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业概论-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农业概论-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课程名称:农业概论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其次才有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我国也是当今世界上的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也从最初的自给自足慢慢地向社会化过渡。农业政策也在从以政府分配为主到以市场分配为主。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农业市场化的过程。本文将就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以及我国现在的国情来展开讨论。

关键词:农业市场化;农业发展;农村发展

1什么是农业市场化[1]

农业市场化是指农业资源配置方式由以政府分配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化的同时,让价值规律在农业的产供销等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过程。

1.1 农业市场化的组织形式

农业市场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当前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公司+农户”。这种经营组织具体又有“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生产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以合同为纽带,以公司的市场化经营为导向,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的大生产、大流通,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实践表明,这种组织形式是农业市场化经营前景广阔的一种形式。

股份合作经营组织。这种形式多是由农民出土地或劳务,农业科技人员、工商企业等出技术、资金等组合而成的,其利益分配机制是按股分红。这种组织形式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自愿结合,集中生产要素,优势互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实现农户与市场对接的,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民营农场。这种形式主要是由工商业资本或种田能手,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承包、转包、租赁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利用雇工方式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经

营而形成的。民营农场由农场主实现与市场的对接,直接形成大生产、大流通。这种形式目前在农业市场化经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1.2 农业市场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形成有利于农业市场化经营的明晰的产权制度。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制定与实施以及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并按农业市场化经营的要求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

三是形成农业市场化经营意识。

2中国农业发展历史

2.1 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

农业的发端是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时期时期开始的。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开端。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暖干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夏代是原始公社开始解体并逐渐走向奴隶社会的时代。私有财产已经萌发,土地制度由农村公社制蜕变为奴隶主国家所有制。

2.2 传统农业:经验农业时代

由于金属农具得以应用,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取得了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习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时代。

在经验农业时代首先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3 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阶段

随着全世界在工业上的发展,生物学上的研究和发现,近代农业也发生了巨大的突破:机电工具和无机能源开始应用于农业;动植物育种更加科学化;用于农业的投入增加,化学品广泛使用。

在工业化农业阶段,产业开始分化,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结构。

2.4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

从1952年到1965年,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派购制度。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体系已普遍建立,并且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就在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之时,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社会动荡,人人自危,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经济改革序幕之后,农业生产的这种停滞状况才得到根本性改变。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农业在不断发展完善,农业制度及其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的性质也从最初的个人化慢慢变得社会化。

我国农业市场化也经历了从巨变到平稳再到市场化受阻最后市场化回归四

个阶段。

3、农业市场化的现状

3.1 现状

我国农业市场化的水平低于我国经济总体市场水平。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市场化水平远远滞后于产品市场化,滞后于农业总体市场化水平。农业要素中土地的市场化水平最低。农业市场化改革阶段性明显。

3.2 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市场化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失灵的问题。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很高。

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缺位。

三、个别地区和部分农业部门仍存在垄断现在。

四、产权不清晰。

而农村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的缺陷又在于:

一、农村市场不统一。

二、农村要素市场不健全。

三、农村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

四、农村市场培育环境不完善。

五、农村市场法制不健全,农村市场法制不完善。

国情及农业生产的特殊要求又产生了新的瓶颈:

一、农村土地种植需要一定的规模,但我国人多地少和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所决定的农户经营规模偏离最佳经济规模普遍较大,从而导致农产品单位平均成本居高不下。

二、农民面临这强大的农业经营的市场风险,且化解途径缺失。

4、对策

4.1 农业市场化的评判标准

一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及从事其它商品生产的乡镇企业的市场化程度。

二是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市场化。

三是农业经济体系内部“软环境”的市场化程度。

四是构成农业经济体系的最基本元素的市场化。

五是国家对农业的调控政策和调控手段的市场化。

六是农业经济运行体系中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市场化。

4.2 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所述我国农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市场化的评判标准,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一、积极推动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该方法即构造“两级市场,五种方式和新兴的土地流转形式”的结构。两级市场即土地的出让和转让市场。五种方式即出租、转租、转让、抵押和入股。

二、加强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政府及企业要建立好正规信贷渠道,非正规信贷渠道以及小额信贷,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加快资金的市场建设。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力作用。政府在农业市场化经营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宏观调控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市场化经营的相关制度,并组织好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以是否有利于形成农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及其相关制度为标准,来规定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充分发挥农业中介组织的引力作用。实行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质,建立规范高效的农业中介组织引导小农户进入大市场来壮大实力,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直接的有效接轨。

五、努力聚合政府和民间的力量。政府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市场将信息传导至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按照契约,为农户实现社会化服务。反过来农户,中介组织,市场又将信息层层反馈回政府。

六、加快创新农业市场化的经营制度。农业市场化经营制度创新既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生产方式变革,也是一场观念变革;既涉及各级政府管理意识的变革,也涉及农民经营思想的变革。

5 结论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世界农业大国,虽然在各个时期都面临着不同问题,但最终还是在大体上保证了农业的平稳发展。面对农业市场化,我们也曾经历了从巨变到平稳的过程。历史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遗留问题,但是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今农业市场化水平还不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但是我相信随着中国的不断进步,农业的不断的发展,农业市场化的缺陷也会被一一克服。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所学知识,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我们还要积极实践,充当好农村与市场之间的连接角色,为农业市场化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

6 参考文献

[1]网络电子文献.百度百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