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最近发展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问题有哪些;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三阶段(时间、名称、发展的任务和社会化代理人);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社会文化理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者、主要观点)

调查法;跨文化研究;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第二章

双胞胎研究与收养儿童研究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特征

胎儿的身体生长发育的三个时期(时间、主要发育特点);影响胎儿发育的母亲的因素

新生儿行为评估的方法(阿普加量表)

第三章

神经系统发育的可塑性;神经系统髓鞘化和偏侧化的进程;

婴儿身体大小和肌肉发展的特点;影响婴幼儿身体发育的因素

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动力系统理论对动作发展的看法。

第四章

习惯法与去习惯法;视崖实验;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同化与顺应、四个阶段的名称、时间、思维特点(主要是前两个阶段))

正强化、负强化

语言什么时候产生的,影响语言发展的环境因素

第五章

婴儿笑的发展阶段;

依恋;依恋的类型;依恋发展的阶段;关于依恋的理论;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主要特点即可);早期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六章

幼儿身体发展的不同步性;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大动作、小动作)

第七章

象征性机能的含义

幼儿思维发展的新进展(读书上的内容,了解即可)

成人与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合作时的两个重要特征;

成人提示对幼儿自传式记忆的影响

智商发展的稳定性;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要点)

对错误信念的认识(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儿童计数所遵循的原则)

儿童初步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的趋势

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儿童词义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名词词义发展的特点);句子发展的趋

势;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

第八章

移情能力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阶段;

同伴关系的测量;影响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

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稳定性的趋势;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发展趋势及性别差异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 乳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 记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 知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 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 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 模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 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

学前卫生学复习提纲.doc

1.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有哪些表现? ①情绪反应适度,自我体验愉悦 ②情绪积极向上 ③动作发展正常 ④认知发展正常 ⑤人际关系融洽 ⑥性格特征良好 ⑦没有严重心理问题 2.乳牙的功用是什么? ①咀嚼食物帮助消化 ②促进颌骨发育,影响脸型及外表 ③有助于口齿伶俐 ④有利于恒牙的健康萌出,维持齿列空间 3.怎样保护好儿童的牙齿? ①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阳光 ②养成刷牙、漱口的好习惯 ③预防龋齿 ④预防牙齿排列不齐 4.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①提供合理、营养平衡的膳食,保证膳食的多样化和搭配的合理 ②烹制方法应适应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喜好 ③讲究饮食卫生 5.学前儿童睡眠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①培养儿童独自入睡的习惯 ②培养学前儿童按时睡眠,按时起床 ③为儿童制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④培养儿童正确睡眠姿势 ⑤做好睡前准备 ⑥提高警惕关注特殊状况 6.水痘的表现特点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此病的传播? 特点:发病和初期有低热,随后出皮疹(头部面部躯干四肢) 1天后红色皮疹变 为水疱 3-4天水疱干缩变为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 预防:保持小儿活动室、睡眠室空气流通避免让儿童接触病人病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三小时 7.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 紫外线照射不足缺乏维生素D (乳糖蛋白质)

过量摄入脂肪,脂肪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草酸植酸) 每天补充的钙量不足 8.幼儿园晨、午、晚检查的重点是什么? 一摸:是否发烧 二看:精神五官皮肤 三问:在家饮食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 四查: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对儿童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有无可能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携带入园 9.维生素A,B,C,D的功用及主要食物来源有哪些? 维生素A:保护上皮组织的健全,保护眼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维持儿童生长发育, 骨骼和牙齿的健康 -来源:动物性食物,胡萝卜素 维生素B1:参与糖的代谢,保证机体能量供给,保持神经、肌肉、消化、循环的正常生理功能 -来源:谷类、豆类、硬果类、动物内脏、蛋类 维生素B2:参与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 -来源:乳类、动物肝脏、肉类、鱼类、蛋类、绿叶蔬菜、豆类、粗粮维生素C :促进细胞与细胞之间粘合物质的形成,促进铁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 -来源:蔬菜水果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母乳、晒太阳、鱼肝油 10.骨折的急救原则 固定,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 若有大出血,先止血 11.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特点:学前儿童可以有生理性远视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双眼单视功能逐渐完善卫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限制看电视看书保持距离不在暗的地方看书)创设良好的采光 定期检查,预防常见眼病 不揉眼睛,毛巾手绢专用 12.简述学前儿童的用耳卫生。 预防耳部冻伤易生耳疥,中耳炎、嗓音敏感、耳药物中毒、定期进行听力测试 13.简述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学前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和( D )P14 A. 专门化 B. 完备化 C. 丰富性 D. 理论性 2.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C )P12 A. 欧文 B. 杜威 C. 福禄培尔 D. 蒙台梭利 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P8 A. 《大教学论》 B. 《世界图解》 C. 《理想国》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4.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 )P11 A. 南京鼓楼幼稚园 B. 劳工幼稚园 C. 香山慈幼院 D. 江西实验幼师 5.80年代末我国开展了社区学前教育最优化的研究,该研究率先开展的省市有上海和( C )P262 A.湖南 B.广州 C.河北 D.安徽 6.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C ) A.过度教育B.质量下降C.功能异化D.社会不重视 7.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 A ) 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B.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与家庭功能 8.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 A B ) A.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B.儿童的发展应是有个性的发展 C.儿童的发展应是平均的发展 D.儿童的发展应是面面俱到的无差别的发展 9.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A )P59 A.学前期B.青少年期C.儿童期D.成年期 10.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B )P33 A.社会的功能B.个体的功能C.文化的功能D.育人的功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是指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 易形成或习得,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 种行为的大好时期。 危机期: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 铜佛,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 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 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 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 维。 自我中心性: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太能 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 角度认识事物。 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 生的。 游戏言语: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 或惊奇。 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 要抚养者之问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 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 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包 括合作、谦让、帮助、抚慰、等等。 攻击性行为:消极社会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伤害的行 为和倾向。包括推人、打人、骂人等 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都经常表现出来的 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不可缺 少的心理条件,包括一般的运动、操 作能力和认识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 舞蹈能力等。 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主体对自己的 反映过程,是对自我的反映,不仅是 认知问题,而且有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活动的参与。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 价和自我调节。生理成熟:是指身体在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也称生理发展。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 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 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牲,即天生的解剖生 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开关、感觉 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 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 结构和机能特征。 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 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 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围 的社会气氛等。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交往。 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 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 影响。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 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 会关系。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 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 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不同 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 征。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 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 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 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情绪情感: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 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 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 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 体验。 能力: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 某种活动的条件。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 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12-13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横向研究: 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 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 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3.纵向研究: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 即追踪) , 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4.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必须经过一定的控制手段, 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 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5.直觉行动思维: 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 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6.具体形象思维: 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自我中心语言: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她在与谁讲话, 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她讲话, 她或是对自己说话, 或由于跟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8.性别稳定性: 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9.记忆策略: 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10.自传体记忆: 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11.记忆恢复: 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 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2.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13.亲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她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4.依恋: 是婴儿与母亲或其它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 持久的情感关系, 婴幼儿以依恋行为( 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 表示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5.移情: 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 她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 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16.观察学习: 就是经过观察她人( 范型或称榜样) 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17.关键期: ( 见简答题) 18.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是对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 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模仿操: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活动、成人劳动、军事训练中的动作或动物动作挑选出来编成的体操。模仿操,动作形象,容易理解,精确性不高,但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某些大肌肉群,促进动作的协调,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等五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实质上是增强身体有关器官系统功能的过程。 3. 队列队形:队列队形是三人以上的幼儿集体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练习,听从统一的信号,进行协调一致动作的练习。 4. 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游戏主要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有一定规则和玩法,并要取得一定结果的游戏,是一种融和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的身体练习活动。 5. 体质: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即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和劳动工 作能力的物质基础。 6. 基本动作:基本动作又 可称为一般身体动作。这 些动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 身体活动的基本模式,也是 体育运动项目中身体活动 的基本模式。 7. 幼儿体育活动结构:幼 儿园体育活动结构,即组成 幼儿体育活动的各要素相 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总和, 包括过程结构和内容结构。 8. 徒手操:听教师口令或 广播空手进行的体操练习。 不需要任何器械,不受场地 设备限制且具有全面锻炼 身体的价值。 9. 幼儿园体育教学:幼儿 园体育教学是在幼儿园教 师与幼儿之间进行的有组 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10. 户外体育活动:户外体 育活动是除晨间锻炼、早操 和体育课以外,幼儿园在一 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的其 他的户外体育锻炼机会。 11. 幼儿园体操练习:幼儿 园体操练习是有组织有结 构的成套身体动作练习,一 般有儿歌、音乐或节奏伴 随。它是一种全身性的系统 的身体锻炼活动。幼儿园体 操活动包括基本体操和队 列队形练习。 12. 课的密度:课的密度, 又称“一般密度”,课中各 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 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合理时 间:教师的指导、幼儿练习 和互相观察、合理组织措 施、合理休息等时间;不合 理时间:不必要的讲解或不 合理的组织、不必要的等 待。 二、简答题 1. 简述幼儿园体育活动的 基本内容。 答:1)基本动作2)基本体 操3)身体素质练习4)器 械练习5)创造性身体活动 体育游戏 2. 简述幼儿队列队形练习 的意义。 答: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 在集体中很快找到自己的 位置;培养协调一致活动的 习惯,加强组织性和纪律 性;学会听信号做出各种动 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3. 简述幼儿园体育的主要 组织形式。 答:1)晨间锻炼和早操活 动2)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3)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4) 午后锻炼活动5)其他形式 的体育活动:幼儿园运动 会、等“三浴”锻炼 4. 幼儿园体育的意义。 答:1)促进幼儿生长发育2) 发展体能,提高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3)培养良好的心理 品质、促进社会化进程4) 支持智力发展 5. 简述幼儿园体育目标制 定的主要依据。 答:1)教育部2001年颁布 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心理素质:也称个性心理特征或个人的心理品质。 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1934年米德。 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就是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专家—新手比较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常采用的方法。 专家教师心理学家是通过两种方法选出专家教师的,一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确定,二是通过学校领导来确定。 学与教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 教学心理学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并不是一回事,研究学生的学不能代替对教师教的研究,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以教师的教为研究对象的教学心理学这一分支。心理发展一是指个体的生长于成熟,受生理规律支配,是遗传带来的变化,随时间的进展自然发生。只有在营养不良或严重疾病条件下,才会打乱这种变化。二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变化。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即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凭借其生理特点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其实质上是个体反映社会现实的过程,即社会现实内部化的过程。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智商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 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美国芝加哥的布卢姆) 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一种手段。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度是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除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外,根据性格、行为表现和能力的特征来确定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程度,包括男性度和女性度。 特殊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和才能非凡的儿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学习困难又称学习乏能。 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 学习是导致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贯穿个体一生的重要活动。 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注意导致局部刺激的知觉的集中 偶然学习指在规定学习任务之外的信息的获得。 有意学习指与规定任务有关的信息的获得。 知识表征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知觉是将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和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学习在环境提供的一连串刺激的作用下,机体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出现的从其环境中获得信息能力的提高。 同化理论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精加工只对学习材料作精细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在要记忆的材料上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的材料记忆的学习方法。 记忆术是对无意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 概念学习意味着学生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规则学习就是能用大量的例证来说明规则反映的关系,或者说,能运用规则在其适用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办事。 变式练习就是其他有效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概念与规则例证的变化。 反省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认知被称为反省认知。 难度指的是项目的难易程度。 迁移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成为迁移。 任务分析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设计技术。 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 练习曲线是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或次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 熟练的操作将达到较高、精确性、轻松、连贯的操作或动作称为熟练的操作。练习是刺激与反映的重复,但不是单纯的重复操作,而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的反复。 高原期指在练习曲线中出现的一个暂时停止增长的时期。 心理练习大脑内反复思考动作技能的进行过程的练习形式。 整体练习在学习一种技能时将技能的全部内容一次学完。局部练习在学习一中技能时采取一部分、一部分的加以练习 集中练习连续地练习一项任务直到掌握为止中间没有休息。 分配练习把练习分为若干阶段在其中插入一定的休息时间。 外反馈是通过对行为结果的知悉而实现的反馈。 内反馈是通过肌肉运动的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而实现的反馈。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 行为目标(作业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目标 观察学习是指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以形成态度和行为方式。 替代强化个体因观察他人的某种行为受到强化而增强自己该种行为的出现频率或强度。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学习心向即积极的将新旧知识关联的倾向。 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者自觉运用学习结果分类学习论思想,确定由单科或若干节课组成的教学单元的终点目标。 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是奥苏伯尔6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 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 讲解式教学(奥苏泊尔)首先强调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与新的学习相关的知识;紧接着呈现要学习的上位概念或原理,使之起组织者作用;然后呈现下位例证,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呈现的上位观念的认识。 移情就是要意识、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 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不加判断的认可学生。 脑激励法作为一种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技术是由奥斯本1957年提出。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 互惠式教学由心理学家安布朗所创建,用于改进阅读成绩低下学生的阅读理解。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意图、愿心里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人们对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成就动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 焦虑是一种一般性的不安、担忧和紧张感,其原因在于害怕失败,担心不能完成任务以致随之而来的自尊的丧失。 自我有效感指个体对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对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 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即对原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当外在奖励而损害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 课堂活动结构指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达到学习成就目标产生不同影响的基本人际关系。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非正式群体在非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群体凝聚力只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群体规范是制约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从众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课堂气氛是软情景,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利与发扬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1939三种类型: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人际排斥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及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 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评价是依据测验目的和测量结果,对学生行为变化或倾向变化给予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程度。 信度值得是所测量的属性或特征前后一致性程度,即多次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也就是项目的效度。 客观测验测验的试题可以客观的记分,即不同评分者虽然各自评分,但所评定的结果是相同的,这就是叫客观测验。 智力、长时记忆、编码、间接兴趣、认知策略、态度、价值内化、强化、态度改变、认知失调论、价值辨析、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价值内化、使能目标、概念控制掌握教学法、需要、Z分数、T分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库完整

试卷一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1日] 点击数:19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试题 一、填空题(5分,每题分) 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2.言语活动通常分为两类,内部言语和()。 3.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的反映,知 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4.记忆是人脑对()的反映。 5.桑代克认为人类可能有三种智力,即抽象智力、()和()。 6.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7.()是最早倡导并实践“做中学”的人。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一个人只要活着,只要醒着,心理活动无时无刻都伴随 着。() 2.我们有可能找到两个在兴趣、爱好、才能、气质、性格等方面完全相同 的人。 () 3. 从整个人生的发展来看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的关键 期。() 4.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口头言 语。() 5.幼儿的思维为抽象逻辑思 维。() 6.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 点。() 7.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存在明显性别差 异。() 8. 由于年龄小,在学前儿童身上还不存在反社会性行 为

。 ( )9. 幼儿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以至于他们在活动之前经常不知道自己要干什 么。( ) 10.年龄较小的儿童发音出现错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发音器官未发育成熟。 ()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D.清晰性和集中性 2.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 小朋友具有( ) 。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 意的分配 3.在正确的教育下,()儿童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A. 一岁 B. 二岁 C. 三 岁 D. 四岁 4.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过程中,单词句阶段主要是在()。 A. 0岁—1岁 B. 1岁—1岁半 C. 2岁—2岁 半 D. 3岁—3岁半 5.学前儿童以()为主。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 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模仿操: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活动、成人劳动、军事训练中的动作或动物动作挑选出来编成的体操。模仿操,动作形象,容易理解,精确性不高,但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某些大肌肉群,促进动作的协调,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主要 器官系统的功能 在肌肉工作中的 综合反映。包括力 量、耐力、速度、 柔韧性、灵敏性等 五个方面,提高身 体素质实质上是 增强身体有关器 官系统功能的过 程。 3.队列队形:队列 队形是三人以上 的幼儿集体按照 一定的规范进行 练习,听从统一的 信号,进行协调一 致动作的练习。 4.幼儿体育游戏: 幼儿体育游戏主 要由各种基本动 作组成,有一定规 则和玩法,并要取 得一定结果的游 戏,是一种融和运 动、游戏和教育指 导的身体练习活 动。 5.体质:体质是指 人体的质量。即人 体形态结构、生理 功能和心理因素 的综合的、相对稳 定的特征。是人的 一切生命活动和 劳动工作能力的 物质基础。 6.基本动作:基本 动作又可称为一 般身体动作。这 些动作是人们日 常生活中身体活 动的基本模式,也 是体育运动项目 中身体活动的基

本模式。 7.幼儿体育活动结构:幼儿园体育活动结构,即组成幼儿体育活动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总和,包括过程结构和内容结构。8.徒手操:听教师口令或广播空手进行的体操练习。不需要任何器械,不受场地设备限制且具有全面锻炼身体的价值。 9.幼儿园体育教学:幼儿园体育教学是在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10.户外体育活 动:户外体育活动 是除晨间锻炼、早 操和体育课以外, 幼儿园在一日活 动中为幼儿提供 的其他的户外体 育锻炼机会。 11.幼儿园体操练 习:幼儿园体操练 习是有组织有结 构的成套身体动 作练习,一般有儿 歌、音乐或节奏伴 随。它是一种全身 性的系统的身体 锻炼活动。幼儿园 体操活动包括基 本体操和队列队 形练习。 12.课的密度:课 的密度,又称“一 般密度”,课中各 种活动合理运用 的时间与课的总 时间的比例。合理 时间:教师的指 导、幼儿练习和互 相观察、合理组织 措施、合理休息等 时间;不合理时 间:不必要的讲解 或不合理的组织、 不必要的等待。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体 育活动的基本内 容。 答:1)基本动作 2)基本体操3) 身体素质练习4) 器械练习5)创造 性身体活动体育 游戏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2.学校教育的定义: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 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P5) 4.教育的功能: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 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P9) 5.现代教育的特征(P10) 6.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P12)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1. 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2. 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适宜的物质环境利于儿童的生长发展。 3. 对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P16) 4. 经济与教育的关系(P16) 5. 政治对教育的影响(P18)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 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2. 儿童发展的定义: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P28) 3. 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P29)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柏拉图:<<理想国>> 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双生子实验”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 孔子:“性善论”“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洛克:“白板说” 华生:“教育万能论” 4. 个体发展的特征:规律性、个别差异性、阶段性。(P35) 5. 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哪些?(P37) 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儿童牙齿的生长、儿童神经系统的生长、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6. 儿童心理的发展包括哪些?(P41) 智力的发展、语言(词汇、语法、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 7.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三种作用模式:维持、促进、诱 导。(P47) 8.我国的现代教育观认为,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应该明确以下观点:(P47)(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3)1、(2)乳儿期,1)新生儿期,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7)青年早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

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3、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4、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4)(3)创造性游戏,(2)教学游戏,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建筑性游戏,活动性游戏等几类。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性获得6、 的。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7、 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10、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四、概念解释: 1、元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2、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3、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移情: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映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映,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模仿操: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活动、成人劳动、军事训练中的动作或动物动作挑选出来编成的体操。模仿操,动作形象,容易理解,精确性不高,但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某些大肌肉群,促进动作的协调,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等五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实质上是增强身体有关器官系统功能的过程。 3. 队列队形:队列队形是三人以上的幼儿集体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练习,听从统一的信 号,进行协调一致动作的练 习。 4. 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游 戏主要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 有一定规则和玩法,并要取得 一定结果的游戏,是一种融和 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的身体 练习活动。 5. 体质:体质是指人体的质 量。即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 稳定的特征。是人的一切生命 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 础。 6. 基本动作:基本动作又可称 为一般身体动作。这些动作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身体活动的 基本模式,也是体育运动项目 中身体活动的基本模式。 7. 幼儿体育活动结构:幼儿园 体育活动结构,即组成幼儿体 育活动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 互影响的总和,包括过程结构 和内容结构。 8. 徒手操:听教师口令或广播 空手进行的体操练习。不需要 任何器械,不受场地设备限制 且具有全面锻炼身体的价值。 9. 幼儿园体育教学:幼儿园体 育教学是在幼儿园教师与幼儿 之间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 育活动。 10. 户外体育活动:户外体育 活动是除晨间锻炼、早操和体 育课以外,幼儿园在一日活动 中为幼儿提供的其他的户外体 育锻炼机会。 11. 幼儿园体操练习:幼儿园 体操练习是有组织有结构的成 套身体动作练习,一般有儿 歌、音乐或节奏伴随。它是一 种全身性的系统的身体锻炼活

(完整版)学前教育概论-复习考试大纲

第一章 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指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学前儿童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 一、孕育阶段(15世纪前): 特点:教育学尚未独立,所以幼儿教育学混杂在一些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中,且为零星、片断的。 1.我国古代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 (1)西汉时期《保傅》(胎教和早教) (2)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颜氏家训》 (3)南宋朱熹编的《童蒙须知》和《小学》 2.国外: 柏拉图《理想国》 ?他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凡事之开始,为最重要之点,而于教育柔嫩儿童,则更宜注意。盖其将来人格之如何,全在此时也。” ?他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他还提出学前儿童的游戏和讲故事活动 亚里士多德《政治论》 ?主张婴儿出生后喂母乳,从小要多运动,并习于寒冷。 ?他认为在五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以免妨碍其发育。 ?主张儿童学习唱歌和演奏。 ?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的尝试,从出生后每七岁为一阶段,到二十一岁止。 昆体良 ?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 ?注意婴儿的语言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的重大影响。 ?主张为儿童挑选好的乳母和教育者,因为儿童从教育者那里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和道德观念。 ?认为游戏对增强智慧,培养品格有积极作用 二萌芽阶段 特点: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理论比前一阶段,更加系统、完整有现实性(指导了当时的教育) 夸美纽斯第一本学前专著《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主要学说 论述了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新生一代分为四个年龄阶段,每六年为一个阶段,认为幼年儿童要求优良教育极为迫切,却它的话他们将迷失方向 夸美纽斯关于幼儿体育的理论 (1)十分重视婴幼儿的体育,认为体育是父母成功教育子女的基础。 (2)在体育实施上主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 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 C.自我—他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21.(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 23.(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11章至第13 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动机 2、亲子交往 3、能力 4、弹性儿童 5、兴趣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的接触次数增加,强度也增加了。() 2、幼儿的兴趣绝大多数是间接兴趣。() 3、某幼儿性情温和,脾气好,说明他属于粘液质。() 4、7-9个月的儿童开始产生怯生。() 5、儿童情绪的发展是从外显到内隐。() 6、儿童并非对所有的陌生人都会产生怯生。() 7、好奇好问是婴儿理智感的特殊表现。() 8、儿童智力的发展先慢后快。() 9、3-4岁为幼儿气质发展的关键期。() 10、幼儿开始形成道德感,开始把自己的或别人的言行与一定的规则相比较,产生相应的道德体验。() 11、幼儿的需要在质上的发展上有层次越来越高的趋势,在量上的发展上有范围越来越大的趋势。() 12、评价具体行为是婴儿自我发展的特点之一。() 13、儿童自发的微笑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 14、早期依恋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 15、女孩的攻击主要是身体形式,男孩主要是谩骂。()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早期依恋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是() A 不可逆的 B 短暂的 C 长久的 D 以上都是 2、什么类型的家庭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A 专制型 B 放任型 C 溺爱型 D 民主型 3、美感与道德感常常联系在一起,以道德感代替美感,这是哪个年龄阶段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 A 新生儿 B 乳儿 C 婴儿 D 幼儿 4、几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A 5岁 B 8岁 C 10岁 D 15岁 5、“早慧、大器晚成”指的是能力哪方面的差异() A 能力表现早晚 B 能力发展水平 C 能力类型 D 能力结构 6、安静稳重、自制忍耐,注意稳定,反应不灵敏等是哪种气质类型儿童的特点()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7、下列关于幼儿兴趣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A 兴趣比较广泛 B 兴趣比较狭窄 C 绝大多数是间接兴趣 D 比较稳定,不容易变化 8、婴儿对其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称() A 依恋 B 怯生 C 移情 D 害怕 9、自我意识形成的标志是掌握代词我,这发生在哪个年龄() A 2-3岁 B 4岁 C 5岁 D 6岁 10、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易受暗示、喜欢交往,这是哪个年龄阶段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 A 新生儿 B 乳儿 C 婴儿 D幼儿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如何培养和提高学前儿童的能力? 2、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3、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过程。 4、举例说明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5、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1、学前儿童理智感是如何发展的,如何培养其理智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