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_报告2017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_报告2017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_报告2017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_报告2017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微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实验一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11及S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S11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传输线理论

在一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递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之等效电路可由R 、L 、G 、C 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1-1(a )所示。假设波传输播的方向为+Z 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方程式。

其中假设电压及电流是时间变量t 的正弦函数,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可用角频率ω的变数表示。亦即是

而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

z z e V e V z V γγ--++=)( (1-1) z z e I e I z I γγ--+-=)((1-2)

其中V +

,V -,I +,I -

分别是波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Z 的传输方向。 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其定义如下。

))((C j G L j R ωωγ++= (1-3)

而波在z 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

I L j R dz

dV ?+-=)(ωV C j G dz dI

?+-=)(ω (1-4)

将式(1-1)及(1-2)代入式(1-3)可得

C j G I V ωγ

+=++

t

j e z V t z v ω)(),(=t

j e z I t z i ω)(),(=

一般将上式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Z O 。

C

j G L j R C j G I V I V Z O ωωωγ++=

+===--++

当R=G=0时,传输线没有损耗(Lossless or Loss-free )。因此,一般[无耗]传输

线的[传输系数]及[特性阻抗]分别为

LC j j ωβγ== , C L

Z O =

此时传输系数为纯虚数。对于大多数的射频传输线而言,其损耗都很小;亦即R<<ωL 且G<<ωC 。所以R 、G 可以忽略不计,此时传输线的[传输系数]可写成下列公式。

βαωγj C G L R LC LC j +=??

?

??++

≈2(1-5) 则式(1-5)中与在[无耗]传输线中是一样的,定义为极端数,而α定义为传输线的[衰减常数](Attenuation Constant ),其公式分别为

LC j ωβ=, )(2

1

2o o GZ RY C G L R LC +=??? ??+=α

其中Y 0定义为传输线之[特性导纳](Characteristic Adimttance),其公式为

L

C Z Y O O =

=1

(二)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Transmission Line ) (A )[无损耗]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Lossless Line )

考虑一段[特性阻抗]Zo 之传输线,一端接信号源,另一端则接上负载,如图所示。并假设此传输线[无耗],且其[传输系数] γ=j β,则传输线上电压及电流方程式可以用下列二式表示。

z z e V e V z V ββ--++=)( , z z

e I e

I z I ββ--+-=)(

图1-1单位长度传输线之等效电路

图1-2 接在负载上的传输线电路

(1)若考虑在负载端(z=0)上,则其电压及电流为

-++==V V V V L (1-6)

-+-==I I I I L (1-7)

而且--++

==V I Z V I

Z o o ,,所以式(1-7)可改写成

)(1-+-=V V Z I o

L (1-8)

合并式(1-6)及(1-8)可得[负载阻抗](Load Impedance )

)(-+-

+-+==V

V V V Z I V Z o L L L 定义[归一化阻抗](Normalized Load Impedance )

L

L o L L L Z Z Z z Γ-Γ+===11

其中ΓL 定义为负载端的[电压反射系数](V oltag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

1

1+-==Γ+-L L L Z Z V V

当Z L = Z O 时,则ΓL = 0时,此状况称为传输线与负载[匹配](Matched )。在此,我们定义两个重要参数 [电压驻波比](V 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及[回波损耗](Return Loss )。

L

L VSWR Γ-Γ+=

11,)log(20L RL Γ-=

(2)若考虑在距离负载端长L (z=-L )处,即传输线长度为L 。则其[反射系数]Γ(L)应改成

L j L L

j L j L j e e V

V e V e V L ββββ22)(--+-+--?Γ===Γ

而其[输入阻抗]则可定义为

)

tan()tan(L jZ Z L jZ Z Z Z L o o L o in ββ++=

由上式可知,

(a ) 当L →∞时, Z in →Z o . (b ) 当L =λ/2时, Z in =Z L.

(c ) 当L=λ/4时,Z in =Z o 2

/Z L.

(B )[有耗]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Lossy Line )

若是考虑一条有耗的传输线,则其[传输系数]γ=α+jβ为一复数。所以,[反射系数]Γ(L )应改成

L j L L e L βα22)(--?Γ=Γ

而其[输入阻抗]则改成为

)

tanh()tanh(L jZ Z L jZ Z Z Z L o o L o in γγ++=

三、实验仪器及装置图

1模组编号:RF2KM1-1A (OPTN/SHORT/THRU CAL KIT)

4 PC 机一台,BNC 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开路线(MOD-1A )的S 11测量

(1)将RF2000与PC 机通过RS232连接,接好RF2000电源,开机。启动SCOPE2000软件。

(2)将模块RF2KM1-1A 的开路端口,即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 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模块接好以后,在RF2000主机的面板上找到―BAND‖键,按―BAND‖把频段选到299-540MHz 的频段(BAND 3 频率范围为300-500MHz ),按REM 键进行连接,当RF2000的LCD 画面第一行显

示为―SWEEP !!!!! MHz‖,第二行显示为―---dB 299-540‖时,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开路状态下300MHz-500MHz时的S1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2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11的dB值,并在坐标纸上利用所取的点大致画出S11曲线图(在软件界面用鼠标左键单击即可完成取点)。

(二)短路线(MOD-1B)的S11测量

(1)将RF2KM1-1A模块的短路端口,即P2通过BNC连接线与RF2000的SWEEP/CW1 OUT端子相连,频率的频段选择不变。

(2)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短路状态下300MHz-500MHz时S11的曲线图同样,若此时软件显示为S21,可通过S11/S21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11的dB值,并在坐标纸上利用所取的点大致画出S11曲线图(在软件界面用鼠标左键单击即可完成取点)。

(三)匹配微带线(MOD-1C)的S11及S21的测量

(1)将模块RF2KM1-1A的P3端子通过BNC连接线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子连接,将模块的P4端子与RF2000主机的RF-IN端子连接,频段仍为BAND3(300MHz-500MHz)。

(2)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是匹配负载状态下300MHz-500MHz时的S11的曲线图,如图所示。按S11/S21可以切换S11/S21曲线图。

(3)在S11和S21曲线图中分别任意选取九个点,分别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11和S21的dB值,并在坐标纸上利用所取的点分别大致画出S11和S21的曲线图(在软件界面用鼠标左键单击即可完成取点)。

注:在测试过程中,DOD-1A,MOD-1B的S11范围为0±5dB,MOD-1C的S11 ≤ -8dB,S21 = 0±2dB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在传输线理论中,开路、短路、匹配有哪些特性?

答:开路和短路的阻抗为纯阻抗,值在0~±∞之间,且线中传输的是驻波。

开路反射系数为1,短路反射系数为-1;

匹配负载值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线中传输的是行波,无反射波。反射系数为0

(二)理想情况下,开路线、短路线、匹配微带线的测得值是多少?

答:开路线:S11 = 1;

短路线:S11=-1;

匹配负载:S11=0,S21=1.

实验二定向耦合器特性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MOD-5A :叉路型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隔离度的测量,了解叉路型定向耦合器的特性。

2、通过对MOD-5B :平行线型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隔离度的测量,了解平行线型定向耦合器电路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1、定向耦合器是微波测量和其他微波系统中的常用元件,更是近代扫频反射计的核心部件,因此,熟悉定向耦合器的特性,掌握其测量方法很重要。定向耦合器是一种有方向性的微波功率分配器件,通常有波导、同轴线、带状线及微带线几种类型,定向耦合器包含主线和副线两部分,在主线中传播的微波功率通过小孔或间隙等耦合元件,将一部分功率耦合到副线中的一个方向传输(称―耦合输出‖),而在另一个方向几乎没有(或极小)功率传输(称―隔离输出‖)。

2、在本实验中,定向耦合器是个四端口网络结构(4-port network ),如图3-1所示。若信号输入端(Port-1,Input Port )的输入功率为P1,信号传输端(Port-2,Transmission Port )的输出功率为P2,信号耦合端(Port-3,Coupling Port )的输出功率为P3,而信号隔离端(Port-4,Isolation Port )的输出功率为P4。若P1、P2、P

3、P4皆用毫瓦(mW )来表示,定向耦合器的四大参数,则可定义为:

传输系数:1

2

log 10)dB (P P T on Transmissi

?-== 耦合系数:1

3log

10)dB (P P C Coupling ?-== 隔离度:1

4

log 10)dB (P P I Isolation ?-==

方向性:)dB ()dB ()dB (C I D y Directivit -==

常见的定向耦合器可分成支线型和平行线型两种。

(a) [低通L-G式]支线型耦合器; (b) [高通L-G式]支线型耦合器

(c) [传输线式]支线型耦合器(d) [传输线式]平行线型耦合器

其设计步骤如下:

步骤一:决定耦合器的规格。包括耦合系数C(dB) 、端口的等效阻抗Z0(Ω)、电路使用的中心频率,f c(Hz)。

步骤二: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出K、Z0S及Z0P 。

/10

00

10C

s p

K Z Z

-

===

步骤三: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出所需的值。

(a) [低通L-G式]

p

c

P

c

s

S Z

f

C

f

Z

L

2

1

π

=

=

(b) [高通L-G式]

c

p

P

s

c

S f

Z

L

Z

f

C

π

π2

2

10

=

=

(c) 传输线式]

若选用微带线来设计,则依据使用基板参数(er、h等)利用软件计算出Zos 及Zop的微带线宽度(W1、W2)和四分之一波长的长度(P1、P2)。

P3

Port-3

L s

Z o

(a)low-pass type

P4

Port-4

(b)high-pass type

Port-4

步骤四:利用模拟软件检验,再经过微调以满足设计要求。

平行线型设计步骤如下:

步骤一:决定耦合器规格。包括耦合系数C(dB)、各端口的特性阻抗Z0(Ω)、电路使用的中心频率,fc(Hz)、基板参数(er,h)。

步骤二: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出Z oe及Z oo。

oe oo

Z Z

==

步骤三:依据设计使用的基板参数(er,h)利用软件计算出符合步骤二所算出(Zoe、Zoo)的微带耦合线的宽度及间距(W、S)和四分之一波长的长度(P)。步骤四:利用模拟软件检验,再经过微调以满足设计要求。

3、主要技术参数:

(1)隔离度定向耦合器的隔离度定义为输入功率P入与隔离臂输出功率P隔之比的分贝数,记以KI,即

KI=10lg

P

P

=10lg

2

4

2

1

b

a

=20lg

S14

1

式中S14=S41为网络的互易性,S14代表波由1口向4口的传输系数。

本实验中的功率的单位为dBm,所以隔离度的值为输入端(或传输端)与隔离端测得的功率的差值。

(2)方向性方向性的定义是副通道中耦合臂和隔离臂输出功率之比的分贝数,记以KD,即

KD=10lg

P

P

=20lg

S13

-20lg

S14

本实验中测功率的单位均dBm,所以方向性的值为耦合端与隔离端测得的功率的差值。

由定义知道,耦合到副通道中隔离臂的功率愈小,则方向性愈高。通常希望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愈高愈好。理想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和隔离度均为无穷大(因P隔=0)。

三、实验仪器及装置

1、模组编号:RF2KM5-1A (L-C BRANCH LINE COUPLer)

RF2KM5-2A (PARALLEL LINE COUPLer)

3、RF2000测量主机:一台

4、PC机:一台

5、连接线若干,50Ω匹配端子3个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MOD-5A的P1端子的S11的测量

1、将RF2000主机通过RS232与PC机相联接,接好RF2000电源,开机,并启动SCOPE2000软件。

2、将模块MOD-5A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将P2,P3,P4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模块接好以后,在RF2000主机的面板上找到―BAND‖键,按―BAND‖把频段选到299-540MHz 的频段(BAND3,频率范围为300-500MHz),按REM键进行连接,当RF2000的LCD画面第一行显示为―SWEEP !!!!! MHz‖,第二行显示为―---dB 299-540‖时,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叉路型定向耦合器在300MHz-500MHz的S1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2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11的dB 值。

(二)MOD-5A的P1及P2端子的S21的测量

1、将模块MOD-5A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P2端子通过连接线与RF2000的RF-IN端口相连,P3,P4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频带选择不变。

2、过几秒钟后,软件界面的曲线发生变化,此时显示的为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在300MHz-500MHz时P1与P2端子的S2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1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21的dB值。

(三)MOD-5A的P1及P3端子的S21的测量

1、将模块MOD-5A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P3端子通过连接线与RF2000的RF-IN端口相连,P2,P4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频带选择不变。

2、过几秒钟后,软件界面的曲线发生变化,此时显示的为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在300MHz-500MHz时P1与P3端子的S2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1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21的dB值。

(四)MOD-5A的P1及P4端子的S21的测量

1、将模块MOD-5A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P4端子通过连接线与RF2000的RF-IN端口相连,P2,P3端口

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频带选择不变。

2、过几秒钟后,软件界面的曲线发生变化,此时显示的为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在300MHz-500MHz时P1与P4端子的S2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1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21的dB值。(五)MOD-5B的S11的测量

1、将模块MOD-5B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将P2,P3,P4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

2、模块接好以后,在RF2000主机的面板上找到―BAND‖键,按―BAND‖把频段选到599-998MHz的频段(BAND4),按REM键进行连接,当RF2000的LCD 画面第一行显示为―SWEEP!!!!! MHz‖,第二行显示为―---dB 599-998‖时,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叉路型定向耦合器在599MHz-1000MHz的S1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2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11的dB值。

(六)MOD-5B的P1及P2端子的S21的测量

1、将模块MOD-5B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P2端子通过连接线与RF2000的RF-IN端口相连,P3,P4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频带选择不变。

2、过几秒钟后,软件界面的曲线发生变化,此时显示的为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在599MHz-998MHz时P1与P2端子的S2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11

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21的dB值。

(七)MOD-5B的P1及P3端子的S21的测量

1、将模块MOD-5B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

接线连在一起,P3端子通过连接线与RF2000的RF-IN端口相连,P2,P4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频带选择不变。

2、过几秒钟后,软件界面的曲线发生变化,此时显示的为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在599MHz-998MHz时P1与P2端子的S2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1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21的dB值。(八)MOD-5B的P1及P4端子的S21的测量

1、将模块MOD-5B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P4端子通过连接线与RF2000的RF-IN端口相连,P2,P3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频带选择不变。

2、过几秒钟后,软件界面的曲线发生变化,此时显示的为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在599MHz-998MHz时P1与P2端子的S2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1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21的dB值。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

2、计算隔离度和方向性。

MOD-5A:隔离度= -S14= 10dB,

方向性= S13+(-S14) = (-8+10)dB = 2dB;

MOD-5B: KI = -S14 = 12 dB,

KD = S12+(-S14) = (-12+12) dB = 0dB.

3、设计一个工作频率为400MHz的10dB的[高通L-G]支线型耦合器。(Zo=50Ω)

f c=400MHz C=10Db Z O=50Ω

K=10?C10=0.1 Z0s=Z01?K=47.4ΩZ0p=Z O 1?K

K

=150Ω

C s=

1

c0s

=8.39pF L p=

Z0p

c

=59.7nH

(b)high-pass type

Port-4

实验三功率衰减器特性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功率衰减器‖的原理。

2、通过对MOD-3A :∏型功率衰减器的S 11及S 21的测量,以了解∏型功率衰减电路的特性。

3、通过对 MOD-3B :T 性功率衰减器的S 11及S 21的测量,以了解T 型功率衰减电路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1、功率衰减器原理

图2-1

功率衰减器是双端口网络结构,如图2-1所示。其信号输入端的功率为P1,而其输出端的功率为P2。若P1、P2以毫瓦分贝(dBm )来表示,且衰减器之功率衰减量为AdB ,则两端功率间的关系,可写成:

P2(dBm) = P1(dBm) – AdB 亦即:

2(mW)

dB=-10log

1(mW)

P A P ?

2、固定型功率衰减器

这种电路仅由电阻构成,按结构可分成T 形及П形,如图2-2所示:

图2-2 (a ) T 型功率衰减器 (b) П型功率衰减器

Port-1 P1 Port-2

P2

R S1 R S2

其中Z1、Z2即是电路输入/ 输出端的特性阻抗。根据电路两端使用的阻抗不同,可分为同阻抗式、异阻抗式。

A. [同阻抗式](Z1=Z2=Z0) (a )[T 形同阻抗式

]

10

10

12A Rp Rs Rs Zo α-

====

(b )[П形同阻抗式

]

10

10

12A Rs Rp Rp Zo α-

====

B.[异阻抗式](Z1≠Z2) (a )[T 形异阻抗式

]

10

10

1

111

1

221

A Rp Rs Z Rp

Rs Z Rp ααααα-

==

+=?--+=?

--

(b )[П形异阻抗式

]

10

1

1

10111111111221A Rs Rp Z Rs Rp Z Rs ααααα-

--==

??+=?- ? ?

-??

??+=?- ? ?

-??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学生姓名:张璐鹏 学生学号: 学生专业: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 2017年10月

实验一运算器组成实验 地点:楼 房; 实验台号: 实验日期与时 间: 评分: 预习检查纪录:实验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的读写操作。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验证运算器74LS181的算术逻辑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电路 图3.1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参与运算的数据首先通过实验台操作板上的八个二进制数据开关SW7-SW0来设置,然后输入到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RF中。 RF(U54)由一个ispLSI1016实现,功能上相当于四个8位通用寄存器,用于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运算后的结果也要送到RF中保存。双端口寄存器堆模块的控制信号中,RS1、RS0用于选择从B端口(右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RD1、RD0用于选择从A端口(左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而WR1、WR0用于选择写入的通用寄存器。LDRi是写入控制信号,当LDRi=1时,数据总线DBUS上的数据在T3写入由WR1、WR0指定的通用寄存器。RF的A、B端口分别与操作数暂存器DR1、DR2相连;另

外,RF的B端口通过一个三态门连接到数据总线DBUS上,因而RF中的 数据可以直接通过B端口送到DBUS上。 DR1(U47)和DR2(U48)各由1片74LS273构成,用于暂存参与运算的数据。DR1接ALU的A输入端口,DR2接ALU的B输入端口。ALU(U31、U35)由两片74LS181构成,ALU的输出通过一个三态门(74LS244)发送到数 据总线DBUS上。 实验台上的八个发光二极管DBUS7-DBUS0显示灯接在DBUS上,可以 显示输入数据或运算结果。另有一个指示灯C显示运算器进位标志信号 状态。 图中尾巴上带粗短线标记的信号都是控制信号,其中S3、S2、S1、 S0、M、Cn#、LDDR1、LDDR2、ALU_BUS#、SW_BUS#、LDRi、RS1、RS0、 RD1、RD0、WR1、WR0都是电位信号,在本次实验中用拨动开关K0—K15 来模拟;T2、T3为时序脉冲信号,印制板上已连接到实验台的时序电 路。实验中进行单拍操作,每次只产生一组T1、T2、T3、T4时序脉冲,需将实验台上的DP、DB开关进行正确设置。将DP开关置1,DB开关置0,每按一次QD按钮,则顺序产生T1、T2、T3、T4一组单脉冲。 三、实验设备 1.TEC-5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1台 2.逻辑测试笔一支(在TEC-5实验台上) 3.双踪示波器一台(公用) 4.万用表一只(公用) 四、实验任务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ANSOFT HFSS软件的使用与魔T的仿真 一、实验内容 1.下载并且安装ANSOFT HFSS软件10.0版本 2.学习使用该软件 3.仿真魔T 4.写出仿真使用后的报告 二、验收方式 1.提交使用报告(封皮班级学号装订成册) 2.用电脑对进行实际的演示和操作 三、实验步骤 注:首先根据实验Word文档设置仿真环境变量以保证魔T仿真能正确进行。 1、建立工程文件 在Tool>Options>HFSS Options中讲Duplicate Boundaries with geometry复选框选中这样使得在复制模型时,所设置的边界一起复制。 2、设置求解类型 3、设置模型单位 将创建模型中的单位设置为毫米。 4、设置模型的默认材料 在工具栏中设置模型的默认材料为真空(Vacuum)。 5、创建魔T (1) 创建arm_1 利用Draw>Box创建。 (2) 设置激励端口 注意:在哪一个端口设置激励,就先画哪一个端口,并将端口命名为P1。 (3) 创建其他臂 利用旋转复制的方式创建arm_2,arm_3,arm_4。 (4) 组合模型 利用布尔运算将所有的arm组合成为一个模型,即魔T创建完成。

6、设置求解频率即扫频范围 (1) 设置求解频率。解设置窗口中做以下设置:Solution Frequency :4GHz;Maximum Number of Passes:5;Maximum Delta S per Pass :0.02。 (2) 设置扫频。在扫频窗口中做以下设置:Sweep Type:Fast;Frequency Setup Type:Linear Count;Start :3.4GHz;Stop:4GHz;Count:1001;将Save Field复选框选中。 实验仿真图如下: 图1 电场E分布 说明:图1以正z轴方向为激励端口1,负y轴端口2,正x轴端口3,正y轴端口4。 可知:(1)端口1作为激励端口,端口2和端口4有等幅反向波输出。 (2)端口3为隔离口。

【3】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_图文_百.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实验指导书 本课程设计包含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两个环节。 软件部分完成在有限的课内实验环节无法涉及到的具有综合设计性的软件实验,如中断程序设计、I/O程序设计、宏设计等。硬件部分利用伟福试验系统设计一个电子钟电路,并编制一个程序使电子钟能正常运行。通过软硬件环节的设计和调试,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综合性工程素质。 总实验学时:共计2周 实验一:电话号码本设计完善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二:显示器I/O程序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三:中断程序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四:发声系统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五:键盘程序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六:电子钟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5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软件实验部分要求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开发环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根据教师意见和讨论,完善改进课内环节所进行的实验及进行其他综合性、设计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具体如下: 1. 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环境,根据前期掌握程度,可选择Masm for windows集 成实验环境(实验室配备,或自行安装masm5.0、masm6.0、Emu8086,Tasm等,软件开发环境可由学生根据使用爱好自选。

2.根据课内实验验收时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以及和同学讨论的结果,设计实现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电话号码本,并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工作特色,即具备和其他设计不同之处。 3. 显示器I/O程序设计,完成屏幕窗口控制程序。 要求在屏幕上开出三个窗口,它们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坐标分别是(5,10,(15,30和(5,50,(15,70和(18,15,(22,65,如从键盘输入字符,则显示在右窗口,同时也显示在下窗口的最下面一行。若需要将字符显示于左窗口,则先按下←键,接着再从键盘输入字符,字符就会从左窗口的最下行开始显示,同时下窗口也显示出左窗口的内容。如果再按下→键,输入字符就会接在先前输入的字符之后显示出来。当一行字符显示满后,窗口自动向上卷动一行,输入字符继续显示与最低一行,窗口最高一行向上卷动后消失。 4. 中断程序设计,完成内部中断服务程序和外部中断服务程序设计。具体要求为: (1.编写一个内部中断服务程序,使其能够显示以“0”结尾的字符串(利用显示器功能调用INT 10H。字符串缓冲区首地址为入口参数,利用DS:DX传递此参数。 (2.编写一个可屏蔽的外部中断服务程序,中断请求来自8259A的IRQ0,在新的外部中断服务程序(新08H中断中,使得每55ms的中断在屏幕上显示一串信息“A 8259A Interrupt!”,显示10次后,恢复原中断服务程序,返回DOS。 5.发声系统设计,参考教材中的例9.1,利用扬声器控制原理,编写一个简易乐器程序。 要求当按下1~8数字键时,分别发出连续的中音1~7和高音i(对应频率依次为524Hz、588Hz、660Hz、698Hz、784Hz、880Hz、988Hz和1048Hz;当按下其他键时,暂停发声。如果时间允许,可在此基础上自行发挥,如增加按键功能、编辑歌曲等。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解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13日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 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实验二驻波系数的测量

实验报告写作模板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OpenCV视频图像分析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2017/ 2018 学年第1学期) 专业:xxxx 学生姓名:个人的名字 学号: XXXXXXXX(XX号) 2017 年11 月28 日

《OpenCV视频图像分析综合实验》成绩鉴定表学生 姓名 专业班级/学号/ 考核内容标准平时成绩 (30分) 课堂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及学习态度(25分) 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情况(5分) 编程实验能力 (30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0分) 文件检索或软硬件设计能力(10分) 实验完成情况(10分) 实验报告写作 (40分) 语言及文字表达力(20分) 实验报告结构(10分) 书写格式规范(10分) 指导 教师 李大湘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 编程实践能力与科研素质等 情况的评语意见 指导教师(师傅)签字 年月日

题目名称 引言 每个人,要根据附件1中的选题与写作提纲,进行章节安排与书写。 在公安刑侦领域,干警们通常会面临着这么一个问题,例如:在我们公安系统内部有一个海量图像库该图像库包含有各种类型的图像(人脸、汽车、摩托等),这些图像可以来源于身份证、车辆管理系统,也可来源于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自动截获回来的图像。现在某干警在查案,他打开了此图像库,并对这些海量图像进行随机浏览(如图1所示),突然他看到了一辆摩托车,觉得非常可疑,就希望将这个图像库中所有与此摩托车相关的图像全查找出来进行详细分析(要查找的这辆摩托车还可以来自库外)。为了帮助公安干警从图像库中准确而高效地查到想要的所有图。 注:在引言部分,就写清研究意义(就是作这个有啥用,有啥应用需求),还要写清研究现状(相关的方法有哪些,这些已有方法的思想,有啥特点等)。多看几篇期刊论文,看看别人的论文这部分是怎么写的。 2、图像XX算法及实现 2.1算法原理 说明:以研究图像平滑为例,在此部分,你至少写出二种不同的平滑方法原理,要用数学的方式进行描述,不能只写汉字。最好还能列出算法编程步骤。 注:文中所有数学公式或数学符号,全部得用“公式编辑器MathType”进行编写,若电脑没装,自己到百度上找且下载安装) 2.2 DSP实验程序 说明:在此部分,把所研究的方法的Matlab程序,粘到这此段,排版要美观,清晰。

哈工大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微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2014年12月18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实验一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参量的测量------------------------------3 实验二定向耦合器特性的测量------------------------------------------------------6 实验三功率衰减器特性的测量-----------------------------------------------------11 实验四功率分配器特性的测量-----------------------------------------------------14 附录一RF2000操作指南-------------------------------------------------------------19 附录二射频电路基本常用单位------------------------------------------------------23 实验总结------------------------------------------------------------------------------------24

实验一 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11及S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S 参量 网络参量有多种,如阻抗参量[Z],导纳参量[Y],散射参量[S]等。微波频段 通常采用[S]参量,因为它不仅容易测量,而且通过计算可以转换成其他参量, 例如[Y]、[Z] 图1-1 一个二端口微波元件用二端口网络来表示,如图1-1所示。图中,a1,a2分 别为网络端口“1”和端口“2”的向内的入射波;b1,b2分别为端口“1”和端口 “2”向外的反射波。对于线性网络,可用线性代数方程表示: b1=S11a1+S12a2 b2=S21a1+S22a2 (1-1) 写成矩阵形式: ?? ??????????????=????? ???a a S S S S b b 212212211121 (1-2) 式中S11,S12,S21,S22组成[S]参量,它们的物理意义分别为 S11=11 a b 0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1”端口的反射系数 S21=12 a b 0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1”端口至“2”端口的传输系数 S12=21 a b 01=a “1”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 “2”端口至“1”端口的传输系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1.1 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1.1 问题描述 这一部分需要简单介绍题目内容,即该实验到底要做什么。 1.1.2 算法说明 这一部分需要详细描述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算法和重要的数据结构,即该实验到底应该怎么做。 基本要求:处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关键算法都要描述清楚,而不是仅描述主函数。算法和数据结构可用伪码和图示描述,不要只写源代码和注释。 1.1.3 测试结果 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紧扣实习的题目类型和要求,涉及提供相应的测试方法和结果。 对于需要利用某算法解决某问题的题目,应设计并填写一张测试用例表。每个测试用例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测试输入:设计一组输入数据; (2)测试目的:设计该输入的目的在于测试程序在哪方面可能存在漏洞; (3)正确输出:对应该输入,若程序正确,应该输出的内容; (4)实际输出:该数据输入后,实际测试得到的输出内容; (5)错误原因:如果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需分析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6)当前状态:分为“通过”(实际输出与正确相符)、“已改正”(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但现在已修改正确)、“待修改”(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且尚未改正)三种状态; (7)测试结果分析:需要详细解释测试策略,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算法的时空复杂度,得出自己对算法性能等方面分析的结论。 附录:源代码 源代码列在附录中,要求程序风格清晰易理解,有充分的注释,有意义的注释行少于代码的30%将不能得分。

1.2 实习作业的提交要求 每个实习项目结束后,学生按照实验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提交实验报告(打印稿)1份,与此同时提交压缩后的电子资料1份,电子资料要求按照如下方式打包: 文档夹:包括电子版的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rar 源代码文件 代码夹:源代码文件对应的可执行文件 readme.txt文件,告知如何编译源代码,生 成可执行文件

重庆大学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ADS系统级仿真 ——发射机、零中频接收机与外差式接收机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系统 院系: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01班 年级: 2013级 姓名:叶汉霆 学号: 指导教师:李明玉 实验时间: 重庆大学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ADS软件的使用、能用该软件进行原理图设计和原理图仿真。 2. 了解发射机、接收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 掌握利用ADS中行为级模块进行系统级仿真的方法,使用如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等行为级的功能模块搭建收发信机系统。 4.运用S参数仿真、交流仿真、谐波平衡仿真、瞬态响应仿真等仿真器对收发信机系统的各种性能参数进行模拟检测。 二、实验原理: 1.接收机 接收机将通过信道传播的信号进行接收,提取出有用信号。接收机一般具有接收灵敏度、选择性、交调抑制、噪声系数等性能参数。 接收机的实现架构可分为:超外差、零中频和数字中频等。 接收机各部分的作用和要求如下: ①射频滤波器1(FP Filter1) 选择信号频段、限制输入信号带宽、减小互调失真。 抑制杂散信号,避免杂散响应。 减少本振泄漏,在频分系统中作为频域相关器。 ②低噪声放大器(LNA) 在不使接收机线性度恶化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增益。 抑制后续电路的噪声,降低系统的噪声系数。 ③射频滤波器2(FP Filter2) 抑制由低噪声放大器放大或产生的镜频干扰。 进一步抑制其他杂散信号。 减少本振泄漏。 ④混频器(Mixer) 将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 是接收机中输入射频信号最强的模块,其线性度极为重要,同时要求较低 的噪声系数。 ⑤本振滤波器(Injection Filter) 滤除来自本振的杂散信号。

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的观测和研究的实验报告

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的观测和研究的实验报告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实验目的】1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H 曲线。3测定样品的Hc、Br、Bm和 Hm?6?1Bm等参数。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实验原理】1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2-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化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曲线。图2-1 铁磁质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图2-2 同一铁磁材料的一簇磁滞回线图中的原点O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0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所示继之B随H迅速增长如ab所示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增至Hm时B到达饱和值BmOab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图2-1表明当磁场从Hm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R下降比较线段OS和SR可知H减少B相应也减小但B 的变化滞后于H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0时B 不为零而保留剩磁Br。当磁场反向从0逐渐变至Hc时磁感应强度B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c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RD称为退磁曲线。图2-1还表示当磁场按Hm→0→Hc→-Hm→0→Hc→Hm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沿闭合曲线SRDS’R’D’S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

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2基本磁化曲线应该说明当初始态为HB0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进行磁化可以得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簇磁滞回线如图2-2所示这些磁滞回线顶点A1、A2、A3、…的连线为铁磁材料的基本磁化曲线由此可近似确定其磁导率因B与H非线性故铁磁材料的不是常数而是随H而变化如图2-3所示。铁磁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可高达数千乃至数万这一特点是它用途广泛的主要原因之一。图2-3 铁磁材料μ与H 关系曲线图2-4 不同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可以说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分类和选用的主要依据图2-4为常见的两种典型的磁滞回线其中软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狭长、矫顽力、剩磁和磁滞损耗均较小是制造变压器、电机、和交流磁铁的主要材料。而硬磁材料的磁滞回线较宽矫顽力大剩磁强可用来制造永磁体。3利用示波器观测磁滞回线的原理图2-5 原理电路图利用示波器观测磁滞回线的原理电路如图2-5所示。待测样品为EI型矽钢片其上均匀地绕以磁化线圈N及副线圈n。交流电压u加在磁化线圈上线路中串联了一取样电阻R1。将R1两端的电压UH加到示波器的X输入端上对DC4322B 示波器为通道Ⅰ。副线圈n与电阻R2和电容C串联成一回路。电容C两端的电压UB加到示波器的Y输入端上对DC4322B示波器为通道Ⅱ。下面我们来说明为什么这样的电路能够显示和测量磁滞回线。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目录 实验一微波测量仪器认识及功率测量 实验二测量线的调整与晶体检波器校准 实验三微波驻波、阻抗特性测量 实验一微波测量仪器认识及功率测量 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2)了解各种常用微波元器件; (3)学会功率的测量。 实验内容 一、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微波测量技术是通信系统测试的重要分支,也是射频工程中必备的测试技术。它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特性测量和微波网络参数测量。 微波信号特性参量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的频率与波长、电平与功率、波形与频谱等。微波网络参数包括反射参量(如反射系数、驻波比)和传输参量(如[S]参数)。 测量的方法有:点频测量、扫频测量和时域测量三大类。所谓点频测量是信号只能工作在单一频点逐一进行测量;扫频测量是在较宽的频带内测得被测量的频响特性,如加上自动网络分析仪,则可实现微波参数的自动测量与分析;时域测量是利用超高速脉冲发生器、采样示波器、时域自动网络分析仪等在时域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瞬态电磁特性。 图1-1 是典型的微波测量系统。它由微波信号源、隔离器或衰减器、定向耦合器、波长/频率计、测量线、终端负载、选频放大器及小功率计等组成。 图 1-1 微波测量系统 二、常用微波元器件简介 微波元器件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实验室里常见的几种元器件: (1)检波器(2)E-T接头(3)H-T接头(4)双T接头 (5)波导弯曲(6)波导开关(7)可变短路器(8)匹配负载 (9)吸收式衰减器(10)定向耦合器(11)隔离器 三、功率测量 在终端处接上微波小功率计探头,调整衰减器,观察微波功率计指示并作相应记录。 微波元器件的认识 螺钉调配器 E-T分支与匹配双T 波导扭转 匹配负载 波导扭转 实验总结:在实验中我们认识了各种的微波元器件,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更是为了以后的实验做了准备。 实验二测量线的调整与晶体检波器校准 实验目的 (1)学会微波测量线的调整; (2)学会校准晶体检波器特性的方法; (3)学会测量微波波导波长和信号源频率。 实验原理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201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实验指导书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2013年2月1日

目录 设计一简单计算器 (1) 设计二模拟时钟程序 (4) 设计三 24点游戏 (8) 设计四多媒体视频播放器 (11) 设计五幸运52 (14) 设计六简单画图程序 (17)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20)

设计一简单计算器 一、概述 在运算过程中,通过使用计算器能减少运算量。既可以用“计算器”的标准视图执行简单的计算,也可以用其科学型视图执行高级的科学计算。用户使用“计算器”执行所有通常用手持计算器完成的标准操作。 简单计算器包括双目运算和单目运算功能。双目运算符包含基本的四则运算及乘幂功能,单目运算符包含正余弦,阶乘,对数,开方,倒数等运算。简单计算器可对输入任意操作数,包括小数和整数及正数和负数进行以上的所有运算并能连续运算,同时包含清除,退格,退出功能。简单计算器出现错误会给出相应错误提示。而且可以操作与运算按钮相对应的菜单项。 通过对简单计算器的设计,可以熟悉MFC编程,包括Visual C++在数学计算方面的知识、算法设计、对话框和控件的使用及应用程序的调试,同时对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有一定的认识,并提高动手编程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1、提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思想和原理,绘制程序流程图和描述程序的功能,并说明程序的特点和难点。具体如下: 执行简单计算: (1) 键入计算的第一个数字。 (2) 单击“+”执行加、“-”执行减、“*”执行乘或“/”执行除。 (3) 键入计算的下一个数字。 (4) 输入所有剩余的运算符和数字。 (5)单击“=”。 执行科学计算:能够执行阶乘、正弦、余弦和指数运算。 2、添加相关控件,制作与用户交互性较好的应用程序界面。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之我见 一、通信的基本含义 “通信”二字在通信原理课本上的定义是——互通信息,简短却又蕴含了很深的含义。我自己对通信的理解:“互”字即互相,即通信是双方的通信;“通”字即建立了通道,处于连通的状态,信息能够在通道里传递;而“信息”则就有广泛的含义了,是通信传递的内容,人们通过获取信息来了解、认识事物。简单的“通信”二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让我们有深刻的思考。 二、现代通信的发展和技术 近现代的通信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第二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贝尔发明电话,开启了电路交换的时代;第二阶段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主要应用的通信技术有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据交换与数据网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采用分层的结构形式,其垂直描述,即为了实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通信,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业务与终端”表示面向用户的各种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的类型和服务类型,“交换与路由”表示支持各种业务的提供手段与网络装备,“接入与传送”表示支持所接入业务的传送媒质和技术设施。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支撑技术,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与技术特征,使得通信技术与通信网络有机的融合。 在我们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老师一直要求我们从“大通信、大网络”的层面来学习思考,而不是单单注重某一门技术的研究。现代的网络时代,涌现出许许多多高端前沿的技术,如数字通信、程控交换、宽带IP等,如果将这些技术分别开设课程独立学习,则课程量很大,而且不利于我们对这个大网络的整体的关联性进行思考。在技术飞快的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赶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从大的方面整体地观测信息时代的发展。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个科研课题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科技应用文体。撰写实验报告是科技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

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 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

微波实验报告

之前网上下的学长学姐的报告有很多不靠谱,但是调谐都要调到中心频率上,否则都不对, 还有老师验收的时候如果自己心情很不好,只要她发现一点错误就会坚定的认为不是自己 做的,所以一定要确保没有错误,原理一定要弄清楚.愿后来人好运~~~ 实验2 微带分支线匹配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二.实验原理: 1.支节匹配器 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及相应波长的减小,分立元件的寄生参数效应就变得更加明显,当波长变得明显小于典型的电路元件长度时,分布参数元件替代分立元件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频率高达GHz以上时,在负载和传输线之间并联或串联分支短截线,代替分立的电抗元件,实现阻抗匹配网络。常用的匹配电路有:支节匹配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指数线匹配器等。 支节匹配器分单支节、双支节和三支节匹配。这类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并联适当的电纳(或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此电纳或电抗元件常用一终端短路或开路段构成。 本次实验主要是研究了微带分支线匹配器中的单支节匹配器和双支节匹配器,我都采用了短路模型,这类匹配器主要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上适当的电纳,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 单支节调谐时,其中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 ,使其在距离负载d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是Y0+JB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然后利用Smith圆图和Txline,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比单支节匹配器增加了一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双支节匹配器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所以不能在匹配禁区内。 2.微带线 从微波制造的观点看,这种调谐电路是方便的,因为不需要集总元件,而且并联调谐短截线特别容易制成微带线或带状线形式。微带线由于其结构小巧,可用印刷的方法做成平面电路,易于与其它无源和有源微波器件集成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微波电路中。 W为微带线导体带条的宽度;εr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T为导体带条厚度;H 为介质层厚度,通常H远大于T。L为微带线的长度。微带线的严格场解是由混合TM-TE 波组成,然而,在绝大多数实际应用中,介质基片非常薄(H<<λ),其场是准TEM波,因此可以用传输线理论分析微带线。 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电常数εr、基片厚度H和导体宽度W有关,计算公式较为复杂,故利用txline来计算。 3.微带线的模型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作者:周兵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而开设的,它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上机实验是其主要的环节。本实验指导书是帮助同学们进行上机实验而制订的。 一、实验目的: 1.能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小型软件系统。 2.在此过程中,能综合利用以前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3.加深对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及方法,培养良好的软件开发素养。 二、面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三、先修课程: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C++语言、数据库系统概论 四、上机学时数:10学时 五、实验环境 1.单机模式 操作系统:Windows 开发工具:C++ Builder 6.0、Access 2000 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基本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的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2. 基本能够完成所要求的系统。 3. 报告文档符合具体要求。 七、设计内容 题目:选课系统 1.说明:本设计选择广大学生最熟悉的选课系统最为设计任务,便于同学联系实际,学以至用。但限于具体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宜采用C++ Builder 6.0、Access 2000。 2.具体要求: 1)数据要求 所存储和查询的数据要符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所涉及的字段至少应包括(名称可 以不同):学生姓名、学号、登陆密码、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地址、学生电话、家庭地址、教师号、教师姓名、教研室、职称、性别、教师电话、课名、课号、学 分、先行课号、课时、开课教室、人数限制、选课人数、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总 评成绩。 2)功能要求 功能至少应有:等录、查询开课情况、查询选课情况、查询成绩、选课、退课等。 3)设计要求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及方法应符合软件工程的要求,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八、报告

最新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选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时:2学时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 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之我见 一、通信的基本含义 “通信”二字在通信原理课本上的定义是——互通信息,简短却又蕴含了很深的含义。我自己对通信的理解:“互”字即互相,即通信是双方的通信;“通”字即建立了通道,处于连通的状态,信息能够在通道里传递;而“信息”则就有广泛的含义了,是通信传递的内容,人们通过获取信息来了解、认识事物。简单的“通信”二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让我们有深刻的思考。 二、现代通信的发展和技术 近现代的通信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第二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贝尔发明电话,开启了电路交换的时代;第二阶段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主要应用的通信技术有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据交换与数据网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采用分层的结构形式,其垂直描述,即为了实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通信,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业务与终端”表示面向用户的各种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的类型和服务类型,“交换与路由”表示支持各种业务的提供手段与网络装备,“接入与传送”表示支持所接入业务的传送媒质和技术设施。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支撑技术,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与技术特征,使得通信技术与通信网络有机的融合。 在我们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老师一直要求我们从“大通信、大网络”的层面来学习思考,而不是单单注重某一门技术的研究。现代的网络时代,涌现出许许多多高端前沿的技术,如数字通信、程控交换、宽带IP等,如果将这些技术分别开设课程独立学习,则课程量很大,而且不利于我们对这个大网络的整体的关联性进行思考。在技术飞快的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赶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从大的方面整体地观测信息时代的发展。

实验报告

用波耳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普遍现象。比较生动与直观的机械振动在科研与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广义地说物质或物理量在某一数值附近作周期性的变化,都叫做振动。所以活塞的往复机械运动是振动,电磁学领域中空间电场的电场强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是振动,微观领域中微观物质的原子运动也是振动.研究振动与受迫振动所导致的共振现象是重要的工程物理现象。在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等科技领域中振动与共振现象既有破坏作用,也有许多实用价值。众多电声器件,是运用共振原理设计制作的。利用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研究物质结构是在微观科学领域研究振动的重要手段。而大桥由于共振遭至倒塌是世人尽知的。所以,研究振动与受迫振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实验项目。 表征受迫振动性质的是受迫振动的振幅-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简称幅频和相频特性)。本实验中,采用波耳共振仪定量测定机械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利用频闪方法来测定动态的物理量——相位差。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方面内容也较丰富。 [实验目的] 1、 研究波尔共振仪中摆轮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 研究不同阻尼力矩对受迫振动的影响,观察共振现象。 3、 学习用频闪法测定运动物体的某些量。 [实验原理] 物体在周期外力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这种周期性的外力称为强迫力。如果外力是按简谐振动规律变化,那么稳定状态时的受迫振动也是简谐振动,其振动频率与外力频率相同。此时,振幅保持恒定,振幅的大小与强迫力的频率,原振动系统无阻尼时的固有振动频率,以及阻尼系数有关。在受迫振动状态下,系统除了受到强迫力的作用外,同时还受到回复力和阻尼力的作用。所以在稳定状态时物体的位移、速度变化与强迫力变化不是同相位的,存在一个相位差。(当强迫力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此时振幅最大,相位差为90°。) 采用波耳共振仪研究与测量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等的基本物理特性,是十分直观与全面的。 A B H C E F D G 机械振动仪 电器控制仪 I 图1 波耳共振仪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指 导 书 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7年1月

目录 1.前言 (1) 1.1指导思想 (1) 1.2设计任务 (1) 1.3参考进度 (2) 1.4成绩评定 (2) 1.5注意事项 (3) 1.6参考书目 (3) 2.个人任务 (4) 2.1 排序算法设计 (4) 2.2 应用算法设计 (4) 3 小组任务 (6) 3.1 有向图问题 (6) 3.2 最小生成树问题 (6) 3.3 关键路径问题 (6)

1.前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及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典型算法的设计思想及程序实现,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存储方案、设计出简洁、高效、实用的算法,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1.1指导思想 本次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1、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 2、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加强团队的分工与合作; 5、掌握面向实际背景思考问题的方法。 1.2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主要分为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两种。 个人基本任务: 在DHU-OJ平台上按要求完成“个人任务”部分的设计任务,其中选做题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小组任务: 完成“小组任务”部分的设计任务,其中选做题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1.1要求 1、每项目小组人员为3~5名。 2、每项目小组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参加人 员名单和分工,课题的目的,课题内容,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主要代码 分析、测试结果、课题特色和创新之处、收获与体会、使用说明。 3、每人必须在完成个人任务的基础上提交个人任务的设计报告,内容包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