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茶道人生

茶道人生

茶道人生

茶道人生——铁观音

作为一个爱茶的人,我怎么能舍弃这样的一种邂逅,带着清风和雨的温柔,我来自江南的都市丛林,却向往着‘采菊东篱下’的自然飘逸。每每饮茶,总能一扫我心内的烦忧,仿佛置身前世尘缘,今生因因果果已与我无关。

当然,禅意入境需要的是一颗出世入世的心境,但是何尝不需要一款好茶的依托。

而我与卿,亦缘结于此。

我轻依季节的转角,守住时光的涟漪,在这热烈的时节,闲逸的整理着茶具,烧上一壶90度半的热水,慢条斯理的洗茶,看着那些蜷缩的小东西一个个的在紫砂壶里绽放,然后跳动到我的杯子里,我不能形容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

醇厚甘爽的感觉肆意的侵占着我的味蕾,密密麻麻,让我完全沉浸在茶的世界里。小啜一口,身与灵得到了短暂的放松。

在我眼里,铁观音是什么?

他真的只是茶吗?

人喝茶的品味,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品味和品格,我认为铁观音是出世入世的高人也是散人一枚,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丈夫情怀又有梅妻鹤子的闲趣雅致,但他最最重要的品格就是他的回味。

他一定不是直白的,他一定不是乏味的,刚开始,他一定是香醇的,你先是看到他的色泽,被他的外表所吸引,然后是闻到他醇厚的香味,在他的熏陶下,自然的陶醉,再才是与他相交,品尝到他的真味,然后,我们短暂的分开,回想起来只有浓浓的香醇!

这就是我所品尝到的铁观音,他不是一杯茶,而是一种品格和情怀。

咖啡文化与茶文化的对比

咖啡文化与茶文化的对比 中庸之道与崇力竞争的差异 中国人是喜欢茶的,好多人都喜欢茶的清新淡雅、喜欢茶的温和性情。饮茶者需要静心体味,才会体会到茶的幽香与怡情,慢慢地感受着茶色与茶韵,将茶的性情与中国的中庸之道结合起来,寻求中庸和谐的价值取向。自古以来茶树是可以栽种到各家的门前或者门后的,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活状态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接触自然的机会,练就了人们朴实、淳厚、谦和的性情。中国的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中心,它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将传统文化里的谦让、恭俭以及宽容和博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保守内向与开拓创新的差异 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活状态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仅仅的局限于自家的范围之内,那种重视宗族观念与血缘体系的生活让人们较多地存在保守性、注重内省而轻视开拓的文化形态。相反,西方国家则较多地受到当地山地与海洋的影响,受到地势上的阻碍,在寻求改变生存之道的时候也开拓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且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在茶和咖啡的传播过程中两地发展上的不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文化上有着不同的表达。在两地之间的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中就表现出了这些方面的不同。茶的口味、形态和营销策略在中国是一个逐渐演变的漫长过程,几千年来变化不大,我们倾向于“因循祖制,唯古是法,尊古泡制”。所以说茶在我国尽管存在深远,历史也很悠久,有着我们自己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但是它却并未将中国的这些特色引领到世界的范围之内。欧美国家则不一样,他们依据自己的开拓精神,在短期之内就开发了方便携带和泡制的袋泡茶、速溶茶以及冰茶等。尽管中国仍然是茶的最大生产国,但是西方国家却不断的研发新的茶形式与咖啡形式。比如说现今流行世界的星巴克就展现了西方人的开拓

茶道与人生文章_茶道文化与人生文章

茶道与人生文章_茶道文化与人生文章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茶道与人生文章茶道人生我平时在家在外尤爱品茶,所以今天就说说茶。但是大家都知道这茶若是用温水沏,是沏不出茶叶味道的,茶叶不会沉落,会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没有一丝清香,无论多好的茶亦是如是。一般要用沸水沏,茶叶自然沉落,而且经过反复注入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起,那味道于尚未品饮间,都会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各位可明白,同是好茶,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其实很简单,用水不同!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最后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天幽静、夏天的炽烈,又有秋天的凄悯、冬天的苍凛。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同被沸水沏过的茶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 那么我们面对挫折、失败时应该怎样呢?我建议各位做好以下几点: 一、停止抱怨。

来我这里测事的人几乎全是抱怨,抱怨自己的命不好,抱怨自己的父母,抱怨自己的老公,抱怨自己的孩子。你抱怨完有啥用?不是还得乖乖地回去用两条腿走路吗?抱怨只会加重自己的烦恼! 二、接受事实。 你不接受行吗?!很多毕业的大学生想做这个,想做那个,可哪个也没做,做不成嘛!你现在的条件不允许你“想做什么”,你现在是“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你与社会的现状!要务实啊! 另外呢,有些人一找我测事就表明自己的心总不甘,这可不行啊。好比一个瘸子,他总想治好自己的腿,否则总认为自己是残疾人,天天心里折腾,可是你折腾有何用?照样治不好你的腿!怎么办?接受自己是个瘸子的现实,接受了就好。只有接受了现实,你才能有个安定的心去做别的事啊。 三、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必须要积极!有些人问我:“到底怎样才能让自己积极?”实话讲,真的没有很好的办法,因为人的念头时刻出没,防不胜防,很难让你的思绪定住。心若不定,很难积极到位。所以,我建议各位朋友,一旦有了消极心,赶快用一个高兴的念头把消极压下去,如此一直做下去,会形成条件反射的。 茶道与人生文章:品茶,品人生我泡了一杯茶水。有的茶叶飘在杯子上部,有的飘在杯子中间,还有一部分茶叶沉到杯底。 曾经读过一篇散文叫“茶如人生”,很有感触。茶的种类很多,有的人如花茶,你总能听到他们乐观感恩的笑容;有的人如绿茶,不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中国茶道的人生哲理

中国茶道的人生哲理 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奔走在喧嚣繁华都市里的“弄潮儿”,涉足于险风恶浪市场经济的“下海”者,也需要有一个避风的港湾,要学会忙里偷闲,摆脱文山会海、商务羁绊,在歌罢曲终、酒阑人散之时,不妨安静地沏上一壶茶,或临窗独啜,或邀三两知己共饮,品味人生的真谛,感受生活给予的美好享受。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这是人类文化又一进步”,“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这不求解渴的茶和不求充饥的茶点,是一种精神的物化形式,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它使生命情调、人生情趣、心灵律动和审美观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唱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茶,天然冲淡的真滋味,使人在宁静平和、舒适怡悦之中萌动蓬勃的生机,强烈的挚爱。茶诗化了生活,人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有位哲人说:品着茶似乎是品味着人生。的确,中国茶道,不仅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而且蕴含着人生哲理。品茶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熏陶,犹如淋沐着带音乐的日光浴。杯茗在手,神驰八极,苦涩回甘的茶味,委实如绵长的人生之路,回味的是从艰难足迹寻得的人生哲理。 首先,茶性尚情,和爱茶人的性情相近。唐代诗人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诗人说,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洁,不得有半点玷污;其用涤烦,其功濯尘,属通灵性之物,是山中精英,不失其高洁的本性。诗人在赞茶,也是在颂人,借茶而言志。 明人陆树声和徐渭都作有《煎茶七类》,又都在论述茶品之前先论人品,把“人品”列为第一。陆树声说:“煎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得传于高流隐逸有云霞泉石磊块胸次间者。”徐渭说:“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传于高流大隐、云霞泉石之辈、鱼虾麋鹿之俦。”与其说陆树声、徐渭爱饮茶,倒不如说他们更注重于饮茶人的人品。与他们同时代的许次纾在《茶疏》中有“论客”一节说:“宾朋杂沓,止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辨,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茶品出于人品,一个道德和审美趣味低下的人,必然领略不到中国茶道的真谛。 中国茶道,还引入了儒家和道家的“内省”思想。孔子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老子的“致虚”、“守静”(《老子·第十六章》),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都是强调通过内省这种独特的思想修养方式,达到道德和理智的自我完善。历代茶人追求的就是物我相合,并以外物陶悦我心,把深层的文化素养与人格熏陶作为根本。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也颂扬了这种精神与境界。 唐诗僧皎然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与卢仝的《七碗茶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云: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茶道课心得体会范文合辑

茶道课心得体会范文合辑 从小到大一直在喝茶,却都是基于简单的生理需求,就像饿 了就要吃饭、冷了就要添衣一样,虽然对于茶道一直心向往之,对茶 道更丰富的内涵我却基本没有了解,这学期的茶道课为我提供了一个 很好的机会。因为报名的人太多,我没有机会亲身实践,但是现场观 摩也让我有了许多的体会。 在上课开始时,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茶的知识,包括茶的 由来、分布、种类、文化内涵以及和医学、植物学等学科的紧密联系等,丰富了我们对茶的认识。老师还亲自示范泡了一壶茶,并让同学 们也尝试了一下,最后让我们一起品他们泡的茶,让我们体会有什么 区别。我们发觉老师泡的茶无论是色泽还是香味都要更加浓郁,续水 后茶的味道也没有减少多少,而同学们泡的茶在色泽和香气上也要差 许多。老师告诉我们,茶道与养生一样,强调眼耳鼻舌身的协调,泡 茶就像为人处世,不能太过急躁,茶叶也是有灵气的,在加水的时候 不能直接加到茶叶上,而应该沿着杯壁加进去,让茶叶在水里翻滚、 发散,只有这样才能让茶叶充分“激活”,而同学们往往倒水的时候 比较急躁,直接倒到茶叶上把茶叶内部的细胞都给破坏了。老师把为 人处世的道理通过茶道向我们阐述,同学们都受到了触动,明白了泡 茶同时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而接下来的亲身实践更让同学们深 刻的领悟到这个道理。 泡茶时需要跪坐、净手、小心动手,这些都强调泡茶时一丝不苟 的态度。在现在这个快速的网络社会,每天接受数不尽的信息,受到 各种事物的干扰,我们已经很难完全静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情,而茶 道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抛开网络,放下手机,和老师、同学一起坐好,互相注视,顿时就有了浓浓的人情味,传统的交往方 式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我们身边。插花、焚香、鼻吸口呼,排除一切 的杂念,身心也回复到空灵的状态,让我们可以好好体会茶道的深刻 内涵。

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强调“修己以敏”,“修己以安百姓”。我们党的领导人继承了“修养”的有益思想,并赋予新的 含义。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修养》曾成为全党的必读课本。进入历史新 时期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论述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时都强调 要讲修养、讲道德、讲荣辱。 修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做动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修身养性,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求得学士、才干、道德、 涵养等各方面的充实,完善和提高;另一层含义是作为名词,如:某人很有修养,指一个人在思想理论知识、才华、道德质量等方面达到一定程度、一定水平。所以修养既是过程,又是目标。 一、准确把握加强修养的重要意义 下面从个人成长规律方面,从时代和事业发展需要方面,阐述加强修养的 重要意义: 〈一〉加强自身修养,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规律 1、一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有所作为的前提和基础。 成就事业,有所作为,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能否成就事业,有所作为,既决定于外界环境,即:组织培养,群众支持,才 华施展之地,更决定于自身的素质,自身的努力,这是内在动力。而素质不是 天生的,是来自于自身的修养,要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改造,以期提高自 身素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先,然后达到成就事业,有所 作为。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内在要求,成就事业是修身的必然结果。 2、另一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是提升人格魅力的必然要求。 加强自身修养是提升非权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如果是领导,其影响来自 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因素的影响,二是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即人格魅力)。权 力影响,是由领导者的职位和人们对职位的传统服从所形成,一旦离开这个职

茶道优美散文_关于茶道的散文

茶道优美散文_关于茶道的散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茶道优美散文1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婉转曲尘心。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面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唐.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好一首优美独特的咏茶诗!对茶,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有人说:饮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茶,应是人间极品。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是喝茶的感觉。茶属于淡泊,属于宁静,属于古典文化,属于底蕴深厚的东方神韵。茶诞生在中国,记载着中国的历史,同时也被历史记载着。 古人爱茶,品茶,写词吟诗。中国茶诗,茶文化源远流长,从陆羽的《茶经》到现代社会各式各样的茶诗,茶文化一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唐代卢仝有这样一首经典茶诗《七碗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王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羽春风。”全诗通过七碗茶写出了茶的意境和感受,意味深远。于是,我常效仿古人,案前几本书,手边一杯茶,在浓郁的茶香中静思、遐想和感受杜甫“落月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悠闲,体会陆游“雪夜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的安逸,享受苏轼“雪沫乳花浮午盛,蓼茸落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清旷。好书、佳茗,是一种怡然,一种享受。与古人神游,同古人品茶,放松心情,感受愉悦,感受纯净,感受深邃。 茶是一种文化,品茶是一门学问,清茶一杯,始是浅浅苦涩,尔后悠悠一丝清甜从喉中溢出。品茶之道,在于心,在于艺,在于魂;品茶之理,在于境,在于人,在于品。寻得佳时,觅得佳境,品味好茶,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会从心底荡开,只觉气舒神怡,心净神清,浮躁和张扬会一点点地被抽走,恬静和安逸自会一缕缕地流出来。 泡茶的过程犹如人生。泡茶之初,茶叶轻浮漂荡,味道清涩,就像人生的年少轻狂;泡茶不久,茶叶半沉浮于杯中,味道浓郁香醇,犹如人生中激奋的青春;接着茶就变得浓深清冽,就像中年的稳重;最后待茶变得色深味淡时,正如一个老年的智者,有丰富的人生体验,醇厚且回味无穷...... 品茶,亦是品心。茶中有情、有哲、亦有禅。生命之茶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宽容与宁静,使心灵回归本性与自然,是茶中之道,是为人之道。 案前的茶叶已沉入杯底,透过茶杯,仿佛看见自己就是其中的一

关于茶文化的文章

关于茶文化的文章 茶道中的爱情 本质上,中国的茶和药是没有区别的,都是萃取植物其精华,达到一定的功效。由此看来茶也是一种特殊的药罢了。人体不管是身 体上还是心灵上都会出现一些创伤,或大或小,当用药有点过,所 以就有了茶这东西,仅仅是个人意见,不值得广而传之。二十岁左右,恋爱像是一杯红茶,色彩斑斓,充满好奇,可食而带涩。 二十五岁左右,恋爱像一杯绿茶哦,清纯,淡雅,入喉平滑,苦甜适中。三十岁左右,爱情像一杯菊花茶,清香,缺乏了甘甜,是 治疗功效与享受的完美结合。四十岁左右,爱情像是一杯苦丁茶, 茶叶要经过反复冲泡,入口特苦,也失去了清香与甘甜,留下的只 有功效。这一阶段,人生的担子嘴最重,像苦丁茶也就不足为奇了。五十岁左右,爱情像是一杯广东的凉茶,热了不行,一定要等到凉 了再喝,失去了热恋中的那份冲动,像一杯清热解毒的凉茶再好不过。五十五岁左右,爱情就像是一罐王老吉了。 六十岁左右,如果还有爱情的话,那一定是一杯普洱茶了,听说有的普洱茶能熬上上百年,起其功效不亚于千年野参。初涉爱河的 花季少年,最适合喝南岳衡山的云雾茶,其制作工艺相比龙井,铁 观音简单,但其独特的清雅,含着淡淡的竹香,口味独特。中年二 春的人,最适合来一杯福建的铁观音,后程冲劲十足。晚年逢春的 不惑人,最好来一杯河南的信阳毛尖,简单,舒坦。喝茶的茶具也 有的说。比如南岳的云雾茶最好用三年以上的竹筒泡制,竹筒无异味,适合以竹香著称的云雾茶。龙井,乌龙以清香著称之类的,适 合用宜兴的紫砂壶,分能彰显其特点。信阳毛尖之类的,适合用玻 璃杯,通过透明的玻璃才能看到其支支倒立杯中的惬意,也不影响 其口味。切忌!正式场合泡茶不要用纸杯,塑料杯。 茶道与朋友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和合”与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它和个人修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例如:孝亲尊师,尊老爱幼,慎独修身,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谦敬礼让,勤劳节俭等等,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通的,讲的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诸多元素之间的状态。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园融。 “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说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和合”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了――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天3 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

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中庸”与修养 二是“中庸”,指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际和谐“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仁”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的方法原则。“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人我关系中,惟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立足社会达到理想目标,同时也要使有关的人立足达到目标。在孔子看来,以爱人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即可融洽和谐;如果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人人爱人的基础上,那么社会自会太平。它提倡人与人相爱,尊重人的价值、同情人、帮助人,体现了古代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从《尚书》中最早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再到《礼记·礼运》中所强调的“十义”,既所谓“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从各种不同的

茶道与心理

茶道与心理 伍文捷 茶学系,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 中文摘要 茶道一直以来与养生和修行紧密结合。除此之外,人们在茶道中还可以有什么新的发现?透过茶道中音乐的应用,以及在茶道过程中,人的情绪状态的变化,本文探讨了茶道对现代人焦虑、精神压力的缓解作用,整合了不同领域的相关文献,提出了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茶道及对现代人情绪困扰的帮助,并提出了可探讨的茶道发展之道。 关键词:茶道、音乐、情绪、压力、心理 The Tea Ceremony and Psychology Wendy Wenjie Wu College of Tea Sciences,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 China Abstract Tea Ceremony has a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Regimen and Cultivation long ago.Apart from this,What new element can be found in Tea Ceremony?When right music apply in the Tea Ceremony,how can it be changed the preception and experience of people’s emotional stat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ease effect of Tea Ceremony on anxiety and mental pressure of the modern people.Integrate the knowledge of different fields,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to see how Tea Ceremony helping modern people to overcome the emotional disturbance.And raise a discussion on prospectively development of Tea Ceremony.. Key Words:The Tea Ceremony,Music,Emotion,and Psychological Pressure

完整word版,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茶,是中国人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一种饮品,如今也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很多人爱茶,不仅仅是因为它特有的醇香,而是痴迷于茶的文化,陶醉于品茶的过程,所以很多时候已不仅仅是喝茶来止渴这么简单,喝茶的过程也成为了一种艺术。 如果你想真正品到茶的味道,就得先学会如何品茶。要学会品茶,就得先了解一些有关茶的基础知识。 茶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植物分类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属——这是茶的自然科学定义。茶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生长环境可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按干茶外形分为扁平状、针状、球状、雀舌状、片状、末状;按产地划分为川茶、浙茶、闽茶、滇茶、台湾茶;按我国出口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速溶茶;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我国的七大基本茶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普洱茶。绿茶的代表茶有:雨花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有清新的绿豆香,味清淡微苦。颜色碧绿、翠绿或黄绿。红茶的代表茶有锡兰红茶、阿萨姆红茶、祁门红茶、滇红、宁红、宜红。颜色为暗红色。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味浓厚略带涩。青茶的代表茶有铁观音、大红袍、闽北水仙、冻顶乌龙、武夷岩茶。颜色为青绿、暗绿,茶汤呈蜜绿色或蜜黄色,花香果

味,滋味醇厚回甘。白茶的代表茶有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色白隐绿,干茶外表满披白色绒毛,茶汤浅淡,味清鲜爽口、甘醇、香气弱。黄茶的代表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黄叶黄汤,香气清纯,滋味甜爽。黑茶的代表茶有湖南黑茶、老青茶、六堡散茶。颜色是青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虽为黑茶,汤色却不一定是黑的。陈香,味醇厚回甘。 品茶时,茶具也是很重要的。茶具的种类有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一套茶具包括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以及其他。常用茶具中,紫砂壶是泡茶、饮茶的主要用具;茶海(茶盘)用于放置茶具;公道杯用于均匀茶汤浓度;茶漏用于滤取多余细小的茶叶,不影响茶汤的滋味;品茗杯用于饮泡好的茶汤;杯托是茶杯的垫底器具;闻香杯闻留在杯里的香气,是乌龙茶专用;盖碗又称三才杯,泡茶专用也可单杯品用;茶叶罐是装茶的罐子;茶荷用于置茶和赏茶;茶巾擦水,辅佐茶具;茶道组包括茶匙、茶针、茶夹、茶斗和茶拔。我想拥有这么一套完整的茶具是泡好一杯茶的点睛之笔。而且茶具本身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品茶的过程自然也更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就是要学会如何泡好一杯茶了。泡茶的过程是取茶→赏茶→温壶→温杯→温盅→泡茶→奉茶→赏茶底→整理茶具归位。具体而言,取茶:以茶则在茶仓中取适量茶叶置于茶荷中或以茶仓置适量茶叶于茶荷中(取一次的泡茶量);赏茶:以茶荷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土管1101 朱少春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假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6种。下面以这 6种主要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 (1)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关于春节的另一种说法是: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体现或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2)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原始观念文化 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这里的大自然主要指太阳、

中国茶道与人生

中国茶道与人生 在中国茶道中,吃茶品茗之道是基本,吃茶品茗修道是目的,吃茶品茗即道是根柢。吃茶品茗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吃茶品茗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吃茶品茗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既是吃茶品茗的艺术,也是糊口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台湾人,发明出所谓的“中国茶道”来。最令人讨厌了。 茶壶、茶杯之外还来一个“闻杯”。把茶倒在里面,一定要强迫你来闻一闻。你闻、我闻、阿猫阿狗闻。闻的时候禁不住喷几口气。那个闻杯有多少细菌、有多脏,你知道不知道? 现在,连内地也把这一套学去,到处看到茶馆中有少女表演。固定的手势还不算,口中念念有词,说来说去都是一泡什么、二泡什么、三泡什么的陈腔滥语。好好一个女子,变成俗不可耐的丫头。 台湾茶道哪来?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50年,日本人有些什么,台湾就想要有些什么;萝卜头有日本茶道,台湾就要有中国茶道。把 不必要的动作硬硬加在一起,就是中国茶道了,笑掉大牙。 真正最早的中国茶道,的确就是日本那一套。他们完全将陆羽的《茶经》搬了过去。不过我们嫌烦,将它优化简化,日本人还是保 留罢了。现在台湾人又从那学回来。 唉,羞死人也。 如果要有茶道,也只止于像潮州工夫茶或文人茶那样。别以为有什么繁节,其实只是把茶的味道完全泡出来的基本功罢了。 一些喝茶喝得走火人魔的人,用一个钟计算茶叶应该泡多少分多少秒,这也都是违反了喝茶的精神。

什么是喝茶的精神?何谓茶道?答案很清楚,舒服就是。 茶是应该轻轻松松之下请客或自用的。你习惯了怎么泡,就怎么泡;怎么喝,就怎么喝。管他妈的三七二十一。 纯朴自然,一个“真”字就跑出来了。 真情流露,就有禅昧。有禅味,道即生。 喝茶,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就是道。 对于人生的大起大落,苏东坡都能以茶人博大的胸怀,坦然处之。 他有一诗一词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出峡》诗有云: 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 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 看了“中国茶道与人生”的人还看了:

中国茶文化与茶道

对中国茶文化与茶道的理解 中国茶文化与茶道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如何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在大茶业中的积极作用,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 1.说起茶的发现,人们会自然地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然而把茶作为饮料、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和记载,充分证明了当时饮茶风俗的形成和茶叶市场的存在。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为贡品。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以茶养谦”巳成风气,如晋吴兴太守陆纳已养成只招待茶水的习惯,客来敬茶这也许是最好的例证。 2.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陆羽《茶径》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可以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当时比屋皆饮的民间茶俗,乃至豪华隆重的皇室宫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诗词与茶书画,都是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集中表现。 3.到了宋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饮茶更加普及,作为贡品的建州龙团凤饼更是花样翻新。宋徽宗皇帝赵佶著《大观茶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自写茶书的皇帝。跟随其后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同时饮茶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点茶”技艺进一步规范,“斗茶”之风盛行,佛门茶事兴旺,饮茶技艺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迅速走也国门传至海内外。 4.明清时代散叶茶迅速发展,多茶类的结构逐步形成,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客来敬茶、以茶待客风气更为普及,都市茶馆林立,利用茶馆休闲、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国学,是如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了,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我们的祖辈们的经历经验方法思想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之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领悟其中奥妙。他们留下这些书文给后代们,自然希望我们传承这些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经世致用。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茶道和人生哲学

从茶文化看中国人的人生哲学 【摘要】茶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哲学。在中国,茶已经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领域,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修养,一种人格力量,一种境界。中国人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品饮与思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成为茶道的必要条件,构成茶文化的最高层次,成为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据传远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后来,茶逐渐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有“粗茶淡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俗语。今天,茶已成为“国饮”,可见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也非常密切。悠久的饮茶习惯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而这茶文化中又渗透着中国人神奇的处世哲学。 茶文化中的哲学 统治者哲学。茶是汉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重要饮料,自中唐以后,随着茶叶消费的普及,人们对茶叶的需求日益增大,茶叶商品市场活跃,利润丰厚。所以,自唐代开始征收茶税,以殷国库,以后茶税便成了历朝历代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自唐代之后,茶税作为一种专税,历代相承,从无间断。成为国家除盐铁税外的又一固定税收。 饮茶者的哲学。中国人饮茶,讲究品味、讲究意境,更讲究心情。品茶者最能领悟可使身心获得放松与健康的饮茶真谛。在茶从药用、祭祀、食用,发展到饮用,茶从物质形态,升华到精神内涵。茶的每一处变化,每一个阶段,无不留下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烙印。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庶民百姓,都能在茶中体会人生真趣。 中国人把饮茶表现为茶礼、茶俗、茶艺等形式。“客来敬茶”是我国传统的待客礼仪,无论南北,不分民族。给上门的客人敬上一杯香茶,是最基本的待客礼节了。茶又是一种文化形式的物质载体,它在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婚、丧、嫁、娶无处不在。特别集中体现在各民族的婚俗礼仪中,在佛教的祭祀仪式中等。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异彩纷呈的饮茶习俗,历代饮茶的方式、饮茶的艺术,美不胜收。人们的饮茶过程一步一步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价值观、审美观等思想内容,中国人平和、内敛,强调个人内心修养的性格,与品茶需要的平和宁静的心态相符。茶艺与茶道的最高境界又总是与悠闲、安静、从容等生命状态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形成最高层次的茶文化。 茶道中体现的哲学。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由物质载体升华出来的精神。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部

茶文化与茶道教学大纲

《茶文化与茶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茶文化与茶道 课程英文名称:The tea culture and skill 课程编号: 学分:1 学时:16 课程性质:任选课 课程类别:通识课 面向对象:2011、2012级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各个专业的选修课程,茶文化是人类对茶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应用和创造等过程,而茶道则是茶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涵,荼道与艺术的结合,成为茶文化体系中最具特征性的部分,成为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本课程用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农学、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介绍了茶文化历史、荼与人的健康、茶道的形成与表现、茶的沏泡艺术、品饮艺术、人们的饮茶习俗、饮茶趋势、茶与文学艺术的结缘、茶文化的发展等内容,突出茶道艺术内容,引导培养学生茶文化方面的知、说技能,茶叶的品、评、鉴赏技能。 二、课程能力目标 我国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也是因为品茶要达到吧情感、情绪、心境引向宁静、淡薄、深远,引向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的审美感悟。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之所以喜欢在山水中品茶,就是因为更能体验到庄子的“真我”,禅的“瞬刻永恒”,在大自然与茶艺的融合中,忘怀得失,拜托厉害,从而获得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乐趣。 三、课程内容 (一)、茶文化简史:茶艺茶道茶文化 1、茶艺 茶艺的发展概况;为何叫茶艺;茶艺的特点;茶艺由谁提出 2、茶道 起源;中国与日本不同;陆羽和茶道;中国茶道的内涵 3、茶文化的概念;社会功能 4、六大茶类的认识 发展史;例:乌龙类,绿茶类等 重点:茶文化背景 难点:茶道 (二)、茶叶的基本知识;茶艺师的修养 1、中国十大名茶的鉴赏; 2、各种茶的产地分布; 3、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

对茶道的看法的范文3篇

对茶道的看法的范文3篇 浮生,若茶 茶几上的茶不觉的从被子中溢了出来,我看着那一杯茶。发出了一丝感叹,人生不就是像这样的一杯茶吗?散发出淡淡的清苦还有微 微的香甜。饮罢,一股回香留在自己的心间。那徐徐的回香,是不 是就是人生的真谛? 人家都说浮生若茶,在沉沉浮浮中。发出自己的清香。即使在过程中有过一段让你掉泪的过程。但是,没有经历开水的煮沸,没有 经过上下的沉浮。怎么可以展示出自己的价值呢? 要不然怎么有那么多的人想去品茶,感受沉浮之间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清香。感受人生的魅力。 佛家的人,总是喜欢静静地坐着参禅。在轻轻的流动中感受人生的微妙之处。总是喜欢静静地泡着一杯茶,即使不喝。却还是那么 开心地笑着。这就是感受茶的真谛,或者说是人生吧! 我喜欢一个人泡着茉莉花茶,有一种淡淡的清香。让我不能放弃,可是缺少了一种哲理。没有太深得理。只是一种喜好。我也曾品尝茶,可是那种满口的苦味让我不敢继续下去。 人生总是这样,有太多的人害怕苦难,而停止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就站在原地,不晓得前进还是退步。而我,也做过这样的人。人世间,有太多的人这样。 何止一个我呢? 不如继续品尝吧,你就会发现。哭过后,竟是一种淡淡的清香。漫透你的嘴。让你回味不已。 这就是茶的过人之处,看上去毫不起眼,却可以有这种变化。让人感叹! 想象人生,也是这样。

茶的浓淡与口味 一次走进茶座,昂贵的茶资使我想起自家的茶水之廉价。我家中有一只陶瓷茶壶,大概是很久以前祖辈留下来的,虽不是古董,但 也是父亲的宝贝。父亲喜欢喝茶,记得儿时,家里没柴,煮饭都是 青柴熏烟,全村人没有一家舍得喝茶,只有父亲不管春夏秋冬,不 管晴天还是雨天,都要母亲给他准备一壶茶。有时左邻右舍看不下 去说父亲几句,父亲就与他们理论:“你们懂得喝茶的情趣吗?不懂,当然舍不得喝茶,免得浪费柴。”。母亲只好顺从父亲,每次煮饭 都蒸一碗开水倒在茶壶里泡茶,让父亲喝。 父亲喝茶有一个特点;他喝茶就像别人喝烈酒一样,倒一小盏, 放在椅子旁边的凳子上,人靠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每喝一口茶之后,就闭目养神一刻。特别是夏天的黄昏,他手里多了一把扇子, 闭眼摇扇,神态悠然自在。我小时候,看父亲喝茶那么神气,我便 抱起杯子牛喝,却是淡淡的没有一点滋味。父亲看到我牛喝平淡的说:“吃东西不放在嘴里咀嚼,直吞喉咙能有味道吗?”我听出父亲 的言外之音,于是,也学着父亲喝一小口含在嘴里,半天也品不出 什么滋味。我说父亲是骗人的,其实,他也根本品不出茶的味道, 只是故作高深。父亲说:“吃东西什么时候最有味道?”我很快的回答:“当然最饿的时候。”出口之后才知父亲想说,喝茶最有味道。 一个夏天,我在烈日下干重活,流过很多汗,口渴唇裂。于是,我也学着父亲的那种靠在椅子,喝一小口含在嘴里,闭目养神。此刻,我品出茶是甜的,一种幸福感洋溢在我心田。我感到浓茶的滋味,感到生活的浓缩,原来幸福是在艰辛之后。 从那以后,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品茶。每次喝茶总是要等到口渴才喝,随着日子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都在幸福中品茶, 茶味渐渐变淡,觉得自己根本品不出茶味。淡,是因为平时吃得好,不口渴。生活也一样,幸福之后是一种平淡。平淡总是最稳、最充实、最美的。以前总想着追求幸福,是因为没有幸福才追求幸福, 有了幸福自然会回归平淡。如果上班只为工资,说明还没有找到幸 福的感觉,还是为钱发愁,为钱奔波;如果上班是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说明他已经生活在幸福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