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法制史授课纲要第一讲夏朝.商朝的法律制

中国法制史授课纲要第一讲夏朝.商朝的法律制

中国法制史授课纲要第一讲夏朝.商朝的法律制

中国法制史授课纲要第一讲夏朝.商朝的法律制

第一讲:(一)导论(二)夏朝的法律制度(三)商朝的法律制度(一)导论对象论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制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性的专门学科。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在时间跨度上为4000多年,既有古代法制又有近现代法制;在内容上既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又包括各个

历史时期的司法。2、目的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我国历代法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建设有中国特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历史依据。通过对比学习,提

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为学习部门法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常识。3、方法论(1)具体的

方法要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要掌握每个历史阶段下不同类

型法律制度的特点;要掌握法律制度本身的因革演变关系;要在掌握一定部

门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中国通史;要学会使用工具书。(2)抽象的方法辩

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的方法主观主义与历史研究4、阶段论(1)划分的依据:中国社会的演变过程为依据(2)阶段划分: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A.奴隶制发展时期B.封建社会发展时期C.半封建半殖民地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思考题:试述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2、试述为什幺要学习中国法制史。(二)夏朝的法律制度夏朝的建立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大禹的儿子启是这个国家的开创者。从启开始,我国便正式进入阶级社会,其

标志是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2、夏朝的法律制度(1)这个法律起源于夏朝(2)夏朝的法律制度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是夏朝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为追念其先祖而命名为“禹刑”。罪名:昏:己恶而掠美;墨:贪以败官;贼:杀人不忌。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罪名:赎刑。适用于

中国法制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 复习大纲 一、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期末考试。 二、本次期末考试全部为客观题,包括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三、《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比较多,这次期 末考试,范围是课件前五讲的内容,也就是说包括从“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到“晚清法制改革”共五讲的内容,第六讲“民国法制与革命根据地法制”不作为考试的范围。 四、从考试内容上讲,我们的课件讲义已是《中国法制史》基本内容 的浓缩,因而要求全面学习和掌握。这次复习和考试也主要以课件讲义和指定教材为依据。就本次期末考试而言,以教材每一章后“同步测练”中的知识点为重点,大家可以自己梳理复习。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练习题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题: 1、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父死子继。× 2、西周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称为傅别。× 3、“刑不上大夫”意味着大夫犯罪一律不使用刑罚。× 4、西周“五听”之法的出现,表明了司法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5、我国奴隶制社会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6、汉武帝时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庭警卫的法律是《朝律》。× 7、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汉代规定的官员致仕年龄为七十岁。 8、《晋律》的注由张斐、杜预所作,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9、“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在《开皇律》中提出来的。× 10、科举取士制度创立于唐朝。√ 11、隋朝曾在大理寺设律博士,负责研究法律和协助审判工作。× 12、唐朝的《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13、依《唐律》规定,犯十恶大罪者,一律处以凌迟极刑。× 14、宋代编敕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15、宋代的监察官拥有风闻弹奏之权。√ 16、《大明律》共七篇460条。× 17、明代充军刑中“永远”是指本人毕生充军,死后刑罚执行完毕。× 18、明代规定,化外人犯罪,一律按明律审理处断。√ 19、清代为防范臣下结党而创设了奸党罪。√ 20、清朝建立之后,长期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禁海法令,严重桎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1、清朝宣布修订法律后,西方列强放弃了治外法权。× 22、清末司法改革时,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二、单项选择题: 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B )”。 A、禹刑 B、九刑 C、汤刑 2、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A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惟终 C、误与故 3、奴隶制时期近似于后世拘役的刑罚是( B )。 A、圜土之制 B、嘉石之制 C、赎刑 4、《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C )。 A、《具法》 B、《杂法》 C、《盗法》 5、秦代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B )。 A、公罪 B、公室告 C、非公室告 6、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C )。 A、大理 B、大理寺卿 C、廷尉 7、汉代官吏违反法令私自到诸侯国任职者,构成( C )。 A、阿党罪 B、出界罪 C、左官罪 8、春秋决狱的主要原则是(C )。 A、区分公罪与私罪 B、同居相隐 C、原心定罪 9、中国古代把具法改为刑名并置于律文之首的法典是( B )。 A、汉律 B、曹魏新律 C、北齐律 10、《北齐律》共( C )。 A、十八篇 B、二十篇 C、十二篇 11、八议中有“议宾”一项,“宾”指( C )。 A、皇帝的亲戚 B、皇帝的客人 C、前朝国君的后代 12、唐朝编订的( C ),成为后世《宋刑统》的体例渊源。

法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培养方案修订负责人:教学大纲统稿人:何焕锋 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执笔人:何焕锋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法学院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学 课程编号:023013 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Law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1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1 课外学时: 学分:3 开设专业:法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民法学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法学类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研究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学学科。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系统的知识产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建立较为合理的知识产权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在法律实践中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熟悉知识产权自身的特点,对当前法律尚不能调整的新的知识产权问题,或出 现法律冲突问题时,能够利用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去指导实践。 2、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各单行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保护对象、保护方式、保护途径的不同有明确认识,能够针对智力成果的特点,熟练应用知识产权法及相关法律。

3、能够自行利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顺利获得并有效维护知识产权。 4、在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中,能够熟练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进行有力的诉讼。 5、对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的历史、现状、立法中的缺陷与不足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具有清醒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与研究知识产权法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 1、了解知识产权的范围 2、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 3、掌握知识产权的分类。 4、教学重点及难点:知识产权的定义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1、了解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特定信息 2、理解知识产权的特征 3、掌握知识产权的特征 4、教学重点及难点:知识产权的特征 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 1、了解著作权的起源和发展 2、理解著作权的特点 3、掌握著作权的概念和特点 4、教学重点及难点:著作权的概念和特点 第三章著作权法的主体 1、了解著作权的其他主体 2、理解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和分类

2016-8 中国法制史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性质: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内容为中国历史上自夏商以来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朝代、各历史阶段的法律状况,具体为各个朝代立法、司法制度及以刑法为主的部门法的内容。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部门法提供历史知识背景。可在学习其他课程之前、之后或并行学习。 二、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有些制度对我们今天依然有较大影响,有些对今天的法制建设仍可资借鉴。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古今对比,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分析现实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法学素养和专业技能。 三、学习要求 学生在课前最好对每一朝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对每一朝代的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和特点有所概括和总结,课中与任课教师一同思考每一制度背后的原因和道理,课后运用所学、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制度、人物、案例等进行深 - 1 -

度分析和思考。 四、教学进度 - 2 -

- 3 -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B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5 -

第0战国秦汉考古教学大纲

《战国秦汉考古》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战国秦汉考古 课程英文名称:archaeology on the Warring States, Qin and Han Dynasties 总学时:68~72 学分:4学分 壹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秦汉考古上接商周考古,下接魏晋考古,其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帝国时代的最前一段历史,也即以往所讲的中国封建社会奠基时期的历史,对于揭示中国古代社会从王国时代演进到帝国时代的历史脉络以及汉代之后中国古代历史的走向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习该段考古,不仅仅是补史证史,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实物资料,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为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如生动直观的历史教材,教育大众,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发展大旅游经济等等。 贰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了解:战国秦汉考古研究的意义;秦汉考古的时空范围与时期划分;秦汉考古的主要研究内容;秦汉考古的重要田野发掘及研究收获;秦汉考古的重要参考书籍。 叁课程的章节 共分战国、秦代、西汉、东汉四大章,每章下又分别按历史梗概、城址、墓葬、手工业、农业、文化艺术等分别设置小节。 第一章战国考古(约20-22个学时) 第一节战国时代的历史和分期 战国指的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的中国社会历史阶段。这一期间诸侯割据、争雄,在周文化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列国自己的文化特征,表现在考

古学文化面貌上则是明显的地区特点,按照战国七雄的分国区域,考古教学上也会国、分区叙述。 第二节列国城址和各国长城 一、列国城址 主要介绍了8个列国城、它们是秦栎阳城、东周王城、鲁国曲阜城、齐国临淄城、燕下都城、郑韩故城、赵国邯郸城、楚国纪南城。最后,对这些城址提出了综述研究概况。 列国长城遗迹主要介绍了7个国家的长城遗迹,它们是齐、楚、魏、燕、赵、秦、中山长城。长城的出现,是和军事战争密切相关的,秦汉长城正是在战国长城的原有基础上扩建起来的。 第三节列国墓葬 一、墓葬的分区和断代 墓葬的分区基本同于列国的分区,各个分区内的墓葬文化,既表现出了独立性,也存在一致的共性。断代分期主要依靠的是墓葬形制的演变、器物组合特征、器形演变规律,并参照青铜铭文和钱币学的研究。把战国墓葬分成早、中、晚三期。 二、墓葬分区研究 以三晋两周地区墓葬的主体内容,它的青铜器和陶器分期很具有代表性。秦墓的研究在关中是独树一帜。另外还介绍了齐、鲁、燕国墓,中山国墓、曾侯乙墓、以及南方广泛分布的楚墓,最后对这些列国墓的特点进行了综述。 第四节战国时期的农业和工商业 一、冶铁技术的发生及对农业的作用 主要介绍了古代冶铁术的一般过程,我国冶铁术发生的时间、考古中的所见的东周铁器及铁器在农业生产、军事上的作用。 二、青铜手工业 阐述了青铜武器制造为中央集权国家所控制。器类有食器、酒器、水器、土器、兵器、车马器、农具、货币、玺印符节、质量衡器、铜镜及杂器。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进步,不仅青铜艺术有所发展,而且生活用的青铜器大量增加,传统的青铜瓦乐器衰退。

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

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 刑罚 夏商五刑:墨、劓、膑、宫、大辟 周初《九刑》: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西周中后期赎刑是《吕刑》的核心内容 秦“具五刑”:秦朝最残酷的死刑 “赀别”:秦朝经济刑之一,经济制裁惩罚官吏一般失职和百姓一般违法行为汉“亲亲得相守匿”原则 废除肉刑 魏晋《北齐律》标志着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分为:死、流、徒、杖、笞 唐以五刑为主:死、流、徒、杖、笞 《贞观律》中出现“加役流” 五代“刺配”(杖刑、流刑、刺面三刑合一);凌迟 宋宋真宗时期刺配刑上升为法定刑罚之一;南宋时以国家大法肯定凌迟 明《大诰》规定许多律外适用的酷刑;充军有终身(本人)和永远(子孙)定罪量刑“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清“发遣为奴”即将犯罪者发往边疆某地为八旗官兵或贵族私家之奴隶 五礼与六礼 五礼周礼名目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吉礼:祭祀;凶礼:悼念;宾礼:天子诸侯;军礼:征伐;嘉礼:节庆 六礼西周婚姻仪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求婚;问名:姓氏出生;纳吉:祭祀; 纳征:聘礼;请期:婚期;亲迎:迎亲 八议 魏晋八议制度《曹魏律》: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功、议宾隋《开皇律》进一步完善八议制度 唐确定八议制度: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功、议宾) 十恶 南北朝《北齐律》确定重罪十条: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隋《开皇律》改“重罪十条”为“十恶” 唐《名例律》规定“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谋反:图谋、参加推翻封建政权; 谋大逆:图谋、毁坏皇帝宗庙、陵墓和宫殿;谋叛:图谋、背叛国家; 恶逆:一种殴打、谋杀尊亲属;不道:杀人、邪术诅咒; 大不敬:危害皇帝人身安全和尊严;不睦:亲族互相侵害; 不义:侵犯长官和夫权;内乱:亲族之间犯奸 五听与六赃 五听西周审问方式: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活动大纲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LA103 2、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 Chinese legal history 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4、先修课程:法律基础理论;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 5、面向对象:法学类专业学科 6、开课院(系)、教研室:法学院 7、教材、教学参考书: 《中国法制史》,主编:曾宪义,副主编:郑定、赵晓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中国法制通史》,张晋藩总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版。 《历代刑法考》,【清】沈家本撰,中华书局1985年12月版。 《儒家法思想通论》,俞荣根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中国民法史》,孔庆明等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 《中华帝国的法律》,【美】D·布迪、C·莫里斯著,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 《中国家族法原理》,【日】滋贺秀三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法学本科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中国法制史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有史以来法律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力图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作为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客观、全面地介绍中国有史以来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以及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国法律制度的基本特色。在向学生介绍法律制度方面的历史遗产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思考,从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加深对于法学理论的理解,更好地融会贯通各部门法学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树立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中国法制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3) 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2) 一、中国法起源的特点;“法”字的来历和“刑”、“法”、“律”三字的含义;有 关皋陶的故事;关于“象刑”的传说;关于法律起源的不同观点。 二、夏商社会的特征——神权政治 三、禹刑、汤刑与五刑 四、神权与司法

第4课夏朝和商朝

导入: 师: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过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把。据说从前有一个人叫后羿的人,他力大无穷,非常擅长射箭,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上寸草不生,人民苦不堪言,后羿就用弓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从此地上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传说后羿有个很漂亮的老婆,叫嫦娥,西王母送给后羿一颗长生不老药,后羿外出时交给嫦娥保管,后羿手下听说了这件事后,趁后羿不在,去他家里偷药,嫦娥情急之下就吃掉了长生不老药,飘到了月宫。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虽然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都只是古老的神话传说。但经过历史学家的考证,历史上确实有这两个人,尤其是后羿,他还是夏朝时的十分著名的人物。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经历了多少年,夏以后又是哪一个朝代,他们的先后发展各有哪些特点?当我们学完本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四课夏朝和商朝。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 师:请同学们先快速地阅读一下第一段,思考是谁在什么时间建立了夏朝? 生:禹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 师:很好,上节课我们就已经学过了大禹治水的传说,禹用领导人民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制服了洪水。由于禹治水有功,在人民中间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舜就把帝位禅让给禹,禹就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在位时期,又通过一系列的征伐战争,使众多部落首领都臣服于他,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于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请同学们把这个约公元前2070年划下来,注意一下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我们并证据证明夏朝建立的具体年代,这个公元前2070年只是估定的年代,所以前面加上了一个“约”字,同学们把这个约字圈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公元前吗?公元前和公元后是怎么来区分的?生:。。。。。。。 师:为了记载历史现象的发生,人们创造了很多纪年法,而公元纪年法是目前世界上被广为采用的纪年法。关于公元纪年法大家要了解三个问题,第一什么叫公元前什么叫公元后。第二,什么叫世纪。第三,什么叫年代。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耶稣出生的那年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凡是发生在公元1年以前的历史现象的时间,都用公元前表示,比如说夏朝是在公元1年之前约第2070年建立的,所以我们说“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发生在公元1年以后的历史现象的时间,用公元来表示,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公元1年之后的第1949年建立的,所以我们说“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如果同学们不清楚,我们可以用年代轴表示这个公元纪年法。(注意一下公元纪年法他的年代轴是没有0的,也就是没有公元0年)。 那什么叫世纪呢?我们经常说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要怎么怎么样?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个21世纪指的是多少年到多少年呢?公元纪年法以100年为一个世纪,比如说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为1世纪,从公园101年到公元200年是2世纪,我们说的21世纪就是从公元2001年到公元2100年。公元前也是一个道理。那什么叫年代呢?公元纪年法以10年为一个年代,比如说从1980年到1989年就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要求和任务 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法学体系的一个基础理论学科,又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了解我国法制历史的变迁,系统的掌握中国法制发展的规律,认清中国法制发展的趋势,加深对中国当代法学的理解,从而对中国法治建设的语式、路径、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学习中国法制史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中国特色;了解社会背景;科学地解决史论关系;客观、理性地理解法制历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活动,立法成果,法律原则,法制特点;了解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司法状况,包括各种类型政权的司法机关,司法体制,诉讼制度,狱政管理等;理解我国各个时期产生过的有重要影响的法律思想。 二、大纲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研究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 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三、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 四、学习中国法制史应该注意的问题 【思考题】 1、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中国法制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古代法起源的历史途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夏商早期法制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 一、中国法起源的几种观点 二、早期“刑”、“法”、“律”的内涵及演变 第二节夏代的法律制度 一、“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法律观 二、《禹刑》 三、罪名和刑罚 四、监狱 第三节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法律思想的发展 二、主要法律形式及罪名、刑罚 三、司法机关与神明裁判 【思考题】 1、简述中国法的起源。 2、简述早期中国法的特点。 3、简述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 4、简述夏商法制中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明德慎罚”法律思想的产生及其内容;周礼、《吕刑》及礼与刑的关系;宗法等级制度与刑事、民事法律内容;司法机关体系的建立和诉讼审判制度的特色。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一、“天讨”、“天罚”思想到“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发展及影响。 二、“礼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西周时期的立法 一、立法概况

中国法制史电大历年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中国法制史 2008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史书上记载:“吕命穆王,训夏( )。”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赎刑 2.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 )。 A.大理寺 B.廷行事 C.廷尉 D.宗正府 3,在我国法制史上,正式把“重罪十条”纳入法典的是( )。 A.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六典 4.首次规定封建五刑制度的法典是( )。 A.开皇律 B.大业律 C.唐律疏议 D.唐六典 5.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 )。 A.《开皇律》 B.唐律 C.《宋刑统》 D.《大清律例》 6.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A.《九章律》 B.《北齐律》 C.《唐律疏义》 D.《宋刑统 7.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清吏司 8.太平天阔的结婚证书叫( )。 A.合挥 B.聘书 C.婚约 D.合约 9.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 )条。 A.21 B.20 C. 22 D.24 10.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朝的监狱叫做( )。 A.图固 B.圜土 C.均台 D.牖里 2.四周的婚姻制度有( )。 A.六礼 B.七去 C.三不去 D.五听 3.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受到( )的批评。 A.孔丘 B.商鞅 C.魏文候 D.叔向 4.秦朝的法律思想有( ), A.法令由一统 B.事皆决于法 C.以刑杀为威 D.严刑峻法

《民法学1》课程教学大纲

《民法学》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法学专业用课号:() 54 学时63 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法学学科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学习其他法学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我国现行民事法律的基本规定,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运用法律知识、法学理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系统讲授民法的基本原理和我国民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法概述、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物权、债权、人身权、侵权行为等。鉴于知识产权法和婚姻法、合同法另开课程,本课程不作具体讲授。本学期课程任务为民法总论、债法概述两大部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民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学会运用民法的基本技能,提高利用民法知识和理论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民法学是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重点不可能体现在部分的章节上,所以考生在复习民法学课程时,重点应在于理解和准确把握民法的体系、民法的基本理论、民法的调整原则和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从课程的内容结构来看,民法学课程的内容大体包括民法总论部分、物权法部分、债法部分和人身权、侵权责任,各部分均以现行的民事立法为依据,吸收民法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3、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 民法学先修课程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通过法理学的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民法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宪法学的学习对于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国家机构及其各自地位、相互关系有所了解,知道民事权利的具体分类、权利救济的基本途径。 三、课程内容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民法概述

《中国法律史》复习大纲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复习大纲 复习前言 中国法律史对于初学者几乎纯属于死记硬背的内容(关键要明白本课程主要记忆的重点内容)。大家也知道应记忆重点的知识点。但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时间跨度长、法律体系不同于现行法、古文障碍等,导致知识点多而杂。因此,要有耐心,最好自己整理并作些对比工作。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免得张冠李戴,知识错乱。 至于记忆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学习习惯、特长选择采取有特色的记忆方法。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记忆方法: 1、联系历史背景来记忆; 2、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记忆; 3、睡前回忆的强化记忆; 4、知识点对比联想记忆,如借助《法制史系统表》进行知识点的对比就便于记忆; 5、同学间互相设问或诘问以强化记忆。 特别注意中国法制史的复习中的两条线索: 纵向:以法律成文化、儒家化、现代化的进程为

线索,也就是说,中国法制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习惯法的成文化、成文法的儒家化、儒家化封建法的近现代化。 横向:以各时期的立法概况(或)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司法制度的发展为线索。 如果按所谓的四阶段划分法,中国各阶段法律史相对的重点大约是:奴隶制法以西周法律为重点;封建制法以唐律为重点;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以清末变法修律(实应以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为重点;人民民主政权法制的重点则在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附一:思考题: (一)简单列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名称 奴隶制五刑,五过之疵,唐御史台三院,明律七篇篇名,宋代田产买卖契约的四要素,十恶,孙中山建国三时期与五权宪法,九章律,唐律12篇, (二)名词解释 刑罚世轻世重、质剂、吕刑、五过之疵、廷行事、公室告与非公室告、廷尉、春秋经义折狱、张杜律、公罪、折杖法、刺配、“四等人”、宣政院、理藩院、大诰、奸党罪、廷杖、秋审、《六法全书》、录囚、九卿会审、凌迟、六赃、保辜、《大清新刑律》、《贿选宪法》、

刑事诉讼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岗位能力课 课程组长: 总学分值:总学分:4学分,其中理论3学分,实验实践1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法律文秘专业 先修课程:刑法、民法 后续课程:行政法、劳动法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与定位:《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律文秘专业的一门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主干课。学习该门课程是在已经学习了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刑法学等基础课程上展开的,同时该门课程的学习也为证据法学、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律师实务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种诉讼程序,重点掌握与公安机关刑事执法活动密切相关的立案、侦查、证据、强制措施和执行刑罚等办案程序;培养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解决执法办案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思想、理念和程序、证据、时效意识,提高依法办案的自觉性,为做好公安保卫工作,依法同刑事犯罪作斗争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一)知识目标 ●掌握刑事诉讼法律基本理论 ●掌握重要的刑事诉讼法制度:立案、侦查、证据、强制措施、起诉、一审程序、二审程序、法律监督程序和执行刑罚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区分生活中的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 ●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对个案进行分析 ●能够解决司法中的实际刑事案件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 ●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守法护法意识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刑事诉讼法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具有强烈的普遍性、伦理性和强制性,本书共十九章内容,包括刑事诉讼法的概述、刑事诉讼中的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强证据、制措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期间与送达、立案、侦查、起诉第、审判概述、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本书可分为两编来讲授,第一章到第十章主要是关于刑事诉讼的实体法律法规,第十一章到第十九章主要是关于刑事诉讼的程序法律法规。本书的重点章节主要有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第七章证据、第八章强制措施、第十二章侦查和第十五章第一审程序。 其中,第一章主要是介绍刑诉和刑诉法的基本概念,刑诉法的立法宗旨和任务。第二章的重难点掌握是刑诉法中的司法机关有哪些,诉讼参与人的范围。第三章重难点是掌握刑诉法的十五个原则。第四章重难点是掌握立案。第五章重难点是掌握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第六章重难点是掌握辩护人和代理人的资格和在刑诉中的权利。第七章重难点掌握七种证据的种类和如何证明证据。第八章重难点掌握五种强制措施的实施条件。第九章重难点掌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条件。第十章重难点是期间起止计算方法送达的种类。第十一章的重难点是掌握立

中国法制史大纲

大纲第二编中国法制史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夏商法制概况 一、夏代法制概况 (一)“天讨”、“天罚”的自然法律观 (二)“禹刑” (三)罪名与刑罚 (四)监狱 二、商代法制概况 (一)“汤刑” (二)罪名与刑罚 第二节西周法律制度 一、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 (一)“以德配天”说 (二)“明德慎罚”的法治主张 二、西周时期的法律形式 (一)“周公制礼” (二)“吕刑” 三、礼及礼刑关系 (一)“礼”的渊源与发展 (二)周礼的性质与作用 (三)“礼”与“刑”的关系 四、刑法制度 (一)主要罪名 (二)主要刑罚 (三)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 五、民事法律制度 (一)民事制度 (二)婚姻制度 六、司法诉讼制度 (一)司法机构 (二)诉讼制度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春秋时期的法制变革 (一)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 (二)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 二、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活动及其成果 (一)《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二)商鞅变法与秦国法制的发展 第二章秦代法律制度 第一节法制概况 一、法制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

二、主要法律形式 三、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刑法制度 一、刑罚种类 (一)死刑 (二)身体刑 (三)徒刑 (四)流刑 (五)财产刑 (六)身份刑 二、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第三节司法诉讼制度 一、司法机关 (一)皇帝掌握最高司法审判权 (二)廷尉是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执掌中央司法审判权 (三)地方设郡、县两级,郡守、县令执掌地方司法审判权 二、诉讼程序和审判制度 (一)告诉 (二)审理 三、监察制度 第三章汉代法律制度 第一节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一)“与民休息”、“宽省刑罚”的指导思想 (二)“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指导思想 二、主要立法与法律形式 第二节文帝、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一、文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二、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三、刑制改革的意义 第三节法律内容的儒家化 一、刑事法律内容 维护君为臣纲,严惩危害皇帝权力、人身安全与尊严的各种犯罪,惩治“左官”、“阿党”等危害专制中央集权的各项犯罪。上请原则、矜老恤幼原则与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产生,汉代刑罚适用原则开始儒家化。 二、民事法律内容 汉律严格维护封建家庭、婚姻、继承关系。 第四节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皇帝掌握最高司法审判权,廷尉执掌中央司法审判权,御史台及其所属监察御史执掌全国各地法律监督职权,地方州部刺史、郡守、县令执掌所辖地区的司法审判权。 二、诉讼审判制度 起诉(告劾)、拘捕、审讯(鞫狱)、复核(传复)、判决宣告(读鞫)、上诉复审(乞鞫),

“ⅩⅩⅩⅩ”课程教学大纲 -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李冬楠执笔人:袁辉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法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The Legal History of China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46 实验学时:8 学分:3 开设专业:法学 先修课程:宪法学、法理学、法律逻辑学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中国法制史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六门主干课之一,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和历史知识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属于法学的基础性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法制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纵向和横向的思维能力,进而结合实际,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配合部门法的法学,全面提升作为一个法律人的知识和素养。当前,我国的部门法更侧重吸收外来优秀法律成果,对本土传统的法治资源涉及较少,因而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法律精神和知识的同时,回顾中国传统法制的发展,继承传统法制的优良传统,了解传统法制的缺陷和不足,才能更为全面的了解我国法制发展的面貌,进

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能深化法学的对学习和探索。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当全面了解中国有史以来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以及在历史不同阶段中国法律制度的基本特色,并逐步培养起纵向和横向比较思维,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更好地融会贯通各部门法学的基本知识,树立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时期的初步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法律的起源及其特点,并对夏朝和商朝的基本法制状况,特别是神权法思想、立法、司法制度等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一、起源时代的法律与国家 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第二节夏商时代的法制 一、夏朝的法制 二、商朝的法制状况 【考核要求】

第4课 夏朝和商朝课时训练 川教版

第4课夏朝和商朝 一、选择题 1.谜语“大禹建国”,打二十四节气中的名称之一,谜底应是( ) A.春分B.立夏C.谷雨D.冬至 2.(2014·广东珠海)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3.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2014·江苏扬州)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20世纪前期 B.20世纪后期 C.21世纪前期 D.21世纪后期 5.“嫦娥奔月”(如右图)是发生在我国夏朝的神话传说。嫦娥因偷吃了不死 之药后,飞到月宫。每到中秋节,她的丈夫都做月饼,然后再呼唤她的名 字,嫦娥便从月中飞来,夫妻重圆。那么,夏朝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 ( ) A.200多年 B.300多年 C.400多年 D.500多年 6.他文采出众,武艺超群,遗憾的是:他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暴虐、享 乐和瞎折腾上,以人当坐骑,其暴虐激起人民的不满。他是( ) A.夏禹 B.夏启 C.夏桀 D.成汤 7.(2012·常德模拟)“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目前我们教材即采用了这一成果。请你说出商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 ) A.约公元前2070年禹 B.约公元前1600年汤 C.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 D.约公元前1200年纣 8.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2010年10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我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殷墟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9.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曾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

中国法制史复习大纲

中国法制史纲要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 1、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的形成而更加强韧 2、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日益加强 3、原始的礼由习惯演化为法礼,本来是一种盛玉的器皿,即表示一个盛有双玉的奉事神和人的器皿。指奉神之事,即祭祀。当这种器皿广泛用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后,它就成了奉神祁福的专用和祭神敬祖仪式的代名词。 我们知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新的家庭组织——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这种男子在经济上优势的增长,使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转为对社会力量的崇拜,妇女对丈夫的尊敬,后来扩展到夫权制大家庭的家长及其家族的祖先。 4、刑起于兵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法律最早称为刑,战争则称为兵。刑与兵的关系也就是法律与战争的关系。《汉书·刑法志》说:“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轸;薄刑用鞭扑。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甲兵、斧钺是兵器,也是杀俘虏的工具。以兵器为刑具,以战场为刑场。法、礼、律 《说文解字》:法者,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律,最初上指调整乐器音调的工具。《说文解字》:“律,均布也。”后来,借作法律,比喻如调音律一样均平调整人们的行为归于一统,普遍适用。律的含义又比法进了一步。 第二节夏商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神权法思想作为法律的思想基础。 二、立法概况 1、《禹刑》:夏朝法律的总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2、《汤刑》:商朝法律的总称。“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第三节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 一、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1、罪及本人,刑不株连的原则2、疑罪从轻的原则3、不杀无辜的原则4、过失人轻的原则 (二)刑罚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三)罪名 1、不孝罪 2、不从王命罪 3、危害社会,破坏秩序罪 4、贼杀罪 5、不事农业罪 6、弃灰于公道罪 第四节夏商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官二、诉讼审判制度:“天罚”、“神判”三、监狱制度:圜土、夏台、羑里 西周法律制度 第一节西周的法制思想及立法概况 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1、敬天保民 2、明德慎罚 3、礼治思想 二、西周的立法概况 1、周礼 ①礼由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成,经周公制礼,在西周具有法的属性,表现为等级名份,贵贱准则 ②西周的礼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种,即“五礼”,吉、凶、宾、军、嘉礼。 ③礼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 2、《九刑》①“周有乱政而作九刑”。②九刑有两种含意,一是指九种刑罚,即在奴隶制五刑的基础上加上流、赎、鞭、扑;二是指《九刑》这部刑书。 3、《吕刑》①制定背景:穆王命吕侯“训夏赎刑”而作。②主要内容: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赎刑是其核心内容,其刑罚原则是“明德慎罚”。③评价:在很多方面完善了周初的制度,其原则在后世的封建法典中大都被沿用并以此为基础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节礼与刑及其适用一、礼二、刑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1、矜老恤幼的原则 2、区别故意与过失、贯犯与偶犯的原则 3、罪刑相当的原则 4、罪疑从轻、从疑从赦的原则 5、“罚弗及嗣”罪不相及原则 6、同罪异罚原则 7、世轻世重原则 8、正当防卫原则 (二)刑罚 1、死刑 2、肉刑 3、赎刑4、鞭扑刑5、拘役刑 (三)罪名 1、不孝不友罪 2、违抗王命罪 3、暴乱罪4、杀人罪5、变更制度罪 6、寇攘奸宄罪 7、违背契约罪 8、群饮罪 9、失农时罪 10、淫乱罪 三、礼与刑的关系 1、相辅相承:礼与刑是西周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互为表里。 2、作用不同:礼禁于将然,法禁于已然。 3、地位不同:“礼为本,刑为治”,即礼主刑辅,“出礼则入刑”。 4、适用对象不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民事法律 一、土地制度二、契约制度质剂、傅别

夏朝和商朝

第4课夏朝和商朝 龙宝中学张茜萍 【课标要求】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朝代的更替。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古今地名)。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夏商历史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概括其历史特点,从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直观教学,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 初步了解和运用公元纪年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殷。 教学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含义与形成原因。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夏商时期的历史故事,如嫦娥奔月,商汤和伊尹等故事。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学生活动引入:学生讲述课前收集的夏商历史故事,多媒体配合显示嫦娥奔月、商汤和伊尹幻灯片。 教师指出,这些故事发生在夏商时期,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 (多媒体显示课题:夏朝和商朝) 学习新课: 一、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多媒体显示) 教师提问:什么是禅让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时代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1.夏朝的建立(多媒体显示) 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以下史实:在尧和舜在位时,都是在选定接班人后,就开始让他做很多工作,一是锻炼他的能力,二是培养他在群众中的威信,所以尧死后舜能顺利接班、舜死后禹能顺利接班。但禹在位时,已经产生了阶级,部落联盟的首领已经拥有很多特权,在继承人问题上产生了私心。禹虽然碍于禅让制不得不指定伯益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却不让伯益得到锻炼,不让伯益接管权力,从而使伯益在群众中没能树立起威信。禹却让自己的儿子启做很多事情,接管了很多权力,树立了威信。这就使启在禹死后能够利用武力消灭伯益和其他的反对派。让学生意识到:实际上这是禹所导演的“父子相承”的一幕活剧。于是,“禹

春夏学期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参考文献

201 3春夏学期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参考文献 一、教学大纲 上半部总论 第一讲绪论:视域、范式、方法、书目3课时 第二讲历史→中国史→中法史6课时 第三讲法的概念与中法史 3课时 第四讲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与特征问题3课时 下半部分论 第五讲夏商周6课时 《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 《尚书》:皋陶谟、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康诰、立政、吕刑 第六讲春秋战国3课时 《通鉴》:晋三分 第七讲秦汉6课时 《汉书.刑法志》 第八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6课时

第九讲宋元明前清3课时 第十讲晚清民国新中国9课时 二、参考文献 (一)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让学” (二)王了一《龙虫并雕斋琐语》:“朕非学问”(三)《娱乐至死》:训练思维能力 (洛杉矶中央)图书馆门楣上的石刻文字: In the world of affairs, we live in our age. In books, we live in all ages.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唐诺:《文字的故事》 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 韦伯:《儒教与道教》 张荫麟:《中国史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绘事后素”)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中国制度史》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 朱自清:《经典常谈》,三联

《封神演义》 丁韪良:《花甲忆旧》 陈忠实:《白鹿原》 莫言:《生死疲劳》 柴静《看见》(页241: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程树德:《九朝律考》 郁嶷:《中国法制史》 陈登原:《中国田赋史》 张传玺:《中国契约史》 田涛等:《黄岩诉讼档案及调查报告》 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 张晋藩或朱勇:《中国法制史》 人大版教材 司考用书 马小红等:图解中国法制史 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 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的审判制度》 王亚新等编译:《明清时期的审判与契约》 李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制史》 布迪和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 黄宗智、尤陈俊:《从诉讼档案出发》 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 黄宗智《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2009,法律出版社 昂格尔:《现代社会的法律》,吴玉章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4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