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灰雀》《我不能失信》

《灰雀》《我不能失信》

《灰雀》《我不能失信》
《灰雀》《我不能失信》

《灰雀》《我不能失信》

备课人: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中心小学张华芬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严寒、自言自语、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魅力。

4.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5. 初步感知引用的三种不同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魅力。

2.初步感知引用的三种不同形式。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课)

【教学目标】

1.会认“桦、婉”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步、胸、脯、敢”等12个生字。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感知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让我们打到课本第17页,读读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出示PPT2)思考这组教材是围绕哪个主题来写的呢?读后交流。

2.围绕“名人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这几篇文章:《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灰雀》《我不能失信》,认真感受这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中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组内互查

(一)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PPT3)

1.自由朗读课文两篇,标出自然段,划出二类词语,多读几遍。

2.划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1.小组内开火车认读二类字,对于难认的字,组内同学共同讨论识字方法。

2.小组长按自然段分工,组内比赛朗读课文: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且声音洪亮者,小组长负责给其加分奖励。

三、智力闯关,知识比拼

(一)生字新词我来读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PPT4)

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或者严寒可惜肯定果然诚实婉转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1.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借联系已学过的生字,通过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桦、婉、渣”,结合身体部位学习“胸脯”,教给孩子识记生字的方法。

2.说词解义。

婉转:好听的声音的。(结合学生听到的鸟叫,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了解“婉转”指的是歌唱,又“惹人喜爱”,可见是用来形容好听的声音的。)

仰望:抬头看。(结合上下文理解“仰望”,结合“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灰雀是在“高大”的白桦树上,所以应该抬头看,“仰望”的意思就清楚了。)

(二)朗读课文我最棒

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看同桌能不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检查过程中,请你一定认真听,如果他(她)读错了,等他(她)读完之后,再请他(她)读一遍。教师抽查两组,让小组上台班内展示。

(三)课文内容知多少(PPT5)

1.想一想:《灰雀》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不能失信》讲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灰雀的语句。

3.课文那些话中可以体会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4.读了《灰雀》这一课体现了列宁和小男孩怎样的品质?读了《我不能失信》体现了宋庆龄怎样的品质?

四、写字指导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渣、者、惜”三者之间的“日”字具体形状不尽一致;“散、胸、脯”发现“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不一样。

五、推荐阅读(PPT6)

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困难、挫折和失败?历史的长河留下了无数名人的典范,来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与我们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品味名人的高尚情操吧!

【板书设计】

《灰雀》《我不能失信》

内容概括: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一件什么事情

渣、者、惜

散、胸、脯

第二课时

(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通过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魅力。

4.初步感知引用的三种不同形式。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魅力。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引用的三种不同形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列宁、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同桌相互检查《灰雀》生字认读情况。

【教学过程】

一、人物介绍,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灰雀》和《我不能失信》这两篇课文,请大家跟我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有关列宁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列宁,也可以说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与列宁有关。

生交流。

师小结: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也被世人认为是20

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出示PPT2)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列宁小男孩)师: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PPT3)文中有对灰雀的描写,谁来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生读多媒体课件出示描写灰雀的语句)

三、精读课文,洞察心理。

1.师:这三只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板书惹人喜爱)难怪列宁也非常喜欢它们。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出示PPT4)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的呢?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欢。(出示出示PPT5)

②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找了半天”说明列宁找了很长时间,可以看出他很着急,是因为他对灰雀的喜爱。

师:请大家想一想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板书:找灰雀)

③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说这些话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体会列宁对丢失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谁能用担心和惋惜的语气读一读?

3.感情朗读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师: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呢?(被小男孩捉走了),文中并没有说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可以看出他肯定知道灰雀的下落,但是不想告诉列宁。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小男孩说灰雀还活着,更进一步说明了灰雀的丢失与他有关,同时从小男孩的说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他打算把灰雀放回来。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出示PPT6)

师:想一想,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交流。

师:这句话更加肯定是小男孩把灰雀带走了,但是他知道自己错了,要把灰雀放回来。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透过语言描写,我们能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4.分角色朗读对话。

5.学习引用的不同形式。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句子(出示PPT7),你有什么发现?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生交流:第一句提示语在前面,第二句没有提示语,第三句提示句在后面。

师:大家真会观察,这就是引用三种不同形式:一是引号里面的话可放在“说”的后面,二是可放在“说”的前面,三是可以省去“说”字,放在陈述性成分的前后,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

四、拓展延伸。

师:小男孩这么肯定地回答了列宁之后,回到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1.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出示PPT8)

师: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板书:放灰雀)

师: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理解和喜爱。

2.讨论:

师: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爱让小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信守诺言把灰雀放回了大自然,也让小男孩回归到了诚实的本性,本单元还有一位名人,也具有诚信的品德,她就是宋庆龄。(板书宋庆龄)

五、自主阅读《我不能失信》。

1.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

引导学生读文章后面“资料袋”的内容,了解宋庆龄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被海内外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生交流。

2.师:简单了解了庆龄之后,接下来咱们就一起走入文中,进一步去认识她,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宋庆龄的诚信,试着用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板书诚信)

宋庆龄显得特点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守信的态度非常坚决。)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敢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生讨论交流

3.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品悟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两位名人,还了解了引用的三种不同形式,感受到了语言描写的魅力,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着去运用这样的对话描写。

【板书设计】

《灰雀》《我不能失信》

列宁惹人喜爱小男孩宋庆龄

找灰雀放灰雀诚信

【教学反思】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材理解

《灰雀》教材理解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三年级上册《灰雀》原文

三年级上册《灰雀》原文 《灰雀》一文为俄国著名作家列宁所写,以下是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灰雀》原文,欢迎参考阅读! 灰雀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伟岸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乐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xx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厚道的。 《灰雀》教案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厚道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怅惘。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强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厚道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厚道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详细教案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引起别人的喜爱。()(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4)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2.看拼音写汉字。 huī què yǎnɡɡǔ lì nán ()()鱼()()孩参考答案 1.(1)惹人喜爱(2)可惜(3)仰望(4)自言自语 2.灰雀养谷粒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

5、灰雀 三(2)班语文老师:陈露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但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首先文章篇幅较长,难读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当中的生字,数量虽然不多,字形也不是难点,但由于这几个生字都是平时不常见的,极易读错,部分词语意思较抽象,所以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再次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在生字教学读通、读懂课文等环节要适当多花时间,巧妙处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4、初步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教学重点: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高超的育人之道。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二、走进课文 1、导入:了解了列宁,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列宁有关的课文。 2、板书齐读课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提问:那是几只怎样的灰雀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轻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3、读了课文,你觉得灰雀是什么样的?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 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六、总结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课文阅读理解

2 0 2 0 年 类文阅读-26 灰雀 黑鱼母亲 一位垂钓新手去郊外钓鱼时,由于没有经验,竟然忙了大半天,一条小鱼都没有钓到手。正在他感到十分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人正在用渔叉抓鱼。出于好奇,他丢下渔竿,连忙跑过去看热闹。 这条小河中,长着许多水草,而河中间没有水草的地方,正好有一团青乎乎的小黑鱼苗在游动,两个农民正在黑鱼苗旁边忙碌着。其中一位农民举着一把渔叉,随时准备叉鱼,另一个农民则用竹竿吊着一只小青蛙,在黑鱼苗的旁边晃动着,吊起的青蛙不时地吞食着小鱼苗。正在这时,突然从水草中蹿出一条大黑鱼,只见它一口咬住了青蛙。与此同时,举渔叉的那位农民迅速将渔叉刺向大黑鱼,渔叉不偏不倚地刺中了黑鱼的肚子,黑鱼在拼命地挣扎着,渔叉在河里晃动着。此时,黑鱼的鲜血已将渔叉染红。 原来,黑鱼妈妈平时总是躲在鱼苗不远的水草中,暗中保护着它的孩子们,以防止青蛙来偷吃。农民知道有黑鱼苗的地方,附近就一定会有大黑鱼,于是用一只青蛙来作诱饵,以引诱黑鱼出来。黑鱼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挺身而出吃青蛙的。 (选自《让孩子深受感动的动物故事》中原农民出版社) 1.文中“新手”一词的意思是( ) A.新参加工作的人。 B.第一次或者刚开始做某件事的人。 C.没有技术或没有经验的工人。 2.“不偏不倚”的意思是 。像这样“不X 不X ”式的词语还有 、 等。 3.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B 2.不偏不歪,正中目标 示例:不慌不忙 不知不觉 3.本文主要讲了一位垂钓新手看到农民用青蛙作诱饵,而黑鱼妈妈舍身保护幼鱼的事。 4.示例:我想到了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我们要敬爱自己的母亲,也要对动物的母亲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灰雀》课文原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灰雀》课文原文 《灰雀》让学生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灰雀》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灰雀》课文原文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灰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