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理标识-作业

地理标识-作业

地理标识-作业
地理标识-作业

一、分析地理标志不同保护模式的比较。

1.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模式的形成,是一个国家历史、人文、环境发展的产物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集中反映出一个国家制定有关保护地理标志所坚持的价值取向。

2.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模式

1)专门法保护模式:专门法保护,是指通过专门立法的形式对地理标志进行全面保护的一种方式"法国是这种保护模式的代表。法国采用专门法保护地理标志是由其原产地名称保护的历史决定的,其国内有着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通过对法国5原产地标志保护法6等的探析,可知专门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地理标志不受时效限制;二是设立地理标志专门管理机构原产地名称局。该局对地理标志予以管理,且下置四个委员会,各委员会负责管理商品的标签和装演、接受有关地理标志政策的咨询!在国内外推广和保护地理标志;三是通过原产地名称专门草案严格控制原产地名称产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制作条件等;四是对酒类作了例外规定。

2)商标法保护模式:商标法的保护模式是指把地理标志当作一种特殊的商标纳入商标法保护体系,利用注册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方式加以保护的一种模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这种立法模式。美国是采用商标法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典型。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首先,符合地理标志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中商业标志的一个类别的特点,可以比较好地处理地理标志保护与在先商标权的关系。地里标识具有私权利的特征,与商标的本质是有相通之处,都是产源识别标志和商业利益的集合体;其次,证明商标具有亚明商品质量的功能,将地理标志纳入商标中的证明商标来保护有可通之处:最后,通过已有商标保护制度下的证明商标形式保护地理标志,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而归结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商标法保护模式的国家更多的是出于其经济利益的考虑,或者其国内的地理标志资源十分贫乏如移民国家美国,或者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

3)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正如前言中所述,正是地理标志显示出无形而又巨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假冒、混淆、淡化等侵害地理标志的行为在市场上也随之蔓延开来。类似假冒、混淆、淡化等形式就是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以制止不正当竞争的形式保护。地理标志是地理标志最早的保护模式。一般而言,采取上述专门法或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的国家箱地区,也往往将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时作为保护地理标志的一种补充手段,另外,有的国家干脆将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保护地理标志的主要途径。这种立法模式把地理标志侵权行为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止,优点是强调了地理标志侵权的不正当竞争性质,侧重于从保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角度保护地理标志,而且其适用范围广泛,总括性强,可有效节约资源。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保护方法过于原则,弹性大,并且只是从消极方面在权利己经受到侵犯时.出面干预,其被动性、滞后性使得产地范围内的特定经营者无法据此获得明确!具体和积极的专用权"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能够给地理标志权人带来的只是一种有限的、相对的利益,主要通过此途径保护地理标志的国家一般是国内符合地理标志要求的商品较少,没有必要对之大张旗鼓地进行强有力保护。总之,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模式具有宽泛性、概括性及被动性,因而该保护模式往往成为专门法或商标法的补充模式。

3. 法律保护模式之间的比较

从以上论述可知,三种模式关系明显。专门法保护模式自成体系、立法明确、可操作性强,突出了地理标志的特殊知识产权性质,十分有利于本国具有特定质量、信誉与其他特征的产品的保护与推广。可以说,这种专门法保护模式是最充分、最具体、高水平的模式;然而,这种保护模式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它完全脱离商标法的保护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使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登记机关分离,造成注册审查工作的重复和浪费。

与专门法模式不同,商标法模式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保护,无须花大资源另建地理标志

的法律体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主管机关不同而引起的冲突。但该种模式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不能必然表明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未注册的地理标志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等。

反不正当竞争模式,正如前所述,.具有宽泛性、概括性及被动性,因此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也只能停留于皮毛,保护力度及其微弱。如法官在诉讼过程中要明确界定争议地理标志的关键要素,诸如生产地域、特定质量,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并且必须对引起争议的地理标志是否在其商品的地理来源方面正在误导该国公众作出判断。正是如此,有的国家或者将其作为保护地理标志的主要途径,或者将它作为与上述两种保护模式的补充模式。

模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鉴于上述模式各自的利弊优缺,各国应本着本国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慎重选择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

二、分析地理标志保护对于品牌竞争力的影响。

在消费者拥有充分选择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我国是地理标志资源大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是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品牌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1.地理标志产品的成本收益分析:

地理标志产品比一般产品有更强的溢价能力。影响地理标志产品溢价的主要因素有产品质量信用和历史沉积时间,随着历史沉积时间的久远,形成的社会历史价值以无形资产形式附着在产品上,使其兼具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最终使地理标志产品凸显了品牌价值。周曙东、张西涛(2007)对陕西苹果和全国其他苹果产区的进行成本收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地理标志能显著提高陕西苹果的成本纯收益率,在同等条件下使用地理标志可以使苹果的成本纯收益率提高20.78 %。

地理标志产品能够形成产业规模经济。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农户为主,不具备规模生产条件,采用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可以将地理资源(地理标志)、企业资源(商标)和农户资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化组合起来,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杨锐征,2010)。

2.地理标志与质量信息传递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地点与消费地点的分离产生了食品质量鉴定需求,促进了品牌、地理标志等质量信号的使用。肉类产品产地的质量标志越来越成为消费者推断产品质量的线索和依据。为识别影响购买产地质量标志的羊肉的因素。Wilmer S. Sepiilveda a等发放371份消费者问卷,调研地区为西班牙北部以东阿拉贡地区,这个地区生产西班牙地理标志羊肉总量的48.5%,且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均羊肉消费量(6.8公斤/人/年),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根据购买者对地理标志羊肉的忠诚度将购买者分为三类,结果显示:忠诚度低的购买者在形成购买时质量预期时很少注意肉的产地来源,他们更重视动物的词养过程,认为动物词养是影响羊肉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忠诚度高的消费者把地理标志与质量保证相联系,中等忠诚度的消费者重视购买更健康的肉类,他们认为有质量标记的羊肉具有较好的内在属性。

地理标志通过其原产地标志突出产品的特殊品质。由于消费者欣赏精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允许生产者获得市场的认可和优质的价格货物,这是为什么这种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是需要足够的原因之一,地理信息系统是欧盟农业的质量政策的一部分(IrinaKireeva, 2010)。

3. 地理标志与区域经济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当地产品发展的重要原因。美国的一些案例说明确保食品的具体来源的机制确实存在,但在大的互联的市场,无论对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这些机制存在着一些显著的挑战。回顾保护和促进地方产品系统的不同的方法和路径,发现地理标志更有利于保护地方产品,因为地理标志不是被使用者拥有,而是基于产品特征的地区归因,

这样,小生产者也有了进入地理标志产品市场的途径(Daniele Giovannucci、Elizabeth Barham、Richard Pirog,2009)。

4. 地理标志与对外贸易

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应对绿色壁垒方面具有较大功能另外,农产品地理标志还可以通过打文化牌和特色牌树立品牌形象,实现出口农产品由成本领先向质量取胜的转变。池木胜、章胜勇(2007)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频遭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影响,提出通过开发农产品地理标志来突破绿色壁全以促进农产品出口,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应对绿色壁垒方面具有较大功能

5.地理标志能够带动企业的产地品牌效应

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和特征体现了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并具有稳定的质量、传统的工艺、源远流长的历史。地理标志产品与产地均可看作具有某些特征的集合,根据地理标志的定义,地理标志产品的某些特征的形成直接与产地的某些特殊要素有关,即产地与产品特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若产地发生了变化则直接导致产品的的某些特征消失。一般来说,产地的特殊物质要素通过生产过程形成产品的特殊物质要素,产地的特殊情感要素通过直接迁移过程形成了产品的特殊情感要素。如:莱阳梨的特殊的“风沙土且质地为松砂和紧砂”物质条件通过自然生产过程形成了莱阳梨“含糖量达百分之十四,比一般梨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特殊物质特征。西湖的特殊文化内涵作为产地情感利益直接迁移到“西湖龙井”上,使该茶叶具有了某些特殊情感利益。因此,地理标志有利于带动企业品牌的产地效应,扩大影响力和消费购买欲,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6.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联合策略能够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地理标志厂商一般采取“企业品牌+地理标志”或“产品品牌+地理标志”的双品牌策略和名人代言策略, 因为与品牌信用度相对较高的地理标志商标形成联合品牌,能够提升原产品的品牌信用度,以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从而提高价格并扩大销量。

四单元:

一、分析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的保护模式:

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因具有一系列边缘性特征成为一类特殊的保护对象。就外观设计是针对产品所做出的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而言,属于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可以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就外观设计是一种艺术领域内的独创性表述而言,其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当外观设计通过在产品上使用获得了可识别性时,具有显著性,又可以作为商标受到商标法的保护,或者作为商品的包装、装潢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外观设计的多重性,加上各国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其保护模式具有多样性。

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外观设计因具有一系列边缘性特征成为一类特殊的保护对象。就外观设计是针对产品所做出的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而言,属于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可以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就外观设计是一种艺术领域内的独创性表述而言,其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当外观设计通过在产品上使用获得了可识别性时,具有显著性,又可以作为商标受到商标法的保护,或者作为商品的包装、装潢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外观设计的多重性,加上各国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其保护模式具有多样性。

1.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的专利法保护

我国《专利法》第 2 条规定: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该条规定了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客体应当满足的条件: ( 1) 外观设计必须以产品为载体。产品是指任何工业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重复生产的手工艺品、农产品、畜产品、自然物,不能构成外观设

计专利权的载体。( 2) 外观设计的构成要素是形状、图案、色彩; ( 3) 外观设计应具有适于工业应用且富有美感这一属性。外观设计以产品外观给人的视觉感受为核心,产生视觉上的吸引力,它更多的是增添一件商品的商业价值而不是追求实用目的。这正是外观设计专利和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不同,后两者均为一种技术方案,要求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具有实用功能。

此外,我国是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伯尔尼公约》规定:其成员国对实用艺术品的保护不论适用专利法还是版权法,其保护的最低期限应达到二十五年。而我国《专利法》提供的保护期限只有十年。由此可见,我国专利法对外观设计保护不包括实用艺术品,无论这种实用艺术品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是否可分。其次,我国专利法对外观设计保护是以授权公告中的图片或照片为准。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一章第二条的规定明确了外观设计的形式,即:形状;图案;形状与图案;色彩与图案;色彩与形状;形状、图案与色彩的结合。这些内容用文字具体表述十分烦琐复杂,因此专利法在确定一项具体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时,不以语言文字表述的权利要求为准,而是要求外观设计申请人以提交照片或图片的方式来进行权利说明。

具体到法律条文上,我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申请人应当就每件外观设计产品所需要保护的内容提交有关视图或者照片,清楚地显示请求保护的对象。

在司法实践上,也有相关的侵权案例。原告是一家有猫头鹰时钟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木钟厂,它将该项外观设计应用于机械木钟和石英钟产品上,被告是另一家生产并销售与原告的外观设计十分相似的猫头鹰时钟的钟表厂。原告以被告生产的猫头鹰时钟以其外观设计产品相似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虽然原被告双方的产品在外观上的确相似,但法院通过对比被告的产品与原告的外观设计图片,发现被告的产品与原告图片中的外观设计存在本质的差别,因此最后判决被告的产品不构成对原告外观设计权的侵犯。由此可见,专利法在外观设计侵权对象判定上,不是以原告生产的产品为标准,而是以原告外观设计中的照片或图片为标准,也就是说专利法对外观设计的保护只限于授权公告中的图片或照片中的产品的外观设计,而不是原告实际生产的产品的外观设计。

以专利法保护外观设计的典型国家美国对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既进行形式审查,又进行实质审查。因而,外观设计专利的质量较高,数量相对减少。而我国专利法对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只是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审查。只要申请人合格,及时提交了合格的申请文件并交纳了申请费用,一般都可以获得专利。由于不进行实质审查,通过的外观设计专利质量层次不齐,重复授权严重,一方面与专利法保护的初衷不符,另一方面大量低质量的外观设计专利的存在使其成为专利中的“垃圾专利”,大大降低了人们外观设计专利的重视。且由于我国将外观设计列为三种专利权的这一种,统计上我国的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据与国际不接轨,更是使人们对专利的价值认识有偏差。此为学者认为将外观设计放在专利法中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一并保护不恰当的另一重要原因。

2. 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的著作权保护

根据著作权法的自动保护原则,外观设计在构成作品时,可以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外观设计具有技术和艺术双重特性,与著作权法里的“美术作品”非常接近。依据其是否具有实用性,可将其分为纯美术作品和实用艺术品。纯美术作品可获得著作权法保护毋庸置疑,而对于实用艺术品的保护,却存在较多争议。

著作权要求作品的原创性,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作品采用自动保护原则,排他性较低,即使他人作品与之雷同,只要是自己独立创作的就应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也被认为是知识产权体系中人身权性质最高的权利。而外观设计要应用在工业品上并投放市场,给权利人

带来商业利益,因此其必须具备较高的排他性,以防止混淆,维持市场秩序。两种权利保护的侧重点存在很大不同。从权利类型上看,外观设计专利权可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行为; 著作权可禁止他人未经许可的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输等行为。这也就解释了当由著作权对外观设计进行保护时,为何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了。

3.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的商业标识权保护

1)外观设计的商标法保护:商标的构成要素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外观设计的要素是形状、图案、色彩及其组合。二者在构成要素上有共同之处。商标的主要功能在于区分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指示商品来源。当产品的外观设计通过使用,具有识别性和指示性时,也可受到商标法的保护。尤其在现行的《商标法》增加了三维标志也可申请商标后,更是扩大了外观设计可商标性的范围。

2)外观设计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 条第2 款规定: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①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②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即外观设计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该外观设计必须构成商品的包装、装潢; 二是该外观设计必须作为包装、装潢的产品必须是知名商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对相关词语做出了解释。由上述解释可知,商品名称、包装、装潢被他人擅自作相同或者近似使用,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的,该商品即可认定为知名商品。外观设计通过使用获得作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知名商品的包装、装潢的保护,无需权利人申请或登记,保护期限直至该知名商品不再知名为止。“构成知名商品的门槛很低,但给予的保护力度却不低,类似于商标法给商标提供的保护”。保护门槛的低下以及对于包装、装潢的判定全交由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事后判定,必然会导致在具体适用时尺度不一,各持说法。看似加强了对外观设计的保护,实则相当于未保护。

4.我国工业化产品外观设计保护模式在保护范围上存在的疏漏:

我国工业外观设计保护模式是以专利法保护为主,以商标法、版权法和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为辅的法律保护模式。但这种保护模式的在保护范围上存在的疏漏在于对实用成分与艺术成分不可分离的实用艺术品保护的真空。倘若在司法实践中遇到此类作品如何保护的难题,则若用专利法进行保护,则此类实用艺术作品作为外观设计专利,只能享有十年的保护期限,低于伯尔尼公约所规定的二十五年的最低标准"若选择著作权法对进行保护,此类实用艺术作品作为美术作品,享有的保护期限长至五十年,而外国人创作的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期限是创作完成后的二十五年,这样就会导致在我国对外国人创作的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水平比我国国民享受的待遇要低,这种低国民待遇违背了《伯尔尼公约》和《TRIPS协议》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因此,我国外观设计保护模式无法提供对本国国民创作的实用成分与艺术成分不可分离的实用艺术品的保护,也就是说对外观设计的涵盖面不周全。

二、分析商标法和的交叉保护。

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恶意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等利用各种形式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我国先后颁布了《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两法均对假冒和仿冒注册商标的行为进行规制,就存在选择适用法律的问题。

1)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交叉重叠领域商标是指标注于产品或服务之上用以区分其来源的符号或其组合,正是依据商标,消费者才能将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区别开来。商标成了消费者选购商品时的标识,它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经营者也开始重视商标所代

表的商业信誉,注重商标的创设和培育。商标权,是形成于商标之上的权利,而商标包括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商标权是指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在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上进行专有使用的权利”,该观点认为先有注册商标才有商标权,换言之,商标权的享有是以商标在行政主管机关进行注册为前提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商标未经注册或有程序瑕疵而使注册无效,即使该商标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消费者对该商标予以认可,它们也难以得到商标法的保护。

商标侵权的实质是使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商标侵权的实质是使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来源发生混淆,误将此企业的商品当作彼企业的商品。若将他人的名称或姓名作为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商标进行使用,则不能认定为商标侵权,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3项进行处理;若将他人的商标用作自己企业字号,该行为也并非在商标意义上对相同或相似商标的使用,也不能认定是商标侵权,应当依据《商标法》第58条的规定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第57条规定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其中第(1)、(2)项可以归纳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行为,是商标直接侵权行为,也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假冒注册商标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的混淆行为,该行为混淆了产品或服务的来源,这是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最主要的交叉重叠领域。

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2014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10大创新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参考钱玉文(《论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选择》,知识产权,2015年)所选取的涉及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及关于两法交叉保护商标权益的案例)4件,分析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和法院是如何选择适用法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这些典型的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无论是案件当事人还是法院,都相当一致地选择适用了商标法。当事人依据商标法诉请侵权方进行损害赔偿。法院对于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行为统一认定为商标侵权,并依据商标法的责任条款对权利人进行赔偿。2)在所有案例中,除了(2013)粤高法民三终字第630号案件,其它案例中侵权人侵害商标权行为均同时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人民法院在判决书的判词说理中都对此进行了确认,但没有法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条款进行判决。法院的主流观点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特别法优先适用于一般法。

2.《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区别

首先,从保护对象上来看,《商标法》的直接保护对象是注册商标权人的完全独占权;《商标法》的间接保护对象是驰名商标持有人、未注册知名商标持有人、相关消费者及其享有的集体法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直接保护对象是经营者的个体法益、相关消费者及其集体法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间接保护对象是未注册知名商标持有人。其次,从保护目的上来看,《商标法》偏重对驰名注册商标实施的反淡化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偏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对未注册知名或驰名商标实施的反混同保护。再次,从效力范围上来看, 与《商标法》的行使范围相比,其保护范围比较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范围局限于知名商标构成市场利益的地域或出现混同之虞的范围。

3.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异同

(一)立法目的

商标法是知识产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法目的在于保护权利人商业标志以及由之而产生的财产性利益,在此基础之上,消费者的合理合法利益得到保障。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经济法市场规制领域的重要内容,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追求的是市场竞争的公平、秩序,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进而间接保护消费者权益。两法在保护商标权上之所以存在交叉重叠,正是因为两法在追求保护商标持有人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方面具有相同的立法目的商标法侧重保护私益,赋予权利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独占使用权,允许并保障权利人从商标使用中获取利益。商标法的价值取向是保障权利人的个体利益,其更多体现的是个人本位主义。而反不正当竞争法侧重于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追求的是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市场秩序下的其他经营者与众多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反不正当竞争法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更加注重社会本位主义。从两法立法目的的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维护(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其表述在前,而《商标法》将其表述在后。由此来看,商标法侧重保护商标权利人的个体利益。商标权是一种私权,商标法隶属私法体系,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法分属不同的部门法体系,理所当然对商标权的保护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商标法对个体利益的保护是通过赋予商标持有人以权利,从维护权利的角度出发。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出发,通过对“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这一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进行否定从而维护个体的合法利益。相比较而言,商标法对商标权利人的保护更加直接有效。

(二)行政处罚

《商标法》第60条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分别规定了行政执法机关处理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时的行政处罚标准。前者以“违法经营额”为处罚基准,后者以“违法所得”为计算基准;前者是处以基准的五倍以下罚款或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后者是处以基准三倍以下的罚款;前者还规定了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由此可见,商标法对违法侵害人的处罚更加严厉,从市场规制角度来看,商标法对利用商标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更具威慑力。

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虽然有着性质上的区别,但这种区别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的互相转化,因而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范围互相消长。作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根本区别是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这并非“质”上的区别而仅是“度”上的差异。无论刑罚处罚上的罚金还是行政处罚上罚款,从实质的法理上观察,都是对行为人财产的剥夺,是一脉相成的。因此,刑法理论上的“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同样可以应用在行政处罚之中。借鉴刑法理论上的重法优于轻法原则,用以规范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罚行为。当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对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出处罚规定而形成法条竞合时,行政执法机关应该依据商标法对行为人进行处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规定,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应当依据商标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因此出现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1)项规定的混淆行为时,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

法律依据是商标法。从执法效率角度来看,当出现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没有必要首先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然后再援引商标法进行处理,而应该直接依据商标法进行行政处罚。由此来看,依据商标法对假冒注册商标案件进行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机关的必然选择。

(三)民事赔偿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与《商标法》第63条分别规定了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产生的民事损害赔偿。前者规定了以被侵害者的实际损失确定损害赔偿额,当实际损失难以确定时,以侵权人所获利润进行确定。后者对商标侵权人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更加详细具体,进一步规定了当实际损失与所获利润都难以确定时,可以参照涉案商标许可费用的合理倍数进行确定,而当许可费用也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的侵权情节确定300万元以下的赔偿,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赔偿数额确定规则。同时后者还确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对制止商标侵权行为、维护权利人商标权益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如此,商标法在当事人举证规则上为商标权利人提供了便利,权利人举证不能时,人民法院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涉案账簿资料。由此可见,商标法的规定有利于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其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更能提高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因此,商标权利人优先选择适用商标法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如何选择适用法律,重点考虑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或并列关系

有学者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之间的关系犹如冰山与海洋,冰山漂浮于海洋,商标法依附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换言之,两法之间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般法,商标法是特别法,在法律适用上,商标法优先适用。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提供给商标权利人一种补救性救济措施,弥补商标法在假冒商标领域保护机制上的缺漏。但也有学者对传统理论提出挑战,“并列关系说认为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存在并列关系,两法对商标权益提供平行保护。两法之间不存在优先适用关系,各自平行地对商标权益提供不同层面的保护。”

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是并列关系,在司法实践中,面对两法对商标权益保护的交叉重叠领域,当事人具有选择适用法律的自由,但是在假冒注册商标这一重叠领域,当事人更倾向于选择适用商标法来维护权利。商标法关注重点是注册商标的保护,这使得本应受到保护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未注册商标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而反不正当竞争法能够对未注册商标等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各种经营成果和智力成果进行保护。建议我国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7条、第20条时,对于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规定与现行商标法之规定保持一致,以方便当事人根据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的角度自由选择适用法律,从而充分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规制假冒商标混淆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将国家品牌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设立专门的国家品牌委员会,以政府力量为国家品牌和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提供推动力。如前文所述,我国先后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中提及品牌强国的方略,但对于国家品牌尚未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有所提及。世界银行在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就指出:“在世界各地,政府正在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不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国家层面,政府应当做好系统规划和引导工作。打造中国国家品牌的良好形象,是需要整个国家进行推动和投入的大事。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在高度重视国家品牌的基础上由政府牵头成立相应的负责机构,组织、规划、协调中国国家品牌的培育和发展问题。例如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介绍韩国,提升韩国的国家品牌形象,韩国政府于2009年1月22日成立了直属总统的国家品牌委员会,负责建设国家品牌。委员会下设企划、国际合作、企业和信息、文化观光、全球市民等个分科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在2013年底以前,让韩国的国家品牌排名从目前的第33名前进到第15名。如同商品品牌是企业的竞争力一样,国家品牌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国家品牌委员会等机构,是推进国家软实力力的强有力手段。

(二)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国家品牌建设和软实力认同感的提高奠定基础。软实力的建设是需要强大的硬实力和资源作为基础的。一国对他国的影响力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接受国对该国在政治道义上的立场和国际形象,而且取决于接受国对该国能否提供的物质利益和外交支持的判断。因此现阶段应该一方面应该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力度,首先将潜在资源有效进行整合和统筹,使其进一步向潜在软实力转化,以国内硬实力的持续发展为下一步国家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另一方面,英国国家品牌领域著名的咨询专家Simon Anholt曾指出,国家品牌的建立80%来自协调,15%来自沟通,5%来自于灵感5。因此,现阶段还应该在现有资源和实力的基础上,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因势利导,协调好国内与国外、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逐步有效提高国家品牌建设的效率,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三)与时俱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文化成果,保持社会价值观念的代表性、先进性、凝聚力和吸引力,为国家品牌建设注入灵魂。Stefan Paul Jaworski和Don Fosher(2003)认为,如同一个产品品牌那样,一个国家也有其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核心价值或基因(DNA),它是形成这个国家品牌形象的基础。文化是“软实力”资源中的核心要素(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往往赋予较高的权重)。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备受世人瞩目,在国家软实力中占据重要地位。陈玉刚认为提升中国软实力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挖掘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总结中国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其他研究认为,中国人对外宣传喜欢表榜四大发明和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史13,给人造成过于单一性和缺乏时代感的形象,从而不利于良好的国家品牌形象的形成。

软实力是否真有作用取决于受众是否接受,国家品牌的宣传必须以受众为中心15。因此,应该及时了解并时刻关注国内外受众特点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国家品牌的研究者需要找出本民族文化资源宝库中究竟哪一种可为所用,打动受众,产生共鸣。这一过程中要承诺提供一些现代的价值,而不是过时的历史价值。米尔顿?科特勒指出中国必须抛弃陈旧的思想观念,建立一个可以在国内外消费市场,支撑和驱动品牌承诺、品牌价值的现代化品牌形象18。就建设中国国家品牌而言,当前尤为需要界定和充实其文化内涵和发展模式,并在国际媒体和公众心目中形成广泛吸引力和影响力。例如日本的“国家公关”战略一方面宣扬其浓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力推其新兴的动漫和游戏产业,值得我们建设国家品牌过程中借鉴和参考。

(四)加大和谐世界理念的传播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举办重大国际性活动,运用整合传播手段树立中国负责任国家的国际地位,以良好国家品牌形象定位为国家软实力建设塑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和吸引力。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良好的国家形象意味着更高的可信度、更强的接纳性和更广阔的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空间。

中国国家品牌建设过程中应该一方面继续大力倡导和传播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的理念以取得世界更广泛人民的了解和认同。同时积极、负责任的参与国际性、全球性问题和争议的协商与处理,维护中国形象和利益,建立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例如2009年,中国通过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亚洲频道播出30秒的主题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中国政府在“中国制造”遭遇信任危机的时候,能够开展高层次、大规模的危机公关攻势,显然可以看作是塑造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努力。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举办重大国际活动作为国家品牌建设的有效辅助手段。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博鳌亚洲论坛等活动的成功召开,使人们认识到举办重大国际活动是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这类活动虽持续时间短,举办次数少,但可以作为有效辅助性手段。例如,2009年“国家品牌指数”中,“保护文化遗产”一项上,历史文化名城融合北京人文奥运,一次性将得分大幅提升。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扶植和发展企业品牌的发展,国家品牌与企业品牌相得益彰,以国家品牌效应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切入点。来自一个国家的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强大号召力,是国家品牌形象的重要支柱。在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品牌诞生之前,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成功的全球商业品牌就是该国国家品牌的代表。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也曾说:“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2006年8月4日,奇瑞副总经理李峰认为:“当今世界,一国对另一国的经济渗透和控制影响能力成为了国与国竞争的关键。而经济渗透和控制影响能力需要依托两个主要手段:一个是资本;另一个,也是更为犀利、更加彻底的手段就是品牌,通常是通过控制作为市场存在基础的消费者意志来发挥作用。资本的影响力往往短暂而不稳定,而品牌的影响力则可以长期存在,在好几代人的

周期中发挥作用”。

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2010年3月27日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指出: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与之对应的则是2009年全球最具商业价值品牌中无一家中国品牌入围。英国布鲁耐尔大学教授尼古拉斯?欧尚那西为中国的国家品牌支招--“在目前的全球分工中,有一种成见是中国是‘体力劳动者’,而西方是‘脑力劳动者’,但这种成见将会随着中国开发与知识相关的功能如设计、品牌和营销而逐渐被改变。”世界品牌实验室研究发现,“国家品牌”对一个企业或产品品牌的贡献率达到了29.8%,可谓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大力培育、扶持中国企业品牌的发展,以中国商业品牌的兴起为突破口,逐步通过原产国效应的传递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中国企业应该以国家的责任使命要求自己,自觉拒绝任何伤害国家形象的短视行为发生。在全球市场上每一件标有”中国制造”或带有中国商标的产品,在当地消费者的心目中,都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缩影。这直接关系到了中国国家品牌和软实力的提升。

(六)坚持以人为本,以个人品牌的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带动国家品牌建设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真实基础还是在于国内的政府能力与公民素质[34]。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关系到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也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国家形象和品牌的构建应当注重体现人的因素,“人是国家最生动的表情”。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是国家形象和品牌的具体体现。

像英国作家培根、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等在人类历史上或者现代进程中拥有卓越品牌效应的公民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为本国某个领域的文化产品和社会价值观念在世界范围之内的传播和灌输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因此,我们也要重视和积极利用中国著名人士的重要影响,“孔子学院”的创办,姚明、刘翔、朗朗等著名人物的出现带来的明星效应为我们提高国家影响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另外,作为普通公民特别是参与国际交流行为的公民,其自身形象、素质和价值观念也时刻影响着国际人士对于中国的印象和评价。因为要以人为本,让人民生活的更加有尊严。以人的全面发展带动国家品牌形象的提升实现实现中国国国家软实力的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正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如何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这无疑是符合k界经济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值得广大企业家作进一步艰辛的探索,以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再铸民族工业的辉煌。这几年,上海恒源祥公司坚持以商标拓展市场,运用无形资产调动社会有形资产,企业由小变人,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扩张方式,也具备了跨国经营的可能性。最近,我们通过学习十五大精神,更加明确了企业今后的战略发展方向,即:以商标为纽带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经济联盟,向世界市场进军,参与跨国经营。这里,我结合恒源祥的实践,谈谈个人对战略联盟和跨国经营的认识。规模化经营是企业组织结构调鳖和规模扩大的孟买方式从南京路上的一家绒线店起步,对巳源岸经过近IO年苦心经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腾飞局面,创造了历史的奇迹。目前,恒源祥已打破了绒线业一业为主的界限,延伸至床L用品,羊毛衫......(本文共计2页)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一、概念题 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9、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0、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1、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二、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

三、简答题 (一)简述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中“环境”含义的差别。 答:在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中因研究的主体不同,主要矛盾不同,各自“环境”的含义也各有差别: 1、环境学领域的“环境”主要研究人体与环境的矛盾,是以人体为主体的污染环境。 2、生态环境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矛盾,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主体的“环境”。 3、地理环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矛盾,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环境”。

(0686)《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86)《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6:第六次 7:第七次 1:[填空题] 衡量地震的指标是___、___。 参考答案: 2:[填空题] 完整的气候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 3:[填空题] 风化作用分为、、。 参考答案: 4:[论述题]论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填空题] 飞机起飞拔高后一般都要进入,因为这个高度空气能见度好。 参考答案: 2:[填空题] 河流根据地理―地质特征划分为河源、、、、五段。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以降水补给河流为例,说明径流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4:[填空题]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

密度减小。 参考答案: 5:[填空题] 地理环境可分为、和,而自然环境又包括和。 参考答案: 1:[论述题] 名词解释 生态平衡2、气旋3、滑坡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土壤基本属性和本质特点是具有,土壤四个肥力因素是、、、。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气之差值,称为。 参考答案: 1:[填空题]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地表到地心将地球划分为、、 。其间有两个分界面,分别为、。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论述气压带和三圈环流的形成 参考答案: 3:[论述题]简述三大岩类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 1:[多选题]由于褶皱形成的地貌有 A:单面山 B:构造盆地 C:一山三岭两槽 D:方山 E:地堑

参考答案:BC 2:[单选题]某地经度指该地所在经线与()角距 A:赤道面 B:地心 C:极点 D:本初子午线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从水量平衡方程中可知,海洋蒸发量()降水量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在北半球的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A: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 B: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 C: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 D: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 参考答案:D 5:[多选题]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有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 参考答案:AB 6:[单选题]片流作用的产物称为 A:洪积物 B:坡积物

【西南●最新版】[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一次作业 [填空题]地域分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与。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 [填空题] 太阳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在有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转化形式是。 参考答案: 大气―地面―大气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表增温(长波辐射)―大气增温植物―动物―微生物光能―化学能―热能。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主要包括、以及等,其中以为最重要,它们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运动。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潮汐能太阳能 [填空题]水分循环通常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参考答案:凝结降水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能量来源是:和。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 [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组成是:、、和。 参考答案: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即:、、、。 参考答案: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 [填空题]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海陆间热量交换:。 参考答案:大气环流、大洋洋流,季风。 [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包 括:、、、、、六大要素。 参考答案: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岩石 [填空题]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 参考答案:夷平化崎岖化

[填空题]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 参考答案:相限区地方 [填空题]水分循环通常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参考答案: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 [填空题]地质循环的全过程实际蕴含着太阳能与地球内能的一系列转化及其相应的四种作用过程,即、、、。 参考答案: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 [填空题]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 是、、、。 参考答案:物理风化阶段、富钙阶段、富硅铝阶段、富铝阶段。 [填空题]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叫,非地带性单位内的地带性叫。参考答案:省性带段性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可概括为三类型:、、。 参考答案:周期性节律旋回性节律阶段性节律 [填空题]按照空间范围和规模的大小,大气环流可分为:、、。 参考答案:行星风系季风环流局地环流 [填空题]根据地洼学说,地壳构造的演化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地槽区地台区地洼区 [填空题]《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一书把中国境内划分为三个大区:、、。参考答案: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 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 A:《管子?地员篇》 B:《汉书?地理志》 C:《宇宙》 D:《地学通论》 参考答案:A [多选题]下列分异规律属区域规模尺度的分异是: A:热力分带性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B)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相关性 D. 区域性 2、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是:(A )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主导标志法 D. 合并法 3、贯彻区域共轭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B )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4、下面四种动物:①兔子;②鱼;③恐龙;④章鱼。按照动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B)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5、原始大气中没有:(D) A. H2O B. CO2 C. N2 D. O3 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梦溪笔谈》 D. 《禹贡》 二、多项选择题 7、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8、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ABCD)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9、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 A. 景观圈 B. 自然综合体 C. 自然地理环境 D. 地球表层 10、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相对一致性的是:(BD) A. 古地理法 B. 顺序划分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合并法 11、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类型制图法 C. 地理相关分析法 D. 主导标志法 12、下列分异规律属区域规模尺度的分异是:(AB) A. 带段性 B. 省性 C. 干湿度地带性 D. 热力分带性 13、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BC) A. 地貌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14、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物理风化阶段;②富钙阶段;③富硅铝阶段;④富铝阶段。下列顺序正确的是:(A)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15、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BCD) A. 综合性 B. 整体性 C. 地域性 D. 相关性 16、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C) A. 《汉书地理志》 B. 《管子地员篇》 C. 《禹贡》 D. 《梦溪笔谈》 17、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 A. 火山 B. 地震 C. 热水活动 D. 构造运动 18、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哪几种形式:(BC) A. 采集渔猎、农业社会 B. 依附自然、顺应自然 C. 征服自然、与自然共生 D. 工业化、人地协调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 自然地理学 绪论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地理学“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第一章地球 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小 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 彗星:定义: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组成部分: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 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

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 )))))))) 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 各行星轨道面2. 1. 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所3. 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4. 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5. 的倾斜都比较小;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6. 道面也较接近;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形状效应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大,反之则小。因此,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的程度也是也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洪堡德 B.道库恰耶C.伊萨钦科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 3.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A.贝尔B.索恰瓦C.帕萨格 4.冷湿的森林沼泽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B.Fe++ C.Ca++ 5.《21世纪议程》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A.1972B.1987C.1992 6.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A.孟德斯鸠B.道库恰耶夫C.白吕纳 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8.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A.植被B.土壤C.气候 9.美国八等制的土地潜力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A.土壤B.适宜性C.限制性 10.土地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主要是。A.因评价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C.A和B D.因评价者的理论水平差异而不同 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道库恰耶夫B.洪堡德C.伊萨钦科 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C.PRED系统 13.景观学的创始人是。A.贝尔格B.索恰瓦C.帕萨格 14.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 B.Fe+++ C.Ca++ 1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次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A.1972B.1987C.1992 16.或然论的创始人是。A.维达尔·白吕纳B.罗士培C.拉采 1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18.按照狭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 19.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A.适宜性类别B.适宜性程度C.限制性因素 20.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首先提出的。A.贝尔格B.索恰C.帕萨格 21.湿热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 B.Fe+++和Al+++C.Ca++ 2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中提出的。 A.《我们共有一个地球》 B.《我们共同的未来》C.《21世纪议程》 23.协调论的思想是由提出的。A.罗士培B.维达尔·白吕纳C.拉采尔 24.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 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25.按照广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D.A、B、C 26、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A.简单B.复杂C.不变 27.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交叉单列系统的是。 A.罗开富的区划方案 B.任美锷的区划方案C.黄秉维的区划方案 28.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学者是。A.拉采尔B.罗士培C.维达尔·白吕纳 29.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30.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统一单列系统的是。A.黄秉维的区划方案B.席承藩的区划方案C.任美锷的区划方案 二.填空题 1.近代地理学早期萌发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集中反映在的著作中,在他的著作中,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绪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 (一)在六大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基础上形成四大物质圈层(对流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二)内部分异复杂,具有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特有物质和现象(土壤层、沉积岩、各种地貌) (三)通过四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流和信息传输 (四)固,气和液三相物质并存 (五)从地球内部和外层输入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辐射、地热、重力) (六)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干扰和控制下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大多已成为人类聚居场所。 第一章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变质作用类型(理解);地壳的结构和类型、三大类岩石的 成因、特征和联系(掌握) 1.地壳的结构: 1)以康拉德面(距地表约10km) ,分硅铝层和硅镁层 2)上层为硅铝层,以O、Si、Al为主,又称花岗岩层,大陆上厚约10—40km 3)下层为硅镁层,以O、Si、Al为主,但Mg、Fe、Ca相应增多,称玄武岩层,大陆平 原厚可达30km 2.地壳类型: 1)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平均厚度约33km,近海薄内陆厚,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 2)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平均厚度仅7.3km,最薄处仅5km,仅由硅镁层组成(缺少 硅铝层) 3.岩浆岩: 岩浆岩:地下深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4.沉积岩 1)定义:地表或近地表先成岩石遭受风化剥蚀及生物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 搬运沉积后,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2)主要特征: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具有生物化石 3)成岩途径:a.压固;b.胶结;c.重结晶;d.新矿物生长 4)构造:层理构造:沉积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 的成层特征; 层面构造: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如雨痕、波痕等。 5.变质岩 1)变质作用:先成岩石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之 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 2)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据先成岩石类型划分为正变质岩(岩浆 岩变质)和负变质岩(沉积岩变质) 3)变质作用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4)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6.三大类岩石联系

自然地理学考试内容及复习资料整理版

名词解释: 1、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3、大气湿度:大气从海洋、湖泊、河流及潮湿土壤的蒸发或植物的蒸腾作用中获得水分。水分进入大气后通过分子扩散和气流传递而散布于大气中,使之具有不同的潮湿程度。大气的湿度状况是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由于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不同,常采用多个湿度参量表示水汽含量:1.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3.露点温度。 4、地球圈层分化: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匀质的物体,主要由碳、氧、镁、硅、铁、镍等元素组成的各种物质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后,放射性元素辐射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 5、土壤: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也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剖析的自然体。 6、海洋资源:主要是指与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例如溶解于海水的化学元素,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运动产生的能量及储存在海水中的热能等。 7、地壳: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界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三十五千米,大洋下平均厚度5km. 8、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在一定地形和时间条件下,由气候和生物对母质作用而不断演化和发育的自然实体,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将土壤剖面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9、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0、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 11、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12、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13、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14、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的综合现象。 15、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 16、水情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水温与冰清 17、地貌: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简答题: 1、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 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水循环的过程

东师《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2017秋17春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有明显界限限定的自然综合体是() A. 相 B. 地方 C. 限区 D. 自然区 正确答案: 2. 单独地划分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然后将两类不完全的区划单位进行交叉,可获得()。 A. 自然区域 B. 综合单位 C. 单列系统 D. 双列系统 正确答案: 3. 下列关于大洋表层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大洋表层是大洋表面以下100m深的范围 B. 海洋绿色植物的集中带 C. 大洋的基本生长部分 D. 海洋动物最集中的水层 正确答案: 4. 自然地理系统起连接作用的组成部分是() A. 水分 B. 大气 C. 岩石地形复合体 D. 土壤 正确答案: 5. ()是生态系统各要素中对干扰反映最敏感的因子,也是人类与自然合作水平是否融洽的标志。 A. 气候 B. 植被类型 C. 径流量 D. 土壤 正确答案: 6. 自然地理系统的核心是() A. 水分

B. 大气 C. 有机界 D. 土壤 正确答案: 7.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是人为干扰,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并不会变动过大,或是变动后自我调节,逐步恢复原状态,我们称之为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发展性 C. 稳定性 D. 有序性 正确答案: 8. 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 地表的水平衡被破坏 B. 改变了生物界的平衡 C. 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D. 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 正确答案: 9. 平地上开垦的耕地与林带的组合属于哪种典型的自然地理结构() A. 棋盘式结构 B. 水平式结构 C. 交错式结构 D. 镶嵌式结构 正确答案: 10. 下列解释中,关于自然区划单位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异质的合并 B. 是同质的归纳 C. 是不同等级异质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分布区 D. 自然地理区划单位内部结构是不同的 正确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地球内部水平联系方式有() A. 机械迁移 B. 物理过程 C. 化学过程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考试试卷1及答案现代自然地理学

课程导航 离开 刷新 关于本课程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 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第六章:水圈与水平衡 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的相互作用 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 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结构 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 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 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 第五节:构造地貌

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 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大气运动 第三节:物质输移 第四节:能量传输 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 第六节:大气与人类 第一节:水圈的组成 第二节:水圈的结构 第三节:水圈的演化 第四节:水的运动 第五节:水分平衡 第六节:水圈与人类 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 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 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第四节:生态系统 第五节: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 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第三节:地貌与气候 第四节:沙尘暴与黄土沉积 第一节:岩石与水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 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 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 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第六节:海岸线与海岸带 第七节: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水、岩相互作用的实例第八节:河口地貌 第一节:水汽与天气 第二节:水与气候 第三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 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 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份循环 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 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 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 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 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 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 12.海岸均衡剖面 13.风沙地貌 14.对流层 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考试试卷4及答案_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四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2、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理。 3、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四答案 卷4套答案要点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世界火山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地带,以及洋底新生地带(也是扩张性板块接触边缘地带))。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制。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题

成都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自然地理学 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为什么说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轨迹等与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有什么关联?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有哪些地理意义?如果没有自转和公转,地球会变成怎样? 第四节地理坐标 1.什么是地理坐标?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分别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1.地表都有哪些基本的形态和特征?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1.谈谈对矿物的科学认识 2.举例比较矿物的类质同象和同质多象 3.比较石墨和金刚石形态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地壳运动极其构造行迹 1.地壳运动与变形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如何认识板块的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 第三节关于大地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形成的? 2.什么是转换断层?其研究有什么作用? 3.浅谈有关板块驱动力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1.火山和地震产生原因? 2.中国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1.相对年代法与绝对年代法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1.什么是气压?气压的垂直分布有什么特点?水平气压场不同区域对应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2.大气如何分层?为什么对流层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3.大气热量的来源有哪些? 4.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有哪些特点?逆温层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1.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2.降水的类型有哪几种?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都有哪些?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2.行星风系是如何产生和划分的? 3.什么是三圈环流? 4.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产生的原因分布是什么? 5.锋的形成原因与分类是什么?每种类型的锋对应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6.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 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1.气候形成的不同因子有哪些? 2.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有什么区别?地中海型气候又有什么不同?

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地域分异的概念:(P40) 2.景观要素的相互共轭性:(P45) 3.自然区划:(P93) 二、填空 1.地带性因素是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非地带性因素是指由地球内能所形成的海陆分布对比关系、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 2.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 3.目前常用的区划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4.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自然区划的方法有:古地理方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和主导标志法。 5.地带性区划单位:带 - 地带 - 亚地带- 次亚地带(P106) 6.非地带性区划单位:大区—地区—亚地区—州(P113) 三、简答 1.简述地域分异因素。(P40) 2.简述道库恰耶夫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P52 答:(1)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2)由某些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各纬度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的动力学原因;(3)带和地带在理想情况下呈东西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的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更替;(4)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还存在另一种规律。 道库恰耶夫的地带和带,实质上是纬度地带和纬度带。 3.简述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P88 答: ①地带性规律(自然区划)是指导农业、交通和工程建设的重要规律。 ②研究地带性分异规律对于山区的土地利用也有积极意义。 ③排水良好的残积处境和排水不好的水上处境交替出现的区域,旱涝年份农业收成的互补作用显得极为重要。 ④集约化农业更需考虑土地类型的组合状况。 ⑤在牧业地区,处境的镶嵌结合有利于倒场放牧。 ⑥三北防护林建设,同样存在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的问题。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 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皿.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

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地球 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 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 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 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 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 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P6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P15-16 答: 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 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 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 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 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 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 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P21-24 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 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 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 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P27 ① 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太阳辐射) ②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 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相态) ③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地貌) ④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能量流动) ⑤ 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异质性) ⑥ 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人类场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