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础会计资料相关知识

基础会计资料相关知识

基础会计资料相关知识
基础会计资料相关知识

会计概念

会计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简史

司会:司会官阶中大夫,是西周时期的会计长官,主要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会计监督。

司书:官阶下大夫,是西周时期管理账簿登记的会计官员。

四柱结算法:是萌芽于东汉时代的会计账簿金额结算方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四个部分。分别相当于现代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见在龙门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明末清初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缴"、"存"、"该"四个部分,以“进-缴=存-该”作为会计平衡等式,“进”相当于各类收入,“缴”相当于各种费用,“存”相当于各种资产,“该”相当于负债和资本。龙门账法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三式簿记:在12世纪前后,形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三地的三种薄记,即佛罗伦萨式薄记、热那亚式簿记与威尼斯式簿记。是借贷记账法的前身,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借贷记账法。

天地合法账:又称“四脚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清朝中期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相合"。同“龙门账法”相比,它在会计科目体系、账簿体系、损益计算方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会计的涵义与对象

会计一般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一般对象。

盈利组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它拥有独立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非盈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一般指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的事业单位。

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具体内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价值形式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具有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数量上的确定,为管理经济活动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

记账:是把发生的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上记录的方法。

算账: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的方法。

报账: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状况,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方式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的方法。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它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企业经营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资金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形态、生产资金形态、成品资金形态,依次转化,最后由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称为资金循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经营资金的循环也是不断地重复,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称为资金周转。

会计的任务与方法

会计的任务:根据会计的职能而确定的会计应该完成的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发挥会计作用的前提。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的特点所制约。

会计目标:是指根据会计的职能而规定的会计应该完成的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会计确认:是指把某项经济活动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并加以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什么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

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所设置的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

会计报告:是指以会计账簿记录为主要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的形式,将会计数据传送给信息使用者,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决策。

会计的方法: :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所应用的方法。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复式记账: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应的账户,双重平衡地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专门方法。

登记账簿:简称记账,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连续地、完整地、分类地记录和循序地汇集计算经济活动过程的专门方法。

编制会计报表:是定期总括反映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情况的专门方法。

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限定。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会计服务对象所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核算和监督会计服务对象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当会计为某一个会计主体服务时,是以该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内按预定的方针持续经营下去为前提。也就是说,除非有充分的相反证明,否则,将认为每一个会计主体都将无限期的持续经营下去。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当会计为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和监督时,是以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可以分期核算为前提,而不需要等到过程终止。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当会计为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时,是以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来综合计量为前提的。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得歪曲、伪造会计信息。

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相关,不得提供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无关的会计信息。

可比性原则:是指对相同或相似的会计业务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应当相同,从而使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一贯性原则:是指对相同或相类似经济业务,在经济环境没有在的变动的条件下,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而不是以货币资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发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收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如产品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便正确的计算本期的损益和资产价值。

资本性支出:是指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形成生产经营能力,为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资产支出。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方法。

会计要素、等式与账户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基本分类以后所形成的若干个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静态会计要素: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时点上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制造业企业的静态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要素: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制造业企业的动态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来描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各有关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静态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的会计等式,也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即收入、费用、利润)组合而成的会计等式,它也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即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会计等式:综合会计等式是在综合所有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将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进行加工整理合并而成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经济业务的类型

经济业务是应当办理会计手续,也能运用会计方法进行反映的经济活动。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核算而确定的项目。

总分类科目(亦称一级科目)是对会计科目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科目,它提供总括指标。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作详细分类的会计科目,它提供详细指标或信息。

会计账户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原理

记账方法是指账簿记录的技术方法。现代意义上的记账方法,是指使用特定的记账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账户中登记各种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

单式记账法是一种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对于部分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记账方法。账户的对应关系每个会计分录至少会涉及两个账户,在一笔会计分录涉及的账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对应关系,我们把这种账户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称作账户的对应关系。

对应账户存在数量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作对应账户。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就是根据会计平衡公式、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完整性的或为达到其他会计核算目的而进行的一种会计技术方法。

会计分录是指预先确定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记入的账户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及其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户(亦称一级账户) 是按照总分类科目设置,仅以货币计量单位进行登记,用来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按照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用来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户。在明细分类账户中,除了以货币计量单位进行金额核算外,必要时还要运用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

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一种账户。它提供的资料比总分类账户详细,比明细分类账户概括。

平等登记凡在总分类账户下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记入各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它们登记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金额相等,记账方向一致。

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简称凭证,它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情况的证明文件。

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取得的,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情况的证明文件。它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主要依据。

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是本企业举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凭证。

一次原始凭证:简称一次凭证。一次原始凭证是一次性填制完成的只记载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记载若干项同类性质经济业务(如同为收入材料,或同为发出材料)的原始凭证。

累计原始凭证:简称累计凭证。累计原始凭证是在规定时间内连续多次记载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简称汇总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是根据若干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定期加以汇总而重新编制的凭证。

记账编制原始凭证:简称记账编制凭证。记账编制原始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的结果对某些特定事项进归类、整理而编制的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由会计部门的会计人员根据已经审核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而编制的会计分录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专用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是指分类反映收款业务、付款业务和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

收款凭证:是指用来反映货币资金增加业务而编制的凭证。

付款凭证:是指用来反映货币资金减少的业务而编制的凭证。

转账凭证:是指用来反映非货币资金业务的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通用记账凭证是指可以用来反映所有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单式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是指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并作为记账的依据的记账凭证。

复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是在一张凭证上完整地列出每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的记账凭证。

单一记账凭证:单一记账凭证是指只包括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记账凭证。

汇总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同类单一记账凭证定期加以汇总而重新编制的记账凭证。

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表也是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按照相同的会计科目归类定期汇总填制的记账凭证。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是指从其取得或填制开始,经过出纳、审核、记账、装订到归档保管时止,在单位内部各有关人员之间按规定的时间、路线办理业务手续和进行处理的过程。

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的意义与种类

会计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序时账簿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连续登记的账簿。

普通日记账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连续登记的账簿。

特种日记账是指对某一特定种类的经济业务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账簿。

分类账簿分类账簿是按照分类会计科目设置的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备查账簿也称辅助账簿。它是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不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事项,为便于查考而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订本式账簿是在启用前就把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是在启用前账页不固定装订成册而置放于活页账夹内,根据记账需要可随时取放的账簿。

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是由许多具有一定格式的卡片组成,存放在卡片箱内,随时可以取放的账簿。

账簿记录的试算平衡方法

试算平衡是指在会计期末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进行加计汇总,以确定借贷双方是否相等,从而检查账簿登记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的方法。

差数法是根据借贷双方合计数的差数查找错账的方法。

除2法是将借贷双方合计数的差数被二除,根据得到的商数查找错账的方法。

除9法是将借贷双方合计数的差数被九除(且能被9整除),是发生数位颠倒的错账查找方法。

结账与对账

结账是指把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会计事项,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结转下期的方法。

对账简单地说,就是核对账目。

划线更正法在结账之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中有数字或文字错误,但记账凭证正确,即纯属于账簿登记过程中的笔误,一般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更正时,先在错误的数字或文字上划一条红线,表示注销。但应注意,对于错

误数字必须全部划掉,不能只划掉整个数字中的个别数字,并且要使被划线的数字或文字清晰可辩,以备查考。然后在划过线的数字或文字上端填写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并在更正处加盖更正人员的图章,以明确责任。

补充更正法在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中的科目虽然没有错,但所记金额少于正确金额(即写小)时,可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具体做法是:以少记金额部分用蓝字填制一张与原来记账凭证的会计科目及记账方向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借以将原来少登记的部分补足。

红字更正法在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中的科目用错或金额写错(写大)时,或科目和金额同时出现差错时,可用红字更正法予以更正。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收付实现制也称实收实付制,或称现金制。它是以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货币资金作为标准确认相应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付款项但需要在若干个受益的会计期间摊销的支出。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应在以后的会计期间支付款项,但应由其支付前的若干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企业的投入资本是指企业收到的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企业从投资者处筹集的资金通常称为实收资本(在股份制企业称为股本),构成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主要部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

原始价值企业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

原材料是指企业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购入物品,以及购入的供生产经营耗用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性物品等。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密切,发生以后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

其他业务收支是指企业在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活动所取得和发生的一些收入和支出。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

财务成果是企业一定生产期间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实现的各种收入(收益)大于相关费用(支出等)以后的差额。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其差额为企业的亏损。

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企业归集一定计算对象上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成本计算原理就是企业在计算不同经营阶段的各种成本时应共同遵守的原理。

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成本计算是一个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进而确定其单位成本的过程。这一过程需顺序地经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间、成本计算项目,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设置和登记有关账户和编制成本计算表等多个环节才能完成。以上各个环节在成本计算过程中的组合我们称之为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成本计算对象就是承担和归集费用的对象,是归集费用和计算成本的依据。

成本项目将费用与成本联系起来,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进行的分类,就称为成本项目。

账户的分类

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账户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以取得各种必要的核算指标。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包括库存有价证券)的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数的账户。

投资权益账户是用来核算投资损益的增减变动的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往来账款结算业务的账户。

跨期摊配账户是用来核算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于各个相应的会计期间的账户。

抵减账户也称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相关账户的金额,以表示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抵减附加账户也称备抵附加账户,是既用来抵减,又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间接费用,借以核算和监督间接费用计划执行情况和分配情况的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经营过程中应计入特定成本计算对象的经营费用,并确定各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

对比账户是用来核算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某项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对比,借以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

收入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的账户。

费用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成本和支出的账户。

财务成果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就是根据账簿记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票据等的盘点或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全部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企业的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一般在财产管理制度中予以规定,通常在年末、季末或月末结账前进行。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清查。

内部清查内部清查是指由本企业的有关人员对本企业的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也称为自查。

外部清查外部清查是指由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或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或制度的规定对企业所进行的财产清查。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通过设置各种财产明细账,逐笔地登记其收入数和发出数,并能随时结出账面余额的一种盘存制度。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各种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在期末时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各种财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出各项财产的减少数的一种盘存制度。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后进先出法对成本流转的假设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以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条件,对发出存货按最近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未达账项是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的传递时间不同,而导致了记账时间不一致,即一方已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已经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实地盘点法是指通过点数、过磅、量尺等方法来确定财产的实有数额的盘点方法。

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对财产的实存数进行推算的一种方法。

抽样盘存法是指对于数量多、重量均匀的实物财产,可以采用抽样盘点的方法,确定财产的实有数额。

函证核对法是指对于委托外单位加工或保管的物资,可以采用向对方单位发函调查,并与本单位的账存数相核对的方法。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事业单位特定时日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文件。

静态会计报表是反映静态会计要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动态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资金的耗费及回收状况的报表。如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月报表是按月编制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中期报表一般是指年中(6月30日)编制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等。

年报表是每年(决算日为12月31日)编制一次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等。

单位报表是反映企业单位自身经济活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汇总报表是将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各单位的单位会计报表汇总编制的综合性会计报表。

个别报表是反映母子公司集团中单个法人会计信息的会计报表。

合并会计报表是反映母子公司综合会计信息的会计报表。

内部会计报表是为企业管理当局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为经营预测、决策和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会计报表,它涉及企业的经营机密,一般不对外公开。

外部会计报表是指向外部的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等。

利润表也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综合反映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月份、中期、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实现利润的分配或对亏损的弥补情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将一个企业采用的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

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

会计核算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对会计核算活动管理机制按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的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会计部门规章是指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如财政部及其他相关部委制定的会计法律规范。它包括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监督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等。

会计机构是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

集中核算是指企业会计部门要完成企业经济业务的明细核算、总分类核算、会计报表编制和各有关项目的考核分析等工作;其他职能部门、车间、仓库的会计组织或会计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制原始凭证。

非集中核算是指企业某些业务的凭证整理、明细核算、适应企业单位日常管理需要的内部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分散到各个从事该项业务的车间、部门进行;而企业会计部门集中进行总分类核算和全厂的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简称,是指为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业务处理水平,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乃至对外报出会计报表的系列过程。

会计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会计学复习资料整理版(A卷)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会计结算方法. ----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期初结存+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结存. 2、财务报告要素----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一定标准进行的基本分类,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基础,也为报表编制构筑了基本框架。(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 ①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②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③本质是一种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利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表明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即会计主体归谁所有。)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一般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一般表现为资产减少和负债增加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权益 存量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增量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补充: ●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相关性---对决策有用(二)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三)可理解性---清晰易懂(四)可比性---统一性和一贯性 ●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之间的区别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利得和损失之间不存在配比关系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判斷题(每题1分,共10分) 1.会计只能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2.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 ( √ ) 3.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特点不同·但其目标是一致的·(×) 4.资产是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实物资源.(×) 5.企业济利益的总流入.统称为收入·(×) 6.一般情况下,对会计要素的计量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7.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并导致企业资产总额的增加或减少。(×) 8.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为依据,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相互关联的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9.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 10.“材料采购”账户按经济内容分,既属于资产类账户,又属于成本类账户·(√)

二、项选择题(每题巧分,共15分) 1.现代会计产生的标志(D) A. 会计专职人员的出现 B. 会计机构的产生 C. 复式记账法的诞生 D. 管理会计的出现 2.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B) A. 持续经营 B. 会计主体 C. 货币计量 D. 会计分期 3.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确认,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 4.下列会计报表中,反映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是(C) A. 利润表 B.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C. 资产负债表 D. 现金流量表 5.比较收入和利润,表述正确的有(D) A 收入和利润都一定会使利润增加 B 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不一定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 C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利得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D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 6.企业资产总额为15000,负债总额为3000,则企业的权益总额为(A) A. 15000 B. 30000 C. 12000 D. 18000 7.下列各项,不属于负债的是(B)

会计入门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什么是会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典定义: 1、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 2、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专业定义: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 会计基本职能的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1、是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2、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阶段,会计核算有如下三个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3.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作用 从正面看主要有四点:一是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二是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三是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善;四是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会计分类 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可分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两部分。 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是提供广泛的用户。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 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信息,作为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没有标准的模式、不受会计准则的控制。 按行业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会计、金融证券会计、保险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业会计、邮电通讯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旅游餐饮会计、医疗卫生会计、交通运输会计、文化教育会计、物业管理会计、行政事业会计、上市公司会计、物流企业会计、连锁经营会计、出版印刷会计、私营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制造业) 会计、小企业会计(商业) 会计、电力企业会计、煤炭企业会计、钢铁企业会计、石油化工会计、汽车行业会计、烟草企业会计、酒类企业会计、食品企业会计、药品企业会计、加工制造会计、轻工纺织会计、外经外贸会计、信息咨询服务业会计、广告服务会计、房屋中介服务会计、市场(农贸、五金、批发、建材、服装等)会计、个人独资企业会计、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软件及集成电路会计。 按工作内容分为:总帐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材料会计等。 按工作范围分为:公共会计、私用会计、政府会计。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 1、借贷记账法下发生额平衡的依据是()。 A借贷记账规则B会计等式C会计恒等式D平行登记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反映与分析B核算与监督C分析与控制D控制与监督3、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A权责发生制B收付实现制 C实收实付制D现收现付制 4、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这一做法体现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A真实性B谨慎性C可比性D重要性 5、某企业2014年8月末“本年利润”账户为贷方余额,其余额表示()。 A本年1—8月发生的亏损B本年8月份发生的亏损 C本年1—8月实现的利润D本年8月份实现的利润 6、限额领料单是一种()。 A记账凭证B汇总凭证C一次凭证D累计凭证 7、现金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按外表形式应采用()账簿。 A活页式B订本式C卡片式D方便式 8、“应付账款”明细账应采用()帐页。 A三栏式B多栏式C数量金额式D平行式 9、企业厂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记入()。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生产成本D销售费用 10、下列会计报表中属于静态报表的是()。 A 资产负债表 B 利润表 C 现金流量表 D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1、提取“坏账准备”这一做法体现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A真实性B谨慎性 C可比性D重要性 12、从银行提取现金应填制的记账凭证是()。 A现金收款凭证B现金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13、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应采用()。 A账户式B报告式 C多步式D单步式 14、“生产成本”明细账应采用的帐页是()。 A三栏式B多栏式 C数量金额式D平行式 15、下列会计报表中属于静态报表的是()。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讲解

2010年《会计基础》重点解析(7-10)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章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得分,注意掌握。 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牢记)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对于有效地组织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的规化。确定合理的凭证、账簿及报表之间的联系方式,保证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严密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牢记) 2、有利于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通过凭证、账簿及报表之间的牵制作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牢记) 3、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环节。通过井然有序的账务处理程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牢记)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在我国,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是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牢记) 第二节财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容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容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一种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其他各种账务处理程序是在这种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它的特点是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牢记) 在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下,记账凭证可以采用一种通用的格式,即通用记账凭证;也可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格式,即专用记账凭证,账簿组织一般应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程序是: 2.根据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6.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资料编制会计报表。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如图7—1所示。

会计档案归档整理制度

一、会计档案归档的范围 1、会计凭证。包括外来的和自制的各种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涉及对外对私改造资料,银行存款(借款)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等。年度终了都必须按照规定归档。 2、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各种辅助登记簿等。 3、财务报告。包括《会计制度》规定和主管部门临时通知编报的主要财务指标快报,月、季、年度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上级主管部门对报告的批复及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4、其它会计核算资料。凡与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由会计部门负责办理的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资料。 5、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 二、会计档案的整理 会计年度终了后,应将装订成册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各种会计档案应按会计档案材料的关联性,分门别类地组成几个类型的案卷,将各卷按顺序编号。 1、会计凭证 (1)按月立卷:每月末将装订成册的凭证,统一登记案卷目录,每月立卷一份。 (2)分散装订:根据凭证的多少,分散装订,做到整齐、牢固、美观。 (3)装订封面的所有内容要填写齐全,包括:单位名称、年度、月份、起止日期、号码、装订人签章等。

2、会计账簿。各种会计账簿办理完年度结账后,除跨年使用的账簿外,其它均需整理妥善保管。 (1)会计账簿在办理完年度结账后,只在下一行的摘要栏填写“结转下年”字样,不填其它内容。 (2)会计账簿在装订前,应按账簿启用表的使用页数,核对各个账户账面是否齐全,是否按顺序排列。 (3)活页账簿去空白页后,将本账面数项填写齐全,撤去账尺,用坚固耐磨的纸张做封面、封底,装订成册。不同规格的活页账不得装订在一起。 (4)会计账簿的装订顺序: 会计账簿装订封面→账簿启用表→账户目录→按本账簿页数顺序装订账页→会计账簿装订封底。 (5)装订后的会计账簿应牢固、平整、不得有折角,掉页现象。 (6)账簿装订的封口处,应加盖装订人印章。 (7)装订后,会计账簿的脊背应平整,并注明所属年度及账簿名称和编号。 (8)会计账簿的编号为一年一编,编号顺序为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借)款日记账、分户明细账、辅助账。 3、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编制完成并按时报送后,留存报表均应按月装订成册,年度终了统一归档保管。 三、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公司理财 第1讲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一) 【本讲重点】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重点提示】 财务与会计的涵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评价现行财务制度 财务与会计的涵 1.会计 会计工作主要是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2.财务 财务不是解决对外报告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企业部资金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预测、决策、控制和规划。 财务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筹集资金,筹集资金以后如何进行投资,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在经营过程当中营运资本如何管理,以及最后盈利如何分配的问题,它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理论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过去理论上对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有三种看法: (1)大财务:财务决定会计; (2)大会计:会计决定财务; (3)平行观:财务和会计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2.实务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实务上这三种观点不可能同时存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只有一种观点,即:财务决定会计,财政决定会计,同时财政还决定财务。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就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大财务的思想实际是计划经济的思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它有什么弊端?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实际上遵循的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甚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当中基本还是这样一个思想,如果把财政这个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实际上是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都是由财政部门制订和颁布的,财政部门始终是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立场上来制订各种财务制度,进而通过财务的各种标准来制约会计核算,所以财务决定会计它的根源实际上是一种大财政的思想。 还有税务的问题。财会工作经常打交道的一个部门就是税务部门,但是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也有关系,实际上在我们国家财政还决定税务,税务再影响会计。所以会计核算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都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对这

会计基础培训资料全

1 . 属于“营业外支出”账户核算的是 A.材料销售成本 B.借款利息费用 C.产品销售费用 D.固定资产处置净损失 答案:D 2 . 不可以作为总分类账登记依据的是 A.记账凭证 B.科目汇总表 C.汇总记账凭证 D.明细账 答案:D 3 . 利益关系人比较明确,用途基本定向的是 A.固定资产 B.无形资产 C.资本 D.存货 答案:C 4 . 属于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是 A.科目汇总表 B.会计凭证 C.会计科目表 D.会计要素 答案:B 5 .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比例应为净利润(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 A.5% B.10% C.15%

D.25% 答案:B 6 . 关于会计科目分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B.会计科目按照会计要素的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和费用类 C.“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都属于资产类科目 D.为了适应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每一个总账科目下都应设置明细科目 答案:A 7 . 属于资产要素项目的是 A.应收账款 B.销售收入 C.实收资本 D.主营业务成本 答案:A 8 . 以“收入-费用=利润”为依据,编制的财务报表是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答案:B 9 .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围是 A.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B.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C.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D.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答案:B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 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 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 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 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 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 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

会计档案的整理与归档方法

会计档案的整理与归档方法 一、会计档案含义料归档范围 会计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经过整理归档保存起来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工资表和综合管理等材料。 二、会计档案材料归档范围 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1998年制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会计档案归档范围包括预算会计、建设银行会计、企业会计和建设单位会计所形成的会计凭证、帐簿、会计报表、工资表和综合管理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而对于上级有关财务的普发性(非指本单位)不办的文件;未生效的合同、协议、单据;未定稿和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一般性、临时性文件都不应归档。具体包括: (一)会计凭证类 包括现金凭证、银行转账凭证、销售凭证、成本核算、工资凭证等; 会计凭证分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两种:(企业会计中还有汇总凭证)1、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填写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原始凭证分自制和外来凭证两种。 自制凭证是由本单位填写的(如验收单、领料单、借款单),外来凭证是在外单位、部门和个人取回来的。如由供货单位开给的发票和结算凭证,由收款单位开给的现金收据等。 2、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加以归类整理编制的,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三种。企业还有汇总凭证。

综上所述:会计凭证归档范围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汇总凭证以及其他的会计凭证。 (二)会计帐簿类 会计帐簿是全面地、连续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凭证只能反映某项经济业务,而帐簿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状况、形成一种经济信息体系。帐簿主要有下面几种: 1、序时帐簿(又称日记帐)、出纳帐、银行帐; 2、分类帐簿: 分类帐簿分总帐和明细帐两种 (1)总帐(总分类帐),即按总分类帐户分类登记的帐簿; (2)明细帐(明细分类帐),即按明细帐户分类登记的帐簿; 3、辅助帐(备查帐簿),还有固定资产明细帐(卡片)各种登记簿等都要归档,即在明细帐里不能记载的事项而进行补充登记的帐簿。 (三)会计报表类 会计报表是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综合地反映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计划情况的报告文件。是根据帐簿的记载,加以归纳、整理和汇总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种类,主要有: 1、从内容分:资金平衡表、产品成本计算表、年终奖金结算表等; 2、从时间分:旬报、月报、季报、年报等; 3、从单位分:基层报表、汇总表等。(按各机关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所作的文字说明和分析材料是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报表一起归档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文件

2011年会计考试必考知识点 不管是实际工作依旧考试,都离不开会计最差不多的知识——会计要素、差不多等式、差不多报表。 七、会计; 6要素、2等式、2报表 1.形成,3要素: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债权人权益) 1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报表:资产负债表 2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2报表:利润表 八、教材差不多框架 第一章总论,即会计的一些差不多知识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差不多是按照六要素的顺序来讲。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属于专业术语。会计科目是为会计所核算的具体内容起的名字

第四章复式记账法,即会计记账的方法,如何记增加,如何记减少。 第五章要紧经济业务核算,以分录形式讲解了从资金筹集、供产销,一直到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即以工业企业为例讲了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 第六章会计凭证、第七章会计账簿,即会计信息的书面载体。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即如何从原始单据一直到报表的。 第九章财产清查,年底出报告之前要保证账簿记录与实物一致,必须对二者核对,即财产清查。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即最终如何提供信息。 第十一章会计档案,即各种会计资料如何保管、保管多青年等问题。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一)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治理工作。 理解:1.经济治理工作; 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确实是站在谁的角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差不多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确实是反映,二者一致;

5.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要紧计量单位。 (二)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 财务会计:要紧侧重于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而且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治理会计:要紧侧重于向企业内部治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治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而且侧重于以后的信息。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的差不多职能——核算和监督 (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差不多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注:大纲和核算定义都把四环节叙述成了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但准则及教材后面的讲解中重视的依旧计量,而不是计算。比如经常提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及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 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 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 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 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 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 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

会计档案归档与整理

会计档案归档与整理 (2009年2月) 一、会计档案的概念 什么是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核算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记录和计算。一个年度会计核算工作结束,它所产生的材料——凭证、账簿和财务报告即是会计档案。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部门形成的材料很多,只有会计专业核算材料才是会计档案。财会部门经办的有关财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度、预算、预算指标、计划、工作总结、报告以及来往文书都不属于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应按照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二、会计档案的收集范围: 1、会计凭证: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经济依据的书面证明文书。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由固定格式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科学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各种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3、财务会计报告: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以账簿记录

为主要依据,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定期总括地反映核算单位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报告文件。包括: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告、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4、其他: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三、会计档案的整理: 会计档案的整理工作,就是将零散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会计文件,通过科学的分类、组合、立卷、排列和编目,组成一个有序的过程。依照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 同一全宗的会计档案应按年度分开整理,不应跨年度,对跨年度的决算报表等,可放入针对内容年度里。 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要完整齐全,有头有尾。对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财务主管要签字、盖章。 (一)会计档案的分类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一般分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它类。 (二)会计档案的整理、编号(以历下区档案局为例) 1、会计凭证的整理、编号 ①首先将散装凭证按月份或会计科目装订成册,并加封角、封面填写齐全。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会计基础资料

会计基础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1. 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2. 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3?会计的基本特征: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②按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 ③具有监督和核算的基本职能 ④本质是管理活动 4. 会计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最主要)、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5. 会计核算方法:① 设置会计科目②复式记账③ 填制与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 依据)④登记账簿(全面、连续、系统)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会计报表分析与利用 6. 会计核算: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7. 会计对象: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工作的客体)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凡是拥有独立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及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的企业或单位都构成一 个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假设前提 ②制定和规范会计准则体系的前提 3. 会计分期:①是持续经营前提的必要补充 ②由于有了会计分期这个前提,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 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4. 货币计量:①包含币值稳定的假设 ②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也可选人民币以外的货币 ③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用人民币反映 第三节会计基础 1. 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和收付实现制 2. 我国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 1. 会计要素按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2.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作为企业资产核算 3. 资产的分类(按流动性):①流动资产。指可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 ②非流动资产。指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 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 4. 负债的特征:①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基本特征) 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本质特征) ③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会计资料整理3

会计资料整理 固定资产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减值损失的确定,以及后续支出的计量。其中,固定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金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的原价,指固定资产的成本 (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企业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①该项资产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②该项资产预计有形损耗,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正常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 ③该项资产预计无形损耗,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带来的固定资产价值上的损失,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其所生产的产品过时等。 ④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该项资产使用的限制。某些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可能受到法律或类似规定的约束。如对于容易租赁的固定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能够合理确定租赁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3)预计净残值,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计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