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财务会计案例报告(银广夏-)

财务会计案例报告(银广夏-)

财务会计案例报告(银广夏-)
财务会计案例报告(银广夏-)

《财务会计》案例

题目:银广夏陷阱

第6组

提交日期:2011年12月11日

2011级4班小组成员:学号姓名备注

17920111150621 陈德渊

17920111150627 陈海良

17920111150699 郝捷

17920111150731 黄倩莹

17920111150809 刘春海

17920111150819 刘坚

17920111151017 占剑

(贡献不分大小,名单按学号排序)

2011级4班

一、案例回顾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 银广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银广夏神话”就此破灭。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夏大事记

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启动,一路狂奔,涨至35.83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

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银广夏从2001年8月9日起停牌30天。

2011级4班

2001年8月3日,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正式立案稽查,并于8月5日派稽查组抵达银川。

2001年9月5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四人以及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等六人分别以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和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刑事拘留。

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案,财政部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责任。 10月13日,已被刑事拘留的六人被正式逮捕。

2001年10月,天津市计委副主任陈宗胜在深圳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银广夏总部要求天津广夏使用两套报表,给天津市政府报的是一套报表,给银广夏总部上报的是另一套报表。

自2001年9月10日复牌后至2002年1月22日,银广夏股价走势从30.79元最低跌至2.12元。

2002年5月,银广夏公布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01年度净利润为巨亏3亿多元,净资产为负8亿多元。从5月8日起,其原A股证券简称“银广夏A”更改为“ST银广夏”。

2002年5月29日起,银广夏股票暂停上市。

2011级4班

2002年12月7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获准于2002年12月16日起恢复上市,并实施特别处理。

二、背景分析

银广夏事件外部环境可以采用PEST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政治方面:随着90年代中国对资本和证劵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政府的扶植和政策鼓励下,纷纷融资上市。

2、经济方面:90年代末的亚洲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内需不足,增速放缓,对企业发展和盈利都带来很大压力。

3、社会方面:股票已经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为普通大众主要的理财方式之一。但由于在证券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的运作不成熟,使得市场的普遍存在虚假信息,会导致相关的市场信号紊乱,加上所谓的庄家暗箱炒作,给投资者错误导向,导致资源并非流向运行规范,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

4、技术方面:市场的督导体系不充分,监管不利,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虚假程度十分严重,对审计行业的监控的不到位。中、小投资者对于代表大股东利益的管理层,是一个弱势群体,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判断,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的判断。但是目前的国家实行的会计准则没有办法真实准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时,,我国《证劵法》于1998年出台,但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和解释。

2011级4班

相关的一些行政法规,严重滞后。在执行的效果看,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缺陷。很多时候是在出现问题后被动的去解决,缺乏远瞻性和预见性。

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1、优势:银广夏是一个高科技概念企业,高科技的高增长预期赢

得了很多投资者的青睐。

2、劣势: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组织分工不明确,内控

管理不规范;企业监事会等监督机构流于形式,起不到企业监

管应有的作用。

三、财务造假目的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收入确认的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而收入的确认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每一项与收入有关的交易、事项发生,就要识别收入与之相对应的项目是否应在会计上正式记录,应在何时予以记录并计入报表,记录或计入报表的项目是否符合四项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且还应考虑: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是否相互配比,效益是否大于成本,所应记录和计入报表的收入项目是否符合重要性原则等。

因为利润=收入-费用,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费用维持固定水平时,

2011级4班

利润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往往通过操控收入、费用来提升利润,提升每股收益率,从而使得拥有大量原始股的股东资产瞬间大增,为这些人提供了牟取暴利的机会。

四、上市公司收入成本造假手段

(一)、上市公司收入造假手段

1、虚构收入

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还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2、提前确认收入

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

3、推迟确认收入

2011级4班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多计收入

所谓多计收入就是把公司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一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供货方或关联方。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公司的产品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完全是创造收入,提高利润的载体,来买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人其实也是同一个利益集团的一部分,这种交易其实就是自买自卖。

5、人为创造收入

所谓人为创造收入就是公司贷款给客户购买公司的产品等。

6、变更销售收入确认方式

在一些上市公司,他们并非销售单一商品,而是销售整个系统,需要实施、安装和服务,销售时间持续较长,因而收入并非一次实现。特别对跨年度实现的销售,需要在年度间分配利润。一般企业根据销售的不同阶段划分收入实现比率,而该比率的变化,无疑影响到当期收益。如果当年接收的订单较多,而公司提高开始阶段的收入实现比率,则当期利润增加。

2011级4班

7、对有附加条件的发运产品全额确认销售收入

通常,产品发运是确认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的最直观的标志之一,但产品发出并不意味着收入能够确认。例如购货方在采购商品的时候有销售退货权,此时,尽管商品已经发出,但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未必能全部流入公司,只能将估计不能发生退货的部分确认为收入,但公司为了增加业绩却全额确认收入。

8、在资产控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确认收入

一般而言,公司只有让渡资产的所有权,才有取得索取该项资产价款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公司将资产转移给购货方,却仍然保留与该资产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则不能确认该项收入。例如公司出售房屋、土地使用权、股权等交易中,如果相关资产未办理交接过户手续,则相关收入不能确认,但许多公司在相关资产控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确认了收入。

(二)、上市公司费用造假手段

1、转移费用

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账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

2011级4班

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账户中,以调节利润。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2、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

费用资本化主要是借款费用及研发费用,而递延费用则非常之多,如广告费、职工卖断身份款费等。例如将研究发展支出列为递延资产;或将一般性广告费、修缮维护费用或试车失败损失等递延。在新建工厂实际已投入运营时仍按未完工投入使用状态进行会计核算,根据现行会计政策,在完工投入使用前的新建工厂工人工资等各项费用、贷款利息均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非当期损益。通过此方法可调增利润。还有如费用不及时报账列支而虚挂往来,按正常程序,发生的加工费、差旅费等费用应由职工先借出,在支付并取得发票后再报账冲往来计费用。在年末若职工借款较大应关注是否存在该等情况。

3、推后计算成本,非法少算或不算成本

推后计算成本就是把本该计算在当期的成本尽量后推,在当期值计算一部分的成本。

非法少算或不算成本就是把本该算入的成本给偷工减料掉了,即采用费用分摊法。

4、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要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的状况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内涵复杂性,决定了同样一项资产有不确定性的价值,因为资产减值实际上是掺杂企业管理当局主观估计的一种市场模拟价格,资产减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此次新增的四项减值准备涉及到不动产及无形资产的估价,与旧四项准备相比,资产减值计量难度更大,甚至大大超过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除非寻求专业的不动产及无形资产评估师帮助外,否则根本无法得出恰当的资产减值标准,从而影响减值准备计提的正确性。这就更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玩会计数字游戏,主要游戏规则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推迟或提前损失,典型表现为某个年度出现巨额亏损-让我一次亏个够。

(三)本案例中的造假手段

银广夏上市几年主要财务指标和资产负债表如表1—2所示:

每股收益 (元) 净资产收益率

(%)

主营收入

(万元)

主营利润

(万元)

净利润

(万元)

2001中期一0.039 —3.77 7 251 1 916 —1 953.36 2000年度 0.827 34.56 90 899 57 826 41 764.64

1999年度 0.510 13.56 52 604 20 858 12 778.66 1998年度 0.405 15.35 60 938 22 769 8 915.45 1997年度 0.225 10.10 32 432 5 086 4 663.60 1996年度 0.323 14.7l 42 951 4 573 4 722.65 1995年度 0.224 10.03 22 556 1 924 2 747.30 1994年度 0.295 15.52 10 635 957 2 181.30 1993年度 0.270 27.87 4 123 1 011

资产负债表

年度

名称2001年中期2000年末期2000年中期 1999年末期

总资产(万元)

流动资产(万元) 应收账款(万元) 存货净额(万元) 长期投资(万元) 固定资产(万元) 无形资产(万元) 流动负债(万元) 长期负债(万元) 股东权益(万元) 资本公积金(万元) 盈余公积金(万元) 每股净资产(元) 调整每股净资(元) 股东权益比率(%) 资产负债率(%) 每股公积金(元) 220 960.88

118 023.37

53 510.58

42 183.10

16 485.13

79 866.24

6 586.14

115 132.92

48 990.60

51 846.90

21 469.86

15 948.42

1.030 0

0.940 0

23.464

74.277

0.424 9

315 129.53

204 576.47

89 639.60

39 482.56

13 075.83

89 489.93

7 987.31

146 110.54

33 888.81

120 852.81

21 469.86

15 948.42

2.390 0

2.150 0

38.350

57.119

0.424 9

269 227.78

159 721.06

55 440.19

46 191.20

10 471.52

92 363.32

6 671.89

96 596.83

44 517.69

110 295.86

21 469.86

7 595.49

2.180 0

2.020 0

40.967

52.415

0.424 9

242 989.64

145 286.25

58 079.85

40 311.06

7 582.12

83 679.85

6 441.43

78 285.21

52 229.93

94 246.00

46 732.93

7 595.49

3.7300

3.4200

38.786

53.712

1.849 9

银广夏通过虚增收入、减少费用的方式使其利润暴增。经查,银广夏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0万元,少计费用

2011级4班48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0万元,由于银广夏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以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银广夏1998年度利润的真实性无法确定;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实际亏损5003.20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实际亏损14940.10万元;2001年1-6月虚增利润894万元,实际亏损2557.10万元。

1、天津广夏1999年度采取伪造销售、采购合同和发票,伪造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伪造所得税免税文件等手段,致使银广夏虚增利润15981.88万元。天津广夏2000年度采取伪造销售、采购合同和发票,伪造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等手段,致使银广夏虚增利润52287.38万元。

2、银广夏对外宣称得到绝密技术使其产量增加,其实是用了高科技的技术概念来混淆公众的视觉,而通过增加产量,使其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了其利润。2000年银广夏利润率高达46%,远高于同类上市公司利润率。

3、银广夏通过夸大了其生产的规模,不管制造收益上升的假象,从而使人们相信它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及其迅速的企业。

(四)本案例事件漏洞解析

1)银广夏编制合并报表时,未抵销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也未按股权协议的比例合并子公司,从而虚增巨额资产和利润。

2011级4班

(2)注册会计师未能有效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在对天津广夏的审计过程中,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而并未要求公司债务人将回函直接寄达注册会计师处。对于无法执行函证程序的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在运用替代程序时,未取得海关报关单、运单、提单等外部证据,及时核实其真实性。而是仅仅根据公司内部证据便确认公司应收账款。

(3)注册会计师未有效执行分析性测试程序,例如对于银广夏在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生产用电的电费却反而降低的情况竟没有发现或报告;面对银广夏2000年度生产卵磷脂的投入产出比率较1999年度大幅下降的异常情况,注册会计师既未实地考察,又没有咨询专家意见,而轻信银广夏管理当局声称的“生产进入成熟期”,充充签署了审计报告。

(4))对于不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异常增值税及所得税政策披露情况,审计人员没有予以应有关注;对于在假报关单中没有海关编号等明显错误都没有发现。在收集了真假两种海关报关单后未予以必要关注。

针对该案例的会计元素应给予的监管审计手段

流动资产:

现金监盘,定期清算

银行存款对相关企业开户银行发询证函,检查企业的期末对账单

应收账款函证客户,应由会计师事务所控制,询证。并收回有效样本。

存货盘点/对比总额和市场公允价值非流动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检查初始投资合同,检查被投资方的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如有可能自己委托第三方审计。

固定资产盘点,检查采购合同,验收合同,评估合理折旧率,核对企业会计政策

固定资产净值客户声明,或利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评估报告无形资产专业评估报告

投资性房地产专业评估报告

销售净额(主营业务收入)检查发票(总值,价格和市场价格),发货单,出货凭证,银行首付款对账单,运费勾稽等

毛利对比分析毛利(行业,自身历史),重新计算每期的成本分配表

销售费用,管理

费用财务费用

费用勾稽

应付职工薪酬分析性程序(横向,纵向,人均比,绩效考核等)短期借款函证银行,检查贷款卡

应缴税费检查公司纳税申报表,根据销售收入测算相关税额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函证银行,检查贷款卡

实收资本虚假出资,检查原始验资报告,循环检查

五、启示

银广夏事件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明显看出,银广夏事件比之安然事件手段更为恶劣和肆无忌惮,它折射出我国除了公司法律制度存在“真空地带”以外,一系列市场管理秩序的混乱无序和严重缺位。

(一)、银广夏审计方法缺陷的内核分析

银广夏作假事件中其管理当局固然要负首要责任,但会计师事务所在其审计过程因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原则和方法,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而导致审计失败,亦应引起相当的重视。首先,对银广夏进行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对关键证据亲自取证,某些重要的证据均是由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师事务所未能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这些证据的真假作进一步确认,因此取得的所谓外部证据的真实性已大打折扣。如果进行年报审计的会计师能在执业过程中恪尽职守,到银行、海关等地亲自取证,所有这些作假行为都是不难发现的。其次,注册会计师在其审计过程中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这里暴露了现在国内审计工作中一个并不罕见的问题——重实质性审计,轻符合性审计。现在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失误就是到生产、管理

2011级4班

现场的时间太少,而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对会计数据的整理和复核上,这样做的一个重大隐患是: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严重失真,所有基于这些资料的实质性审计都没有意义。因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够规范等客观因素使得对国内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非常地高,这时更应该注意规避由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不诚实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另外,银广夏事件中这些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是否保持了其应有的职业谨慎,就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这表现在面对银广夏近乎奇迹般的增长时,主审会计师仍不可思议地、一如既往地相信其提供的所有证据;而另一方面许多“不知情”的股民及关注银广夏的社会人士却不止一次地对其惊人的业绩表示置疑。我们的许多审计人员似乎是为了审计而审计,而实质上许多更重要的审计工作却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如对管理当局的诚信调查,如对银行存款等重要证据的亲自取证。如一般股民、《财经》杂志的记者等,会对一个股价上涨440%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深表怀疑,并提出了有力的佐证;而作为专业人员的注册会计师却会连续几年对该公司的年报审计发表无保留意见。

(二)、银广夏事件外围因素的深层思考

一份叫做《中国股市投资价值》的报告中声称,如果真把上市公司造假的案件彻查一遍,茫茫股市将找不到几张真实面孔。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制度缺陷。中国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是从原来挂靠在各个财政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脱钩而来的。二者之间的血缘关系,却是一刀不能两断。

2011级4班

各种挂靠的遗留问题,使得这种脱钩迄今为止仍然只停留在形式上。也就失去了中介机构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经济转轨时期,从上市公司看来,我掏了钱,请一个会计师,出一个否定报告,几乎是不可能得事。如果由政府掏钱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虚假报告的产生。保持会计师事务所的公正性。

第二,利益驱动。处于快速原始积累阶段的各个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为了抢夺市场扩大规模,自然把挣钱作为终极目标。

第三,监管不力。在监管不力的前提下,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扭曲变形。市场需求造成直接的交易机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中介机构,形成消极的心理对策:只要不被监管抓住,赚到钱,就算是成功的经营。

第四,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中,实行合伙人制的不到10%,九成以上的事务所仍是有限责任公司,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合伙人制的事务所,是以事务所所有资产和合伙人个人财产来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则是仅以公司资产承担责任。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大力推行合伙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监管力度。

第五,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成灾说明什么?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只要造假预期成本小于造假预期收益,上市公司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银广夏”1999和2000年虚构利润7.45亿元,但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

2011级4班

加了至少70亿元,“变脸”现象从另一角度证明了会计造假的收益效益,也就是说会计造假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

(三)、完善监管体制

从“银广夏”“中天勤”的会计造假案件可以看出来,加强对近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运作,陆续出台或修改完善了不少法律法规,如《证券法》、《会计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这些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出台对于遏制会计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监管、检查和处罚是行政监管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定职权内进行监管,按法定程序实施检查,依据法规进行处罚。

在银广夏事件中,尽管存在会计师事务所违背职业道德,失职或违法、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国家立法的滞后等诸多问题,但并不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本原因。审计、监管、国家法规制度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保障机制,无法防患于未然。真正需要的是要在根源上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造假的有效控制,以便采取措施

显然,上市公司是会计信息的源头,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决定者。、上市公司有造假动机,由于审计、监管、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局限性,它完全有条件采取各种手段骗取注册会计师和监管部门的信任,发布虚假会计信息。

2011级4班综上所述,应该在真正的源头上面来堵住上市公司造假的可能,加强我国公司结构的不合理,不完善。实现产权结构的合理化,适当降低股权集中度,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中的核心机构分离。建立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对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等作出严格,详细的规定,提高中小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参与度。同时增加对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到真正为投资者负责。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作者:————————————————————————————————日期:

青岛滨海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科类) 题目: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Wan Fu Biotechnology financial fraud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0 月25 日 一、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运用财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对财务造假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其造假原因和造假的手段,从而对财务造假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让中国的经济能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意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违规现象频繁发生,且违规形式和万花不断推出出新,日益猖狂的上市财务造假已经超越了会计范畴,也说明我国会计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分析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财务造假这一现象完全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重误导了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破坏了投资者的相关利益,我国现在的财务造假手段不仅越来越隐蔽,而且都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陆续被证监会查处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的各个财务造假案例看来,造假的手段层出不穷、违约金额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涉及时间之长,这种现象真的是愈演愈烈。本课题主要研究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这对于发现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着直接的实践意义。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预计可能创新的方面 1、国外研究现状 Elliott和Jacobson (1986)对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粉饰包装,以此欺骗投资决策者以获取融资,并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Schilit (1993)认为公司除了主观意识操纵粉饰财务报告,并对外披露欺骗和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选择性的漏报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同样是一种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综上所述,财务报告舞弊是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进行故意编报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一种管理行为上的舞弊,并将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信息传递给报表使用者。 Beasley在1996年进行了实证经营研究,根据FAMA和Jensen 1983年得出的董事会是监管最高管理层最高级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以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7_5个舞弊样本公司和7_5个非舞弊样本公司进行分析,结果表面独立懂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显著,自Beasley的实证研究后,国内外学者均以公司内部治理为焦点进行研究,若要有效的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建立有效而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重要的方法之一。Joseph C.Ugrin ( 2008)研

银广厦造假案的思考

银广厦造假案的思考 之一: 一家有着西部大开发概念、高科技概念、治沙概念和众多领导人视察概念的企业,一家股价曾在二级市场跃升440%的上市公司,被某杂志记者轻轻拈出,然后,朝最柔软的部位猛地一击,顿时“绩优神话”的大厦轰然坍塌。这家“声名远播”的上市公司就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增营业利润。该公司1999年虚构利润1.78亿元,2000年虚构利润5.67亿元,其做假的“胆识”可谓登峰造极。 面对银广厦近乎奇迹般的增长时,主审会计师仍不可思义地、一如既往地相信其管理当局为其提供的所有证据;而另一方面许多“不知情”的股民及关注银广厦的社会人士却不止一次地对其惊人的业绩表示臵疑,以至《财经》的两位记者廿愿为此奔波一年有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凭着普通的逻辑思维得出的结论比专业会计师们通过严密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更为真实呢?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是我们的注册会计师过余疏忽呢,还是我们的审计方法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有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我们的许多审计人员是乎是为了审计而审计,往往是审计底稿做得有板有眼,看起来滴水不漏,而实质上许多更重要的审计工作却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如对管理当局的诚信调查,如对银行存款等重要证据的亲自取证。“实质重于形式”是审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也许是由于人与生俱来的惰

性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以致该原则并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和被更有效地运用。据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所谓的“外行”,如一般股民、《财经》杂志的记者等,会对一个股价上涨440%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深表怀疑,并提出了有力的佐证;而作为专业人员的注册会计师却会连续几年对该公司的年报审计发表无保留意见(这里,我们假设签字会计师并没有参与作假)。 之二: 在被羁押了1年零3个半月后,轰动全国的银广夏财务造假案6名犯罪嫌疑人终于在2002年12月20日走进宁夏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接受公诉机关指控。此案上午9时零8分开庭,中午休庭1小时,晚上10时13分闭庭,整整审了12个小时。让旁听者大为惊讶的是,银川市检察院指控的6位犯罪嫌疑人,有两名作了罪轻辩护,其余4人全部作了无罪辩护。 庭审中最激烈的部分是对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两位会计师指控。控方指控,被告人刘加荣、徐林文在接受银广夏委托,具体负责对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审计中,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明知银广夏及天津广夏的财务报告可能虚假,却未实施有效询证、认证及核查程序。特别是刘加荣指派的审计人员在对天津广夏进行审计时,严重违反审计规定,委托天津广夏董博等人代替审计人员向银行、海关等单位进行询证,致使董博得以伪造询证结果。刘加荣、徐林文在不辨真伪、不履行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有关要求的情况下,仍先后为银广夏出具了1999年度、2000年度“无保

财务舞弊银广夏案例

财务舞弊案例——银广夏事件 公司概况 公司名称: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日期:1993年12月21日 上市日期:1994年06月15日 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 1993年1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世纪绩优的发迹历程 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天津广夏“独撑大局”。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 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2001年3月,银广夏公布了2000年年报,在股本扩大一倍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增长超过60%,达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之强,令人惊异。 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银广夏2001年的市值高居深沪两市第三名,银广夏创造了股市神话。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世纪骗局的揭露 2001年03月31日蒲少平提出的9个疑问 2001年08月01日《银广夏陷阱》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 九好集团是2017年第一家因“忽悠式重组上市”而被证监会处以顶格处罚的后勤托管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模式是作为中介服务平台为客户寻找后勤服务供应商,根据成交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手段,可以代表我国拟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普遍存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审计对策,对其他财务造假审计具有指导意义。那么,九好集团是通过何种财务手段来虚增收入的呢?又该如何去治理和防范财务造假行为呢? 1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九好集团在其2016年4月23日披露的《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报告(2013年至2015年)》财务数据中,虚增服务费收入2.65亿元,虚增2015年贸易收入57.5万元,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未披露3亿元银行存款质押。 1.1虚构业务以增加服务费收入 九好集团造假作案手法的隐蔽之处在于将虚增的服务费收入分散到大量的供应商和客户中去,实地走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财物,调查难度大。九好集团与125家供应商单位或个人、以及84家供应商对应的46家客户通过虚构客户、虚构业务、改变业务性质等方式增加服务费收入2.65亿元。此外,九好集团通过与供应商签订虚假业务合同来确认业务收入,在收到这些服务费后又从个人银行账户退回到供应商法定法人或其指定银行账户。尽管这些业务收入是真实的,但九好集团充当资金掮客的角色帮助19家供应商套取资金的

业务模式并不属于九好集团的经营模式,不应该计入收入,可见九好集团虚构业务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1.2虚增贸易收入 杭州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康信息)通过向九好集团采购货物存在业务往来,根据九好集团披露的《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报告(2013年至2015年)》可以发现,其账务上确认了57.5万元来自融康信息的销售收入及应收账款收回。然而,通过审计小组对融康信息的实地走访获知,融康信息并未对该笔采购业务确认收货,九好集团也退回了已支付货款。从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来看,该笔业务不满足确认销售收入的实质,因此可以得出九好集团通过虚增贸易收入粉饰报表的结论。 1.3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未披露3亿元银行存款质押 九好集团运用的财务造假方式在实践中非常典型,即通过银行流水体外循环的方式虚增3亿银行存款。2015年九好集团通过虚构其他应收款、虚构银行存款转入、虚构退回购房款以及虚假记载收到上海九好等单位其他应收款的方式使得其账面存在3亿元虚假资金。同时为了掩饰账面3亿的虚假资金,九好集团首先通过借款购买理财产品或定期存单,然后再将取得的理财产品或定期存单为借款方关联公司质押担保,最后将承兑汇票以贴现的方式获得资金并归还借款,九好集团通过如此反复銀行流水体外循环的方式使其账面一直保持3亿银行存款。截止九好集团公开披露《审计报告》附注及《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时这3亿银行存单仍然处于质押状态,但是九好集团并

银广夏案例分析报告

银广夏案例分析 摘要 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本案例首先对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便使用者对案例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之后又分析了造假的原因,案件的处理结果,对主要人物的处罚规定,进而暴漏出中国财务舞弊监管力量的薄弱。并针对注册会计师,社会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关键词】银广夏;注册会计师;财务舞弊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以查处并减少舞弊。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一直不断,自上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此起彼浮,“诚信危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家会计学院的调查显示,只有2.51%的总会计师认为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可信的。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审计中对舞弊就需要愈加关注,而从理论上探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更是至关重要。 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1994年,银广夏上市,在市场上各种神话和辉煌。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之后,中国证监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定:广夏()实业股份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忆多元,虚增利润7.7忆多元,而广夏在造假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专家意

见认为,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负责银广夏审计业务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参与造假者受到法律惩处。 二、银广夏公司的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广夏()实业股份(股票代码000557)注册地址:回族自治区市,公司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夏()磁技术,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原公司及其他8家发起人的净资产与投资折为4 400万股发起人股,于1993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发行职工股300万股,社会公众股2 700万股,总量3 000万的普通股,发行价3.98元。1994年1月28日“广夏()实业股份”宣告成立,同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截止2007年2月28日,公司总股本605,007,626元。是回族自治区首家上市公司。 2、经营围 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的开发、餐饮、客房服务、经济信息以及咨询服务。 3、银广夏与广夏 银广夏1994年在成立控股子公司——宝洁制品,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广夏(集团)。由上可见,广夏是广夏()实业股份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物萃取化工产品,截至2000年6月底财务报表显示,广夏(集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造假是需要成本的,要多交税,要封口费,配合造假的公司要给好处费。大家为何还拼命造假?事实上,财务造假都是目的性很强的造假,上市公司绝不会一味的把利润做高而造假。IPO要包装,上市前三年利润要递增,否则保荐机构无法交待,后续融资会受到影响。增发有指标,股权激励有指标,不能连续三年亏损等等。 审核者之所以没有发现企业粉饰业绩及财务造假,其根原归纳为二:一是无知(即缺乏知识),二是无能(即有知识而不为),无知之错可以补救原谅,无能之错绝不姑息。这其中的要害是态度问题,审核者要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干这项工作的要求标准是什么,唯有端正态度,才能谈得上杜绝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现列举如下: 1.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获得上市“圈钱”资格; 2.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获得了上市资格的公司能够以更高的发行价格来发行新股; 3.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上市公司顺利地取得再融资的资格并以更高的价格进行再“圈钱”; 4.通过财务造假,可以推高上市公司股价,可以让大小非顺利高价套现,远走高飞。 因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力非常大,那是犹如“力比多”失调般的冲动。另外,目前的现实环境对造假者处罚都非常轻,其造假成本之低已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比如,对于通过财务造假的上市者,法律只是对其予以罚款了事,而且罚款金额不超过募资金额的5%,这可比银行的贷款利率还低得多。 比如,对于帮助财务造假的事务所和CPA,几乎没什么处罚,事情败露后,很多时候是这些造假所主动被合并到更大一点的事务所去了,人还是那些人。

比如,对于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证券法》规定可以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但这样的法律规定从未得到贯彻执行。 正因为处罚如此之轻,中国股市造假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只有不包庇造假者,进而对造假者实施严刑峻法,中国的股市才有希望,才不会彻底沦落为让老百姓痛恨的“圈钱市”。 以下是常见的造假方式和审查重点: 1、虚增中介费用。 很多公司要补很多税,这还好说,在账面会体现,更多的公关费是在账面没法体现的,这个钱一般是老板自已掏。等上市后,公司是大家的了,这笔钱老板还得要回来,怎么办。一是保荐机构把发票开大,把多出来的部分返回给老板,反正募集资金是要把中介费用去掉的。二是上市后想办法把这笔钱要回来。 2、虚增收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有的是将收入提前确认,有的是将收入推后确认,有的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收入,很多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不注明客户的名字,这样的公司问题最大,所以去年证监会专门就这个问题出了一个文件。典型公司如紫鑫药业(002118,股吧),绿大地等。在A股诸多财务陷阱之中,虚增利润是最常见的手法。通过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精心打造了一个骗局。比如绿大地的具体操作手法为:一、将公司的名称加入生物科技的字样,以迎合市场和投资人的喜好;二、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的公司,利用其掌控的银行账户,操纵资金运作;三、伪造合同、发票和工商登记资料,虚构交

银广夏事件及其启示

银广夏事件及其启示 陈川创立“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1993 年11 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 年6 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1996 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1998 年10 月20 日,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蛋黄卵磷脂和桂皮、生姜精油、含油树脂等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协议,供货金额5600 万马克。1999 年天津广夏实现对德国诚信公司出口 1.1 亿马克,使当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到 1.58 亿元;2000 年银广夏创始人陈川去世,宁夏科技厅厅长张吉生接过指挥棒,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 1.8 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 60 亿元人民币,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两个车轮飞转,成为深沪两市屈指可数的蓝筹牛股。 1999 年,银广夏的每股盈利0.51 元;股价则从1999 年12 月30 日的13.97 元启动,一路狂升,至 2000 年 4 月 19 日涨至 35.83 元。次日,银广夏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 10 转赠10 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 年12 月29 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 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 元,全年上涨440%,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 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 元。然而,2001 年 8 月,银广夏却因媒体一份质疑,露出了造假的破绽,身价一落千丈,成为千古之恨。尽管有各种眩目的所谓高科技生物技术光环在掩护银广夏,但是在银广夏的2000 年年报里,已经露出许多作弊的马脚。天津广夏语焉不详公司按国家规定的格式公布了比较标准的报表和报表附注,但是在附注资料中,明知银广夏公司的总部没有一分钱的业务收入和业务成本,纯属于一个投资控股公司,却没有披露包含公司最重要业务收入和利润来源的报表及其说明,不符合披露的重要性原则,明显有对投资者欺骗的嫌疑,倒是对投资者判断公司用处不大的数十家子公司股权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概况做了大篇幅的列示。但是,有重大作弊嫌疑的正是在年报中语焉不详的天津广夏。销售回款有文章公司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公司的货币资金2000 年年末比1999 年同期增加2.27 亿元,增加69.39%的原因表述为“公司本年度的销售增加,且回笼现金较多所致”。但是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可以知道:(1)公司2000 年比1999 年增加短期借款5.86 亿元; (2)在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显示公司的现金净流量主要来源于公司的借款。即公司的净现金流量增加2.27 亿元,来自于公司经营活动为1.24 亿元,来自于公司的筹资活动(借款) 为3.45 亿元,来自于公司的汇率变动形成货币资金增加0.14 亿元,适用于公司的投资活动(主要是购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等使现金流量减少2.56 亿元; (3)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知,公司2000 年度的经营和其他活动,使公司的应收款项增加 4.4 亿元,增加 96.5%。因此,从上面的判断来说,公司的 2000 年度的销售及销售货款回笼并不理想,公司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的增加决不是主要来自于公司的销售而是来自于借款,公司希望以巨额的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销售回款情况。税务处理难以信服在公司的信息披露中,公司详细说明了公司及其子公司所适用的所得税政策,如公司和所属公司分别适用15%、24%、33%的所得税税率,天津广夏等三个单位目前正享受免税待遇,因此,银广夏公司2000 年度合并报表实现4.23 亿元的利润总额,却只计算所得税费用 739 万元,综合计算其所得税税率仅为1.75%的异常情况就可以得到解释了,而且也反

银广夏案例分析

银广夏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1994年,银广夏上市,在市场上各种神话和辉煌。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之后,中国证监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定: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忆多元,虚增利润7.7忆多元,而天津广夏在造假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负责银广夏审计业务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参与造假者受到法律惩处。 二、银广夏公司的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57)注册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司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原公司及其他8家发起人的净资产与投资折为4 400万股发起人股,于1993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发行职工股300万股,社会公众股2 700万股,总量3 000万的普通股,发行价3.98元。1994年1月2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截止2007年2月28日,公司总股本605,007,626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家上市公司。 2、经营范围 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的开发、餐饮、客房服务、经济信息以及咨询服务。 3、银广夏与天津广夏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物萃取化工产品,截至2000年6月底财务报表显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中,资产总额119 662.18万元,负债总额55 808.95万元,其中银行借款14 307万元,股东权益63 853.23万元。

2012124_银广夏财务舞弊事件

银广夏财务舞弊事件 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 为人知的造假事件。银广夏投资者 的巨额损失,又引发了股民要求建 立证券市场民事诉讼和赔偿机制的 呼声,银广夏案也被称为“中国证 券民事赔偿第一案”。2006年12月 21日,公司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 议通过了《关于利用资本公积金转 增股本解决中小股民诉讼问题的议 案》,决定向特定股东转增 15435023股,特定股东按照人民法 院的生效法律文书代公司向中小股 民诉讼原告支付赔偿股份,而这批 股份按照公司2007年5月27日公告所称已经于5月25日完成过户。这也表明,银广夏事件从东窗事发到完成民事赔偿经过了漫漫征途即将收尾。银广夏事件是上市公司中财务造假的一个典型案例。 银广夏事件始末: 1999年底至2000年初,为了夸大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业绩,达到增资配股的目的,时任天津广夏(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的董博,在原银广夏董事、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的指令和原银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的同意下,在采取虚构进货单位、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伪造销售发票、进出口报关单、银行进账单等手段的同时,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夏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纪录,阎便让天津广职工刘文军、李东、郑娟等人伪造萃取产品原料入库单、产品出库单等,由董博编入天津广夏公司1999年度财务报表中。其中,制作虚假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9亿元,后该虚假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人银广夏年报,导致银广夏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1.28亿元。

2000年底至2001年初,时任天津广夏董事长的董博在丁功民的授意、李有强的认可下,伪造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22笔,共计2.45亿元,以及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等5笔,共计4.76亿元,并继续采取1999年度造假手法,虚做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4亿元,导致银广夏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8亿元。 2001年5月,李有强承诺2001年中期利润分红资金由天津广夏承担。随后制造虚假销售收入,其中1.25亿元以天津广夏利润形式上交银广夏,剩余2500万元由天津广夏自留。 2001年8月2日至9月7日,银广夏因涉嫌违规停牌,9月10日复牌后至1O月8日期间连续出现16个跌停板,直接造成投资者损失68.63亿元。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事件 根据科龙公布的年报显示,2000 年科龙全年巨亏达8.3 亿元,2001 年更是达到14.76 亿元,转眼到了2002 年居然实现净利1亿元。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隐藏的是并不少见的利润大清洗的财务手段,即2002 年的扭亏的巨大“贡献”来自于2001 年的巨亏。科龙2001 年费用总额21 亿元之巨,2002 年仅为9 亿元,扭亏之术可见一斑。当然,如此扭亏为盈是建立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幅变化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的变化。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本文拟通过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讨论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一)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 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1.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 年也不会盈利。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理了。可见,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没有盈利,ST科龙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数字游戏的结果。 2.虚增收入和收益 科龙舞弊手法之二: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经查,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33亿元,虚增利润近1.2亿元。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科龙电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达4.27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其中向一个不知名的新客户销售就达2.97亿元,而且到2005年4月28日审计时仍然没有收回。此后的2003年和2004年,同样是在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的操纵下,科龙年报又分别虚增收入3.048亿元和5.127亿元,虚增利润8935万元和1.2亿元。这意味着在顾雏军入主科龙之后所出具过的3份公司年报都存在财务造假,将不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 3.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 银广夏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主要由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合并改组、并吸收其他6家发起人,通过向社会公众和内部职工募集新股设立而成。1987 年4月,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经深府外复(1987)63号文批复成立,由深 圳市汇文企业总公司、宁夏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香港登宝山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注册资本为141万美元,三家分别出资13.43%、61.57%、25%, 主营录像带的生产和销售,1988年10月在深圳开业。后深圳市汇文总公司被公 告撤销,撤销前已将其持有股权的3.84%经公证转让给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所余9.59%的股权交深圳思特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继承和管理,宁夏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股权中的10%转让给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1989年7月,经深府外复(1989)435号文批复,深圳广夏文化有限公司(最后更名为深圳广夏文 化实业总公司)与宁夏电子计算机开发公司、香港登宝山磁制品有限公司合资经 营“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970万元,三家出资比例分别为65%、10%、25%,经营范围为生产和经营3.5英寸电脑软磁盘(mdf)和提供技术服务。1992年9月,经宁科(计)字(1992)225号文批准,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宁夏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和香港中昌国际有限公司在银川合资经营“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三家出资比例分别为30%、45%、25%,主要生产经营3.5英寸电脑软磁盘,1993年4月正式投产。 1993年5月26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经 宁夏体改委宁体改发字(1993)67号文批准筹建,1993年6月14日在宁日28月 8年,1993号《筹建许可证》003夏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宁工商企字第 和11月20日经宁夏体改委宁体改发(1993)19号、98号文及1993年11月15 日经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3)外经贸资二函字第736号文同意以社会募 集方式设立,在宁夏银川市登记注册。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的股票(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2001年8月,银广夏被媒体披露存在巨额的造假嫌疑,随后中国证监会组织专案组进行调查,并确认银广夏及其相关中介机构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银广夏被暂停交易;2001年9月10日,银广夏在停牌一 个月后,以跌停板的价格复牌。经过史无前例的15个连续跌停板后,才在10 月8日止住跌停。股价从停牌前的30.79元/股,跌至6.59元/股,近68亿元的流通市值化为乌有。 1.背景资料② 自1994年6月17日上市流通以来,银广夏一度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一只绩 优股,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大力追捧,从股价到业绩,均创下了令人炫目的记录:1999年,银广夏的每股收益0.51元;股价则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的35.83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赠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全年上涨440%,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升至0.827元。 《财经》杂志2001年8月号发表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揭露深圳股票交易

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事件资料

反数字游戏:从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引起的反思(1) 一、引言 美国上市公司安然(Enron),这家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七,不久前还被华尔街的分析员强列推荐“买入”的明星企业一夜之间轰然崩塌,于2001年12月2日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规定,向纽约破产法申请破产保护,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对于这样一家颇具国际影响的能源交易商陷入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美国股市和债券市场受到严重打击。目前安然整个事件尚未了结,相信最终美证交会(SEC)和美司法部门会做出结论。在此事件中,作为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当然,这不是一起简单的企业破产案,除了涉及安达信会计造假之外,甚至涉及到美国证交会、白宫政要……抛却政治等其它方面的牵连,单就安达信会计造假事件,谈谈笔者的反思和启示。 二、从安然造假事件反思上市公司会计现状 (一)洋会计师事务所的公信力不容质疑么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包括安达信在内的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公信力是不容质疑的。就在不久前,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还发布规定,A股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或上市后再筹资时,必须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补充审计(双重审计)。而现在,令人尴尬的是,作为国

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却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公然替安然公司进行会计造假,还销毁了安然破产案中的债务审计资料。安然案件的具体细节还在调查之中,单就销毁安然破产案中债务审计资料而言,这至少说明了安达信没有达到会计审核的起码标准,按照惯例客户的所有相关资料至少要保持3~4年。更令人吃惊的是,就在安然事件发生不久,又曝出了美国环球电讯公司破产案,其审计公司又是安达信。 如果原来我们还相信以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百年累积的公信力,那么安然事件的曝光似乎打破了这种幻想。2001年6月,安达信就被控“欺骗及伪造账目”,被华盛顿联邦法庭处以700万美元罚款,同时,安达信一位资深会计师被罚永远出局。身为控方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说,安达信在1993年-1996年期间“明知故犯”、“不顾后果”地为垃圾处理公司提供虑假的审计报告,把该公司的收入膨胀了10多亿美元。这种做法明显给投资者以错误导向的财务报告。实际上,只要人们预期到自己的行为不会受到法律或其他相关法律的制裁,而这项行为又对自己有利时,没有人会不这么做。 随着安达信替安然会计造假事件的曝光,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去年在股市上掀起轩然大波的银广夏事件,二者何其相似!就像银广夏事件一下子使为其做审计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媒体焦点一样,为安然公司审计的安达信现在也是焦头烂额。联想到银广夏事件前后,国内相关政策一直向包括安达信在内的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倾

财务会计案例报告(银广夏-)

《财务会计》案例 题目:银广夏陷阱 第6组 提交日期:2011年12月11日

2011级4班小组成员:学号姓名备注 17920111150621 陈德渊 17920111150627 陈海良 17920111150699 郝捷 17920111150731 黄倩莹 17920111150809 刘春海 17920111150819 刘坚 17920111151017 占剑 (贡献不分大小,名单按学号排序)

2011级4班 一、案例回顾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 银广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银广夏神话”就此破灭。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夏大事记 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启动,一路狂奔,涨至35.83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 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银广夏从2001年8月9日起停牌30天。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 银广夏公司背景简介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87年4月,陈川创立“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1993年5月26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经宁夏体改委宁体改发字(1993)67号文批准筹建,1993年6月14日在宁夏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宁工商企字第003号《筹建许可证》,1993年8月28日和11月20日经宁夏体改委宁体改发(1993)19号、98号文及1993年11月15日经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3)外经贸资二函字第736号文同意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在宁夏银川市登记注册。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的股票(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1998年10月20日,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蛋黄卵磷脂和桂皮、生姜精油、含油树脂等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协议,供货金额5600万马克。1999年天津广夏实现对德国诚信公司出口1.1亿马克,使当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到1.58亿元,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飞涨到35.83元;2000年银广夏创始人陈川去世,宁夏科技厅厅长张吉生接过指挥棒,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1.8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60亿元人民币,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两个车轮飞转,成为深沪两市屈指可数的蓝筹牛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

银广夏案例分析

如何杜绝虚假会计信息-银广夏案例分析 2002年12月20日上午,银广夏特大虚假利润案终于在宁夏银川开庭审理。 银广夏一案暴露出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的严重程度,也暴露出中国对会计 信息质量监控力量的薄弱。由于市场主体在信息占有上的不对称,中、小投资者 相对于大股东和代表大股东利益的公司管理层来讲,是一个弱势群体,投资者和 潜在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所公布 的财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分析可以从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寻找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途径,指出现代公司治理问题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源。信息经济学认为,公司治理就是要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成为可能,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是不完备的,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这就使造假有利可图,也成为可能。在银广夏案件中,银广夏伪造会计信息之所以得逞,就是因为两权分离下股东和经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尤其是广大中小股东由于监督成本相对较高而信息严重匮乏。可以说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存在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 事实上,最终而言,经理人披露虚假信息对中小股东的利益损害最大。 一、经理人和股东的博弈 为了解决董事会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中国努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赋予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维护股东权益的职责。但是目前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仍流于形式,职能的发挥有限,内部人控制仍然十分严重,直接导致内部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伪造会计信息成为现实的原因是经理层注重短期利益,铤而走险。为什么经理人会只注重短期利益?因为经理人和股东的博弈近似一次性博弈,上市公司缺乏成长潜力,虚假包装上市严重,没有未来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掠夺短期收益是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经理人只注重短期利益,国有控股公司经理人的选任与业绩无关,经理人不知道自己在位几日。还有一个原因是,伪造虚假信息的成本较低(如中小股东的民事赔偿制度尚是空白),这就使虚假会计信息的伪造成为现实。 二、经理期权失效 银广夏经理层伪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直接原于经理期权失效。虽然银广夏实行了经理期权,且报酬优厚。(如董事局主席张吉生持股3.712万股,公司总裁李有强持股3.858万股,财务总监丁功民持股2.7556万股等,另外董事局主席年薪40万元,董事15万,监事会主席20万元,监事5万元。)但是,优厚的报酬并没有激励董事会和监事会维护广大股东的利益,也没有有效激励经理人行为。其原因分析如下: 银广夏本来就已经经营乏力,据已故董事长陈川生前所言,银广夏上市以来一直为避免下市而要求的利润指标绞尽脑汁。一个未来收益不被看好的公司,经营者也没有能力增加未来收益,如银广夏引进的耗资巨大的萃取设备实际上几乎停工,经理期权的激励作用自然不大。经理期权相对于总股本来说比例太小,李有强等人的经理期股合计占总股本0.025%,微乎其微,占工资总额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且很可能是没有成本的。 市场失灵,市场信息虚假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市场信号失真,再加上庄家炒作,资源并非流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经典审计案例之一:“银广夏”上市公司造假案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是1993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改委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采用社会筹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宁夏首家上市公司,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股(股票代码:000557)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6年内公司的资产总额从1.79亿元增至24.3亿元,股本从7400万股扩张至50526万股,税后利润增长率达540%,具备了成为中国未来大蓝筹股的潜力。 这是自治区确定的中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态建设先进企业经营;高科技中药制药生产、销售;动植物养殖、销售;食品、日用化工品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销售;餐饮业、酒店业;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建成3.24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公司采用多项高新技术治理沙漠,在沙漠治理及生态农业方面的卓越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获得多项荣誉。江泽民主席称赞银广夏不但治了沙,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开创了我国企业治沙的先河,在西部大开发中打响了头一炮。胡锦涛副主席赞扬说:你们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这只股票是1999年12月30日股价开始启动,至2000年4月19日已涨至35.83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复权后股价更是高达340元。 2001年8月,媒体对银广夏会计报表造假进行了全面报道,据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的调查表明,银广夏从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至虚增利润77156.7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2001年上半年虚增利润894万元。1999年实际亏损5003.2万元,2000年实际亏损14940.1万元,2001年上半年实际亏损2557.1万元。调整以后的2001年中报显示,股东权益由年初的110296万元减少到51847万元,每股资产为1.03元,对应收帐款调整后,每股资产为0.94元,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52.41%上升到74.28%,未分配利润由年初的32908.39万元变为-36097.51万元。 中国证监会从2001年8月3日新闻媒体对银广夏1999年、2000年业绩严重造假曝光当日起,证监会就派出了20人规模的核查组,分赴银川、天津、上海三地,就银广夏业绩造假、二级市场价格操纵等重大疑点进行调查。现已查明银广夏公司通过各种造假手段,中国证监会9月6日公布的查处结果显示:“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据此1999年、2000年的业绩严重造假,其子公司天津广夏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这则消息立即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银广夏股票于8 月3日停牌,8月6日,银广夏股票继续停牌一天半,鉴于情况严重,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2001年8月9日起停牌30天。,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将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银广厦股价也从2001年7月的33元多,最低跌至2002年1月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