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年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2014年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2014年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2014年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第3章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1.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2.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3. 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4.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5.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6.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7.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8. 投入一般可分为可变投入和不便投入。 9. 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这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 10. 总产量是指生产出来的用食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11. 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12. 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

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伙产出 13. 规模报酬: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14.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5.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6.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7. 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指出。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18. 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19. 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20. 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伙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21. 隐成本是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 22. 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和经济利润相对的正常利润,通常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所以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

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 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客观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同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 (3)物价水平。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记忆口诀学霸笔记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记忆口诀

一、偿债能力分析5、↑↓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1)6、↑↓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1)7、↑↓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8、↓↑ 3、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9、↑↓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例题:已知某企业2012年末资产总额15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5、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40%;2011年末负债总额为600万元,产权比率为80%;则该企业 6、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2012年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为(A)。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A.120% B.100% C.90% D.83% 二、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40%=(负债总额÷1500)×100% 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负债总额=600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和折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所有者权益=900万元 ⑵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2011年末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80%=600÷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2、存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750万元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900÷750×100%=120%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行政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 =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3、流动资产周转率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整数)×100% 4、总资产周转率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100% 三、盈利能力分析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 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业务收入)×100%×100% 2、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100% 3、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 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人员数 5、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 6、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股股数×100% 7、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 8、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100% 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1、↑↑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利润=收入-费用 4、↓↓ 2012年末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中级经济师笔记

1、基数效用论(直接加总、边际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论(不可直接加总、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两者结果相差无几。多选题必定有一个是错的,少选得分。 2、消费者偏好的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多多益善 3、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线,2种商品的组合能够带来相同效用的曲线为无差异曲线,曲线的平移代表效用的大小。 越远越好:多多益善 不能相交:可传递+多多益善 自左向右、凸向原点、斜率为负: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斜率的绝对值为商品边际替代率 4、预算约束线:一定收入下对两种商品可以拥有的数量,斜率为两种商品价格的负值。预算约束线的变动:可支配收入或者商品价格的变化。平移的意义,斜率的意义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效用的最大值,因此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价格之比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均衡的前提条件:偏好、收入、价格均不变 价格-消费曲线: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导致预算线变化,形成不同的效用最大化均衡点,这样就形成了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因此需求曲线上的商品数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最大效用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决定的 收入效应:名义收入不变,价格增加,则需求数量减少 替代效应:实际收入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增加会导致另一种需求量增加 收入与需求量之间的变化大部分都是反方向的,只有低档商品的收入与需求量之间的变化为同方向的,这反映出的是收入效应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组织形式和企业形成理论 1、生产者组织形式:个人独资、合伙制、公司制 2、依据“经济人假设”,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经济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唯一动机:但从长期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企业形成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曲线 1、生产函数:技术不变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函数(边际产量) 2、生产曲线:三点三线(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个抛物线, 边际产量最大时,总产量快速增加,边际产量下降,总产量增加变缓,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负数,总产量下降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时,平均曲线最大 3、规模报酬:研究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带来产量的变化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七) 第七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的涵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 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和区域内(如一个国家),社会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和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总和。 “购买力总量说” “流通总量说”。前者是一个存量概念,后者是一个流量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考察货币需求量,通常都是从存量角度计量的。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理论模型)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分析经济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社会各个 部门的货币需求量,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对社会各个部门的货币需求产生影响的。 (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先以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可表达为: 这一规律可用符号表示为:

式中,P是商品价格,T是商品交易量,V是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是货币需求量。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几个因素。 马克思揭示的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该理论的前提条件是: (1)黄金是货币商品。 (2)商品价格总额是既定的。 (3)这里考察的只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欧文·费雪()于1911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是交易型货币数量学说的代表作。在该书中,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即: 上式还可以表示为: 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变动成正比,而与商品交易量的变动呈反比。费雪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V和Y两个变量在长期中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V是制度因素影响的,它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信用发达程度、运输条件等社会因素,而Y则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等非货币因素。因此,在货

中级经济师金融笔记

第二章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第一节利率的计算 一、利率概述 年利率与月利率及日利率之间的换算公式: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二、单利与复利 (一)单利(掌握计算)★★★★★ 其利息额是: Ι=Ρ·r·n 其中,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率,n为存期 (二)复利(掌握计算)★★★★★ 利息。 1.一年复息一次(一年复利一次) 其本息和是: 其利息额是: 其中,S为本息和,I表示利息额,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n表示时间2.一年复息多次(一年复利m次)

其本息和是: (三)连续复利★★ m趋于无限大∞的极限情况下得到的利率,此时不同期之间的间隔很短,可以看作是无穷小量。在极端情况下,本金P在无限短的时间内按照复利计息。 假设目前名义年利率为r,e为自然常数(约等于2.71828),则在投资年限n年后,投资的终值: 结论:1.每年计息次数越多,本息和(终值)越大; 2.随计息间隔的缩短(计息次数的增加),最终的本息和(终值)以递减速度增加,最后等于连续复利的最终本息和(终值)。 三、现值与终值 由于存在利息,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不同时点的资金其实际价值是不同的。 presentvalue),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合到现在的 价值,俗称“本金” 或支付流在今天的价值。 (一)系列现金流的现值(按复利一年计息一次)(掌握计算) 公式反导: 系列现金流的现值即可表示为:PV= 【例题2:单选】ABC公司的某投资项目,预计在5年后可获得600万元,按复利每年计息一次,假定年利率为10%,问这笔收益相当于现在的多少?【答案】B 【解析】PV=

(二)连续复利下的现值(按复利一年计息m次)(掌握计算) 公式反导: 如果m趋向于∞,则 结论: 1.每年计息次数越多,现值越小; 2.随计息间隔的缩短(计息次数的增加),现值以递减速度减小,最后等于连续复利的现值。 (三)终值及其计算 futurevalue),是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 1、单利计算的终值(等同于单利计算) 2、复利计息的终值(等同于复利计算) 第二节利率决定理论 一、利率风险结构 到期期限相同的债权工具利率不同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 即债务人无法依约付息或偿还本金的风险,它影响着各类债权工具的利率水平。 ①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 ②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普通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 一般来说,债券违约风险越大,其利率越高。 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反映的是投

中级经济师笔记知识讲解

中级经济师笔记

1、基数效用论(直接加总、边际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论(不可直接加总、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两者结果相差无几。多选题必定有一个是错的,少选得分。 2、消费者偏好的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多多益善 3、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线,2种商品的组合能够带来相同效用的曲线为无差异曲线,曲线的平移代表效用的大小。 越远越好:多多益善 不能相交:可传递+多多益善 自左向右、凸向原点、斜率为负: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斜率的绝对值为商品边际替代率 4、预算约束线:一定收入下对两种商品可以拥有的数量,斜率为两种商品价格的负值。 预算约束线的变动:可支配收入或者商品价格的变化。平移的意义,斜率的意义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效用的最大值,因此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价格之比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均衡的前提条件:偏好、收入、价格均不变 价格-消费曲线: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导致预算线变化,形成不同的效用最大化均衡点,这样就形成了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因此需求曲线上的商品数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最大效用 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决定的

收入效应:名义收入不变,价格增加,则需求数量减少 替代效应:实际收入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增加会导致另一种需求量增加 收入与需求量之间的变化大部分都是反方向的,只有低档商品的收入与需求量之间的变化为同方向的,这反映出的是收入效应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组织形式和企业形成理论 1、生产者组织形式:个人独资、合伙制、公司制 2、依据“经济人假设”,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经济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唯一动机:但从长期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企业形成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曲线 1、生产函数:技术不变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函数(边际产量) 2、生产曲线:三点三线(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个抛物线, 边际产量最大时,总产量快速增加,边际产量下降,总产量增加变缓,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负数,总产量下降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时,平均曲线最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版

第市场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一需求决定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 ⑤互补品的价格部因素 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分 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第一章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经市场含义 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济市供给决定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期学因素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场基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础需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求含义目的影响 后果措施均衡供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短缺变相涨价行政措施价格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市场过剩变相降价政府收购给公式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 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均需求价格弹①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基本类型衡性 Ed1 不变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价弹 需求交叉弹定义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格性性基本类型①E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d<0 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d0无关系需求收入弹基本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 必需品即需求数性类型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 低档品供给价格弹基本类型 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 性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效用基数效用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两者 是否可加理论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区别总消费者偏好 ①完备性A>B;A<B;AB②可传递性A>B;B>C;所以A>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无差异第二章含义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 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消影响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预算费约束变动特性者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行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理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均衡和收入效应论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

2018最新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

目录 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 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 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 方向变动。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 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 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含义 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②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7、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中级经济《经济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考点总结版 第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经典资料背诵版二含义 1.统计工作 2.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 3.统计学一尺度 ①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 ②定序尺度等级差或顺序差③定距尺度可加减④定比尺度统统计分类数据 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表示为类别,用文字表述,不区分顺序定性品种数据计 数据顺序数据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表示为类别,用文字表述,有顺序与类型定量数量数据数值型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常用数值来表示统时期指标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是可以累积 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计统计总量指标数指标相对指标时点指标 某一时刻上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积之后没有实际意义年末人口数、科技机构数、股票价格分类相对数表现形式:比例和比率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据平均指标 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①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②非全面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种类第 调查登记时间连续 ①连续调查(一年之内如:人口出生、死亡)②不连续调查(一年以上如:生产设备拥有量、耕地面积)二统计报表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 目前的大多数统计报表都是全面报表十普查 一次性全面调查,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 ①数据一般比较准确②范围比较窄③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二最广泛最常用 根据样本可推断总体①经济性②时效性强③适应面广④准确性高方式抽样调查章一概率抽样最理想科学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整体抽样④等距抽样 二非概率抽样不适于推断总体项目重点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通过典型单位是一种定性调查,着眼点不在数量特章典型调查 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征上,因此不认为它是一种统计调查也是可以的统搜集第一手数据 ①直接观察法②报告法常用③采访法④登记法⑤电话访问法⑥网络调查法⑦实验设计法方法计搜集第二手数据 来源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①要评估价值②注意是否具有可比性③注意弥补④注明数据来源调 1、登记性误差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可以消除 2、代表性蟛钤谟醚臼莶乃婊蟛睿薹ㄏ查误差来源质量产生原因: ①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②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 ③样本容量不足等第质量要求①精度②准确性③关联性④及时性⑤一致性 ⑥最低成本四分类数据频数与频数分布频数也称次数;①比例之和等于 1②百分比③比率可能大于1各不同类别的数量比值部第品质图示 ①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②圆形图也称饼图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分二数据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①向上累积从开始一方向顺序的最后一方变量值小向变量值大②向下累积相反 顺序数据十图示 顺序数据与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基本相同。另外包括累积频数分布图三含义 根据统计研究需要,将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组别。分组后再计算出次数或频数,形成一张频数分布表统章单变量值 是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方法通常只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较少的情

(完整版)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

市场 需求 市场 供给 在均衡价格之上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 ①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E>1高弹性或富有弹性反方向E<1缺乏弹性或者低弹性同方向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需求交叉弹性公式: ①E 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 d=0无关系 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必需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 入的增加④E=0 ⑤E<0低档品 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①E>1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③E=1供给价格弹性为1④E=0供给完全无弹性(少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斜率,随商品消费量增加,为获得一种产品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是递减的。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而且变动都快于其他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府的干预 保险市场与道德风险市场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政府对 市场的 干预 垄断①通过法律手段②进行公共管制,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外部性①税收和补贴手段②相关企业合③明晰产权;科斯定理:财产权是明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信息不对称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 和简单 的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 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价格计算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国民总收入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概念 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不包括所得税 收入法 支出法 公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四个部分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宏观经 济均衡 的基本 模型 含义从支出角度看GDP从收入角度看GDP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消费者(居民)和企业GDP=Y=C+I GDP=Y=C+S投资I=S储蓄 三部门同上增加了政府部门GDP=Y=C+I+G购买GDP=Y=C+S+T税收I=S+(T-G) 四部门同上增加了国外部门 GDP=C+I+G+(X- M) Y=C+S+T I= S+(T-G)+(M-X) 消费 储蓄 投资 消费理论 ①凯恩斯的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 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 倾向②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 储蓄函数(1-β)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1 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需求 总供给 总需求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3种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 总供给基本因素:价格与成本,企业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分为:①长期(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②短期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 经 济 增 长 和 经 济 发 展 经济 增长 含义用现行价格计算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GDP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劳动生产率; 3.资本的投入数量; 4.资本的效率 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因素分解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 经济 周期 和 经济 波动 周期含义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 类型 ①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负增长②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率正值 ①长周期(50-60年) ②中周期(8年) ③短周期(3-5年)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 波动原因①投资率的变动②消费需求波动③技术进步状况④预期变化⑤经济体制变动⑥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波动指标 ①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②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 广义货币M2)③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经济基本理论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核心④国民收入分配状况逐步改善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考试内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熟悉各种收益概念的含义及其公式 (一)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如34页1-19中(a)所示。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用R表示) R=P?Q 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用AR表示) AR=R/Q=P 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用MR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 MR=△R/△Q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AR、MR是相等的。单个企业的AR、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在任何一个市场上,无论长期决策还是短期决策,企业进行产量决策的依据是:MR=MC的原则,因为此时企业的利润最大。利润最大的含义:有利润时利润最大,有亏损时亏损最小。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 单个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其供给曲线。(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来选择其最优生产规模) 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考试内容:掌握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熟悉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其条件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二)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即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AR=DD) (三)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 金融监管属于管制的范畴。管制()一般是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本文所说的金融监管,倾向于一般意义上的管制定义,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2.依法监管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金融监管机构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

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涵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计任何手段的恶劣竞争,避免出现危及银行体系安全稳定的行为。 6.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指金融监管要做到使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相统一,以及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相统一。 (四)金融监管的作用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持社会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第二,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第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第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五,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金融机构个体的盲目经营行为。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该理论认为: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正、不公平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二)特殊利益论 (三)社会选择论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第14章

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 1. 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2.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说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3.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4.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5. 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6.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7.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的原则:1受益原则2效率原则3区域原则4技术原则 8.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一般遵循:1集权原则2效率原则3恰当原则 9. 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 10. 财政管理体制的模式:1财政联邦制模式2财政单一制模式 11. 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3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12.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建成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水中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13.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2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4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14. 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各自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2,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3,按同一比例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4,妥善处理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5,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规则。 15. 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收入 16. 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税(不含各银行总行、铁道、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部分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 、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 、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 、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 、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 )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 1 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 )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 需求弹性等于 1 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 )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 1 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 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 、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 、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 、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 、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 、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19、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20、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 、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