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脑卒中溶栓规范化管理简介

脑卒中溶栓规范化管理简介

脑卒中溶栓规范化管理简介
脑卒中溶栓规范化管理简介

ACCP更新血栓预防和治疗指南

虽然抗凝和溶栓治疗在动脉、静脉以及心脏介入干预后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中得到了长期广泛应用,但是在孕期妇女、儿童及围手术期患者中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2008年7月1日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更新并颁布了血栓预防和治疗指南。新指南在保留先前指南提出的关于血栓常规预防性治疗建议的同时强调了在儿童、孕期妇女及其他特殊组群患者中的治疗。其要点如下:

●新指南由90位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组共同制定。

●该指南包含了700多项综合性建议,其中包括对孕期妇女、儿童及手术期和术后患者血栓的预防、治疗和长期管理。

●该指南保留了先前指南提出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其他药物进行血栓预防性治疗的建议。

●华法林和其他维生素K抑制剂(VKA)可使胎儿致畸和流产的发生风险增加,故对妊娠前6个月的患者应禁用。机械性瓣膜置换术后的孕期妇女因其他抗凝治疗预防卒中和瓣膜血栓疗效欠佳,故可继续应用VKAs。其他孕期妇女可用低分子肝素(LMWH)或普通肝素钠(UFH)替代VKAs。

●准备受孕的妇女的抗凝治疗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应用VKAs 并频繁进行妊娠试验检测,一旦证实怀孕则用LMWH或UFH替代VKAs。另一种方案是在怀孕前直接用LMWH或UFH替代VKAs。后一种治疗方案可避免VKAs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其不足之处包括LMWH和UFH比VKAs费用高;投药方式为每天一次或两次注射给药;长期应用LMWH或UFH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儿童卒中在儿童死因中占前10位。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缺血性卒中(AIS)。

●儿童AIS的鉴别诊断较困难,主要是因为儿童患者同成年人卒中临床表现显著不同,且约15%的儿童AIS患者没有明确的致病危险因素。

●儿童AIS患者一经确诊即应接受抗栓治疗,随后应坚持治疗以

预防远期复发。

●新指南修订了接受外科手术或其他介入性操作的患者进行抗栓

治疗的推荐建议。为减少外科出血,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期间需暂停抗凝治疗。但停用抗凝药物可增加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对术前患者是否停用抗凝治疗,应和出血风险相权衡。

●普通外科、妇科、矫形外科、肥胖症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大型手术后患者应常规进行预防性抗栓治疗。行腹腔镜手术、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因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低,故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进行血栓预防性治疗。

●考虑到其他治疗方法能够更为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故不推

荐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

李小刚教授谈:脑卒中溶栓规范化管理:在指南以外和特殊临床状态的静脉rt-PA溶栓治疗

迄今为止,临床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经循证医学证实确切有效的疗法只有四种:卒中单元、超早期溶栓、抗血小板治疗和早期开始的正规康复。其中只有rt-PA溶栓是针对脑梗死超早期的治疗,可能取得戏剧性的效果。

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在经过筛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小时之内静脉rt-PA溶栓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A级证据),推荐剂量为0.9mg/kg体重,最大量90mg。然而,由于有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的风险,需要以合格标准对病人进行慎重选择,这些标准很大程度上来自随机临床试验中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只有少数被选择的患者可进行治疗。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指南禁忌症也不完全相同(下表)。目前各国各大卒中中心开始了不少的研究项目,试图发掘出更好的溶栓治疗指南。

我国真正使用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比例很低(2004和2005年全国rt-PA 溶栓总例数都只是3位数,溶栓病例还远不到新发脑梗死病例总数的1/1000)。由于经验少,没有自己的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大多只能照搬国外的指南。指南推荐不尽相同,该听谁的?如果不对支持各个指南的临床试验进行探究,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就无从选择到底应该遵循哪一个指南。本文对指南外和一些临床特殊情况下是否适合溶栓进行探讨。

1.rt-PA剂量:NINDS试验确立了超早期脑梗死治疗中应用rt-PA静脉注射的基本适应症、时间窗、使用剂量和禁忌症,此后ECASSⅠ、ECASSⅡ、ECASSⅢ、ATLANTIS、STARS、CASES等一系列著名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及荟萃分析都在时间窗、用药剂量及适应症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这些试验均不包括中国病例。我国虽发布了卒中治疗的专家建议,但证据基本来源于国外,而且可操作性不强。rt-PA静脉注射(0.9mg/kg体重,最大量90mg)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目前国内还没有成规模的报道,使用经验较少,对于适合中国使用的rt-PA 治疗方案的探索还很不充分。这就存在着国外的溶栓药用量及指征是否对中国人种最合适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的亚洲邻国日本已经于2003年开始了3小时内脑梗死rt-PA静脉注射,0.6mg/kg体重,最大量60mg的溶栓大规模开放试验,其结果是与NINDS相似的,说明rt-PA 剂量可能与地区、种族等相关。

2. 超过3小时时间窗:NINDS试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3小时时间窗)、2项ECASS 试验(6小时时间窗)和2项ATLANTIS试验资料(A部分,6小时时间窗和B部分,5小时时间窗)的荟萃分析显示超过3小时治疗的潜在收益。在3~4.5小时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有利结果的OR值是1.40(95%可信区间,1.05~1.85),在4.5~6小时接受治疗患者的相应OR值是1.15(0.90~1.47)。在一个评估在卒中发生后不同时间(给予治疗)3个月时获得有利结果的总OR值的模型中,4.5~6小时组的前95%可信区间仍在1.0以上,显示获益的可能性。将最长时间延至3小时以上还需要额外的信息。正在进行的ECASSⅢ评估在卒中后3~4.5小时之间给予rt-PA的潜在作用,IST-3研究了长至6小时静脉应用rt-PA的疗效。在荟萃分析中,超过3小时应用rt-PA获益的明显下降并不能用颅内出血比例的增加来解释,

这可能归因于缺血半暗带的逐渐消失。因此,缺血半暗带影像学特征的应用也许可以对超过3小时的患者进行更好的筛选。

3. 年龄80岁以上:虽然老年人患卒中更多见,但在静脉应用rt-PA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老年患者被排除在外或者代表比例少。有报道对比80岁以上和小于80岁患者静脉应用rt-PA 治疗卒中的6项试验,发现大于80岁的患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但80岁以上的患者3个月的死亡率较80岁以下者高3倍,且更难取得良好预后。从安全的观点看,没有理由对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基于预定的年龄高限而不予溶栓,然而,有人怀疑溶栓是否真的改善了80岁以上患者3个月的预后。年龄本身是卒中死亡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因为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具有更高的病死率。

4. 18岁以下患者:临床试验没有纳入18岁以下的卒中患者。目前用于18岁以下的卒中患者的rt-PA溶栓的经验非常有限。只报道过少数年龄在12至16岁之间的溶栓病例中没有发现并发症,且预后良好。

5.后循环卒中:静脉应用rt-PA的随机试验主要集中在前循环卒中的患者。然而大约1/5的缺血性卒中发生在后循环,基底动脉的闭塞是最严重的卒中。早期用于治疗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时由导管血管内介入途径到达栓塞处进行动脉溶栓。但是开放性研究显示静脉用rt-PA 溶栓同样有效。Lindberg等报道了50例经动脉血管造影证实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静脉用rt-PA 的疗效,发现患者的存活率、血管再通率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与血管内治疗组相似。一项比较静脉(76例患者)和动脉(344例患者)溶栓的meta分析发现其生存率和预后结果大体相当,24%的动脉溶栓患者和22%的静脉溶栓患者预后良好。因此,认为对后循环卒中动脉介入治疗优于静脉溶栓是没有道理的。静脉溶栓疗法避免了侵入性动脉溶栓疗法在时间上的延误,是无血管内干预技术的卒中中心的最佳选择。

6.严重的卒中:严重卒中患者(NIHSS评分>20)是否应用rt-PA均预后不良?因为这些患者的出血风险较高。然而,正如NINDS的事后分析、NINDS的荟萃分析、ECASS和ATLANTIS试验所显示的那样,这项患者仍可能从治疗中获益。

7.超过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早期缺血迹象:基线CT时超过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缺血性改变(包括灰白质界线不清、低密度、脑回肿胀)是决定溶栓治疗的重要性是有争议的。这一概念是由ECASS试验中提出(6小时时间窗)的,随后在静脉rt-PA溶栓的卒中试验所采纳。然而,一项1205例常规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表明超过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早期缺血改变并非和不良预后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头CT扫描的早期缺血性改变对卒中发生3小时以内而无其它排除标准的患者并不是决定静脉溶栓的关键。

8.轻症或症状迅速改善的患者:很多卒中患者没接受rt-PA静脉溶栓是因为症状轻微或卒中症状正在改善而风险收益比并不确定。然而,这些病例中的有些预后不好。NINDS试验的事后亚组分析显示轻微卒中症状患者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和整个队列的总治疗效果没有差异。大约1/3就诊时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迅速改善的急性卒中患者随后加重,有报道19例症状迅速改善的患者静脉用rt-PA治疗后预后良好。这些初步的资料显示因为症状轻微或正在改善而不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并非总是合理的。

9.卒中时癫痫:由于依靠临床检查和头CT扫描很难区分缺血性卒中和癫痫发作后的Todd 麻痹,目前的指南将卒中发病时出现癫痫的患者排除出溶栓治疗的行列。核磁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或动脉血管造影、灌注CT或CT动脉血管造影可以用于证实合并癫痫时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而这些患者是可以溶栓的。

10.3个月内有卒中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试验中将近期3个月有新发卒中的患者作为排除标准,因此对先前的卒中与脑出血的相关风险发生率的资料不多。有报道1例50岁男性的急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4天后再发卒中再次rt-PA静脉溶栓,预后良好。

11.近期有心肌梗死的卒中患者:心包炎是溶栓的禁忌症。急性心肌梗死时常常发生心包积液,近期心肌缺血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有心包积血和致死性心包填塞的风险,然而欧洲指南的禁忌症中并不包括近期心肌梗死。

12.颈动脉夹层患者:颈动脉夹层占在年轻卒中患者中占10%。溶栓治疗理论上可能会加重血管壁血肿,但现有的资料表明,它不应该成为禁忌症。已有50多例颈动脉夹层所致的急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报道,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重要的是,没有观察到新发或神经功能缺失加重、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颈动脉破裂。

13.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以前经治疗的动脉瘤、偶然发现的未破裂的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的存在都可能增加溶栓治疗颅内出血的风险。目前只有少数病例报道,有2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卒中患者和2例既往有颅内动脉瘤已经治疗(1例夹闭,1例线圈栓塞)的心肌梗死患者静脉用rt-PA溶栓的报道,都没有出现并发症;5例卒中动脉溶栓的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其中2例发生了致死性颅内出血;2例心肌梗死患者用rt-PA溶栓治疗发现动静脉畸形导致颅内出血。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动静脉畸形栓塞前接受了rt-PA动脉溶栓治疗,没有出现并发症;另1例已知脑动静脉畸形的大块肺栓塞患者经rt-PA动脉溶栓治疗也很成功。

14.有心脏栓子的卒中患者:心脏血栓不是静脉应用rt-PA的既定禁忌症,但溶栓药有加快

心脏血栓分解并导致栓塞的潜在危险。在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系统性溶栓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1.5%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这些患者被认为存在既定栓子。可供评估合并心脏血栓的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获益风险比的数据极少。一项研究报道了5例合并心脏血栓的静脉rt-PA溶栓的卒中患者,没有发现早期全身或脑栓塞,其中2例完全康复,另外2例3个月时效果良好,还有1例后期再发脑栓塞而死亡。然而也有静脉rt-PA治疗缺血性卒中导致脑栓塞再发、栓塞性心肌梗死、下肢动脉栓塞的病例报道。因此,对已知心内血栓患者静脉应用rt-PA有特定的风险,在此情况下需要慎重评估。

15.怀孕: 对于孕期应用溶栓剂的主要顾虑是对胎盘的影响,有可能导致早产、胎盘早剥或胎儿死亡。文献中报道的怀孕期间接受rt-PA治疗的妇女大约有30例,其中6例用rt-PA 静脉溶栓与非孕期患者相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相似,而胎儿并未受影响。rt-PA不能透过胎盘,鼠和家兔的研究并未发现致畸性。对怀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宜拒绝行静脉rt-PA治疗,但因为经验有限,必须仔细权衡风险和收益。

16.月经: 活动性出血是使用溶栓治疗的禁忌症。然而,有限的文献资料的结论是对经期妇女静脉应用rt-PA是相对安全的,而不应拒绝或推迟应用。患者的月经量可能增加,并可能需要输血,尤其是当在月经的首日溶栓或患者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史的患者。

17.近期手术史:近期有过大手术是静脉溶栓的禁忌症,因为溶栓剂可能会破坏术区的止血功能而导致严重出血。然而,对于手术较小、伤口不深、出现出血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可以控制的患者而言,溶栓也许是可行的。有报道,1例在除皱术和眼睑整容术后24小时因为急性卒中进行静脉rt-PA溶栓的病例,该患者手术部位出现了血肿,但没有发生致命的并发症,面部皮瓣仍然存活,出院时神经功能和手术外观均完好。对手术后发生卒中的患者,可选择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术。

18.高血糖:高血糖不仅可影响纤溶过程,延迟rt-PA诱导的缺血半暗带的再灌注,而且也和增加脑出血和使预后恶化相关。在NINDS试验中,血糖水平高于22.2mmol/L的患者被排除在外。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的卒中委员会的指南并未将高血糖列为禁忌症。然而,卒中发生时血糖>11.1mmol/L的患者颅内出血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一项经rt-PA治疗的138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当血糖水平>8.4mmol/L时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血糖水平>11.1mmol/L和25%的症状性出血率相关。在PROACTⅡ动脉应用重组尿激酶溶栓试验中,基线血糖11.1mmol/L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为36%,而基线血糖不超过11.1mmol/L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为9%。现有的证据表明,出于安全考虑应将血糖水平的上限控制在11.1 mmol/L。高血糖可诱导内皮细胞出现各种生化改变加速损伤缺血区

的血管,这可能是再灌注后脑出血发生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对这些溶栓治疗的患者而言,尚未确定再灌注前的超早期血糖控制是否能改善疗效和提高安全性。

19.动静脉联合溶栓:早期静脉溶栓再通失败时,仍有可能在血栓局部应用补救性溶栓治疗。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大块血栓的缺血性卒中,如发生在大脑中动脉近端、颈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栓闭塞。在有经验的卒中中心,补救性治疗可提供更高的再通率而且相对安全。IMSⅢ试验是随机对比动静脉联合治疗和标准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期待其结果。

小结: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指南相对保守,可能错失很多或许符合条件的个体。rt-PA的溶栓剂量可能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中是不一样的。静脉rt-PA溶栓在80岁以上患者、孕妇、经期患者、颈动脉夹层患者中可能是安全的;轻症卒中患者、症状迅速改善而遗留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以及严重卒中的患者都可能从治疗中获益。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不仅强调了及时治疗的益处,而且显示在卒中发生后长至4.5小时均有可能有疗效,人们希望ECASSⅢ的结果能使我们就3~4.5小时的时间窗达成共识。基线头CT扫描显示超过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早期缺血迹象作为溶栓排除标准的重要性尚不确定,现有的资料显示,症状出现3小时以内给予溶栓治疗时,这些早期迹象并没有预测价值。高血糖的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涉及了指南中并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应该进一步研究在静脉溶栓前进行紧急血糖调控的潜在价值。需要临床试验来揭示是否局部动脉溶栓在临床上优于静脉溶栓,以及适合哪些人群。对后循环卒中的患者来说,也许静脉溶栓未被充分利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联合使用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再通治疗是相对安全的,有待临床随机试验的结果。

(完整word版)静脉溶栓流程修改稿.总结,推荐文档.doc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姓名性别年龄体重(kg)病历号病人出处 联系方式: 联系人姓名:与患者关系:电话: 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 确定时间( 24 小时制)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最后看起来还正常是什么时候?) 来院时间:年月日时分 来诊时发病在 4.5 小时之内( rtPA)是□否□ 来诊时发病在 6.0 小时之内(尿激酶)是□否□ 如“是”,考虑溶栓治疗,行以下程序。如“否”,本流程终止。 开溶栓检查套餐 快速血糖、血常规、血生化、凝血相(包括 D 二聚体)、心梗三项(督促血标本送检及化验 ! ) 头 CT 或 CTA 筛查静脉溶栓标准 【适应证】是否年龄 18~ 80岁□□溶栓开始时发病在 4.5h 以内( rtPA )或 6h内 ( 尿激酶 ) □□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 NIHSS 5-25 )□□脑 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以上必须为“ 是” ,为“否”者不能溶栓

【禁忌证】 严重脑卒中(临床 NIHSS>25分,和/ 或影像提示急性低密度或脑沟消失>1/3MCA 供血区、明显占位效应伴中线移位) 在开始治疗前卒中症状迅速改善 尽管头 CT未见异常,临床仍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此次神经功能缺损为癫痫发作的后遗症状 未控制的高血压:(间隔至少 5min 重复 3次测得)收缩压 >180mmHg,或舒张 压 >100mmHg;或需要强力(静脉内给药)治疗手段以控制血压 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史 近3个月内有有脑梗死史(但不包括未遗留神经体征的陈旧小腔梗)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近3个月内有头颅外伤或严重创伤史; 近3个月内有胃肠溃疡史;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近 10天曾进行有创心外按压、分娩、及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或静脉穿刺(如锁骨下或颈静脉) 有出血倾向的肿瘤史; 严重的肝病:包括肝功能衰竭、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及活动性肝炎史 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妊娠; 已知的出血体质; 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及手术史; 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包炎; 急性胰腺炎; 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 如骨折 ) 的证据 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 ;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 109/L,血糖 <2.7 mmol /L( 50mg/dl )或高于 22.2mmol/L (400mg/dl) 。 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以上必须为“否”,为“是”者不能溶栓。

急性脑卒中溶栓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2016年5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 组长:刘鸣 成员:崔丽英贺茂林徐运 增进胜刘峻峰畅雪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PA)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为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如下,其中的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标准。 一、溶栓相关公众教育 为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及时救治,首先应能够识别脑卒中的发生。研究显示公众对脑卒中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仍然十分匮乏。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急性卒中登记(California Acute Stroke Pilot Registry, CASPR) 报告若所有患者能在发病后早期就诊,则 3 h 内溶栓治疗的总体比例可由 4.3% 上升至28.6%, 因此开展更多的以教育卒中患者更早寻求治疗的宣传活动是必要的。 有效的社区教育工具包括印刷材料、视听节目、网络在线宣传、社区宣讲、板报以及电视广告。卒中教育不应仅针对潜在的患者,也应包括他们的亲属、公共服务部门比如警察以及医护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必要时启动急救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关键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诊治指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为方便临床使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修订原则 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2-3]和常用标准,并结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4.对国内常用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注意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国素。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l推荐强度(分4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2.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高质量) ;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3.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 1B级: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脑卒中溶栓规范化管理简介

ACCP更新血栓预防和治疗指南 虽然抗凝和溶栓治疗在动脉、静脉以及心脏介入干预后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中得到了长期广泛应用,但是在孕期妇女、儿童及围手术期患者中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2008年7月1日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更新并颁布了血栓预防和治疗指南。新指南在保留先前指南提出的关于血栓常规预防性治疗建议的同时强调了在儿童、孕期妇女及其他特殊组群患者中的治疗。其要点如下: ●新指南由90位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组共同制定。 ●该指南包含了700多项综合性建议,其中包括对孕期妇女、儿童及手术期和术后患者血栓的预防、治疗和长期管理。 ●该指南保留了先前指南提出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其他药物进行血栓预防性治疗的建议。 ●华法林和其他维生素K抑制剂(VKA)可使胎儿致畸和流产的发生风险增加,故对妊娠前6个月的患者应禁用。机械性瓣膜置换术后的孕期妇女因其他抗凝治疗预防卒中和瓣膜血栓疗效欠佳,故可继续应用VKAs。其他孕期妇女可用低分子肝素(LMWH)或普通肝素钠(UFH)替代VKAs。 ●准备受孕的妇女的抗凝治疗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应用VKAs 并频繁进行妊娠试验检测,一旦证实怀孕则用LMWH或UFH替代VKAs。另一种方案是在怀孕前直接用LMWH或UFH替代VKAs。后一种治疗方案可避免VKAs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其不足之处包括LMWH和UFH比VKAs费用高;投药方式为每天一次或两次注射给药;长期应用LMWH或UFH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儿童卒中在儿童死因中占前10位。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缺血性卒中(AIS)。 ●儿童AIS的鉴别诊断较困难,主要是因为儿童患者同成年人卒中临床表现显著不同,且约15%的儿童AIS患者没有明确的致病危险因素。 ●儿童AIS患者一经确诊即应接受抗栓治疗,随后应坚持治疗以

最新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试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试行) ⑴ 通知脑卒中小组成员(神经内科主任王晶、韩淑祯、倪中华等) 卒中小组成员立即行 1、初步评估(神经系统相关检查、NIHSS 评分、绝对禁忌症排除)。 2、如果评估患者为脑卒中,有溶栓可能,与家属初步沟通,签署溶栓治疗沟通意向书。 3、急诊完成溶栓前相关检查(急诊凝血7项、急诊肾功 及电解质、血糖、血常规、)不要求查动脉血气 4、护理组留置针(肘静脉)开放通道。 (要求15五分内钟完成)。 静脉溶栓(要求60分内钟内完成) 经过神经内科急会诊,患者有静脉溶栓指征 急诊检验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追踪急诊血生化结果回报(要求45五分内钟完成) 为争取时间,必要时可由患者家属送检血标本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送患者到CT 室行急诊头颅CT 平扫,根据CT 扫描结果判断,并且电话联系神经内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要求25五分内钟完成) 结果判定(要求45五分内钟完成) 1.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根据急诊CT 平扫结果判断决定; (1) CT 发现脑梗死的责任病灶,电话联系神经内科值班医师到急诊或CT 室急会诊; (2)CT 发现脑出血,根据出血量联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会诊,必要时急诊CTA 检查。 (3) CT 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电话联系神经外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后,请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会诊。 急诊分诊台通知急诊值班医生,初步判断卒中可能 评估时间窗完成流程可能 (要求5分钟内完成) 根据会诊及CTA 检查结果 120接到脑梗死可能患者,主动通知神经内科病区。 电话:7231358 患者家属护送来院 通知CT 室准备急诊CT

201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6 年中国脑卒中大会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参考学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 PA)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 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如下,其中的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的标准。 溶栓相关公众教育 为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及时救治,首先应能够识别脑卒中的发生。研究显示公众对脑卒中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仍然十分匮乏。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急性卒中登记(California Acute Stroke Pilot Registry, CASPR) 报告若所有患者能在发病后早期就诊, 则 3 h 内溶栓治疗的总体比例可由 4.3% 上升至28.6%, 因此开展更多的以教育卒中患者更早寻求治疗的宣传活动是必要的。 有效的社区教育工具包括印刷材料、视听节目、网络在线宣传、社区宣讲、板报以及电视广告。卒中教育不应仅针对潜在的患者,也应包括他们的亲属、公共服务部门比如警察以及医护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必要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公众教育的关键是当可疑卒中发生时应立即拨打120 等急救电话。 推荐:应积极开展针对大众的科普宣传和对医生进行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的相关培训,加强全社会脑卒中应尽早救治的意识,减少脑卒中就医的时间延误,尽可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使用率。 院前处理

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

-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 ­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 一.三大原则­   1.控制颅内高压­ 2.管理血压­ 3.防治并发症­ (一)控制颅内高压­ A 为什麽要控制颅内高压­ 脑卒中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致残及致死率高的疾病,因此在急性期迅速控制病情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是非常重要的。而颅内高压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所以颅内高压的控制好坏与否对于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脑梗死而言应根据其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大、中梗死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而颅内压升高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颅内压为治疗脑出血的首要任务。一般来说对于各种脑出血均应适当的使用脱水治疗来控制颅内高压。­ B 如何控制颅内高压:­

1 一般处理­ ①卧床,避免头颈部过度扭曲。头位的高度以30度为宜。­ ②避免引起ICP增高的其他因素,如激动、用力、发热、癫痫、呼吸道不通畅、咳嗽、便秘等。­ ③有条件情况下给予亚低温治疗。­ 2 脱水治疗:必须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心肾功能状况选 用脱水剂的种类和剂量.­ ①甘露醇:是最常使用的脱水剂,其渗透压约为血浆的4倍,用药后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迅速进入血液中,经肾脏排出,大约8g甘露醇带出100ml水分。一般用药后10分钟开始利尿,2~3小时作用达高峰,维持4~6小时,有反跳现象,甘露醇的半衰期为6小时,一般最大剂量为6小时一次。可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在30分钟内滴完,约80—160滴/分钟,6~8小时1次,一般情况应用5~7天为宜。颅内压增高明显或有脑疝形成时,可加大剂量,快速静推,使用时间也可延长.­ ②速尿:一般用20~40mg静注,6~8小时1次,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可减轻二者的不良反应。­ ③甘油果糖:也是一种高渗脱水剂,其渗透压约相当于血浆的7倍,起作用的时间较慢,约30分钟,但持续时间较长(6~12小时)。可用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04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流程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流程

东莞市大朗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一、医疗流程 (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的填写。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指尖血糖、血常规、血电解质、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格拉斯哥评分。 (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急性期治疗药物,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治疗。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可能是受害的可能的10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的获益尚不能准确的预测。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计算。 (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如果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的阿替普酶在1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1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八)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评分):最初2小时内,1次/15分钟,随后6小时,1次/60分钟,此后1次/4小时。直至24小时。 (九)rt-PA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1、过敏反应:显著的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2、神经功能恶化: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病情加重(NIHSS评分增加4分) 3、血压大于185/110mmHg持续存在或伴神经功能恶化 4、严重的全身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十)过敏反应处理

溶栓规范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溶栓治疗(注:下文中凡引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内容,均以加粗字体及下划线表示。) 一、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方案 1.溶栓入选标准: (1)、年龄18—75岁; (2)、临床表现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持续 > 30分钟,但在6小时以内,治疗前无明显 改善; (3)、治疗前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明显的责任病灶的梗死低密度改变; (4)、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 (5)、卒中引起可评估的神经缺损,如语言、认知、运动障碍(面瘫及明显偏瘫,肌力0一 Ⅲ级,若为轻瘫,则需同时伴有面瘫或/和失语等症状); (6)、卒中引起可评估的神经缺损评分,NIHSS评分7~22分; (7)、患者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 (8)、溶栓治疗应尽早进行,最好在3小时以内,争取在6小时内,超过6小时但在9小时 内的病例,如多模式影像学支持尚有缺血半暗带存在,也可考虑溶栓,(进展性卒中,以病情加重时的时间为起点开始计算,不以最初发病时间为起点计算); 注:如患者就诊治时,发病时间已超过3小时,但尚在9小时内,其入选标准除符合上述标准外,还需满足下列多模式影像检查的条件: ①、累及半球的CTP或PWI异常灌注区域最大直径>2cm; ②、CTP/CTA-SI或PWI/DWI不匹配区域≥20%; ③、CTA显示大血管TICI分级为0级或1级; 2.溶栓排除标准: (1)、溶栓治疗之前,临床表现已出现明显改善; (2)、轻微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如单纯性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和构音不清及肢体轻瘫; (3)、近6个月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近3个月有脑梗死史(但无明显肢体瘫痪等 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不受影响);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6小时内可溶栓,介入治疗地位提升 原创:岱西中国循环杂志 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对指南进行了更新,突出了院前处理、急诊评估与诊断流程、急性期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影像学评估等方面的进展,展现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 相较于2014年旧版指南,2018年新指南主要更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证和禁忌证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新指南对2014版指南中发病3~4.5 h内关于年龄的相对禁忌证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年龄大于80岁”这一条目。 此外,《指南2018》也对一些特殊的临床疾病或情况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推荐意见,如“微出血”“颅内动脉瘤”及“类卒中”等问题的处理。 3 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3h;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相对禁忌证中列入了: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 mm);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类卒中。 3~4.5 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1)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症状持续3-4.5 h; (3)年龄≥18岁; (3)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3 h内rt-PA静脉溶栓相对禁忌证基础上增加了:使用抗凝药物,INR≤1.7,PT≤15 s;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6 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6 h; (3)年龄18~80岁; (4)意识清楚或嗜睡; (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血管内取栓治疗推荐级别提升为(I A)。 (1)患者符合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指征,优选静脉溶栓治疗(IA); (2)对发病后不同时间窗内的患者、距最后正常时间6~16 h(IA)及距最后正常时间16~24 h者(ⅡB),经严格临床及影像学评估后,可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3)紧急颈动脉支架和血管成型术的获益尚未证实,应限于临床试验的环境下使用(ⅢC)。 3. 新增了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治进行系统管理的推荐意见: 新指南纳入了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措施,推荐对发病24h内的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维持21d)(IA)。 还增加了如对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的评估与干预、加强医患沟通等推荐意见。 来源: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 666-682. [2] 彭斌, 刘鸣, 崔丽英. 与时俱进的新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 657-659.

脑卒中溶栓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撰写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在线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第4期上,推荐意见汇总如下。 ◆院前处理 ?对突然出现症状疑似脑卒中(症状见下方)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I级推荐,C级证据)。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眩晕伴呕吐;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急诊室处理 ?按诊断步骤(是否为卒中一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卒中一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I级推荐)。 ◆卒中单元 ?收治脑卒中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接受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一、评估与诊断 ?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I级推荐)。 ?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排除颅内出血(I级推荐)。 ?应进行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I级推荐)。 ?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I级推荐),有条件时应持续心电监测(II级推荐)。 ?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II级推荐)。 ?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II级推荐),但在起病早期,应尽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 ?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I级推荐)。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操作规范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 一、诊断 应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诊断步骤: ② 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但在起病早期,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 三、一般处理 1、呼吸与吸氧、心脏监测和体温控制 ①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

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②呼吸与吸氧支持: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 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2 ① ② ③ ④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3、血糖控制 ①血糖超过10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应加强血糖监测,血糖值可控制在

7.7-10mmoll/L。 ②血糖低于3.3mmol/L时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达到正常血糖。 三、溶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癫痫发作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活动性内出血 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或其他情况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

限)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s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 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PTT,INR,血 小板计数、ECT;TT或恰当的Xa因子活性测定 等) 6h内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

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简要

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简要医脉通临床指南1周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 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中国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是对2014版指南的更新, 突出了院前处理、急诊评估与诊断流程、急性期静脉 溶栓、血管内取栓、影像学评估等方面的进展。关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前期诊断和一般管理,新版指南 主要有以下推荐。 推荐意见: (1)建议卫生主管部门组建区域脑卒中分级救治系统,医疗机构具备分级开展脑卒中适宜诊治技术的能力,并逐步建立认证、考核和质量改进体系(Ⅰ级推荐,C级证据)。 (2)推荐急救转运系统与医院建立有效联系及转运机制,医院建立院内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建立规范的远程卒中诊治系统(Ⅰ级推荐,B级证据)。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疑似脑卒中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C级证据)。 推荐意见:

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接受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推荐意见: 按诊断流程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 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有条件应尽量缩短进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Ⅰ级推荐,B级证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彬体征持续24 h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诊断流程: 第一步,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第二步,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第三步,卒中严重程度?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第四步,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是否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五步,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和血管病变等资料进行病因分型(多采用TOAST分型)。 推荐意见:

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 ⑴ 通知脑卒中小组成员(急诊科李文鹏或胡淦,电话2025017) 卒中小组成员立即行 1、初步评估(神经系统相关检查、NIHSS 评分、绝对禁忌症排除)。 2、如果评估患者为脑卒中,有溶栓可能,与家属初步沟通,签署溶栓治疗沟通意向书。 3、急诊完成溶栓前相关检查(急诊凝血7项、、急诊肾功及电解质、血糖、血常规、)不要求查动脉血气 4、护理组留置针(肘静脉)开放通道。 (要求15五分内钟完成)。 静脉溶栓(要求60分内钟内完成) 经过神经内二科急会诊,患者有静脉溶栓指征 1、治疗前家属沟通签字。 2、神经内二科医师电话通知病房准备接收及溶栓相关事 宜,送患者到神经内二科病房,并且立即应用(rt-PA ) 完成静脉溶栓(神经内二科无病床必须通知爱玛客公司 中央运送调度中心联系紧急加床,电话:2023722。) 急诊检验 诊卒中小组员追踪急诊生化结果回(要求45五内钟完成) 争取时间,必时可由患者属送检血标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送患者到CT 室行急诊头颅CT 平扫,根据CT 扫描结果判断,并且电话联系神经内二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要求25五分内钟完成) 结果判定(要求45五分内钟完成) 1.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根据急诊CT 平扫结果判断决定; (1)CT 发现脑梗死的责任病灶,电话联系神经内二科值班医师到急诊一区或CT 室急会诊; (2)CT 发现脑出血,根据出血量联系神经内二科、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一区会诊,必要时急诊CTA 检查。 (3)CT 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电话联系神经外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后,请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一区会诊。 急诊分诊台通知急诊一区值班医生,初步判断卒中可能 评估时间窗完成流程可能 (要求5分钟内完成) 根据会诊及CTA 检查结果 协商专科收治 120接到脑梗死可能患者,主动通知急诊分诊台。电话:2983616 患者家属护送来院 通知CT 室准备急诊CT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临床应用培训和规范化管理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临床应用培训和规范化管理 一. 单选题 1 .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的组成有哪些? A.院前急救系统 B.院内急救系统 C.两者都不是 D.两者都是 2 .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早期恶化的原因? A.症状性颅内出血 B.血管再闭塞 C.再灌注损伤 D.持续的血压增高 3 .患者的一侧上下肢肌力为0级,在NIHSS评分中应该评多少分? A.2分 B.4分 C.6分 D.8分 4 .以下哪一项不是静脉溶栓的禁忌证? A.严重肝功能障碍 B.肾功能障碍 C.心功能衰竭 D.糖尿病 5 .以下哪一项是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定义中NIHSS评分的变化值? A.NIHSS评分增加≥10分 B.NIHSS评分增加≥4分 C.NIHSS评分增加≥3分 D.NIHSS评分无变化 6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急救时,急救人员在现场应该做到:

A.院前卒中筛查 B.确定发病时间 C.ABC监测/血糖 D.以上都是 7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列那种情况不适于溶栓治疗 A.发病6小时内 B.CT证实无出血灶 C.病人无出血素质 D.头部CT出现低密度灶 8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及美国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指南2013,为减少院内延误,应该在患者到达急诊室后多长时间内完成评价并做出治疗决策? A.3小时 B.45分钟 C.60分钟 D.90分钟 9 .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血管再闭塞的药物? A.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B.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 C.抗凝剂 D.溶栓药 10 .以下哪一项是轻型卒中最佳的定义 A.局灶性轻型神经功能障碍(NIHSS≤3分),持续时间≥24h B.局灶性轻型神经功能障碍(NIHSS≤5分),持续时间≥24h C.局灶性轻型神经功能障碍(NIHSS≤7分),持续时间≥24h D.局灶性轻型神经功能障碍(NIHSS≤10分),持续时间≥24h 感谢小闫医生提供以上试题及答案

脑卒中静脉溶栓操作规范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 ⑴ 通知脑卒中小组成员(急诊科李文鹏或胡淦,电话2025017) 卒中小组成员立即行 1、初步评估(神经系统相关检查、NIHSS 评分、绝对禁忌症排除)。 2、如果评估患者为脑卒中,有溶栓可能,与家属初步沟通,签署溶栓治疗沟通意向书。 3、急诊完成溶栓前相关检查(急诊凝血7 项、、急诊肾急诊检验 诊卒中小组员追踪急诊生化结果回(要求45五内钟完成) 争取时间,必时可由患者属送检血标本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送患者到CT 室行急诊头颅CT 平扫,根据CT 扫描结果判断,并且电话联 系神经内二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要求25五分内钟完成) 结果判定(要求45五分内钟完成) 1.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根据急诊CT 平扫结果判断决定; (1)CT 发现脑梗死的责任病灶,电话联系神经内二科值班医师到急诊一区或CT 室急会诊; (2)CT 发现脑出血,根据出血量联系神经内二科、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一区会诊,必要时急诊CTA 检查。 (3)CT 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电话联系神经外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后,请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一区会诊。 急诊分诊台通知急诊一区值 班医生,初步判断卒中可能 120接到脑梗死可能患者, 患者家属护送来院 通知CT 室准备急诊 CT

静脉溶栓(要求60分内钟内完成) 经过神经内二科急会诊,患者有静脉溶栓指征 根据会诊及CTA检查结果1、治疗前家属沟通签字。 2、神经内二科医师电话通知病房准备接收及溶栓相关事 宜,送患者到神经内二科病房,并且立即应用(rt-PA) 完成静脉溶栓(神经内二科无病床必须通知爱玛客公司 中央运送调度中心联系紧急加床,电话:202372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的年龄标化脑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脑卒中相关死亡和脑卒中的全球总负担的绝对数量巨大,而且仍在增加。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在目前全球各国制定的指南中,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标准剂量0.9 mg/kg的治疗被推荐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标准治疗方案。 一、静脉溶栓治疗的现状 溶栓治疗率低自1996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rt-PA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起至今已近20年,在全球范围内静脉溶栓治疗率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在美国仅有3%~5%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中国国家脑卒中调查显示,静脉rt-PA 溶栓治疗率为1.6%。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一类归因为,超出溶栓时间窗,包括入院前的因素,如患者对脑卒中症状认识不足,社区医院脑卒中诊疗能力不足,交通延误等;以及入院后医院脑卒中诊治流程管理环节,均可导致错失溶栓时机。另一大类原因为,出于并发症(主要是颅内出血)的考虑。 溶栓药物的发展溶栓药物发展至今经历了3代:尿激酶、链激酶为第1代溶栓药物;rt-PA为第2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奈替普酶、孟替普酶等为第3代溶栓药物。目前rt-PA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批准的惟一一个具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适应证的药物。还缺乏有力的临床试验证据证明第3代药物较rt-PA有更好的疗效及更少的出血并发症风险。 血管内治疗的挑战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内溶栓、机械取栓、急性血管成形及血管内支架术)的发展,静脉溶栓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尽管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的再通率在增高,但是尚无有力的前瞻性研究证据支持血管内治疗优于静脉溶栓的结论。SYNTHESIS EXPANSION研究比较了起病4.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治疗与血管内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进行血管内治疗并不优于静脉rt-PA溶栓治疗。2013年旨在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疗效的SAMMPRIS试验3年随访结果得出了积极药物治疗对颅内动脉狭窄高危患者的早期收益优于Wingspan 支架臵入的阴性结果。2011年卒中治疗学术圆桌会议声明,机械再通治疗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有效性证据,故目前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仍是一线的治疗方案,并强调将更多患者纳入溶栓治疗。单纯静脉溶栓的血管开通率为60%,意味着仍有40%患者不能早期恢复有效灌注,血栓负荷和血栓阻塞部位循环模型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比较,早期一些小样本试验并未提出强有力的证据来分出优劣。第3次国际卒中试验发现,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治疗3个月临床结局)和安全性相似,且两者疗效都具有时间依赖性Ⅲ。对于静脉溶栓无效的患者,似乎可考虑给予补救性血管内治疗,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疗效。

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发病0-3h静脉溶栓标准(来自rtPA说明书) [适应症] 发病3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80岁; 开始静脉滴注治疗前神经学指征不足或症状迅速改善; 经临床(NIHSS>25)和/或影像学检查评定为严重脑卒中; 脑卒中发作时伴随癫痫发作; 严重的未得到控制的动脉高血压;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需要强力(静脉内用药)治疗手段以控制血压; 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处于因动脉瘤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状态。 1. 既往史 已知有颅内出血史或疑有颅内出血; 有脑卒中史并伴有糖尿病; 近3个月内有脑卒中发作; 已知出血体质、出血倾向的肿瘤、目前或近期有严重的或危险的出血、严重的肝病,包括肝功能衰竭、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及活动性肝炎; 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史或创伤史(如肿瘤、动脉瘤以及颅内或椎管内手术);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包炎;急性胰腺炎; 口服抗凝血药,如华法林; 最近(10天内)曾进行有创的心外按压、分娩或不可压迫血管的穿刺(如锁骨下或颈静脉穿刺);最近3个月有:胃肠溃疡史、食管静脉曲张、动脉瘤或动脉/静脉畸形史、严重的创伤或大手术。2. 辅助检查 CT扫描显示有颅内出血迹象;尽管CT扫描未显示异常,仍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已知有颅内出血史或疑有颅内出血;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48小时内曾使用肝素且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实验室正常值上限; 血糖低于2.8mmol/L或高于22.2mmol/L。 rt-PA静脉溶栓操作规程 1.rt-PA使用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mg。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团注。将剩余的90%混匀后静点,持续1小时以上。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输注结束后以0.9%生理盐水冲管。 2.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 ??测血压q15min×2h,其后q60min×22h;维持血压低于185/110mmHg;任何静脉降压治疗后,均要检查血压q15min×2h,避免血压过低; ??测脉搏和呼吸q1h×12h,其后q2h×12h ; ??神经功能评分q1h×6h,其后q3h×18h ;

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

XXXX 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一、医疗流程 (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 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的填写。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 评分、HAT 评分、格拉斯哥评分。 (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急性期治疗药物,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治疗。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可能是受害的可能的10 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的获益尚不能准确的预测。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 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 计算。(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 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 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如果发现

2 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 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 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的阿替普酶在 1 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 1 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八)、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 评分):最初2小时内, 1 次/15 分钟,随后6小时, 1 次/60分钟,此后 1 次/4 小时。直至24小时。 (九)、rt-PA 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1、过敏反应:显著的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2、神经功能恶化: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病情加重(NIHSS 评分增加 4 分) 3、血压大于185/110mmHg 持续存在或伴神经功能恶化‘ 4、严重的全身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十)、过敏反应处理 1、停rtPA ; 2、停ACEI/ARB ; 3、高流量吸氧; 4、根据情况应用抗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