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理想法拉第型磁流体通道特性分析

理想法拉第型磁流体通道特性分析

理想法拉第型磁流体通道特性分析
理想法拉第型磁流体通道特性分析

非牛顿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非牛顿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 对非牛顿流体流变学特性的正确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对非牛顿流体本质特性的理解,所以研究非牛顿流体的流变学特性有助于人类更好的驾驭非牛顿流体,对建立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从数学上描绘非牛顿流体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来,国内外学者从非牛顿流体不同的应用范围对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对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特性的研究、对食品生产辅助材料流变特性的研究、以及对聚合物溶液和石油等流变特性的研究等。 关键词: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流变特性

前言 非牛顿流体是不服从粘度的牛顿定律的流体。非牛顿流体力学是研究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材料参数(函数)的测量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等的学科。在国内由于国民经济的急需,非牛顿流体力学日益受到科技界的重视,不少单位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1978年全国力学规划认为非牛顿流体力学是必须重视和加强力量的薄弱领域,此后非牛顿流体力学有了很大的发展。1979年后在北京、成都、青岛等地举办了多次讲习班。许多国外非牛顿流体力学家、流变学家访问了中国并举办了讲座。1982年4月召开的第2届全国多相流体力学、非牛顿流体力学和物理一化学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同第l届会议相比,非牛顿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显著。1983年10月第2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上,中国宣读了8篇非牛顿流体力学方面的论文。1985年11月在长沙召开的第3届全国流体力学会议和第1届全国流变学会议上,宣读了非牛顿流体力学论文几十篇。目前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正逐渐形成非牛顿流体力学研究和教学的基地。

非牛顿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自然界最常见的流体以空气和水为代表,通常被认为是牛顿流体,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切应力和切应变率之间的关系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在流体力学的发展史上,经典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牛顿流体的范畴,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应该指出的是,在自然界和工程技术界,还存在一系列形形色色的非牛顿流体,比如油漆、蜂蜜、牙膏、泥浆、煤水浆、沥青和火山熔岩等,它们往往具有与牛顿流体不同的本构方程和流动特性。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原本被认为是牛顿流体的介质在精细的观测或特殊的情况下也被发现存在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以血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动为例,Poiesulell于19世纪初的研究结果认为它具有牛顿流的特征;1942年CoPIey的测量却表明它存在剪切稀化的非牛顿流特性;1972年Huang等人的进一步实验测定了血液的迟滞环和应力衰减特性,定量给出了描述血液触变性的曲线。再比如,在水锤这一类瞬变运动中,由于特征时间非常短,水也会在瞬间呈现出弹性等非牛顿流体才可能存在的特征。在微流动中,当特征尺度非常小时,水分子旋转效应对流动的影响也会使水呈现出微极性流体所具有的非牛顿流特征。 当前,国际上非牛顿流体力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构方程 本构方程最好用张量形式写出,它不但能满足对坐标系具不变性的原则,而且形式简练。对于不可压和各向同性的流体,其应力张量S可写成:S=pI十T,` 式中p为标量,I为单位张量,T为偏应力张量。非牛顿流体力学与牛顿流体力学不同,由于它不能用一种本构方程来适用各种流动情况,所以发展了各式各样的本构方程。 (1)广义牛顿流体这种流体没有弹性,但其粘度是剪切速率的函数,其本构方程如下: T=η(Ⅱ)A, 其中A为里夫林一埃里克森张量(应变率张量的两倍);Ⅱ一1/2trA2,为A的第二个不变量;η(Ⅱ)为各种粘度函数。 (2)具有屈服应力的流体石油工业中的钻井泥浆和牙膏等物质具有一屈服应力τy。当剪应力低于τy时,流体静止;当剪应力超过τy时,流体流动。此种流体也称为粘塑性流体。 (3)触变性流体当施加剪切速率γ0于凝胶漆等物质时,剪切应力达到τ0。当γ0保持

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13电子(1)班、(2)班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6年6月11日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 (3) 1设计目的 (4) 2设计原理 (5) 2.1具有继电特性的非线性环节 (5) 2.2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环节 (5) 2.3具有死区特性的非线性环节 (5) 2.4具有间隙特性的非线性环节 (6) 3操作步骤 (7) 3.1试验箱电路测试 (7) 3.1.1继电型非线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7) 3.1.2饱和型非线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8) 3.1.3具有死区特性的非线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8) 3.1.4具有间隙特性的非线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8) 3.2MATLAB、multisim电路仿真 (8) 3.2.1利用Multisim绘制电路原理图 (8) 3.2.2电路仿真 (9) 4实验结果 (10) 4.1试验箱测试结果 (10) 4.1.1继电型非线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10) 4.1.2饱和型非线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10) 4.1.3具有死区特性和间隙特性的非线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11) 4.2Multisim仿真结果 (12) 5总结 (14) 参考文献 (14)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非线性环节指状态变量和输出变量相对于输入变量的运动特性不能用线性关系描述的控制系统。该实验主要研究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利用自控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完成对继电型非线性环节静特性、饱和型非线性环节静特性、完成具有死区特性的非线性环节静特性、具有间隙特性的非线性环节静特性的电路模拟研究。同时通过Multisim对电路进行仿真,深入研究电路特性及原理。 关键词:非线性环节;电路仿真;正弦信号

(完整版)工程流体力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1章 绪论 选择题 【1.1】 按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是指:(a )流体的分子;(b )流体内的固体颗粒; (c )几何的点;(d )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解:流体质点是指体积小到可以看作一个几何点,但它又含有大量的分子,且具有诸如速度、密度及压强等物理量的流体微团。 (d ) 【1.2】 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相关的因素是:(a )切应力和压强;(b )切应力和剪切变 形速度;(c )切应力和剪切变形;(d )切应力和流速。 解:牛顿内摩擦定律是 d d v y τμ =,而且速度梯度d d v y 是流体微团的剪切变形速度 d d t γ,故d d t γ τμ=。 (b ) 【1.3】 流体运动黏度υ的国际单位是:(a )m 2 /s ;(b )N/m 2 ;(c )kg/m ;(d )N·s/m 2 。 解:流体的运动黏度υ的国际单位是/s m 2 。 (a ) 【1.4】 理想流体的特征是:(a )黏度是常数;(b )不可压缩;(c )无黏性;(d )符合RT p =ρ 。 解:不考虑黏性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c ) 【1.5】当水的压强增加一个大气压时,水的密度增大约为:(a )1/20 000;(b ) 1/1 000;(c )1/4 000;(d )1/2 000。 解:当水的压强增加一个大气压时,其密度增大约 95d 1 d 0.51011020 000k p ρ ρ -==???= 。 (a ) 【1.6】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一般流体和固体的区别在于流体:(a )能承受拉力,平衡时 不能承受切应力;(b )不能承受拉力,平衡时能承受切应力;(c )不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不能承受切应力;(d )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也能承受切应力。 解:流体的特性是既不能承受拉力,同时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即平衡时不能承受切应力。 (c ) 【1.7】下列流体哪个属牛顿流体:(a )汽油;(b )纸浆;(c )血液;(d )沥青。 解: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a ) 【1.8】 15C o 时空气和水的运动黏度6215.210m /s υ-=?空气,621.14610m /s υ-=?水,这说明:在运动中(a )空气比水的黏性力大;(b )空气比水的黏性力小;(c )空气 与水的黏性力接近;(d )不能直接比较。 解:空气的运动黏度比水大近10倍,但由于水的密度是空气的近800倍,因此水的黏度反而比空气大近50倍,而黏性力除了同流体的黏度有关,还和速度梯度有 关,因此它们不能直接比较。 (d ) 【1.9】 液体的黏性主要来自于液体:(a )分子热运动;(b )分子间内聚力;(c )易变形 性;(d )抗拒变形的能力。解:液体的黏性主要由分子内聚力决定。 (b )

微通道换热器的特性分析及应用

苏尚美,张亚男,成方园(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250002) 摘要:本文分析了微通道内流体的流动及换热特性,通过换热器火用效率的分析,发现微通道具有高传热系数,高表面积—体积比,低传热温差,低流动阻力等特点.微通道换热器火用效率高,性能优于常规换热器.本文还讨论了工质的选择,微通道结构的优化及加工方法,分析了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通道;流动及换热;火用效率;结构 引言2O 世纪5O 年代末,著名的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 曾预言微型化是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换热器作为化工过程机械的典型产品,是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单元设备,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动力, 核能,冶金,船舶,交通,制冷,食品及制药等工业部门及国防工程中.其材料及动力消耗占整个工艺设备的30%左右,在化工机械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换热器的紧凑度,以达到在单位体积上传递更多的热量,一直是换热器研究和发展应用的目标.器件装置微型化(Miniaturization)的强大发展趋势推动了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推动了更加高效,更加小型化的微通道换热器(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的诞生. 1 微通道发展简史 所谓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借助特殊微加工技术以固体基质制造的可用于进行热传递的三维结构单元.当前关于微通道换热器的确切定义,比较通行,直观的分类是由Mehendale.s.s 提出的按其水力当量直径的尺寸来划分.通常含有将水力当量直径小于1mm 换热器称为微通道换热器.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美国学者Tuckerman 和Pease 报道了一种如图 1 所示的微通道(Micro-channel) 换热结构.该结构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如硅)构成,其换热过程为在底面加上的热量经过通道壁传至通道内,其换热性能得到超过传统换热手段所能达到的水平,成功地解决了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化所带来的"热障"问题. .随后Wu 和Little,Pfahler 等,Choi 等都对通道中的单相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用于两种流体热交换的微通道换热器于1985 年由Swift 研制出来,研究表明,其微通道换热器的单位体积换热量可高达几十.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研究所(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于9O 年代后期研制成功燃烧/气化一体化的微型装置以及微型热泵等.卡尔斯鲁研究中心( 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 GrabH) 也在利用经过成型工具超精细车削加工的器件,将其彼此连接形成错流和逆流的微换热器. 图一微通道的基本结构 2 微通道中流体的流动特性 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特征尺度在微米到亚毫米尺度范围内,使它不仅涉及空间尺度的微小化,还涉及更为复杂的尺度效应. 2.1 微尺度效应 对于气体单相流动,当通道直径当小于200 时,即努森数≥0.001 时(其中为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为水力当量直径) ,流动和传热将受到气体的稀薄效应的影响. 对于液体单相流动,当微通道直径为381 时,宏观理论公式已不适用于微通道摩阻及努塞尔数已经不能按传统宏观理论公式来计算.以矩形截面通道为例,微通道换热器的最高达到了9.20,而传统宏观矩形通道的努塞尔数最高为8.23, 说明微通道换热已具有微尺度效应(表面效应) . 对于两相流,微尺度通道内界面现象表面张力的影响显著,导致流型分布及转换准则发生变化.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流动中不存在非球形泡沫.表面张力对微流动的影响一般表现在两相微流动的初始阶段,随着混合程度的增加以及同壁面的接触角的增加,其影响程度在逐步减

晶体管静态特性曲线分析

晶体管静态特性曲线分析 一、仿真目的 以三极管2N2222为例,运用Multisim对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分析。 1)参照图一构建用于分析晶体管特性特性曲线的仿真电路。 2)参照图二,以Uce为参变量,通过仿真分析画出输入特性曲线Ube—I b.。3)参照图三,以ib为参变量,通过仿真分析画出输出特性曲线Uce—Ic 二、仿真要求 1)设计出用于分析NPN型晶体管输入输出特性的电路; 2)按要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并对仿真进行总结分析,即:运用Multisim完成性能仿真,再选用自己熟悉的画图工具完成曲线绘制。 探索用Multisim仿真软件中的参数扫描功能,直接获取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的方法。若能成功,,这应该是最直接最准确的好方法。 三、仿真电路图 四、仿真过程 静态工作点的设定

由图可知,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基本符合实验要求。 输入特性曲线: 将c极滑动变阻器调为0时,Uce近似与导线并联,约等于0,此时改变基极滑动变阻器可得到不同的Ube与Ib的值。 如图,令Uce=0V,1V,10V(0V操作简单,忘保存图了) 得到的Ube与Ib的值以及关系曲线分别为:

分析: 输入特性曲线描述了在关押将Uce一定的情况下,基极电流Ib与发射结压降Ube之间的函数关系。Uce=0V时,发射极与集电极短路,发射结与集电结均正偏,实际上时两个二极管并联的正向特性曲线。Uce>1时,Ucb=Uce-Ube>0,集电结进入反偏状态,开始Uce>1V 收集载流子,且基区复合减少,特性曲线将向右稍微移动一点,Ic/Ib增大,但Uce再增加时,曲线右移很不明显。 输出特性曲线: 将基极限流电阻调至很大(例如1M欧)时,基极电流Ib很小,近似约等于0。 令Ib分别=0uA,20uA,40uA,10mA:

流量测量中常用的流体参数

流量测量中常用的流体参数 对工业管道流体流动规律的研究、流量测量计算以及仪表选型时,都要遇到一系列反映流体属性和流动状态的物理参数.这些参数,常用的有流体的密度、粘度、绝热指数(等熵指数)、体积压缩系数以及雷诺数、流速比(马赫数)等;这些物理参数都与温度.压力密切相关。流量测量的一次元件的设计以及二次仪表的校验,都是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实际工况超过设计规定的范围,即需作相应的修正。 一、流体的密度 流体的密度( )是流体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表示单位体积内流体的质量。在一般工业生产中,流体通常可视为均匀流体,流体的密度可由其质量和体积之商求出: =(1-2) 式中m——流体的质量,kg; V——质量为m的流体所占的体积,m3 密度的单位换算见表1—3。

各种流体的密度都随温度、压力改变而变化.在低压及常温下,压力变化对液体密度的影响很小,所以工程计算上往往可将液体视为不可压缩流体,即可不考虑压力变化的影响.但这只是一种近似计算。而气体,温度、压力变化对其密度的影响较大,所以表示气体密度时,必须严格说明其所处的压力、温度状况.工业测量中,有时还用“比容”这一参数。比容数是密度数的倒数,单位为m3/kg。 二、流体的粘度 流体的粘度是表示流体内摩擦力的一个参数。各种流体的粘度不同,表示流动时的阻力各异。粘度也是温度、压力的函数.一般说来,温度上升,液体的粘度就下降,气体的粘度则上升.在工程计算上液体的粘度,只需考虑温度对它的影响,仅在压力很高的情况下才需考虑压力的影响。水蒸气及气体的粘度与压力、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表征流体的粘度,通常采用动力粘度( )和运动粘度(v),有时也采用恩氏粘度(°E).

流体的粘度

R B Bird, W E Stewart, E N Lightfoot. Transport Phenomena (2e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2 (中译本:传递现象,戴干策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分子相互作用势能 关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对非极性分子,有一个相当准确的经验式,即Lennard-Jones 势能 ??????? ???? ??-??? ??=6124)(r r r σσε? 其中σ为分子的特征直径,或称为碰撞直径,ε是特征能量,实际上是成对分子之间的最大吸引能。许多物质的参数σ和ε可以实验手册中查到,或用下式估算 c 77.0kT =ε,()31c c 81023.5p T ?=σ 其中的c T 和c p 分别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强。(原文是()3 1c c 44.2p T =σ,σ的单位是m 1010-,c p 的单位是atm ,P22)。 牛顿粘性定律与粘度的定义 y v x yx d d μτ-= 式中yx τ表示作用在垂直于y 方向的单位面积上x 方向的力。式中的比例系数μ是流体的特性,定义为粘度,单位是s Pa ?。通常用粘度除以流体的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ρ μν= 称为运动粘度,单位是-12s m ?。 广义牛顿粘性定律 作用在流体中任意一个表面上的力(应力)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与热力学压强有关,另一部分与粘性力有关。无论流体静止或运动,压力都将存在,而且总是垂直于外表面。粘性力只在流体内部存在速度梯度时才存在,通常与表面有一定的角度。 ij ij ij p τδπ+= 式中i 和j 分别表示x 、y 和z 三个方向,ij π表示垂直于i 方向的单位面积上j 方向的力,或者说在正i 方向的j 方向的动量通量,ij δ是Kronecker Delta 函数,ii ii p τπ+=称为正应力,ij ij τπ=称为剪切应力。τ称为粘性应力张量,π称为分子应力张量。 ij z y x j i i j ij z v y v x v x v x v δκμμτ???? ????+??+????? ??-+???? ????+??-=3 2 []δv v v τ)(32)(???? ? ??-+?+?-=+κμμ 上两式分别表示广义牛顿粘性定律的分量式和张量式,ji ij ττ=,常数()κμ-3/2来自于约定。κ称为膨胀粘度,对理想单原子气体0=κ,对不可压缩液体0=??v ,κ亦消失。 (组合动量通量等于分子动量通量与对流动量通量的和:vv τδvv πρρ++=+p ) 粘度的性质 低密度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液体的粘度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气体中,

磁性液体

磁性液体 磁性液体(Magnetic Liquids),又称磁流体(Magnetic Fluids)、铁磁性流体(Ferromagnetic fluids)、磁性胶体(Magnetic Colloids)。它是由纳米级(一般小于10nm)的磁性颗粒(Fe3O4 ,γ- Fe2O3 ,Fe ,CO,N ,Fe-CO-N合金、a-Fe3N及γ-Fe4N等),通过界面活性剂(梭基、胺基、轻基、醛基、硫基等)高度地分散、悬浮在载液(水、矿物油酒旨类、有机硅油、氟醚油及水银等)中,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即使在重力、离心力或强磁场的长期(5-8年)作用下,不仅纳米级的磁性颗粒不发生团聚现象,保持磁性能稳定,而且磁性液体的胶体也不被破坏。这种胶体的磁性材料被称为磁性液体。 磁性液体既具有一般软磁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磁性液体中的纳米级磁发达到饱和。同时由于粒子内部的磁矩在热运动的影响下任意取向,粒子呈超顺磁状态,因此磁性液体也呈超顺磁状态。一旦有外磁场的作用,分子磁矩立刻定向排列,对外显示磁性。随着外磁场强度的增加,磁化强度也成正比的增加。达到饱和磁化后,磁场再增加时,磁化强度也不再增加。当外加磁场消失后,磁性颗粒立即退磁,几乎没有磁滞现象,其磁滞回线呈对称”S”型。这种具有液体流动性的磁性材料才是真正的磁性液体。 磁性液体是1965年美国宇航局为解决太空人宇航服头盔转动密封问题由S.S.Pappel研究成功的。在1965年获得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实际应用的制备磁性液体的专利。他是将磁铁矿粉、界面活性剂(油酸)和润滑油混合在一起,在球磨机中球磨,最后利用离心方法去掉大颗粒而研制成功的。1966年,日本东北大学饭坂润三也研制成功,从此开始了磁性液体的广泛应用。尤其是W. Ostwald等人利用化学反应也制取了具有一定磁性能的胶体。不过这种磁性胶体或因为磁性颗粒的直径过大,或因为界面活性剂选择不当等原因,使得磁性胶体极不稳定,很难获得应用,因此也未获得足够的重视。60年代美国和日本研制成功后,人们对磁性液体的特殊性能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并把它应用于科学实验和工业装置中。美国60年代成立了磁性液体公司,专门从事磁性液体的应用研究。苏联、英国、法国也相继开展磁性液体的技术研究。中国于70年代开始磁性液体的研制及应用研究。这种新型功能材料已在航天航空、冶金机械、化工环保、仪器仪表、医疗卫生、国防军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磁性液体的发展按纳米级磁性颗粒被利用的时间顺序及特性可以分成3个阶段。60年代初,第一代铁氧体磁性液体(ferrite magnetic fluids)问世。80年代第二代金属磁性液体(metal magnetic fluids)出现。进入90年代日本研制出第三代氮化铁磁性液体(( i roir nitrifle magnetic fluids)。第一代铁氧体磁性液体问世解决了有无问题,第二代金属磁性液体的出现把磁性能提得更高(Ms:0.17T(1700 Gs) ),第三代氮化铁磁性液体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又具有较高的磁性能。 磁性液体的特性是磁性颗粒、界面活性剂及载液性能的综合表征。作为一种特殊的胶体体系,磁性液体同时兼有软磁性和流动性,因此它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及流体特性。

微通道换热器的特性分析及应用

微通道换热器的特性分析及应用 苏尚美,张亚男,成方园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 250002) 摘要:本文分析了微通道内流体的流动及换热特性,通过换热器火用效率的分析,发现微通道具有高传热系数、高表面积—体积比、低传热温差、低流动阻力等特点。微通道换热器火用效率高,性能优于常规换热器。本文还讨论了工质的选择、微通道结构的优化及加工方法,分析了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通道;流动及换热;火用效率;结构 引言 2O世纪5O年代末,著名的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曾预言微型化是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换热器作为化工过程机械的典型产品,是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单元设备,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动力、核能、冶金、船舶、交通、制冷、食品及制药等工业部门及国防工程中。其材料及动力消耗占整个工艺设备的30%左右,在化工机械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换热器的紧凑度,以达到在单位体积上传递更多的热量,一直是换热器研究和发展应用的目标。器件装置微型化(Miniaturization)的强大发展趋势推动了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推动了更加高效、更加小型化的微通道换热器(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的诞生。 1 微通道发展简史 所谓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借助特殊微加工技术以固体基质制造的可用于进行热传递的三维结构单元。当前关于微通道换热器的确切定义,比较通行、直观的分类是由Mehendale.s.s提出的按其水力当量直径的尺寸来划分。通常含有将水力当量直径小于1mm换热器称为微通道换热器。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Tuckerman和Pease报道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微通道(Micro-channel)换热结构。该结构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如硅)构成,其换热过程为在底面加上的热量经过通道壁传至通道内,其换热性能得到超过传统换热手段所能达到的水平,成功地解决了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化所带来的“热障”问题。。随后Wu和Little、Pfahler等、Choi等都对通道中的单相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用于两种流体热交换的微通道换热器于1985年由Swift研制出来,研究表明,其微通道换热器的单位体积换热量可高达几十。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研究所(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于9O年代后期研制成功燃烧/气化一体化的微型装置以及微型热泵等。卡尔斯鲁研究中心( 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 GrabH)也在利用经过成型工具超精细车削加工的器件,将其彼此连接形成错流和逆流的微换热器。 图一微通道的基本结构 2 微通道中流体的流动特性 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特征尺度在微米到亚毫米尺度范围内,使它不仅涉及空间尺度的微小化,还涉及更为复杂的尺度效应。 2.1微尺度效应 对于气体单相流动,当通道直径当小于200 时,即努森数≥0.001时(其中为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水力当量直径),流动和传热将受到气体的稀薄效应的影响。 对于液体单相流动,当微通道直径为381 时,宏观理论公式已不适用于微通道摩阻及努塞尔数已经不能按传统宏观理论公式来计算。以矩形截面通道为例,微通道换热器的最高达到了9.20,而传统宏观矩形通道的努塞尔数最高为8.23, 说明微通道换热已具有微尺度效应(表面效应)。 对于两相流,微尺度通道内界面现象表面张力的影响显著,导致流型分布及转换准则发生变化。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流动中不存在非球形泡沫。表面张力对微流动的影响一般表现在两相微流动的初始阶段,随

先导式溢流阀泄漏量对其静态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先导式溢流阀泄漏量对其静态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先导式溢流阀泄漏量对其静态特性影响的 仿真研究 第15卷第1期 2O02年3月 盐城工学院(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Yanche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turalScience) V01.15N0.1 Mar.2o02 先导式溢流阀泄漏量对其静态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姜福祥 (1.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淮安 ,郁凯元 223001;2.东南大学机械T程系,江苏南京211}096) 摘要:应用TKSolver软件仿真研究先导式溢流阀内泄漏量对其静态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内 泄漏量对开启压力,调压偏差的影响.其结果对合理确定配合间隙,保证先导式 溢流阀质量 及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先导式溢流阀;静态特性;内泄漏;仿真 中图分类号:TH137.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322(2002)01—0015—03 先导式溢流阀内泄漏量是一项综合性性能指 标,其大小对其静态特性及制造成本有明显的影

响.本文应用TKSolver软件仿真研究内泄漏量 对其静态特性的影响.其结果对合理确定配合间 隙,保证先导式溢流阀质量及降低制造成本具有 重要的实际意义. 1TKSolver软件简介 TKSolver是美国UTS公司的软件产品,可广泛用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财务分析,基础科学等领域的计算分析n].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如下: 算式表(RuleSheet)用于编程;变量表(VariablesSheet)用于各变量赋值,输出及各变量与其它部分联系状态选择;自定义函数表(FunctionSheet)用于内置函数以外用户自定义函数;变量值列表(ListSheet)用于保存单个变量的值;单位换算表(UnitSheet)用于变量输入,输出单位的换算;变量值表(TableSheet)可将各变量值存储在此表中;作图表(PlotSheet)用于作图设置及输出图形;格式表(FormatSheet)主要用于变量类型及页面设置等操作;注释表(CommentSheet) 用于注释.TKSolver的解题方法主要有直接求解法(DirectSolving),选代求解法(IterafiveSolving). Raphson算法. 选代求解法采用Newton— 2先导式溢流阀内泄漏的主要部位及当量间隙 图1为二节同心式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图,其内泄漏的主要部位在先导阀心与先导阀座配合处,主阀心与主阀座配合处和主阀心在主阀孔中滑动的导向处,前二项为主要内泄漏部位. 泄漏形式主要包括缝隙泄漏及多孔泄漏J.在仿真建模时采用当量间隙计算,上述不规则的泄漏形式形成的泄漏量等于用当量间隙算出的泄漏量.先导阀心与先导阀座孔配合处当量泄漏量 Q主阀心与主阀座配合处当量 泄漏量Q,主阀心在主阀孔中滑动的导向处泄漏量Q计算公式如下: Q州Cd7tDsina~/2p2/p Q唧l=Cd7tDdsin~/2p1/p QB=Bp3

工程流体力学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 选择题 【】按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是指:()流体的分子;(b)流体内的固体颗粒;(c)几何的点;(d)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解:流体质点是指体积小到可以看作一个几何点,但它又含有大量的分子,且具有 诸如速度、密度及压强等物理量的流体微团。()【】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切应力和压强;(b)切应力和剪切变形速度;(c)切应力和剪切变形;(d)切应力和流速。 解:牛顿内摩擦定律是,而且速度梯度是流体微团的剪切变形速度,故。 () 【】流体运动黏度υ的国际单位是:()m2/s;(b)N/m2;(c)kg/m;(d)N·s/m2。 解:流体的运动黏度υ的国际单位是。() 【】理想流体的特征是:()黏度是常数;(b)不可压缩;(c)无黏性;(d)符合。 解:不考虑黏性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当水的压强增加一个大气压时,水的密度增大约为:()1/20 000;(b)1/1 000; (c)1/4 000;(d)1/2 000。 解:当水的压强增加一个大气压时,其密度增大约。 ()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一般流体和固体的区别在于流体:()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不能承受切应力;(b)不能承受拉力,平衡时能承受切应力;(c)不能承受拉力,平 衡时不能承受切应力;(d)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也能承受切应力。 解:流体的特性是既不能承受拉力,同时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即平衡时不能承受切 应力。()【】下列流体哪个属牛顿流体:()汽油;(b)纸浆;(c)血液;(d)沥青。 解: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时空气和水的运动黏度,,这说明:在运动中()空气比水的黏性力大;(b)空气比水的黏性力小;(c)空气与水的黏性力接近;(d)不能直接比较。 解:空气的运动黏度比水大近10倍,但由于水的密度是空气的近800倍,因此水 的黏度反而比空气大近50倍,而黏性力除了同流体的黏度有关,还和速度梯度有 关,因此它们不能直接比较。()【】液体的黏性主要来自于液体:()分子热运动;(b)分子间内聚力;(c)易变形性; (d)抗拒变形的能力。解:液体的黏性主要由分子内聚力决定。 ()第2章流体静力学 选择题: 【】相对压强的起算基准是:()绝对真空;(b)1个标准大气压;(c)当地大气压;(d)液面压强。 解:相对压强是绝对压强和当地大气压之差。(c)【】金属压力表的读值是:()绝对压强;(b)相对压强;(c)绝对压强加当地大气压;(d)相对压强加当地大气压。 解:金属压力表的读数值是相对压强。(b) 【】某点的真空压强为65 000Pa,当地大气压为,该点的绝对压强为:()65 000 Pa;(b)55 000 Pa;(c)35 000 Pa;(d)165 000 Pa。 解:真空压强是当相对压强为负值时它的绝对值。故该点的绝对压强。

流体力学复习题(绪论+第一章)

绪论 一、思考题 1.试从力学的角度,比较流体与固体的差别。 2.气体和液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有何差别? 3.什么是流体?流体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液体与气体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流体质点?什么是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引入连续介质模型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 1.从力学角度分析,一般流体和固体的区别在于流体()。 (A)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不能承受切向力 (B)不能承受拉力,平衡时能承受切向力 (C)不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不能承受切向力 (D)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也能承受切向力 2.静止流体( )切应力。 (A)可以承受(B)不能承受 (C)能承受很小的(D)具有黏性时可以承受 3.静止流体中只存在()。 (A)压应力和拉应力(B)压应力和切应力 (C)压应力、拉应力和切应力(D)压应力 4.液体的体积和形状具有()的特点。 (A)体积确定、形状不确定(B) 体积不确定,形状确定 (C)体积确定、形状也确定(D) 体积不确定,形状也不确定 5.气体的体积和形状具有()的特点。 (A)体积确定、形状不确定(B) 体积不确定,形状确定 (C)体积确定、形状也确定(D) 体积不确定,形状也不确定 6.根据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是指()。 (A)宏观极小微观足够大的微元体(B)流体分子 (C)微元体含有大量流体分子(D) A和C 7.在连续介质假设下,流体的运动参量( )。 (A)只是时间的连续函数(B)只是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 (C)与时间无关(D)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 第一章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一、思考题 1.流体质点受到哪两类力作用?这两类力分别有何特点? 2.什么是流体的压缩性?适用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流体的膨胀性?适用条件是什么? 4.何谓不可压缩流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流体的压缩性? 5.什么是流体的黏滞性?用什么物理量来度量?对流体运动有何影响 6.动力粘滞系数与运动粘滞系数有何不同? 7.温度对液体和气体的黏滞性有何影响? 8.什么是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特性粘度的测试

实验二乌氏粘度计测定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一、实验目的 粘度法是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相对方法,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因而在聚合物的生产和研究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子量是表征化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但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一般在103~107之间,所以通常所测高聚物的分子量是平均分子量。测定高聚分子量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 高聚物在稀溶液中的粘度,主要反映了液体在流动时存在着内摩擦。在测高聚物溶液粘度求分子量时,常用到下面一些名词。 如果高聚物分子的分子量愈大,则它与溶剂间的接触表面也愈大,摩擦就大,表现出的特性粘度也大。特性粘度和分子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 式中,M 为粘均分子量;K为比例常数;alpha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参数。K和alpha值与温度、聚合物、溶剂性质有关,也和分子量大小有关。K 值受温度的影响较明显,而alpha值主要取决于高分子线团在某温度下,某溶剂中舒展的程度,其数值解与0.5~1 之间。K 与alpha 的数值可通过其他绝对方法确定,例如渗透压法、光散射法等,从粘度法只能测定[η]。 在无限稀释条件下 因此我们获得[η]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以ηsp/C对C 作图,外推到C→0 的截距值;另一种是以lnηr/C对C作图,也外推到C→0 的截距,两根线会合于一点。方程为:

测定粘度的方法主要有毛细管法、转筒法和落球法。在测定高聚物分子的特性粘度时,以毛细管流出发的粘度计最为方便若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中,因重力作用流出时,可通过泊肃叶公式计算粘度。 (m=1)。 对于某一只指定的粘度计而言,(4)可以写成下式 省略忽略相关值,可写成: 式中,t 为溶液的流出时间;t0为纯溶剂的流出时间。 可以通过溶剂和溶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从(6)式求得ηr,再由图求得[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主要仪器:恒温玻璃水浴(包括电加热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和温度控制仪)、三管乌式粘度计、秒表、洗耳球、 250ml 三角烧瓶、20ml移液管、40 ml砂芯漏斗 主要原料:溶剂(分析纯)和聚合物自选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 试样准备: 按溶剂选择原则选择待测高聚物的溶剂。从手册查所选高聚物/溶剂对在特定温度下Mark-Houwink方程中的K和α值。 预先在容量瓶内配制精确体积的溶液。浓度选择要使溶液和纯溶剂流经乌氏粘度计上两刻度线之间C球的时间比约为1.2~2.0。 2. 温度调节:

流体的粘度

流体的粘性 流体的粘性: 流体本身阻滞其质点相对滑动的性质。 粘度:度量流体粘性的大小。 同一流体的粘度随流体的温度和压力而变化。通常温度上升,液体的粘度下降,而气体的粘度上升。流体的粘度只有在很高压力下才需要进行压力校正,而气体粘度与压力,温度关系密切。 1 动力粘度 dh du τ η= (公式1.0) 其中η—流体的动力粘度, Pa. S: τ—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 Pa. dh du ---速度梯度 l/s u----流体的流速 m/s h---两流体层间距离 m 动力粘度的单位是Pa. S ( 帕斯卡. 秒), 是国际单位制(S. I )的导出单位,是法定单位。 以前常用的单位是P (泊),cP (厘泊), μP (微泊)为CGS 单位制。 1Pa.s =10 P 1 cp =1 mP. S. 公式1.0为牛顿内摩擦定律的表达式,凡粘性服从该公式的流体为牛顿流体。 否则为非牛顿流体。全部的气体、气

体均匀混合物、大多数液体及含有少量球形微粒的液体都为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种类繁多,如高分子的溶液、钻井用泥浆、油漆、纸浆液、有机胶体、血浆、低温下的原油、汽油中的高聚合物等。 2 运动粘度 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称为运动粘度。 ρηυ= υ—运动粘度 m 2/s 单位 m 2 /s 为国际单位制度(SI ),以前常用的单位为斯托克斯(St)、厘斯(cSt) 等单位。 1m 2/s ==104St 3 恩氏粘度 用200ml 的液体流过恩格勒粘度计所需要的时间t 与温度为293K 的同体积的蒸馏水流过同一仪器所需的时间t0的比值为恩氏粘度。 0t t E = E=135*103υ 4 雷诺数 雷诺数是一个表征流体惯性力与粘性之比的无量量纲。如果雷诺数小,粘性力占主要地位,反之,雷诺数大,惯性力是主要的,粘性对流动的影响只有在附面层内或速度梯度比

基于AMESim恒功率泵的动静态特性仿真分析

2010年7月 第38卷第13期 机床与液压 MACH I NE TOOL &HYDRAUL I CS Jul 2010 V ol 38No 13 DO I :10.3969/j issn 1001-3881 2010 13 037 收稿日期:2010-04-23 基金项目:国家 863 高技术产业化研究资助项目(2007AA041803);上海市数字化汽车车身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 金资助(MS V 2009 02);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 AF01B03 01) 作者简介:文哲(1985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轴向柱塞泵变量控制。通讯作者:徐兵,E -m ai:l bxu @ zju edu cn 。 基于AMES im 恒功率泵的动静态特性仿真分析 文哲,徐兵 (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以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泵的功率控制部分为研究对象,利用AM ESi m 搭建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泵的整体仿真模型,针对影响其功率控制部分动静态特性的几个关键因素 流量阀弹簧刚度、功率阀阀芯三角槽数进行变参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流量阀弹簧刚度,可以改善功率控制范围内斜盘摆角的动态特性;增加功率阀阀芯三角槽个数,可以减小最小功率值,从一定程度上增大功率控制范围。 关键词:恒功率;轴向柱塞泵;动态特性;静态工作曲线中图分类号:TH137 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3881(2010)13-122-6 Dyna m ic and Static Sim ulation Analysis of Constant Power Pu mp Based on Am esi m W E N Zhe ,XU B ing (State Key Lab of Flui d Po w er Trans m i s si o n and Contro l of Zhe jiang Un i v ersity ,H angzhou Zhe jiang 310027,Ch i n a) Abstrac t :T he po w er con tro l pa rt o f pressure /flow /powe r con tro l pump as the st udy object , t he m ode l of t he pump w as co m plete ly bu ilt i n AM ESi m for s i m u l a tion .A lter i ng para m eter ana l ys i s was perfor m ed for several key factors that i nfl uence t he dynam ic and sta ti c cha racte ristics o f the power control part of t he pu m p ,such as spr i ng stiff ness of flow ra te v alve and the nu m ber o f the tr iangu l a r g rooves o f the powe r va l ve spoo.l T he si m ulati on resu lts sho w tha t t he dynam ic and static character istics of the s w ash p l a te ang le i n rang e o f pow er contro l are i m proved by i ncreasi ng the spri ng stiffness o f flow ra te v alve ;the m i ni m u m pow er va l ue is reduced and the rang e o f pow er contro l i s broadened to a cer tai n ex tent by i ncreas i ng the number of t he triangular grooves of t he pow er valve spoo.l K eyword s :Constant pow er ;A x ial pist on pu m p ;Dyna m i c charac teristi c ;Static curve !!恒功率控制泵是提高液压系统节能效率的关键元件,可以在特定工况下减少原动机功率的浪费,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因此研究恒功率控制泵的控制性能并改善其动静态特性,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研究对象是一种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泵的功率控制部分。这种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泵,采用压力阀、流量阀、双弹簧功率阀的配合工作实现泵压力、流量、功率的复合控制,而且该泵是通过功率阀三角槽结构溢流的方式实现恒功率控制。因此,在该泵实现功率控制的过程中不仅受到自身功率阀结构参数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其他功能控制阀结构参数的影响。 作者从上述的两个影响方面出发,针对流量阀弹簧刚度和功率阀三角槽个数进行分析。采用先进的液压仿真软件A M ESm i 搭建完整的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泵仿真模型,并采用MATLAB 精确计算功率阀阀芯结构参数并将其导入AM ESm i 中,然后变参分析,最终获得合理的结构参数。 1!恒功率控制原理 图1!压力流量功率复 合控制泵原理图 ! 图2!压力流量功率复 合控制泵静态工 作曲线示意图 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泵是通过预先设定,在不同工作压力下,使泵处于不同控制工况。根据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原理图(图1),结合其静态工作曲线(图2)及功率阀结构示意图(图3),说明该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