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唐诗的故事

唐诗的故事

唐诗的故事
唐诗的故事

1、说明崔护提督城南庄诗本事,并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

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于桃花树下,向一女子讨水,双方一见钟情。第二年清明日,崔故地重游,但见门院如故,院中桃花盛开,却未有人应。睹物思人,崔感慨万千,题诗于院门之上。”正伤心时,有老人告知,他怀念的女子因思念崔护不见,已于前日故去。崔抚尸而哭,女子竟然苏醒过来,有情人终成眷属。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深情的女子。崔护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殷勤周到,有村女特有的淳朴、好客。这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妖姿媚态,绰有余妍”。这又是一位怀春的女子,面对崔护的挑逗,虽默然“不对”,有“知书”女子的含蓄自持,但“目注者久之”,“如不胜情而入”,见出女子对属意男子的爱慕与眷恋之情。美丽多情,淳朴善良,心性贞静而不乏风情,正是男子理想中的女子形象。

故事中的崔护则是一个风流倜傥、有情有义的才子。他不仅“姿质甚美”,而且善为诗歌,从题都城南庄诗不难看出其风流才子的心性与风采。他对女子的挑逗,近而不狎,并无轻佻之嫌,正是其风流本色。

2、说明李适之《罢相》故事,并说明诗意

故事:李适之从天宝元年至五载担任左相。为相五年中,与奸臣李林甫争权相斗,但是每次都斗不过李林甫的口蜜腹剑。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在当时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贬官流放。李适之害怕自己与他们的结局一样,所以就辞去宰相一职,避免灾祸。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设宴请亲友,并写了这首诗。

诗意:这是一首充满反语、俚语和双关语的讽刺诗。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

后两句是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示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尾句一问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性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3、说明宋之问题寺诗故事,说明“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的好处

故事:曾在武后朝中得宠的诗人宋之问遭到贬谪,后来被放还,经过江南,游灵隐寺散心。宋之问长廊漫步,望着夜色笼罩的西湖和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吟出两句诗道:“鹫岭郁岹峣,龙宫锁寂寥。”可是后面的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时有个老和尚走来点佛前长明灯,见状问什么事。宋之问如实回答。老和尚微微一笑,立即接口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得了这个提示,很快就把整篇诗做成了。第二天天亮之后,宋之问迫不及待想再向老和尚请教,找来找去,整个寺院里却再看不见老和尚的身影。询问其他寺僧,都推说不知。被他逼问急了,才有一个人悄悄对他说:“这位师傅云游四方,在家时的俗名好像是骆宾王

好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灵隐寺的楼上纵目远眺,可见海上日出,而寺院的大门又正对钱塘江,可以观赏著名的钱塘大潮,足见灵隐地势之高峻,视野之开阔。这里的写寺已明显超出了灵隐本身的范围,将飞来峰、钱塘江乃至东海都聚纳过来,在描绘实景的同时又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深拓宽了画面的深度和广度,给人带来雄壮的感受。形成壮阔的

诗境。对仗工稳,气势雄伟,“气韵生动,境界幽远”。这两句和前两句相配合, 一为清嘉, 一为壮观, 从而更显示了灵隐风光的非凡。

4、说明杜牧《叹花》的本义,以及在《杜舍人牧湖州》故事中的附会之意

本义:杜牧游湖州,识一民女,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为湖州刺史,该女已嫁三年,生二子。杜牧有感而作此诗叹之。事虽不可信,但诗人借惜春咏花感慨人生情缘容易失之交臂则是无疑的。"自恨"是主题词。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附会之意:

“寻春去较迟”包含了深深的对现实社会的沉痛失望和对自身的遭遇的无限辛酸。是对怀才不遇自身遭遇的何等的遗憾,对大中朝何等的失望,同时也暗含了对李党在会昌年间不能缓引自己的的愤懑。“不须惆怅怨芳时”表面上是说自己没什么可惆怅的,但其实惆怅更深,不但为自身的不遇惆怅,更为晚唐政治飘摇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而惆怅。“狂风落尽深红色”表现了晚唐社会那种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绿叶成阴子满枝”还包含了杜牧对不思安危、醉生梦死、竟相豪奢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的无奈喟叹和强烈不满。

由此知叹花不是一首风情诗,而是一首感伤实事很强的政治诗。

5、说明崔铉咏鹰诗本事,并说明诗意

本诗:魏公宰相崔铉是崔元略的儿子,他小时候跟他父亲去拜访韩滉,韩滉见了很喜欢他。他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能力有很大进步。"韩滉便指着架上的鹰叫他歌咏。崔铉接过纸笔,不假思索,很快就写完了。韩滉十分惊奇,感叹着说:"这个孩子可以说是有万里前程啊!"

诗意:鹰本是天上飞的,有凌云之志。但是现在却被拴在架子上,想要腾飞却没有机会和条件。最终总会翱翔在万里碧空之中,只是不知道谁是解开绳子的人。比喻作者胸怀远大理想,并渴望能有伯乐助他大展宏图,实现理想。

6、说明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诗》的诗意,并说明因此得罪的原因

诗意: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

原因: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

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7、试述《北梦琐言》记载的李茵与云芳子的爱情故事,并分析云芳子这一形象

故事:进士李茵一次他游御苑,见一片红叶自御沟中流出,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李茵将红叶收贮在书箱里。后来李茵奔窜到南山一个老百姓家。见到一个流落人间的侍书宫女,名叫云芳子。她很有才学,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后,云芳子发现了那片红叶,说是她所写。于是同行到蜀地去。到了绵州时,一个宦官认出

了云芳子,并强行带走了她,李茵难过,但无可奈何。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里,云芳忽然进来了,说自己贿赂了中官,可以跟李茵走了。于是两人回了襄阳。几年后,李茵身体消瘦,道士说他面有邪气。这时云芳子才对他说了实情:绵竹相遇的时候自己已经死了,但知道李茵情深意重,就跟随了他。但人鬼殊途,不敢再连累李茵。说完置酒与李茵对饮,酒后飘然而去,遂不知所终。

形象:云芳子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绝世女子,她有才华而且忠贞不渝,痴情专一,不计回报的付出,她还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反对束缚的自由精神。

8、试述《河岳英灵集》记载的王弯诗句的故事,并说明王弯诗句的艺术成就

故事: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艺术成就: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已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倍受读者喜爱。这首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

9、试述宜春王李从谦《观棋》本事,并说明诗意

本事:宜春王从谦,嗣主第九子,李煜的同母胞弟。幼年时就聪明颖悟,好学有文采,未成年就以会写诗而出名。继主曾经在花园里和宰相下棋,李从谦站在一旁服侍。李煜命他写观棋感想,李从谦立刻作出《观棋诗》来。李煜看了惊叹,把此诗颁布给百官以作规诫。士子名流争相传写,使建康的纸价都上涨了。

诗意:竹林中有两位君子,整日意念沉浸在其中.相对而作始终没有什么对话,然而争先的心思却各自都有.认为自己强的人终究会有失败,安守本分的人也没用受到什么侵吞.倘若要算计谋,沧澜溟海都比之不及.这首诗明写下棋,语中都为对弈.也只治国,恃强者终会失败,固守的也不会受到什么伤害,朝堂之上无语,但是尔虞我诈争先有心,机谋算尽,城府深沉.也有点明和劝诫的意味。

10、试述郑谷改齐己《早梅》诗故事,并分析改动的好处

故事:郑谷住在袁州,齐己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诗》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好处:“在积雪皑皑的大背景下,独放的这一枝梅花尤其引人注目。“一枝”,既言梅花比别的花开得早,又言比别的梅开得早。如果用“数枝”,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凸显不出“早梅”那“一枝独秀”“早”的意韵。

诗词名句背后的感人故事

诗词名句背后的感人故事 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两句是选自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是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是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他宽慰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用典故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此句出自于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所以其实不要太早遇见好男人/好女人,因为万一捉不住他/她,你会一辈子都活在这句诗句里。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和唐诗的故事

我和唐诗的故事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 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知何时起,我与唐诗 结缘,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相识、相知, 一点点地陶醉其中。它的光芒渐渐闪耀,让我情 不自禁地靠近,也深深沉沦,无法自拔 与唐诗初遇,是在一个杨柳依依的初春。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懵懂的、牙牙学语的孩童。那是我今生接触的第一首诗,也是我印象极深的 一首诗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咏鹅》。犹记那时,母亲一字一顿、慢慢吟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犹记她的微笑和清晰的发音。那时的我或许还无 法理解诗的含义,只是专注地倾听,只觉得那声 音和韵律都是美好的。那时的我,甚至没有见过鹅,只想象着它身披洁白羽毛,浮游在碧水清波,只感觉那副画面好美。 与唐诗的相识,是在一个凉风飒飒的秋日。

那时的我,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对未知事物 充满好奇。那是我从课本上学习的一首诗唐代著 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读懂那首诗后,我常常化身李白,流连在夜晚的窗边,一边赏月,一边 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妈妈看到我一副心事重重 的样子,好奇地问我在想什么,知道我在心底默 诵《静夜思》,妈妈笑了,第二天便买回一本《唐诗三百首》放在我书桌上。从那以后,我每日捧书朗诵,经常似懂非懂,又仿佛自己满腹经纶。那 时的我,因此书而结识唐代的一位位大诗人,也 渐渐开始懂得了唐诗。 爱上唐诗,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 那时的我,对古诗词兴趣浓厚,常常花很多时 间沉浸其中。我爱诗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 称臣是酒中仙的潇洒不羁,也爱诗圣杜甫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每 每朗诵他们的诗词,感佩之心油然而生。 寂静的星空中,那道横跨天际的银河之于夜空,就像唐诗之于古典文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1.白住长安 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11岁时,拿着个名片(当时有名片的)去请宰相指教。当时宰相看到白居易这三个字就笑着说:“长安米很贵的,而你是白白居住在长安很容易。”宰相继续往下看(名片下面一般都会有自己作的诗,用来显示自己的文采)看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之后拍案叫道:“有这等文采,可以很容易的在长安白白居住。” 2.墓上题诗 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

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绝命之词 李后主(李煜)被赵匡胤囚禁之后被封为“违命侯”,在七夕之夜,李煜写了这首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并让宫女演唱,太宗赵光义听到这首词后,认为李煜有复国之心,因此便在当夜赐毒酒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5.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

古诗故事

古诗故事 唐僖宗(862~888年),即李俨。唐代皇帝。懿宗子。公元873~888年在位。处封晋王。十二岁时受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拥立。即位后专务游戏,称宦官田令孜为“阿父”。乾符元年(874年),关东旱饥,州县继续催征勒索,爆发王仙芝、黄巢起义。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入长安,逃亡成都,黄巢起义失败后,他于中和五年(885年)还京师。数月,即再奔凤翔,旋又走兴元(今陕西汉中东)后又返京,但此时朝廷孤弱,藩镇之患近在肘腋,已成岌岌不可终日之势。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舍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唐宣宗李忱裁减宫女,准许宫女嫁百官司吏。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幽幽地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 另据《本事诗》记述,天宝年间,顾况在洛阳时暇日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一位宫女在梧桐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得诗后写下:“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从上游流入宫中。过了十几天,又在御沟流出的梧桐叶上见诗一首,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故事很凄美,但她没有韩氏那么走运。 而在《北梦琐言》里,却演化成了人鬼相恋的悲剧故事:进士李茵是襄阳人。一次他游御苑,见一片红叶自御沟中流出,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

有趣的诗词故事

一,问刘十九 昨晚有晚自习,回家的时候已经十点过了。刚打开门,就听见卧室孩子的声音:“爸爸!”放下东西,到天天的床前。 “今天我们讲什么呢?” “我们讲白居易的一首诗好吗?” “白居易是大诗人!” “是啊!不过今天我们讲的不是你以前听过的《草》,我们讲《问刘十九》好吗?” “好!” 我靠在天天身边,开始讲: “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可是后来他被小人陷害,被贬官了,贬到江州当司马。” “江州是什么?” 天天是每一个细节都要弄清楚的孩子。 “是一个地方。” “司马呢?” “是一个小官。” “哦。” “江州很小,很穷,人也很少,但是人们听说大诗人白居易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也都很喜欢他,因此,白居易在江州也交了不少朋友,有一个叫刘十九。” “有一天,和现在一样,是很冷的冬天,马上就要下雪了,白居易坐在家里,想:这么冷的天,干什么好呢?干脆喝酒吧!” “古人就喜欢喝酒。”天天很老练地作出了总结。 “是的,”我笑着说,“不过古代的酒是用米酿成的,刚酿出来的时候,上面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泛着绿色,跟小蚂蚁一样,好可爱的。而且古代人冬天喝酒的时候要用火炉温一下。” “这样就不会感冒。”天天从医学角度进行了解释。 “对。”我又笑了。 “但是一个人喝酒很寂寞,应该请一个朋友来喝啊,请谁呢?” “请刘十九!”天天替古人作出了选择。 “对!于是,白居易就想写一封信给刘十九,请他来喝酒,白居易是诗人,于是他的信也用诗来写。”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刚酿出来的酒啊,上面浮着绿色小蚂蚁一样的泡沫,真好看,红泥做成的小火炉让人好温暖。天晚了,马上要下雪了,白居易问朋友,能够来喝一杯吗?” “无是什么意思?” “‘能饮一杯无’就是‘能不能来喝一杯’的意思,无就相当于‘好不好’。” 天天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进行了评论: “诗人写信都用诗写,真好玩。” “后来呢?” 我愣了一下,诗里面没有写后来怎样,但是为了满足天天的好奇心,只好杜撰了:“后来啊,刘十九看到白居易的这首诗,心里十分高兴,马上就出门到了白居易的家里,两个人一起聊天,喝酒,这时候啊,天上也下雪了,两个人很高兴,然后就完了。” 二,游子吟 天天上床之后,就等着爸爸来讲诗的故事。我坐到床头,靠在他身边: “今天我们讲一首关于妈妈的诗好吗?” “好!什么诗呢?” “《游子吟》。” “好啊!什么叫游子呢?” “游子啊,就是古代那些因为读书或者工作还有当官离开了家的人啊。” “那么‘吟’呢?” “‘吟’是一种诗歌的名字,等天天长大了,读初中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的。” “这首诗是唐朝一个诗人叫孟郊的写的。孟郊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读书很刻苦。他长大了之后,就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去考试。” “考上了吗?” “没有,他考了很多次都没有考上。那时候啊,他的生活很苦,但是还是坚持读书。后来终于考上了。” 黑暗里,我听见天天轻轻舒了口气。 “后来啊,他就到一个叫溧县的地方当县尉。” “县尉是什么?” “是古代的一个官。” “哦。” “当了官之后,孟郊终于挣钱了,于是就想把妈妈接来一起住。在路上的时候啊,孟郊就想,为了把自己养大,妈妈吃了多少苦啊,现在一定要让妈妈过好日子了!于是,他就写了这首《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十二大经典诗词及词牌背后的故事讲课讲稿

十二大经典诗词及词牌背后的故事

十二大经典诗词及词牌背后的故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牌由来】“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牌由来】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 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 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词牌由来】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多年后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 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陆游用“钗头凤”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pǐ)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倏然而逝,未能白首偕老。

必读必背!疫情中振奋人心的古诗词及背后故事,高分作文素材!

必读必背!疫情中振奋人心的古诗词及背后故事,高分作文素材! 战“疫”期间,一些暖心的诗词,载着满满的祝福和问候,给这个寒冬带来了不少暖意。 除了一度被刷屏的:“山川异域,风雨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还有哪些诗句同样值得我们牢记、回味? 让我们一起,品读、背诵,这些饱含深情的经典诗词吧! 01 山川异域,风雨同天。 出自《绣袈裟衣缘》,作者是日本的长屋王。这句话来源于1300 多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根据记载鉴真事迹的历史典籍《东征传》,公元八世纪,日本长屋亲王曾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上十六字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由此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伟大实践之一。 0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援鄂医疗队急诊科护士陈东旭在接受采访时引用的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戍边战士的铠甲已磨穿,仍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乡。同样,奋战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身上的防护服日日被汗水湿透,但他们无怨无悔,不战胜疫情决不回家。 03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句诗出自北魏诗人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月22 日,宜昌五峰县长乐坪镇村民背着箩筐、下山淌水,连日来肩挑背扛 凑来85 吨货物送达武汉,上面还留下这样深情的诗句。 腊肉、菜油、萝卜、土豆、大米、麻糖??村民们拿不出像样的物资,但都把自家最好的食物捐赠出来。这份情义,暖心,难忘! 0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诗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医生刘艺也,在给两个儿子的亲笔信中引用这句诗并表示:“病毒也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很多人因为感染病毒而丢掉生命。妈妈是医生,在感染时期一定要站到前面的,望你理解。” 05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句诗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浅谈古典诗词的现代意义

浅谈古典诗词的现代意义 浅谈古典诗词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一个思想结晶,它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添上了浓 墨重彩的一笔。在古代,诗词歌赋是才能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还一度被纳入选拔人才 的考试范畴,而自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的兴起,诗歌则开始转向了现代诗,与古典诗词 相比,现代诗词的语言更为直白简单,自然也就更容易让人理解,同时也由于时代的变迁,古典诗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这些因素都使得古典诗词如今在现代人的心中,就是 一些传统的,文绉绉的,甚至是矫情古板的一些玩意儿,致使大家不愿去接触。但是存在 即有理,中国古典诗词至今也没有被丢弃,是因为它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的古典诗歌给人心灵的洗礼。古典诗词的创作可以疏导现代人内心情感, 使生活中的快乐、忧伤及点点滴滴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在孤独时,想想柳宗元的《江雪》,仔细体会诗人的意境,自己的孤独还不及诗人的千万分之一,诗人都尚且可以接受 独钓寒江雪的环境,自己又何尝不能隐忍一时的逆境?思乡之时,吟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宣泄心中满溢的思乡之情;要表做事决心时,吟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可坚定自己的决心;要自我鼓励时,不妨学学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给自己打气加油,总之,”,当我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及对生活的 真实感受用古典诗词表达出来时,就会发现生活被艺术化了,我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心 灵也得到了美的洗礼。其次,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 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总是免不了文化软实力的比较,而中国古典诗词正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一个象征。无论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是“爆竹声 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都是独一无二的,继承并发展中国古代诗词,既传承了老 祖宗的文化,也创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文化的存在能够让一个国家的人民更有民族 认同感,凝聚力更强,而作为中国文化象征之一的古典诗词,则是国家文化的一个体现, 也是拉近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一个纽带。除此之外,古典诗词背后所赋予的文化故事, 可作为旅游业发展开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 也是对该文化的一种普及。 最后,中国古典诗词对人的修身养性是其特有的。古典诗词创作是现代人生活的艺术品,它品味生活中的“美”,并使这种美感永恒存在。古典诗词在把握人类生活的美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通过押韵、对偶、平仄、音节等艺术手段,创造出来韵律、 节奏、意象等,往往烘托出美好的意境。创作和欣赏一首典雅优美的诗词,此中的喜乐是 人世间任何别的事情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是诗词中的美能让人们有意去观察和品味生活, 思考生活的真谛,以体味人生境界,达到修生养性的境界。譬如我们常说的“宁静以致远,淡薄以明志”,在追逐名利权势的今天,很需要这样淡薄的心态,以慰藉为名利所累的心灵。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思想结晶,我们要继承发展,用心感受古 典诗词的魅力,同时让我们的生活艺术化,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

儿童唐诗故事

儿童唐诗故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还记得李白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我们曾经介绍过的唐朝大诗人啊! 在唐朝,李白的诗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个叫汪伦的人,就特别想邀请李白来自己家做客。 可是,李白根本不认识他啊,怎么能请他来呢?汪伦想了个好主意, 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信上说:您喜欢旅游吗?我们这儿有十里桃花呢!您喜欢喝酒吗?我们这儿有万家酒店啊! 李白读到了信,哇,十里桃花?那该多美!万家酒店?可以喝得多么尽兴! 李白立刻起程了,他赶了五天的路,来到了汪伦家。 汪伦热情地接待了李白。可是,当李白要去看桃花和酒店时,汪伦却说:我们这里有个深潭,名叫‘桃花潭’,足足有十里宽,那就是‘十里桃花’;我们这里只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所以叫‘万家酒店’。 李白一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他在汪伦家住了下来,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 几天后,李白要回家了。 当李白乘坐的船正要开时,忽然岸上传来了合着拍子的歌声,原来,是汪伦带着村子里的人来为李白送行了。 李白虽然没见到十里桃花,也没喝遍万家酒店,可是,汪伦的友情才是他最大的收获啊!于是李白写下了这首诗,从此,每当人们读到这首诗,总会想起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总会想起自己的好朋友。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夏天,爸爸带着两个孩子在乡下做客,孩子们在屋里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说着玩什么游戏。 忽然,小妹妹看见有人在外面干活。瞧,小妹妹赶紧报告哥哥,那人不怕热吗? 是呀!哥哥说,你看他们锄草锄得满头大汗,汗水都流到地里去了! 爸爸听见了,站起来看着窗外。 孩子们,爸爸慢慢地说,农民伯伯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要从早到晚不停地劳动,才能保证秋天有个好收成。他们不是不怕热,是根本没时间休息啊! 小妹妹轻轻地说:他们真辛苦! 是啊,很辛苦呢!爸爸说,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格外珍惜盘子里的食物。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啊! 哥哥说:爸爸,你写一首诗吧,把这个道理告诉更多的小朋友! 爸爸笑了,他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诗。没错,就是这首《悯农》。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熟悉并喜欢这首诗,因为,我们的心里,也有着同样的尊重和同情!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从前有位诗人,他有个朋友住在深山里。一天,诗人要去拜访他的这位朋友。诗人出发了,他走过野花盛开的草地,淌过清清的小河,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林,进入到云雾缭绕的深山。 我的朋友见到我一定会特别高兴!诗人想着,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走着走着,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诗人仔细一看——一棵苍翠的大松树下有位小小少年盘腿而坐,捧着书正读得出神。 请问,诗人走上前问少年,这山里有一位很有才学的人,他是我的朋友,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少年抬起头,说:您问的是我的老师吧?他今天去采草药啦!

唐诗的故事

1、说明崔护提督城南庄诗本事,并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 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于桃花树下,向一女子讨水,双方一见钟情。第二年清明日,崔故地重游,但见门院如故,院中桃花盛开,却未有人应。睹物思人,崔感慨万千,题诗于院门之上。”正伤心时,有老人告知,他怀念的女子因思念崔护不见,已于前日故去。崔抚尸而哭,女子竟然苏醒过来,有情人终成眷属。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深情的女子。崔护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殷勤周到,有村女特有的淳朴、好客。这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妖姿媚态,绰有余妍”。这又是一位怀春的女子,面对崔护的挑逗,虽默然“不对”,有“知书”女子的含蓄自持,但“目注者久之”,“如不胜情而入”,见出女子对属意男子的爱慕与眷恋之情。美丽多情,淳朴善良,心性贞静而不乏风情,正是男子理想中的女子形象。 故事中的崔护则是一个风流倜傥、有情有义的才子。他不仅“姿质甚美”,而且善为诗歌,从题都城南庄诗不难看出其风流才子的心性与风采。他对女子的挑逗,近而不狎,并无轻佻之嫌,正是其风流本色。 2、说明李适之《罢相》故事,并说明诗意 故事:李适之从天宝元年至五载担任左相。为相五年中,与奸臣李林甫争权相斗,但是每次都斗不过李林甫的口蜜腹剑。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在当时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贬官流放。李适之害怕自己与他们的结局一样,所以就辞去宰相一职,避免灾祸。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设宴请亲友,并写了这首诗。 诗意:这是一首充满反语、俚语和双关语的讽刺诗。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 后两句是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示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尾句一问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性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3、说明宋之问题寺诗故事,说明“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的好处 故事:曾在武后朝中得宠的诗人宋之问遭到贬谪,后来被放还,经过江南,游灵隐寺散心。宋之问长廊漫步,望着夜色笼罩的西湖和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吟出两句诗道:“鹫岭郁岹峣,龙宫锁寂寥。”可是后面的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时有个老和尚走来点佛前长明灯,见状问什么事。宋之问如实回答。老和尚微微一笑,立即接口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得了这个提示,很快就把整篇诗做成了。第二天天亮之后,宋之问迫不及待想再向老和尚请教,找来找去,整个寺院里却再看不见老和尚的身影。询问其他寺僧,都推说不知。被他逼问急了,才有一个人悄悄对他说:“这位师傅云游四方,在家时的俗名好像是骆宾王 好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灵隐寺的楼上纵目远眺,可见海上日出,而寺院的大门又正对钱塘江,可以观赏著名的钱塘大潮,足见灵隐地势之高峻,视野之开阔。这里的写寺已明显超出了灵隐本身的范围,将飞来峰、钱塘江乃至东海都聚纳过来,在描绘实景的同时又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深拓宽了画面的深度和广度,给人带来雄壮的感受。形成壮阔的

我与诗词的故事

我与诗词的故事 我与诗的缘分始于一岁多,那个时候我已在懵懂中背诵古诗了。我与诗的早期接触,史料没有记载,只在从母亲口中掏出个大致时间来。最早,我背唐诗仅是为了好玩,并在合辙押韵的四行字里联想出一幕幕情景来:李广将军把石头当作老虎却成全了“没在石棱中”。于是乎,我便也想找块大石头比试比试。读过“千树万树梨花开”后,小小的我便天真地仔细端详冬景,也没见雪与梨花的形态有何相似,只咋一看罢了。感到这位诗人也是不求甚解,不然怎会写出这种比喻来?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便吵着要去见见这桃花潭,还要核实一下,李白送别汪伦,怎有闲情下千尺水下量潭深?既使这样,在没有氧气罩的年代,李白的肺活量一定惊人吧。也许父母不让,那我也想找找“手可摘星辰”的危楼,如果“天上人”愿意,我还可以摘颗星星下来作为收藏,并去找小伙伴们炫耀炫耀……当我与父亲说这些的时候,他的一阵大笑总会把我从梦境中拉回来。“桃花潭与危楼并非如此之深,之高。这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听了这些,我大为失望,大文豪李白竟对我们小孩子撒这么大的谎,吹这么大的牛,这不是骗人吗?原来夸张便是胡说八道了。从此,我便对浪漫主义诗人置之不理。与他们重归于好,是多年后的语文课堂了。当我懂得了修辞,了解了诗人的时代,经历与心境,才从心底体会到了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叶成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清香小径,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碧水……而今,每当我流连于唐诗宋词的优美意境中,陶醉于诗人眼中的美时,想起儿时天真地我与诗人的误会,也只能莞尔一笑。童年的我与诗的故事仍贮存在心灵深处,寂寞时便拿出来晾一晾,晒一晒,嘴角也会向上扬一扬,发出“呵呵”的声响。

《诗词背后的传奇故事》课后题答案

六年级《诗词背后的传奇故事》答案 张鲁镇大索庄小学 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1、这节课所介绍的人物是(辛弃疾),百度百科中对他的身份解释是(南宋将领)、(词人); 2、后人对他的评价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3、补充词语:(靖康)之难(国)仇(家)恨 4、面对金朝大举南侵,21岁的他毅然决定(起义抗金): 5.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赞颂的是(辛弃疾)这一年他才( 23 )岁; 6选择题答案 (1)《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3)《青玉案.元夕》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略 8.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小学生作文:我与古诗词的故事

我与古诗词的故事 以前我对唐诗宋词的印象并不是很喜爱,甚至有一些嫌恶。因为我还在幼儿园时,连几个汉字都不认识呢。诗词在我脑海之中的印象就是我的妈妈天天逼着我朗读背诵,我在那时特别讨厌。因为我就是鹦鹉学舌,根本不理解诗人的暗含的心情。特别是在有人的时候,妈妈还让我给她的一些朋友和亲戚背诵听,妈妈看上去很高兴的样子,我却痛苦,但是在我妈妈的逼迫下,还是背了几十首诗词。由于这种方式不有趣,所以后来差不多都忘记了。既然我对诗词的十分讨厌,后来是如何喜欢上了呢?有了三件事彻底改变我对诗词的态度。今年寒假期间,东方小学布置了一项背诵诗词的作业,并且开学后还要考试默写。我背诵起来很困难,都想放弃了。爸爸正好放假在家,就带着我一起背诵,并且给我讲解每首诗词的意境。比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当你走过了重重的山峦,曲折的河水,正怀疑前面没有道路时,突然出现了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山村。比喻永远不要放弃,也许你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成功。我经常在写作业时还使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千万不要放弃,在坚持一下,就可以完成作业。爸爸还经常和我比赛背诗词,他背上一句,我就要背诵下一句。我还自己创作了一首词。网络上的各种资料也帮助我很多。比如《了就读书》我就感觉非常有趣,因为他们使用非常幽默的方式介绍诗人的生平,和一些诗词背后有趣的小故事,每一期最后都选出一首诗人的经典作品进行详细讲解。我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又仔细阅读了《乐死人的文学史―唐诗》,《乐死人的文学史―宋词》这两本书,这本书采用漫画,超级访谈,各种八卦故事,和我们的以前的图书有很多不同。正好今年春节期间热播《中国诗词大会》,爸爸给我看了几期,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的好,它不仅可以给我带来新

诗歌的故事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

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教案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教案 时心悦 第二课时:神童骆宾王 (一)导入:(10min) 1、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记不记得自己学会的第一首诗是什么呀?有哪位同学想与我们分享一下?【请2-3名学生回答】 原来大家学会的第一首诗都这么高端呀,老师还记得我是在幼儿园里学会第一首诗的,它的名字叫《咏鹅》。有哪位同学能到讲台上来,把它默写在黑板上?我知道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当同学们帮老师找寻童年记忆啦。 [请学生上台默写,并提醒学生写出作者] 可能聪明的同学们已经猜到了,我们今天的课的确与骆宾王有关。大家都知道,骆宾王是真正的神童,八岁就能作诗,但是,关于他成年以后的人生轨迹,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二)讲解(30min) 对骆宾王的讲述,我想从这三首诗和一篇文章说起,第一首就是《咏鹅》,下面我想请同学到黑板上为大家抄写另外两首。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⑺,南冠客思侵⑻。 那堪玄鬓影⑼,来对白头吟⑽。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⑾。[1] 作品注释 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⑶曩时:前时。 ⑷将:抑或。 ⑸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⑹缀诗:成诗。 ⑺西陆:指秋天。 ⑻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⑼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本作“不堪”。 ⑽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⑾予心:我的心。[2-4] 作品译文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武林山下,始建于东晋时。《淳祐临安志》说,在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看到这座山,惊叹道:“此天竺国(古印度)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筹建了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借指飞来峰。岧峣,山势高峻貌;冠一“郁”字,见其高耸而又俱有葱茏之美。龙宫,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经说法,这里借指灵隐寺。寂寥,佛家以“清静”为本,冠一“锁”字,更见佛殿的肃穆空寂。这两句,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1■白住长安 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11岁时,拿着个名片(当时有名片的)去请宰相指教。当时宰相看到白居易这三个字就笑着说:“长安米很贵的,而你是白白居住在长安很容易。”宰相继续往 下看(名片下面一般都会有自己作的诗,用来显示自己的文采)看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之后拍案叫道:“有这等文采,可以很容易的在长安白白居 住。” 2.墓上题诗 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 人写了一首绝句: 米石江边一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3.横槊赋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 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 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们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 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火袁术、收袁绍, 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 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绝命之词

中国古代诗歌故事

中国古代诗歌故事 中国古代诗歌故事中国古代诗歌故事 1.中国最早的诗 中国最早的诗是哪一首?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传说原始社会尧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游戏,一边唱着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把它译出来,它的大概意思是:太阳升起,下田劳作,太阳落下,归来歇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米食。多么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用木头做两片“壤”,做成前边大、后边小的样子,各长一尺三寸。先把一片立在地上,再站到若干步以外,用手上这片“壤”来打,打中了,就算赢。这是一种老人游戏,对于老人活动筋骨,是有好处的。他们一面玩着,一面唱着。这支歌,后人称作《击壤歌》,可能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了。 2.千金之剑挂墓地 春秋时期的吴国,锻制宝剑的技艺非常精良,各种宝剑名声远扬。人们都以能有一把吴国的剑而满足。

吴国太子季札,人称“延陵季子”。一次,他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便去拜见徐国国君。“大王,请接受我转达父王对您的问候!”季札行礼毕,习惯地握住腰间的剑柄。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剑鞘上。徐君对宝剑的注意 虽是一刹那间的事,可还是让季札感觉到了,他一边饮酒,一边想:此剑送给徐君,对加强吴、徐友谊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晋国,身上无剑又不合适……他决定从晋国回来时再把宝剑献给徐君。 过了几天,季札从晋国返回,又经过徐国。徐国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丧景象。原来徐君去世了。”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远失去了机会啊!”一个随从说:“既然徐君不在,赠剑之事也就作罢吧?”季札摆摆手:“不行,此事不做, 我心里总会不安的。”于是他把宝剑赠给徐国新君王。新君王感激地说:“先王没有遗嘱,我不该接受贵重礼物啊。”季札只得把剑挂在徐君墓地上,寄托自己的怀念。 后来,有人作诗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由此,吴国与徐国的关系更亲密了。 3.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有一天要举行宴会,照例要有歌舞表演。恰好一个弹琴的乐师病倒,少了一个节目,这真急坏了礼仪官。消息传开后,想不到官府里新来的洗衣婆自告奋勇,说她会弹琴唱歌。礼仪官答应让她参加表演。宴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大小官员按次序就座,银亮

诗词丨最唯美地诗句,藏着最动人地故事

这些最经典的诗词,我们都为之感叹过,可其背后的凄美动人故事,你可知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朋友与女子订有私情,后来却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诗人劝慰朋友,自古以来感情的事便如此,要多想开些。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人以此诗悼念亡妻韦丛,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崔护,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叹花》 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在任幕僚时,应崔刺史之邀,前去做客。在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笄,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刺史,方重游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