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十课 吉利的数字(建议版)

第二十课 吉利的数字(建议版)

第二十课 吉利的数字(建议版)
第二十课 吉利的数字(建议版)

教学设计第二十课吉利的数字

1、教学对象:法国汉语班

2、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3、教学内容:吉利的数字

4、教学目标:(1)掌握全部生词,学会使用3 种反问句句型,

掌握“连……也/都……”结构和二次否定的准确用法,能熟练

利用所学句型造句及对话。

(2)能对课文进行正确的“听说读写”

(3)能对相声等中国民间艺术形式的产生兴趣,并且愿意开

口讨论自己国家的情况,愿意使用新学会的生词和句式进行表述。

5、课时:4课时

6、教学重点:1.语法:A:反问句

B:“连……也……”或“连……都……”

C:二次否定的用法。

2.通过讲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流利的朗读课

文,并且背说课文。

7、教学难点:(1)能熟练运用3 种反问句进行提问、回答。

(2)掌握“连……也……”、“连……都……”的用法。

8、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

9、教具准备:一份课件,辅助说明生词、课文的图片,实物,相声的视频。

10、教学过程

10.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吉利的数字和不吉利的数字,这和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有关,例如欧美国家的人都比较喜欢7,因为上帝7天创造世界,且这一数字在《圣经》中频繁出现。那在中国人的眼中,哪一个数字比较重要呢?除此之外,我们今天还会引入“相声”这一艺术形式,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消遣。

二、学习生词

(一)首先领读一遍生词,再让学生轮流阅读幻灯片上的生词。

(二)精讲精练

1.数字:a.数学是数字的游戏。

b.念一下黑板上的数字。

c.数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连...也... a.这座山崖太险恶了,连经验最丰富的渔

夫也望而却步。

b.别说他了,就连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

事儿。

c.我来北京半年了,可连长城也没去过。

3.简单 a.这件衣服设计简单,十分百搭。

b.计算机让很多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c.学做饭还不简单吗?

4.一半 a.苹果我只吃了一半。

b.一半的学生赞成这个决定。

c.欠收原因一半由于干旱,一半由于虫灾。

5.中国通张三是个中国通。

通 a.重庆到成都的高速路通了。

b.她很精通电脑。

c.经过老师的讲解,李四终于想通这个问题了。

6.少 a.笑一笑,十年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这档节目男女老少都喜欢看。

7.别人 a.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别人怎么能信任你呢?

b.做自己,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

c.你找别人帮忙吧。

8.伟大 a.我爱伟大的祖国。

b.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

c.伟大领袖毛主席为祖国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9.可 a.你可别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b.这块土地可生产土豆。

c.这件事你可别告诉他们。

10.申请 a.这是我申请的第一份工作。

b.按规定,你可以去申请专利了。

c.他去银行申请信用卡。

11.专利 a.这项专利应收到法律保护。

b.我们应提高自身的专利保护意识。

c.这项专利让他赚了不少钱。

12.认为 a.我认为你是对的。

b.你认为谁是对的?

c.他总认为他是对的。

13.吉利 a.8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b.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吉利的。

c.把福字倒贴在门上是吉利的象征。

14.笨 a.我真笨,连这个都想不到。

b.他可一点都不笨呢!

c.你才笨呢!

15.谐音 a.这两个字谐音听起来一样。

b.8的谐音是发。

c.这个词的谐音听起来像是在骂人。

16.音 a.这个字的读音应该这样读。

b.这两个字的谐音相似。

c.请努力发清楚每个音。

17.巧克力 a.我爱吃巧克力。

b.小田收到了一盒巧克力。

c.巧克力是情人节里不得不送的礼物。

18.土豆 a.土豆是藏族的主食之一。

b.土豆肉丝盖饭很好吃。

c.小邓喜欢吃土豆。

19.胡说 a.胡说,没有这回事!

b.小李胡说八道,你别信他。

c.他胡说些什么?

20.友谊 a.友谊地久天长!

b.为我们的友谊干杯!

c.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21.长久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每天吃饱睡好,长久下去,人自然就胖了。

c.希望我们能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

22.爱情 a.爱情是戏剧中永恒的主题。

b.爱情使人忘记时间。

c.祝你们的爱情甜甜蜜蜜!

23.活 a.他还活着。

b.人生可不只是为了活着,还有更重要的东

西值得去追求。

c.谁不希望活得长久?

24. 顺 a.顺滑的头发

b.中国人喜欢“六”这个数字,取“六六大顺”

的意思。

c.祝你一帆风顺!

三、再次齐读一遍生词,然后让学生轮流用生词造

学生练习,穿插在教师讲解中进行。其中,名词略讲为宜,

重点词汇注意及时讲练结合。课前应思考一下学生可能会

提出疑问的地方,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馈,对于已

经会用的或容易理解的词,不需要过多说明,有疑问的地

方要多花时间讲解清楚。

四、学习课文《吉利的数字》

重点讲解以下:

1.相声 Cross talk

中国人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用笑话、说唱、问答等引起观众发笑,表演时常常两个人说,也可以一个人说或几

个人说。

A popular performing art in China.The purpose of

this art form is to make the audience laugh by

jokes,singing and talking,and amusing dialogues.It

is usually performed by two people,something by one

or by several.

2 .什么话 What do you mean?(What kind of words are

these?)

“什么话”可以用来表示批评和责难。意思是“你不该说这种话”。

“什么话”may be used to show unhappiness or displeasure about some words.It means “You should not have said that.”

3.以后你有什么问题就来问我好了 Later on whenever you

have a question,just come to me.

“……好了”表示同意、赞成的语气。例如:你想来就来好了。

“……好了”express agreeing and approving tone.

4.笑一笑,十年少 Laugh,and you will be ten years younger

意思是:笑可以使人变得年轻。This Chinese saying means

happy laughs can make people young again.

Eg:1、中国有句谚语叫“笑一笑,十年少”。

2、笑一笑,十年少,快乐就会尾随而至。

3、笑一笑,十年少,多笑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5.“六”与“九”

汉语中的“六”的大写是“陆”(liù),也念“lù”,与汉

字的“禄”是谐音字,“禄”是“富贵”的意思,“九”与“久”

谐音,寓意“长久”,所以,“六”与“九”也都被看做吉利

的数字。

The capital form for the Chinese number “六”is “陆(liù)”.It can also be read as “lù”,which is a homophone of “禄”. “禄”means “富贵”(rich and noble).

“九”is a homophone of “九”,which means “长久”

(long-lasting).Consequently “六” and “九”are regarded by many people as lucky number.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全部生词。

2.做课后习题1、3、9题。

10.2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熟读了上一篇课文之后,我们今天将进行语法的讲解,只有熟练掌握了语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用一个规则造出千

千万万的句子。大家都知道汉语是一门含蓄的语言,句子的意

思也许并没有字面上那么简单,学习了今天的反问句和双重否

定,让你听出中国人的话外音。

二、听写上一课学过的生词,并抽取其中的几个生词让同

学们来造句,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三、语法讲解

(一)反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s)

反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s

1.、对已经知道的或者明显的事实,汉语常用反问句来强

调肯定或者否定,用来证明某件事或反驳别人。反问句的

意义和形式正好相反,否定形式强调肯定;肯定形式强调

否定。

Of a known or obvious fact,Chinese often use rhetorical questions to emphasize affirmation or negation.This question form is used to prove something or refute a person.The meaning is opposite to its form:the negative form emphasize affirmation;the affirmative form emphasizes negation.

补充:要注意使用场合和对象,除了客套性质的反问句,普通反问句一般在熟悉的人之间使用,而且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主人对客人一般不使用反问句。反问句的语言攻击性较强,会给人造成不礼貌的印象。

.

2、回顾“不是……吗?”

使用“不是……吗”的句式,表示说话的目的是提醒听话人注意某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或者确认某个事实,其特点是句尾必须有语气词“吗”。即使句尾没有这个语气词也能补充上。格式有以下几种:

①“不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例:张阿姨说:“看!那不是麦克吗?

②“不是”+动词或者动词性词组

例:你不是看过这部电影了吗?

③“不是”+主谓词组

例:不是星期一我们去图书馆吗?

3、介绍其他的反问句形式

①没+动……吗?没+Verb…吗?

教材例句:(1)这件事你没听说过吗?(你应该听说过。)

(2)你没有看见吗?他就在这儿。(你应该看得见)

讲解:“没+动词……吗”的句式,是否定式的疑问句,表达了强烈反问的语气。从否定方面入手提出问题,表示出深层的语用含义,表示“应该怎样……”的意味。

练习:请同学们用“没+动……吗?”造反问句,尽量用上新学单词。

②用疑问代词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 with interrogative pronouns(1)“怎么……”句式

教材例句1、你不告诉我,我怎么知道?

3、好朋友邀请我,我怎么能不去呢?

A组

例:a、安东,你怎么不管管你妹妹呢?(表示应该管管)

b、麦克,你怎么这样瞧不起人呢?(表示不应该瞧不起

人)

c、有的人适应能力太差,怎么就因为吃不惯中国菜就回国了呢?(不应该不爱吃)

d、安妮,你的汉语程度好,可怎么不去考级呢?(应该去考级)

e、可是,丽丽你怎么不早说呢?(应该早说)

讲解:“怎么”放在反问句中,如果问原因,表示“应该不应该”的意思。

B组

例:a、外面都是雪,怎么走呢?(没法走)

b、矿井里没有氧气,遇险的矿工怎么活呢?(没办法活下去了)

c、.玛丽,你怎么知道?(不可能知道)

d、.人太少了,那怎么干得起来呢?(人太少了,干不起来了)

e、.这要是被别人知道了,李老师可怎么做工作?(没法做工作了)

f、人太多了,我怎么去统计啊?(没法统计)

讲解:“怎、怎么”如果表示方式,只有肯定形式,表示

不可能办到。

C组

例:a.车站有站牌,怎么能没有站名呢?(一定会有)

b、米拉考试没有通过,怎么会高兴?(不可能会高兴)

c、.他不看到自己的卷子,怎么可能会算了呢?(不会算了)

e、你不告诉我,我怎么知道?(我不可能知道)

f、好朋友邀请我,我怎么能不去?(我一定要去)

讲解:“怎么”+“能愿动词”表示“决不可能”“怎么能不……”表示“一定会……”

练习:请两位同学用“怎么+……”造反问句,尽量用上新学单词。

(2)“哪/哪儿/哪里+……”

教材例句2、A:听说他去过美国。

B:他那儿去过美国?

5、A:她去哪儿了?

B:谁知道她去哪儿了。

A组

例 a.哪个人有飞机票?连我们都没有。(谁有飞机票?)

b.全国哪一个贫困县没留下过总理的足迹?(总理都去过)

c.这些事情,哪一件是你的错?又有哪一件是李娜对呢?(表面的意思是:你全都没错,是李娜错了。但通常用于嘲讽。)

e.哪一回不是校长说了算?(每回都是校长说了算)

讲解:“哪+量词”表示没有例外。这种类型的反问句,是特指型的反问句。提出问题的人,实际上设立了一个范围,并不是想让回答的人在这个范围内做出选择性的回答,而是想让回答问题的人知道,在这个范围之内几乎没有符合条件的选项,从而表示反诘的目的。

B组

例 a.下雨了,这里是郊外,教我们往哪儿藏啊?(没有地方藏)

b.要买高价票了,不然到哪里去弄这场演唱会的票啊?(必须买,弄不到票)

c.我好久没给李明打电话了,叫我上哪里找他啊?(不知道去哪里找)

d.你从哪里听说我们这里卖参考书的?(什么地方听说的)

讲解:“哪儿”、“哪里”在反问句中表示“什么地方”,是询问位置的。特点是“哪儿”可以做动词“在、到”或“往、上、从”的宾语,其中“儿”“里”不能省略。

C组

例:a.这里虽然挤,可又有哪儿能像这里这么便宜?(没有地方再便宜了)

b.李老师你去讲一讲,你都工作十年了,哪会对情况不熟悉?(一定熟悉)

c.哪里敢指望你们都能考上博士?(不是都能考上博士)

e.听说他去过美国。他哪去过美国?(没去过美国)

讲解:由“哪”构成的反问句,“哪、哪儿、哪里”后常常出现助动词“能、会、肯”等。

练习:请两位同学用“哪/哪儿/哪里+……”造反问句,尽量用上新学单词。

(3)“谁+……”

教材例句:4、A:你不是不去吗?

B:谁说我不去?

A组

例 a.他这么倔强,谁能一说他就同意呢?(没有人能同意)

b.玛丽为人很好,谁能看不起她呢?(没有人看不起她)

c.要取得毕业证就要参加考试,谁敢不参加考试?(没人敢不参加)

d.李老师退休了,谁来接替他呢?(没有人接替他)

f.家里没有人谁照顾你们?(没有人照顾你们)

g.总经理不在,谁给我们发工资?(没人发工资)

讲解:“谁+动词”,采用这种句式的反问句表明“没有任何人+动词”

B组

例 a.班级这么多人,谁不想准时毕业?(班里的人都想准时毕业)

b.有车的人谁不知道开车方便?(有车的都知道开车方便)

c.蒋老师知识渊博,全校谁不认识她呢?(全校都认识)

e.玛丽的确有缺点,可是谁没有缺点呢?(每个人都有缺点)

f.你很努力,可是大家谁不努力呢?(大家都努力)

g.谁不知道我们都没有钱?(大家都知道我们没钱)

h.大家都很累,谁不知道都是努力撑着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努力撑着)

讲解:“谁不/没有+动词……”的反问句表示“任何人都……”

C组

例 a.读书的时候不用功,考试的时候不及格,这能怪谁呢?(谁也不能怪;不能怪其他人)

b.拿着父母的钱不好好读书,你对得起谁?(谁也对不起;对不起其他人)

c.李大爷是个老实人,这辈子惹过谁啊?(谁也没惹过;没有惹过任何人)

e.你现在问我,我问谁去?(无人可问;没有任何人可以问)

f.都是天气不好,能抱怨谁呢?(谁也不能抱怨;不能抱怨其他人)

g.这么拙劣的骗术,你骗得了谁?(谁也骗不过;任何人都不会上当)

讲解:“动词+谁”这种句子,表示“对谁都不/没有+动……”或者“其他人/任何人都不+动词……”疑问代词“谁”在询问句中是询问别人的,可以做主语、宾语、以及名词的定语。如果说话人用“谁”来发问,而且他已经知道并且相信对方也知道他所设立的“人”的选择范围中没有符合条件的选项,也就形成了反问句。

练习:请两位同学用“谁+……”造反问句,尽量用上新学单词。

总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复习了反问句“不是……吗”的句式,学习了反问句的其它的形式:①“没+动……吗?”②使用疑问代词“哪”“哪里”、“谁”“怎么”构成的疑问句,每种句式都各有特点及引申含义。希望同学们能多加揣摩,仔细辨析。再次提醒大家,反问句的语气强烈,交际中注意使用场合和适用对象。

(二)强调意义的表达:连……也/都……. Indicating emphasis

汉语常用“连……也/都…….”这一结构表示强调。介词:“连”引出强调的部分(一般是极端的情况),后边用“也、都”与之呼应。隐含有比较的语义。“连……也/都……”的主要功能是连接单句内部的两个成分。

“连”是介词, 后面可以是名词性词语, 也可以是动词性词语, 还可以是小句形式。“连”后“也”前的词语应当重读, 它所举出的总是说话人认为最有可能或最不可能的事例。“也”的作用在于强调某一类中最有可能或最不可能的事物。

1“连”后接名词。

(1)来北京快半年了,她连长城也没去过。(别的风景区更没去过了)

(2)你读过这本书吗?

没有,我连这本书的名字也没听说过。(不可能读过)(3)你最近忙吗?

很忙,常常连星期日也不能休息。(平时更不能休息)2、“连”后接动词性词语。

(1)这么大的变化,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2)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孩子都会回答。

3、“连”后接小句形式。

(1)连她是谁我也/ 都没来得及问。

(2)连这本书是哪儿出版的他也/ 都记得。

(3)连他家里有几个人别人也/ 都不知道。

4、“连”后接数量词。

(1)教室里连一点儿声音也/ 都没有。

(2)老王忙于技术革新, 全年连一天也/ 都没有休息。

这种搭配中“连”后的数词仅限于“一”, “也”后一般还是否定形式。

注意:“连……也/都……”的“也”或“都”后面都可接否定句。后接肯定句时,通常用“连……都……”.

(1)连校长都参加了我们的联欢晚会。

(三)强调肯定:二次否定Emphasizing affirmation:double negatives

1.在一个句子里用两个否定词来强调肯定。

例如:中国的事我没有不知道的。(我都知道)

我们班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王老师。(所有学生都喜欢)

他没有理由不接电话。(他肯定会接电话)

这次会议你不能不去。(你必须去)

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你肯定知道)

2.每个学生说一个二次否定的句子,检查掌握程度,注意纠正错误和不规范的说法。

汉语中用两次否定来表示肯定。这是汉语中表示肯定的

一种重要的形式。一句话中先后用了两个否定词,所表示的意义与肯定形式所表示的意义相同时,这句话就是双重否定句。有以下几种格式:

(一)“不……,不……”

例如:

1.大家都知道,学汉语不学汉字可不行。(学汉语必须学写汉字)

2.要想提高汉语水平不练习说可不行。(学习汉语必须要练习说)总结: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格式。这种格式常常用来表达某种意愿、态度,或者说明某些规律,阐明某种道理。两个“不”分别在两个分句中否定其后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及其短语所表达的意思,意义相当于肯定,但是语意比较重。

(二)“没有……,没有……”

例如: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没有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就没有今天的聚会。

3.没有乱吃东西,就不会拉肚子。

总结:“没有”既可以用在名词或代词的前面否定事物的存在,或者否定事物的所有,又可以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否定行为的发生或状态的出现。由于用法不同,所以词性也不相同。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副词。双重否定复句中的“没有”一

般都是动词。

(三)“没有……不……”

例如:1.在中国没有人不喜欢喝茶(中国人都喜欢喝茶)

2.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所有事情他都知道)

3.没有刻苦努力的精神,是学不好汉语的。

4.没有身份证,就不能买飞机票。

总结:这一类句子否定了前面成分的存在,不会产生后面表示的结果。这里,正句中所谓的谓语一般包含能愿动词或可能补语。

7 遇到下列情况怎么说(用反问句)

What should you say i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using rhetorical questions)

(1)朋友在找钥匙,你看她的钥匙就在桌子上,你怎么说?

你没看见钥匙在桌子上吗?/钥匙不是在桌子上吗?

(2)朋友问你的老师叫什么名字,你说不知道,你的朋友会怎么说?

你怎么连你的老师的名字都不知道呢?

(3)朋友问你桂林的风景怎么样,但是你没去过,怎么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