具体,可以把数字和情况结合起来。

2017年统计学复习重点

统计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1 统计及应用领域 什么是统计学?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1.3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变量: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第二章(2.1 数据的来源, 2.2 调查数据)。 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 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判断抽样、自愿样本、滚雪球抽样、配额抽样。 第三章 3.1 数据预处理: 数据审核 3.2 品质数据的处理及展示 :条形图、饼图、环形图。 3.3 数值型数据处理及展示 数据分组(组中值)、直方图、茎叶图和箱线图、线图、散点图、气泡图和雷达图 3.4合理使用图表:统计表的设计 第四章 4.1集中趋势的度量 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平均数(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4. 2离散程度度量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极差、平均差、离散系数。 4. 3 偏态与峰态(偏度与峰度不要求计算) 要求判断偏斜程度和扁平程度 第五章(5.1 随机事件与概率,5.2 概率的性质及运算法则)。 1.概率的加法法则: P ( A ∪B ) = P ( A ) + P ( B ) - P ( A ∩B ) 如果A 与B 互斥,则 P ( A ∩B )=0 2.条件概率:) () ()|(B P AB P B A P = 3.概率的乘法公式:P (AB )=P (B )P (A |B ),或P (AB )=P (A )P (B |A ) 4.事件的独立性:P (AB )=P (A)·P (B ) 第五章(5.3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分布,5.4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概率分布 二项分布 :),(~p n B X 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1,0,)1()( =-==-

广东20170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A .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 B .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 C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 .只有一个指标 B .可以有多个指标 C .只有一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3.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值时,一般应 A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C .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都可以 D .单独设立一组 4.反映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总数量的统计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动态指标 C .相对指标 D .绝对指标 5.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 A .∑ ∑f x B. f xf ∑ C. ∑∑? )(f f x D.x x -∑ 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 .同一总体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之比 B. 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数值之比 C. 同一总体各项数值之和与数值个数之比 D. 同一总体的不同时间数值之比 7.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 A .大于O B. 小于O C .大于1 D. 界于O 和1之间 8.在调查之前可以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 .登记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调查误差 9.在抽样调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 .重置抽样 B. 不重置抽样 C .重点抽样 D. 典型抽样 10抽样单位数(n )与置信度(t )的关系为 A .相等 B .置信度(t )越低,则n 越小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 (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 点原创整理) 第一章总论 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 ①总体、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 Ⅰ按性质不同 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 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 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 (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 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1.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是用图、表、统计量等方式对已有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内容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描述性分析。目的: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2.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统计学分支,是指利用这种概率关系,由样本统计量推估总体参数。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数据的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按计量尺度分:1.分类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2.顺序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3.数值型数据:对事物的精确测度,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1.观测的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2.试验的数据:在试验中控制试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而得到的。按时间状况分:1.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2.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的概念。 总体:所研究的全部元素的集合。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4.变量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类型和特点:1.分类变量的取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无大小。2.顺序变量的取值除类别属性之外,还有等级、次序的差别。3.数值变量的取值:数值。应用:分类数据和数值数据都可以计算众数,但数值数据还能计算平均数,前者却不能。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普查:1.为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全面调查。2.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3.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4.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5.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抽样调查: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2.目的是推断总体的未知数字特征。3.最常用的调查方式。4.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2.统计数据的具体收集方法有哪些? 数据的搜集方法:1.询问调查: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电脑辅助调查、座谈会、个别深度访问。2.观察实验:观察法、实验法。 3.调查方案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方案的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等。调查目的应说明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确定要向谁调查;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说明的是调查的具体内容。 4.什么是问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设计问卷的提问项目应注意哪些问题?封闭型问题答案的设计主要有哪些方法?问卷中问题顺序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题答案部分

《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题部分参考答案 1. 甲乙两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平均成本高,并分析其原因: 解:甲企业平均成本 21003000 17.59 140150 x + == + (元)乙企业平均成本 3255 16.28 21775 x + == + (元) 计算得知,甲企业平均价格高,其原因是甲企业价格较高的产品比重大于乙市场 2.某机构想了解A、B两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情况,分别从两地区收集了20位居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试分析比较A、B两个地区的贫富差距。 解:千元 千元 由于: 故认为B地区的贫富差距要小于A地区。 3.香港证券交易所某周两只上市公司的普通股股票的收盘价如下(单位:元):

利用描述统计指标比较两只股票的风险程度(价格的波动程度) 解:元元求两者的方差系数: 由于:,故认为A公司的价格波动要小于B地区,即风险较小。4. 某钢铁厂2007~2012年钢产量资料如下表: 要求:填充下表。 解:如下表: 5.某公司2010-2015年的产值如下表所示:

要求:(1)根据表中资料,计算该企业各年的产值(保留整数)。 (2)计算该地区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速度。(保留小数点两位)解:(1)结果如下表: (2)年平均发展水平=(332+349+。。。+438)/6=383.8(亿元) 年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n-1)=(438-320)/5=23.6(亿元) 年平均增长速度=年平均发展速度-1 年平均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连乘定基发展速度 年平均增长速度=年平均发展速度-1=111.58%-1=11.58% 6.已知某省份近年财政收入统计资料如下: 要求:(1)求该省各年的财政收入水平(保留整数)。 (2)计算该省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速度。(保留小数点两位)解:(1)结果如下表: (2)年平均发展水平=(430+455+。。。+830)/7=574.29(亿元) 年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n-1)=(830-430)/(7-1)=66.67(亿元) 年平均增长速度=年平均发展速度-1 年平均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连乘定基发展速度 年平均增长速度 =111.58%-1=11.58%

体育统计学复习提纲PDF.pdf

体育统计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部分 第一章绪论 1、根据统计研究的具体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总体具有三个性质,分别是、、。 2、有10个运动员,现随机抽5人进行专业素质测试,共有种不同的组合。 3、一个骰子有六个面,在一次摇动实验后,出现3点或6点朝上的概率是。 4、从概率的性质看,当m=n时,P(A)=1,则事件A为必然事件。当m=0时,P(A)=0,则事件A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5、在一个密闭的盒子中有8个乒乓球中,其中5个白色和3个黄色的球,随机摸取2个乒乓球,刚好摸到一白一黄的概率为。 6、从概率性质看,若A、B两事件互不相容事件,则有:P(A)+ P(B)=P(A+B)。 7、体育统计中,总体平均数用表示,总体方差用表示,总体标准差用表示。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整理 1、在对连续型数据进行频数整理时,要确定组距及各组组限,设置各组组限的基本原则是:、。 2、“缺、疑、误”是资料审核中的内容。 3、对正态分布总体的数据进行审查时,常用±3S法对可疑数据进行筛查,这种方法是资料审核中的过程。 4、体育统计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是以去推断的特征。 5、频数分布可用直观图形表示,常用的有和两种。 6、统计资料在收集过程中,要求做到、、。 7、资料的审核的基本内容是审核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般要求分三个步骤来完成,即:、、。 第三章样本特征数 1、现测试10名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分别为:1 2、10、8、 3、8、9、8、3、9、3。则其众数是和。 2、绝对差是指所有样本观测值与平均数差的之和。 3、自由度是指能够独立自由变化的变量个数。因此,对于服从正态分布,样本量分别为n1和n2的两个样本的均值是否相等进行检验时,其自由度是。 4、要从甲、乙两运动员中选取一人参加比赛,若要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应考虑:、、三个方面。 5、在体育统计中,对同一项目,不同组数据进行离散程度比较时,采用;对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离散程度比较时采用。 6、已知:某中学生运动队的立定跳远=2.6m, S1=0.2m;原地纵跳=0.85m, S2=0.08m, 成绩更稳定的项目是。 7、有一名运动员,在竞赛期内20次测试结果,100米:=12″, S1=0.15″;跳远成绩:=5.9m,S2=0.18m。成绩更稳定的项目是。 第四章动态分析 1、在动态数列中,以某时间的指标数值作为基数,将各时期的指标数值与之相比称为

统计学复习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4.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5.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6.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7.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 查。() 8.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 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0.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11.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12.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限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1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 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14.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1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 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16.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17.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数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18.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 与按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19.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20.中位数与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用这两个指标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缺乏代表性。() 21.总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22.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23.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时,若研究的是数量指标的变动,则选择的同度量因素是数量(质量) 指标。() () 24.算术平均指数是通过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以基期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 25.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 度。() 26.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逐年下降的。() 27.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28.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二、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过程,可以分为、、和四个阶段。 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2017年统计初级真题基础知识

二○一七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试卷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 40分,每小题1分。) 1.以下变量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 A.人口数 B.每日平均气温 C.教育程度 D.股票价格指数 2.男性是一个()。 A.定性变量 B.定性数据 C.定量变量 D.定量数据 3.王芳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获取了四大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这些数据属于()。 A.一手观测数据 B.一手实验数据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试卷第1 页(共18页)

C.二手观测数据 D.二手实验数据 4.2017年4月8日,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为了解居民对本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看法,某课题组近日在网络上展开了调查。该课题组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 A.概率抽样调查 B.非概率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5.欲比较两个企业员工队伍的学历结构,以下图形表示方式中比较适宜的是()。 A.饼图 B.折线图 C.环形图 D.散点图 6.当一组数据变动比较均匀时,对其分组宜采用()。 A.极大值分组 B.极小值分组 C.等距分组 D.不等距分组 7.9名学生每月上网时间(小时)分别为:120,150,90,120,130,120,140,110,100。则根据数据计算的结果,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众数>中位数>均值 B.均值>中位数>众数 C.中位数>均值>众数 D.均值=中位数=众数 8.5名股票经纪人的年收入分别为19万元、28万元、46万元、39.5万元和150万元。以下指标中,更适宜反映5名经纪人收入水平的是()。 A.简单平均数 B.加权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9.关于众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B.它能够反映定性和定量数据的集中趋势 C.它容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试卷第2 页(共18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