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一、心律及心率

1、基础心律的性质。

2、24小时内心率动态变化(最高与最低心率之差)是否正常。

3、24小时平均心率是否正常。

4、最低心率是否正常。

二、心律起源异常

1、有无窦性游走心律及发生规律。

2、房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

3、室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单发或双发,形态特征、联律是否相等,昼夜发生率有无差异。

4、交界性早搏的发生频度,联律是否相等,是否并行心律。

5、各类心动过速及发生频度,是否多源,每阵持续时间(最短与最长者)是多少 6、心房及心室扑动、纤颤的发生频度,是持续性或是短阵性,总计发生了几阵,最短与最长一阵持续多长时间。

7、各节律点有无停搏现象,发生频度及数量,停搏的时间(最短及最长者)及有无并发症状。

三、激动传导异常

1、窦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昼夜发生率差异。

2、心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

3、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或短阵,发生频度,昼夜有无差异,最长的持续时间,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4、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频度,总计发生几次心室脱漏,昼夜有无差异,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二度。

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全天无一次室上性冲动下传。

7、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是否频率依赖性,阻滞阈值是多少。

8、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

9、心室内传导阻滞:以常规心电图图形为准,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0、心室肌内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或隐匿性,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11、预激综合征:持续性或间歇性及所属类型,分类按大类区分。无突发心动过速史者诊断术语同常规心电图。预激波的认定应以同步测量法为准。

四、心肌梗死

1、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不典型时(如局灶性、碎裂波、等位性Q波、R递增不良等),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因此类改变在DCG中易受体位、心率、电极噪声影

响,可出现在正常人群中,如无常规心电图作对照,则应采用“不排除心肌梗死”术语报告。检测期间新发的急性心肌梗死要求有明确的演变过程。

3、室壁瘤的诊断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

4、快心率相关的伪性Q波:部分正常人在心率加快时原有的rS波可演变为QS型,待心率下降后立即恢复原状,患者亦无相关的心源性症状,该现象应报告为“快心率依赖性伪性Q波”。

五、房室肥大

左房肥大可以诊断,右房及左、右室肥大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

六、ST—T改变:

1、有无ST-T改变,动态变化如何,动态变化发生时有无同步发生的心源性症状,动态变化的规律(是否与体位、心率、活动、情绪有关)。

2、ST-T动态改变的性质判断:

(1)正常的动态改变:改变的程度在正常范围,无伴发的心源性症状,持续时间小于一分钟或大于30分钟,多与体位、心率相关(含继发性ST-T改变)。

(2)常见异常动态变化分类:

a、急性心肌缺血:分为劳力性(典型)及非劳力性(变异性)两种。

b、高血压病相关性:根据心室重构的程度分为三类。

c、心肌病相关改变:恒稳的ST-T改变,无伴发的相关症

症状,临床上有明确的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证据。

d、心室肥大相关改变:恒稳的ST –T改变,无伴发的相关症状,临床上有明确的致心室肥大病因。

e、自主神经介导的ST-T改变:ST-T改变与自主神经(心率)的兴奋性呈线性相关,无并发症状。

f、延迟发生的改变:最高心率时ST-T正常,心率下降后出现异常改变,压低多为心肌病早期改变。

g、体位相关的改变:立位时下壁可见ST-T改变,夜间翻身时突然发生改变。

h、心内膜心肌梗死:需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

i、慢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具有劳力性急性心肌缺血症状及ST-T改变,静息时有恒定ST-T改变。

j、脑心综合征:可见巨大而恒定的倒置T,具备典型明确的临床诊断。

k、长QT综合征:QT延长,但不稳定,T波增宽,形态多变,ST可压低,有明确的晕厥、黒朦症状。

l、电解质紊乱:结合临床确定有无钾、钙紊乱。

m、心尖球形综合征:T波动态变化酷似急性心肌缺血,但无明确典型的相关症状。 n、持续稳定的ST抬高:若大于一小时且无相关心源性症状,应考虑急性心包炎、肥厚性心肌病所致。

0、性质不明的ST-T改变:客观描述其发生规律及有无同步发生的心源性症状。

七、早期复极现象:

1、Brugada征象及综合征:多发生在V1—V3导联,偶可见于I、AVL导联,形态易变,有时同一人可出现三种类型的Brugada征象,如有多源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及晕厥、黒朦病史则可确定为综合征。

2、早期复极征象及综合征:

良性:ST抬高及J波形态恒定,心率加快时消失,既往无晕厥、黒朦病史。

恶性:ST抬高及J波形态动态变化很大,心率加快时可加重,既往曾有晕厥、黒朦病史,此即为综合征。

3、巨大J 波:不符合上述两种类型,但可见超过R波高度的复极波,形态多变,原因不明,应做客观描述。

八、心率变异性分析:

主要观察SDNN及SDANN两项指标。正常值为100—200ms。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基础心律:占总心搏数50%以上者。

二、心率特征(窦性):

平均:60—80bpm

最低:40—60bpm

最高:无限制

最高与最低差值(动态变化):大于40bpm。

总心搏数:8—12万

窦性心律不齐:R--R最大差值可达2/3R—R间期

窦性停搏:长/短大于2倍且无整倍数关系

交界性停搏:长R—R后出现室性逸搏间期大于1.5秒

室性停搏:室性逸搏间期大于3秒

全心停搏:长间期大于3秒且无任何心电信号。

窦性游走心律:P波形态呈规律性渐变,可倒置,但P—R始终不变,而P—P 多变,符合窦性心律不齐特征。

三、各类早搏

发生频度:频发—大于500次;偶发—小于500次。

多源早搏:两种以上形态,联律不等。

多形早搏:两种以上形态,联律相等。

并行心律:同常规心电图。

四、各类心动过速

1、窦速:静息状态心率大于100次,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

2、发生频度:全天超过24阵为频发。

3、过速类型:短阵—持续时间短于50%总心搏

五、传导阻滞

1、窦房阻滞:同常规心电图

2、持续性一度房室阻滞:同常规心电图

3、间歇性一度房室阻滞:全天2阵以上。

4、迷走神经介导性一度房室阻滞:均发生在夜间及卧位状态。

5、三相性一度房室阻滞:心率加快时发生,减慢后消失。

6、二度房室阻滞:同常规心电图,应统计发生数量(按长间歇统计),持续性或间歇性同一度,偶发性为全天少于24次心室脱漏,超过24次为频发。

7、迷走神经介导性二度房室阻滞:特征同一度阻滞。

8、高度房室阻滞:连续出现三个应下传而未下传的室上性冲动(p位于应激期)。

9、三度房室阻滞:全天所有p波均未下传,若确认有任一p波下传即为高度阻滞。

10、心室内传导阻滞:同常规心电图。

11、心室肌内传导阻滞:QRS波宽度大于0.16秒(含室性QRS波)。

12、隐匿性心室肌内传导阻滞:室上性QRS波正常,而并发出现的室性早搏、间歇束支传导阻滞、间歇心室预激、差异传导的QRS波>0.16秒。

13、束支传导阻滞:以常规心电图为准。

六、ST—T改变

1、异常改变:压低大于1mm,抬高大于1mm,持续大于1分钟,T波极性反转、髙尖、双肢对称。

2、劳力性急性心肌缺血:

运动后或心率加快时ST-T发生异常改变,或在原有改变基础上进一步加重,且伴有同步的心源性症状,持续时间>1分钟,重复性好。

3、非劳力性急性心肌缺血:

静息状态下突然发生ST-T改变(常见为ST抬高),同时伴有心源性症状持续时间>1分钟,个别病例 <1 分

4、高血压病导致的ST-T改变:分三种类型

a、各类型均要求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

b、早期高血压:静息心电图正常,心率加快时出现ST-改变,但无心源性症状,持续时间随心率而定。

c、中期高血压:静息心电图有恒稳ST-T改变,心率加快时恢复正常,无相关心源性症状。

d、晚期高血压:静息心电图有恒稳ST-T 改变,心率加快时此改变加重,无相关心源性症状。

5、慢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

a、有明确的频繁发作的劳力性缺血症状且持续三个月以上。

b、静息状态存在恒稳ST-T改变。

c、排除了心室肥大的可能。

6、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a、静息心电图存在异常的ST-T改变。

b、动态变化显著但无一定规律。

c、心梗标志物异常(必备条件)。

d、患者有一过性的心源性症状(>30分钟)。

7、心室肥大继发的ST-T改变(劳损):

心电图表现同晚期高血压。

8、心包炎及变异型肥厚心肌病、急性心肌炎:

a、监测全程ST-T抬高,无显著动态变化。

b、患者无心源性症状。

c、病史及体征支持心包炎或心肌病、心肌炎。

9、体位性ST-T改变:

a、突然发生的ST-T改变,持续时间与体位变化相关。

b、ST-T改变发生之前有明确的体位改变信号。

c、无相关心源性症状。

10、心尖球形综合征:

a、胸导联V1—V4 T波对称持续倒置

b、无明显动态变化。

c、无明确相关心源性症状。

d、经彩超、X线、心脏造影证实为本症(必备条件)。

常用诊断术语

一、心律及心率

1、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心率动态变化正常,平均及最低心率异常增高。

2、偶发短阵窦性心动过速,总计发生3阵,每阵持续30—40分钟不等,无明确诱因。

3、偶发短阵窦性心动过缓,总计发生3阵,每阵持续30—40分钟不等,无明确诱因。

4、频发窦性停搏,总计发生38次,停搏时间为2---6秒不等,多发生在夜间。

5、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均发生在昼间。

6、基础心律为异位心律,心率动态变化正常,平均及最低心率异常增高。,

二、心律失常

1、频发室性早搏,均呈单发,形态相同,联律相等,昼夜发生率差异显著。

2、频发多源室性早搏,呈3种形态,联律不等,昼夜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3、频发室性早搏,均呈单发,形态相同,联律不等,R′--R′呈整倍数关系--并行心律

4、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总计发生37阵,每阵持续2—8秒不等。

5、房性及交界性心律失常术语格式同室性心律失常。

6、频发窦性(全心)停搏,总计发生56次,最长停搏为2.3(4)秒,多发生在昼间。 ST-T改变

1、ST-T无异常动态改变。

2、交感神经(或体位)介导性ST-T改变,与心率(体位)呈线性相关,无并发症状。

3、ST-T动态改变符合高血压病(或心肌病)ECG特征,无伴发症状及其他异常发现。

4、劳力性急性下壁心肌缺血,发生在运动时,伴有胸痛、胸闷,持续时间>2分钟。

5、非劳力性急性下壁心肌缺血,发生在睡眠时,伴有胸痛、胸闷,持续时间>2分钟。6、持续性恒稳ST-T改变,无异常动态变化,无并发症状,性质待定

7、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于4:05 AM,伴有胸痛、胸闷,持续至监测结束。

四、传导阻滞

1、持续性Ⅰ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2、迷走神经介导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在夜间睡眠时。

3、迷走神经介导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在夜间睡眠时。总计发生12次心室脱漏

4、频发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总计发生315次心室脱漏,昼夜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5、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持续性室性逸搏心律。

6、持续性(间歇性)完全性右(左)束支传导阻滞。

7、持续性心室肌内传导阻滞。

8、频发窦房传导阻滞,总计发生26次心房脱漏,多发生在夜间。

五、早期及晚期复极异常

1、可见间歇性(持续性)Brugada征象,未见并发心律失常。

2、可见持续性早期复极现象,动态变化正常,无并发症状。

3、持续性QT延长并T波形态多变,动态变化显著,未见并发心律失常。

4、符合长QT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书写格式

1、心律及心率情况,心率动态变化范围,平均及最低心率是否正常。

2、心律起源失常:按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顺序描写。

3、传导异常:按窦房、房室、束支、心室肌顺序描写。

4、ST-T异常:

5、其他异常发现。

6、心率变异性情况。

书写示范

1、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心率动态变化正常,平均及最低心率偏高。

2、频发多源房性早搏,昼间运动时发生率较高。

3、频发多源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总计发生56阵,每阵持续3—8秒不等,多发生在昼间。

4、偶发短阵心房纤颤,总计发生6阵,每阵持续1—3分钟不等。

5、劳力性急性下壁心肌缺血,发生在运动时,伴有胸痛,持续时间>1分钟。

6、频发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总计发生36次心室脱漏,多发生于昼间。

7、心率变异性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