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压计算公式

电压计算公式

电压计算公式
电压计算公式

十三、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0-19C)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KQ1Q2/εr2(在介质中 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K:静电力常量K=×109N·m2/C2 Q1、Q2:两点荷的电量(C) ε:介电常数 r:两点荷间的距离(m)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 (定义式、计算式) E :电场强度(N/C) q:检验电荷的电量(C) 是矢量

4.真空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点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Q:点电荷的电亘

5.电场力F=qE F:电场力(N) 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 E:电场强度(N/C)

6.电势与电势差U A=εA/q U AB=U A- U B U AB =W AB/q=- ΔεAB/q

7.电场力做功W AB= qU AB W 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 q:带电量(C)

U 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8.电势能εA=qU Aε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 q:电量(C) U A:A点的电势(V)

9.电势能的变化ΔεAB =εB- ε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0.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εAB= -W AB= -qU 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1.电容C=Q/U (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 Q:电量(C) 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2.匀强电场的场强E=U AB/d U AB:AB两点间的电压(V) 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1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 o=0) W=ΔE K qu=mV t2/2 V t=(2qU/m)1/2

14.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似于平抛运动

垂直电杨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 o t (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at2/2 a=F/m=qE/m

1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 S:两极板正对面积 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教材B7、C17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

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 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0-19J。(8)静电的产生、静电的防止和应用要掌握。

十四、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 I:电流强度(A) 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 t:时间(S)

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 U:导体两端电压(V) 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 ρ:电阻率(Ω·m) L:导体的长度(m) 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ε/( r + R) ε= Ir + IR ε=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 ε:电源电动势(V) R:外电路电阻(Ω) 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 W=UIt P=UI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 I:通过导体的电流(A) R:导体的电阻值(Ω) 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总=Iε P出=I U η=P出/P总

I:电路总电流(A) ε:电源电动势(V) U:端电压(V) 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

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 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g=ε/(r+R g+R 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ε/(r+R g+R o+R x)=ε/(R中+R x)

由于I x与R 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选择量程、短接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档位(倍率)。

ε

(4)注意:测量电阻要与原电路脱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档要重新短接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U=U R +U

A 电流表示数:I=I R +I V

R 的测量值=U/I=(U A +U R )/I R =R A +R>R R 的测量值=U/I=U R /(I R +I V )= R V R/(R V +R)

选用电路条件R>>R A

[或R>(R A R V )1/2] 选用电路条件R<

12.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 p ≈R o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 p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 1KV=103V=106mA ; 1M Ω=103K 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ε2/(2r)。

(6)同种电池的串联与并联要求掌握。

十五、磁场

1.磁感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单位:(T), 1T=1N/A·m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 B: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T) S:正对面积(m 2)

3.安培力F=BIL (L ⊥B) B:磁感强度(T) F:安培力(F) I:电流强度(A) L:导线长度(m)

4.洛仑兹力f=qVB (V ⊥B) f:洛仑兹力(N) q:带电粒子电量(C) V:带电粒子速度(m/S)

5.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 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o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 F

心= f 洛 mV 2/R=m ω2R=m(2π/T)2R= qVB R=mV/qB T=2πm/qB (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

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

注:(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2)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教材B68、B69、B70)。

十六、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公式中的物理量和单位]

1)ε=nΔΦ/Δt(普适公式)ε:感应电动势(V) n:感应线圈匝数

2)ε=BLV (切割磁感线运动) 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S:面积

3)εm=nBSω (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εm:电动势峰值 L:有效长度(m)

4)ε=BL2ω/2 (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 V:速度(m/S)

2.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3.自感电动势ε自=nΔΦ/Δt=LΔI/Δt 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

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教材C254。(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十七、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εm sinωt 电流瞬时值?=I m sinωt (ω=2πf)

2.电动势峰值εm=nBSω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 m=ε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ε=εm/(2)1/2 U=U m/(2)1/2 I=I 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 t:时间(S) n:线圈匝数

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 U:(输出)电压(V) I:电流强度(A) P:功率(W)

注:(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 ω电=ω线f电=f线(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P/U)2R P′: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 U:输送电压 R:输电线电阻。(6)正弦交

流电图象B111

电流电压公式

(1)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到处相称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1)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到处相称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2)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遍地电流之和I=I1+I2 遍地电压相称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3)统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定额功率比现实功率等于定额电压比现实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1)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疏密程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R=疏密程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2)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 (3)电功率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 (4)电热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 功率=1.732*定额电压*电流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功率=定额电压*电流是单相电路中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P=1.732×(380×I×COSΦ)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机电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子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间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电压降计算方法80181

电缆电压降 对于动力装置,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配置的电力电缆,当传输距离较远时,例如900m,就应考虑电缆电压的“压降”问题,否则电缆采购、安装以后,方才发觉因未考虑压降,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而因此造成工程损失。 一.电力线路为何会产生“电压降”? 电力线路的电压降是因为导体存在电阻。正因为此,所以不管导体采用哪种材料(铜,铝)都会造成线路一定的电压损耗,而这种损耗(压降)不大于本身电压的10%时一般是不会对线路的电力驱动产生后果的。 二.在哪些场合需要考虑电压降? 一般来说,线路长度不很长的场合,由于电压降非常有限,往往可以忽略“压降”的问题,例如线路只有几十米。但是,在一些较长的电力线路上如果忽略了电缆压降,电缆敷设后在启动设备可能会因电压太低,根本启动不了设备;或设备虽能启动,但处于低电压运行状态,时间长了损坏设备。 较长电力线路需要考虑压降的问题。所谓“长线路”一般是指电缆线路大于500米。 对电压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也要考虑压降。 三.如何计算电力线路的压降? 一般来说,计算线路的压降并不复杂,可按以下步骤: 1.计算线路电流I 公式:I= P/1.732×U×cosθ 其中: P—功率,用“千瓦”U—电压,单位kV cosθ—功率因素,用0.8~0.85 2 .计算线路电阻R 公式:R=ρ×L/S 其中: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0.01740代入,铝导体用0.0283代入

L—线路长度,用“米”代入 S—电缆的标称截面 3.计算线路压降 公式:ΔU=I×R 举例说明: 某电力线路长度为600m,电机功率90kW,工作电压380v,电缆是70mm2铜芯电缆,试求电压降。 解:先求线路电流I I=P/1.732×U×cosθ=90÷(1.732×0.380×0.85)=161(A) 再求线路电阻R R=ρ×L/S=0.01740×600÷70=0.149(Ω) 现在可以求线路压降了: ΔU=I×R =161×0.149=23.99(V) 由于ΔU=23.99V,已经超出电压380V的5%(23.99÷380=6.3%),因此无法满足电压的要求。 解决方案:增大电缆截面或缩短线路长度。读者可以自行计算验正。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30/1.732*0.38*0.8=56.98A R=ρL/S=0.018*800/70=0.206欧 △U=IR=56.98*0.206=11.72<19V (5%U=0.05*380=19) 符合要求。 电压降的估算 1.用途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I=P/(U*所以1000W的线电流应该是。 功率固定的情况下,电流的大小受电压的影响,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公式是I=P/U 当电压等于220V时,电流是,电压等于380V时,电流是,以上说的是指的单相的情况。380V 三相的时候,公式是I=P/(U*,电流大小是 三相电机的电流计算I= P/*380* 式中:P是三相功率是根号3) 380 是三相线电压(I 是三相线电流) 是功率因数,这里功率因数取的是,如果功率因数取或者,计算电流还小。电机不是特别先进的都是按计算。按10kW计算:I=10kW/*380* =10kW/ = A 三相电机必须是三相电源,10KW电动机工作时,三根电源线上的工作电流都是 A 实际电路计算的时候还要考虑使用系数,启动电流等因素来确定导线截面积、空开及空开整定电流。 三相电中,功率分三种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三种功率和功率因素cosΦ是一个直角功率三角形关系:两个直角边是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斜边是视在功率S。三相负荷中,任何时候这三种功率总是同时存在:S2=P2+Q2 S=√(P2+Q2) 视在功率S= 有功功率P=Φ 无功功率Q=Φ 功率因数cosΦ=P/S 根号3,没有软件写不上,用代替 系统图 Pe:额定功率Pj:计算有功功率Sj:计算视在功率Ij:计算电流Kx:同时系数cosφ:功率因数Pj=Kx*Pe Sj=Pj/cosφ 单相供电时,Ij=Sj/Ue 三相供电时,Ij=Sj/√3Ue 电气系统图里的符号是有标准的 KM表示交流接触器 KA表示中间继电器, KT表示时间继电器; FR表示热继电器;

电流 电阻 电压 计算公式

电流电阻电压计算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大全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大全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电流之和 I=I1+I2+…In 4、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电流相等 I=I1=I2=I3=…=I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P=UI → P=I2R(式中2为平方) 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 R:电阻

纯电感无功功率Q=I2*Xl(式中2为平方)Q:无功功率,w; Xl:电感感抗,Ω I:电流,A 纯电容无功功率Q=I2*Xc(式中2为平方)Q:无功功率,V; Xc:电容容抗,Ω I:电流,A 6、电功(电能) W=UIt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7、交流电路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I=Imax×sin(ωt+Φ)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ωt+Φ):相位,其中Φ为初相。 8、交流电路最大值与在效值的关系 Imax=2的开平方×I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9、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

I线=3的开平方×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0、发电机绕组的星形联接 I线=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1、交流电的总功率 P=3的开平方×U线×I线×cosΦ P:总功率,w; U线:线电压,V; I线:线电流,A; Φ:初相角 12、变压器工作原理 U1/U2=N1/N2=I2/I1 U1、U2:一次、二次电压,V; N1、N2:一次、二次线圈圈数; I2、I1:二次、一次电流,A; 13、电阻、电感串联电路 I=U/Z Z=(R2+XL2)和的开平方(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14、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 I=U/Z Z=[R2+(XL-Xc)2]和的开平方(式中2为平方)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Xc:容抗,Ω

电流电压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1、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2乘以R V=IR W=V2/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2、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 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 N=IV=I*I*R,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 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 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

3、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电流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P=I2R 4、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 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常用(电)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个公式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永远正确,适用于任何情况。 对于纯电阻电路,如电阻丝、灯炮等,可以用“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的公式计算,这是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 但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只能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一公式,因为对于电动机等,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也就是说,电压和电流不成正比。这是因为电动机在运转时会产生“反电动势”。 例如,外电压为8伏,电阻为2欧,反电动势为6伏,此时的电流是(8-6)/2=1(安),而不是4安。因此功率是8×1=8(瓦)。 另外说一句焦耳定律,就是电阻发热的那个公式,发热功率为“电流平方乘以电阻”,这也是永远正确的。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电动机发热的功率是1×1×2=2(瓦),也就是说,电动机的总功率为8瓦,发热功率为2瓦,剩下的6瓦用于做机械功了。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

(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 (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 例1某单位配电盘上装有一块500转/kW·h电度表,三支100/5电流互感器,电压表指示在400V,电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电压、电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电度表圆盘转数是60S转了5圈。求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各为多少?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视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无功功率Q=8l kVar ④由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数cosφ= 0.8 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 (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 式中 N——选定转数 P——实际功率kW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 (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求电度表误差 式中 T——N转的标准时间s t——用秒表实际测试的N转所需时间(s)

电流计算公式

有一个餐厅使用, 220V 用电器风扇排气扇风机照明冰柜微波炉抽油烟机等,额定功率共123KW 380V 用电器炒炉蒸包炉空调等额定功率共119KW 怎样计算负荷电流??要选择多大的电缆??? 最好列出公式,谢谢!!我来帮他解答插入图片插入地图您还可以输入9999 个字 您提交的参考资料超过50字,请删除 参考资料:提交回答 网友推荐答案2012-1-13 18:42 sycw100 | 五级123+119=242KW 按全部负荷同时运行、功率因数为1计算,且三相负荷分布均匀,负荷电流=242/1.732/380=367.7A 电缆选择与型号有关,如果选聚氯乙烯绝缘的不考虑电压降估计得用185平方的铜芯电缆实际工作情况是不可能同时工作、三相不可能完全平衡、功率因数不可能为1,还有环境温度等等、所以电缆选型会有差别追问123+119=242KW 不同电压,两者功率能相加的吗??回答功率可以相加的 你这实际上是一个电压等级。380v用电器是三相供电,220v用电器是单相供电。380是三相电的线电压,220是三相电的相电压赞同0| 评论(1) 其他答案共4条2010-8-5 00:35 排忧解难尊者| 一级 单相乘 4.5,三相乘 2.前提功率必须是千瓦[提问者认可] | 赞同0| 评论2010-8-4 10:54 东南第一帅| 七级 I=P/U. P是功率,U是电压赞同0| 评论2012-1-14 08:48 qlzfwxl | 四级 这样大的负载,一定要用三相电380V接入,接入单相负荷时三相尽量均匀分配,按每千瓦2A估算赞同0| 评论2012-1-15 10:37 三里店村| 十三级 220V 用电器风扇排气扇风机照明冰柜微波炉抽油烟机等,额定功率共123KW (电器三相尽量均布)每相大约:123/3=41KW 380V 用电器炒炉蒸包炉空调等额定功率共:P=119KW+41=160KW 总负荷电流:I=160/(1.732*0.38*0.7)=347A 选用总铜导线面积:S=347/2=174平方毫米 根据导线规格应选用:3*185+2*120的铜电缆赞同1| 评论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I=P/(U*1.732)所以1000W的线电流应该是1.519A。 功率固定的情况下,电流的大小受电压的影响,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公式是I=P/U 当电压等于220V时,电流是4.545A,电压等于380V时,电流是2.63A,以上说的是指的单相的情况。380V三相的时候,公式是I=P/(U*1.732),电流大小是1.519A 三相电机的电流计算I= P/(1.732*380*0.75) 式中:P是三相功率(1.732是根号3) 380 是三相线电压(I是三相线电流) 0.75是功率因数,这里功率因数取的是0.75 ,如果功率因数取0.8或者0.9,计算电流还小。电机不是特别先进的都是按0.75计算。按10kW计算:I=10kW/(1.732*380*0.75) =10kW/493.62 =20.3 A 三相电机必须是三相电源,10KW电动机工作时,三根电源线上的工作电流都是20.3 A 实际电路计算的时候还要考虑使用系数,启动电流等因素来确定导线截面积、空开及空开整定电留。 三相电中,功率分三种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三种功率和功率因素cosΦ是一个直角功率三角形关系:两个直角边是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斜边是视在功率S。三相负荷中,任何时候这三种功率总是同时存在:S2=P2+Q2S=√(P2+Q2) 视在功率S=1.732UI 有功功率P=1.732UIcosΦ无功功率Q=1.732UIsinΦ功率因数cosΦ=P/S 根号3,没有软件写不上,用1.732代替 系统图 Pe:额定功率Pj:计算有功功率Sj:计算视在功率Ij:计算电流Kx:同时系数cosφ:功率因数Pj=Kx*Pe Sj=Pj/cosφ单相供电时,Ij=Sj/Ue 三相供电时,Ij=Sj/√3Ue 电气系统图里的符号是有标准的 KM表示交流接触器 KA表示中间继电器, KT表示时间继电器;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动机输出转矩: 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 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 转矩与功率及转速的关系:转矩(T)=9550*功率(P)/转速(n) 即:T=9550P/n—公式【1】 由此可推导出: 转矩=9550*功率/转速《===》功率=转速*转矩/9550,即P=Tn/9550——公式【2】 方程式中: P—功率的单位(kW); n—转速的单位(r/min); T—转矩的单位(N.m); 9550是计算系数。 电机扭矩计算公式T=9550P/n 是如何计算的呢? 分析: 功率=力*速度即P=F*V---————公式【3】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公式【4】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2πR*每分转速(n分)/60=πR*n分/30---——公式【5】 将公式【4】、【5】代入公式【3】得: P=F*V=T/R*πR*n分/30 =π/30*T*n分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1000=π/30*T*n 30000/π*P=T*n 30000/3.1415926*P=T*n 9549.297*P=T*n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有个9550的系数关系。。。 电动机转矩、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由于电功率P=电压U*电流I,即 P=UI————公式【6】 由于公式【2】中的功率P的单位为kw,而电压U的单位是V,电流I的单位是A,而UI乘积的单位是V.A,即w,所以将公式【6】代入到公式【2】中时,UI需要除以1000以统一单位。 则: P=Tn/9550=UI/1000————公式【7】

电路中相关计算公式

一、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I和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和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即I=U/R 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如果知道电压、电流、电阻三个量中的两个,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即I=U/R,R=U/I,U=IR在交流电路中,欧姆定律同样成立,但电阻R应该改成阻抗Z,即I =U/Z 二、功率因数 1、电源的总功率中应包括电阻的有功功率和电感的无功功率,这个总功率称为视在功率,符 号为S,单位是V?A(伏安)。视在功率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大小关系是:S=√P2+Q2L 有功功率占视在功率中的比例称为功率因数,符号为cosΦ,cosΦ=P÷S=UR÷U=R÷Z。cosΦ的值从0到1,值越大说明有功功率占视在功率的份额越大,也说明电能的利用率越高。由于无功功率只是与电源交换能量,而不是将电能转换为其它可用能量,但交换能量的电流在电路中流动,会在电路的电阻上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掉一部分电能,因此,无功功率越小越好。 2、功率因数的提高,电感性电路中电流的相位落后于电压,角度在0°~90°之间。其中电阻的成分越大,电流落后于电压的角度越小,cosΦ值越大;电阻的成分越小,电流落后于电压的角度越大,cosΦ值越小。由于电感的无功功率占有电源的容量,并在线路上消耗一定的能量,在生产中,希望电感的无功功率越小越好。电容在电路中,流过电容的电流比电压越前90°,恰好与电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相反,也就是说两者与电源交换能量的时间不同。电感从电源吸取能量转变为磁能时,正好是电容将其储备的电能返还电源的时候,如果把这两个组件接在一起,电感所需能量可由电容提供一部分,而电容充电时所需电能也恰好能由电感提供,一部分无功电能将在电容与电感之间转换,而不再通过电源。对电源来讲,负担电感的部分能量将减少,意味着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提高。 如果把电容与线圈串联,线圈两端的电压就不再是原来所加的电压。为了使线圈接电容前后所加电压相同,必须把电容与线圈相并联。所以实际生产中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在电感性电路两端并联一个合适的电容。 三、电功率与电能 负载在电路中消耗电能,一个负载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电功率的量符号为P。 负载工作一段时间所消耗的电能量叫做电能,电能的单位是KW.h(千瓦时)。1 KW.h电能就是平常所说的1度电。 四、三相交流电路

简单明了的告诉你—电缆线路的压降计算方法及案例

一般来说,计算线路的压降并不复杂,可按以下步骤: 1.计算线路电流I 公式:I= P/1.732×U×cosθ 其中:P—功率,用“千瓦”U—电压,单位kV cosθ—功率因素,用0.8~0.85 2 .计算线路电阻R 公式:R=ρ×L/S 其中: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0.01740代入,铝导体用0.0283代入 L—线路长度,用“米”代入 S—电缆的标称截面 3.计算线路压降 公式:ΔU=I×R 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 L:线路长度。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 铝为0.028欧*㎜3/米 2、I=P/1.732*U*COS? 3、电阻R=ρ*l/s(电缆截面mm2)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 求?I=P/1.732*U*COS?=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 =0.018*800/70=0.206欧 △U=2*IR=2*56.98*0.206=23.44>19V (5%U=0.05*380=19) 不符合要求。 2、单相电源为零、火线(2根线)才能构成电压差,三相电源是以线电压为标的,所以也为2根线。电压降可以是单根电线导体的损耗,但以前端线电压380V(线与线电压为2根线)为例,末端的电压是以前端线与线电压减末端线与线(2根线)电压降,所以,不论单相或三相,电压降计算均为2根线的 就是欧姆定律:U=R*I 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 例: 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求单根线阻: 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 7.8(V) 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 7.8×2=15.6(V)

导线压降计算方式

导线压降如何计算 解决思路: 1、已知电缆电阻率,长度,横截面积,可求出电缆电阻 2、已知电缆电阻,供电电压,可求出电缆额定电流 3、已知设备工作电流,电缆额定电流,可求出线路总电流 4、已知线路总电流,电缆电阻,可求出电缆压降 5、推导电缆压降计算总公式 详细分析: 1、电缆电阻计算 根据电阻公式:R=ρ×l/s.其中ρ为电阻率,l为长度,s为横截面积.由此便可求铜导线得电阻.注意,电阻与温度也有关系,不过这里我们一般都认为是常温.故暂不考虑温度影响. 铜的电阻率ρ=0.01851Ω.mm2/m,这个是常数. 物体电阻公式:R=ρL/S 式中: R为物体的电阻(欧姆); ρ为物质的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Ω. mm2/m)。 L为长度,单位为米(m) S为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m2) 这样距离是L(米)的单条线缆的电阻为 R(导线)=ρ*L /S 2、电流计算公式I=U/R(I表示电流、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已知导线电阻,供电电压,求导线额定电流--I(导线)=U(12V)/R(导线) 3、集中供电各设备为并联关系,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线路总电流I(总)=I(设备1)+I(设备N)+I(导线)

4、电压计算公式 U=IR 电线上的电压降等于电线中的电流与电线电阻的乘积 U(导线)=I(总)*R(导线) 5、电缆压降计算总公式 推导 U(导线)=I(总)*R(导线)=【I(设备1)+I(设备N)+I(导线)】*【ρ*L/S】=【I(设备1)+I(设备N)+U(12V)/R(导线)】*【ρ*L/S】 ={I(设备1)+I(设备N)+U(12V)/【ρ*L/S】}*【ρ*L/S】 最后结论 U(导线)={I(设备1)+I(设备N)+U(12V)/【ρ*L/S】}*【ρ*L/S】 考虑供电构成回路,使用的是相同的线缆。对于两条电缆来说在线路中的电压损耗是 U(导线)=I(总)*R(导线),再乘以2就是实际压降。

电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电压降对于动力装置,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配置的电力电缆,当传输距离较远时,例如900m,就应考虑电缆电压的压降”问题,否则电缆采购、安装以后,方才发觉因未考虑压降,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而因此造成工程损失。 一?电力线路为何会产生电压降”? 电力线路的电压降是因为导体存在电阻。正因为此,所以不管导体采用哪种材料 (铜,铝)都会造成线路一定的电压损耗,而这种损耗(压降)不大于本身电压的 10%时一般是不会对线路的电力驱动产生后果的。 二.在哪些场合需要考虑电压降? 一般来说,线路长度不很长的场合,由于电压降非常有限,往往可以忽略压降”的问题,例如线路只有几十米。但是,在一些较长的电力线路上如果忽略了电缆压降,电缆敷设后在启动设备可能会因电压太低,根本启动不了设备;或设备虽能启动,但处于低电压运行状态,时间长了损坏设备。 较长电力线路需要考虑压降的问题。所谓长线路”一般是指电缆线路大于500米。 对电压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也要考虑压降。 三?如何计算电力线路的压降? 一般来说,计算线路的压降并不复杂,可按以下步骤: 1?计算线路电流I 公式:1= P/1.732 X U X cos 9 其中:P—功率,用千瓦” U—电压,单位kV cos 9—功率因素,用0.8?0.85 2 .计算线路电阻R 公式:R=pX L/S 其中:p—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0.01740代入,铝导体用0.0283代入 L—线路长度,用米”代入

S —电缆的标称截面 3?计算线路压降 公式:△U=I XR 举例说明: 某电力线路长度为600m,电机功率90kW,工作电压380v,电缆是70mm 2铜芯电缆,试求电压降。 解:先求线路电流I 匸P/1.732 X U X cos 9 =97J32r 关 0.380 X 0=861)) 再求线路电阻R R= pX L/S=0.01740 X 600 - 70=0.149( Q) 现在可以求线路压降了: △U=I X R =161 X 0.149=23.V9 ( 由于△ U=23.99V,已经超出电压380V的5% (23.99 -380=6.3% ,因此无法满足电压的要求。解决方案:增大电缆截面或缩短线路长度。读者可以自行计算验正。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伽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匸P/1.732*U*COS?=30/1.732*0.38* 0.8=56.98A R= pL/S=0.018*800/70=0.206 欧 △ U=IR=56.98*0.206=11.72<19V (5%U=0.05*380=19) 符合要求。 电压降的估算 根据线路上的负荷矩,估算供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检查线路的供电质量 2. 口诀

导线压降计算方式

解决思路: 1、已知电缆电阻率,长度,横截面积,可求出电缆电阻 2、已知电缆电阻,供电电压,可求出电缆额定电流 3、已知设备工作电流,电缆额定电流,可求出线路总电流 4、已知线路总电流,电缆电阻,可求出电缆压降 5、推导电缆压降计算总公式 详细分析: 1、电缆电阻计算 根据电阻公式:R=ρ×l/s.其中ρ为电阻率,l为长度,s为横截面积.由此便可求铜导线得电阻.注意,电阻与温度也有关系,不过这里我们一般都认为是常温.故暂不考虑温度影响. 铜的电阻率ρ=Ω.mm2/m,这个是常数. 物体电阻公式:R=ρL/S 式中: R为物体的电阻(欧姆); ρ为物质的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Ω.mm2/m)。 L为长度,单位为米(m) S为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m2) 这样距离是L(米)的单条线缆的电阻为R(导线)=ρ*L/S 2、电流计算公式I=U/R(I表示电流、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已知导线电阻,供电电压,求导线额定电流--I(导线)=U(12V)/R(导线) 3、集中供电各设备为并联关系,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线路总电流I(总)=I(设备1)+I(设备N)+I(导线) 4、电压计算公式U=IR

电线上的电压降等于电线中的电流与电线电阻的乘积 U(导线)=I(总)*R(导线) 5、电缆压降计算总公式 推导U(导线)=I(总)*R(导线)=【I(设备1)+I(设备N)+I(导线)】*【ρ*L/S】=【I(设备1)+I(设备N)+U(12V)/R(导线)】*【ρ*L/S】 ={I(设备1)+I(设备N)+U(12V)/【ρ*L/S】}*【ρ*L/S】 最后结论U(导线)={I(设备1)+I(设备N)+U(12V)/【ρ*L/S】}*【ρ*L/S】 考虑供电构成回路,使用的是相同的线缆。对于两条电缆来说在线路中的电压损耗是U(导线)=I(总)*R(导线),再乘以2就是实际压降。

电流、功率、电压、电阻计算公式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 1.732 X U X I X COSφ 功率P =1.732X380X I X0.85 电流I = P / (1.732 X 380 X 0.85) 功率分有功和无功,有功P=U*I*(cos a);无功Q=U*I*(sin a);注:a是功率因数。 三相电动机的功率电阻的电流如何计算。电压已知为380V。求高人指点! 2012-4-20 09:43 提问者:mfkwfntxgt|浏览次数:364次 我来帮他解答 2012-4-20 10:23 满意回答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电缆电压压降

电缆电压压降降计算公式为△U=(P*L)/(A*S) 其中:P为线路负荷;L为线路长度 A为导体材质系数(铜大概为77,铝大概为46) S为电缆截面 (一)电缆长度计算 电缆长度计算公式:L=(l+5.5G+a)×1.02 上式中, L-电缆计算长度(米);l-按直线距离统计的长度(横纵坐标的代数和); 5.5-穿越一个股道按5.5米长度计算,(当大于5.5米时,按实际距离计算); G-穿越股道的股道数;a-其它附加长度,具体规定如下: 1、信号楼内的电缆储备量按5米计算,楼内走行和电缆封头的长度,一般定为20米; 2、设备每端出、入土及做头为2米; 3、室外每端环状储备量为2米(20米以下为电缆为1米); 4、引向高出地面较大距离的设备,按实际长度计算。 1.02-电缆敷设时的自然弯曲度,以2%计算。 (二)电缆芯线分配原则 电缆芯线分配,采用双线直流回路,即一条去线ZQ,一条回线ZH。双线式回路最经济的分配比利为去线与回线等量,且均为总芯数的一半,即:ZQ=ZH=Z/2。如果电缆总芯数为奇数时,去线和回线芯数相差为一芯,这样可以使电路中芯线电阻最小。 (三)计算电缆最大控制长度 电缆最大控制长度计算公式:Lmax=△U/Ir×ZQZH/(nZQ+ZH) 式中:n-回线与去线内电流的倍数;△U-线路允许压降; I-回路中工作电流;r-每米芯线电阻。 上式表明,电缆芯线数可以通过电缆最大控制长度的计算来决定,其方法是根据线路允许压降、回路中工作电流,以及假定选用的回线和去线的电缆芯数,计算出Lmax. (四)电缆芯数计算公式 设电缆总芯数为Z=ZQ+ZH,由电缆分配原则可知ZQ+ZH,能使芯线电阻最小。所以电缆总芯线数的计算为:Z=4rL/R=4rLI/△U 上式表明:当线路允许压降△U,回路工作电流I及电缆计算长度确定之后,可以计算电缆总芯数。线路电压降计算公式为△U=(P*L)/(A*S) 其中:P为线路负荷;L为线路长度 A为导体材质系数(铜大概为77,铝大概为46);S为电缆截面 (五)电缆线路压降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U=rLI×(ZQ+ZH)/(ZQ×ZH)

计算电流电压公式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导体的)(连续)截流量(continuous) current-carrying capacity (of a conductor)是指: 在规定条件下,导体能够连续承载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最大电流。 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 3~5A/mm2。如:2.5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2=20A 4 mm2 BVV 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S=< I /(5~8)>=0.125 I ~0.2 I(mm2);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A) 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I=P/Ucosф=6000/220*0.8=34(A) 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0.5。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I=P*公用系数/Ucosф=6000*0.5/220*0.8=17(A)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则总闸空气开关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电流 电压 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 F W=I的平方乘以R V=I R W=V的平方除以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V=IR,N=IV=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P=IUR=U/I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I 符号名称:安培(安) 单位:A 公式: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732*线电压U*线电流I(星形接法)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