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案例教学法——哈佛大学及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哈佛大学及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哈佛大学及案例教学法

哈佛案例闻名遐迩,但书本上的研读和课堂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我们这次美国游学,有幸在哈佛大学上一堂原滋原味的哈佛案例课,金李老师用详尽数据,激情飞扬的讲解,让大家都投身于其中,对案例发授课感受深刻,这里我就将哈佛的案例较学法做一些延伸,希望对我们今后学习和管理都有所帮助。

哈佛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

当哈佛商学院在 1908 年成立时,案例教学还只是学院第一任院长 EdwinF.Gay 的一个想法。 Gay 想设计一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围绕商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 1911 年, Arch Wilkinson Shaw 开始教授经营策略这门课,在这门课里他给学生提出了商业经理们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这些尝试可以说是哈佛商学院历史上第一次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在 1921 年出版了其第一本案例集,“通用鞋业公司”,由院长助理 Dean Clinton 编写。

这些年来,案例的构思与编写方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内容也逐渐覆盖了整个商业领域。但案例教学依旧保留了最初的灵魂,即哈佛商学院是如何进行案例教学的 —— “通过行动来学习”主管案例编写的高级讲师 Michael J. Roberts 表示,“作为教授,我们必须将复杂的商业问题提炼,并将其引入到课堂中。作为学生,他们希望借助这些提炼的经验来进行推断。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好的案例并保证其实用性。”

哈佛商学院每年大概编写 350 个案例,涉及各种科目。案例覆盖了商业问题中很广的区域,有时并紧跟时代潮流,例如电子商务。与课程中的问题相吻合是案例编写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Roberts 列举了案例编写最开始要考虑的四个要素:

1. 案例所围绕体现的问题;

2. 学生使用该案例所需做的分析;

3. 案例具有足够的数据方便进行分析;

4. 数据从哪里能够获得。

案例的编写可以由问题驱动,例如当有一个教授想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教授便需要找到一个公司的案例可以用来阐明强调他所要阐述的问题。其他案例是通过公司 / 产业 / 管理者来驱动的,有时通过教授所做的研究,例如对公司的研究,或只是通过研究一些事与人,从中得到体会,认为这些故事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案例。在这些情况下,案例编写者在编写案例最初时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关于问题的轮廓。“关键是从现实中找到一个片段可以引出所要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 Roberts 解释到。

找到现实场景经常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为这需要准确识别一个商业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够激发课堂讨论并有助于学习。举个例子,教创业学这门课程

的教授想讲授条款书的相关知识,教授开始设想一个企业家接受了风险投资的条款书,“从那” Roberts 建议,“他应该说,‘当一个创业者有两份不同的条款书,来自不同的风险投资,请学生们来进行对比’,再给予足够的讨论空间与压力,这堂课就会变得更有趣,内容也更丰富。”这个教授就应该去寻找一个最近正面临如此困境的企业来编成案例。

相比盲目地联系企业, Roberts 表示更实际的方法是去接触一些风险投资家,然后询问他们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他们想投资的公司也被其他风险投资家所看中。“他们也许会给你三到四家企业,” Roberts 说,“并且他们会经常帮你联系这些企业来解释他们的项目。”这样,案例的研究与编写便开始了。平均下来,一个案例需要 1 到 4 个月完成编写与研究。

一个公司成为案例主角的动机很多样,但很明显案例本身未在其中。一个校友所在的公司提供了案例或其他服务给哈佛商学院,出于他想为学院做出一些贡献。而通常情况下一个案例是一个企业获取关于自身的专业、公正信息的一个好机会。

哈佛案例的影响超出了校园。例如,哈佛商学院出版社为使用案例的教授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网站。 Linda S. Doyle 作为出版社的 CEO 表示,超过 2 万名大学教师注册了这个网站会员,在里面为他们自己的课程搜索案例。 2001 年,免费案例的下载量达到 50 万,并且卖出了超过 600 万个案例,用户主要是大学教师。“这表明哈佛案例对于整个世界的商业教育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Doyle 表示。

在第一个案例诞生八十年之后,案例教学在哈佛商学院已成为了教与学的中心。 Roberts 相信案例教学因为其对现实管理问题的适用性将会继续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商业的人来讲,他们是在现实世界中做决策并得到现实世界中的结果。”他继续表示,“案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能力非常有效,因为他们需要知识、技术与工具来解决那些他们今后工作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因为他们是通过理性推导的过程来得出答案,而这种学习过程是最有效的。”

案例教学与一般基础理论课相比,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哈佛大学之所以能成功推行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因为哈佛大学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教师。案例教学不是自然产生的,对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并习惯于这种教学法。一个教师从不熟悉到熟悉案例教学,至少要花 2—3 年。教师的作用虽然不同于直接授课,但要介绍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引导学员的分析过程,对学员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

梳理,对有些重要的理念给予提示。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说,案例教学的工夫在课堂之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我们在哈佛上课时,充分感受了一个高超的案例教师的授课魅力。一个好的案例教学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激情飞扬的演员,他把课堂变为舞台,投注了全部的热情来讲课,这种热情也感染了每一个学生。案例教学的教师还是控制课堂的导演。每一节课就如同一场电影,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的任务,还要让尽量多的同学发言,就要严格控制课堂,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对同学的提示如春风化雨,最后的总结如水到渠成。案例教学的教师还应是教学相长对象,老师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的氛围。

什么样的案例教学的教师最受欢迎?好的案例教师通常是先给一个有意义的分析构架,然后不把讲课的重点放在案例细节的问答上,而是着力分析事实背后的问题及其含义,最后给出若干带有普遍意义的论点。这样的教师一般都有广博的知识和极强的驾御课堂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是一个优秀的案例教学的教师。

实例法的精髓:

1.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案例教学把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式学习,有效地防止了滥竽充数。传统的教员灌输式教学法的弊病之一是学员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因为学员在课前预习与否无人问津,在课堂上是否注意听讲无法考量,除非学员在打瞌睡,否则,只要人坐在课堂里,即便是在“溜号”,也拿他没办法。久而久之,灌输式教学实际上培养了学员懒于学习和思考的惰性,尤其是在教师苦口婆心地“灌输”陈旧、过时、空洞理论的时候,更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和压抑,导致学员学而生倦,学而生厌。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大量“法院判例”,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大量“临床病例”,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大量“商业实例”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大量“公共决策案例”为哈佛教学改革和创新,即案例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通过案例分析,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而且迫使学员主动地学习。因为学员的成绩是教员根据学员在课堂上对案例的破解能力和速度、毅力,案例辩论技巧,发言次数,提

纯原理能力以及案例综合分析过程等因素来确定的。其中,对学员的课堂发言打分分为四等,占该门功课成绩的 25 % —50 %,任何人如果事先不认真阅读案例,不进行分析和思考,在课堂上就会“露馅”的,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学员考进了哈佛,不等于进了保险箱,通常有 10 %学生得不到“良”以上的成绩, 3 %的学生被迫退学,有的学科只有 10 %左右的学生拿到毕业证,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滥竽充数的现象。

2. “集中轰炸式”培训

教学法是哈佛经理学院的传家宝。每个实例描写的是工商企业遇到的真实问题。有的实例似乎是从一个将军的角度叙述整个战局,有的则记录一个士兵模糊片面的印象。有时实例故意不给应有的信息,有时又故意多给一些。实例的最后,总是问你:

“你说该怎么办 ? ”

实例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同学强记内容,而是迫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苦苦地思考。当然不是无休止的思考,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得带着行动方案去上课。其实现实世界也往往如此。我们不可能掌握一切应该知道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又常常混杂在一大堆纷乱的信息之中。现实世界中多半没有一种精确的答案,却是受时间、资源、人材等条件限制的多种选择。实例法训练的是决策的艺术,意在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做出决策的能力。

实例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的质量。经理学院将新生分成从 A 到 I 的九个班,每班九十人,有固定的教室,按同学的背景、经历、特长、兴趣配组成班。无论学生过去学的专业是什么,第一年的课全是必修课。内容有会计学、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写作讲演课、组织行为学、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国际政治经济学和管理模拟竞赛。

哈佛的节奏是紧张的,也必然如此。要在短短两年里培养出总经理式的人材谈何容易 ! 哈佛教育的价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的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

在两年里, MBA 要分析八百个实例。一篇实例短则一二十页,长则三四十页。每星期一、三、五上三节课,二、四上两节课。除了实例外,还发给我们与实例有关的背景知识、理论说明等参考资料。阅读分析一篇实例至少需要二、三个小时。

经理学院的评分,有一半取决于上课发言,另一半则视考试成绩而定。极少有书面作业。上课发言不但重质重量 , 而且讲究时间性,满腹经纶,准备得再好,如果教授没有请你发言,就只好按兵不动,坐失良机。老师是否容易看到你举手,在一定程度上要看你坐的位置。

哈佛经理学院使用的实例

取自现实世界经理人员的第一手报告。从工业制造厂到政府部门,从非营利组织到金融机构都有。实例讨论的课题或为新产品的市场营销计划,或为跨国公司的组织变革 , 或为资方与工会谈判的战略,或为女经理人员在单位里受到性骚扰时的政策 , 涉及面颇广。学生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在不知道实际结果的情况下,分析实例中描述的问题 , 想出解决方法。经理学院在每篇实例的首页都煞费苦心地声明:本实例专为课堂讨论而撰 , 无意诊断当事人对问题的处理是否有效。

一般来说,同学先独力作业,然后在学习小组里集体讨论。差不多每个一年级同学都参加了学习小组。小组通常由四、五个住在邻近或兴趣相投的同学组成。大家定时开会,一起切磋琢磨,共同研究第二天上课要讨论的实例。上课发言胆怯的同学可以在这个小集体里先演习一遍。在学习紧张的时候 , 聚在一起的片刻,还可以收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

课堂上,教授引导全班,以学生发言为主,分析实例中错综复杂的局面,辨识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权衡互相制约的因素,再比较不同解决方案的利弊,最后以该企业的目标为指针,制定行动计划。哈佛的实例一般没有标准答案。正确的答案也往往不止一个。实例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现实世界中的决策,绝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一项决定的后果远没有书本理论预言的那样刻板,因而,实例法是一种独特而微妙的学习方法,其意义又超过单纯让同学吸收某种知识和掌握某种技巧。

3. “唯一”不受欢迎,学会“思想共享”

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员和学员在遵守各自的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做到“思想共享”,求同存异。善意与尊重是职业行为的标志,也是学员与教员交往中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学员们应当公开而有礼貌地承认他们可能存在的任何分歧,公开而有礼貌地表达不同意见,别人也应有礼貌地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哪怕此意见跟自己的看法大相径庭,至少使自己了解到同一问题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存在这一事实。任何人武断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或者把自己的想法作为案例分析的唯一衡量标准的做法,都是不受欢迎的。学员在交流看法、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新的信息、新的结论和新的预测,形成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的“思想平台”。由于哈佛大学的学生都是来自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高才生,以致于学生们发现从来没有在一间教室里遇到这么多比自己聪明的人,自己可以从任何一个人那里学到一些东西。如果说“思想共享”是案例教学形成的一个必要的副产品的话,那么,在“思想共享”基础上

,做到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则是案例教学生产出的正产品。

4. 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

让学员接触大量案例,教师强迫每个学员充当“法官”、“律师”、“医生”、“企业家”、“政府官员”等角色,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员最忌讳说“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我辞职”。因为这会给教员提供一种学员作为旁观者的信息。这是案例教学所不容许的。唯有提出建设性意见,才是符合案例教学的要求的。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成本的“社会实践”。它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成果。在哈佛大学各个学院的案例库中,汇集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国内的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的和发展中国家的各种案例。通过对几十个、上百个、几百个案例进行分析,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虽然这些仍是一种“纸上谈兵”,但却可以从中悟出几条“兵法之道”,为以后自己处理类似案件时提供了“参照系数”。这既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案例教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的魅力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