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浅析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一个困扰小学起始教学的典型问题,儿童从学前教育迈入义务教育门槛,从非约束型教育过渡到相对约束型教育,形成一道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沟坎。小学起始年级面临“从无到有”的特殊教育情境,即从无目的的教育过渡到有目的的教育。因此,两阶段“无”与“有”的教育衔接需要探索,以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无缝对接。

一、“无”与“有”教育思想教育的衔接

教育一直面临一元目的论和二元目的论的持续论争。儿童教育目的具有客观社会性与主观心理性,前者重在培养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童,其教育目的由社会所决定,“为儿童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培养按“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来实施,教育有意识地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学前教育属主观心理性教育,在这个特殊时期,儿童自身主观心理性发展决定教育的目的,换言之,教育活动是他们无意识的主动参与,并非由外在的人为因素所决定。

儿童范畴包含两个阶段,学前幼儿教育和小学儿童中后期教育。在同一教育范畴的两个侧面,学前教育强调教育的内在目的,从生理与心理性角度解释“无目的教育”的自然性与无意识性,它包含七个行为要素:无限制活动、无意识参与、主动性投入、生长性发展、经验型积累、协作式分享、“教”“学”“做”统一。小学低年级儿童中后期教育强调外在社会性发展与内在身心成长相结合,要求儿童逐渐去适应规章并进行有节制活动,将无意识习得与有意

学前班幼小衔接教育计划(最新版)

编号:YB-JH-0803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学前班幼小衔接教育计划(最 新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学前班幼小衔接教育计划(最新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 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长两 方的合力,我园在今年的幼小衔接工作上具体做了以下的计划。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列入 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大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 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 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 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 础。

第九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学前教育学

第九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 上课前学生分别到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参观,观察并收集大班和一年级学习与管理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设疑导入,通过观摩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问题导入】 幼儿园老师发现,大班的孩子们对小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校是什么样的?小学生上什么课?有没有玩的时候?没有新朋友怎么办?针对孩子的这些问

题,谁能告诉小朋友幼儿园与小学有哪些不同? 【谈一谈】 结合参观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活动的情况,谈一谈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有何不同? 【归纳总结】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1、教育教学任务、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学习方式不同 2、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式不同 3、师生关系不同 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式不同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课堂练习】 请学生列表说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特点的比较 二、讲解幼小衔接的工作的意义及任务.。 1、使儿童能尽快地适应新生活 2、为儿童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节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质疑启思,结合资料学习,揭示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要点。 【现象描述】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前学会拼音,认字,做算术,甚至用一年级的课本系统地教孩子.这一现象在幼儿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那么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老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工作呢? 【资料链接】: 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本学期是幼儿在幼儿园将要渡过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将提出“真诚、尊重、关爱、合作”的班级经营文化,在园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下围绕以下班级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具体为: 一、班级工作重点: 1、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2、营造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形成初步升小学的意识。 3、帮助家长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明确幼儿期教育重心是个性能力的培养,使家长认同熟悉我们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课程形式,并支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园对话互动网"。 二、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本学期本班幼儿40名,男24名,女生16名,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

幼小衔接教案

幼小衔接教案教学设计 执教者:杨穆李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学校的一些硬件设施、课程安排。 2、初步了解小学生丰富的学习活动。 3、初步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 4、激起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参观小学学校。 2、多媒体课件。 3、歌曲《上学歌》 三、活动过程。 1、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各功能室图片展示做简介。 2、了解小学的课程安排。 (1)说说幼儿园几个老师教?教什么? (2)出示小学课程表链接各课程封面。 3、成为好学生的秘诀 (1)秘诀一:坐如钟。 A、出示正确坐姿学一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B、判断对错。出示错误和正确姿势的图片,用手势评判。再说说错误姿势的坏处。 (2)秘诀二:坐如钟。看图片学一学。

穿插游戏: A、师说“坐如钟,坐如钟”生做。 B、师说“坐如钟,坐如钟”生反着做。 (3)秘诀三:行如风(排队上放学) (4)秘诀四:上课认真听讲,不喝水,不玩玩具。 口诀提示:小小脚-----小小手----小眼睛----小耳朵----- (5)秘诀五:积极发言,发言先举手。 课间活动。做动作听《上学歌》。 4、了解小学生丰富的学习活动。 (1)初知少先队,及少先队干部标志 师:进入小学表现好就能加入少先队,表现出色的还能担任班干部。出示少先队干部标志图片。 (2)其他活动。图片出示。 作文比赛操,手抄报比赛,画画比赛,背诗比赛,数学竞赛,广播体比赛,写字比赛等。 5、念儿歌《学习习惯伴我成长》 学习习惯伴我成长 好孩子,爱学习。好习惯,要养成。 早晨起,不懒睡。见同学,问声好。 见老师,行个礼。排队伍,进教室。 脚步轻,不拥挤。坐如钟,站如松。 眼睛亮,看老师。认真听,多动脑。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关系及衔接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关系及衔接 摘要: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儿童一生教育的基石,它们的承继性与基础性显 而易见。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进行有机衔接。推动二者之间知识、习惯 和理念的有效对接,强化教师的衔接意识,切实地实现能力承继,提高儿童的适 应能力,夯实儿童的教育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关系;衔接;策略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教育内容之一,尽管儿童处于不同的学段,但是它们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幼儿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 教师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关系,并采取科学、有效的衔接策略。 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关系(衔接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对接的必要性是由两者特殊的关系所决定的,学前教育 是幼儿接受的初始教育,小学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延续,它们都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1、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具有承继性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具有承继性,这种承继性不仅仅是学段的承接性,而且 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知识的承继性。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在知识上具有承继性,小学教育建立在幼儿园教育基础之上;其次,习惯的承继性。学前教育阶段 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承继性;再次,能力 的承继性。学前教育中,幼儿形成的能力将对小学教育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离 开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难以较好的实现;第三,综合素养的承继性。幼儿在学前教 育阶段形成的素养是综合性的,既有知识、学习习惯、能力方面的,也有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及为人处世的理念等方面。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承继性使的两者 的衔接显得尤为必要。 2、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 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的初始教育,小学教育在幼儿终身教育体系中也属于基 础性教育。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使得两者的衔接体现出重要的意义。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对接,将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包括教学资源、 人力资源、活动资源等,从而夯实儿童教育的基础,为儿童一生发展和终生学习 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策略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全面的,既包括教师的对接,也包括教育活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衔接。 1、教师对接,强化衔接意识 教师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的实施者,他们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 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对接,首先需要实现教师的对接。 幼儿园教师要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小学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不仅注重幼儿教 育研究,还要注重小学低段教育研究,从而基于幼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优化学 前教育;小学低段教师要加强与学前教育教师的互动,充分了解学前教育课程设 置情况,以及幼儿综合素养发展情况,从而准确把握儿童认知水平,根据儿童最 近发展区实施有效的幼小衔接。 2、活动对接,消除幼小隔阂 教育活动化是学前教育和小学课程教育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和小

学前班幼小衔接计划范文(基础版)2篇

学前班幼小衔接计划范文(基础版)2篇 Model text of preschool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connectio n plan (Basic Edit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学前班幼小衔接计划范文(基础版)2篇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学前班幼小衔接计划模板(标准版) 2、篇章2:学前班幼小衔接计划模板标准版 篇章1:学前班幼小衔接计划模板(标准版) 从学前到小学,跨两个学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是从 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握不了这一阶段教育的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衔接”的问题。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儿童

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同时,近些年来,由于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儿童自己能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责任感、独立性以及有关能力形成,这些都加大衔接的“坡度”。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通常会存在几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2、学习方式的断层; 3、行为规范的断层; 4、社会结构的断层。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是大班工作的重点。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这一工作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1、培养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研究证明,富于主动性的幼儿思维活跃,做事有信心,能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入学后比较快地适应小学新环境,学习成绩也较好。 2、培养独立性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幼儿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培养幼儿自理、自觉的能力,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同时,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上课前书要摆在书桌右上角、上课不能喝水、手要放好不能搞小动作,等等),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同时,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幼儿却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还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针对这些问题,除小学的改革之外,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在大班阶段。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许多人认为这些是小事,“树大自然直”嘛。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习惯不好,以后很难纠正,对学习的危害是很大的。教师和家长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严格、一致、一贯地要求,使之养成习惯。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策略

浅谈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策略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二幼儿园刘春梅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和大班家长们普遍重视的问题。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应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基本原则,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为重点。 幼儿园大班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全面出击,让幼儿顺顺利利的进入小学。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2、营造循序渐进的外部条件。 3、培养幼儿意志力。 4、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 5、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幼小衔接方法,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1.提高孩子的任务意识,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专注做事的习惯。如:让孩子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明确在每项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做事的时候要一心一意,不能边做边玩,做完事情再去玩;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在老师要求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不拖拉;养成认真做事的态度,追求良好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注意力训练。 2.培养孩子思考、务求甚解,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为了使幼儿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在下学期(3月-7月)由30 变为35分钟,延长了5分钟时间,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

国外幼儿教师教育如何与工作衔接

国外幼儿教师教育如何与工作衔接 来源:《中国教师报》 美国:基于合作伙伴的培养模式 美国政府一直将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与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特别是奥巴马当选总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大力发展“早期开端计划”,促进各州普及3~4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为了达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提出的“每个班级都应当拥有高质量的教师”,美国改革了幼儿教师教育,建立大学与幼儿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国人认为,如果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仅仅将幼儿园作为一种教育实习场所,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资源消费关系,还不能算作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基于合作伙伴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是一种联合的教育研究和发展模式,主张大学应与幼儿园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这种合作伙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层面的合作,学科领域伙伴集中在专门学科领域的内容知识;研究领域伙伴主要是大学教师和幼儿教师一起研究教师实践层面的问题;个人结对伙伴主要是幼儿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示范,大学教师对幼儿教师个人进行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主要是大学教师、实习生和幼儿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实践层面,基于合作伙伴的幼儿教师教育具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威斯康辛大学绿湾分校的合作幼儿教师准备计划,拓展幼儿教师教育模式并运用到所有层次的教师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准备计划包括现场教学和在线教学,以及幼儿园提供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幼儿教育能力的指导。幼儿教师准备课程包括5个核心课程模块,包括幼儿教育的历史、哲学和当前进展;幼儿观察与评价;幼儿家庭的合作与交流;幼儿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实践,包括5周幼儿园课堂教学、9周幼儿园教育、9 周小学课堂教学。此外,社区和幼儿教育机构提供合作支持,使师范生学会与多元文化、多语言、能力多样化的幼儿和家庭协同工作。同时师范生还参与大学与幼儿园合作举办的研讨会,对自己的专业实践经历和问题解决进行反思。大学和幼儿园开发绩效本位评价工具, 对师范生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 新西兰:课程以幼儿发展为中心 新西兰幼儿教育师资的职前培训工作主要由6所教育学院和师范学院承担。这些教育学院和师范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以幼儿的发展和需要为中心,保证了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和工作的有效衔接。 新西兰的幼教师资培养课程有四大领域:健康、生活、交往、探求。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关注到教育要依靠幼儿自身发展并使幼儿均能适应,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和重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发展趋势上,强调教育要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强调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强调追求幼儿人格平衡发展等方面,这些先进的理念都顺应着世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 为了加强学生对儿童发展的理解,有的学院在理论学习课开设之前就先安排一段时间的见习,理论学习后再进行教育实习活动,教育实践的时间要达到总学时的1/4。 新西兰在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也注重从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来组织教学,让他们学会善于把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能力和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兴

怎样科学合理地做好幼小衔接

翰林学校张友新 2005年9月 在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衔接时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便是其中之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系统工程的第一个环节。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包括学前班)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和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4.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5.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二、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 到底什么对孩子入小学更为重要呢我认为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以及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转变到小学,顺利小学适应期的四大关键因素 1、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代表了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对学习的兴趣,这取决于两点,一个就是不能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能强迫性的灌输,另一点就是让孩子

学前教育学幼小衔接习题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2.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是()A.非智力因素B.掌握技能 C.人际交往 D.思维能力 3.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方面的适应能力。 A.主动性 B.人际交往 C.独立性 D.规则意识 4.在幼儿入学后,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这种现象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 A.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B.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C.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D.培养幼儿的独立性5.研究表明,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是() A.家庭的配合 B.幼儿园和小学的沟通 C.幼儿教师的素质 D.社区的帮助 6.家长在参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时,要避免() A.适当减少对孩子的生活料理 B.提高对孩子的学习要求 C.教授一些小学的读、写、算知识 D.对孩子的读、写、算方面的准备 二、名词解释 1、幼小衔接 2、家园合作

三、判断题 1、幼儿园教育就是为幼儿入学作准备。() 2.幼小衔接的过渡期是大班第二学期和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期。因此,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大班老师在大班第二学期着手进行。() 3.读写困难和数学困难是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因此,为幼儿进行入学准备主要是在这两方面进行。() 4.作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在于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5.幼小衔接工作关系着幼儿终身的成长和发展。()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

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分析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研究是为了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阶段的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俗来讲,学前教育是为学生更高阶段学习做准备,是以探究如何开展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为更高阶段的扎实学习打好基础,让学生能更快融入到新的教学模式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研究意义 从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为促使学生健康学习,能尽快适应更高阶段的学习,教育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但其研究的目标多数是小学、初中、高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方法,而学前教育作为儿童到学生的过渡初始阶段,并不受关注。初入小学,很多学生因为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新的课程压力而导致厌学逃学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小学教育基础工作产生了阻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使学生消除对新的学习环境的陌生感,使其更快融入到集体当中;可以促进学生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为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准备。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体

系因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很多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在教学期间因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这对教学的衔接带来了很大影响。下面笔者就现阶段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探究其改进方法,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二、衔接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衔接时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学前教学方式不当、衔接协调工作未做到位、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等。 (一)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1.学前教学方式不当。目前,国内学前教育形式、方法并不统一。很多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学时采用小学教学模式,要求幼儿以学习为主,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学前教学不仅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初始目的,更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对小学教育产生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 2.衔接工作未做到位。幼儿模仿、学习能力强,但因为是独身子女,所以在独立自理能力方面较为薄弱,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学前教育期间,一切事宜都由教师或家长等打理,过渡到小学学习阶段,一切事宜皆由自己完成,还要面对稍显繁重的作业。如在此期间无教师或家长从旁疏导,幼儿会

学前教育学复习习题

《学前教育学》总复习习题(简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一般来说,学前教育是指( C)儿童的教育。 A.出生到3岁岁到6、7岁 C.出生到6、7岁岁到12岁 2.我国最早对胎教思想进行论述的是( B ) A.孔子 B.贾谊 C.颜之推 D.朱熹 3. 在西方教育史上,( D )是最早论述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A. 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福禄贝尔 4.( C )提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用以说明教育要顺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A.孔子 B.颜之推 C.王守仁 D.韩愈 5. ( B )通常被看做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世界图解》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母育学校》 二、简单题 15.学前教育的教育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6.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意义有哪些 17.请简述杜威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18.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19.结合自身情况谈谈怎样学习学前教育学。 20. 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与意义。 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

一、选择题 1. 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里有6个苹果,要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的问题,却不能回答“3+3+”的问题,那么此时幼儿的思维( B )。 A.感知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逻辑思维 2. 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大脑和头部的发育更为迅速,更早达到成年时期的比例,而生殖器和其他生殖器官的发展在整个幼儿期都非常缓慢,青春期却发育异常迅速。这体现了儿童发展的(C )。 A.不均衡性 B.连续性 C.阶段性 D.整体性 3. 虽然在发展速度上是不均衡的,发展有先有后,但是,在同一时间片段内,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这体现了儿童发展的(D )。 A.不均衡性 B.连续性 C.阶段性 D.整体性 4. ( B )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A.儿童是私有财产 B.儿童是小大人 C.儿童是花草树木 D.儿童是有罪的 5. 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 B ),这是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文件,重在救济、保护儿童,防止奴役、贩运童工迫使其卖淫等。 A. 《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B. 《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 C. 《儿童权利公约》 D.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二、简答题 16.论述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辩证统一。 17.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相互作用性。 18.什么是现代化的儿童观 19.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对幼儿实施体,德,智,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0. 为了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教师要做到什么

《学前班老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学前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学前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学前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学前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学前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写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另外,我与家长一起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激发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学前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学前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学前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学前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像,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学前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为幼儿在自

学前教育原理作业四

学前教育原理作业四) 学前教育原理作业四(2011-07-09 11:24:12)转载▼标签:学前教育原理作业四杂谈 一、填空题(20分,每处1分)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 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的点。 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长久性。 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

接作为重点。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 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8.决定一个班级内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创设。 9.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科学区。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 12.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 1.请解释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并举例说明。P225 答: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2.简要说明学前教育衔接。P269 答: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 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

(完整版)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幼小衔接课程——学常规、闻令动 第一课时上课专心听发言先举手 下堡中心小学田世芬 【教学目标】 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模型,导入活动 1.出示眼睛模型(或板画):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 2.对啦!解放军叔叔*眼睛来保卫祖国,科学家*眼睛来搞科学实验,工人叔叔*眼睛来制造机器,农民伯伯用眼睛来播种、除草。我们小朋友要用眼睛来学本领。 二、激情明理导行 1.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小朋友会用眼睛来学习,有的小朋友却不会用眼睛来学习。 2.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 ①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同学们发言,眼睛看着同学;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 ②训练用眼“听”指挥。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 ③出示儿歌,请学生跟着老师念: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边动脑。认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要 紧。 3.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 ①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 ②训练用耳听。教师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讲话,请学生听后回答讲了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听得清。(发言的学生要大声讲,讲清楚) 4.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 ①讨论:我们会用眼睛也会用耳朵,上课想发言应怎么做? 归纳: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②示范举手。小朋友写字、翻书用右手,举手应该用左手。左手臂肘抵课桌,左手举起,五指并拢,手放下时不发出声响。 ③举手姿势训练,教师巡视,纠正动作。 ④小试验明理。 教师请坐在前排、发言比较轻的学生讲一句话,请后排同学讲讲是否听清楚。 得出结论: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就应当迅速起立,大声回答声音一定要响亮。⑤发言训练 老师提简单的问题,请学生回答,进行评议。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上课怎样用眼睛、耳朵、嘴巴、脑子来学习,希望大家能按要求去做。我想我们一定能学好本领,成为一名爱学习的好学生。

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学的衔接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得到了社会、家长以及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使之能够与小学教育更好地衔接呢?从生活、学习、性格等三方面展开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衔接;教学策略 一、通过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知识上对学生进行启发,进行启蒙教育,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轻松和容易。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帮助学生养成在课堂当中积极参与的好习惯,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善于动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及时完成老师留的任务不拖延的好习惯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单独谈话等方式尽量帮助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在以后更加困难的学习中有一个好的开端和起跑点,能够在以后走得更远更好。 二、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

学生活 学前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点是很多家长甚至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忽略的。但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是不亚于学习习惯的,毕竟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很好地掌控,又谈何学习呢?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在小学这个相对而言更为独立的生活环境中更好地适应。例如,学生要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少吃零食、多做运动、每天多喝水、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能够以一个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度过小学的学习。 三、通过培养优秀的交际能力帮助学生积极地处理人际关系 孩子的世界虽然没有社会那么复杂,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之间不存在交际关系,小孩子要想在群体当中好好生活,就要有基本的沟通能力和处理与其他小朋友之间关系的能力,这种人际关系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会变得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考虑到这一点,并注重培养学生这种基本的能力,发现一些内向的不愿意沟通的学生时要寻找原因及时纠正,这不仅仅对于小学,甚至对于学生以后的社会交往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进行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活动和游戏,教会学生沟

幼儿园幼小衔接指导策略

--------幼儿园幼小衔接指导策略 一、幼小衔接研究的意义 1、树立正确”幼小衔接”观念. 给家长和老师以正确的指导态度和观念。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提高幼小衔接的效果。 2、寻找科学的指导方法和训练策略. 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指导和培养,使大班幼儿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缩短适应期。 3、研究小幼教育的系统性,一致性,为教育研究提供素材. 挖掘教育资源,丰富大班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和补充,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衔接。 二、幼小衔接的原因------为什么衔接 1、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孩子在六岁之前的成长要经过许多的关键期和危机期。三岁入幼儿园时,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出现了第一个危机期或适应期,产生分离焦虑,自我意识已形成。六岁从幼儿园入小学,又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又出现一个危机期或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孩子既感到自己长大了,在身体、年龄等方面长大了,但在心理上还不很成熟,这就出现了心理上的矛盾,既要独立,又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因此,有时表现出逆反现象。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特点,只要及时的注意,给予良好的引导和帮助,就可以把此现象降到最低。 2、幼儿园到小学的六大断层(1)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母亲”角色的关系人—--

幼儿园老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老师,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2)学习方式的断层:幼儿园是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小学则是正规科目学习方式,孩子必须适应集体学习的新形式。(3)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需要,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4)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可,产生新的归属感。(5)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老师都对小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习减少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尤其是家长,希望每次考试要得100分,要当班干部等。(6)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园的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以上这些断层使30%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三、幼小衔接的内容------衔接什么 (一)激发良好愿望,提升学习兴趣: 1、愿望和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具有上进心,期盼上学和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天,产生内驱力。并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要用上学和小学老师恐吓、吓唬孩子。 2、提升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