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第一讲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1.2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20世纪中国语言学由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问世,可以说是我国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汉字的研究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30年代,唐兰先生强调“文字的形体研究”,他的《古文字学导论》标志着的汉字学的建立。近二三十年还加强了对汉代以后,现代汉字以前的文字的研究,特别是俗字的整理和研究,并形成了汉字学的一个新分支——现代汉字学。70年代末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训诂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该时期训诂学的基本任务是解释文献字词。汉语语法研究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下面主要从语法、语音、词汇、语用、对外汉语教学交叉学科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1.2.1现代汉语语法方面:

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我国语言学的发展中要属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汉语语法研究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开始的,《马氏文通》是一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专著。但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这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于1924年问世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本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40年代出现了20世纪前半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鼎盛时期,王力的《中国现代汉语》和《中国语法理论》,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是该时期的代表作都采用了“三品说”(丹麦叶斯柏森《语法哲学》首品——

主语、宾语、中心语,次品——谓语、定语,末品——状语、补语)。当今世界语言学领域普遍关注和运用的一些语法思想和分析方法,如“动词中心说”、“语义格”、“动词配价”、“范畴论”、“语用分析”、“变换分析”、“篇章分析”等等,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论述和阐释。(如朱德熙著作中的动词的“向”,就相当于“价”)新中国成立后,吕叔湘和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起到了“匡谬正误”的作用。语法知识的普及大大促进了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与此同时,随着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李荣译)一书的翻译出版,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方法开始影响着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这个时期(50-60年代)的语法一直停留在词语和句子成分的充当上。

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自《马氏文通》以后,还有以王力(50年代)为代表的研究古代汉语为主的语法学家。他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时研究,这为汉语语法史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了可喜的变化。不论在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研究理念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有明显的时代观点,语料不可古今杂糅”、“必须注重语法的系统性,要从语法系统去思考问题”、“要注意吸取各种语言学理论中有利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东西”、“加强专书、断代语法研究”以及“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等,开展了语法化的研究,出现了一批较好的研究成果。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始于20年代末,黎锦熙和吕叔湘分别发表了很多研究近代汉语“把”字结构和个别代词、量词、虚词的研究。黎

锦熙和吕叔湘二位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奠基者。但相对现代汉语语法和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来说,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还比较薄弱。

80年代后汉语语法研究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语法研究的视野大大开阔了,语法研究的领域大大拓宽了,研究队伍扩大了,研究路子多样化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口语语法的调查上、在动词的研究上、在句法语义的歧义上、在虚词研究上、在句型研究上、在复句研究上、在句群研究上、在方言研究上、在双语语法对比研究上,都不同程度有所突破。理论建树上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方法多样化。层次分析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格”语法分析,配价分析的广泛应用,并提出语义指向分析,自觉地走上了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互渗透、相互验证、相互结合的研究道路。二是开始确立了立体研究的观念。如三个平面(三维语法),三个世界,“表、里、值”,“普、方、古”等研究思路的提出,并能结合国外语言学理论有机地与汉语结合去研究。这一时期(80年代)在深入挖掘汉语语法事实上,在进一步解释汉语语法规律上,在语法理论、语法分析的建树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90年代后现代汉语语法又有了新的进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了汉语句法语义的研究和探索;二是汉语形式语法学、汉语功能语法学和汉语认知语法学的研究;三是加强了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思考,这集中反映在如何处理好人类语言的共性与汉语特性关系的思考上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到底应该以什么为“本位”(词本位?句本位?

词组本位?字本位?小句本位?词和词组的双本位?原则本位?三个世界?三个平面?还是无须本位?)的讨论上;四是加强了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的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问题的研究和中文信息处理中语法问题的研究。

1.2.2现代汉语语音方面:

现代汉语语音研究始于20世纪。20世纪西方语音理论及方法也对我国的语音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初,实验语音学进入了萌芽阶段。刘复的《四声实验录》(1924)是我国第一部用实验方法研究汉语语音的著作。赵元任于1930年创制了“五度制标法”,1934年又发表了著名的《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一文,前者已成为国际通行的标注汉字声调的方法,后者被誉为音位学创始时期经典著作之一。90年代后,语音研究又深入了一步,加强了协同发音和语流音变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流中的音变研究更为重要,以南开大学石峰教授为代表的。),使汉语语音合成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受西方音系学理论的影响,我国音系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揭示了汉语无论是共时成分的组合模式或交替模式,还是历时音变,都以单字音为控制枢纽的规律,这无疑丰富了普遍韵律层级模式学说。(冯胜利的韵律学)

1.2.3现代汉语词汇方面: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也是始于20世纪初。首先是观念的根本转变。在本世纪前,一般只有字的概念,没有词的概念。最早先后明确提出要区分字和词的是章士钊和黎锦熙。20世纪50年代,有关现代汉语

词的界定以及相关研究比较薄弱。“文革”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词的界定,虽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摸清了词和非词的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开始认识到现代汉语词汇存在着多层面性,所以现代汉语的词不能用一种方法或一种理论就可以界定的;二是对于汉语构词法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三是对汉语词汇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四是全面展开了对俗语的调查和研究;五是词义研究摆脱了训诂的影响,“义素分析法”的引入,“词义构成成分分析法”的提出,标志汉语词义研究开始走向成熟。80年代后为了适应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加强了词义分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清华大学的黄昌宁、陈群秀;北大的徐通鏘,中国传媒大学的于根元;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冯志伟、鲁川等)。

1.2.4语用学方面: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才被确认,其标志是《语用学杂志》(Journai of Pragmatics)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出版发行。它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使用者的关系。70年代末被引进我国,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语用学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有很多问题(如话语分析、语篇研究等)需要我们去探讨。

1.2.5对外汉语教学方面:

1950年我国把对外汉语教学列为教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70年代末就提出了要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到8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形成

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建设,还作了大量有关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及教学法的世纪研究,编著、出版、发表了一大批教材、著作和论文,建立了HSK 的考试制度。90年代末,更把对外汉语教学视为“国家的、民族的事业”,放在了极重要的位置上。自我国加入了WTO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不断升温,国外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对外汉语教学空前发展。但总起来说,对外汉语教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对本族人的母语教学,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可能成为汉语研究的突破口。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有很多需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教学研究应从80年代初的研究重点——研究怎么教转向研究教什么的问题上来了。加之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各国的陆续建立,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课题。从语言学方面来看,需要研究的课题就更多了。如“不同国家孔子学院教材的编写”、“语法体系的建立”、“课程的设置”、“师资的培养”、“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编写等等。

1.2.6交叉性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方面:

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一些新的交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等等。其中文化语言学以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为代表。

参考书目:

1.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0年

3.萧国政《汉语语法研究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高顺全《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

5.陈昌来《现代汉语三维语法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

6.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

7.陆俭明《80年代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年P86-87

现代汉语连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条件关系连词:... 现代汉语连词 一、连词的性质、特征和类别 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和句组。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之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语用功能。例如:长期以来,“钻石男”一直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钻石男”组建家庭需要面对太多不安定因素,高风险下未必获得高回报。“牛奋男”虽然暂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却拥有可靠的人格魅力和信得过的品质;不乏上进心,能够为家庭努力奋斗;对爱情忠诚度高,像牛一样执着。《比钻石男靠谱的牛奋男长啥样?》2010-09-07中国日报网) 前一个“但”连接句子构成句组,后一个“但”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a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比如:儿子和女儿或快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 ]和女儿 [*]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 ] 在对话中,会话一方单用的连词其实是配合关系的合用。比如:路上出车祸了,塞车了。-----哦,难怪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来到呢。 你去通知他们一声。-----要是他们不同意提前呢?-----那就不等他们了。 上面“难怪、可、要是”看似是同所连接的成分单用,其实都是在对话中,从会话双方所组成的整个话轮看,上面的“连词X”是整个复句的一部分。 b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也就是说连词前面出现的修饰语,都不是修饰连词本身的,而是修饰整个由连词引导的分句的。比如: 正因为这一带饭店太多了,所以大家生意都不好。 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已作好准备,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马上行动。 显然,“正因为、也不论、更为了”在汉语中单用都是不能成立的。 c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比如: *要是如果明天早晨下大雨,他们可能就不会来了。 *因为由于这两天他身体不太好,其他事情又多,所以没有接受我们的邀请。

现代汉语(上)知识点提纲

现代汉语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 2.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不光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从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它可分三个方面:一是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二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三是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4.现代汉语有两种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 5.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6.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7.方言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8.基础方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9.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名称 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 10.“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

“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言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11.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2.汉语方言的差异性 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的差别最小。 12.七大方言区名称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3.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特点 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音节整齐简洁。④有声调。 14.现代汉语词汇方面特点 ①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②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③同音语素多。 15.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特点 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③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16. 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 1.语音三种属性 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2.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汉语音节里有几种声调、句子有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高低升降形成的格式造成的。 3.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现代汉语连词意义及用法总结

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递进、条件、目的等关系。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所以动词、介词、连词需要区别。 和 =跟、=与、=及、=同<方>。表示并列关系、联合关系。 车上装的是机器和材料。他的胳膊和大腿都受伤了。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同你一起去。图书、仪器、标本及其他。(注意: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词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以及 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既=既然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他不愿意,那就算了吧。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赶紧纠正。你既然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拦。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既然这样,还不去做?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他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既然。。。就。。。既然。。。也。。。既然。。。还。。。 继而=既而 先是惊叹,既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先是一个人领唱,继而全体跟着一起唱。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而 1、连接动词、形容词、词组、分句。 (1)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 (2)连接肯定和否定相互补充的成分:此种花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有转折的意思。 (3)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4)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过、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三十而立。 而且 表示更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跟它呼应:性情温和而且心地善良。他不仅会开汽车,而且会修汽车。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且获得了丰收。 因而=因此 表示结果。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因为 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因为今天事情多,所以没去成。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何况他又是新手。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呢?(even)

黄廖版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大一现代汉语复习知识点重点 含(绪论)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大一下) 现代汉语(绪论) 现代汉语概述 什么是语言? 人所说的话都的总称。 1.语言的功用 2.语言的本体 3.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民族性 从功能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功用来说,语言又是人类赖以思维的工具。 从语言本体:所以语言都是有声语言,所有语言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人有目的地发出的、而他人能从中理解、体会其意的声音实际是有一种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 语言就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符号具有二重性,能指所指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还是一个很有规则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主宾表定状补 (刘)老师(大口)吃(完)(红)苹果。 定语主语状语动补语定语宾语 宾语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 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状语后置 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看,语言有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三种形式。 口语是语言最根本的变现形式。 书面语是指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而且加以提炼、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认为是语言的代用品。 体态语:手势语,唇语…… 语言是人类籍以思维和相互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强调 语言不是文化的产物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获得语言不是靠学习,而是靠习得,正是这种本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 小结 1.外部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内部结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结构上,语言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还是一个很有规律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二、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定义

现代汉语连词

现代汉语连词 一、连词的性质、特征和类别 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和句子,还可以连接句子和句组。而且,连词除了具有连接的语法功能之外,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述的语用功能。例如:长期以来,“钻石男”一直是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钻石男”组建家庭需要面对太多不安定因素,高风险下未必获得高回报。“牛奋男”虽然暂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却拥有可靠的人格魅力和信得过的品质;不乏上进心,能够为家庭努力奋斗;对爱情忠诚度高,像牛一样执着。《比钻石男靠谱的牛奋男长啥样?》2010-09-07中国日报网) 前一个“但”连接句子构成句组,后一个“但”连接分句,构成复句。 连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a连词是粘附的,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比如:儿子和女儿或快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 ]和女儿 [*]或慢只有亲自去一趟,[* ] 在对话中,会话一方单用的连词其实是配合关系的合用。比如:路上出车祸了,塞车了。-----哦,难怪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来到呢。 你去通知他们一声。-----要是他们不同意提前呢?-----那就不等他们了。 上面“难怪、可、要是”看似是同所连接的成分单用,其实都是在对话中,从会话双方所组成的整个话轮看,上面的“连词X”是整个复句的一部分。 b连词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也就是说连词前面出现的修饰语,都不是修饰连词本身的,而是修饰整个由连词引导的分句的。比如: 正因为这一带饭店太多了,所以大家生意都不好。 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已作好准备,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马上行动。 显然,“正因为、也不论、更为了”在汉语中单用都是不能成立的。 c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比如: *要是如果明天早晨下大雨,他们可能就不会来了。 *因为由于这两天他身体不太好,其他事情又多,所以没有接受我们的邀请。 如果是在不同的层次上,非同类连词共现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因为宁可空缺,也不能降低标准,所以后来真正入围的名额比原定的少了许多。 虽然总经理已经口头答应了,但是如果到时候他又改变主意的话,还是办不成。 d连词可以位于主语之前,也可以位于主语之后。比如: 情况如果属实,那就应该坚决予以制止。→如果情况属实,那就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虽然我当时不在场,但是案情基本了解。→我虽然当时不在场,但是案

现代汉语概论(2)..

现代汉语概论(2) 整理:by汉师1407林颖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的含义:语法规则、语法学 二、语法的构成:词法+句法(内容) 三、语法体系: (一)词法规则+句法规则=语法体系 (二)词法学+句法学=语法学的体系对语法规则体系的认识结果主观性(三)语法体系性的表现 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2.语法成分和语法关系: (1)主语、谓语和主谓关系 (2)述语和宾语 (3)定语和中心语 (4)状语和中心语 (5)述语和补语 3.语法手段:语序、虚词(功能词) 第二节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词类概说 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 1.具体表现 (1)实词和实词之间的组合能力 (2)实词和虚词之间的组合能力

2.原因 (1)词的语法功能具有普遍性 (2)词的语法功能具有区别性 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总表 词类语法特点分类 实词核 词 体 词 名词 1.不受“不”的修饰(特殊情况: ①形容词性的名词根②特殊对举情 况) 2.能受数量成分的修饰(名词的特征) 3.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4.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谓语,构成名 词谓语句 5.有生名词后面可以加上“-们”表 示“群”的意义 6.能用“谁”“什么”提问,主 要完成指称的任务 1.普通名词 2.处所词(不受数量成分修饰) 3.时间词(常作状语。cf:表示时段的数量 词组、时间副词、非时点名词) 4.方位词:单纯方位词、合称方位词 量词 1.一般不单独使用,先同数词组合为数量 短语,然后充当定语、状语,一定条 件下还可以作谓语 2.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 一”或“多”或“逐一”含 义 1.物量词(名量词):个体、集合、度 量衡量、种类、不定、借用 2.动量词:专用、借用 3.复合量词:物量+物量、物量+动量 谓 词 动词 1.能受“不”的修饰,经常作谓语或 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1.动作行为动词 2.心理动词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静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第一讲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1.2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20世纪中国语言学由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问世,可以说是我国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汉字的研究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30年代,唐兰先生强调“文字的形体研究”,他的《古文字学导论》标志着的汉字学的建立。近二三十年还加强了对汉代以后,现代汉字以前的文字的研究,特别是俗字的整理和研究,并形成了汉字学的一个新分支——现代汉字学。70年代末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训诂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该时期训诂学的基本任务是解释文献字词。汉语语法研究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下面主要从语法、语音、词汇、语用、对外汉语教学交叉学科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1.2.1现代汉语语法方面: 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我国语言学的发展中要属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汉语语法研究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开始的,《马氏文通》是一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专著。但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这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于1924年问世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本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40年代出现了20世纪前半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鼎盛时期,王力的《中国现代汉语》和《中国语法理论》,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是该时期的代表作都采用了“三品说”(丹麦叶斯柏森《语法哲学》首品——

主语、宾语、中心语,次品——谓语、定语,末品——状语、补语)。当今世界语言学领域普遍关注和运用的一些语法思想和分析方法,如“动词中心说”、“语义格”、“动词配价”、“范畴论”、“语用分析”、“变换分析”、“篇章分析”等等,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论述和阐释。(如朱德熙著作中的动词的“向”,就相当于“价”)新中国成立后,吕叔湘和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起到了“匡谬正误”的作用。语法知识的普及大大促进了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与此同时,随着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李荣译)一书的翻译出版,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方法开始影响着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这个时期(50-60年代)的语法一直停留在词语和句子成分的充当上。 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自《马氏文通》以后,还有以王力(50年代)为代表的研究古代汉语为主的语法学家。他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时研究,这为汉语语法史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了可喜的变化。不论在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研究理念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有明显的时代观点,语料不可古今杂糅”、“必须注重语法的系统性,要从语法系统去思考问题”、“要注意吸取各种语言学理论中有利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东西”、“加强专书、断代语法研究”以及“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等,开展了语法化的研究,出现了一批较好的研究成果。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始于20年代末,黎锦熙和吕叔湘分别发表了很多研究近代汉语“把”字结构和个别代词、量词、虚词的研究。黎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简要介绍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介绍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概况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第二章语音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史 学院名称: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3东策划 姓名:丁玎 学号:2013801102 指导教师姓名:程树铭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4年6月 摘要:通过对语法历史发展的回顾,即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探究这段历史,充分领悟现代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语法知识,能使我们再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表达功能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无法存在,

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一个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例如: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从上面的一些组合的例子可以看出,语法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而从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的确立历史。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

概述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

概述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 摘要:语法是语言中蕴含的使用规律,汉语文化延绵至今,其语法规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力图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明晰两者的区别,以便促成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古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比较研究 任何语言的组合都不能缺少一定的规则,所谓语法,正是语言表达习惯中所蕴含的规律。伴随着时间的递进,语言在演进过程中其语法规律也会发生相应的流变。从时间纵向轴上来看,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从中发展而来。但受到各类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作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毕竟是存在于不同时代的语言,它们的语法规律也有着必然的差异性。无论是学习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应当把握住两者的规律,并正确认识古今汉语语法所存在的差异性,从而站在比较的视野下深化对两者的本质理解。 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虽没有词汇、语音方面的差异大,但归结到词类、句式的微观层面上,可以发现两者有着众多的不同之处。在此,本文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古今汉语语法差异性的表现。 一、古今汉语词法上的差异 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的词类也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然而有所不同的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除了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连词之外,还包括一部分的代词,每类虚词的构成成分也与现代汉语存在不同。除此之外,古今汉语中的实词活用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法上的区别主要可表现为: 其一,词类活用上的不同。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上也并不严格,存在词类分工不细、不明的状况,词类活用的使用较为复杂。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并不多见,而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范围则相对广阔许多。例如: (1)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或者直接作状语。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即为名词作动词使用。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王为使&&称王的意思,属于使动用法。在此不赘述详例。 (2)动词活用作名词、使动词。如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中的宿指歇宿的鸟,动词当作名词。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为使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或者使动词。例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指坚硬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再如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则是典型的形容词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4)数词活用作动词。如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中的一是使&&一致起来的意思。 可以看出,词类活用在古今汉语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比如古代汉语中数词可以活用作动词、动词活用作名词,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存在;而现代汉语中代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形容词,这在古代汉语中也是没有的。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用于语法表意,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则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现象。 其二,数量表示法上的不同。由于古代汉语中的量词使用并不发达,动量词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当表示数量的时候,数词直接放置在名词或动词之前。三、五、九等定数往往表示虚数,或者在数词前加上将、几、且等字来表示概数。另外,在表示分数时,分子分母连用。 二、古今汉语句法上的差异 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其一,句式上的差异。按照句式的类型划分,首先,在判断句中,古代汉语以名词或者

《现代汉语》相关基本知识点概述

《现代汉语》相关基本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简要介绍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介绍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概况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第二章语音 教学目的和要求:语音部分详细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讲述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语音的规范,朗读的技巧。要求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语音理论知识,具备熟练准确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的能力,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古代汉语连词研究

古代漢語連詞研究 摘要:对于古代汉语连词的研究历来多从单本著作入手,详尽研究该本文献中有关连词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连词的定义入手,探究它的来龙去脉、产生发展,接着再进行专书研究,从甲骨文中的连词开始,到《孟子》中的连词再到《史记》连词,为古代汉语连词研究展开一个新面貌。 人们在尚未接触语言学之前对连词的定义应该比较模糊。首先,它的属性很明确,即它是一种虚词。以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为例,该书中对连词的定义为: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也有连接词和词组)、分句与分句,以及句与句的词类。不管是在丰富词的类型方面还是充当句子的成分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连词所发挥的作用自不必赘述。古代汉语连词系统中除了少数几个连词与现代汉语全然不同,大部分的都是延续至今的。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断言现代汉语连词不是突变的,而是渐变的,它是不断地从古至今发展过来的。研究连词,无论是古代汉语连词还是现代汉语连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它有怎样的发展演变,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这样就更能理解在此阶段中出现的文献中的连词所要表达的意义,从而更有利于对文献的解读多方面解读。 关于汉语连词的产生和发展,语言学家已经发现连词早在殷商时代就已产生了。甲骨卜辞作为殷代王家档案,可以部分反映出当时语言的基本面貌。据研究,甲骨卜辞文已经初步具备一个包括连词在内的虚词系统,其中连词有“及”、“于”、“以”、“若”、“则”等。其作用有的是连接词与词的,也有的是连接分句与分句的,比如说“及”、“于”是连接词与词的。从中古时期开始,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逐渐分化,书面语中的连词系统基本保持古代汉语的面貌,延续使用至近代,即文言的连词系统。口语中的连词不断发展演变,历经中古、近代两大历史时期,才形成了现代汉语的连词系统。晚唐代以后,连词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变化发展,主要表现在新旧形式继续交替,双音节词剧增,口语化趋势已经形成。现代汉语中使用的连词大多在这一时期就已经出现。清中叶至清末到民国初年这段时期是近代汉语演变到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连词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大量增加,现代汉语中使用的连词也已全部出现,同时还保留了一部分旧的形式。当然这个时期的连词与现代汉语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地方,这体现的是汉语过渡时期不稳定的特征。经过这个时期,连词中这些不稳定的因素趋于消亡,比如同义异形、文言词、紧缩形单音节词等现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筛选同义异形的词,把晦涩冷僻的词淘汰出去,通俗常用的词则加以保留,此外,紧缩形单音节词和文言词大量摒弃,大大重用口语词和双音节词,这样连词才呈现出了现有的面貌。这大致就是连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不过因为研究方法、方式的不同,人们对于这一点又有着不同的见解。 关于连词分期,汉语中的连词和汉语其他的语法现象一样,从产生、发展到现代的形式,经历了一个很悠久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连词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期应该与汉语语法史的分期一致。王力先生提出的汉语语法史分期是:(一)公元3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3、4世纪为过渡阶段);(二)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12、13世纪为过渡阶段);(三)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为近代。(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