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

第9课《家》——祖孙之间

(对应学生用书P45)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假寐.(m èi) 2.凛.然(l ǐn) 3.颔.

下(h àn) 4.檀.香山(t án) 5.窘.住(ji ǒng) 6.瞥.

见(pi ē) (二)多音字

1.佣????? 女佣.y ōng 佣.

y òng 2.遗????? 遗.

y 遗.w è

i 3.露????? 露.

l 露.l ò

u 4.藏????? 收藏.c á

ng 宝藏.z à

ng

5.悄????? 静悄.qi āo 悄.qi ǎ

o 6.颤?????

颤.ch à

n 颤.zh àn 二、写准字形 1.????? b à

o b à

o

2.????? hu ā

ng 惊hu āng 3.?

???? 干z à

o 烦z à

o 4.????? 严l 鼓

l 5.?

???? 迟

y n íng 6.????? bi àn bi àn 7.????? chu tu

三、用对词语

1.陈规 成规

2.偶尔 偶然

四、积累成语 1.道貌俨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俨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

2.大吹大擂:比喻大肆宣扬。

3.并存不悖:形容同时进行,互不抵触。

4.哑然失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哑然,形容笑声。

(对应学生用书P46)

中国现代文坛巨匠——巴金

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笔名为巴金。生于四川成都,5岁进私塾,16岁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后来离开四川赴上海,1927年至1928年赴法国留

学,1928年年底回到上海后,从事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

101岁。 作品:小说有《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

部曲”(《雾》《雨》《电》)。散文集有《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

话集》《病

中集》《无题集》)。其中《家》是其代表作。

评价: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叛逆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巴金创作《家》的特定历史时空就是“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巴金使用讲故事的方式,成功地表达了他“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腐败、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的想法。

课文通过整整两代人的思想与观念的巨大分歧,即祖孙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社会上新旧两种力量的激烈冲突,唤醒了人们要有“人”的意识,要有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告诉青年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决心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1.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觉慧的?请写出其心理表现过程。

[明确] 神情与心理:惶恐——不敢——非常不安——静静地立——感觉拘束——不了解——解不透——奇怪——红着脸——迟疑——坚定的眼光——很不舒服——抖动着身子——想表示反抗。

2.文章开始对高老太爷的肖像刻画,说明了什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显示了他衰颓、行将就木的迹象。他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3.你认为觉慧这一形象是否具有象征意义?

[明确] 有。觉慧代表着或象征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反封建的刊物,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4.文中写陈姨太,对塑造高老太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 《家》中的陈姨太也是受害者,也是一个受尽摧残和凌辱的女人。文中的陈姨太是高老太爷生活腐化、道貌岸然的有力体现。

5.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高老太爷?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明确]

6.试从不同侧面分析本课的写作技巧。

[明确]

(1)典型恰当的外貌描写

选文主要写了祖孙之间的冲突,其中对祖父高老太爷的刻画可谓淋漓尽致,肖像描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文中细致的外貌描写,显示出高老太爷衰颓、行将就木的特点。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选文主要通过觉慧的心理活动,描写出祖孙之间那种微妙的既充满对立又充满关爱的亲情关系,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丰满鲜明的人物性格

文中觉新的善良仁爱、忍辱负重、怯懦自私交织在一起,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心态的概括,使人物形象免于脸谱化和概念化。

所谓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高老太爷和觉慧之间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一种代沟。

你认为产生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哪一方?如何最大限度地填充代沟?

观点一: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观点二: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就代沟的产生而言,本身就是由于不平等、不理解和不尊重,尽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旧观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不重实质的教导,才使两代人的心灵逐渐有了距离,爱逐渐有了距离。这就是代沟。再说,父母与孩子相比,思维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宽,应该比孩子更具有包容能力,他们应该对代沟负主要责任。

(对应学生用书P47)

1.巴金谈《家》

《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取材于感受至深的老家生活经历,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家》通过对美丽生命被封建制度摧残的艺术再现,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和罪恶,同时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反抗,寄托了对未来新生活的期望。《家》叙写了大家族三代中的四类人物: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第二类是封建大家庭的败家子,像吃喝嫖赌、荒淫无耻又极端不孝的叔叔辈克安、克定;第三类是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第四类则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如梅、瑞珏(jué)和鸣凤等。

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由于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诅咒。我有过觉慧在他的死去的表姊(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所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一直到我在1931年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所以我在1937年写的一篇“代序”中大胆地说:“我来向这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I'accuse(我控诉)。”我还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这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叫做“激流三部曲”,《家》之后还有两个续篇:《春》和《秋》。

(选自《和读者谈谈〈家〉》,《巴金研究资料》上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学者谈《家》

(1)汪太伟(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巴金的《家》从“家”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热切关注封建专制和礼教制度下青年男女的命运,并把奋斗性的人格理念同青年的人格建构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和思考,表达了积极的反封建主义立场和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意义和当代启示作用。

(2)黄小珍(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巴金在其创作中塑造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具有文化意味的当属封建家庭中的长幼子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思想中对传统文化无意识的接纳和继承。

(3)郭广兰(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觉新矛盾复杂的性格是受了封建思想的桎梏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所以才造成了他诚实、善良、懦弱、驯顺、屈从、忍受、反抗等的性格混合体。

(4)曹书文(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校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带头人)

觉慧的性格并非清一色的单纯,而是复杂的多元组合,觉慧性格的复杂内蕴的形成,既是特定时代、社会、家庭所致,又是个人的历史选择。《论觉新、觉慧性格与思想上的“血缘”关系》发现觉新、觉慧既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存在着性格与思想上某些相似之处,他们性格、思想上的异同不仅体现了人类天性中的二元对立的倾向,而且还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联系。

(5)张慧敏(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觉慧形象有巴金青少年时期的影子,但又是广阔社会生活的概括。通过对觉慧思想和言行的分析,可以看到巴金深深的忧患意识,既恨“吃人”的礼教,也忧麻木不仁的国民。

《家》中的人物

1.地位特殊的觉新

觉新就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一个地位特殊、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也萌生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自由,却屈于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断送了个人幸福。他既同情弟弟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不满长辈们荒唐行径,但又固守“承重”的“责任”帮长辈们的劝阻弟弟们反抗,以维护高家的“秩序”。他奉行的“勿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只能换到一时的苟安,且最终使自己和亲人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新的性格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渐趋向崩溃时期某些旧家庭出生的青年身上的两面性——他们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感情上还未能摆脱旧家庭、旧道德的羁绊,行为上软弱妥协。觉新的性格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性格劣根性中“忍让、委曲求全”等本质。

2.无力自拔的觉民

觉民虽然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他在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在默默地受着煎熬罢了,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最后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

3.血气方刚的觉慧

觉慧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唯有他敢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因为冲撞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他爱丫环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4.专制独裁的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他是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类”的存在。

5.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梅芬、鸣凤、琴

在女人方面,巴金写了梅芬、琴和鸣凤,这三个人也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性格,也有三个不同的结局。梅芬和鸣凤都是封建礼教下传统妇女的牺牲品形象,面对婚姻,她们没有能力抵抗,只能选择“死”,“这个‘死’字便是薄命女子的唯一的出路”。而琴是巴金的希望,巴金把新时代女性的希望寄托在了琴的身上。

琴虽然还并不是很健全的女性,但是她的思想是先进的,她至少肯为自己的婚姻而付出努力,肯与自己的命运抵抗。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李泰祥的横空出世,改写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他的曲子融合古典与流行,甚至让艺术歌曲与民谣风

味并存不悖

....。

②他十分谦和,有求必应,看上去神清气爽,道貌俨然

....,泱泱然有大德之风。

③一小区业主在楼顶违章盖别墅,六年来持续的施工让楼下居民不堪其扰,纷纷卖房或搬走,如今这

栋楼已十室九空

....。

④这部小说刚刚在网上连载,就好评如潮。接着,出版人、制片人、编剧,纷至沓来

....。一时间,他红遍了大江南北。

⑤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

....,如泣如诉,令人潸然泪下。

⑥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

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为相,广有羽翼

....,政治人脉极旺。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解析:①并存不悖: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使用正确。②道貌俨然: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使用正确。③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不合语境。④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使用正确。⑤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望文生义。⑥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在此处为贬褒误用。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澳大利亚移民局近日宣布,将为中国公民的旅游或商务探访签证申请者开启优先审理服务,这一举措有望令澳大利亚成为更吸引游客的国家。

B.从胡适、陈独秀、鲁迅对文学革命的态度来看,尽管有个性、见识的差异,但他们的行为是团结一致的,是攻击旧文化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C.此次对捷克的历史性访问,不仅将推进中捷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提升到新高度,而且也将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D.长远地看,一家公司在留给社会乃至人类的价值中,物质财富不是最重要的,它的创新机制、价值关怀与长远抱负,才是最为宝贵的。

解析:A项,“中国公民”与“签证申请者”语意重复,可删掉“公民”或“者”。B项,搭配不当,删掉“的行为”。D项,中途易辙,“一家公司”缺乏谓语陈述,可将“在”移至“一家公司”前。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你们的聆听!

B.现在我介绍一下我们班的任课老师,他们都是从上届毕业班中直接蹲班下来的,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C.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跟他打个电话。

D.“认识你自己”是一个很深奥的哲学命题,王教授理解深刻,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加以解释,讲得非常浅显易懂,我收获很大。

解析:A项,“聆听”使用对象有误;B项,“省油的灯”含贬义,“蹲班”一词不恰当;C项,“家父”使用对象有误,“家父”是面对别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此句中“您”与“家父”矛盾。

答案:D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以及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______。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A.兄弟亲情海峡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B.海峡兄弟亲情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C.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D.兄弟亲情不能被海峡隔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解析:注意前后语境,特别是填入句子的主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它的主语必须是“海峡”,故排除A、D项,“隔不断”要放在紧靠主语的后面,故选C。

答案:C

二、阅读鉴赏(38分)

(一)课内阅读(19分)

阅读从“祖父冷笑了一声”至“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回答问题。

5.“他想分辩几句”“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面对威严的祖父的话语,觉慧老想分辩,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觉慧是最早的觉醒者,他敢于宣传新思想,抨击旧道学、旧秩序。

6.学生不学习,“太嚣张了,太胡闹了”,高老太爷的看法是不是也有几分道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正义道理。封建势力已很反动,这些青年在社会上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参加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他们是正义的。

7.爷爷动气,孙子忍住气,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请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爷爷气得是孙子不好好上学却在外面胡闹;孙子气得是正义得不到伸张,碍于老人只得忍气吞声。

8.这段情节,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爷爷的冷酷、专制和少有的关爱。

(二)课外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折梅

“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走出房门下了石阶,进了花园的外门,一直往花园里去了。

他进了一道月洞门。一座大的假山立在他的面前,脚下是石子铺的路,路分左右两段。他向左边走去。路是往上斜的,并不宽,但很曲折,路的尽处是一个山洞。他走出洞来便看见路往下斜,同时一股清香扑到他的鼻端。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他走进了梅林,踏着散落在地上的花瓣,用手拨开垂下的树枝,在梅林里面慢步闲走。

他无意间抬起头,看见前面远远地有蓝色的东西晃动。他拨开下垂的树枝向那个地方走去。他走了几步,便认出来那是一个人。那个人正在弯曲的石桥上走着,显然是向他这一面走过来。他看见了来人的全身,他还看见垂在背后的辫子。这是鸣凤。他看见鸣凤正在折一枝往下垂的梅花。

“鸣凤,你在这儿做什么?”他带笑地问。

鸣凤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那枝梅花上面,不曾看见他走近。她忽然听见他的声音,不觉吃惊地松了手来看他。她看见来的是觉慧,便放心地笑了笑,说:“我说是哪个?原来是三少爷。”她又伸手去把那根枝子折断了,拿在手里看了看。“哪个喊你折的?为什么在这时候才来折,不在早晨折呢?”

“太太喊我折的,说是姑太太要,等一会儿二少爷带去。”鸣凤说着看见左边有一枝,花很多,形状也好,便伸手去折,但是她的身子短了一点够不着。

“你看,那有一支很好的!”他高兴地说。

她抬起头,笑问道:“在哪儿?”

“那儿不是?”他伸手向着旁边树上一指。她的眼光跟着他的手指望去。树上果然有一枝很好的花。这一枝离地颇高,花也不少,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他几步便爬上树去。一只脚站在分枝的地方,一只脚踏住一根粗壮的枝子,把近中央的那一根粗的树

枝夹在两腿中间,伸出一只手去折,但是手还抓不到那枝花。他便缩回手去。树枝大大地动了一下,花朵纷纷地往下落。他听见鸣凤在下面叫:“三少爷,当心点,当心点!”

“不要怕。”他说着便放开腿,把右手紧紧挽住近中央的那根树枝,先把左脚提起,在另一树枝上重重地踏了两下,试试看树枝是否载得起他,然后把右脚也移了过去。他俯下身子折那枝花,折了三下才把那一枝折断,拿在手里。他又把右脚移回到先前的那根树枝上,埋头去看下面,正看见鸣凤的仰着的脸。

投湖

六十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看上了鸣凤,高老太爷逼鸣凤三天后嫁给冯乐山为妾。第二天的晚上:

鸣凤不回自己的房间,却一直往花园里走去。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发光,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她渐渐地可以在黑暗中辨物了。一草一木,在她的眼前朦胧地显露出来,变得非常可爱,而同时她清楚地知道她就要跟这一切分开了。世界是这样静。人们都睡了。然而他们都活着。所有的人都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过去十七年中她所能够记忆的是打骂,流眼泪,服侍别人,此外便是她现在所要身殉的爱。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布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这时候她下定决心了。她不再迟疑了。她注意地看那平静的水面。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

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空气里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

9.“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这句话有什么象征意义?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盎然的景象表现出了觉慧和鸣凤两人纯洁的爱情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0.《折梅》中情节的描绘有何特色?反映了什么内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色彩欢快明朗,笔触圆润细腻。表现了一幅青年男女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动人情景。

11.《折梅》和《投湖》两文前后对照,有何好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者前后对照,突出了年轻人美好的青春活力和追求自由的理想被封建势力摧残后的不幸,富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12.当年巴金谈及“鸣凤”这一人物原型时,曾说:“我们家里有一个叫翠凤的丫头。……我们有一个远房亲戚要讨她去做姨太太,却被她严词拒绝。……她后来快乐地嫁了人。她嫁的自然是一个贫穷的丈夫。”巴金“家”里的“翠凤”快乐地嫁人了,巴金《家》中的“鸣凤”却凄惨地投湖了。对作家这样的艺术处理,有的人认为很好,有的人认为不好,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结合小说《家》或《家》的选文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认为好的分析是:这能让鸣凤性格的悲剧意义更为突出,青春的美好与青春价值的陨落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封建势力的恶劣、反动,激发人们反封建的革命热情。

认为不好的分析是:这虽能使鸣凤的性格更为鲜明突出,且能激发人们反抗封建家长制的意识,但完美的结局也能给大众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理。(基本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表达(10分)

13.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语材料的内容。(4分)

材料:(1)巴金祖籍浙江嘉兴。(2)他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方面都很有成就(以长篇小说见长)的杰出作家。(3)1928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问世。(4)继而,创作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5)曾被鲁迅誉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作为导游,你在带领游客参观巴金故居时,向大家介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巴金祖籍在浙江嘉兴。(2)他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方面都很有成就,并且擅长写长篇小说。(3)1928年他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4)接着,又创作了“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三部。(5)鲁迅曾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由事业的大小决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妇两人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解析:根据“家的大小是由事业的大小决定的”及后面的“夫妇两人合作已够应付”“如果事业大”可以推断,第①空所填的应是“如果事业小”。同时根据分号前后的对比关系可以推断,第②空应该是与“夫妇两人合作已够应付”相反的,所以应该填“超出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的范围时”之类的内容。根据“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及“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可知,第③空应该填“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之类的内容。

答案:①如果事业小②超出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的范围时③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引言:作为四大文学体裁的小说,在今天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网络小说,奇幻小说等等的兴起,给小说带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然而随着新派小说的兴起,古典小说却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中国小说之发展历程,需要更多人们去关注。对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大家下了苦功夫,其中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鲁迅先生以严谨的笔墨写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曲折的发展趋势,本文也参考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很多观点,再加入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希望以此来展现另一个方面的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小说,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没有诗歌的高雅,没有散文的韵味,没有戏剧的复杂,然而它却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究其原因,实在是与小说的本质大有关系。 “小说”一词来源于《庄子》,这种带有故事性的说理被庄子认为不可取,小说即小道理之意,事实上,这是小说的本意和本源。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多数情况是作者心目中几个人的集合体,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的主体是故事,虚构性是它的本质,新奇是它的防腐剂,通过故事反应组综合创作思想是它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中国古代小说经过几千年曲折漫长的发展,才逐渐有了后来辉煌的成就,它比诗歌散文晚熟,略早于戏曲。古代小说坎坷的发展,它强大的生命力终于使得它有了成就辉煌的那一天。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叙述。

中国现代文学

一、双百方针(1956-1957) (一)背景: 1.苏联文艺界开始对斯大林时期的文艺政策进行反思。 2.全国上下形成的学习毛主席思想的现象。 3.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因此,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被提了出来。 (二)名词解释: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艺术上“百花齐放”,科学上“百家争鸣”,为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三)实质:是冲破苏联模式,抛弃照抄外国的教条主义做法,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一条中国自己得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来。 二、“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一)名词解释: 1958年毛泽东同志提倡我们的文学应当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1960年7月正式确认了的“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二)两结合同以往作家、批评家关于两结合论述的区别 1、它首先是基于“时代要求”自上而下地提出的而不是从创作时间中归纳出来 的。 2、它由于人们的主观精神膨胀 (三)“两结合”对新中国文学的影响? 1、对“两结合”的倡导,给新中国文学增添了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色彩,想象夸张、意象营生和语言修辞等艺术手法也愈见丰富;从文学总体风格来说,倡导“两结合”以来文学,由建国初期的质朴、平实、清新向庄重、华美和宏阔转变。 2、作为一种艺术规范,“两结合”实际上具有抑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正常健 康发展的功能,也是审美一体化的题中之义。 (四)革命的浪漫主义必须含有下列要素: 1.必须有理想,革命的理想主义是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基础; 2.必须有共产主义者的无限广阔的胸怀; 3.必须是集体主义者,是集体主义的英雄主义; 4.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所谓“写真实”的方法。 三、《茶馆》 (一)主要内容:在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将57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个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命运。 (二)艺术特色:1、艺术构造独特。 a.采取反描法,描绘了三个时代三个社会; b.使用侧面透露发,选择茶馆来透视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 c.人像展览法结构戏剧。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从壮年到老年,贯穿始终。次要人物:二德子、唐铁嘴则父子相承,其他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各课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掌握,并加以运用) ★(期末考试题目类型有: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改错题;四、列举题;五、材料分析题)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 1、黄帝和炎帝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后 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蚩尤。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 指导老师:xxxx 姓名:xxxxx 专业:xxxxxx 学号:xxxxx

论贾平凹小说的写作特色 摘要: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一方面,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轨迹,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技巧逐渐从稚嫩走向圆熟,基本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虽然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不免有起起落落的回复现象,但大体上和禅宗思想的这三种境界是吻合的。另一方面,具体到贾平凹的每一部重要作品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同时体现了这三种境界。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境界 纵观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基本上都围绕一个总的思想原则:那就是融传统于现代,这其实正是文化寻根的基本精神。有人总结,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文化追寻上看,大体经历了文化和谐——文化错位——文化崩溃——文化建构几个大的段落,并且其间相互交叉、渗透。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贾平凹早期的创作,比如《商州初录》、《天狗》等表现了美好人情的文化和谐,而《古堡》、《浮躁》等则表现了文化错位的危机,到《废都》、《白夜》则达到了文化崩溃的边沿,到《高老庄》则逐渐出现文化建构的希望,而《秦腔》则应该是文化追寻的集大成之作,既表现了文化错位、文化崩溃的危机,又给人以必须文化重建的警示。 这里,不再对贾平凹的创作作全面的论述,而是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禅宗的这三种境界一般是形容人认识大千世界的过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般看做求实阶段,即对眼前的所见,基本凭着经验直觉去判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可看作求智阶段,是用空灵智慧的心态去观察事物,也可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可以说是求自由阶段,类似于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看似回到了起点,但又不只是起点的重复。是对大千世界的大彻大悟,是达到一种高度或深度的“自由”状态。现把这三种境界用在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上,是出于两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

1、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答:(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 P25 答: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第一个十年中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 答: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④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⑤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主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作社。 ⑥在1926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现了革命文学。 4、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答:(1)白话代替文言。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 (2)人性意识的觉醒。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学是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3)世界性。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5、五四新文化运动 P25-26 答:(1)开始的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2)口号:民主与科学 (3)思想启蒙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4)本质: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6、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发展 答:(1)1915——1918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期”。发端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中国当代文学史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含义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 《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期末作业考核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 70分) 1.《春之声》在艺术上有哪些突破? 答:首先,作品大胆突破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借鉴西方“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以主人公的感受、联想、会议来组织材料,形成了一种放射式的心理结构;其次,作品还改变了传统小说从人物外貌、语言、行动来写人物的方法,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运用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对外界事物产生的感觉、联想、回忆、幻觉,甚至梦境等活动,以“主观镜头”折射客观事物,使客观事物以主观感受的形式出现,将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统一起来,体现了王蒙既面向客观世界也面向主观世界的创作思想;第三,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作品的含义更深远、更令人思考。 2. 陈奂生的形象。 答:陈奂生是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勤劳善良、质朴节俭、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老一代农民。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改变,使他摘掉了“漏斗户”主的帽子,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物质生活提高了,他开始渴望精神生活,再不能忍受人们对他的无视,要求在精神上和人们平起平坐,但是,长期的坎坷生活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长期的受人驱使的地位,又使他形成了目光短浅、愚昧软弱、自轻自贱、易于满足、善于自我安慰的心理,使其思想性格中明显带有着阿Q的一些特征。作品相当详尽地描写了他从最初的感激到惊讶、恼火,再到懊悔,最后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心理过程,集中体现了陈奂生的性格弱点。 作为当代中国农民的代表性形象,陈奂生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刚刚摘掉物质贫困帽子的农民在精神上的贫困。他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既要满足自己新的物质追求,又开始了精神生活的追求,但历史的因袭毕竟过于沉重,他的思想性格仍呈现出小生产者的特性,说明教育农民,完善他们的心灵仍是当代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3.《〈书海夜航〉二集序》的艺术特色。 答:一、本文作为一篇序文,而又兼具随笔散文的特点,作者在评述所序著作的同时,借机引申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典故中翻出新意,以现代人的眼光阐释对读书问学的应有态度,使文章的立意富于特色;二、本文构思也体现出收放自如的特点;三,善于从古事旧典中加以引申发挥,表达出更新颖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另外,文章在表现手法上,偏重知识掌故的叙述,同时间以议论和抒情,表现了作者高度的文学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4.《拣麦穗》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小女孩的心理,心态描写真切细腻,感情真挚朴实。其次,为了突出偏僻乡村固有的、本色化的人性与人情,并强调其至美。寓意的深沉含蓄也是文章的一个特色。语言自然朴素、明净清丽,也是艺术上的鲜明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 10 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 村题材小说家是( C )。A. 赵树理 B. 孙犁 C. 周立波 D. 柳青 2. 20 世纪 80 年代"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主要有张炜的《古船》和古华的( B )等。 A. 三家巷 B. 芙蓉镇 C. 白鹿原 D长恨歌 3. 描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 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的实验话剧是( C )等。 A.正红旗下 B. 车站 C.绝对信号 D. 野人 4. "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者.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位诗人,写出了《回答》、《履历》、《结局或 开始》、《雨夜》、《宣告》、《古寺》、《一切》等著名的"朦脆诗"的诗人是( A)。 A. 北岛 B. 舒婷 c. 顾城 D. 海子 5. 迟子建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 D ). A. 雾月牛栏 B岸上的美奴 C亲亲土豆D北极村童话 6.玫瑰门的主人公是( B )。 A. 竹西 B. 司猜纹 C. 苏眉 D. 庄老太爷 7. 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 1987 年发表的( A )。 A. 十八岁出门远行 B.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四月三日事件D 一九八六年 8. 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 B )。 A.红粉 B. 妻妾成群 C. 米 D. 黯粟之家 9. 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的作家是( D ) A. 韩少功 B. 贾平凹 C. 余秋雨D王小波 10. 梁羽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 A )。 A. 龙虎斗京华 B. 七剑下天山 C. 萍踪侠影录 D. 白发魔女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分,共 20 分} 11. 《铁木前传》的主要人物有(ABC ) 等。 A. 黎老东 B. 小满儿C 傅老刚D. 双眉 12. 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ACD )等。 A. 刘世吾 B. 钱文 C. 张思远 D. 犁原 13. 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AD )。 A. 白毛女 B. 智取威虎山C沙家浜D红色娘子军 14. 郭小川的叙事长诗主要有(ACD) A.白雪的赞歌B甘蔗林-青纱帐C一个和八个D将军三部曲 15. 贾平凹的乡土小说主要有(ACD)等 A. 浮躁 B. 废都 C. 秦腔 D. 高兴 16. 铁凝创作的第三个时期大致从 1991 年至 2006 年,其代表作有(ABD )等。 A. 大浴女B孕妇和牛C.玫瑰门D.笨花 17. 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讲述的三个故事是(BCD )。A. 王子光事件 B. 探寻"野人"C. 观看"天葬" D. 顿珠婚姻 18. 方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 )等。 A.风景 B. 祖父在父亲心中 C. 手机D乌泥湖年谱 19.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散文创作中,老作家的人生反思作品主要有陈白尘的《云梦断忆》、 黄秋云的《雾失楼台》和(BCD )等。 A. 杨朔的《香山红叶》 B. 孙犁的《亡人逸事》 C. 巴金的《怀念萧珊》杨缉的《干校六记》 20. 白先勇《台北人》中的主要作品有(ABD) A. 永远的尹雪艳 B. 游园惊梦 C.台湾人三部曲 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三、填空题{每空分,共 20 分} 1.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 孙犁 )的《村歌》、周立 波的《山那边人家》、李擎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22. 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 (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 23. "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 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24. 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25. 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 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萧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 26.1957 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 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禹的《胆剑篇》等。 27. 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 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胡风)的《时间开始了》、减克家的《有的人》等。 28. 蔡其矫的《生活的歌》、(李季)的《玉门诗抄》、邵燕祥的《到远方去》、梁上泉的《高原 牧筒》、雁翼的《在云彩上面》等,都是 50 年代工农业建设的写照。 29. 在改革开放后的 30 年间,莫言的《红高梁》、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陈忠实) 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30. 新时期初期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何士光的《乡场上》、(古华)的《芙蓉镇》、周 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等。 31.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鹊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瑛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泼河高中管波(2003.9.25)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形成对中国古代小说完整的印象。 2.培养学生阅读质疑和整合语义的能力。 3.进行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重点 整体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中重要语段的理解和语义整合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拔、指导、训练 总体设计 一、提问导入: 联系课外阅读情况,请同学们谈自己在课外看过哪些古代小说,导入正题:中学生已读过一些古代小说,但对我国小说的整体面貌和脉络的了解却知之甚少,要求我们去专读像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等小说专著不大可能又不太现实,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这篇文章实是中国小说史脉与批评的缩影,是“具体而微者”,使我们在印象式的零散的小说篇章阅读之后,从高屋建瓴的理性上进行把握。 二、整体阅读指导: 《考试说明》要求: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的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从文章中辨别并筛选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文章的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哪些?它包括: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文章的结构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它受文章的内容的制约,因此,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同样,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具体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 下面以几个具体问题来说明阅读的方法。 (一)、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填写下表: 年代体裁特点代表作品作者身份及.写作方法在小说史上的地位规律 上古先秦两汉神话传说《穆天子传》《山海经》无名氏口头创作古代小说酝酿、萌生、起源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笔记)稗官从民间收集作为史实记载初具规模

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

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学。 当代文学的性质:现代文学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倾向的文学; 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当代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延续发展。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提法和划分,并不一定科学与合理。 新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新文学是相对于旧文学,传统文学而言的,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学样式,最早的新文学定义是由胡适、周作人奠定的,它的理论起源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周作人《人的文学》。 因此,胡适将新文学称为:“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 当代文学的命名 新文学这个概念沿用到50年代中期,它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在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中,把新文学定义为“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学史观”,并用现代文学取代了新文学,与现代文学同时出现的是当代文学的概念。 50年代中期,新文学被分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段。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新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 当代文学诞生的依据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新民主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

这种划分是错误的、片面的,它完全依靠政治行为把文学人为的切成两端,忽视了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80年代后,对于这种命名产生了质疑,尤其是对当代文学的概念,有三种论调。 一、打通论试图用整体的眼光来重新审视20世纪文学。1985年以后,钱理群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要求打通近代、现代、当代历史; 陈思和提出“中国新文学整体观”,取消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概念。 二、不宜论认为当代文学不宜写史,代表人物是严家炎。 三、重写文学史1988年陈思和、王晓明提出了“重写文学史”的口号,因此,在1999年,同时出现了两部当代文学史著作: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和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出现这三种论调的思想依据: 李泽厚的“新启蒙主义论”,他认为80年代的思想状况是五四启蒙传统的继续。李泽厚1986年发表的《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一、当代文学的特征1、当代性2、开放性 当代性:既是当代文学,当代性就是它不同于既往的历史文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当代文学与当代社会现实的运动同步而行,与当代人的精神情感同感共鸣。﹙1﹚选取当代题材。﹙2﹚作家的观念。 作家以当代观念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这使得当代文学常常充当当代思潮 开放性:社会主义文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文学形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在一个封闭体系中创建自己的文学。恰恰相反,一方面,它与本国本民族的文学有着直接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它对世界文学中的积极成果有着吸取和交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高中适用版-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升和孔尚任。(《长生殿》《桃花扇》)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著名的代表。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34、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

中国当代文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洪峰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3、反思文学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贤亮的《绿化树》、王蒙的《蝴蝶》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4、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在主题或内容上有哲理的思考,又追求意象的象征性和意蕴的不确定性,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5、新写实小说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6、寻根文学产生于80年代中期,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是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张洁等。 8、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9、新生代诗歌80年代中期,一批更年轻的诗人张扬生命意识,崇尚非崇高、非优美的美学原则,强调语言之于诗的根本性地位,追求能够呈现生命与生存的、自然本色的、非意象化的直接性语言。代表诗人有韩东《有关大雁塔》等 10、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11、新历史小说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作家以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叙事的重新陈说或再度书写,其目的在于改写、解构被既往话语赋予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如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莫言的《红高粱》、苏童《1934年的逃亡》等 12、台湾乡土文学 70年代台湾民族意识大觉悟,促使了社会、文化、文学的民族和乡土回

中国近代经典文学

中国近代经典文学 中国近代经典文学 1.《沉沦》 作者:郁达夫 内容推荐:郁达夫的小说虽然饱含抒情,但在那些浓烈的抒情氛围中你还能触碰出主人翁的灵魂与脉搏。阴郁而压抑,在绝望中甚至有了一种彻底毁灭的冲动。这些想为而不能为的“知识分子”成了作者笔下无奈的“零余者”的形象,在彷徨与迷茫中堕落。 2.《伤逝》 作者:鲁迅 内容推荐:一提到鲁迅,很多人估计都会想到中学时期语文阅读题那种标准答案“批判了人吃人的社会…在黑暗中需找光明”,对周先生俨然有了一种“苦大仇深”的刻板印象。其实现实中周先生也没见得活得那么阴郁。这本《伤逝》是他写的一部爱情小说,用现代的“年轻人的语言”说,就是刻画了一部属于“五四时期一代年轻人的小时代”。 小说既浪漫又现实。那些勇于冲破重重旧制的青年人,秉持着想追求自我幸福的乌托邦式的梦想,却在现实的各种碾压中,无处屏息,最终爱情也失去原本觊觎的颜色,回到旧有的无奈中。 3.《子夜》 作者:矛盾

内容推荐:“本书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校指导委员会指派用书……” 好吧,说实话。我也是中学时期要参加个什么语文竞赛才“被迫”非常粗糙地浏览完这部小说的。依稀现在还记得,但是对这本书的标准性答题范句是“阐释了民族资本主义在落后中国无法实现的根源,以及批判了买办阶级”(好吧…看似是一本“又红又专”的书) 先撇开这些旧有的偏见,再去读这本书,其实你可以看到作者是在试图展现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的现象(或许又与现在的中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咯)。期间刻画主人翁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也还算入木三分,故事的精彩更在于人物对抗意识之间的搏斗。 4.《家》 作者:巴金 内容推荐:总觉得巴金笔下的这个上世纪的“家”依然存活着我们这个世纪中,至少潮汕地区或出于传统保留的程度更深,所以读完这本小说自身也颇有感受。《家》整体的风格也蛮热血青春的,爱恨鲜明,大喜大悲。 5.《边城》 作者:沈从文 内容推荐:在这篇小说的读书笔记上我写这样的一句话:“有机会一定要去湘西安静地住上几天。”实话说,我并没被翠翠的那段纯净的爱恋有多大的触动,反倒对作者笔下那带有诗画般的湘西乡村心向往之。 以乡村文学中的质朴批评都市,对民族品德的消逝产生了忧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教学要求: 1、历史分期与各时期的总体特点; 2、各时期的主要文学现象和文学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室 教学过程: ★一、中国现代文学及其历史分期 P1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 借用钱理群的话说:现代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指从1917年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所发生发展的历史。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最新的分法,是用“三个十年”把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十年:五四时期,1917—1927年(20年代)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30年代)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40年代) 二、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一)前五四文学时期 1898年戊戌变法:梁启超、康有为 梁启超:创办《清议报》,开始“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严复:翻译英国赫胥黎《天演论》,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 林纾:开拓“汉译小说”,翻译了近180种西方名著。 (二)新文化运动 P3 序幕: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新青年》 主要内容:“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打倒孔家店”,是思想革命

和文学革命的统一。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1、文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原因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 文学革命兴起的原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 2、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①胡适的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有着开创性的作用。关于文学内容、社会作用的重视与提倡,所持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对控制当时文坛的陈腐的封建旧文学,形成了很大冲击。特别是白话文学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现代化变迁。但主张多为形式上的点滴改良,且有较大的妥协性。 ②陈独秀的文学主张从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不仅反对旧文学的语言形式,更反对旧文学的反动思想内容,从而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主张文学革命的态度较之胡适,也要坚决和激进的多。但在否定了封建旧文学后,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回答却欠具体。从西方汲取来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混乱。 ▲3、文学革命的实质 (1)文学语言的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的“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文学观念的革命P4 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浅谈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阅读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3b11769507.html, 浅谈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阅读方法 作者:曾艳燕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年第05期 【摘要】《天龙八部》在背景烘托、篇章结构、人物塑造、主题凸显等方面都受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影响。联系对比《天龙八部》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掌握这四个方面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阅读经典,爱上经典。 【关键词】天龙八部;古代长篇小说;阅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也亟需扩大阅读量:他们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知识的积累,对文字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他们即将迈入成人阶段,对人生也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高中语文教材也就出现了中国古代小说阅读单元——《红楼梦》《水浒传》的节选。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对这些名篇感兴趣,有的是看不懂,有的是看懂了却掌握不到要领。 有鉴于此,我们首先推荐学生阅读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由于金庸小说受“旧派”小说影响颇深,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对《天龙八部》的阅读,总结一些阅读经验,尔后再去阅读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或许能有一定的收获。 一、注意小说阅读背景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一般都不是架空小说,跟如今的玄幻、仙侠、穿越小说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大都有具体的历史背景:如《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三国时期的故事,情节本身就取自史书《三国志》;《水浒传》描写北宋年间梁山聚义的故事;《西游记》虽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但却是以唐代“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的;即便是故意隐去了时代背景的《红楼梦》,书中人物的穿着习俗用品,也显示出故事的历史背景是清代。 金庸小说的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天龙八部》描绘的北宋年间的传奇故事,上至庙堂,下达草莽,北括契丹,南含大理,西夏吐蕃各占据一定空间。小说里出现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如北宋神宗、完颜阿骨打、耶律洪基、保定帝段正明,均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故事涉及江山与庙堂,历史与政治,民族战争,人生境界....在大气势中显示出作品的大境界。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却需高于生活,因此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同样是要“胡编乱造”且“胡说八道”的。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却不止于“胡编乱造”“胡说八道”,而是将传奇与历史巧妙结合, 使其情节增加了“可信度”,真事假事、真人假人浑然一体,让人难以分辨。正因为如此,喜欢《红楼梦》的读者会反复地去探讨林黛玉这个人物是否是曹雪芹身边的脂砚斋,甚至从蛛丝马迹推导出秦可卿是历史上的哪一位公主哪一位格格……“红学”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这种“傻傻分不清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