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开题报告】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格、网络使用的相关研究

【开题报告】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格、网络使用的相关研究

【开题报告】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格、网络使用的相关研究
【开题报告】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格、网络使用的相关研究

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格、网络使用的相关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活意味着离开自己的家,以及多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全新的环境中,有一些人始终保持着和家人、原本的朋友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一些人逐渐适应了离乡别井的生活,建立起新的关系圈,将人际交往的重心转向校园内外结识的朋友;也有人难以阻止和家人朋友的逐渐疏离,又无法在周围的人群中找到归属感,转而以其他的方式寻求社会支持。而在所有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路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获取资讯、人际交流到影音娱乐、购置生活用品。随着网络的功用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也使得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层出不穷。

事实上,除了一部分达到网络成瘾标准的群体,更多的还是一般的过度使用和正常使用的群体,对这些群体的研究必定更具适应意义。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普通大学生个体间网络使用的显著差异?人格、社会支持对它的影响又如何?而即便如预期的一样,社会支持对网络使用的频率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就一定与网络社会支持相关?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依赖于网络上的社会支持而与现实社会显得疏离,然而同样也有很多人沉溺于网络提供的丰富的影视、游戏、以及网上购物,甚至有人只是单纯地进行不断的下载。而在互动方式上,除了透过网络的人—人互动,也包含了相当一部分单纯的信息接收和人—机互动。那么在他们使用的过程中,获取和提供社会支持及其他各项独立的活动各占多少比例?是否同样与人格及社会支持存在相关?不同性别使用网络从事的活动、时间、及受到社会支持的影响又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问题的探索,将对社会支持和人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不良的网络使用的影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一)研究目标:

探究社会支持及人格对网络使用行为的意义,探索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支持与寻求

社会支持以及其他行为间是否有广泛的相关性。

(二)主要内容:

1.国内外主要研究的整理与分析

(1)分析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人格和网络使用关系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发展趋势。

(2)整理分析社会支持、人格和网络使用等有关因素的研究,构想三者的关系。2.探索大学生网络使用受社会支持、人格影响的相关维度。

(1)收集整理文献资料。

(2)确定测量工具,编制问卷。

(3)根据现实情况对三份量表的语句表达进行适当的修改。

(4)随机选取大学生进行施测。

(5)对自变量的各个维度与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因变量是否显著受自变量的影响且具体受自变量的哪些维度的影响。

(6)运用统计方法检验社会支持、人格和网络使用情况的关系。

3.论文提纲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方法

2.1被试

2.2 研究工具

3结果分析

3.1社会支持、人格、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描述

3.2社会支持、人格、网络使用情况的相关分析

3.3社会支持、人格、网络使用情况的回归分析

4讨论

4.1社会支持和网络使用情况的关系

4.2人格和网络使用情况的关系

4.3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一)研究方法:

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用问卷法施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工具:

一、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简称EP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1975年编制的自陈量表,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否,然后按照计分标准登记分数。

EPQ有成人(共90个项目)和少年(共81个项目)两种形式,各包括4个量

表:E——内外向;N——神经质,又称情绪性;P——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L——谎造或自身隐蔽(即效度量表)。经艾森克等人的因素分析计算,前3个量表代表人格结构的3种维度,它们是彼此独立的,L 则是效度量表,代表假托的人格特质,也表现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EPQ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所测得的结果可同时得到多种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印证,因此它也是验证人格维度理论的根据。中国的艾森克测验由陈仲庚等于1981年修订。

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是肖水源于1986-1993年设计的,该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三个维度。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地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

三、网络使用量表

该量表考察了两项内容:一,网络上各项活动每周花费的平均时间;二,当需要时,在网络上最能从他那边得到支持力量的人,及当生活有重大困扰时,最能从他那边得到支持力量的人。

研究步骤:编制问卷后,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进行施测及回收问卷,对所得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四、参考文献

[1] Colvin, Mark, Cullen, Francis T., and Thomas Vander Ven. 2002. "Coercion, Social

Support, and Crime: An Emerging Theoretical Consensus." Criminology 40:19-42.

[2] Benjamin H. Gottlieb(1981)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 . ISBN-13: 9780803916708

[3] Cohen, S., Underwood, L., & Gottlieb, B. H. (Eds.). (2000). Social support measurement and interventions: A guide for health and social scientis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Sarason, B. R., Pierce, G. R., Shearin, E. N., Sarason, I. G., Waltz, J. A., & Poppe, L. (1991)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working models of self and actual oth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273-287.

[5]Cutrona, C. E., & Russell, D. Typ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pecific stress: Toward a theory of optimal matching. In I. G. Sarason, B. R. Sarason, & G. R. Pierce (Eds.), Social Support: An interactional view. New York: Wiley. 1990:319-366

[6] Tichon, J.G., & Shapiro, M. (2003).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Children,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 Human Services, 21, 73-92.

[7] Cohen, S., Wills, T.A. (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pro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 310-357.

[8] Cooper, C. L., Dewe, P. J., & Driscoll, M. P. (2001).Organizational stress: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9] 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第1期,5(1):65-69.

[10] Morahan-Martin J,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0,16:13~29

[11]郭正莹.男大学生网路自我揭露、网路社会支持与寂寞感之差异研究—以实时通讯为例 [D].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硕士学位

论文,2008.

[12]梁艳.大学生网络使用者虚拟幸福感及其与在线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吴佳辉.社会支持对网路成瘾的影响[J].资讯社会研究,2007,(07):173-189.

[14]Young, K. S.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3), 237-2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