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氯气及其化合物

氯气及其化合物

氯气及其化合物
氯气及其化合物

氯气及化合物课时作业

1.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的内容,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A.碘化钾B.碘酒

C.溴水D.碘化钾淀粉溶液

答案:B

解析:米汤含有淀粉,碘酒中含有I2,当I2遇淀粉时就会变蓝色,因此鲁迅先生使用碘酒后可看清信的内容。

2.(砹)At是1869年门捷列夫指出的类碘,它的发现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直到1940年才由美国科学家用α粒子轰击铋获得,下列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HAt很稳定B.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AgAt不溶于水D.砹是有色固体

答案:A

解析:卤族元素中的单质及化合物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其性质也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其气态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卤化银在水中的溶解性越来越小,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3.下列物质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NaHCO3B.HNO3

C.AgI D.HClO

答案:A

解析:AgI具有感光性,光照条件分解生成Ag和I2;HClO、HNO3具有不稳定性,光照条件下能够分解。

4.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关于氟的叙述正确的是()

A.HF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它的水溶液是氢卤酸中酸性最强的

B.大量吸收氟气,可以防止“龋齿”,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C.将氟气通入食盐水中可以置换出Cl2

D.长期饮用“高氟水”会引起疾病,因此应控制饮用水中氟的含量

答案:D

解析:氢氟酸是弱酸;F2有毒,大量吸入后,对人体产生危害;将F2通入食盐水中发生反应:2F2+2H2O===4HF+O2↑。

5.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实验是()

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

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变色则有Br-

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

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在无色的水层中加入氯水,溶液呈橙黄色,则含有Br-

答案:D

解析:氯水、KMnO4能将I-、Br-全部氧化,即使不含Br-,也同样出现A、B项中的现象,所以A、B错误;由于碘水不能将溴离子氧化,加入CCl4振荡后,有机层的颜色是碘的颜色,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Br-;Fe3+只能氧化I-,不能氧化Br-,生成的I2被CCl4萃取后,在水层中加入氯水后,若含有Br-,则氯水能把其氧化成Br2而出现橙黄色。

6.氰(CN)2,硫氰(SCN)2,氧氰(OCN)2与卤素单质相似被称为类卤化合物,已知有关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F-

A.4HSCN+MnO2Mn(SCN)2+(SCN)2↑+2H2O

B.(CN)2+2NaBr===2NaCN+Br2

C.KSCN+KHSO4,HSCN↑+K2SO4

D.NaCN+AgNO3===NaNO3+AgCN↓

答案:B

解析:因为还原性CN->Br-,所以B反应不能发生。

7.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有错误的是()

A.浓盐酸易挥发,盛在无色密封的玻璃瓶中

B.氟化氢水溶液有剧毒,盛放在磨口玻璃瓶中

C.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封的棕色瓶中

D.碘易升华,保存在盛有水的棕色试剂瓶中

答案:BD

解析:氢氟酸腐蚀玻璃,碘与水反应不能保存在水中。

8.下列性质,属于某种特定卤素或卤化物特性的是()

A.碘遇淀粉变蓝色

B.盐酸是强酸

C.溴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不同

D.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答案:A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应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无色玻璃瓶中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入烧杯后,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入另一烧杯C.用加热法分离氯化钾和碘的混合物

D.在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可得到纯净的NaOH 溶液

答案:C

解析:A中的物质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B中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D中应加入适量的Ba(OH)2,加入氯化钡则引入新的杂质NaCl。

10.将氯水滴入KI溶液中,用力振荡、静置,再加入苯,充分振荡后静置()

A.液体不分层,液体为无色

B.液体不分层,液体为紫红色

C.液体分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接近无色

D.液体分两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褐色

答案:C

解析:常用的有机溶剂有四氯化碳、苯、汽油、煤油、酒精等,在这些有机溶剂中,酒精与水可以任意比混溶,其余的与水互不相溶,酒精与水混合时,液体不分层,其余与水混合时,静置分层,故A、B不正确;在这些有机溶剂中,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它与水混合后,静置,四氯化碳层在下层;汽油、煤油、苯的密度比水小,与水混合后,静置,汽油、煤油、苯层在上层。

11.鉴别KCl、KBr、KI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溴水和淀粉溶液B.溴水和四氯化碳

C.氯水和苯D.AgNO3溶液和稀HNO3

答案:CD

解析:氯水与KBr、KI溶液反应时,Cl2+2Br-===2Cl-+Br2,Cl2+2I-===I2+2Cl-,苯萃取Br2、I2显示不同的颜色,可鉴别出KBr、KI,无现象的为KCl;与AgNO3溶液和稀HNO3反应时,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根据沉淀的颜色可鉴别出KBr、KCl、KI。

12.2009年我国多省市遭受暴雨洪灾,为了解决灾民饮水问题,政府向灾民发放了药品,下列能够分别起到净水和杀菌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为()

A.FeCl3和Cl2

B.KAl(SO4)2和Ca(ClO)2

C.CaCl2和Ca(ClO)2

D.石灰和液氯

答案:B

解析:居民常用净水和杀菌消毒的化合物有KAl(SO4)2、Ca(ClO)2、Na2FeO4。加入的混凝剂主要是FeCl3、AlCl3;利用Fe3+、Al3+水解产生Fe(OH)3、Al(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形成沉淀而除去。

13.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l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

产生Cl2。下列关于混盐CaOCl2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混盐与硫酸反应产生1 mol Cl2时转移2N A个电子

B.该混盐的水溶液呈碱性

C.该混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该混盐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答案:AD

解析:该混盐的化学式可写为CaCl(ClO),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Cl-+ClO-+2H+===H2O+Cl2↑。

14.消毒剂是印度洋沿岸防止大规模瘟疫的急需物品,来自全世界的大量消毒剂被紧急运送到灾区,但一些消毒剂是不能同时混用的,据报道,在灾区发生过多次因混合洁污剂而引起氯气中毒事件,据此推测,中毒事件中相混合的洁污剂中最有可能含有() A.ClO-3、Cl-、H+B.ClO-、Cl-、H+

C.NaClO、NaClO3D.NaClO、NaCl

答案:B

解析:根据已学知识知含氯化合物中通常用作消毒剂的是次氯酸盐,又因洁污剂混合过程中产生了氯气,所以其中含有还原性的微粒,结合选项知ClO-、Cl-只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氯气,所以B正确。

15.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Cl2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HClO3和HIO B.HCl和HIO

C.HI和HClO D.HClO和HIO

答案:B

解析:因为ICl的化学性质跟Cl2相似,且Cl2+H2O===HCl+HClO,故ICl与水也发生反应;由于ICl中I元素呈+1价,Cl元素呈-1价,故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ICl +H2O===HIO+HCl。

16.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活塞。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

无变化;当关闭B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D.浓NaBr溶液

答案:B

解析:当B打开时,干燥的Cl2直接进入C试管,布条不褪色;当关闭B时,干燥的Cl2先进入D瓶后再进入C试管,红色布条褪色,说明D中的溶液不与Cl2反应,还可以提供水,使其成为潮湿的Cl2,对照选项逐一分析,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B项。

17.水处理包括水的净化、软化、杀菌消毒、去离子、蒸馏等。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粉精、活性炭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拟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B.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氯气消毒的水可以用于配制化学试剂

C.广谱高效杀菌剂二氧化氯的消毒效率(单位质量的消毒剂得电子数的多少)是氯气的2倍

D.漂粉精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且它的使用会增加水的硬度

答案:D

解析:臭氧利用其氧化性杀菌消毒,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沉积水中杂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与所配制的化学试剂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ClO 2―→Cl -:得5e -,Cl 2―→2Cl -:得2e -,二者消毒效率之比为567.5∶271

=2.6;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久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CO 2+H 2O===CaCO 3↓+

2HClO,2HClO===2HCl +O 2↑而失效,且使用时会增加水中Ca 2+浓度。

18.用右图所示方法,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Cl -。关于溶液①和溶液②,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①是BaCl 2溶液,②是稀盐酸

B .①是稀盐酸,②是BaCl 2溶液

C .①是稀HNO 3,②是AgNO 3溶液

D .①是稀H 2SO 4,②是AgNO 3溶液

答案:C

解析:Cl -的检验方法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所以选C 项。A 、B 项在

检验过程中引入Cl -,干扰了检验,不选;Ag 2SO 4也是一种白色沉淀,干扰了Cl -的检验,D

项不选。

19.(2009年原创卷)2008年5月29日上午,因连日下雨,雨水漏进北川县擂鼓镇一间存放消毒用漂白粉的屋子,屋内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冒出浓烟。据了解,由于风向比较复杂,整个营地的两千多人被紧急疏散。在排除过程中,有61名官兵因氯气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群应该向着低洼处紧急疏散

B .可能是漂白粉内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散发出氯气

C .紧急疏散人群的同时,应向散发氯气的地方喷洒氢氧化钠浓溶液

D .漂白粉若长时间放置在露天仓库中而变质,其中只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 2、Ca(ClO)2,在酸性环境中,Cl -、ClO -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而产生氯气:Cl -+ClO -+2H +===Cl 2↑+H 2O 。

20.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 溶液的方法之一。2005年的《化学教育》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 mL 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黄绿色褪去。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气体。

请回答:

(1)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第一份及第三份滤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推测,②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除了极少量的氯气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O 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 ,使Cl 2+H 2O HCl +HClO 平衡向右移动,HClO 浓度增大。

(2)Ca 2++HCO -3+OH -===CaCO 3↓+H 2O ;Ca 2++2HCO -3=====△

CaCO 3↓+H 2O +CO 2↑ (3)CaCl 2、Ca(HCO 3)2、HClO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流水抽气管对教材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可有效地防治Cl 2、HCl 对环境的污染,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制取Cl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100 mL12 mol/L 的浓盐酸与足

量的MnO 2共热,能否制得0.3 molCl 2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装置B 中NaOH 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璃灯罩内壁事先用少量水润湿,并保持适当的抽气速率,就会发现灯罩内产生浓厚的白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HCl 极易与装置B 中的NaOH 溶液反应而发生倒吸现象,建议在A 、B 间增加能防倒吸的安全瓶装置,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__。

答案:(1)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不能 (2)吸收Cl 2和HCl 气体,以防污染环境

HCl +NaOH===NaCl +H 2O ;

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3)H 2与Cl 2反应产生的HCl 与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

(4)没有必要

解析:(1)实验室制Cl 2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 n (HCl)=12 mol/L ×0.1 L =1.2 mol ,若盐酸全部反应可生成1.2 mol ×14

=0.3 molCl 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降低,而MnO 2与稀盐酸不反应,故产生Cl 2的量小于0.3 mol 。

(2)装置A 中H 2与Cl 2反应生成HCl 气体,当Cl 2过量时,进入NaOH 溶液的气体是Cl 2和HCl ,则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l 2和HCl 气体,以防污染环境。

(3)反应产生的HCl 气体与灯罩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而产生白雾。

(4)反应中尽管能产生极易溶于水的HCl 气体,但由于灯罩与外界连通,在流水抽气管的作用下,使空气不断进入灯罩内,灯罩内压强不会减小,因此不会引起NaOH 溶液的倒吸。

22.已知:①A 、B 、C 、D 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 ,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 、Z 。元素Y 、X 、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 在A 、B 、C 、D 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 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 和C 。④化合物D 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 的单质。

(1)元素X 是__________,Z 是__________。

(2)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l(或氯) K(或钾)

(2)2KOH +Cl 2===KCl +KClO +H 2O

(3)2KClO 3=====MnO 2

2KCl +3O 2↑ 解析:此题的突破点是:室温下单质A 可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由此可推断A 可能是Cl 2;再由特征反应:化合物D 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 的单质,可知Y 的单质为O 2,D 为KClO 3。根据X 元素有多种价态且元素Y 、X 、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可知Y 为O ,X 为Cl ,Z 为K 。

23.(四川高考)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

C.表面皿D.泥三角

E.酒精灯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DE

(2)过滤蒸馏

(3)2I-+MnO2+4H+===Mn2++I2+2H2O

(4)苯与水互不相溶,I2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5)取少量提取I2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I2。

解析: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从海带中提取含I-的碘化物(通过灼烧、浸泡等方法),再用氧化剂(MnO2)氧化I-得到I2,最后用萃取剂(苯)从水溶液中萃取I2。

萃取剂选择有两个条件:①与原来的溶剂(水)互不相溶;②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较大。

24.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g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l2Br2KI KBr

(2)MnO2+4H++2Cl-===Mn2++Cl2↑+2H2O

Cl2+2Br-===2Cl-+Br2

Br2+2I-===2Br-+I2

Br-+Ag+===AgBr↓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X遇淀粉溶液变蓝,可知X为I2。F为暗红色液体,可知F为Br2。由D→Y的现象,得Y为AgBr。结合框图可推得A为HCl,B为MnO2,C为Cl2,D 为KBr,E为KCl,G为KI。

氯气跟其化合物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课时) 氯气及其化合物 课前预习案 【考纲要求】 1.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例如假设、模型等;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氯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例如次氯酸、次氯酸盐、氯化钠等; 4.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知识梳理】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步骤、环节)包括:、、 、。在中可以使用分类的方法,在中可以使用比较的方法,在 中有可能发现一些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二、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 。氯气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所以闻氯气的气味时,应如何操作? 三、填写下表

四、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 1.将氯气通入到稀的碱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反应?分别以NaOH和C a(O H)2溶液为例,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请问,该溶液是如何起到杀菌和消毒作用的? 3.漂白粉必须密封保存,为什么? 五、实验室怎样制取氯气?请在制取装置的后面补画除去氯化氢、水等杂质并收集干燥氯气以及尾气处理的装置。 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工业上怎么制取氯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请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预习达标】 1.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因漂白而褪色的是() A. B.活性炭 C.氯水 D.盐酸 2.下列有关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 B.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氯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用氯制漂白粉是为了得到易贮存的漂白剂 3.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表述为: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化学计量数填入空格)。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 (3)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___倍。 4.某小组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实验现象为;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 是。 【预习感悟】

第2讲 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第2讲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知识回顾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有:①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②实验和观察③解释及结论④预测物质的性质。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下列属于实验报告内容的是() ①实验目的②试剂和仪器③实验现象④结论及解释⑤实验步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全都是 3、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钠质量是10.8g,投入水中完全反应得到0.2g氢气,则被氧化的钠的质量是() A.4.6g B.6.2g C.7.8g D.9.2g 4、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主干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下列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的第一步的是 A、预测物质的性质 B、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C、进行实验和观察 D、做出有关的解析和结论 5、将4.6 g钠在空气中小心加热,使其燃烧,得到7 g的燃烧产物。求燃烧产物中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 知识总结 1、Cl2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2体积的Cl2)、有毒。 2、Cl2的化学性质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是一种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1)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 2Na + Cl22NaCl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 2Fe +3C122FeCl3(剧烈燃烧,产生棕褐色烟) Cu + C12CuCl2(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与非金属反应H 2 + C122HCl (安静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与水反应C12 + H2O=HCl + HClO (HClO不稳定,有漂白性,能杀菌消毒)与碱反应 C12 + 2NaOH=NaCl + NaClO + H2O (吸收多余C12,防止污染环境) 2Cl2 + 2Ca(OH)2 =Ca(C1O)2 +CaCl2 + 2H2O (制漂白粉) 用途制盐酸、制漂白粉、制蜡和有机溶剂、消毒剂 存在以化合态(如NaCl)存在 保存贮存在干燥的钢瓶中 【例1】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A、NaCl B、HCl C、FeCl2 D、Fe3O4 【例2】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毒 B、氯气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化合物状态存在,又可以以单质状态存在 C、氯气不能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D、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必修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小题,共39分。) 1.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A.AgNO3B.NaOH C.BaCl2 D.Ba(OH)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溶于水且显酸性B.CO2通入水玻璃可得硅酸 C.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D.SiO2晶体中存在单个SiO2分子 4.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的最好的方法是()。 A.铜屑与浓硫酸混合加热B.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稀H2SO4 C.铜屑与稀硫酸混合加热D.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浓H2SO4 5.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人造刚玉的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D.太阳能电池可用二氧化硅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 B.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C.铵盐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D.O2、NO、NO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共存 8.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A.氧化铁与硝酸反应B.氢氧化铝与硝酸反应 C.木炭粉与浓硝酸反应D.铜与硝酸反应 9.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甲、 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增白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可能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 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SO2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红色褪去 B.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SO2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 D.SO2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中红色褪去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A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试题(A) (金属及其化合物) 班别学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为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有1 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 A.水中B.煤油中C.四氯化碳中D.汽油中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 ...合金的是 A.硬铝B.黄铜C.钢铁D.金箔 3.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 ②Al2O3③Al(OH)3 ④Al 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 4.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5.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6.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B.Cu2+C.Al3+D.Mg2+ A.AlO 2 7.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CO3?10H2O C.Na2CO3 D.NaHCO3 8.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 、、、、五种溶液, 这种试剂 Na SO MgCl FeCl Al SO NH SO 2422243424是 A.Ba(OH)2B.H2SO4C.NaOH D.AgNO3 9.将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A.Cu、Fe3+B.Fe2+、Fe3+C.Cu、Cu2+、Fe D.Cu、Fe2+、Fe 10.将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B.生成红褐色沉淀C.有气泡产生D.无变化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 ..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元素的原子结构与自然界的存在 氯元素位于周期表__周期__族,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 二、活泼的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体,毒,溶于水。 2、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与钠反应方程式。现象是。与铁反应方程式。现象是。与铜反应方程式。现象是。 ②与氢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氯气与氢气的爆炸实验。 思考:在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燃烧的?现在通过氢气与氯气的燃烧实验,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③与水的反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说明:氯气与水反应很微弱,且未可逆反应。 思考: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氯水的保存方法? ④次氯酸的性质: a、一元弱酸(比弱) b、强氧化性(应用:) c、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⑤与碱的反应Cl2 + _NaOH —。(常用于除去多余氯气)离子方程式:。漂白液主要成分是。漂白粉的制法:。其主要成分:,有效成分:。漂白原理:ClO-+ H+= HClO(实际漂白者),

Ca(ClO)2+_HCl(稀)= 。Ca(ClO)2+CO2+H2O = 。 思考:抗洪救灾中防疫部门,向灾民发放的漂白粉片或漂粉精用于饮用水消毒。漂粉精为何要密封保存在阴暗处? (一)卤素的原子结构 共同点:原子的最外层均为个电子,都易个电子 不同点:核电荷数逐渐;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依次,得电子能力逐渐;单质 氧化性逐渐。 (二)单质的物理性质: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其原子结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从F →I2 2 1、颜色逐渐,状态从→→。 2、单质的溶解性——除氟外(与水剧烈反应)在水中溶解度都较,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右表列出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三)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性及递变性) 由于最外层均为个电子,极易电子,因此卤素都是剂,在自然界均只以态存在.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得电子能力渐,其氧化性逐渐,主要表 现:。 【例1】下列有关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B.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高一化学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试题精选综合练习(学生版)sea-1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试题精选综合练习20131212 例1: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NH Al SO NO 43423++--、、、 B .K Na AlO NO 23++--、、、 C .K NH MnO SO 4442++--、、、 D .Na K NO HSO 33++--、、、 例2:用1升1摩/升NaOH 溶液吸收0.8摩CO 2所得溶液中CO 32-和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A .1∶3 B .2∶1 C .2∶3 D .3∶2 例4: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 2)的有关计算 (1)等物质的量的Na 、Mg 、Al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量之比为------------------- (2)与足量盐酸反应后产生H 2量相同,则所加入Na 、Mg 、Al 三种金属质量比为 -------------------- (3)分别向等量盐酸中投入Na 、Mg 、Al 充分反应后,金属无剩余且所得溶液质量相等,则投入的 Na 、Mg 、Al 质量比为------------------ (4)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15g 投入足量新硫酸得到5.6L H 2(标准状况)这种混合物可能是: A .Mg 和Fe B .Mg 和Al C .Fe 和Zn D .Fe 和Cu 例5:金属和酸反应(生成H 2)的有关计算 (1)下列各组金属混合物质量相同,它们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状况下产生H 2的体积也相同,则其中Zn 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 .Zn 和Al B .Zn 和Fe C .Zn 和Mg D .Zn 和Na (2)分别向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投入0.2mol 的Mg 和Al 若两者产生H 2量比为4∶5,则该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3)甲、乙烧杯分别盛有相同 物质的量(n )的稀硫酸,分别放入mg Mg ,mg Zn 反应停止后发现一烧杯中仍有金属残留,则n 值范围: A .m 24n m 65>≥ B .m 24n m 65 <≤ C .m 24n m 65≥> D .m 24n m 65 ≤< 例6:某溶液能溶解Al(OH)3,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 Mg Cl NO 23++--、、、 B .K Na Br HS ++--、、、 C .K Ba I Cl ++--、、、2 D .Al Zn AlO PO 32243++--、、、

高中化学必修一 金属及化合物测试题 附详细答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2 一、选择题 1.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 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 g B. g C. g D. g 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 + CO2 + 2H2O=Al(OH)3↓ + NaHCO3 3.一定体积C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所得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3/4,则CO2在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 ) A.25% B.40% C.50% D.75% 4.制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5.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常将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MnO2 B.H2S C.稀盐酸 D.NaHCO3 6.为了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Fe2+杂质,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中最好选用 ( ) A.H2O2溶液 B.KMnO4溶液 C.Cl2水 D.HNO3溶液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C.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不相同 D.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 8.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部分变质,某同学先取2 mL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不能 ..达到目的的是: A.加入过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B.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D.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9.将镁、铝合金 g 溶于 4 mol·L-1的盐酸500 mL 里,若加入 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此种氢氧化钠溶液为() A、1000 mL B、500 mL C、100 mL D、1500 mL 10.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1)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 (2)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3)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实验小组经定

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

氯气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2.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4.联系漂白粉的工业生产,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 5.正确地认识氯气的消毒作用和氯气的毒性之间的关系,体悟化学的正面价值。 6.进一步体会食盐的重要性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 氯气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 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 三、设计思路 从氯气的重要用途引入,使学生明确氯气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现象和氯气的性质实验,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氯气与几种单质的演示实验,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由氯气用于自来水处理出发,展开氯气与水的反应,进而延伸到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由表示氯气主要用途的树状图片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氯气,通过对图片的简单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氯气的。(PPT2)[ 对图片作简单解释:树状图由根部的salt(食盐)开始,正好衔接上节课的教学内容。树冠上白色背景的文字表示这些物质中含有氯元素,灰色背景的则表示物质中不含氯元素。矩形框图表示中间产物(媒介物等)或生产的中间环节,椭圆形框图表示最终的用途。]

[过渡]氯气为何与水处理有联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大家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首先来回忆一下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一瓶氯气的样品,嗅闻气味――注意嗅闻方法。 [板书]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PPT3)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叙述]现在我们可以解释“氯气”这个名字的由来了,氯元素的希腊文原意是"绿色的",英文名称为"Chlorine",我国清代翻译家徐寿最初把它翻译为"绿气",后来把两个字合并称为"氯"。 氯气曾被用作强杀伤性的武器,因为它会对呼吸道造成有害影响,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里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是在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令人发指的事件。 虽然氯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只要我们恰当、合理地使用氯气,它会造福于人类的生活。 [设问]怎样保存、运输氯气呢? [媒体]展示氯气的钢瓶图片。 [板书]从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判断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氯气易液化――液氯――纯净物。 [设问]那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不大呢? [演示实验]用一支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水,振荡。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 [板书]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 [设问]氯气作为一种非金属单质,它可能会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演示实验]氯气与钠反应 氯气与铁丝反应 氯气与铜丝反应 氯气与氢气反应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此专题以提取海水中储量丰富的化学物质为载体,探究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揭示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氯气的性质”是本专题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为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的学习。教材通过“活动探究”形式介绍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氢氧化钙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等等;并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再结合课标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学生在本堂课中除了要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还要掌握几个典型实验的装置、现象和原理等内容。 二、学习者分析 在前两个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并学习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具有一定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简单实验方案,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通过前期分析发现,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欲望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要突出系列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知道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③列举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及新制氯水的成分。 ④能说出可逆反应的特点。

⑤通过探究氯气与铁、铜、水的反应,初步掌握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①知道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 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②初步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参与课堂讨论等途径发现并提出问题。 ③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学会从多媒体材料和文本材料中筛选信息并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态度,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②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③关注氯气泄漏事件,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氯气化学性质与氯水成分的分析 教学难点:氯水成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顺序的确定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心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教师系列提问的预设。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程倡导将知识放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即“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2.教学顺序的确定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改变过去的一贯顺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教学模式,立足于新教材编排,将教材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要求学生从媒体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此,

元素化合物测试题(带答案)

元素化合物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性质、用途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A.水玻璃—混合物,氨水—弱碱 B.油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机玻璃—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C.二氧化硅—半导体材料,硅单质—光纤材料 D.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碳酸钠溶液—碱性 2、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用铜作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当线路中通过N A个电子时,阳极产生11.2 L气体(标准状 况下) ②常温常压下,16 g O2和16 g O3含氧原子数均为N A③标准状况下,22.4 L CH3CH2OH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④6.5 g锌全部溶于一定量的浓硫酸,生成SO2与H2的混合气体,气体分子总数为0.1N A⑤10.6 g Na2CO3粉末中含有CO2-3数为0.1N A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3、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4、取少量MgO、Al2O3、SiO2、Fe2O3的混合粉末,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X和滤液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氧化物中,至少有三种是碱性氧化物 B.将固体X加入氢氟酸中,X会溶解 C.滤液Y中的阳离子只有Mg2+、Al3+、Fe3+三种 D.滤液Y中加入过量氨水,所得沉淀为Fe(OH)3和Mg(OH)25、美日科学家因在研究“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钯的化合物PdCl2通过化学反应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有:CO、Pd、H2O、HCl、PdCl2和一种未知物质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1 mol时,生成2 mol物质X B.未知物质X为CO2 C.反应中CO作还原剂 D.题述反应条件下还原性:CO>Pd 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32—+2H+=SO2↑+H2O 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32—+ SO2+ H2O=H2SiO3↓+SO32—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3·H2O:Al3 ++4 NH3·H2O=[Al(OH)4]—+4NH4+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 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7、下列对有关物质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Na久置于空气中,可以和空气中的有关物质反应,最终生成NaHCO3 B.在高温下用氢气还原MgCl2可制取金属镁 C.实验测得NH4HCO3溶液显碱性,CH3COONH4溶液显中性,说明酸性:CH3COOH>H2CO3 D.N2的化学性质通常非常稳定,但在放电条件下可以与O2反应生成NO2 8、某溶液中含有- 3 HCO、-2 3 CO、-2 3 SO、+ Na、- 3 NO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 A.-2 3 CO、- 3 NO B.- 3 NO C.-2 3 SO、- 3 NO D.-2 3 CO、- 3 NO、+ Na 9、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高温下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FeCl3与KI溶液混合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溶于水 D.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10、 A、B、C分别是元素甲、乙、丙的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D、E、F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E中一定都含有甲元素 B.单质B肯定是氧化剂 C.A、B、C中一定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单质 D.若A是非金属,则B一定为金属 11、在100mL密度为1.2g/mL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 合物,充分反应后金属完全溶解(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 溶液 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5.1g。则下列叙述不正确 ...是() A.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 B.当生成沉淀的量最多时,消耗NaOH溶液体积最小为100mL C.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4 mol/L D.参加反应金属总质量(m)为9.6g>m>3.6g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答案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2015/12/5 一、选择题 1、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B.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物理性质不同 D.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化学性质不同 2、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 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C.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D.只有金属离子才有焰色反应 3、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碳酸钠B.氢氧化铝C.氧化钙D.碳酸钡 4、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③熔点低于100℃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5、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CO3?10H2O C.Na2CO3 D.NaHCO3 6、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L氢气(标准状况),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Na B.Mg C.Al D.Zn 7、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 质是 A.Fe B.FeO C.Fe(OH)3D.Fe2O3 8、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分,在乙中通入少量的CO2,丙不变, 然后分别向甲、乙、丙三瓶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是 A.甲=丙>乙B.丙>乙>甲C.乙>甲=丙D.甲=乙=丙 9、将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NaOH NaHCO3B.Na2CO3MgCl2H2SO4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2、氯气的性质

综合能力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I、NaCIO、NaCI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 _ B. n (Na ): n (Cl )可能为7:3 C. 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贝U 0.15 v n v 0.25 D. n ( NaCl) : n (NaClO ) : n ( NaCIO3)可能为11 : 2: 1 2+ _ _ 2.向仅含Fe、I、Br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A .线段川代表Fe的变化情况 B. 线段I代表Br_的变化情况 C. a数值等于6 D .原混合溶液中n ( FeBr2) =4 mol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②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③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④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I气体,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⑤除去CI2气体中的HCI,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D .①③⑤

⑥干燥的CI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 CI2有漂白性.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D .①③⑤

4 ?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供了迷人课堂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浓 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是 ①在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氧化成103「,将过量的溴除去 ②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103「完全转化成|2 ③将②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I , 方程式为H2N - NH2+2l2~4「+N2T +4H + ④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①法处理. ⑤将④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⑥将⑤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方程式为: 2Na2S2O3+12^Na2S4O6+2NaI 经过上述放大后,则溶液中I 浓度放大为原溶液中I 浓度的(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等)() A. 2 倍 B. 4 倍 C. 6 倍 D. 36 倍 5.化合物BrF x 能够与水反应,产物有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rF x是还原剂,HF是氧化产物 B. 水是氧化剂,02是还原产物 C. 若x=3,则BrF x与水的系数比为3: 5 D.x 为奇数,分别可以取1、3、5、7、9 等值 6.在同温同压下,将由H2和C12组成的混和气体200mL引发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仍为200mL .下列对化学反应状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若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一定是C12没有完全反应 B. 若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则一定是H2, C12都已完全反应 C. 若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则一定是H2已完全反应 D .若反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则一定是C12未完全反应 7 ?反应①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②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l+MnO 2+3H 2SO4—2NaHSO4+MnSO 4+2H2O+I2

专题练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练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 ++Cl ?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H 4HCO 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 .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 .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 .Al 2O 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3.[2019江苏]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e 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B .MnO 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 2 C .SO 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 4)2SO 3 D .室温下Na 与空气中O 2反应制取Na 2O 2 4.[2019江苏]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aq)???→电解Cl 2(g)Fe(s) ???→△ FeCl 2(s) B .MgCl 2(aq)???→石灰乳Mg(OH)2(s)???→煅烧 MgO (s) C .S(s)2 O (g)???→点燃 SO 3(g)2H O(l) ???→H 2SO 4(aq)

D .N 2(g)2 H (g)??????→高温高压、催化剂 NH 3(g)2CO (g) aq)????→N aCl (Na 2CO 3(s) 5.[2019天津]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 .将废铁屑加入2FeCl 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2Cl B .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 .盐碱地(含较多23Na CO 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 .无水2CoCl 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6.[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B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C .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 .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硫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 7.[2019浙江4月选考]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 .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的过程中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C .CO 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改变 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8.[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取金属镁 B .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气 C .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石灰石、纯碱和晶体硅 D .接触法制硫酸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硫黄或含硫矿石 9.[2018海南卷]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下列物质可作为絮凝剂的是 A .NaFe(SO 4)2·6H 2O B .CaSO 4·2H 2O C .Pb(CH 3COO)2·3H 2O D .KAl(SO 4)2·12H 2O 10.[2018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 B .

(完整版)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使CO和O2的混合气体26 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14 g,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O的质量比可能是( )。 A.9∶4 B.1∶1 C.7∶6 D.6∶7 2、取A、B两份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OH溶液,体积均为50mL,分别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再分别稀释到100 mL,在稀释后的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的盐酸,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075mol·L-1 B.A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为NaOH和Na2CO3,此时用酚酞作指示剂, 溶液颜色变化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75mL C.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最大体积为33.6 mL(标准状况) 3、一定量CO2通入2L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O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原溶液中c(NaOH)=2mol/L C.A溶液中含Na2CO3和NaHCO3各1mol D.A溶液中含有2molNaOH和1mol Na2CO3 4、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固体剩余物是( ) A.Na2CO3和Na2O2 B.Na2CO3和NaOH C.NaOH和Na2O2 D.NaOH、Na2O2和Na2CO3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和O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B.H2O比H2S稳定,H—S键比H—O键更难断裂 C.Na2O晶体中存在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 D.Na2O2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1:1 6、某溶液中含有AlO2-、SO、SO、Na+,向其中加入Na2O2后,溶液中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离子是() A.SO B.Na+ C.AlO2-D.SO 7、将足量CO2通入NaOH和B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 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CO2+OH-===HCO3-②CO2+2OH-===CO32-+H2O ③CO32-+Ba2+===BaCO3↓ ④BaCO3+CO2+H2O===Ba2++2HCO3-⑤CO32-+CO2+H2O===2HCO3- 图中AB段先后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A.②⑤ B.⑤④ C.④② D.④① 8、往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 )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9、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B.通入CO2的体积为448 mL C.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 = 1: 3 D.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n(Na2CO3) = 2: 1 10、通过量CO2于下列溶液中,最终出现浑浊的是() A.Ba(NO3)2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Na2SiO3溶液 D.CaCl2溶液 11、把镁铝合金用稀硫酸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右 图,则合金中镁和铝的质量比是() A、1∶1 B、8∶9 C、4∶3 D、4∶9 12、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相等,则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 A.1︰2 B.3︰2 C.3︰1 D.6︰1 13、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 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相同状况),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氯气的性质、制法与应用

氯气的性质、制法与应用 1、在抗震救灾中要用大量漂白粉和漂白液杀菌消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 B.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 C.贮氯罐意外泄漏,应沿逆风方向疏散群众 D.氯气车间液氯泄漏时,应弯腰逃离氯气泄漏区域 3、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 C.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4、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盛浓盐酸的分液漏斗可用长颈漏斗代替 B.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氯气的制备实验,可在讲台上直接做氯气的制备实验 C.可用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 D.可在集气瓶口放一张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观察氯气是否收集满 5、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能力,可加入少量的物质是________。 A.食盐 B.食醋 C.烧碱 D.纯碱 6、下列氯化物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B.FeCl2 C.NaCl D.FeCl3 7、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其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处 B.只有②处

C.②和③处 D.②、③、④处 8、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 ) 9、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 ①用含氯化氢146克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克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 ) A.②比①多 B.①比②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10、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下列有关新制氯水中存在的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含有硫酸氢钠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有Cl2存在 B.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存在 C.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 D.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11、 如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D、E为单质,E为固体,F为有磁性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E________。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________剂,反应②中是________剂。 (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A是____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则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如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得到等质量的C单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