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语文之新诗的阅读与欣赏

中国语文之新诗的阅读与欣赏

中国语文

新诗的阅读与欣赏

重点提示

中国新诗的缘起与发展

新格律诗派

象征诗派

西南联大诗人群

朦胧诗

第三代诗歌

一、新诗正名

新诗的若干名称及其缘由

“新诗”是在1919年胡适发表《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一文中使用之后才普遍流行。此前,多称之为“白话诗”、“白话韵文”、“新体诗”、“国语的韵文”、“国语诗”等等。

其他不同的称谓:“现代诗歌”、“现代汉诗”、“汉诗”等等不同的说法。

二、新诗的发生背景

混乱而自由的时代:社会与经济背景

启蒙的思想背景:历史进化的文学观与民主、启蒙思想

诗歌变异:“诗界革命”中的文体变化背景

三、新诗的发生与衍变

1、“尝试”中的诗歌写作:胡适、郭沫若、汪静之、冰心、冯至等

基本特征:“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胡适语),即多用“白描”、“比喻”、“象征”:

一通过托物寄兴,表现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与思索,如胡适《鸽子》、《老鸦》等;

二用白描手法如实摹写具体生活场景或者自然景物,具有客观写实的倾向。如刘半农《相隔一层纸》等。

蝴蝶(朋友)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希望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早。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鸽子胡适

云淡天高,

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

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

鲜明无比!

(1917年10月)

老鸦胡适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也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 相隔一层纸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里与屋外,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1917,10,北京

《新青年》4卷1号(1918,1,15)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天上飘著些微云,

地上吹著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著海洋,

海洋恋爱著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麼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九二○年八月六日,伦敦

月夜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917 《新青年》4卷1号(1918,1,15)伊底眼汪静之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

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

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1922,6,4 《蕙的风》

春水谢冰心

33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105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绿衣人冯至

一个绿衣的邮夫,

低着头儿走路;

——也有时看看路旁。

他的面貌很平常,

大半安于他的生活,

不带着一点悲伤。

谁来注意他?

日日的来来往往!

但他小小的手中,

拿了些梦中人的运命。

当他正在敲这个人的门,

谁又留神或想——

“这个人可怕的时候到了!”

1921

三、新诗的发生与衍变

2、戴着脚镣跳舞: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诗派的格律诗歌写作

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提出“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歌的形式格律化主张。在形式上明确提出“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闻一多提出“新诗格律化”,鼓吹新诗的“三美”——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词藻,考虑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

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924年12月30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1925年1月)

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924年陪泰戈尔访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三、新诗的发生与衍变

3、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梁宗岱等

在法国象征派诗人瓦雷里、魏尔伦、拉福格、波德莱尔等人,以及中国晚唐温李等诗人的影响下,穆木天等人此时提出“纯诗”概念:

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领域,诗歌是“内生活”的象征,人间生活才是散文的领地;

诗歌应该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诗歌应该强调朦胧和暗示,而不是直白的说明。城市上空的雨魏尔伦

泪洒落在我的心上

像雨在城市上空落着

啊,是什么样的忧伤,

荆棘般降临我的心上?

啊,地面和屋顶的雨,

这样温柔的喧闹,

对我的心的愁郁,

啊,这扬起歌声的雨!

泪水洒落,没来由啊,

落在这病了的心里。

什么?没有人背弃我?

这忧伤没来由啊。

这却是最坏的悲哀,

我不知道为什么,

没有恨也没有爱,

我的心有这许多悲哀。

天鹅马拉美

纯洁、活泼、美丽,它今天

是否将扑动狂醉的翅膀,撕破

这被遗忘的坚湖,百霜下面

未曾飞翔透明的冰川,在那踯躇!

旧日的一只天鹅想起自己

曾那样英姿勃勃,可如今无望逃走

因为当不育的冬天带来烦恼的时候

它还没有歌唱一心向往的天地。

这白色的飞鸟痛苦不堪

它否定太空而成囚犯,

它抖动全身,却不能腾空飞起。

它纯净的光辉指定它在这里,

这幽灵一动不动,陷入轻蔑的寒梦,

无用的流放中天鹅拥有的轻蔑。

弃妇李金发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的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常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李金发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题自写像李金发

即月眠江底,

还能与紫色之林微笑。

耶稣教徒之灵,

吁,太多情了。

感谢这手与足,

虽然尚少,

但既觉够了。

昔日武士被着甲,

力能搏虎!

我么?害点羞。

三、新诗的发生与衍变

4、现代派诗歌:戴望舒、卞之琳以及何其芳、废名等

“现代派”的“现代”,按照施蛰存的分析,是指对“现代生活”的“现代(感受与)情绪”,以及“现代词藻(语言)”所决定的“现代诗形”两个方面。

从前者说,多指的是“现代都市风景线”:摩天大楼、夜总会、爵士乐、几何图形等等。对此,激发起的有歌颂赞扬,更多的是“都市怀乡病”

从后者说,包括如下几方面:文言入诗;对“诗的音乐性”的挑战;诗的散文化,等等。

此外,还有卞之琳和废名所带来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由“主情”到“主智”的转变。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雨巷戴望舒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消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怅。

偶成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预言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预言何其芳

请停下,停下你疲惫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预言何其芳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1931年秋天,北平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距离的组织卞之琳

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理发店废名

理发匠的胰子沫

同宇宙不相干

又好似鱼相忘于江湖。

匠人手下的剃刀

想起人类的理解

划得许多痕迹。

墙上下等的无线电开了,

是灵魂之吐沫。

三、新诗的发生与衍变

5、战火中的七月诗派:艾青、胡风等

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主要代表人物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等人,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抗日战争以及内战期间有过一定影响。

乞丐艾青

在北方

乞丐徘徊在黄河的两岸

徘徊在铁道的两旁

在北方

乞丐用最使人厌烦的声音

呐喊着痛苦

说他们来自灾区

来自战地

乞丐艾青

在北方

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

乌黑的手

要求施舍一个铜子

向任何人

甚至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

1938年春陇海道上

三、新诗的发生与衍变

6、西南联大校园诗人群——(生命和艺术的)沉潜与(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冯至、穆旦等

沉潜:经历了战乱的流亡,有了丰富的生命体验以后的生命的沉潜。他们将中国土地上生活的沉重与灾难潜入内心深处,将民族本位的、非理性的战争体验,融化为个人与人类本位的、更具形上色彩的生体验与思考。

综合:玄学和象征成了诗学的基本要素,追求思想的感性显现以及“表现于暗示含蓄”,彻底抛弃了“诗的本质是抒情”的诗学观,把传统的主观抒情变为戏剧性的客观化处境。

隐现穆旦

3. 祈神

在我们的来处和去处之间,

在我们获得和丢失之间,

主呵,那日光的永恒的照耀季候的遥远的轮转和山河的无尽的丰富

枉然:我们站在这个荒凉的世界上,

我们是廿世纪的众生骚动在它的黑暗里,

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

我们有复杂的感情却无处归依

隐现穆旦

我们有很多的声音而没有真理

我们来自一个良心却各自藏起,

……

因为我们生活着却没有中心

我们有很多中心

我们的很多中心不断地冲突,

或者我们放弃

生活变为争取生活,我们一生永远在准备而没有生活,

三千年的丰富枯死在种子里而我们是在继续……

隐现穆旦

……

等我们哭泣时已经没有眼泪

等我们欢笑时已经没有声音

等我们热爱时已经一无所有

一切已经晚了然而还没有太晚,当我们知道我们还不知道的时候,

主呵,因为我们看见了,在我们聪明的愚昧里,

我们已经有太多的战争,朝向别人和自己,

太多的不满,太多的生中之死,死中之生,

隐现穆旦

我们有太多的利害,分裂,阴谋,报复,

这一切把我们推到相反的极端,我们应该

忽然转身,看见你

这是时候了,这里是我们被曲解的生命

请你舒平,这里是我们枯竭的众心

请你揉合,

主呵,生命的源泉,让我们听见你流动的声音。

冯至《十四行集》之26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

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

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

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

但不知不觉从树疏处

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

冯至《十四行集》之27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

这点水就得到一个定形;

看,在秋风里飘扬的风旗,

它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

让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

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

还有个奔向远方的心意,

三、新诗的发生与衍变

7、政治抒情诗——1949年以后的颂歌体: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颂歌

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以阶级或者人民的代言人身份出现,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且一般都是长诗,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的组织方式,也结合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式,以加强形式感。

桂林山水歌(节选)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红卫兵诗歌选

刘少奇算老几?

老子今天要揪你。

抽你的筋,

剥你的皮,

把你的脑壳当球踢!

誓死捍卫党中央!

誓死捍卫毛主席!

小靳庄诗歌选

还是支书主意妙,

抓过电话高声喊——

申请党委快批准,

咱再交它几十万!

——生产队副队长王新民《咱再交它几十万》

三、新诗的发生与衍变

8、地下诗歌写作与朦胧诗:食指、北岛、舒婷

知青中的秘密写作;白洋淀诗人群;朦胧诗人的创作与“三崛起”理论(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总体特征:推动当代诗歌打破自我封闭,探索与人类广泛文化累积建立起联系和对话的可能性;坚持将诗歌写作,放置在对个体生存价值的确认基础上;开始当代诗歌语言的革新,激活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生命的试验。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利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整个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亲热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

相信未来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食指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相信未来食指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回答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已经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如果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一千零一名。

回答北岛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如果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回答北岛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顶峰。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6,4 《回答》解读

怀疑与叛逆

抒情结构:“审视——怀疑——否定——挑战”独特和密集的意象群:

“天空”“海洋”“陆地的上升”

生活北岛

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北岛诗歌的特质

精神特质:北岛诗歌的质地是坚硬的,是黑色的。

北岛诗的关键词是“不”。

强烈的否定意识,怀疑批判精神,坚定不妥协的意志。

相应的是诗常用断言式句式,形成一种宣言式的诗风。

北岛诗歌的特质

两种意象群:充满悖论的意象群。

一是作为理想世界和人道世界的象征物。如天空、鲜花、红玫瑰、土地、野百合等。二是带有否定色彩和批判意味的意象群。如网、生锈的铁栅栏、颓败的墙等。

夜/湛蓝的网/星星的网结《冷酷的希望》

让墙壁堵住我的嘴唇吧/让铁条分割我的天空吧《雨夜》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路,怎么从脚下延伸《红帆船》

分裂对立的情境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找开抽屈、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题记

我的忧伤因为你的照耀

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

“1981年11月初,饱满、丰盛的秋天即将逝去。几枝残雪一般的夜来香,仿佛最后谢幕似的,香雾犹眷眷不散。我把一束《会唱歌的鸢尾花》装进信封,仔细旋好笔套。我想我将要辍笔一段时间。”——舒婷《以忧伤的明亮透彻沉默》(1984年)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在你的胸前

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

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

在一片叮当响的月光下

用你宽宽的手掌

暂时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诗人采用了修辞上所说的“缩小夸张”(或称“反向夸张”)的手法,依恋的感觉将自我缩小成一朵美丽娇弱的鸢尾花依偎在男子宽广的胸前。顺着这种思路,可以让“呼吸的轻风吹动”,可以用“宽宽的手掌覆盖”。一系列的动态意象传达出的是寻求呵护、终于靠岸了的小女人的满足和甜蜜。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现在我可以做梦了吗

雪地。大森林

古老的风铃和斜塔

我可以要一株真正的圣诞树吗

上面挂满

溜冰鞋、神笛和童话

焰火、喷泉般炫耀欢乐

我可以大笑着在街道上奔跑吗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以“我可以做梦了吗”的询问开始,在询问中透出的是从“但愿有一天”到“终于可以”的漫长的等待和渴求。

“1981年秋天这个黄昏,面临生活的重大转折,我希望天空从此是蓝的,我以为我真可以和我的同代人‘大笑着在街上跑过’,而不必像几年前提心吊胆沿贴满大字报的墙边踅走;我以为幻想的翅膀可以任意飞翔,从异国的圣诞树、斜塔到六和塔上的风铃,从古老的神笛到近代的溜冰鞋,美的奇异的心愿即使不受到鼓励,至少不必担心‘封资修’排炮跟踪。”——《以忧伤的明亮透彻沉默》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我那小篮子呢

我的丰产田里长草的秋收啊

我那旧水壶呢

我的脚手架下干渴的午休啊

我的从未打过的蝴蝶结

我的英语练习:I love you,love you

我的街灯下折叠而又拉长的身影啊

我那无数次

流出来又咽进去的泪水啊

还有

还有

不要问我

为什么在梦中微微转侧

往事,像躲在墙角的蛐蛐

小声而固执地呜咽着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本段直接承续着第二段的思路,在经过“我可以做梦”的询问后,诗人省略了“可以”的许诺,进入梦境。但一系列“丰产田里长草的秋收”、“脚手架下干渴的午休”、“街灯下折叠而又拉长的身影”、“无数次流出来又咽进去的泪水”等苦闷的意象,告诉我们:

曾经亲历过的苦难已成为涂写得太厚太厚的深层记忆,“舒婷”们是怎么样也回不到“圣诞树、风铃、斜塔”这纯净的梦境去的。

让我做个宁静的梦吧

不要离开我

那条很短很短的街

我们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让我做个安详的梦吧

不要惊动我

别理睬那盘旋不去的鸦群

只要你眼中没有一丝阴云

让我做个荒唐的梦吧

不要笑话我

我要葱绿地每天走进你的诗行

又绯红地每晚回到你的身旁

让我做个狂悖的梦吧

原谅并且容忍我的专制

当我说:你是我的!你是我的

亲爱的,不要责备我……

我甚至渴望

涌起热情的千万层浪头

千万次把你淹没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当我们头挨着头

像乘着向月球去的高速列车

世界发出尖锐的啸声向后倒去

时间疯狂地旋转

雪崩似地纷纷摔落

当我们悄悄对视

灵魂像一片画展中的田野

一涡儿一涡儿阳光

吸引我们向更深处走去

寂静、充实、和谐

就这样

握着手坐在黑暗里

听那古老而又年轻的声音

在我们心中穿来穿去

即使有个帝王前来敲门

你也不必搭理

但是……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前四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貌似跳跃,其实情感脉络清晰明朗,依从着“可以做梦”—“无法做梦”—“一定要做梦”这隐性线索展开。

因此,转入到第五小节,“当我们头挨着头”则是心灵经长途跋涉、美梦成真后的归属。

这是全诗的华采乐章。

等等?那是什么?什么声响

唤醒我血管里猩红的节拍

当我晕眩的时候

永远清醒的大海啊

那是什么?谁的意志

使我肉体和灵魂的眼睛一起睁开

“你要每天背起十字架跟我来”

伞状的梦

蒲公英一般飞逝

四周一片环形山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朦胧诗派的这一代人,是充满了启蒙理想和英雄主义气概的一代人。于是,我们在这帝王打破不了的沉醉中,看到了“但是”的转折,听到了唤醒“血管里猩红的节拍”的使命的召唤。“我们这一代诗人和新生代的重要区别在于:我们经历了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因而表现为更多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舒婷《不要玩熟我们手中的鸟》

第八小节是在整首诗中最短、跳跃感最强的一段,但并不晦涩:沉醉迷狂的个人之梦,在“四周一片环形山”的恶劣的现实中,只能如蒲公英般飘散失落。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我情感的三角梅啊

你宁可生生灭灭

回到你风风雨雨的山坡

不要在花瓶上摇拽

我天性中的野天鹅啊

你即使负着枪伤

也要横越无遮拦的冬天

不要留恋带栏杆的春色

然而,我的名字和我的信念

已同时进入跑道

代表民族的某个单项纪录

我没有权利休息

生命的冲刺

没有终点,只有速度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时代选择了舒婷,舒婷的名字已经成为那一代人的信念的象征

“无论在感情上、生活中我都是一个普通女人,我从未想到要当什么作家、诗人,任何最轻量级的桂冠对我简单而又简单的思想都过于沉重。我不愿做盆花,做标本,做珍禽异兽,不愿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舒婷《以忧伤的明亮透彻沉默》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将要做出最高裁决的天空

我扬起脸

风啊,你可以把我带去

但我还有为自己的心

承认不当幸福者的权利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紧接前一节,以接受使命的庄严,抒写义无反顾的承担。

“我已经意识到,被迫意识到,只有我的理想才是我的‘上帝’,他仲裁一切。因此,就像圣经上说的:你要每天背起十字架跟我来。”——《以忧伤的明亮透彻沉默》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十一

亲爱的,举起你的灯

照我上路

让我同我的诗行一起远播吧

理想之钟在沼地后面侨乡,夜那么柔和

灯光和城市簇在我的臂弯里,灯光拱动着

让我的诗行随我继续跋涉吧

大道扭动触手高声叫嚷:不能通过

泉水纵横的土地却把路标交给了花朵

十二

我走过钢齿交错的市街,走向广场

我走进南瓜棚、走出青稞地、深入荒原

生活不断铸造我

一边是重轭、一边是花冠

却没有人知道

我还是你的不会做算术的笨姑娘

无论时代的交响怎样立刻卷去我的呼应

你仍能认出我那独一无二的声音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写与爱人告别后的远征,生活中一边是鼓励一边的毁谤。

“1980年本省刊物借我的作品展开新诗讨论,我的名字像踢烂的足球在双方队员的脚边盘来盘去,从观众中间抛出的不仅是掌声、嘘声,也有烂果皮和臭鸡蛋。这年春节,恶性毁谤击中猝不及防的我,大年初一我整整哭了一天”——《以忧伤的明亮透彻沉默》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十三

我站得笔直

无味、骄傲,分外年轻

痛苦的风暴在心底

太阳在额前

我的黄皮肤光亮透明

我的黑头发丰洁茂盛

中国母亲啊

给你应声而来的儿女

重新命名

十四

把我叫做你的“桦树苗儿”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中国语文讲义(诗歌)

第三讲:诗歌 占用学时:6学时 重点提示:诗歌的起源、发展源流?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新诗的发展与艺术探索。 先秦诗歌。《诗经》与楚辞。 汉乐府诗与五言诗。 唐诗。 新诗。 一、诗歌的起源: 文学发源于文字产生以前的上古时期。 ?口头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上古歌谣、神话、历史传说。 神话传说成为后世小说和戏剧的源头。诗歌的源头是上古歌 谣。 ?书面文学(有文字记载的文学)。汉字的出现和诗歌的出现。 上古歌谣: 神农时期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性) 这是一首祈求风调雨顺的农事祭歌。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作品。伊耆氏,即 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 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看,实 际是对自然的“咒语”。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 获无望,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 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尧舜时期的《击壤歌》、《康衢歌》、《尧戒》、《庚歌》、《南风歌》等 等,多疑系后人伪托。 《周易》中《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kuī)羊,无血。 牧场上男男女女们在剪羊毛、拾羊毛,男的剪羊毛,不见血;女的承筐装羊 毛,不觉得有重量。轻快、生动,有情有景。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割断竹子、做成弹弓、飞出泥丸、击中猎物。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反映渔猎时代的劳动过程。弓箭的发明是人类摆脱蒙昧时代的重要标志。恩格斯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国弓箭的发明很早,有所谓:“少昊生般,是始为弓”(《山海经〃海内经》);“羿作弓”。(《墨子〃非儒》)其实弓箭的发明不是个人创造,而是原始人在漫长的时代中智慧和经验的积累。这首短歌流露着原始人对制造灵巧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渴望。 《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描写战争结束胜利归来的情景。战争胜利以后,有的仍在擂鼓示勇,有的坐卧休息,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引吭高歌。寥寥十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场面。 上古歌谣内容: 对外是与敌人作战,对内是生产劳动。 上古歌谣主要特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另外,上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直接相关。 书面文学: 有文字记载的文学。 汉字的出现,甲骨卜辞、商青铜器铭文——书面文学的萌芽,西周末年钟鼎铭文——有文学因素的文学文本出现。 诗歌的出现。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其中的颂诗更是祭祀用的歌舞曲。—-后世抒情性文学(诗歌、散文)的典型代表。

小说阅读考点总结

小说阅读考点总结 一、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体考查角度: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 5.分析写作技巧; 6.品味语言特色。 一、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 1.题目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 2.开头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 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 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 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 与技巧概览 ①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 ②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 ③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 ④语言辞格: a.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 b.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 c.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 特别注意:散文中的衬托(尤其是反衬)手法。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常见题型 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

新七年级 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分别解释“临”与“澹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东临碣石”东行登上碣石山。临:到达、登上。“水何澹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故答案为:⑴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⑵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点评】⑴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 (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随意

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现代诗歌三首

中国现代诗歌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等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2、理解《死水》一诗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反讽”手法,体会“三美”主张。 3、对《再别康桥》,能够借助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4、指出《雨巷》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复沓叠句、讲究韵律的音乐美。 死水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当你看到臭水沟里的一沟污水、死水时,你会想到什么?你能把它写成诗来讽刺一种社会现象吗?1925年,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就以“死水”为题,写了一首诗歌《死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原名闻家骅,后改名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强调新诗要具备“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匀称﹚,作品有诗集《红烛》和《死水》。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分子暗杀。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赞扬了闻一多:“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 1922年,作者旅美留学,他看到了西方文明丑恶的一面,以及旅美侨胞身受的歧视和屈辱,写下许多爱国主义的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了本诗的深层根基。 【诗歌赏析】 师:请大家阅读第一节,并思考这节中“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生: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师:“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文学阅读与欣赏 作业02(第4-6单元)答题纸

第1页(共1页) 文学阅读与欣赏作业02(第4-6单元)答题纸学籍号:072022030012 姓名:金轶JINYI10____ 学习中心:上海师范大学______ 分数:班级:07秋高本 批改老师:hyzhang@https://www.sodocs.net/doc/3b12645592.html, Understanding 1. Purple stile 6. Birth of life 2. Little yellow boys and girls7. Beautiful, happy and colorful 3. Stile8. Death of life 4. A dominie in grey9. A life 5. Flock 10. The sun, ribbons, steeples, hills, bonnets, bobolinks, squirrels, a purple stile, yellow boys and girls, A dominie in grey Paraphrase the following four sentences: 1. If it were not for the specia lly arranged position of his limbs and the light regular movement of cartridge box at the back of his belt, people might have thought him to be dead. 2. At the bottom of an area of forest and mountains which shaped like a rat trap, there are five regiments of Federal infantry in possession of the exit. In which, only half a hundred men might have starved an army to be surrender. 3. Men would overcome any savage place above ground, but can not overcome the desire toward war. 4. A familiar feeling of pain caused by an abraded shin reminded him that he was not under an illusion. Questions: 1.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Western Virginia in one sunny afternoon in the autumn in 1861. 2. There is one character presented in paragraph 1-- A sleeping soldier Carter Druse. He was on duty but fell asleep in an ambush. 3. If he was found asleep, he would be shot soon. 4. Because the previous heavy march made him exhausted that he could not help falling asleep on duty. 5. He saw a horseman when he woke up. 6. Because he tried to find out what the horseman intended to do in order to make a decision whether to let him go or not. 7. Y es, he was in a moral and personal dilemma. He must make a choice of being faithful to his duty in work as a soldier in which he should kill the enemy undoubtedly, or being faithful to his duty as a son in which he should save his father undoubtedly. 8. He finally shot the horse and killed his father. He followed what his father had taught him- whatever may occur, do what you consider as your duty. 9. He seems being numb and emotionless but heartbreaking deep inside. 10. His father was shot by Druse.

(完整版)戏剧文学的特点及阅读

戏剧文学的特点及阅读与欣赏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 2、把握戏剧文学阅读与欣赏的要点 学习重点:把握戏剧文学阅读与欣赏的要点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导读】 目标一: 戏剧文学,是指供戏剧舞台演出用的文学剧本。剧本不仅可以供舞台演出使用,而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可供人们阅读。阅读剧本,是培养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条十分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从培养谋篇布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讲,阅读剧本比阅读诗歌、散文和小说的收益会更大。这是由戏剧文学的特点所决定的。下面,我们具体地谈一下戏剧文学的特点和阅读与欣赏要点等问题。 一、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并举例说明 因为戏剧文学是供戏剧舞台演出使用的蓝本,所以受到舞台这一特定条件的限制,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戏剧冲突 诗歌以其所抒之情感染人,散文以其蕴含的思想启迪人、鼓舞人、感召人、塑造人,小说以其故事吸引人,戏剧以其矛盾冲突震撼人。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什么是戏剧冲突呢?戏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的反映。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与主宰,因而戏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剧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性格自身的内在冲突。戏剧冲突不是生活矛盾的简单照搬,也不是任何生活矛盾都能构成戏剧冲突的。戏剧冲突是剧作家对生活中的矛盾进行选择、提炼、集中概括和艺术加工的结果,是最足以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高度典型化了的矛盾冲突。它表现出来的,或是不同性格的人物之间的冲突,或是人物性格自身的内在冲突。 戏剧冲突的紧张性和集中性,往往是由于必然性中的偶然性因素造成的。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里所说的“巧”,指的就是必然性中的偶然性。戏剧家的创作,经常运用偶然性来形成戏剧冲突的集中和紧张,加强戏剧气氛,使情节跌宕曲折,引人入胜。但是,戏剧中的偶然性因素一定要符合生活的真实、人物的性格和事件发展的必然性,既要出人意料之外,又须入于情理之中。否则,不但不能使人相信,而且会失去它应有的教育意义。所谓“出人意料之外”,就是通过一些观众事先预料不到的偶然性的戏剧因素,使剧情的发展让人始料不及。所谓“入于情理之中”,就是无论戏剧冲突多么奇巧,但都是符合生活逻辑的,是合于情理的。一出好的戏剧,偶然性的成功运用,往往可以省略许多枝节,推动剧情的发展,从情绪上紧紧地抓住观众,造成“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境界。 我们在这里强调戏剧冲突的紧张性和集中性,并不是说一出戏从头至尾都要有一种紧张的气氛,让观众的心一直都是悬着,这是不符合艺术欣赏规律的。紧张与集中是相对而言的,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该紧张时紧张,该舒缓时舒缓,这样才显得波澜起伏,才具有更大的艺术魅力。 总之,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生命,是戏剧文学最本质的特点。阅读剧本时,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戏剧冲突,对培养和提高我们作文的构思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人物、事件和场景的高度集中化 戏剧文学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人物及其相互间关系的集中、故事情节的集中、矛盾冲突

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

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 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 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第一题、赏析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完成题目: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中国语文现代诗歌题目

2008中国语文现代诗歌题目 1、不定项选择: 1)一个绿衣的邮夫, 低着头儿走路; ——也有时看看路旁。 他的面貌很平常, 大半安于他的生活, 不带着一点悲伤。 对上述诗句的描述是正确的有() A 作者冯至B作者刘半农 C 题目是《绿衣人》 D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是“这个人可怕的时候到了!”。 2)下列诗歌中属于徐志摩作品的有() A 《雪花的快乐》 B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C 《再别康桥》 D 《偶然》 2、填空题: 1)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有:()、王独清、穆木天、梁宗岱等。他们提出了()的概念,指出诗歌是“内生活”的象征,人间生活才是散文的领地。 2)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有食指的《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致橡树》、()的《回答》等。 3、阅读欣赏题: 1)阅读闻一多的《死水》,结合新月派的“三美”理论,谈一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5,4 《死水》1928 答案要点: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这首诗讲究音律(押韵、音尺、平仄等)、节的均齐与句的均齐(每行字数、音尺相等,每段均等)、词藻富丽优美(意象丰富,色彩鲜明)。缺点是太过整齐不够灵动,有束缚之感。 2)阅读现代派诗人何其芳的诗歌《花环》,回答如下问题: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1、“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总体的艺术追求是什么? 答案要点: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现代的诗情(现代的感受和情绪)与现代的诗形(现代的辞藻言语、对音乐性的挑战、散文化、口语化、文言入诗等) 2、在这首诗里,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少女的早夭是“更美丽的夭亡”? 答案要点:对一个早夭少女的缅怀与赞美,用各种意象描述少女的纯洁、美丽、富于幻想、善感等特点,最后说“更美丽的夭亡”,表达出作者对纯真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因为如果一个少女长久地生活在现实之中,那么她的纯洁美丽就将被破坏。这也表达出作者在那个动荡的社会现实中一种敏感的、超脱现实世界到艺术世界中去寻求“美”的理想。

(精选)网络文学欣赏与学习小结

网络文学欣赏与学习小结 我选择《网络文学阅读与欣赏》这门选修课程,是因为我很喜欢阅读电子书籍。本来在我还没有上这门课时,我自以为很了解网络文学,未曾想刚上了几节课,就发现自己过去就如同井底之蛙,只不过是在坐井观天。因为网络文学这个词汇的正确定义,比我之前自认为的定义的范围要宽广得多。 什么是网络文学呢?这是难题,很多人都为网络文学提出了质疑,认为网络文学不应该归列文学,因其良莠不齐,随性所致,而文章在网络粘贴是否就可称为网络文学。应该说网络文学是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相对一个人枯坐在家中,独自冥想,或通过观察身边人事获得创作灵感来说要便利多,同时由于它的快捷性,所以流于粗俗,由于网络文学增强了互动性,从而更容易激化创作者的灵感,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交流和参与都在促使优秀创作者的即兴表演或主动的创作相应的文学。由此可见,网络文学已经远远偏离旧有文学形式。 网络文学是随着21世纪E时代的互联网普及而应运而生的。互联网络为全球上亿网民提供了浩如烟海的各类文学资料信息,与此同时,这一种以这种新兴媒体为载体、依托、手段,以网民为接受对象,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特点又对传统文学有继承和发扬的网络文学逐渐兴起。

1、在媒介载体的不同,以往是纸质和笔杆的合唱,或者说单纯的打字机与手指的跳跃,而现代的网络文学在打字机的基础上,通过一根贯通有无的网络线,瞬间传递出千里音信,可以说是多脑在瞬间的火花中创作的产物。 2、文学形态不同,很显然迅捷的表达方式,让越来越网民创造许多简介叙述表达意思的词语或图示,同时多媒体的运用也鲜活了网络文学的天地,有别于旧有文学,再则计算机技术的高新发展,制作出的一些创作软件,也在愉悦着人们闲暇的情操。 3、主体身份不同,造就了一人多面的世态,由于ID随性的使用,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申请各种面目的ID来展现当下情态的身份,因此通过网络文学这一隐的要命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好满足许多人宣泄的需要。 4、创作模式不同,旧有文学都是“文房四宝”秉笔而书,然网络文学确实在键盘上飞舞指头的快乐,汉字的形体美所引发的创作形态正在被拼音字母吞没,引述作家也永烈的话:“从此,我在写作时不再低头,而是抬起了头,十个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就像钢琴家潇洒地弹着钢琴。文学的创作模式也开始进入了更加灵动和随性的阶段,不再是旧有文学的死扣框架的创作手法。 5、传播方式不同,以前通过纸媒,现在直接在网络中就可以呈现出来,而且还可以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排版规划,完全不需受制于人,只要懂得相关的网络使用技能,就能创所欲言了,可说流通速度之猛和广泛都是传统纸媒不可媲美的。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每日一题现代新诗阅读含答案解析

现代新诗阅读 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相较,新诗没有严格的格律上的束缚,适于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这一点,通过阅读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可以知晓。而毛泽东诗词“以旧瓶装新酒”,古典的外壳,现代的表达,别具魅力。因而,本单元这几个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六、阅读《露》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文学阅读与欣赏试题含参考答案

英语专业文学阅读与欣赏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英语专业文学阅读与欣赏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准考证号、学生证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以离开考场。 二、仔细阅读题目的说明,开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和钢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Instructions: · You are required to answer ALL questions of BOTH Paper One Reading and Paper Two Writing. · You should write ALL your answers in clear and coherent English. · You should write ALL your answers in the appropriate spaces provided in the Answer Sheet. PAPER ONE Reading (110 minutes) (70 points) Ⅰ. Text 1 (Questions 1--4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text. )( 15 points) Municipal Gum * By Oodgeroo Noonuccal Gumtree in the city street, Hard bitumen(沥青) around your feet, Rather you should be In the cool world of leafy forest hails And wild bird calls. Here you seem to me Like that poor cart horse Castrated, broken, a thing wronged, Strapped and buckled, its hell prolonged, Whose hung head and listless face express Its hopelessness. Municipal gum, it is dolorous(忧伤的) To see you thus Set in your black grass of bitumen O fellow citizen, What have they done to us? * An Austalian tree that is considered as a national symbol of Australia. * Oodgeroo Noonuccal is a famous aboriginal(土著) Australian writer.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解释“次”和“客路”的含义。 (2)尾联抒发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2)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面”,“次”的意思是“停留”。“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客路”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尾联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⑴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⑵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结合抒情语句和诗歌的意象等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 2.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排”字的表达效果。 (2)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全诗虚实结合,由虚入实,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

文学阅读与欣赏考前提纲汇总

文学阅读与欣赏考前提纲 亲爱的同学们; 期末考试马上就要临近了,面对厚厚的一本《文学阅读与欣赏》,你是否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呢?请不要担心,如果你按照考试宝典的要求认真复习,一定会考出一个很好的成绩! 一如何复习 该课程学习的主线是课本。复习时,依据复习要点(focal points),把课本梳理一遍,是如何方法都替代不了的。考试内容有大多是出自课本的,熟悉课本是得高分的法宝。如果按教学平台里的“复习与自测”部分的要点,对照教材和面授辅导课的课程讲义,从头到尾地详细复习一篇,你的考试成绩肯定会是优良。 二复习参考 1 面授课上的考点梳理/ VoB 考前串讲 2 复习宝典的范围和要点。 3 论坛上的老师答疑 三考点串讲 1 考试题型 笔试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常识,占35分;第二部分诗歌/戏剧分析,占 8分;第三部分莎士比亚作品理解,占12分;第四部分短篇小说分析,占25分; 第五部分写作,为20分。考试时间总共120分钟,其中文学常识占25分钟,诗

歌/戏剧分析部分占15分钟,莎士比亚作品理解部分占10分钟,短篇小说分析部分占30分钟,写作部分占40分钟。 2 “ 总体原则: 1.检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所了解的文学基本知识; 2.检测学生阅读和分析不同形式文学作品(诗歌、戏剧、短篇小说)的基本技能; 3.测试题目以主观题为主(占总分的80%),客观题为辅(占总分的20%)。第一大部分文学常识(35分,25分钟) 第一部分(20分) 第1-10题: 第二部分(15分) 第11-15题:

第二大部分诗歌/戏剧分析(8分,15分钟) 此部分的题目为主观题,考察学生对诗歌或戏剧的理解与分析。此部分只选一种体裁进行命题,或选诗歌或选戏剧。 第16-19题: 第三大部分莎士比亚作品理解(12分)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理解。考生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写作的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等进行综合的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 2.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首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千寻”二字极言其高,其意为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的高

2018年高考语文 最新热点素材 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是一种进步

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是一种进步 【素材回放】 2017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新版“部编本”教材编写从2012年3月启动,历时四年,于2016年获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级和七年级中发行并投入使用,新教材在一年级投入使用范围达50%,七年级约60%。从今年起,“部编本”教材将成为统编教材。 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了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在此之前,文言文已经历了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发起白话文运动,文言文退出小学课堂,减少了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新中国成立后,文言文比例又历经起伏。上世纪70年代末,文言文又开始以较大规模进入小学教材,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曾上升至22%。 本次教材变更消息公布后,“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飙升”成为中国网络热议的焦点,大多数网友对此表示了支持。 【素材解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次教材修订大幅增加传统篇目古诗文占比超

30%,这是一种难得的进步之举。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堪称文学典范,其中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值得继承和发扬。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而古诗文这种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转化的力量。上世纪30年代,从事语文教育的朱自清先生强调,中学一定要学古典文化,“不学经典就不能成为一个中国人”。如今,在学生群体中多些重视古诗文,吸纳古人之长,在古人的基础上立异和升华,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创新。一言概之,教材大幅增加传统篇目,是与时俱进的教改风向标。古往今来,无论历代教育制度发生怎样变化,也无论时光如何飞逝,传统文化的脉都不应该断了,这是维系教育的根本。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这不仅仅是一首首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诗词,它更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将带来更多的“获得感”,使之在人生起步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适用话题】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对民族的思想精华和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填鸭式的教育真的适合小学生的成长吗? 低龄年级学生能理解古文的涵义吗?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能否学习到古文的真正精华呢?在学生群体中多些重视古诗文,吸纳古人之长,在古人的基础上立异和升华,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创新 事关文化传承的古诗文,在教材上大幅体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灿烂及蕴涵在其中的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甚至可以激发爱国之情 增加一些古典诗歌名篇还是好的,古文的文学性比许多现代的文章更浓。中小学的时候多学些,有助于国人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国的底蕴 【素材锐评】 “古诗文飙升”的落脚点还应在立人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此次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虽然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大幅增加,比如在整个小学中,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但古诗文课文总数也只有30%左右。一些人担心中小教材会被古诗文完全占据,而只让学生学习古诗文,却无法学习白话文,这会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种担忧显然多虑了。古诗文虽然在小学教材中大幅增加,但仍然只占所有课文的少数。现在的大幅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