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1三次巨变

11三次巨变

11三次巨变
11三次巨变

课题三次巨变

B C

近代中国是如何实现从第一次到第二次的伟大巨变的?

第二次巨变和第三次巨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巨变

第一次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 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 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他为中国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确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 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 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 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 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 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 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 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第二次是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 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 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各阶段经验教训的总积累,标志着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后胜利。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历史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里程碑,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结束了鸦片战争 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中止了中国可能走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 发展趋势,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已和人 民生活贫困、生灵涂炭的局面。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 第三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 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 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 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 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 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新中国成立带来八大历史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带来八大历史性变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今天,我们重温这一伟大事件及其带来的深刻变化,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至少带来了八个方面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社会长期处于战乱动荡,民心离散、民族不和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全国行政区划归于统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中华民族包括海外侨胞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大大提高,国家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促进了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的人民政权坚持代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紧密团结一切愿意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的社会人士。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阶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享有了从未有过的各方面权利。在旧中国毫无政治地位的工农大众的代表第一次走进国家议政大堂,同政治界、工商界、知识界和其他各界人士一起,平等地共商国家大事。到1951年10月,全国大多数省、市、县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通过民主选举正式产生了各级人民政府,工农大众的代表加入了各级政权机关,成为国家的管理者。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从此,中国的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千百年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工农大众,掌握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真正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里,中国一直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根本谈不上国际地位。抗日战争后,中国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未摆脱帝国主义附庸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也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新中国坚定表明了维护国家独立、自由和主权的意志,宣布不承认帝国主义特权和一切卖国条约,显示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应有的地位和尊严。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国力衰弱,经济落后,又面临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局面,仍然不畏强权,同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终于把美国逼到谈判桌前。这场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战屡败、任人宰割的历史,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四、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土匪恶霸和黑暗势力对人民的危害,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 在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社会孳生了许多与黑暗社会共生的毒瘤,各地土匪恶霸、地痞流氓横行霸道,妓院、毒品、赌博和社会黑暗势力危害严重,贫苦民众被压在社会底层、深受压迫,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坚决镇压反革命破坏活动,消灭土匪黑道,荡涤旧社会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对旧中国盛行的制毒贩毒、吸食毒品、聚众赌博等社会病害严令禁止,并帮助吸毒者及参与赌博的群众戒除毒瘾和赌习,清理妓院,救治妓女。经过三年的努力,旧中国屡禁不止的社会病害及社会陋习基本上被禁绝。这不仅是近代中国不曾有的,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局面。 五、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存在的条件,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后来社会主义经济基

[精选]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

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综历史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 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 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 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 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3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 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的结果

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第三次巨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最新近代因果报应实录3篇

据大陆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常比起同年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这比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系。 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即负向被激发启动,而正向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同时,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无神论者往往都会说,这只是心理意识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订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善恶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好人坏都是人自己定义的。如果一个人不在这种人为的道德薰陶下长大,就不会产生这种影响人体健康的负罪感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特性;刚刚出生不久、没有经过观念教化的婴儿都有着善良的本性;当人要说谎、欺骗时,无论情绪如何稳定,但生理状态都会出现不由自主的变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测谎仪监测到,人的机体似乎遵循着某种客观特性在运转,不以人的思想状态为改变。 21世纪之初轰动全世界的水结晶形态研究显示,万物有灵,天地有特性存在,善恶在自然中似乎有着客观的标准,不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虚幻概念。当水接触到慈悲、博爱、幸福、鼓励这些良性资讯,或者是在美妙的音乐场中时,水结晶会呈现出绚丽、美妙而牢固的形态构造;而如果当水接触到负面的资讯时,水结晶的构造会变异、扭曲,甚至根本涣散无法成形。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70%以上的物质都是水,当人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其身体机能也都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 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简介: 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 1、政治: (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 (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4)社会生活:辛亥革命后西方的生活方式开始传入中国和国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申央集权不断加强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3.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1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4.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5.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6.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D.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7.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专业:工商管理201102姓名:周君怡学号:20115606 摘要: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解放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历史巨变,让国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让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 正文: 近现代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它们分别是: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年代的第一次解放,其领袖人物是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期间,创立了各个革命团体,这些革命团体联合组成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制”为纲领,在各地建立革命组织,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孙中山先生经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 但辛亥革命有“破”而没有立,也就是虽然打倒了皇帝,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进程,也打开了中国走向阳光时代的大门,但实际上国家并没有迎来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的时代,而是一个军法内乱和遭受帝国殖民的时代。[1]辛亥革命虽然表面是失败的,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成功与进步,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辛亥革命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潮。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伴随着国歌的奏响,当毛主席按下旗帜按钮,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华人和共和国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标志着中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也标志着中国从此摆脱了列强的欺辱和殖民,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独立自主的基础,从次中国进入一个进行现代化的探索期。 其次,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增强了人们追求民族的力量,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并且,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中国近代史的第三次历史巨变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它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次历史性质的巨变将国人从旧的不合理的传统人问精神的束缚中解放胡来,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引导的基础。

辛亥革命引起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引起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篇已整理)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 在哲学领域、中国古代哲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其先作为佛教般若学传播的媒介,其后与般若学交融汇合,最终为般若学所取代。隋唐二代,虽说儒释道齐头并进,但佛教毕竟是最强大的思想潮流,甚至成为思想界的骄子。至于宋明理学,?ldquo;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建构方式?ldquo;明心见?rdquo;的修行方式等方面,都明显吸收了佛教的思维成果。可以说,不懂得佛教哲学,就很难理解魏晋以后中国哲学的具体形态。当然,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体系,但它用分析感觉、概念、物质属性等手法?ldquo;论证”其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便包涵不少精微、思辩的内容,蕴含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一切都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另外,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无神论总是在同唯心主义有神论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佛教在这方面也确实发挥了反面教员的作用?/font> 在文学领域,佛教留下的印痕更显深刻。许多汉译佛经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ldquo;为文学计,《法华经》、《华严经》不可不读?rdquo;随着佛经的流传,许多佛教用语演化成为汉语的日常用语,大大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佛教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一方面是伴随佛教而传入印?ldquo;声明?rdquo;(语言学中的音韵学、训诂学),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的制定,从而促进了魏晋玄言诗、南北朝的山水诗的发展,并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

尤其是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给诗歌内容以强烈的刺激、渗透,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为绚烂多彩。佛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以来,在佛教传播过程中,说唱佛经故事的说唱形?mdash;—“变文”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变文”的内容不断发展,由说唱佛教故事扩展到说唱中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由此推动六朝小说的发达。此后,中国小说的发展和变迁,形式和内容,取材和观念,也都深蒙佛教的影响。在文学批评方面,如果离开佛教理论,则中国文人发明?ldquo;妙悟”说?ldquo;境界”说?ldquo;禅机”说,都不能得到深入的阐发?/font> 在艺术领域,佛教的广泛传播给中国古代绘画、建筑、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据历史记载,佛教绘画、塑像、建筑是和佛教经典一并传入中国的。汉明帝时,从印度带来的佛像置于洛阳白马寺中,并在佛寺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于壁,标志着我国佛像、佛寺、壁画三大艺术的肇始。此后经数代传衍流变,至盛唐时,终使三大艺术达到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程度,至今仍属于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二)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正如列宁在《论工人政策对宗教的态度》中所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 正文内容: 一:辛亥革命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同时辛亥革命还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新中国成立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一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先

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20世纪的中国,短短百年,但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变故、挑战和机遇的百年,也是由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百年。在这百年中,有过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的改革开放,每次巨变都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不可抹煞的贡献。 辛亥革命是这百年中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但是,由于短暂的三个月的民国政权很快就落入北洋军阀手中,因此后世史家在论述这段历史时,往往只检讨政权怎样落入袁世凯手中,而其他的一切似乎不值一提或语焉不详了。有的论著甚至否定了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说它是“立宪派扮演了领导的角色”,有的更做出了“辛亥革命反而深化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的论断。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 孙中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的领导,但是起义的人们仍然把他当做革命的领袖,用他的名义来号召和组织群众。正如孙中山本人在《建国方略》中所说:“武昌起事第一日则揭橥吾名,称予命令而发难。”武昌起义后不久刊出的《中华民国公报》就在10月31日以“中华民国政府大总统孙”的名义向“各省同胞”发出布告,号召“各省义军代表,同心戮力,率众前驱……直捣黄龙府,与同胞痛饮策勋,建立共和国”。这一点外国舆论也是看得清楚的,当时美国报纸曾报道说:“武昌革命军为奉孙逸仙命令而起义,拟建共和国体,其首任总统,当属之孙逸仙云云。” 因此,认为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的建立,不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而是立宪派在起领导作用,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当然,也不能否认在各地的起义过程中建立的地方政权大部分落入立宪派、旧官僚手中,这给全国中央政权的建立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难产并不等于胎死腹中,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共和国临时政府这个新生婴儿,终于呱呱坠地了,虽然只存在了三个月。 孙中山1911年11月25日自海外归来,29日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他从上海到南京就职, 旋即组织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确定了各部总、次长,从临时政府的各部总长名单来看,虽然以同盟会员为总长的只有三个部(陆军、外交、教育),其他多为立宪派和旧官僚。但是,根据同盟会确定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孙中山非常注意各部次长的人选。在他任命的次长中,除海军次长外,其他次长均为同盟会的主要骨干。而且,立宪派和旧官僚出身的总长们,又不常驻南京。张謇、汤寿潜仅一度就职,即跑往上海居住,程德全则“卧病”租界,这些人掌管的部均由次长代理。因此,当时便有人说这个临时政府是“次长内阁”。黄兴长陆军部,又兼参谋总长,军事全权集于一身,当时又值战事未已,因此在临时政府中居各部之上,举足轻重。 从以上临时政府的组成和实际办事人员来看,同盟会基本上保持了对临时政府的领导权。应该说,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

兰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解析版) 1.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C.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 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基旁边设置陵县,专为祭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这一举措 A. 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B. 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 使行政区划带有祭祀色彩 D.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 下表为学术界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研究成果。 关于当时宫廷的奢作、南方城市的繁荣、市场的活跃,《行纪》比任何汉文史料和外文作品更 成果1 为详细、生动。 成果2 《行纪》记载的马可·波罗襄阳献炮,与《元史》记载不符。 《行纪》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有大量准确而详尽的描述,当时的欧洲、阿成果3 拉伯和波斯文献中无书能及。 各种印刷本的《行纪》采用的人名和地名是波斯文或阿拉伯文,可能是从波斯史籍中抄来的,成果4 也可能是马可·波罗只到了波斯。 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该书是研究元史的重要资料 B. 马可·波罗曾经来过中国 C. 该书由阿拉伯人翻译并传播 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4. 在古代中国有两种文化传统:一种是由私塾、学校和书院教育传播的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一种是通过乡村演戏、说书、佛道仪式等传播“诸善奉行、因果报应、有求必应”等民间观念传统。这两种文化传统 A. 在思想教化方面具有同一性 B. 表明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地位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地位的认识 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姓名:阙昱林班级:10-1 学号:20100520 摘要: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大地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场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坚力量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次较完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铺平了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奏。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标志压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上的三座大山彻底崩塌,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正式拉开序幕。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迎来了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扩大了对外交往合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伟大复兴之高潮。 关键词: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复兴 正文: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是周易·革卦·彖传对革命的描述,用之于辛亥革命是很恰当的,辛亥革命是顺应时势而诞生的,是当时社会环境对自身的调整。正如人感冒发烧是以体温升高来抑制病菌扩散一样,虽然抑制病源是对的但升高体温未免也破坏了一部分机体。而辛亥革命又何尝不是一场中国在感冒发烧中的自救呢。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其后列强再未与中国发生正面大规模战争(日侵华除外)这个占世界刃口四分之一的古老文明国度终于不再继续沉沦。但这次革命仅是一场必然中的偶然并未开出正确处方,所以中国依然在半殖民半封建中争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也反映出它的不彻底。此时“救亡图存”的观念已升入人心,“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潮,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壮大同时也伴随着无产阶级的壮大,迎来了一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辛亥革命主要意义在于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影响深远。这是中华伟大复兴的前奏,中国这旧而新的国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虽未站起却也再不肯屈膝,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便是它最鲜明的特征。同时从辛亥革命党人认识到了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后来的黄埠军校北伐工农红军皆受启发。 新中国建立是中华民族自开天辟地以来的大事,开历史之先河,成万世之壮举。真正实现了救亡图存。这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良药的结果,是久病沉珂的中国康复的标志。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独立、主权降到不可能再低的程度,中国人受到了无比的欺凌和盘剥。在失败和屈辱中,中国的先进分子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国家发展的方向。中国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个选择经过了严酷的历史实践的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出自《诗经·大雅·文王》)这是对改革开放最好的总结。这句话意思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蕴涵丰富的哲理,引起古代先哲的高度重视。儒家经典"四书"中有两书就直接引用了这句话。《大学》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金冲及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辛亥革命时期志士仁人们的巨大历史贡献,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二十世纪,中国人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其中的第一次。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 黑云压城城欲摧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世纪前的事情也许太遥远了。他们已很难想象那时候中华民族的悲惨处境。 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近代却落后了。当二十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走过整整六十年。外国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遭人鄙视,被看作“劣等民族”。国家的命运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听任别人摆布。人民挣扎在生死线上,多少次反抗都失败了。长夜漫漫,仿佛没有尽头。这一切,不能不使每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感到极大的痛苦。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相交的时候,这种不断沦落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十年间,在中国土地上接连发生了三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前两次战争都以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中国对外赔款共达六亿八千万两白银,比当时全国八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还多;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被日本侵占;列强还取得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驻军权。后一次战争竟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相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条件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3)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 (4)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5)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 (6)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康、梁维新派与孙中山革命派的救国方案有何异同? 相同:主要目的 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②挽救民族危机 不同:方式和政体目标 ①维新派保留清王朝前提下,通过自上而下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②革命派通过武装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提出 (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正式提出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3.内容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1)含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2)实质:反封建(清王朝) (3)评价: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 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局限性)。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1)含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防止帝制复辟,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实质:反君主专制统治(反封建) (3)地位:三民主义的核心 (4)意义:理论上解决夺取和建立政权问题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1)含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涨价归国家。 (2)实质: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纲领 (3)评价:反映了孙中山维护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 (局限性)反封建不彻底。 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进步性 (1)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2)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 (1)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2)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