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读红楼梦,学细腻之心。

书中自开卷第一回也,便让读者感受到了,无论是作家的创意还是书本的描写内容,无不饱含细腻之处。

光是文本的细腻之处无法一一例举,只说几个:
1.第一回中, 甄士隐与贾雨村在房中交谈之时,'家眷飞报:“严老爷来拜”'。这里便是一处用心处,严老爷的“严”实际就是两个火的“炎”,代表的含义就是“一场大火将至”在后文中可知,甄士隐的家着火。
这个便是拆字法与双关都有了。此一处甚为细腻,不细心知不可发现。
2.同样是第一回,甄士隐的孩子被家眷霍启抱出去在元宵节之日玩耍,这人名“霍启”便是“祸起”了,意思是“祸事要起”。结果在看灯之时,家眷去茅厕,把放在一旁的孩子弄丢了。
这几个例子分别是红楼梦的第一回内容,第一回就如此细心,真不愧是“增删五次披阅十载”的心血名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实在应该。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知识文笔的细腻,行文之用心处也。

全书中,薛宝钗给我的感觉很不好,直到他沦落了个“空守闺房”的悲剧结局才舒心叹气——一个冷眼的旁观者.这便是我对薛宝钗的评价了。虽说从第五回中看来,黛玉和宝玉是天造地设的一段姻缘,而且宝玉是“俺只念木石前盟”,“木”便是林黛玉,“石”便是贾宝玉了,说的就是这段姻缘。但是最后薛宝钗这个冷血的人插入之后, 事情变得不那么尽人意,毕竟小说的最终文旨指向的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制度”(例如大观园,代表的就是封建社会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全书的批判内容也是如此,曹雪芹用自己锐利的眼光发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当时所存在的不足,可以说,曹雪芹作为一个文学作家来讲,他具有政治家的视野,在思想上,观点上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这也是曹雪芹构思的细腻之处,只有不断的思考,不断去挖掘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才能领会到大的境界,虽说境界有大小,但是世间万物之间微妙的联系总是不可阻挡,在这种微妙联系之间不断思考,才能或得真正的大境界,得到大思想。

还有对人物的描写,细心之下发现,有好多出,实际曹公也在借鉴前人的描写之高妙处,第三回中,对“原应叹息”4位姐妹的描写当中,其中大量的化用了《洛神赋》中的句子。

更加奇妙的是,初读此书之时,认为书中所述,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地,均是虚构,这不假,但是书中所描写的什么抄手游廊,什么华亭水池,什么角门正门的路线也是虚构出来的,但是仔细构思,确实完全可以将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的地图全部勾勒出来个大概。(由于能力有限,只在语文书,

第一课必修三的时候学习《黛玉进府》时曾了解过。)

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书中的前八十内容的“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孤雁泣残红”一回最是难忘,黛玉竟然为了一件小事吃醋,引发了他无限的愁思,寄人篱下,哀愁婉转,心似死灰。故做“葬花吟”一首,堪称绝唱。

从“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样的景象中就看出了贾家的未来败落之境。用书中总纲第五回的话说就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部悲剧就这样结束了。

书中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一颗“细腻之心”了,生活之中做一个有心人是非常必要的,细腻的人总是然人感觉到温暖,关切之情,读文章,学做人,正好是应该取其精华之处。一颗细腻的心,不光是女性必须所有的,男性拥有它,是增加“温柔”的一方良剂。更好的拥有有爱人生!读红楼梦,学者拥有一颗细腻的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