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下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下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下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下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课时安排】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 后,上 下,左 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1课时长方体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课后反思】

第2课时正方体

【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正方体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2课时正方体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课后反思】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

=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练习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25页第5题、教材第26页第9、10题)。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教学难点】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 cm、宽6 cm、高12 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 “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方法一:10×12×2+6×12×2方法二:(10×12+6×12)×2

=240+144=(120+72)×2

=384 (cm2) =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3×5

=9×5

=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课后反思】

第5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教材26页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 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3. 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第11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2.第12题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解:涂黄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3.第13题

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5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第28页的“做一做”,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常用体积单位。

【教具准备】“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 :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观察比较

观察: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2.体积单位的认识。(1)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3)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③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教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5)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三、课堂练习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题。

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分别写成cm3,dm3,m3。

第 7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准备】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V=a·a·a=a3

【课后反思】

第 8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教材33页练习七第8~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能较熟练的运用体积(容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能解决体积(容积)计算的变式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题的作用。

3.经历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意义,建立体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谁能说说这两节课中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回顾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老师: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块知识掌握的还不错,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课堂练习:教材33页练习七第8~13题。

1. 第10题把长方体的体积平均分

2. 第11题横截面的面积乘以长得一根方木的体积,再乘以500得这些木料的体积,这道题重点是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 第12题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这个公式的应用以及变形的应用。

4.第13题只有分别估计出它的长、宽、高,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课后反思】

第 9 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难点】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

1千米=()米 1米=()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新课讲授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

10×10×10=1000(cm3)1dm3=1000cm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3)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板书: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板书:3.8m3=(3800)dm32400cm3=(2.4)dm3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4.巩固: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

3.5dm3=(3500)cm3700dm3=(0.7)m3

三、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1.第1题此题是巩固单位间进率的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第2题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包装盒是否能够装得下玻璃器皿,关键要看包装盒的高是多少,因为从已知条件中我们已经知道包装盒的长、宽都比玻璃器皿的长、宽要长。只要包装盒的高大于18cm,就能够装得下。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包装盒的高,提醒学生注意统一计量单位后,全班反馈。

3.第3~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 1 0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1)

【教学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本第38~41页内容,第38页的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容积单位换算

【教具准备】量杯、量筒、容器、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2dm、宽1.8dm、高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

三、新课讲授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4)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出示一个木盒。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完成课题板书)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1升=1000毫升(1L=1000mL)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试验:把水倒入量杯1mL处,然后再把1mL的水倒入1cm3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1mL=1cm3。(板书)

提问: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相互讨论,得出:1L=1dm3。(板书)

3.新知应用。出示例5,指一名学生读题。(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dm3)40dm3=40L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答案:1:mL L m3 mL

2:4000 4.8 82 0.5 35000 2400 8.04 8040 785 0.785

3:18÷1.5=12(瓶)

4:400×225×300=27000000(mm3)=27(dm3)=27(L)

5:22×10×1.8=396(m3)

6:3×2.5×2=15(m3)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10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1)

1L=1000mL1L=1dm31mL=1cm3

例5:5×4×2=40(dm3)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L。

【课后反思】

第 11 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2)

【教学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第39页的例6及第41页练习九的第7~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一个雪花梨,一个量杯,一块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6.7m3=( )dm3=( )cm3 2L=( )mL 450mL=( )L

0.82L=( )mL=( )dm3 提问:单位换算你是怎样想的?

2.判断

1)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2)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一个量杯能装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4)一个量杯最多能装水10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0mL。

5)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通过判断的练习,要让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39页教学例题6。

(1)出示一块橡皮泥。

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把它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

算出它的体积)

(2)出示一个雪花梨。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雪花梨的体积吗?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

最优方法: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3)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雪花梨,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

(4)汇报试验过程,请一个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雪花梨,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接着把雪花梨放入量杯,要让其完全浸没再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雪花梨的体积。

即:450-200=250(mL)=250(cm3)

(5)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雪花梨的体积?学生展开讨论后并回答。

(6)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什么?要记录哪些数据?(要注意把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要记录没有浸入之前的刻度和完全浸入之后的刻度)

(7)想一想,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把它们完全浸入水中。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41页练习九第7~13题。

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水深是13cm时水和土豆合在一起形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放入土豆后高是13cm,根据“底面积×高”的公式,可以求出放入土豆后的体积,再从中减去5L水,就得出土豆的体积。

第13题:一个大圆球加一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12mL,一个大圆球加四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24mL,这样可知3个小圆球共排出的水是24-12=12(mL),由此可得出3个小圆球的体积是12cm3,则1个小圆球的体积为4cm3,所以大圆球的体积为12-4=8(cm3)

第16题:这是个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反馈时,可让学生说说思维过程。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计算中要多加小心。【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整理 一、【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 相对 2 3 、由 做立方体)。正方体有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 宽、 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 5、长方体有 6 4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棱长总和会扩大相同的倍数。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棱长总和就会扩大到原来的2倍)。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S=2(ab+ah+bh) 无底(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S=2(ab+ah+bh)-ab 或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a×6= 6a2 2、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m2 =100dm2 1 dm2 =100 cm2 1m2 =10000 cm2 3、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粉刷教室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4、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所以这时的两 个物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 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3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9倍)。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是看物体 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 方厘米(cm3) ①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②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③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 m3 =1000 dm3 1dm3=1000 cm3 1 m3 =1000000 cm3 长方体的体积 长÷b÷h 宽÷a÷h 高÷a÷b 正方体的体积×a×a =a3 3、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对比(五年级数学下册) (10)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 ( )4cm 阅读课本第18、19页至少3次。 ( )3cm 一、长方体的特征: ( )5cm 1.面的特征。数量:(1)长方体有 个面。形状:(2)每个面是 形(特殊情况下有 个 的面是 形。)关系:(3) 的面完全相同。 2.棱的特征。数量:(1)长方体有 条棱。形状:(2)每条棱都是一条 。关系:(3) 的棱长度相等。 3.顶点。数量:(1)长方体有 个顶点。形状:(2)每个顶点是一个 。 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1.在图中的( )里分别写出长、宽、高。 2.相交于( )个( )的( )条( )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 )4cm 阅读课本第18、19页至少3次。 ( )3cm 一、长方体的特征: ( )5cm 1.面的特征。数量:(1)长方体有 个面。形状:(2)每个面是 形(特殊情况下有 个 的面是 形。)关系:(3) 的面完全相同。 2.棱的特征。数量:(1)长方体有 条棱。形状:(2)每条棱都是一条 。关系:(3) 的棱长度相等。 3.顶点。数量:(1)长方体有 个顶点。形状:(2)每个顶点是一个 。 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1.在图中的( )里分别写出长、宽、高。 2.相交于( )个( )的( )条( )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 阅读课本第20 页至少3次。 ( )4cm ( )4cm 一、正方体的特征: ( )4cm 1.面的特征。数量:(1)正方体有 个面。形状:(2)每个面都是 形。关系:(3) 的面完全相同。 2.棱的特征。数量:(1)正方体有 条棱。形状:(2)每条棱是一条 。关系:(3) 条棱的长度都( )。 3.顶点。数量:(1)正方体有 个顶点。形状:(2)每个顶点是一个 。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 体是(特殊) 体。 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1.在上图中的( )里分别写出它的名称。 求上图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求出 表示 三、我的发现:1.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 ×( ) 因为 正方体的 ,所以乘12。 2. 正方体的棱长=( ) ÷( ) 因为正方体的 ,所以除以12。 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 阅读课本第20页至少3次。 ( )4cm ( )4cm 一、正方体的特征: ( )4cm 1.面的特征。数量:(1)正方体有 个面。形状:(2)每个面都是 形。关系:(3) 的面完全相同。 2.棱的特征。数量:(1)正方体有 条棱。形状:(2)每条棱是一条 。关系:(3) 条棱的长度都( )。 3.顶点。数量:(1)正方体有 个顶点。形状:(2)每个顶点是一个 。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 体是(特殊) 体。 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1.在上图中的( )里分别写出它的名称。 求上图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求出 表示 三、我的发现:1.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 ×( ) 因为 正方体的 ,所以乘12。 3. 正方体的棱长=( ) ÷( ) 因为正方体的 ,所以除以1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图上这些是什么图形?学生说。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请你说说你带来的物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形?(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魔方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板书:棱) (3)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活动一: 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演示) 这些面有什么特征?(演示)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演示)长方体共有12条棱。 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演示) 活动二: 拿出做好的长方体的框架。思考: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2)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12条棱可以分成4组长、宽、高。 (3)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整理 一、【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 2棱 顶点 长、宽、高。 3、由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有 4 5、长方体有64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 +b +h )×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 ÷4-b -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 ÷4-a -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棱长总和会扩大相同的倍数。(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棱长总和就会扩大到原来的2倍)。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S=a×a×6= 6a2 2、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m2 =100dm2 1 dm2 =100 cm2 1m2 =10000 cm2 3、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粉刷教室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4、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所以这时的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大 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是看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①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②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③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 m3 =1000 dm3? 1dm3=1000 cm3 1 m3 =1000000 cm3 长方体的体积 V=abh 长÷b÷h

第十册考点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试题及答案

考点精题巧练 一、填空。 1.6400ml=( )L 7.8m3=( )dm3 5.6m3=( )L 9000cm3=( )m3 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dm2,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 )dm2,棱长是( )dm,体积是( )dm3。 3.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4.3个棱长是3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 )cm2,体积( )。 5.一个长8cm、宽6cm、高3cm的长方体,最多能分割成( )个长4cm、宽3c,m、高1cm的长方体。 答案:1.6.4 7800 5600 0.009 2.4 2 8 3.4 8 4.36 不变5.12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用4个小正方体能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 ) 2.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棱长一定相等。( ) 3.一台冰箱最多能容纳216dm3的物体,这台冰箱的容积是216L( ) 4.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5.做一个无盖的鱼缸,大约用料1.2m3的玻璃。( ) 答案:1.×2.√3.√4.×5.×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长方体的高一定,底面积越大,体积(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2.长方体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缩小到原来的,高不变,体积( )。

A.扩大到原来的5倍 B.缩小到原来的 C.不变 3.把如图:硬纸片对折起来,便可成为一个正方体,和3号面相对的面是( )号,和1号面相对的面是( )号。 A.4 B.5 C.6 4.长方体有四个面的面积相等,其余两个面是(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不能确定 5.将一个正方体铁块锻造成长方体铁块,则正方体和长方体比较( )。 A.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 B.体积、表面积都相等 C.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 答案:1.A 2.C 3.C B 4.B 5.C 四、计算下图的表面积和体积。 分析:正方体一角缺少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不变,体积变小。 解答:2×2×6=24(cm2) 2×2×2-1×1×1=7(cm3) 五、解决问题。 1.做一对无盖的长方体铁桶,底面是边长为3.5dm的正方形,高4dm,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2.一个长方形蓄水池长6m、宽3m、深1.5m,要在它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平均每平方米用水泥2kg。一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 3.做一个容积是36L的油桶。已知油桶的长是4dm,宽是3dm。这个油桶的高是多少?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1、、课前每人准备一个或多个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要求把每个相对的面用相同的颜色涂上。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预学案: 1、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面是( )的( )形。长方体的棱分为( )组,每组( )条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叫做( 、 、 )。 2、正方体的特征,它和长方体的联系。 导学案: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使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一些漂亮的包装盒。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漂亮的包装盒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提出: 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使它铺成一个平面。 展示包装盒的制作过程。 师小结:像这样由长方体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 的展开图。 (二)自主探索长方体展开图,总结规律。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按不同的方式展开。注意: 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把边上重叠的部分剪去。 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首先是各自独立完成,再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组的其他同学长方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 2、小组交流讨论: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长方体中相对的面有怎样的规律? 3、 生汇报 师板书: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完全隔开(相对的面一定不相邻) (三)自主探索正方体展开图,总结规律 如图所示: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把它展开。也得到了一个图形,像这样由正方体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板书) (1)、观察正方体展开图,说一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说说有什么规律? 这六个正方体的面排成了一个“十”字形,那除了这种展开图,还有别的展开图吗?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整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整理 一、【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 2棱 顶点 长、宽、高。 3、由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有 4 5、长方体有64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 +b +h )×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 ÷4-b -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 ÷4-a -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 ÷4-a -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 ×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 ÷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棱长总和会扩大相同的倍数。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棱长总和就会扩大到原来的2倍 )。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S=a×a×6= 6a2 2、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m2 =100dm2 1 dm2 =100 cm2 1m2 =10000 cm2 3、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粉刷教室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4、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所以这时的两个物体的表面积 大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是看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①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②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③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 m3=1000 dm3 1dm3=1000 cm3 1 m3 =1000000 cm3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面()与其他数不相等. A.5.036 B.5036 C.50360 D.5036000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解答】因为1=1000=1000000,所以5.036=5036=5036000.所以50360与其他数不相等.选C. 2.【答题】一个正方体容器内盛满了水,它的棱长为4分米,现在把水全部倒入一个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体容器中,现在水深(). A.5分米 B.4分米 C.3分米 【答案】B 【分析】先求出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然后除以长方体的底面积即可求解. 【解答】4×4×4÷(8×2)=4(分米),所以现在水深是4分米.选B. 3.【答题】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答案】×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积扩大的倍数等于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由此解答. 【解答】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2×2=8倍.故此题是错误的.

4.【答题】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有的空间大小不变.() 【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体积的意义. 【解答】由分析可知: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有的空间大小不变.故此题是正确的. 5.【答题】把一个苹果放入盛有水的量杯中,水面上升了,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是100毫升,所以这个苹果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 【答案】× 【分析】苹果完全浸没水中,苹果的体积即求上升水的体积,本题没有说明是不是浸没水中,所以说这个苹果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说法错误;由此判断即可. 【解答】把一个苹果放入盛有水的量杯中,水面上升了,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是100毫升,所以这个苹果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说法错误,因为苹果不一定完全浸没.故此题是错误的. 6.【答题】选择适当的单位,连一连.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镇江市孔家巷小学许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三第6、7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对策: 课前学具、教具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课中要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可展开);学生准备若干个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及课本第121、123页上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猜猜想象,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借助模型给大家再介绍一下?(指名学生说说,全班交流) 除了同学们介绍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 2、猜猜想想。 投影出示三幅正方体的展开图,提问:看图想一想,这些图形是怎么得来的,你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研究正方体展开图。 谈话:刚才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些图形是把正方体展开得来的,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 出示例3的正方体展开图: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得到这个图形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第二讲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7、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8、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9、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11、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 12、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1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15、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16、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2)填空: 1、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 形。 3、 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 的( )形。 4、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 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的彩带长 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宽×2+打结部分长度 20×4+30×2+10=150cm 练习: (1)看图2-6,并填空 单位:厘米 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上下两个面是 ( )形。 (2)看图2-7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是一个( )体,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棱长之和是( )厘米,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需要在用铝合金包裹玻璃连接处,需要( )米的铝合金。 (4) 把两个棱长 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7)一个长方体长 12厘米宽 8厘米高 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7)一个长方体的礼堂如图,过节时需要在四周装上成串的彩灯,每串彩灯长2m ,一共需要多少串彩灯 (8) 一只鱼缸,棱长和为280cm ,其中,底面周长为50cm ,右面周长为40cm ,前面周长为50cm ,鱼缸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知识点3】 确定长方体中每个面的形状以及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长方体一共有( )个面,( )面完全相同,如:前面和( )完全相30㎝ 20cm 20cm 30m 6m 50m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知识资料

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知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2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可用下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 3、棱长和 长方体棱长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4、正方体的展开图(见第2页) 长正方体的展开图都有六个面;判断一个展开图能不能折叠成长正方体,关键是看看每个面有没有相对的面。 5、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计算表面积时要先弄清楚有没有缺面。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 长=abh )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正=a 3)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分别写作m 3,dm 3和cm 3。 ①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 3; ②棱长是1d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 3; ③棱长是1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 3 7、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 8、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他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容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写成L 和mL 。 9、 可以用排水法计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总体积-水的体积。 10、 长方体 正方体 13=1 23=8 33=27 43=64 53=125 63=216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7~29页例1、例2练习五第1,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认识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体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渗透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各一个。学具袋1:纸板、刀子、剪刀等;2:长方体框架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分类比较。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袋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倒出来看一看。你们愿意玩吗?为了玩的方便,你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分分类吗?(生分类)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师: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师: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抽象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学习 让学生从自己的学具中挑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辩论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向全班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质疑、辩论。 可能发生争执的有:①.对”相对”的理解;②.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不是2条。③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3)验证特征。 同学们说的特别精彩,老师很佩服,但是你们是怎样知道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如下情况:1、看出来的;2、量出来的;3、将长方体物体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一个面的轮廓,再用相对的面去比较;4、用剪刀将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剪下跟对面比较。5、用稍大的纸蒙在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上,四周压下痕迹,再跟其他的面比较等等。 提问:你是怎样验证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用尺子量、用笔杆沿棱比较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点总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长方体特点: (1)有 个面, 个顶点, 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 ,相对的棱的长度 。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 ,最少有4个面是 ,最多有2个面是 。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 (也叫做 )。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都 。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 。 (3)正方体可以说是 、 、 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 。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L= 长= a= 宽= b= 高= h=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L= 正方体的棱长= a=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 。 长方体的表面积= S=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S= S=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S=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 S= 用字母表示:S=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 长方体的体积= V= 长= a= 宽= b= 高= h= 正方体的体积= V=a×a×a=a3读作“”表示,(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V= (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 固体一般就用,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和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 立方分米1毫升= 立方厘米 1升= 毫升

第三章 正方体和长方体

知识点总结: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 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四条棱是相对的棱,共有三组相对棱。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棱 长方体都有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 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 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打结部分长度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 ×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 ÷12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前面面积=后面面积;左面面积=右面面积;上面面积=下面面积 两个棱长和相等的长方体或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表面积不一定相等! 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或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棱长和也不一定相等! 4、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 +ah +bh )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 +ah +bh )-ab S=2(ah +bh )+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 +bh )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 ×a ×6 用字母表示: S= 6a 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棱长和会扩大相同的倍数。体积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 ÷b ÷h 30㎝ 20cm 20cm

相关主题