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毛概重点整理

毛概重点整理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五位一体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一)核心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二)理论要点: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制度相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④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一步步建立

①1978~1983,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②1984~1987,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③1987~199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④1992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与市场关系

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作用这个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与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

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具体内容

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性质由国情决定

(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两个都是方针

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怎样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量的优势,也要注重质的提高)

(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控制力)

如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一)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二)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三)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四)消除各种隐性壁垒,确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五)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作用:

①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②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是什么?如何理解按劳分配?

(一)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如何理解:

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

③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④收入分配是领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等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什么?

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其生产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收益。

(一)各种物质生产条件

(二)人的劳动

如何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特点:

①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

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二)机遇:

①经济增速虽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②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③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④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与政府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怎么做:

①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②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③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④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道路指的是什么?(三位一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个制度的理解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全面依法治国与其他几个全面什么关系?在什么的战略作用

(一)其他几个全面: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全面从严治党、保持长治久安

(二)关系:

①其他几个全面都必须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做出总体部署,法制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

②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规则

③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基本保障

④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⑤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

(三)战略: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哪些原则?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三)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

(四)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面依法治国主要任务?(简答,不需展开)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制政府建设

(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政治体改革总体要求?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①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②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③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什么?

(一)核心价值体系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体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精髓)

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⑤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二)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遵循

(三)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四)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什么是文化强国?

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指的是什么?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多级地位很不相称。要看到我国文化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一些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更要看到,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身后的文化资源,已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的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怎样理解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怎么理解十八大提的保障民生?具体解决哪些问题?

(一)理解: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二)做法:

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②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④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生态文明新理念,三个理念如何理解?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承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决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体怎么做?

①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②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③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④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怎么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怎么理解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区别?

(一)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二)内政问题

(三)

武力到和平时间点、过程

①1949年,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②1949年12月,党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台湾等,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缓和,和平呼声很高,党中央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始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④1955年,周恩来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两个办法,战争与和平,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⑤1958年,炮轰金门后联蒋抵美,两岸都调整了政策,由激烈的军事对抗转为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

⑥20世纪7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⑦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⑧1982年,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⑨1986年底,台湾出现声势浩大的返乡热潮

一纲四目具体内容

(一)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二)四目:

①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

②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③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④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内容:五个方面

(一)一个中国

(二)两制并存

(三)高度自制

(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同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重要意义,三大意义

(一)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二)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三)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九二”共识”怎么理解?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统一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习近平:五点主张,最新精神

(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二)深化两岸礼仪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共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四)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要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理论(为什么)

(一)两个中间地带:

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

②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日本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二)三个世界理论:

①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②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③非洲、拉丁美洲,除日本外的亚洲是第三世界

(三)背景:

二战后,战争与和平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存在,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

东西南北问题

和平是东西问题,发展是南北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多极化、全球化优点;双刃剑

(一)优点:

①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二)双刃剑:世界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意愿和行动不会自动放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斗争是艰巨的,各种力量的较量是激烈的。要中分估计国际格局演变的复杂性,但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

怎么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P233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存、发展或实现某些方面重大突破时所面临的有利时期。从国际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二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使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三是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

挑战和不利影响:

①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主体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我国稳定出口难度增加

②竞争日趋激烈,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巨大压力

③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和平发展道路定义

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怎么理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外交方针政策的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1953年周恩来首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20世纪60年代,“一边倒”转为反对霸权主义政策

④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

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结盟”政策

⑥党的十八大,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背景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一条线战略意思

从东边起,日本、中国、欧洲国家、美国,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努力,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新型国际关系指的是什么,怎么建立

(一)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做法:

①要把合作共赢理念提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③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④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三个)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工人队伍的变化,有没有影响其领导地位

(一)队伍迅速壮大

(二)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综合素质提高

(三)岗位流动加快

知识分子是一部分,怎么理解

(一)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

(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三)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四个尊重内涵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新的社会阶层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事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大多数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离出来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内容

就是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色和谐

处理民族问题的三大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宗教信仰什么意思?政策有哪些?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政教分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军队怎么建设

(一)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二)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

(三)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建设的性质、宗旨、本色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党的性质和宗旨

(一)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以马列之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新时期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核心?

(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三)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凝聚亿万人民力量,需要党的领导、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需要

党的领导

(四)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需要党的领导

怎么改善党的领导?

(一)充分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三)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一)四大考验:

①执政考验

②改革开放考验

③市场经济考验

④外部环境考验

(二)四大危险:

①精神懈怠的危险

②能力不足的危险

③脱离群众的危险

④消极腐败的危险

怎样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国理政的本领,具体说来,就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

怎样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三)加强组织、几率和作风建设(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