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

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

“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

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

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

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

3.谈谈你的感想?

二、讲授新课

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

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

2)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

3)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作出选择、采取行动。

(2)人对自身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

1)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3)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4)认识人的本质,只能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能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更不能依靠神的启示。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1.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严肃认真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

投机钻营、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

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把追逐个人私利视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而漠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

2.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3.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其次,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

1.人生观与世界观有密切的关系;

2.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1.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存在和活动于具体的、基于特定历史的现实社会当中;

2.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

(2)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活。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

(3)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4)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人物分享】崔万志

1976年3月,崔万志出生于安徽,出生时脑部缺氧,最终造成行走不便语言不流畅。

1995年,考上新疆石河子大学经济管理专业。

1999年,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天桥上摆地摊。

2005年初,他的网店“亦心家园”开张。

2007年,他注册了“蝶恋”服装品牌。

2008年,成功刚开通“淘宝商城”,专心经营自己的蝶恋品牌。

2012年9月,被评为阿里巴巴全球十大网商。

【视频欣赏】崔万志演讲《不抱怨,靠自己》

【学生讨论】

1.崔万志的成就与他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有什么关系?

2.崔万志身残志坚,他所设计的服装获得中国旗袍“十大领军人物”。我们有什么感想?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部分,主要认识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

能力目标:注重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客观认识自己。

情感目标:大学生要把为国家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案例分享】真会玩!在2018亚运会开幕式上,印尼总统骑摩托车炫酷登场。雅加达是一座以堵车闻名的城市。在7月底媒体报道,印尼政府打算在亚运会期间暂时关闭34所学校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对于堵车这个严峻的问题,东道主在开幕式上没有回避,还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色,展示了印尼人的幽默和包容。

2018亚运会开幕式最大看点和创意是印尼总统骑摩托车,应怎样理解?

让学生发表观看感受。

二、讲授新课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1.“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如毛泽东所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指明了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确立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3.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学生活动:请客吃饭愁坏大学生,负债吃“人情饭”为“面子”,你会怎样应对?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再崇高的人生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走好人生之路,需要大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保持认真务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案例分享】人生该认真

高富帅: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

李刚李阳李双江,车祸家暴冲锋枪,李家好牛。

床前明月光,我爸李双江。

谁打110,看我冲锋枪。

错误的人生观不仅毁了自己,也害了家人,钱权并不高于法治。

1.人生须认真。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2.人生当务实。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目的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遵循客观规律,透过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更好地把人生意愿与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3.人生应乐观。

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遇事要想得开,做人要心胸豁达,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人生要进取。

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才能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三)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大学生要针对自己成长成才过程的实际,注重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客观认识自己,准确把握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自身条件。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事实上,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决定着人生价值实现的程度。正如人们经常说的,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

【小结】

这节思政课旨在告诉同学们正确人生观树立对人的重要性,要摒弃腐朽落后的,追求高尚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能力目标: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情感目标: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难点: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案例分享】毕福剑

2015年4月6日,一段疑似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流出。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泽东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害苦了”等等。

央视高层2015年4月7日下午召开了办公会议,作出了从4月8日零点开始至12日零点止,暂时停播毕福剑主持的央视所有节目的决定。

2015年8月,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用调侃的方式损害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临时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责成央视机关纪委严肃处理。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思考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讲授新课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3)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1)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2)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

(3)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1)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2)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3)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2)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

(3)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1)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2)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3)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荣辱观,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明确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从而为自身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1.反对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把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2.反对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主张人生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观念。

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三)成就出彩人生

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与历史同向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尊重顺应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时代责任感,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

2.与祖国同行

(1)青年只有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2)当代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

(3)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共奋进、同发展。

3.与人民同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2)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3)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小结】

大学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悔的青春。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目的及作用,人生态度,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其与人生观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教学为主,适当使用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案例:一个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斯蒂芬斯之谜: 人是什么?我是谁? 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们的理性

多么高尚,本领多么广大,礼节和举止多么特别和令人赞美,行为多么像天使,领悟多么像上帝:这是世界美之所在,动物中之优秀者!” 我国古人曾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为什么“贵”?因为“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汉书·董仲舒传》)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 度。 ——普罗泰戈拉人是理性动物,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苏格拉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柏拉图 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直接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概括起来说:人,就是一种将有机生命和自我意识,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在一起的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个科学论断,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2.关于人生 不同的人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回答。 法国的伏尔泰说:“人生是机遇的游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文稿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单项选择题(40题) 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 A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 C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 D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2、人生观的核心在于() 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 3、()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A 享乐主义 B禁欲主义 C 拜金主义 D 个人主义 4、社会主义条件下,倡导人们树立的人生观是() A为人民服务 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 C确保自我需求的满足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你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包括为你服务,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 A“利己不损人” 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D“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6、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和基本意图。 A心理问题 B心理矛盾 C心理倾向 D实际行动 7、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 A个体拥有财富的多少 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个体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D个体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 8、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D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9、()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A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B 社会价值体系 C 社会核心政治体系 D社会核心价值观 10、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 A把握与他人交往的原则 B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C讲求人际交往的方法 D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11、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体现了人际交往的()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12、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际交往中互助原则的是() A我今天帮助你,你明天必须报答我 B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C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D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13、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种各样性格、各种各样爱好的人都有,不能只用一种标准去要求他人。即使十分要好的朋友,也会有个性差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友谊,应当() A学会宽容,善于原谅 B虚情假意,口是心非 C心胸狭隘,毫发必争 D善待自己,苛求他人 14、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 A排斥的关系 B统一的关系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 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 “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 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 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 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 3.谈谈你的感想? 二、讲授新课 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 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

《思修》习题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题型:单选题章节:第一章 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1、(A)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它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2、四书五经中(A)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 B《论语》 C《诗经》 D《尚书》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A)的理念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佛家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B)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5、(D)的大学是把学术与企业联系起来的先锋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6、现阶段,(A)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和谐社会 D建设现代化强国7、(D)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马克思主义 8、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9、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无私奉献 D改革创新 10、思想道德素质和(D)是人的基本素质 A理论素质 B政治素质 C心理素质 D法律素质 11、(C)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 A政治素质 B法律素质 C道德素质 D思想素质 12、(B)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复旦大学 D浙江大学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C)优良学风的体现 A勤奋 B严谨 C求实 D创新 14、人才的本质特征是(D) A社会性 B进步性 C相对性 D创造性

15、人才的本质特征是(C) A时代性 B阶级性 C创造性 D奉献性 16、人才的本质特征是(B) A社会性 B创造性 C进步性 D阶级性 17、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A) A荣辱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道德观 18、人的本质在于(B) A人有智慧有文化 B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能自觉的改造社会历史 D它在任何社会都具有阶级性19、人的本质属性是(C) A本能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思维属性 20、“人之初,性本善”是(B)的观点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1、人性本恶是(B)的思想 A孟子 B荀子 C告子 D韩非子 2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B)提出的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23、人的本质是(D)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思维属性 D社会关系的总和24、人对人是狼是(A)提出的 A霍布斯 B笛卡尔 C康德 D黑格尔 25、(B)认为人都是“自保自爱,趋乐避苦”的 A霍布斯 B艾尔维修 C笛卡尔 D康德 26、“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的灵魂”是(C)说的 A霍布斯 B艾尔维修 C笛卡尔 D康德 27、马克思赞扬(B)是辩证法的大师 A费尔巴哈 B黑格尔 C弗洛伊德 D康德 28、人生态度主要回答:(C)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9、人生目的主要回答:(A)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K12学习】XX版《基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XX版《基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案 第一章教案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XX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的教学分析与设计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生教学目的活”“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问题,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成就出彩人生。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3.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 4.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6.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7.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 1.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教学难点 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6.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7.警惕和抵制错误人生观。 8.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准备系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本章

第一节第一目首先对“人是什么”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使学生对“人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其次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人生观的三个主要方面。最后阐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密切关系,明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第一节第二目阐述“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明确应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第二节“何为正确的人生观”与第三节“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内容的逻辑起点,为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节具体阐述何为正确的人生观,即应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应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应掌握怎样的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及应如何把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第三节第一目阐述大学生应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是人生观的具体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目将错误人生观单独列出,旨在使学生认清错误人生观的实质,警惕并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第三目“成就出彩人生”旨在使学生明确在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途径,即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每节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共6课时。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说课材料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 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目的及作用,人生态度,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其与人生观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教学为主,适当使用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案例:一个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斯蒂芬斯之谜: 人是什么?我是谁? 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们的理性多么高尚,本领多么广大,礼节和举止多么特别和令人赞美,行为多么像天使,领悟多么像上帝:这是世界美之所在,动物中之优秀者!” 我国古人曾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为什么“贵”?因为“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 (《汉书·董仲舒传》)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 尺度。 ——普罗泰戈拉人是理性动物,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苏格拉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柏拉图 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直接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概括起来说:人,就是一种将有机生命和自我意识,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在一起的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授课教案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学目的: 1、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 2、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 3、明确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把握人生环境。 教学重点: 如何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把握人生环境。 教学难点: 为何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教学方法: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教学工具:电子教学课件及多媒体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用两兄弟爬楼梯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引入新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

人为什么活着? 该怎么活? 如何活得有价值?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浩气凛然、顶天立地;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认认真真、堂堂正正;有的人把“人”字写得马马虎虎、歪歪斜斜;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头脚倒 立、栽进了非人的行列。 二、讲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阿波罗神庙箴言 在这座古希腊的伟大建筑里,“人啊,认识你自己” 是镌刻在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可见千年以前,人类就已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 “认识自我”是人类至高无尚的一个思考命题。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俄狄浦斯王》中有这样一个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

猜出了谜底。于是,斯芬克斯一头扎入大海,把自己杀死了。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 ?这则寓言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它蕴涵的更深刻的内涵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着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殊本质。 ?“四条腿走路”象征着人与动物的联系,或者是人与动物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两条腿走路”是人的一般特征,但仍不是人的本质,“两条腿走路”的并不都是人。 ?“三条腿走路”代表着人有其它任何动物都不具备的特殊本质。 这种本质才是人真正从动物界脱离出来。寓言将人的本质动态 发展的特征揭露无疑。 ?这个寓言的另一个深意是:人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把握人生真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古代中国: 性善说(孟子) 性恶说(荀子) 性无善无恶说(告子) 性有善有恶说(世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