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2_定义与命题知识点+练习(第1课时)

1.2_定义与命题知识点+练习(第1课时)

1.2_定义与命题知识点+练习(第1课时)
1.2_定义与命题知识点+练习(第1课时)

1.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

一、定义概念:

1、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比如说,上一节课,什么叫做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ABC 记作:△ABC 。

定义一般揭示了某一类事物的本质、概括和总结了最具有一般性的本质属性。

说出下列数学名词的定义:

(1)无理数 (2)直角三角形

(3)角平分线 (4)抽样调查

注意:定义必须是严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例如“一些”、“大概”、“差不多”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

2、命题:一般地,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做出判断。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 b 两条直线平行吗?

(5)鸟是动物。

(6)已知2

4a =,求a 的值。

(7)若22a b =,则a b =。 (8)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上述句子(1)(3)(5)(7)(8)都对事件作出判断(不论正确与否),他们都是命题。

句子(2)(4)(6)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他们不是命题。

3、命题的结构: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出“如果+条件,那么+结论”的形式。有的命题表面上看不具有“如果------, 那么-------”的形式,但可以写成这种形式。如:“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 么这两个角相等”。

例题教学

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应用新知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过点A 作直线MN 的垂线

B.正数都大于负数吗?

C.你必须完成作业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下列描述属于定义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C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D .链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

3.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 .鲸鱼是哺乳动物乳

B .植物都需要水

C .你必须完成作业

D .实数不包括零

4.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在线段AB 上任取一点C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作线段AB 的中垂线 (4)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吗?

(5)同角的余角相等 (6)8不是偶数

(7)若,b a <则.0<-b a (8)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9)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1+2≠3。

(11)如果b a =,那么a=b.

5.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 2=b 2,那么a=b .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6.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

4、回顾小结

5、能力提升

12.观察下列这类整式的次数和项数,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给以名称并作出定义。

122--x x 1322++x x 222y xy x +- 2244b ab a +-

13.在数学运算中,除了加、减、乘、除等运算外,还可以定义新的运算。如定义一种“星”运算,“*”是它的运算符号,其运算法则是:()()a b a b a b *=+?-于是:()()()()5353531635353516533163247*=+?-=*=+?-=-**=*=; ; ,按以上定义,填空:23*=_____________;235**=__________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案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9 6 15 8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部编版2018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4课课时练习题

部编版2018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4课课时练习题 1小蝌蚪找妈妈 一、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 捕.食b披.着p迎.接y池塘.t. 山顶.d灰.色h乌.龟w宽.度k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nǎlǐhài zi dùpítiào gāo jiùshì 三、照样子,连一连。 披着雪白的眼睛 鼓着碧绿的尾巴 露着大大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衣裳 四、照样子,写句子。 你们已经 ..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 ..不见了。 已经。 五、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讲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在寻找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并帮助妈妈一起。 六、重点段落品析。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1.照样子,写词语。 游哇游 2.试着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抄写下来。 3.从这段话中,你知道青蛙长得什么样吗?试着描述一下。 七、小练笔。 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一定非常高兴,你觉得小蝌蚪找到妈妈后,会对妈妈说写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 小蝌蚪说:“ 。

参考答案 一、ǔīíngángǐng uīūuān 二、哪里孩子肚皮跳高就是 三、披着雪白的眼睛 鼓着碧绿的尾巴 露着大大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衣裳 四、示例:我已经长大了。 五、小蝌蚪妈妈青蛙捉害虫 六、1.走哇走跑哇跑跳哇跳 2.游蹲披露鼓 3.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七、示例:妈妈,我们找你找的好辛苦啊!你怎么长得这个样子呀? 2我是什么 一、连一连。 cāi yuèshài guǎn yān 晒管越淹猜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 bàng wǎn dài wǒ ,妈妈去公园散步。好多的花呀!五颜六色

第1单元 课时1 教学设计

第1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 [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 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他们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

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弄各种药品的人。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下面,让我们以“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认识、研究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做好准备了吗?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成出来。这么多的物质,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呢?一种一种地去学习,现实吗? 化学家们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每一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相似之处,有利于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一、物质的分类 [交流与讨论]按一定的依据对教材P3“交流与讨论”的物质进行分类。引导 氧化物: 酸: 碱: 盐: …… 硫酸(H2SO4)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或某些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达到“掌握一种物质”而“贯通一类物质”的目的。 例如,什么是酸?酸有哪些通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月亮上的足迹》(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

《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 1、主题解读 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作者简介 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3、背景资料 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首挺立(2)轨.道()(3)椭.圆形() (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 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美、幽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苏州的美是(内在、含蓄)的。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领会、领略)它。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 .....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 ....的月亮上空了。 4、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 5、联系全文看课文标题“月亮上的足迹”有什么深刻意义? 6、作者是如何将登月这一复杂过程叙述清楚的? 7、“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的这段话,有何深刻意义? 【主题阅读】 (一)、阅读后回答问题。 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 文《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从汉字的声母、韵母、

音节、结构、部首组词等方面掌握生字,然后采用游戏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司马光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 学习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感悟司马光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 学习难点: 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学习准备

第1单元 第1课时 课时作业

第一篇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9·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试)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 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阳光普照,降落到B 机场时正值日落。读图完成1~3题。 1.B 点位于我国的( A ) A .江苏省 B .安徽省 C .上海市 D .浙江省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和中国行政区分布可知,B 点位于我国的江苏省,A 正确。 2.降落到B 机场时的当地时间为( D ) A .6月30日11时 B .6月30日19时 C .7月1日11时 D .7月1日19时 解析:A 点5时日出,所以日落时间为19时;根据同纬度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同可知,B 点日落时间为19时;D 正确。 3.从A 机场到B 机场的飞行时间为( B ) A .6小时 B .9小时 C .12小时 D .14小时 解析:一架飞机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 机场起飞,此时B 点地方时为7月1日10时,而落地时候B 地方时为7月1日19时,所以从A 机场到B 机场的飞行时间为9小时,B 正确。 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A 点到B 、P 两点的实际距离最短的分别是( C ) A .AEB ︵ 、ADP ︵ B .ADP ︵ 、AEB ︵ C .AEB ︵ 、ACP ︵ D .ACP ︵ 、AFB ︵ 5.关于由A 点到B 、P 两点的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①A →E →B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②A →F →B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③A →C →P ,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④A →D →P ,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第4题,A 点到B 点最短距离为AEB ︵ ,A 点到P 点最短距离为ACP ︵ 。第5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皆”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韵味,并能背诵。 3.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还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体会文言文韵律美。 难点: 学会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教法: 以读带悟拓展阅读 学法: 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猜人物激趣导入。 师:钟老师觉得你们认真思考的样子一定很美,来,请看这里有两位大人物,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第一位是?你们认识的古人还真不少,来有诗为证,读——(课件出示《赠刘景文》)这是?(宋苏轼)最后一位,来第一条线索,《客中初夏》,看着你们一脸茫然的表情,看来没读过,他们俩都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再给你们透露一点,请看“六岁时,就非常喜欢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意思。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看这是《左氏春秋》也叫《春秋左传》,这本是他写的《资治通鉴》,这可是专门为皇帝编写的,皇帝还专门帮他写了序言呢。还猜不出来?再看这幅图,(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这个人物就是(司马光),让我们打开课本

第24课,齐读课题。拿起你的右手,我们一起来写(师板书,生书空),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师:你能根据这幅插图说说这个故事吗?(生试讲故事内容) 师: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课件出示文言文) 二、初读,感知文言文的美。 1、生自由读,说说感受。(字少,语言精炼,不好读) 师:这就是古人的文章,我们叫它文言文,文言文就是用精炼和简洁的文字写出的的文章。请你试着再读读,注意读准字音哦。 2、生自由读,指名读,读准字音。看你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来读一读,仔细听,我读得怎么样呢? 3、师范读。生评价。(有一定的节奏,是的,古文都有节奏, 来,看看该怎么停顿,课件出示,根据停顿我们再读一读) 4.学生跟读,在读中体验文言文的韵律美。 5、指名展示读,师生共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感知人物的精神。 师:你们读得有了节奏,有了点味道,如果能理解内容,读起来会更有味道呢!你会怎么读懂它呢?谁有好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生活想象)你们都很了不起,确实会读书!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把自己读懂了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给组员听,还有哪句没读懂的一起讨论看看,开始吧!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理解想象。 学生说到“瓮”教师出示瓮和缸的图片让学生理解“瓮”。学生说到“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师用动作来让学生理解“足跌”就是失足跌落,用表演来体会“没”的意思。抓住“弃”来体悟司马光的沉着冷静。(相机板书:跌、弃,沉着冷静)如学生说到“光持石击瓮破之”,顺势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司马光砸瓮的举动,感悟人物机智勇敢的品质。(相机板书:击、活,机智勇敢)3、你能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讲一遍吗? 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让我们再次朗读,读出的沉着冷静的司马光。读着读着,司马光就读进了心里,让我们配上音乐再读一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备课教案-第1单元-第1单元 1 第1课时

1 分数乘法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 课时目标导航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材第2页例1)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一、情景引入 1.求5个12是多少? 回答:用加法算:12+12+12+12+12=60;用乘法算:12×5=60。 2.计算。 16+26+36= 310+310+310 = 小结:(1)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2 9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出示课件PPT ,用圆片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2 9 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2 9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3)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3个2 9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板书:29+29+29=69=23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3个相同加数2 9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引导学生得出:3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29×3或3×2 9。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怎样计算2 9×3?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29是2个19,2个1 9乘 3就是6个19,所以就是6 9 。 (3)组织全班交流,呈现结果。 板书:29×3=29+29+29=2+2+29=2×39=69=23(个)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提问: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29×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2 9”,又应该怎样计算 呢? 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小结: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反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火烧云 第一课时 教案3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 主题:奇妙的世界 课型:精读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基于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三年级的学生具备独立识字写字能力,但部分难读难写的字仍需指

导。 (2)基于阅读:学生已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会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对大自然的一些奇妙的特点了解较少缺少细致的观察,因此,在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具有较强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但比较肤浅,不够深刻。 3.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第三篇课文,所在单元主题是“奇妙的世界”。课文凭借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火烧云这个自然现象的奇特美丽。本课教学的重点沥青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火烧云“上来和变化”这两个特点。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檀、喂”等5个生字,会写“必、威、武”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能读通课文,并能简单的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评价任务 1.通过字词检测、指导书写的方式,能读准字音,大方美观地书写生字。 2.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能借助关键词句,简单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活动一(3分钟) 1.PPT出示图片,配解说,学生谈这是什么自然现象,引出课题。 2.PPT出示“知识链接”,学生默读,了解火烧云的形成。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六年级上册教案第1单元 第1课时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通过将算式:3 10+3 10+ 3 10改写成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二、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他们每人吃 9 2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3个人一共吃多少个?)

三、新知构建 (一)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他们每人吃92个。3个人一共吃多少个? 1、9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取其中的2份) 2、这里的92个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一个蛋糕) 3、完整得表达这里的92个表示什么意思?(就是把整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这个圆平 均分成9份,其中2份就表示一个人所吃蛋糕的大小,就是29 个。) (二)课件出示的意义 “他们每人吃29 个”,那么三个人一共吃的就是求3个29 是多少? (三)提出要求: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草稿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1、看图理解你们是怎样列式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9 29292++ 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 ②39 2? 也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 2、不同的算式都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1单元 第3课时 教案

Unit One :How can I get there?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25个单词。 2.学会句型Where is the ...?并会根据所学单词进行情景对 话。 3.学会句型How can I get there?并会根据所学单词 进行情景对话。 课时安排4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let's learn 中的生单词。 2.能够理解let's learn的大意,并能小组内进行情景对话。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二单元B部分let's learn 部分。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进行四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翻译单词意思。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 默看P7页,结合单词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翻译出单词意思。 个性化设计: 1.由ppt课件出示所学单词图片,通过图片加深对单词的 意思的认识。 2.教师教授新单词,通过大小声,找哑巴等游戏进行读单 词。 师:时间到,停,随机提问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哪个小组能最快读出词组。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 1.小组讨论单词正确读音 2.老师抽测(5分钟) 师:时间到,停,分组抽测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比哪个小组能最准确翻译出句型意思。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

请小组讨论,句型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最准确翻译出句型。 个性化设计: 1.老师教授后,老师进行教授,小组内进行抢答句型翻译 进行加分。 师:时间到,停,分组抽测(接下来进行第三场比赛)四、第四次“先学后教”比谁能最快读出句型。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 3.小组长进行提问 4.老师抽测(5分钟) 师:时间到,停,分组抽测 当堂检测:

第1单元 第2课 第1课时职业理想的作用

第1单元第2课第1课时 职业理想的作用 课前导入 (10分钟) 写一写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职业理想并相互交流。 1.相互交流并说出自己建立职业理想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每个人的特点讨论分析谁的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导入新课(25分钟) 议一议大家刚才在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时是如何理解职业理想的含义的? 学生积极发言。 老师总结: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上述大家的职业理想绝大部分都是非常具体并且又符合每个人的特点是可以实现的。 试一试通过大家的职业理想总结归纳职业理想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积极发言。 老师总结: 职业理想的特点是: 1.社会性。通过自己的职业履行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每个职业都有其特有的社会责任。

说一说分析下列职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抢答) 教师、医生、售货员、司机、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警察、公务员、农业、运输业、会计、理财策划师、家政服务员等等。 2.时代性。社会的分工、职业的变化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人们的职业追求目标也会不同,因为职业理想,它总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职业地位、职业声望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想一想计算机的诞生,从而演绎出与计算机相关的哪些职业? 学生积极发言。 老师总结: 随着计算机的产生,产生了计算机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计算机打字员、计算机维护,电子商务、计算机游戏开发等等职业。 2004年8月份国家向社会发布了第一批9个新职业以后,近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向社会发布了第二批10个新职业。这批新职业是会展策划师、商务策划师、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景观设计师、模具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建筑模型设计师、客户服务管理师、宠物健康护理员、动画绘制员。这些新职业基本上都集中在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管理、策划创意、设计和制作。其特点是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属于高技能人才中知识技能型人才。 3.发展性。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强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职业理想会由朦胧变得清晰,由幻想变得理智,由波动变得稳定。因此,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孩提时代,想当一名警察,长大后却成了一名教师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4.个体差异性。职业是多样性的,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都很大的关系。政治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水准以及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方向。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追求的层次,个人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以及性别特征、身体状况等生理特征也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大家刚才交流的各自不相同的职业理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课堂过渡 说一说分析p20的故事,说说职业理想对个人的人生发展起什么作用?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 学生积极回答。 老师总结: 职业理想是我们人生发展的指路明灯、方向标、努力目标、动力来源、一种信仰、一种支柱、力量的源泉等等。 教材上把职业理想对人生的发展作用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是提供有充足的动力——不怕困难,积极进取。 二是提供有持久的动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议一议分析下列故事和名言谈谈对你的启发?从中感悟职业理想的力量。 1.我看过一则国外的故事,一个老师在课上问起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有的同学很爽快的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说想当政府要员,有的想当医生……,也有一些同学并不确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年以后的一天,已经成为老人的这位教师在收拾屋子时,发现了二战前自己所教的学生写的理想,现在看看他们写的理想都很有趣,于是这位老人就想何不把作文重新发给他们让他们看一看自己儿时的理想呢?于是就把这个消息登在报纸上,几天后作文全被领走了。但是大多数人的理想都没有实现,但只有一篇作文没有被领取,几天以后老人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白宫的领导者,他说那篇作文的作者就是自己,老人问为什么不领走作文?这位领导者说没有必要,因为他完成了他的理想,这么多年他一直记得自己的理想,

高一历史下学期24课 1课时

洲经济区域一体化 1课时日期: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原因 ①欧洲的共同特征 ②近代以来的战争造成 ③二战后的西欧 ④目的 二、进程 1、开始:(时间,地点,标志) 2、成立 3、加快欧洲共同体一体化建设: ①建立关税同盟: ②推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原则: ③欧洲共同体还着手建立,稳定成员国之间的。 ④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 4、 4、成立欧盟: ①条件: ②标志:1991年欧共体成员在荷兰签订《_________________》,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制定了实现的目标,确立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联营)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能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想一想,为什么? 结合教材P109阅读与思考,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国家主权、本国利益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洲经济区域一体化 1课时日期: 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的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简称,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政策,以及的合作。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成立,大大扩大了一体化范围。 ③意义: 5、欧元诞生 ①时间: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 ②意义:欧元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因而具有欧洲身份的象征,从而加强了民众的。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参与推动的的进程。 6、欧盟扩大:2002年,欧盟扩大到_____个成员国,包括中、东欧的、等国。 三、意义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欧洲、世界和中国分别有何影响?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基础学习交流】 1.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何不同之处? 【导思】:可以从两者形成的原因、过程及性质进行分析,最后从性质与成员组成两方面归纳。 2.亚太经合组织有何特点? 【导思】:将历史知识与政治知识相结合,并就亚太经合组织与其他区域经济组织进行比较对比分析。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案(1课时4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目标] 1.声情并茂朗读诗文||。2.感悟诗人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诵全诗 [教学设想] 诗言情||,非读无以体会||,应该以读贯全堂||。朗读之中求理解||,理解更能读出味道||。 [教学过程] 导语: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去||,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不料||,当年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学习这一名篇||。 美读感悟 一、老师范读全诗||,请同学们注意字音、节奏、语气、感情和大意||。 二、学生试读后||,齐读||。对朗读中出现的字音问题加以纠正||。 三、分段朗读指导||。基本达到以情带声||。 第一段: 1.问: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段内容||。回答后总结(秋风破屋) 2.问:本段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是怎样的?

提示选择:焦、急、惜、悲、惨、忧||。说出理由||。 3.根据以上理解||,我们怎样把握这一段的朗读||,哪些地方要重读?哪些地方要低沉? [归纳] 此段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达出阵阵风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而且从这几个动词看来||,风戏人||,风舞草||,何等悠闲!人看屋||,人看草||,何等无奈! 4.想象:诗人站在茅屋面前的神态||。 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法||,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焦灼和怨愤使他不住的颤栗着||。 5.美读此节||。

第1单元 负数 第1课时 负数(1)

第1课时负数(1)(教材例1、2P2~4) 一、仔细阅读,认真填空。 1.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白天温度晚上温度 2.我们通常把高于海平面的距离用正数表示,把低于海平面的距离用负数表示,马尔代夫是一个岛国,平均高度仅比海平面高1米,其海拔高度可以记作( +1米);死海的海拔高度为-400米,表示( 低于海平面400米)。 3.在-12、9、+5、0、-6、-1这些数中,正数有( 9、+5 ),负数有( -12、-6、-1 ),(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选一选。 1.低于正常水位0.13米记作-0.13米,那么高于正常水位0.04米记作( A )。 A.+0.04米B.-0.04米 C.+0.17米 2.适合表示冰箱温度的是( C )。 A.36℃ B.-100℃ C.-10℃ 3.如果提前5分钟到校,记作+5,那么-10表示( C )分钟。 A.迟到-10 B.提前10 C.迟到10 三、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都标有表明它们高度的数(单位:米),这个数通常称为海拔高度,它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请说出8844.43米和-155米表示的实际意义。海平面的高度用什么数表示? 答:8844.43米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海平面的高度用0表示。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2届全运会召开期间,沈阳市的玩具店里吉祥物的玩具销售量都很大。佳佳玩具店9月1日开始进货,下面是9月1~4日运进(售出)玩具的记录情况(运进为正,售出为负): 日期9月 1日 9月 2日 9月 3日 9月 4日 数量/个+1000 -245 -315 +500 -327 -278 这四天哪一天的销售数量最多?现在佳佳玩具店里玩具的存货是多少个? .

第1单元 1 第1课时

1 分数乘法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 课时目标 教学内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使用计算方法准确实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水平。 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求5个12是多少? 回答:用加法算:12+12+12+12+12=60;用乘法算:12×5=60。 2.计算。 16+26+36= 310+310+310 = 小结:(1)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2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出示课件PPT ,用圆片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29 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29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3)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3个29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板书:29+29+29=69=23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3个相同加数29 的和还能够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引导学生得出:3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29×3或3×29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怎样计算29 ×3?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能够实行必要的启发:29是2个19,2个19 乘3就是6个19,所以就是69 。 (3)组织全班交流,表现结果。 板书:29×3=29+29+29=2+2+29=2×39=69=23 (个) (4)学习计算过程中实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实行约分,即: 提问: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能约分的能够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29×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29 ”,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能够怎样计算? 小结: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能够先约分,再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 第一课时 教案1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认识“檀”等生字,分清多音字“模”的不同读法,重点关注描写颜色的词,根据不同的形式分类积累。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什么叫火烧云。并通过品析语言文字,从颜色、形态两个方面去感受火烧云的神奇。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结合课文内容,学习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有序描写的方法。能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句式,写一段描写火烧云的话。 4.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引起期待 1. 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很美的散文,齐读课题——《火烧云》,读得再美一点——《火烧云》。 2. 什么样的云,被称为火烧云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吧。一起来看看读书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文中的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①“什么样的云被称为火烧云?”在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划一划。②火烧 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字词。 1. 课文中有一组多音字组成的词语,谁来读准他们mómú第一组:模糊一模一样 都读对了/哈哈,中招了吧!字音是根据字义决定的。

注意了,在解释为模子的时候,读mú,是不是常常有人说,你和你爸爸妈妈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其余情况,都读mó 2. 第二个:紫檀(tán)色 紫檀是一种树木,瞧,这就是紫檀。我们一起来叫一叫它的名字。它树干的芯子是紫红色的,当我们看到紫中泛着一点红,红中泛着一点紫的颜色,就会想到用紫檀色来形容它。 生活中,还有很多颜色,是由事物直接来命名的。比如这教室的桌子,就是木头原本的颜色——原木色。这位同学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你还知道哪些词?(香槟色、牛奶色、小麦色) 3. 第三组:①金灿灿红彤彤 ②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③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文中还有很多描写颜色的词,看,他们排着队来啦!我们开火车读一读。读完你有什么发现? ① ABB式的词语,你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②就像曾经学过的《石榴》,对石榴的描写也是这样,一半儿红一半儿黄③事物+颜色 4. 虽然都是描写颜色,但形式却各不相同。接下来咱们就来个颜色词大闯关,考考大家掌握了没?第一关一定难不倒大家:abb 第二关难度升级:半()半()你们搭配的真好看第三关说之前可要想象清楚哦:事物+颜色 看来可难不倒大家。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记在脑海。这么多颜色,都被萧红尽收眼底,她可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5. 好了,词语掌握了。课文你认真读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什么样的云叫做“火烧云”?示: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其中哪个字用的最妙?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版(2014秋)六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学习新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5个8是多少? 2.计算: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把第二个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 教师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如何将算式310 +310 +310 改写成乘法算式呢?(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谈话并提问: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小新和爸爸、妈 妈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他们每人吃29 个。(出示情境图) (2)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草稿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画一画,算一算,争取让同学们看清你的想法。 (3)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①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把整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这个圆平均分成9份,其中 2份就表示一个人所吃蛋糕的大小,就是29 个。那么三个人一共吃的就是求3个29 是多少? ②思考列式方法。你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问题分析得很清楚,那你们是怎样列式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①29 +29 +29 =2+2+29 =69 =23 (个)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

②29 ×3=69 =23 (个)也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 追问:不同的算式都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由此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用乘法计算更简便一些。) 发现: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不同的是相同加数是分数。 (5)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29 ×3=2X39 =69 =23 (个),注意分子分母的变化,你觉得分数乘整数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出示先计算再约分的算式,观察,思考你有不同的想法吗?得出结论,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1 1 29 ×3=932 =23 或 29 ×3=29 ×3=23 3 3 小结: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母与整数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6)小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 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 ,也就是求12L 的3倍是多少。 问题二:2 1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2 1。 提问:根据什么列式的? 启发学生思考:21桶就是半桶,求2 1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 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 的2 1是多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