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研究·研讨与交流

引言

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媒以一种新型媒体的状态存在,并在近年来实现了迅猛发展,给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我国传媒领域的变革与发展。新闻写作作为传媒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关乎着媒体传播质量,且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写作领域受到了来自思想、模式、渠道等领域的冲击,因此必须在探索网络传媒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专门的写作模式来满足受众对信息获取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网络传媒的传播目标。

1.媒体融合时代网络传媒概述

1.1网络传媒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诸多传统行业带来了深远的技术变革,随着网络新闻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大、交互性强、针对性强以及定制化服务成为媒体领域的典型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网民的阅读习惯。所谓的网络传媒实际上就是一种介乎于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媒介系统,与传统的媒介系统不同的是网络传媒是完全依托于网络和信息技术之上的,起到了信息交流和传递的作用。网络传媒的出现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获取以及推广等多个环节的深度变革,用户可以根据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在网络平台上浏览自身感兴趣的新闻信息,甚至可以享受定制化的服务,这无疑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访问体验,提升了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受众之间的交互性。

1.2网络传媒的基本性质分析

1.2.1信息量大

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媒体传播领域的生产力,使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的传播和处理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得以实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大大增加了新闻的信息含量,可以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同时,在信息传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单位面积的存储芯片可存储的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大,且信息传输的速度更快,即单位时间内用户接收的信息含量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奠定了网路媒体在传媒领域的主导地位,并成为传媒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1.2.2系统复杂

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人类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口口相传,到后来的书信交流,再到后来的电报、电话交流,如今正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亲朋好友“见面”、畅聊,可以说网络化媒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了人们极大的便利,使信息传递方式更加快速、便捷,同时在信息传播的途径上更好地体现了网络传媒的复杂性,所需要的平台和资源支撑也越来越庞大,同样的人们通过这一复杂的平台也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交流方式。

1.2.3交互性更强

交互性强是网络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同时网络传媒更是将这一特征发扬光大,人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倾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域的人的声音,更好地体现了“家天下”的宗旨。同时,网络传媒特有的信息搜索、智能识别以及网页定制等内容还可以为网民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尤其是大数据的开发和运用更加提升了用户的浏览体验,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网站均可以对用户地浏览记录进行自动识别,归纳出网民的个性爱好和感兴趣的专题报道,从而自动给浏览者推送相关内容,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异属性。

2.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规律性分析

2.1写作风格

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新闻写作的风格出现了较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摘 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深刻的技术变革,网络传媒已经成为当前新闻传媒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写作的模式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加强对网络信息时代新闻写作的规律性分析,可以帮助媒体从业人士更好地把握新闻写作发展的时代脉络,并为网络传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媒体融合时代网络传媒的定义和性质出发,深刻剖析了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传媒的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写作;特殊规律;网络传媒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1-100-02DOI:10.19483/https://www.sodocs.net/doc/3d10407846.html,ki.11-4653/n.2017.11.034

文/靳树乾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年至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

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写作方式的改革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写作方式的改革创新研究 作者:努尔兰·胡斯曼 来源:《新闻传播》2020年第18期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与传统传播时代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传播渠道、传播技术、传播内容以及受众的媒体习惯等方面。可以说,这些变革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既是冲击,亦是机遇。如果能够顺应传播时代变化做好改革创新,新闻记者等工作人员将会在新媒体时代赢得新的发展和突破,反之则将被时代所淘汰。对此,探索新闻记者各项专业业务,如采访写作方式的改革创新就成为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带来的冲击,进而从采访与写作方式两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路径。 [关键词]采访写作;新闻记者;新媒体时代 一、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带来的冲击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是以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和迅速普及而诞生的一个全新传播时代,其“新”主要体现在媒体技术新、媒体传播渠道新、媒体内容新以及媒体传播理念新等等。可以说,涉及媒体传播的各方面要素都在新媒体时代发生了变化,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受众媒体习惯、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等的变化。在受众媒体习惯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更为习惯于新媒体的使用,且在信息浏览与获取上日渐碎片化,受众传播互动的要求也日渐强烈,这是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最主要特征。在传播渠道上,依托互联网的各种新媒体开始逐渐成为传播主流,传统媒体开始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得当下传播媒体间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这是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上的显著特征。而在传播内容上,信息内容的网络化、融合化趋势开始明显,这使得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内容更为丰富、体量更大。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这些特征也是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影响最大的因素。 (二)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的冲击 从新媒体时代的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的冲击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受众媒体习惯变化使得传统的新闻采访写作不再适合受众的阅读浏览需求。传统新闻记者的采访写作主要面向传统媒体传播,其内容模式固定统一、缺少变化,且内容篇幅通常较长,语言运用书面化。这种采访写作方式固然能够体现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但却无法满足

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

研究·融合与发展36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导致了媒介的融合,形成新媒体时代。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开始让人们反思其利弊,它已经成为了联系文化、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重要纽带。媒介的融合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1.媒介融合的定义 媒介融合包含着多个方面,媒介终端的融合、媒介生产途径的融合以及媒介机构的融合。媒介终端的融合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融合,将不同的产品整合到一个平台上面,使不一样的产品进行多种方式的买卖,在不一样的媒介终端上进行多方面的推广。媒介生产途径的融合是突破传统的业务方式,开展新的业务区域。媒介机构的融合是传媒企业之间的合并,传媒企业中各个分类都是独立的,只专门进行一个分类的进攻,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传媒企业只能停止在单一发展的层面,不能通过融合扩大业务的发展范畴。人们对传媒产品的灵活运用,对其要求越来越高,更加促进了媒介的融合。2.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也就是将数字化利用在多媒体终端中,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简洁的信息化服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不只影响了人们的物质层次,也对人们的文化状态、精神层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媒体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使用新媒体的人员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判断、选择以及行为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物质带来的,技术的不同导致传播渠道的不同,而传播渠道在使用过程中又会产生特殊作用,使用人员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判断、选择以及行为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社会的能动性,传媒将信息进行再加工,然后进行传播,使接收信息的人们 被再加工的信息所影响。新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自身具有碎片性、个性化以及经济化等优势。 2.1新媒体的碎片性 新媒体进行语言的传播,碎片性主要是它的传播渠道具有数字化特点。传统的媒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印刷媒介,主要是运用符号;另一种是电子媒介,主要是运用模拟,这两种媒介在传播的形式上有着巨大的限制性。新媒体的数字化主要是一种不借助物质的传播,因此也就使新媒体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拥有自身的虚拟特性。新媒体的传播具有自身特有的优点,它可以突破文化以及地区的差异,使双方在沟通交流中不会受到地区以及场地的限制,打破了传统媒体方式对信息的垄断,因此,使人们的生活被广泛的扩充,并促进了世界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信息化沟通交流更加频繁,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客户自身的积极性,随着其发展,已经打破了在室内接收信息的限制性。传统媒体时期,电视作为一种传媒方式,人们利用收音机听广播、利用阅读报纸的方式接收信息,而这些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且内容单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模式,向多渠道分发转换。广大受众已由以往被动接收信息者转变为自主、独立的信息传播者,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的接收和传播。随着网络媒体及移动终端设施的不断发展,转向新领域的受众群体正在急剧扩大,移动实现了由3G到4G的转变,更加方便快捷,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多媒体的使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广告投放者会考虑到组合投放的效果,注重内容及创意上的营销策略,产品资源最大化延伸,取得效益最大化。通 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 摘 要: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关键就是融合,在媒介融合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媒体更依赖于信息技术,因此只有不断优化传播方式,才能使社会生活发生改变。新媒体是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产生的,这就表明了个性化的语言方式,与此同时,也使传播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章阐述了媒介融合的定义以及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媒体;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2-036-02DOI:10.19483/https://www.sodocs.net/doc/3d10407846.html,ki.11-4653/n.2017.12.006 文/付茗

媒介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传媒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重大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技术的逐渐革新,尤其是现时网络化技术的推动,让媒介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化,媒介融合、发展与交互已经不可避免,我们已经迎来了媒介融合时代。 1什么是媒介融合 “媒体融合”(mediaconvergence),最先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所提出的,原本的意义指的是各种类型的媒介表现出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发展动向。它的概念包含着狭义与广义两层意义,狭义上指的是将各种类型的媒介形态“融合”起来,以实现“质变”,进而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包括了:数字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就广义而言,“媒介融合”其范围更为广泛,当中包含了所有的媒介及其相关要素的结合以及融合,其不但包含了媒介形态的融合,同时更包含了媒介作用、传播方式、所有权以及组织结构等不同要素之间的融合。 2媒介融合下的现状与问题 2.1虚假新闻泛滥新媒体的涌现,媒体形态的丰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等都有了不同水准的飞跃。但是,在其拥有积极意义之时,也存有着各种问题,有部分媒体总喜欢从“网友曝”当中“找新闻”,这也是导致假新闻产生的一个原因,一样是不容忽视的。比如2014年出现的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等假新闻,便是某些网络媒体相互转发而发酵起来的。像上述的假新闻,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便已经被进行发布,容易导致严重的影响,更严重者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繁荣。 2.2新闻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媒介的融合,虽然能够在一定水准上给予了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交流机会与空间,不过同样会存有着不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包括其侵害了一般人的私隐,直到最后不得不走司法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刘海贵著)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 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 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 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 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

也说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

学海纵横 一.新兴媒体的出现 新媒体是近年来刚起步发展的事物,它是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为传输载体的,互动式、数字式复合媒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势必会对文化传媒起到的一次革命的推动作用。新媒体通常包括数字广播网络,无线传播网络,互联网社区,以及融合性网络载体。与旧媒体相比,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借助信息时代强大的网络传播链路,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同时浏览者也更方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都是新媒体传播的最广泛的工具,还包括商业地带的电子大屏幕,公交站亭的液晶显示屏等。新媒体的传播无处不在,外延更是在不断的拓展。文明发展至今,从结绳记事到甲骨钟鼎、竹简帛书,直至印刷术的发明和网络时代的出现,已经历了若干次的媒介革命,而每一次媒介的变化必伴随着文学自身的发展流变与文体的创新。影像的发展也同样如此。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是新闻和新媒体有可能发生联姻的时代。并在其为基础上诞生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报、移动电视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来说,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体下的新闻写作 新媒体新闻写作把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结合起来,来表现一个个完整的、立体的、人们“喜闻乐见”又不失其深邃的新闻故事。新闻写作者们可做的事情更多,也更为有趣。 通过视频,受众在“阅读”新闻时,希望可以看到尽可能全面的、可以自由选择关注的重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记者编辑认为他们“应该知道”的,放上一小段视频往往可以让受众感觉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真相。 曾几何时,也许你还记得乔布斯结束最后一次苹果媒体见面会后倚靠在妻子肩头的那一刻,罗伯斯用他的左手盖住刘翔右手的那一瞬间,一场灾难过后留下的废墟里蒙尘的一张全家福。要知道,仅用言语是不足以表达这些转瞬即逝却意义非凡的瞬间的。数据与信息的可视化主要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通过直观地传达关键的方面与特征,在平面媒体新闻写作中运用数据可视化手段,不仅能够直观展现事件的脉络进展,还能够让人出其不意地眼前一亮。 “9·11事件”时世贸大楼倒塌的那一瞬间给人以大片般的震撼,通过声音有多少人能够在听到遇难者与亲人最后的对话时能忍住眼泪?通过这强化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互动,增强受众对传统媒体内容的粘性。 文字与新闻写作者的友谊最为长久深厚,新闻写作者们通过文字来向公众传递自身所见所闻所思之中有认为价值的内容。在新媒体新闻写作中,我们有了更多的好帮手来展现事实,文字更适合作为辅助解释,以及表达适度的、理性的观点和评论。 三.新媒体新闻写作的融合趋像 新媒体新闻写作的工具各有其利用价值,为了做出“更好”的新闻,我们要做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真正的融合。 微博的出现为现代新闻传播增加了一种新渠道。具有独一无二的便捷性,使人人都是新闻发布的源头。微博对于用户的要求较低,只需进行简单信息发布,不必像博客的相关博文进行一定的语言组织及文章结构安排。微博的更新非常迅速。现代新闻传播通常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等渠道,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门户网站也逐渐成为新兴的新闻传播载体,而微博正是技术与时代结合的重要产物,它通过自身的便捷性为新闻传播带来了一种新的传播渠道,提高了传播速度,实现了新闻的时效性,降低了对主流媒体的依赖,使得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垄断现象消失。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新闻传播的迅速发展也是指日可待的。 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网络新闻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将完全颠覆网络新闻的传统概念。1994年4月,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从那时以来,中国网络媒体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这一阶段也可看作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网络媒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个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表现,是网络媒体在新闻业务方面的进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它在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养分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崭新面貌,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并有可能对整个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手机报的载体是手机,用户随时随身携带,所以,手机报编辑可以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而且和电视、电脑相比,它不受地点限制,也为用户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报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 总之,新媒体加强了与新闻的相融,以传统媒体的报道经验为基础,对数字新技术环境下的新闻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强化了对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利用,重视网民对报道的推动,采取多种创新策略,以互动、共创的报道为业务目标,把新闻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重视传统媒体力,全面多样合作发利用的新闻资源。新老媒体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它们的相互作用、影响,乃至融合,需要我们在利用好新媒体的同时要监管好,维护好我们的文化环境。这样新媒体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越来越多的受众。 参考文献: [1]《新闻采访与写作》高钢高等教育出版社. [2]《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彭兰著新华出版社. [3]《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 也说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 罗 霄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 湖北省咸宁市 437100 摘 要:新闻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之一。.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发展更新,它正在改变着传统新闻传播的技术格局,内容格局和市场格局.新闻的写作正不知不觉的呈现多种新的融合,新媒体让我们的新闻写作趋于更加时代感与新鲜的活力。本文就新媒体环境的新闻写作新趋向作一个小议。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写作;融合 203

传统经典文学新媒体时代的融合

传统经典文学新媒体时代的融合 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媒体平台的不断完善,信息传播速度大幅度提高,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传统低效率的、限制性强的纸质传播方式正在面临巨大挑战,在就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依然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受众的需求,及近年来,在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互联网+”的发展战略大的政策背景下,各大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建立自己的“两微一端”即微信、微博、客户端。报刊方面也实行网上电子版阅读。在此大的背景下,作为传统传播方式的纸质传播面临巨大考验, 传统纸质刊物劣势 一、制造成本较高 传统文学作品以纸质形式呈现,需要前期排版、中期装订、后期销售,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财力。 二、受到空间限制 纸质出版刊物无法达到短时间的快速跨区域传送,电子刊物可以达到。 三、阅读速度 文字阅读速度慢,导致从刊物书籍获取信息的速度缓慢。加之现代信息爆发,无论是对速度还是内容的追求,文字阅读都有天生的缺陷,在当下尤为明显。

四、传统文学阅读效率较低,在人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效率由低到高分别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包涵的信息量由高到低也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 五、阅读传统文学对时间的要求 因为以上几点,文字阅读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作为获取信息的代价,然现如今,传统阅读载体文字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依然没有了优势可言。 文学的价值分析 一、时代智慧的结晶 二、价值观的引导 三、文化的传播 四、精神时间的充实 冲击下的措施 关键点: 结合媒体技术,传统文学经典也要与时俱进,进入信息媒体时代,将文学作品从传统纸质载体转换为音频、视频形式传播,抓住受众眼球,迎媒体时代信息传播。 案列分析: 最为典型的成功案列就是四大名著作为电视剧的播出,传统文学经典作品转换视频,受众更加乐意去接收,并且传播方便,如果四大名著没有拍成电视剧,如今随口都能说出

地方党刊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地方党刊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两家地方网站的办网特色 湖南红网2001年成立,是湖南省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全球网站排名前500位,国内网站新闻影响力十强。提供新闻信息、微博、电子商务、广告等服务。东方网于2000年5月开通,是全国重点地方新闻网站,大型综合性互联网文化传播企业。网站拥有120余个频道,中、英、日三个语种版本。业务涵盖新闻发布、舆论交互、数字政务等多项领域,并通过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互动电视等传播载体,实现影响力的立体覆盖。 红网有独特的“百姓呼声”栏目。他们创造了“红网调查函”的沟通模式——编辑将网民反映的问题,以电子邮件、传真、快递等方式,第一时间发给当地部门寻求处理,并连续监督督促;对迟迟不答复的,就向上级部门通报。红网在“百姓呼声”的基础上,推出“问政湖南”频道——把全省八百多位领导的名字挂在网上,供网友留言。以此督促各地各部门参与网络问政。 该栏目一开始就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时任湖南省副省长贺同新公开表示:全省各级领导,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各部门领导,要定期浏览红网“百姓呼声”栏目;各级信访部门也要利用“百姓呼声”这一平台,把它作为信访工作的重要补充。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称“百姓呼声”为“网络信访局”,要求各级各部门充分重视“网络民意”。 红网另一个成功的经验是广泛开辟阵地。作为省级媒体,红网和时刻新闻客户端开创了省、市、县三级共建平台、共生内容、共享受众、共促传播的媒体融合模式。他们开设14个市州、123个县市区子频道,由红网和各个分站共同建设内容。客户端还整合省内各电台、电视台音视频节目资源。同时,红网将触角延伸到各省直机关,帮助各机关建立和维护网站,收取代维费。 东方网独特的智慧社区建设。在全国地方新闻网站中东方网资本运作特色明显。智慧社区建设是基于本地、基于社区、基于位置的社区O2O服务。一是针对社区居民庞大的刚性需求,二是立足于云数据平台的建设进行开发。包含金融、医疗、教育、培训、家政、文化等众多领域,凡是在家门口有需求的,结合门店、通过互联网服务去满足。东方网已经在上海各窗口单位、便利店布了800多台智能机。 二、媒体人眼中的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在互联网+的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媒体同仁讨论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新媒体,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困境

研究·融合与发展 28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困境 摘 要:本文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困境,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对策,旨在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并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优势结合在一起,实现两种媒体形式的融合发展与全面建设。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现状;融合困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10-028-02DOI:10.19483/https://www.sodocs.net/doc/3d10407846.html,ki.11-4653/n.2018.10.005 文/任晓玲 引言 传统媒体指的是部分较为传统的传播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新媒体指的是近年来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以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互联网为依托,并通过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传播信息,如手机、电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在当前应用和未来发展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传统媒体需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以保持发展力。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 1.1技术革命倒逼媒体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完善和互联网系统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普及逐渐提高了两种媒体传播方式发展和融合资源配置结构的完善程度,并且为两者之间的沟通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在此基础上,有诸多国家新闻媒体也开始创建了网络媒体,通过网络途径来听取群众的意见,并了解群众对时政信息的需求,由此可见,网络发展全面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1]。 1.2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全媒时代指的是各种媒体传播方式进入到了系统资源整合的时代,进而形成了多种媒体传播方式共同发展和相互融合的局面,真正推动了媒体传播方式向信息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许多地方主流媒体已经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建立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同时提高了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对新媒体的了解程度,以及新媒体从业人员对传统媒体的了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理念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的创新,创新了传播业态,拓展了传播渠道,较好地释放了新闻生产力。可以说,目前的媒体发展正在向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体播发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困境 2.1体制机制、流程再造乏力滞后 传统媒体的管理制度较为刻板,具体表现是缺少对从业人员的合理配置、缺少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化考核、薪酬分配方式存在漏洞等,进而降低了传统媒体人力资源分配合理程度,同时还降低了工作之间衔接的规范性和效率[2]。而新媒体制度则较为不规范,这主要是因为新媒体发展时间较短,缺少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有效限制,进而导致新媒体运行市场不够规范且缺少可以遵循的规章制度。另外,存在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管理制度中最大的问题是两者谁有权优先传播新闻和信息,以及优秀人才应当优先向哪方投放,从发展角度而言,新媒体发展和建设工作起步时间较短,需要更多优秀人员推动新媒体发展,并且新媒体建设前景更加广阔。总之,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和人才分配矛盾,将会影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 2.2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亟待增强 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直接关系到了其在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综合技能,其专业程度主要从工作态度、知识水平、综合技能水平三方面考虑。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过程中,两方的从业人员均显示出专业程度不足之处,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由于缺少对新媒体的了解,在开展新媒体建设相关工作时,可能出现操作方式应用不熟练和反应应对不充足等问题[3];新媒体从业人员则由于缺少对传统媒体的了解,在开展传统媒体建设相关工作时,可能出现不能妥善处理实际问题和各项操作不完善等问题。此外,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均显示出来的专业程度不足之处是缺少对新媒体发展技术的核心掌握和研究,大部分计算机从业人员均能够掌握新媒体发展和运行的核心技术和方式,但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缺少对新媒体的深度认知,进而导致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中不能做出战略性决策,且对决策的执行力度不足。 2.3发展路径、内容生产,欠缺特质 目前,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从中央到各省市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县级要全覆盖建立融媒体中心、地

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融合与发展 34 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根据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创新和改革以往的发展理念。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无法融合的问题,以及媒体融合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正确认知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建立完善的媒体融合监管制度,吸取传统媒体的优点融入到新媒体中,从而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创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08-034-02DOI:10.19483/https://www.sodocs.net/doc/3d10407846.html,ki.11-4653/n.2017.08.007 ■文/张 赤 前言 本文主要阐述媒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针对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结合,逐步完善媒体融合的监管机制,符合最新出台的融合方案,运用创新的管理体制,将两种媒体的优点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媒体融合的跨越式发展。 1.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媒体融合技术受到局限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由于当前仍然缺少专业的媒体融合技术研究人员,导致媒体融合过程中受到了技术的极大制约,影响了媒体融合发展效果,不利于媒体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阻碍了我国媒体融合进程。 基于对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分析,了解到当前智能手机实现了广泛普及,由于智能手机具有便捷性的特点,因此人们更喜欢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阅读,通过对使用智能手机阅读的人群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在其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无法记录阅读位置,导致其在获取新闻过程中常常会获取到重复性的新闻,降低人们的阅读兴趣;二是新闻获取速度慢,当打开一条新闻时,只能够看到文字性内容,无法获取到其中展示出的图片与视频,影响观看心情,因而降低新闻传播速度,对媒体融合产生不良影响。在深入分析上述两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发现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媒体融合技术受到了局限,相关媒体融合技术人员无法研究出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利用新技术记录人们阅读位置,无法通过合理的4G技术、图片、视频处理技术提高人们阅览速度,导致媒体融合效果受到不良影响,制约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步伐。1.2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存在错误的观点 当前,对媒体融合发展存在错误的认知,没有根据媒体融合的特点制定发展方案,导致创新的发展模式失去意义。媒体融合过程不符合最新出台的指导意见,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没有运用正确的观点,一味地追求发展的速度,不注重创新模式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严重脱离实际的发展情况,长此以往下去限制媒体融合发展空间,使相关企业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些错误的观点阻碍媒体融合的发展,新媒体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过于注重媒体融合制度的创新,忽视吸取传统媒体的优势,造成创新模式结构特点不符合媒体融合发展规律,将新媒体的概念与传统媒体的概念混淆,这些错误的观点难以推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没有深入落实创新发展的观念,渐渐失去创新的实际意义,难以实现预期的发展结果,这就意味着现阶段的创新模式存在不足,难以达到最佳的发展状态。一些企业和个人没有正确理解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所创新的媒体难以完成统一的发展观。长期发展下去无法满足创新要求,破坏媒体融合发展规划,产生很多的矛盾和不确定的因素,受内部环境和外界形式的影响,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存在很多错误的观点,很多经验主义冲击着媒体融合发展观念,进而形成的创新模式没有经过实践,很难推动媒体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1.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存在诸多矛盾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存在诸多的矛盾,造成媒体融合发展存在不稳定因素,给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阻碍,导致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失去现实意义,一些难以调节的矛盾,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使传统媒体很难与新媒体相融合。没有根据传统媒体的特点,设计完整的融合方案,致使媒体的新业务和发展理念存在偏差,

新闻写作试题库 (1)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19 、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为主. 二、名词解释:(19题)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

新媒体写作复习期末资料完整版

1、填空题(10道) 2、ps操作题(1道/共20分) 3、名词解释(4道) 4、简答题(4道) 5、论述题(2道) 那么,何谓新媒体传播?(提问:新媒体有哪些?) “新媒体”或者“新媒介”并非一个科学的概念界定,只是在与“旧媒体”的对比中产生的时间性概念。 概念尚未达成共识,新媒体的核心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信息时代,不仅是新的技术变革和物质形态的变化可以产生新媒体,新的软件开发,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的推出都可以称之为一种新媒体的诞生。 广播,电视相对于印刷媒体是新媒体,但对于网络媒体便是“旧媒体”。每一次媒体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所谓的“新媒体”,特别是在知识爆炸,技术更新的今天,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外延更是不断地拓展。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新媒体分为四类: (1)基于互联网:如电子杂志、电子书、网络视频、博客、播客、sns(解释一:社会性网络服务解释二:社交网站)、微博、其他类型的网络社区等。(2)基于数字广播网络: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公交电视等。 (3)基于无线网络:如手机电视、手机短信、手机WAP 等。 (4)基于融合网络:如IPTV等。 可以肯定,今天的新媒体在未来同样被归为“旧媒体”的范畴。 为什么新媒体写作要独立成课,与众不同?(未背) 从网络出现的早期开始,最普通的写作形式是曾经被标准化为电报或新闻的写作的形式。因为很多传统的新闻媒体都将它们的旧媒体内容直接转移到了网络上。还由于在很多地方,网络写作的规则同纸质媒体写作的规则正好想通,或者只有少许差别。 有三种力量将新媒体写作推离了旧媒体。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在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媒体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融合,使得人际传播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校园媒体又将何去何从? 一、相关概念 高校校园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校园媒体指在校园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办杂志、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告、简报,新媒体如校园网、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数字媒体形式等。而狭义校园媒体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校园媒体作作为校园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通报,校园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我探讨的主要对象主要是广义上的校园媒体。 二、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在四川大学,传统校园媒体已经不占优势,大学生使用传统媒体的比例明显减少,并且由于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传统媒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网络(互连网、校园网)等校园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使用的主体。校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四川大学发展迅速,校园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的快捷传播等特点得到了师生的接受。 下面简要说明四川大学不同媒体发展情况(就几种主要使用媒体而言,使用较少或没有使用的媒体忽略。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无法影响大学生族群,所以也不作考虑。): (一)校园报纸: 主要分为校园内自办报纸和社会报纸。“川大人“、自在诗文社刊办的校内报纸主要是有针对的内容,信息量小,并且因为发刊不固定、期数少,是非盈利性质的,所以阅读人群小;由于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南方周末等社会报刊具有信息量较大,有权威,固定发刊等特点,在四川大学的师生中也有很大的使用人群,但以老师居多。校园报纸成为使用传统校园媒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主要的校园传统媒体使用形式。

(完整版)媒介融合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媒介融合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姓名:易敏慧班级:网络与新媒体1303 学号:13091039 最近五年,我国新闻传播界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一个新概念:“媒体融合”(或称“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近几年中,新传播科技与新资讯媒体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并普及,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对媒介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媒介融合的发展进程也被大大促进了,并涌现出了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通过不同媒体之间的资源重整与优势互补,生产出融合型的信息产品,从而达到了单一媒体无法企及

的传播效果。应该看到的是,本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呈现出媒介融合的新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媒介融合也逐渐开始加强重视。综上所述,研究媒介融合现阶段的优劣势以及发展趋势是非常必要的。 一、媒介融合的优势 (一)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和更加便携的应用 媒介融合搜索功能中的搜索结果更加清晰和准确,这是由其多媒体特性决定的。搜索的结果将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并能进行评级分类。 媒介融合的便携功能主要体现在媒介终端上,媒介融合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标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与时刻都可获得任何目标信息,而这依赖于媒介终端向更轻巧便捷改进。 (二)传播结构优化,服务个性化需要 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传播的广泛度提升,受众和媒体之间的没有了清晰的界线,受众更加主动地参与评论、传播、反馈和分享。媒介融合使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以任意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等因素限制,极大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三)传播效果强化 受众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因媒介融合提升,受众的积极参与使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与宣传》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与宣传 课程背景: 天天都在接触新闻,但我们真的了解新闻吗?经常都会采编新闻,可我们真的会写新闻吗?好不容易在新媒体上发了一篇新闻,但关注的人却很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总算引发别人关注了,却发现辛苦写就的新闻又被迅速地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这该怎么办呢……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新闻不仅具有信息传播的社会功能,而且具有巨大的和潜在的经济功能。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通过新闻传播,不仅可以增加知名度,从而使社会和市场注意力最大化,由此获得声誉或营销的成功;同时,也有助于赢得社会的信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为其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无数的新闻事件告诉我们,新闻传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我们作为一项长远任务来规划落实。如何捕捉新闻?如何让新闻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如何借助新媒体有效传播新闻讯息?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天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课程收益: ●熟练掌握新闻的策划和传播策略; ●熟练掌握新闻的采编和写作技巧; ●熟练掌握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公关的策划技巧; ●切实理解新媒体的属性,强化新媒体背景下的宣传工作能力; ●熟练掌握借助微信等新媒体有效进行信息传播的方法和技巧。 课程特色: ●专业——讲师是专门研究新媒体写作的博士,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格局创意写作”系列丛书作者,有着丰富的宣传工作经验,对新媒体写作有较为深切的理解和研究; ●通透——追根溯源,将新闻写作和新媒体传播的相关理论讲明白、讲透彻,让学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实用——课程汇总了诸多新闻写作经验,提供了诸多写作案例,拿来即用; ●有趣——讲故事、做游戏、看电影,让新闻写作与新媒体传播课与枯燥说拜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