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

现代课程理论把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不管我们是否关注和利用,这种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

学校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以彰显办学理念为出发点,以创建重庆市首批示范高中为契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所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学校借创示之机,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硬件建设的力度,共投入近80万元资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实现了“四化四有”,即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和“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校园有大量如花坛、假山、雕塑、文化墙、草坪、桃园、李园、桂花园、珍稀植物园、健身园等景点,校园内四季鲜花烂漫,绿树成荫,亭台雕塑,集人文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

学校还在校园中新建了一个长约40米的宣传长廊,集校板报、画廊和校务公开公告栏于一体,简洁、美观、大方。学校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所有教学区域的走廊、教室、电教楼、办公楼和专用教室,张挂了名言警句、教育家头像及格言等,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身心受到陶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四性"的完美统一。

1.科学性。我校在移校建设过程中,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目前校园布局气势磅礴、大气美观、合理科学、层次分明,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和行政办公区,动静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联系方便。

2.教育性。学校在进行校园改造、环境布置过程中,十分注意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做到让“砖石说话,草木传情”以体现育人功能。

3.艺术性。学校对校园环境布置精心设计,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不生搬硬套,真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4.观赏性。学校在移校的过程中,建筑由清华大学设计,大气漂亮。被誉为库区“观光景点学校”,移校以来前来参观的人数超过2万人以上。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确保学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的主要保证。我校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了各种文化建设规章制度。我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1.全。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事事处处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

2.细。我校制订了的各种规章制度,能较好地体现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校对各种规章制度中口号式的文句尽量减少,充实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内容,便于各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

3.严。学校按照教育、教学的高标准,以创建重庆市首批示范高中的要求,以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严格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体现科学管理思想,做到以人为本,赏罚分明,严格规范了全校、师生行为。

4.实。学校在科学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学校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统编为《教职工手册》,将学生管理制度统编为《学生手册》,定期组织师生学习理解手册内容。学校还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成立了以校长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各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措施到位。

三、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课余文化的建设,形成了以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为手段,以科技、艺术和体育教育为主的学生课外文化活动。

1.严格课外活动的管理。我校的课外活动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则,每一种兴趣小组、每一次活动都要求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果、有总结,并且要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对兴趣小组活动学校还要求负责老师做好记录,学校定期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2.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我校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在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的前题下,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各得其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我校目前有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稳定的课外活动小组,还有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艺汇演、影视欣赏、学雷锋活动、社会实践等专题性群众性的学校传统活动。

3.课余校园文化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教育系列,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运动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社会实践、体验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锤炼了学生品格。

4.课余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三风”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班级是个小集体,学生处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产生"从众心理"效应。我校十分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学校通过校会、晨会、班会等机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关的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爱国爱校爱家乡等文章。学校还扎实开展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人、好事、好风气、好习惯,使学校处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

2.确立共同奋斗目标,激发师生凝聚力。学校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办学现状,提出了"创建重庆市首批示范高中"的奋斗目标,积极开展多种"争先创优"活动,强化集体意识的培养,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加强校园"三风"建设,营造和谐向上氛围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务实、勤奋、创新"的教风,"守纪、勤学、多思、善学"的学风。学校在教学大楼的醒目处,用"镀金"铜字打出了我校"三风"内容,时刻警示全校每一位师生。

(1)校风建设。我校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校风对师生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我校校风具有对学校师生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我校校风对学校师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我校教风是全体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着重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发挥教师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教职员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严谨、务实、勤奋、创新"的教风,引导和促进"守纪、勤学、多思、善学"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是形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的基础。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校"守纪、勤学、多思、善学"的学风,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讲"三风",树"三风",赛"三风"的浓厚气氛。我们要求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积极争做"三风"倡导者,变外延性"三风"建设为内涵性"三风"建设。学校行政把"三风"主题教育列入了国旗下讲话的主要内容。各班围绕“三风”建设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学校还把各班开展"三风"教育活动情况和成果作为评选文明班的主要依据。多年来,学校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踏实的学风和较高的教育质量,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赖和较高的社会声誉。

4.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风气。

学校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传看不健康的电子音像读物,禁止传唱不健康的流行歌曲,禁止传说不健康的流行语,禁止浏览不健康的网站网页,禁止进入"三厅一室"。学校还清理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要求每一位学生一学期要认真细读一本好书,学唱一首好歌,背10首好诗,看2部好电影,记住10句格言。学校还认真办好校刊《三峡石》和校园广播站,全天候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微机室,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抵制"消极文化"、"角落文化"、"垃圾文化"的侵蚀。

五、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教师人际关系三部分。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校园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 +朋友”型的教师角色,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

1.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还要敢于承认错误,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2.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同学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

3.作为教师,应当杜绝“居功自傲、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过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基本建成了优美的校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活动载体,构建了健全的管理网络,收到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学校将进一步高起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